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課*種樹郭橐駝傳第三單元至情至性·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進階一教材單元文本學習識記基礎知識一、文意理解(第1段)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币蛏崞涿?,亦自謂“橐駝”云。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脊背彎曲脊背高起的樣子彎著腰走介紹郭橐駝名字的由來。(第2段)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植多仿效介紹郭橐駝種樹的特異功能。(第3段)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
)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繁殖天性,指自然生長規律性質、方法培土舊已經種完了。既,已經。然,這樣栽種放下損傷它的果實拳曲,伸展不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寵愛背離介紹郭橐駝種樹的經驗。(第4段)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Q鼓而聚之,擊木(
)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官治民。理,治做官的。長,統治、治理。人,民勉勵把蠶繭浸在熱水里抽出蠶絲絲頭線養育成、養好這里指木梆中斷晚飯早飯疲倦陳述郭橐駝對吏治的看法。(第5段)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眰髌涫乱詾楣俳湟?。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點明作傳目的。二、基礎梳理(一)請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既然已
“__”同“__”,__2.早繅而緒
“__”同“__”,______已矣了而爾你們的
副詞,確實動詞,安定,鞏固形容詞,頑固連詞,所以形容詞,舊,指原來培育樹苗的土
動詞,趴,此指彎著腰名詞,埋伏名詞,果實副詞,實際上動詞,結果實
連詞,并且連詞,尚且副詞,將要副詞,暫且副詞,將近(三)請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紅色)詞的活用情況。1.名我固當(
)2.早實以蕃(
)3.其筑欲密(
)4.病僂,隆然伏行(
)5.故鄉人號之“駝”(
)名詞作動詞,稱呼,命名名詞作動詞,結果實名詞作動詞,搗土名詞作動詞,患了……病名詞作動詞,稱呼6.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
)7.旦視而暮撫(
)8.而木之性日以離矣(
)9.駝業種樹(
)10.鳴鼓而聚之(
)11.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名詞作動詞,用指甲摳、掐名詞作狀語,在早上;在晚上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業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聚集形容詞作動詞,保全12.非有能碩茂之也(
)13.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1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高大;使……茂盛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結果實早;使……結果實多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繁盛;使……安定(四)請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紅色)詞的古義。1.以致其性焉爾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連詞,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結果(多指不好的結果)。以,目的連詞,來;致,使達到。2.不抑耗其實而已古義:__________今義: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承上文,多含轉折義)。3.既然已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連詞,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就、也、還”跟它呼應,表示先對現實或已有的結論予以承認,而后進一步做出判斷。它的果實。兩個詞,既,已經;然,這樣。4.故鄉人號之“駝”古義:__________今義: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家鄉;老家。5.若不過焉則不及古義:__________今義:連詞,用在后半句的開頭,表轉折,對上半句話加以限制或修正,跟“只是”相同。所以同鄉。不是過多。6.傳其事以為官戒也古義:____________今義:認為。把……作為。(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譯。1.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傳其事以為官戒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斷句,“也”表判斷賓語前置句,“何以”即“以何”省略句,應為“以之為官戒”我只知道種樹罷了,為官治民,不是我的職業。又怎么能使我們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我把這件事記下來,將(它)作為對官吏們的警戒。
閱讀主題素材有人問郭橐駝種樹的訣竅,他回答說:我只是讓樹木順其天性自然生長罷了。栽種時像撫育子女一樣細心,使它根須舒展,培土均勻,栽好后不動不慮,不妨礙它的生長。別的種樹人則不然,栽種時樹根拳曲,培土不是過多就是不足;栽好后又深愛勤憂,旦視暮撫,甚至抓破樹皮查驗其死活,搖動樹木觀察其著土松緊。這不是讓樹木一天天背離其天性嗎?其實,這個道理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許多方面,值得我們深思。[適用角度]放權于民溺愛回歸自然天性遵循客觀規律1.名句識記(1)激濁而揚清,廢貪而立廉。
(柳宗元)[名句翻譯]沖去污水,讓清水上來;廢除貪污,建立廉正的制度。[適用角度]激濁揚清廉潔(2)寧為有聞而死,不為無聞而生。
(柳宗元)[名句翻譯]寧可為名揚遐邇而死去,不為默默無聞而偷生。[適用角度]人生追求努力工作(教師用書獨具)(1)擇天下之士,使稱其職;居天下之人,使安其業。
(柳宗元)[名句翻譯]挑選天下的士人為官并且使他們能夠適合他們的崗位,使天下人都能夠居住并且讓他們能夠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工作感到安定。[適用角度]在其位謀其政人性之美(2)言而無實,罪也。
