9.《陳情表》《項脊軒志》課件 2023-2024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9.《陳情表》《項脊軒志》課件 2023-2024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9.《陳情表》《項脊軒志》課件 2023-2024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9.《陳情表》《項脊軒志》課件 2023-2024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9.《陳情表》《項脊軒志》課件 2023-2024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至情至性·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第9課陳情表*項脊軒志篇目一陳情表(第1段)臣密言:臣以險釁(

),夙遭閔兇(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

)母志。祖母劉愍(

)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

)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

)兄弟,門衰祚薄(

),艱難禍患,指命運不好。險,坎坷。釁,禍患憂患兇喪之事強行改變憐惜孤獨的樣子少。這里是“沒有”的意思福分淺薄晚有兒息(

)。外無期功[

]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

),形影相吊(

)。而劉夙嬰(

)疾病,常在床蓐(

),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嗣期,穿一年孝服的親族。功,穿大功服(九個月)、小功服(五個月)的親族。這都指關系比較近的親屬孤單無依靠地獨自生活安慰纏繞草墊子停止侍奉而離開(祖母)敘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第2段)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至這里指承受恩澤清明的教化經考察后予以推舉主事的人辭謝尚書省的屬官謙辭,辱

頭落地,指不惜性命急切嚴厲有意拖延,怠慢上命病重許可形容進退兩難的窘狀敘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經過以及自己進退兩難的處境。(第3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老,舊臣憐惜養育郎官的衙署名譽與節操提拔、擢升優厚猶疑不決的樣子這里指非分的愿望太陽快要落山。這里比喻人的壽命即將終了。薄,迫近氣息微弱、將要斷氣的樣子垂危相互進一步闡明辭不就職的原因。(第4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臣之辛苦(

),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愿陛下矜愍(

)愚誠,聽(

)臣微志,庶(

)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

),死當結草(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

)以聞。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酸悲苦照察、審辨憐恤任從。這里指應許希望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后也當結草報恩上表章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點明全文主旨。二、基礎梳理(一)請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臣以險釁,夙遭閔兇“__”同“__”,____________2.零丁孤苦

“____”同“____”,____________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閔憫指可憂患的事零丁伶仃指孤獨的樣子有又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

動詞,經歷動詞,走路動詞,遵行動詞,憐憫動詞,看重、推崇動詞,憐恤

副詞,最動詞,到達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介詞,表被動副詞,親自名詞,親戚

名詞,太陽名詞,日子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動詞,承擔動詞,應當

動詞,迫近形容詞,淺薄介詞,因為介詞,憑介詞,用連詞,來介詞,比介詞,對、向(三)請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紅色)詞的活用情況。1.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2.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3.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4.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5.臣具以表聞(

)6.保卒余年(

)7.謹拜表以聞(

)名詞作狀語,向上名詞作狀語,像犬馬一樣名詞作狀語,在外名詞作狀語,在家里使動用法,使上聞、報告使動用法,使……保全使動用法,使上聞、報告8.夙遭閔兇(

)9.猥以微賤(

)10.凡在故老(

)11.愿陛下矜愍愚誠(

)12.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13.臣少多疾病(

)14.且臣少仕偽朝(

)15.歷職郎署(

)16.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形容詞作名詞,憂患兇喪之事形容詞作名詞,卑微低賤的身份形容詞作名詞,元老,舊臣形容詞作名詞,誠意、衷情形容詞作動詞,遠離名詞作動詞,生病名詞作動詞,做官名詞作動詞,任職動詞作名詞,指是否出來做官之事(四)請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紅色)詞的古義。1.九歲不行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不可以。2.舉臣秀才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讀書人的通稱。不會走路。這里形容柔弱。漢代所設選拔人才的一種科目,推舉優秀人才。3.除①臣洗馬②①古義:______今義:不包括在內。②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給馬洗身子。4.臣欲奉詔奔馳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車、馬等)很快地跑。授官。即太子洗馬,太子的侍從官。奔走效勞,這里指赴京就職。5.臣之辛苦古義:__________今義:身心勞苦;客套話,用于求人做事。6.則告訴不許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說給人,使人知道。辛酸悲苦。申訴(苦衷)。7.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古義:____________今義:(數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自己的私情。8.至于①成立②①古義:________今義:動詞,表示達到某種程度;介詞,表示另提一事。②古義:__________今義:(組織、機構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理論、意見)有根據,站得住。一直到。成人自立。9.急于星火古義:______今義:微小的火。流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譯。1.而劉夙嬰疾病。()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祖母劉氏早已被疾病纏身。被動句,“嬰”語意上表被動狀語后置句,狀語“于星火”置于形容詞“急”之后州官登門催趕,比流星的墜落還要急。3.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臣少仕偽朝。(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賓語前置句,賓語“是”置于介詞“以”之前因此,我的一點私心是不愿放棄對祖母的奉養而遠遠地離開她。省略句,“仕”與“偽朝”之間省略了介詞“于”我年輕時在偽朝做過官。5.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狀語后置句,狀語“于陛下”置于動詞“盡節”之后(這樣看來,)我對陛下盡忠的日子還長。