(柳宗元)[名句翻譯]說出的話不符合實際情況,那就是罪過。[適用角度]言而有實誠信假如沒有對樹木生長規律的虔誠尊重,又怎能成就郭橐駝的盛名呢?世界萬物之間都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各自也都有其生存和發展的規律。只要我們遵循事物的自然發展規律,就能找到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復雜的問題迎刃而解,同時還能收到一舉多得的良好效果。2.主題閱讀遵循客觀規律(1)《圍爐夜話》:“變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無失,變亦能御。”意思是說,事物的發展變化應該有所警惕,但通達的人懂得遵守事物發展的規律,以不變應萬變,無論世事如何變幻,都能做到從容應對。(2)尊重規律,就可以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在治沙的過程中,我國治沙人員吸取了之前失敗的教訓,不再盲目采用單一模式,而是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方法,在環境較好的地方種植喬木,條件差的地方采用喬、灌、草結合,甚至以草方格的形式阻止沙丘移動,并最終取得成功。(教師用書獨具)(1)自然物語,人情世態,雖然呈現的方式不同,但是它們之所以按照各自的程式存在與發展,其實背后都有一雙巨大的隱形之手在掌控。這雙大手從顯性上看只是習以為常的現象,而從本質上說則是一種不可抗拒、不可違背的規律?;ㄩ_花謝、潮起潮落、云卷云舒……這些看似自發性的生命展演,其實它們的榮枯漲落聚散,并非無序的散亂呈現,而是隨著天體的運動不斷發生著改變。沒有宇宙引力的作用,萬事萬物不可能生存,寒暑易節、斗轉星移也不可能發生。(2)作為社會性的生物,人類行走于世,被各種現象包圍著。在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關系時,對規律的認識和掌握是前提。遵循規律,按照規律辦事才不至于走很多彎路?!扒迕髑昂?,種瓜點豆”的“不違農時”,才不會“餓殍遍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才沒有凍餒之苦。日出月落,白天與黑夜的交替,世間萬物生長的節序才不會被打亂;一日三餐,是人活著的基本保證?;钪乔疤?,溫飽是保障,發展是根本。只有解決了基本的物質生活的需求,人類才能進行更高層次的精神創造。(3)其實,作為宇宙中的一分子,我們本身就是規律的一部分,只有在接受事物自然而然發生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憑著有限的認知,主觀的好惡取舍,就是妄想妄為,不僅不會對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產生影響,而且會對自身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是毀滅。吟誦國學經典1.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長人者:為人之長者,指當官治民的地方官。大縣的長官稱“令”,小縣的長官稱“長”。2.吾問養樹,得養人術養人:養民,唐人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改“民”為“人”。避諱,是指帝制時代對于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以表尊重。1.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明理知義]
辦事不要一味追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想要快速地成功,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業。[成長啟示]做人最忌諱急功近利,你如果只追求速度,注重眼前的蠅頭小利,那么你就不可能做好,你越希望快見成效,你就離它越遙遠。把一件事情做好就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就會亂了方寸,亂了方寸反而很難達成目的。2.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狈t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明理知義]
孟懿子問什么是孝,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背禮?!焙髞矸t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狈t說:“不要違背禮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后,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成長啟示]孔子極其重視孝,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無論他們在世或去世,都應如此。但這里著重講的是,盡孝時不應違背禮的規定,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孝??梢?,孝不是空泛的、隨意的,必須受禮的規定,依禮而行才是孝。自主預習任務單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西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至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存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有《河東先生集》。主要作品:《溪居》《江雪》《漁翁》等。[名家評說]天于生子厚,稟予獨艱哉。超凌驟拔擢,過盛輒傷摧??嗥湮]心,常使鳴聲哀。投以空曠地,縱橫放天才。山窮與水險,上下極沿洄。故其于文章,出語多崔嵬?!獨W陽修柳宗元在參加“永貞革新”前兩年,即貞元十九年(803)至二十一年(805),曾任監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見習官,可以和御史一樣“分察百僚,巡按郡縣,糾視刑獄,肅整朝儀”,可以到各地檢查工作,民事、軍事、財政都可以過問,品秩不高而權限較廣。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間寫的,是針對當時地方官吏擾民、傷民的現象而作的。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參加“永貞革新”的先聲。1.傳本是記錄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而《種樹郭橐駝傳》實際上是一個諷喻性極強的“寓言”。從內容和風格上看,當是柳宗元早年在長安任職時期的作品。郭橐駝種樹之事已不可考,后世學者多認為這是設事明理之作。