李密從小父喪母嫁,伶仃孤苦;祖母含辛茹苦,促其成才。他一度淪為亡國之奴,歸家供養祖母終老。后來他被舉薦,屢被征召;祖母卻日薄西山,朝不慮夕。盡忠還是盡孝,李密進退維谷。侍奉新君,焉知福禍,且遠離祖母,情何以堪?辭命盡孝,報養祖母,卻逆君意,橫禍將至。李密思量再三,婉轉陳詞,懇請皇帝準許他先盡孝后盡忠。[適用角度]孝親情美德感恩1.名句識記(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孟子》)[名句翻譯]敬愛自己的長輩,進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愛撫自己的孩子,進而也愛撫別人的孩子:(這樣)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隨意轉動(要統一它就很容易了)。[適用角度]尊老愛幼愛的傳承(2)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名賢集》)[名句翻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孝順的兒女;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顯現忠心的臣子。[適用角度]忠與孝處世態度(教師用書獨具)(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論語·里仁》)[名句翻譯]父母的年紀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其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因其年邁而有所擔憂。[適用角度]子欲養而親不待重親情、講孝道(2)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名句翻譯]作為孝子贍養父母,就要做到讓他們心情愉快,喜樂無憂,做事不可以違背他們的意愿,順其心意。[適用角度]贍養父母為孝之道《陳情表》是封建社會標榜的“孝”的典范,作者李密通過這篇文章,讓晉武帝最后被自己的孝心感動,從而達成了自己對祖母盡孝的心愿。奉養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崇尚的家庭倫理準則,是人們應該信守的道義原則。2.主題閱讀孝(1)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百善孝為先。父母,是我們人生中的第一位導師,“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母對我們的付出是博大而不求回報的,帶給我們歡樂、感動與成長。不管風霜雨雪、世事百變,站在我們身后無條件支持、鼓勵我們的,永遠都是父母。孟子也曾說: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孝順父母,人子之本為。(2)《孟子·梁惠王上》中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边@膾炙人口的名句是教育我們要孝老近親,從小對父母親人要百般孝順和愛護。道教師祖吳猛為父不受蚊蟲叮咬之苦,恣蚊飽血傳為佳話;古代孝兒朱壽昌為尋母放棄高官厚祿,獨自踏上尋親路。今有勵志孝子劉孝祥“背著瘋娘”上大學,走出大山改變命運的典范;也有一級獄警王春來12年照顧癱瘓父母的動人事跡。感恩父母,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讓父母感受到我們內心深處的拳拳孝心。(教師用書獨具)看看養育我們的父母,青絲變白首。我們應牢記的,依舊是親情的溫度,手機構建的微信語音,抵不過歸家的促膝長談;外賣食物的豐盛,抵不過親自洗手做羹湯的溫暖。華附高中生設計的“養老衛星城”方案,正擊中了這個痛點。科技的進步使奉養老人更便捷,不是為馬基雅維利主義找條件,而是希望親情的傳承有其助力會更深遠與溫暖。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期功:古代喪服的名稱。期,服喪一年。功,按關系親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9個月,小功服喪5個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內的宗親。2.死當結草結草:《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晉大夫魏武子臨死時,囑咐他兒子魏顆把他的愛妾殺了殉葬,魏顆沒有照辦而把她嫁出去了。后來魏顆與秦將杜回作戰,看見一個老人結草,把杜回絆倒,杜回因此被擒。魏顆夜間夢見這個老人,自稱是那個再嫁之妾的父親,特來報恩的。后世遂用“結草”代指報恩。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學而》)[明理知義]

當他父親活著時,要看他本人的志向;他父親去世以后,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體行為了。如果他長期堅持父親生前那些正確原則,就可以說是盡孝了。[成長啟示]

當父母在世的時候我們能盡孝,當父母離世后,我們依然可以盡孝。父母生前的居所,我們可以繼續住下去

緬懷他們。父母喜歡的家具陳設,可以繼續使用。父母生前資助的親友,可以繼續資助。父母生前的朋友來家里,必像我父母在世時一樣對待他們。凡與父母有關的,我對其必有與和父母一樣的感情。雙親在世時,我們能盡孝,不在了,不也一樣盡孝嗎?其實并沒有什么分別。(教師用書獨具)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論語·學而》)[明理知義]

君子為人必須要致力于完善根本,根本建立起來,道德就會隨之而產生。而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就是人的根本。[成長啟示]在現代社會,人們常常追求物質財富和地位,卻忽視了自身品格和道德修養的培養。然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的思想告訴我們,只有把修身養性作為首要任務,才能達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后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于鄉里。師從當時著名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氏傳》。初仕蜀漢,為郎中和尚書郎。蜀漢亡,晉武帝召之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而力辭。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馬,遷漢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263年,魏滅蜀漢。265年,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元帝曹奐,建立西晉王朝。晉武帝初年,為安撫蜀漢士族,也為吸引吳地(今江蘇一帶)的士族傾心于晉,晉武帝對兩地舊臣采取籠絡收買政策,征召他們到京城洛陽任職,李密便是被征召的舊臣之一。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奉養為由,辭不赴命,又深恐晉武帝懷疑自己是懷念舊朝,于是寫了這篇《陳情表》。晉武帝閱后,非但不強求李密來任職,反而賜他贍養祖母的費用和兩個奴婢。[情境活動]

(教師用書獨具)面對西晉王朝的多次征召,李密為什么一再陳情,辭不就職?有人說是由于忠于蜀漢,不愿為西晉效勞;有人說是由于司馬氏政局未穩,故采取觀望態度。根據所學知識及上述資料介紹,你認為李密不應詔出仕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認為李密是看重名節。他不肯應詔出仕,固然帶有留戀蜀漢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于看重名節。蜀國新亡,自己就馬上到晉國去當官,于情于理皆不可為。何況司馬氏集團是通過陰謀和屠殺建立的西晉政權,名聲敗壞;愛惜名節的李密,不肯應詔出仕就理所當然了。1.表表,古代臣下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書。我國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國時期統稱為“書”,如李斯《諫逐客書》。到了漢代,這類文字分成章、奏、表、議四小類。“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文心雕龍》)此外還有一種專門議論朝政的文章叫作“疏”;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這類文章又統稱為“表”?!氨怼钡幕咎卣魇恰皠又郧椤?。2.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語(1)關于任職授官的:任、授、除、拜、封(爵位)、贈(追封已故者)、征、辟、薦、舉(布衣做官)等。(2)關于提升職務的:擢(由低級到高級)、進(較高職務追加)、起復(恢復原職務)、超遷等。(3)關于降級免職的:罷、免、解(因非嚴重過失而解除職務)、貶、謫(因過失而降級)、革、褫(撤職查辦)、開缺(奉命或自請解除職務)、致仕(帶職退休)、左遷(降級使用)等。(4)關于調動職務的:移、調、徙、補(由候補而正式上任)等。(5)關于兼職的:領(以本官兼較低官職)、攝(暫時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權(臨時代職)等。1.根據你對內容的理解,補充空缺部分。文中作者反復申述自己的不幸遭遇、祖母的養育之恩以及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實情,陳述自己對朝廷感恩戴德的心情,說明自己________的原因,提出終養祖母的請求。全文圍繞“__”字凄切婉轉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不能奉詔孝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2.找出文本中對應部分,將圖示中的空缺部分補充完整。身世孤苦悲涼祖孫情深似海孝治天下盡忠日長活動一賞析文章的語言1.作為一篇向皇帝進呈的表文,《陳情表》語言表達切合身份,恭敬而得體。作者在用詞上是如何做到委婉含蓄、恭敬得體的?(見教材P76“學習提示”第1、4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陳情表》所面對的是晉武帝這個特殊人物,所寫的又是他最為敏感的問題。文中作者用了一些委婉之詞,比如不說“父死”,而說“慈父見背”,不說“母親改嫁”,而說“舅奪母志”。②作為前朝舊臣,作者對司馬氏集團陳情時,以典雅謙恭的語言、懇切真摯的語氣,多方面表明自己的心跡,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猥以微賤”“犬馬怖懼”“謹拜表以聞”等,特別是到結尾處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為誓,使忠君之情溢于言表,展現在晉武帝面前的儼然是一個活脫脫的忠臣形象。活動二體會文章的情與理2.《陳情表》全文情真意切,不加渲染而自能動人。李密寫本文的目的是“陳情”,但文中的“情”比較復雜。試結合課文分析,作者共寫了幾種感情?(見教材P76“學習提示”第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交錯出現了三種感情:處境狼狽的憂懼之情,對晉武帝恩遇的忠敬之情,對祖母的孝順之情。如奉詔奔馳,則是不顧相依為命的祖母;如順私情,陳述苦衷又不被允許。況且李密作為蜀漢舊臣,如果堅持不服從新朝天子的命令,便容易被懷疑為堅守名節,蔑視當朝,恐怕要被視為心懷不滿、圖謀復辟的賊子貳臣。因此在爽快明言之后,李密便語帶感激地表達以“我”“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的身份,承皇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待遇,“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的憂懼之情,理在情中。3.作者是怎樣以“孝”道貫串全文的?(見教材P76“學習提示”第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陳情表》中,李密并沒有把孝情一泄到底,而是用理性對感情加以節制,使它在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前提下出現。第一段先寫自己與祖母劉氏的特殊關系和特殊命運,抒發對祖母的孝情,“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如果把這種孝情繼續寫下去會有許多話要說,如對祖母的感激、對祖母的憐惜等等。但作者卻就此止筆,轉而寫自己蒙受國恩而不能上報的矛盾心情,寫自己的狼狽處境。第二段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馬上任,“奉詔奔馳”。但是因為“劉病日篤”,這就從另一方面反襯了他孝情的深厚,因為孝情深厚,而“詔書切峻,責臣逋慢”,所以才有“實為狼狽”的處境。前面抒發的孝情被節制以后,又在另一個前提下出現了。第三段作者轉寫自己“不矜名節”,并非“有所希冀”,之所以不應詔做官,是因為“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在排除了晉武帝的懷疑這個前提之下,再抒發對祖母劉氏的孝情,就顯得更真實,更深切,更動人。第四段明確提出“愿乞終養”,表示要先盡孝后盡忠,以期感動晉武帝達到陳情目的。4.作者在陳述時,既以情感人,又以理服人。請結合每個段落的情和理兩條線索完成下面的表格。(見教材P76“學習提示”第1段)段落情理第1段親情①第2段②優禮有加→進退兩難第3段恩情孝情③第4段④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孝后盡忠夙遭閔兇→未曾廢離恩情以孝治天下→不矜名節→更相為命忠情私情篇目二*項脊軒志一、文意理解(第1段)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滲漏四周圍繞院子砌上墻抵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

),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亮的樣子欄桿美俯仰,這里指安居、休息長嘯歌吟靜靜地獨自端坐農歷每月十五樹影搖動的樣子敘寫項脊軒修葺前后的不同變化。(第2段)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在此以前等到分灶做飯,意思是分家到處都是越過廚房不久后去世的祖母去世的母親愛護。這里是“對待”的意思內室這里‘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闭Z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偏指一方,她很像等到關閉瞻視回顧敘寫項脊軒的變遷,回憶母親和祖母的往事。(第3段)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關上窗戶恐怕,可能敘寫自己閉門苦讀的情景及小軒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第4段)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寫字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親形制,規制回憶亡妻生前的事。(第5段)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傘蓋借庭樹寫對亡妻的懷念之情。二、基礎梳理(一)請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而母立于茲

“__”同“__”,____而爾你的

副詞,稍微副詞,逐漸動詞,挪置動詞,放棄,丟下動詞,離開動詞,除掉,去掉

連詞,表順承連詞,表修飾代詞,同“爾”,你的連詞,表修飾名詞,原來,從前名詞,原因,緣故名詞,舊的、原來的知識(三)請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紅色)詞的活用情況。1.雨澤下注(

)2.使不上漏(

)3.前辟四窗(

)4.垣墻周庭(

)5.乳二世(

)6.執此以朝(

)7.庭中通南北為一(

)名詞作狀語,向下名詞作狀語,從上面名詞作狀語,在閣子北面名詞作動詞,砌上垣墻名詞作動詞,喂奶、哺育名詞作動詞,上朝數詞作名詞,一體(四)請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紅色)詞的古義。1.室僅方丈古義:__________今義:寺院的住持。2.往往而是古義:______今義:表示根據以往的經驗,某種情況在一定條件下時常存在或經常發生。一丈見方。到處。3.三五之夜古義:________________今義:表示數目不多,約數。指農歷每月十五。(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譯。1.項脊軒,舊南閣子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嫗,先大母婢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雞棲于廳。()譯文:________________判斷句,“也”表判斷項脊軒,(是)原來南邊藏物的小房間。判斷句,“也”表判斷這個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狀語后置句,雞棲于廳,即“雞于廳棲”雞在廳堂里棲息。4.其制稍異于前。()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5.而母立于茲。()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余自束發讀書軒中。()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狀語后置句,異于前,即“于前異”形制與過去稍有不同。狀語后置句,立于茲,即“于茲立”你的母親(曾經)站在這兒。狀語后置句,讀書軒中,即“軒中讀書”我從成童起就在軒內讀書。7.以當南日。()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語未畢,余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軒凡四遭火,得不焚。()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略句用(北墻)對著南邊射來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內)。省略句(老婆婆)話還沒有說完,我就哭起來。被動句,“得不焚”包含被動項脊軒一共遭過四次火災,能夠不被燒毀。

項脊軒這間書房,悲喜交集,回響著先妣“兒寒乎?欲食乎”的問訊,見證著先大母“他日汝當用之”的期許與鞭策,縈繞著與妻子夫唱婦隨、琴瑟和諧的甜美。小小項脊軒,濃濃情韻長。全文表達了物在人亡、三世變遷的感慨以及對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深切懷念。[適用角度]親情睹物思人情隨事遷1.名句識記(1)回思是時,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歸有光)[名句翻譯]回想當時情形,不知不覺已經十年了。唉,真可悲??![適用角度]時間流逝蹉跎人生(2)文章,天地之元氣。得之者,其氣直與天地同流。

(歸有光)[名句翻譯]文章是天地之間的元氣,獲得它的人,文氣便和天地之氣一同流傳。[適用角度]靈感大自然的饋贈(教師用書獨具)(1)自古設官職,事事有本原。所以置守令,無非惠元元。

(歸有光)[名句翻譯]自古以來,朝廷設置官職都是有根據的,設置那些地方官員做什么呢?無非是要讓老百姓得到實惠。[適用角度]國家制度以民為本(2)天下之事,因循則無一事可為,奮然為之,亦未必難。

(歸有光)[名句翻譯]世上的事情,因循守舊就沒有什么事可以做了;大膽努力去做,也未必就困難。[適用角度]因循守舊開拓創新歸有光《項脊軒志》中刻骨銘心的親情、愛情記憶,歷經數百年,人們仍然能感受到作者的真誠。凝聚親情,才會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誼,才會有溫馨的集體;凝聚愛心,才會有和諧的社會;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夠戰勝困難,實現理想。2.主題閱讀親情(1)曾經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陶艷波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并不是因為撫養孩子成人偉大,而是因為花時間去陪孩子。他的兒子從小就是耳聾,沒有一個學校愿意收留他。但陶艷波為了讓兒子在學校不受歧視,她陪讀了整整十八年,從小學到大學,幾乎與兒子的水平學歷相等。她學習手語,在學校聽完老師講課后,回家親自教給兒子,遇到不懂的就跟在老師后面問,為的是讓孩子學得更好。如今,兒子也成才了,這不僅僅是靠她的努力得來的,更多的是她耗費大量的時間去陪伴孩子的結果。她能夠以身作則,為那些為人父母者樹立了好榜樣,因此才偉大。(2)“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了……”起初聽到這首《父親》時,我認為它不過是用來營利的“感情牌”罷了。但如今隨著年歲的增長,我漸漸多了一些感悟。從前,總是桀驁不馴的我,留給父母的,總是一張冷漠的、倔強的臉。少年意氣帶給他們的,往往是一次又一次的頂撞與傷害。而他們呢?只是默默地背過身擦干眼淚,轉過頭,還是一張明媚笑臉。如今,我長大了,在外求學的路上總是充滿艱辛。有時候,打給父母一個電話,聽到他們熟悉的嗓音,就會有一種神奇的力量穿越時空的阻隔,直抵內心。(教師用書獨具)(1)記憶里,我的童年全是你的身影。父母在外工作,你帶我慢慢長大。你膝下子孫滿堂,我出生時,你已年過七旬。你顫巍巍的把小小的我抱在懷中,布滿皺紋的臉上笑容洋溢。當我含糊不清的喊出“奶奶”的時候,你渾濁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炎熱的夏夜,你坐在院子里的搖椅中,輕搖著手中的蒲扇,我爬到你的懷里,聽你給我講著那些老掉牙的故事。月光灑落在我們身上,你滿眼寵溺地望著懷中的我,多想時間就此停留,我不長大,你也別老。(2)曾幾何時,你的背佝僂的嚴重,在你頭上找不出一根黑頭發。年逾八十,身體一天比一天差,整天跟藥打交道。升高中后,陪你的時間越來越少,但是每天回家時,你總會在門口等我,偶爾變戲法似的掏出你留給我的美食,有時是鄰居送你的水果,有時甚至是兒女孝敬你的營養品……你總是舍不得吃,把你認為最好的都留給我。我已經是一個十六歲的大姑娘了,但每晚還是硬要跟你睡在一起,握著你干柴般的手安然入睡,即使黑夜無邊,我也渾然不懼。因為我知道,你是我永遠的保護神!(3)青石板路的盡頭,外婆的家,那里有外婆的桃花。每年春天,總是花香四溢。外婆常坐在桃樹下,剝新筍,擇蔬菜,洗碗盞,再取出自家腌制的臘味,配以時蔬、鮮魚、土雞,經過一上午的煎炒燉煮,炊煙裊裊,回旋繚繞。兒時的我抵擋不住這鉆鼻的香味,總是順手偷吃兩口剛出鍋的美味。外婆瞧見了,便憐愛地笑罵道:“哪里來的小饞貓!”我頑皮地“喵”一聲,便溜到桃樹下獨自玩耍。那微燙的美食,是您的溫度,暖紅了我兒時的臉。1.項脊軒,舊南閣子也軒: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舊時多用為書齋名或茶館、飯館等的字號。2.頃之,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級較高的官員朝見君主時執笏,供指畫和記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3.吾妻歸寧歸寧: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小雅·蓼莪》)[明理知義]

父母生養我,太勞累辛苦了![成長啟示]這句話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養育之恩是無以回報的。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的辛勞和付出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我們應該珍惜父母的養育之恩,時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用實際行動去回報他們。(教師用書獨具)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論語·學而》)[明理知義]

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喪事,恭敬地祭祀遠代祖先,就能使民心歸向淳厚了。[成長啟示]曾子對于慎終和追遠的重視,是在于對死的敬畏和對過往的崇敬。因為生死是相對的,沒有生就沒有死,沒有死也就無所謂生。而人從過往的歷史中可以獲得借鑒,也就是古可以鑒今。歷史有傳承的作用,忘記歷史的人也必將被歷史所忘記。歸有光(1507—1571),字熙甫,號震川,昆山(今屬江蘇)人,后徙居嘉定(今屬上海),世稱震川先生,明代散文家。歸有光9歲能屬文,后以同邑人魏校為師,誦經史,習古文。嘉靖十九年(1540)中舉人。其后20余年,8次會試不第。嘉靖四十四年(1565)始中進士,授長興知縣。后官至南京太仆寺丞,留任內閣制敕房,參與撰寫《世宗實錄》。歸有光與王慎中、唐順之、茅坤等推崇“唐宋八大家”古文的既成傳統,自覺提倡唐宋古文,被稱為“唐宋派”。歸有光所作散文樸素簡潔,善于敘事,很受時人推崇。主要作品:《項脊軒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有《震川先生集》傳世。[名家評說]儒術豈虛談,水利書成,功在三江宜血食;經師偏晚達,篇家論定,狂如七子也心降?!謩t徐歸家家族曾經一時興旺,但是歸有光的祖父和父親都沒有功名,做了一輩子平民百姓。歸有光的母親二十五歲時就丟下三子兩女與世長辭,父親是個窮縣學生,家境急遽敗落。也許就是這種困境,迫使年幼的歸有光過早地懂得了人間憂難,開始奮發攻讀。他追憶祖宗的榮耀,直面現實的慘淡,他不甘心家道中落,急切希望通過自己一人博取功名從而光宗耀祖,重振門庭。歸有光久試不第,在家鄉備受嘲諷與冷遇,使得他更加珍視家人的感情,但家族終究還是分崩離析。在這種隱痛之下,歸有光創作了這篇散文。《項脊軒志》分兩次寫成。前三段寫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當時歸有光17歲,他通過對所居項脊軒的變化和幾件小事的描述,表達了對家人的懷念之情。在經歷了結婚、妻死、不遇等人生變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又為這篇散文增添了補記。[情境活動]

(教師用書獨具)歸有光名揚海內,連恃才倨傲的徐文長(徐渭)對歸有光也肅然起敬。一日,狀元出身的禮部侍郎諸大綬,回鄉招請徐文長聚會??墒?,從黃昏一直等到深夜,徐文長才遲遲而來。問其緣由,說“避雨士人家,見壁間懸歸有光文,今之歐陽子也?;叵桷谜b,不能舍去,是以遲耳”。諸大綬命仆人取那軸歸有光的文章來,張燈快讀,相對嘆賞,至于達旦。明代科舉場上舞弊之風甚盛,有宗師和大官僚的提攜是仕進的重要捷徑。歸有光卻絕不從旁門邪道躋身仕途。鄉試中舉時的宗師張治對歸有光十分欣賞,他惋惜之余,曾幾次“欲以舊誼招致之”,然歸有光“卒守正不一往”。穆宗寵幸的宦官慕歸有光之名,幾次讓歸有光進京私謁自己,都被歸有光斷然拒絕。從上面兩段文字中,你可以看出歸有光是怎樣的一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略志“志”,為記事的書或文章,如地方志、墓志、《三國志》等。和“志”文體形式比較接近的還有“記”“書”等。“記”,即記載事物的書籍和文章,如《醉翁亭記》。又為古時公文的一種,如奏記、箋記等?!皶?,即信函,如手書、家書,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等。據《史記·禮書》司馬貞索隱,“書”又為“五經六籍總名”。1.根據你對內容的理解,補充空缺部分。本文借______的興廢,寫與之有關的家庭瑣事和人事變遷,表達了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以及對____、____和____的深切懷念,真切感人。項脊軒母親祖母妻子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2.找出文本中對應部分,將圖示中的空缺部分補充完整。可悲回憶祖母悼念亡妻活動一體會作者的情感1.《項脊軒志》所寫不過一間小屋,所記無非一些身邊瑣事和日常話語,卻飽含深情。文章圍繞“喜”和“悲”展開,志物懷人,悼亡念存,很能打動人心。梳理全文,分析這兩種情感是如何互為襯托、彼此交織的,完成下表。(見教材P76“學習提示”第2段)線索內容、情感原因喜一喜:修繕后,“不上漏”“室始洞然”場景方面:由無法居住的“百年老屋”變成了理想的書齋;人物方面:④二喜:①三喜:“偃仰嘯歌,冥然兀坐”“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四喜:②五喜:③線索內容、情感原因悲一悲:諸父異爨,庭中多門墻⑧二悲:⑤三悲:⑥四悲:⑦五悲:妻子所種之樹,現已亭亭如蓋,但物在人亡[答案]

①蘭桂竹木增勝②“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③夫妻歡樂(補記)

④想到了溫柔慈愛的母親和祖母,舉案齊眉的愛妻⑤祖母對自己的厚望到現在還沒實現⑥軒四遭火⑦妻死室壞而不修⑧家中變故,生活每況愈下;功業未就,“讀書久不效”;世事難料,生死無常;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活動二鑒賞文章的細節描寫2.文章在對諸父、先妣、祖母、亡妻的追憶中,有很多細節。細節可以與人、事、物、情相關。請選擇其中的細節,探究其描寫的妙處,完成下表。(見教材P76“學習提示”第2段)事件細節妙處家庭“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異爨、多門、狗、雞、籬、墻①慈母“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②祖母闔門持笏、三句話③妻子問古事學書、歸寧妹語、枇杷樹④[答案]

①場景描寫,寫出了家庭的分裂衰敗,親情隔閡淡漠,表達了作者的痛惜悲傷②側面、語言、動作描寫,體現了母親的慈愛善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思念之情③語言、動作描寫,表現了祖母對孫兒的疼愛、期待、勉勵之情,表達了作者的自責愧疚④動作、語言、景物描寫,表現了夫妻的情深恩愛,幸福美滿研讀《陳情表》和《項脊軒志》,從主旨內容和文體特色兩個角度比較探究這兩篇文章之間的異同之處,合作討論后完成下表。

主旨內容文體特色同都體現了中國人對親人、家庭、家族的重視①

主旨內容文體特色異②《陳情表》是“表”,其敘事、說理總以實現具體目的為旨歸,且是寫給皇帝的奏表,僅僅靠孝心、孝道去感動對方顯然是不夠的;《項脊軒志》是“志”,是作者自抒情意之文,可以隨性落筆,寫景、寫人、記言,不求感人而自有動人之處[答案]

①都以情感人②《陳情表》體現的是感人至深的孝道;《項脊軒志》體現的是對家庭、家族的珍視狀語后置句的翻譯[從教材中學]本課中有幾個比較典型的狀語后置句式,如《陳情表》“急于星火”中“于星火”后置,正常語序為“于星火急”。《項脊軒志》中“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中“于庭”后置,正常語序為“又于庭雜植蘭桂竹木”。[到高考中去]高考對狀語后置句的考查,主要體現在文言句子的翻譯中,有時體現在實詞題中,甚至在斷句題或文意理解題與判斷題中都有所體現。在此,我們重點探討文言句子中狀語后置句的翻譯方法。1.掌握狀語后置句常見類型:類型例句有標志后置用“于”字構成介賓短語后置①月出于東山之上。(《赤壁賦》)②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用“以”字構成介賓短語后置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類型例句有標志后置用“乎”字構成介賓短語后置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無標志后置狗吠深巷中。[《歸園田居》(其一)]2.翻譯方法:分析句子結構,調整狀語到動詞前。[遷移應用]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王悅,字眾喜,京兆藍田人也。太祖初定關、隴,悅率募鄉里從軍,屢有戰功。大統四年(538),東魏將侯景攻圍洛陽,太祖赴援。悅又率鄉里千余人,從軍至洛陽。及戰,悅所部盡力,斬獲居多。十三年,侯景據河南來附,仍請兵為援。太祖先遣韋法保帥眾助之。悅言于太祖曰:“侯景之于高歡,始則篤鄉黨之情,末乃定君臣之契。位居上將,職重臺司,論其分義,有同魚水。(1)今歡始死,景便離貳,背德于高氏,豈肯盡節于朝廷。(2)今若益之以勢,援之以兵,恐朝廷貽笑將來也?!碧婕{之,乃遣趙士憲追法保,而景尋叛。(節選自《周書·王悅傳》,有刪改)譯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背德于高氏”,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高氏背德”;“豈肯盡節于朝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豈肯于朝廷盡節”。(2)“今若益之以勢”,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今若以勢益之”;“援之以兵”,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以兵援之”。如今高歡剛剛死去,侯景就離心懷有異志,對高氏背叛恩德,怎么愿意對朝廷盡節?,F今如果增加他的勢力,用軍隊去援助他,恐怕朝廷也會被后人笑話?!緟⒖甲g文】王悅,字眾喜,是京兆藍田人。周太祖剛剛平定關中和隴地,王悅就率領招募的同鄉隨軍出征,多次建立戰功。大統四年(538),東魏將領侯景圍攻洛陽,周太祖前去救援。王悅又率領同鄉一千多人,跟隨軍隊到達洛陽。等到開戰時,王悅所統率的部屬全力作戰,斬殺俘獲的敵人占多數。大統十三年(547),侯景占據河南前來歸附,仍請求派軍隊作為援助。周太祖先派遣韋法保率領軍隊援助他。王悅向周太祖進言說:“侯景對于高歡,開始時就有深厚的同鄉之情,最后又確定了君王和臣子之間的志趣相合。官位居于上將,職位重在臺司,論及他們的情義,就如同魚和水一樣。如今高歡剛剛死去,侯景就離心懷有異志,對高氏背叛恩德,怎么愿意對朝廷盡節。現今如果增加他的勢力,用軍隊去援助他,恐怕朝廷也會被后人笑話?!敝芴娌杉{了王悅的建議,于是派遣趙士憲追回韋法保,而侯景不久之后果然發動了叛亂。(教師用書獨具)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澹臺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久而行不稱其貌。宰予之辭,雅而文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久而智不充其辯。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實之聲。今之新辯濫乎宰予,而世主之聽眩乎仲尼,為悅其言,因任其身,則焉得無失乎!觀容服,聽辭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試之官職,課其功伐,則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賞,則爵祿厚而愈勸;遷官襲級,則官職大而愈治。夫爵祿大而官職治,王之道也。(選自《韓非子·顯學》,有刪改)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