2.寓言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雜記文的一種。“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它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它大都以簡短的結構、鮮明的形象、夸張與想象的藝術手法,闡明某個道理或諷刺某種社會現象,把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閱讀鑒賞活動單1.根據你對內容的理解,補充空缺部分。這是一篇寓言式傳記,以種樹之道喻____之理。作者借寫郭橐駝種樹能夠采取正確的方法,順應樹木生長的自然規律,因而使樹木長得高大茂盛,果實結得又早又多,警誡官吏為政應順應百姓的生活需要,符合他們的勞作規律,讓百姓休養生息,揭露了當時“______________”(用原文語句回答)的社會弊端,闡發了作者“養民”治國的進步思想。治民長人者好煩其令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2.找出文本中對應部分,將圖示中的空缺部分補充完整。愛之恩,憂之勤順民安民活動一積累語言——人稱代詞1.古代漢語中的人稱代詞較為豐富,請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人稱代詞。(見教材P85“學習提示”第4段)人稱例句人稱代詞(1)第一人稱①吾問養樹,得養人術
②名我固當
③名余曰正則兮
④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吾我余予人稱例句人稱代詞(2)第二人稱①官命促爾耕
②字而幼孩
③阿母為汝求
④家祭無忘告乃翁
⑤若入前為壽
爾而汝(女)乃若人稱例句人稱代詞(3)第三人稱①傳其事以為官戒也
②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
③彼與彼年相若也
其之彼活動二把握文章的內容2.細讀文章第3段,思考郭橐駝和別人種樹的方法、種樹后的態度和結果各有什么不同?用原文中的句子填寫下表。(見教材P84“學習提示”第2段)角度郭橐駝其他種植者方法①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態度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②結果③④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木之性日以離矣3.文中作者把種樹之道移之官理,“種樹”和“理民”有何相通之處?請根據文本填寫下表。(見教材P84“學習提示”第2段)
做法結果實質手法種樹誤區種樹培育木之性日以離矣勤慮害樹由此及彼,類比說理根拳,土易,培不當旦視暮撫,已去復顧,爪其膚,搖其本理民誤區其言其行③
④
①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②鳴鼓而聚,擊木而召③無以蕃生、安性,病且怠④繁政擾民活動三賞析文章說理藝術4.本文寓意深刻,重在因事明理、針砭時弊。請結合文本分析文章是如何融敘事說理于一體的。(見教材P84“學習提示”第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文題目雖為“傳”,但并非一般的人物傳記。文章先寫郭橐駝的命名、郭橐駝的種樹專長和種樹之道,然后通過對話,運用“養樹”與“養人”互相映照的寫法,把種樹管樹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說出一番為官治民的大道理。上半篇郭橐駝之傳,是為下半篇的論述張本;下半篇的治民之理是上半篇種樹之道的類比和引申,前賓后主,上下相應,事理相生,可見要想使天下長治久安,不僅要“治民”,更重要的是要“養民”,即使人民得到休養生息。這才是柳宗元寫這篇文章的最終目的。5.這篇文章是如何運用對比和映襯手法的?請賞析。(見教材P84“學習提示”第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對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點,顯現事物的差別,加強說理的力度。本文中的對比,有敘事性的,如兩種種樹方法的對比;有論述性的,如郭橐駝對自己種樹方法的歸納和對“他植者”的批評。②映襯就是互相照應的寫法,通過上下文內容或語意的遙相呼應,來強化表達效果。在內容上,本文先談“養樹”,后論“養人”,這本身就是映襯。這樣寫,把有關樹和人的話題合而為一,互相補充,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在語意上相互映襯的例子如郭橐駝談“養樹”一段,開頭說“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最后則以“吾又何能為哉”回應,在自謙之中,起到了強化觀點的作用。拓展運用活動單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從教材中學]《種樹郭橐駝傳》運用“養樹”與“養民”互相映照的寫法,把種樹、管樹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警誡官吏為政應順應百姓的生活需要,符合他們的勞作規律,讓百姓休養生息。[到高考中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是文言文考查的最高層次?;蛱釤捵髡哂^點,或概括作者情感傾向,或探究寫作意圖等。但不論是哪種考法,歸根結底都是考查對作者觀點態度的把握。解答此類題目,應遵循以下兩點:1.分清觀點或目的。作者的觀點是對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進行的綜合判斷和推理,它是文言文整體閱讀中的重點、難點。寫作目的是作者寫作文章的出發點。2.讀懂文本,合理分析態度。在記敘文中,作者的觀點態度往往不會直接提出,可以從對人物的描寫,對事件的敘述,對情節的詳略安排等方面看出作者的感情傾向,寫作意圖。在論述文中,要通過對論點、論據、論證的分析,并結合時代背景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注意知人論世。[遷移應用]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夫禮之大意,存乎明天下之分,嚴君臣、篤父子、形孝弟而顯仁義也。今不幸去圣人遠,有如毫毛不合于三代之法,固未害其為明天下之分也,所以嚴君臣、篤父子、形孝弟而顯仁義者猶在也。今使禮廢而不修,則君臣不嚴,父子不篤,孝弟不形,仁義不顯,反不足重乎?昔者西漢之書,始于仲舒,而至于劉向,悼禮樂之不興,故其言曰:“禮以養人為本。如有過差,是過而養人也。刑罰之過,或至殺傷。今吏議法,筆則筆,削則削,而至禮樂則不敢。是敢于殺人,而不敢于養人也。”而至于禮,獨何難歟?夫法者,末也。又加以慘毒繁難,而天下常以為急。禮者,本也。又加以和平簡易,而天下常以為緩。如此而不治,則又從而尤之曰,是法未至也,則因而急之。甚矣,人之惑也。平居治氣養生,宣故而納新,其行之甚易,其過也無大患,然皆難之而不為。悍藥毒石,以搏去其疾,則皆為之。此天下之公患也。嗚呼,王者得斯說而通之,禮樂之興,庶乎有日矣。(節選自蘇軾《禮以養人為本論》,有刪改)《論語·顏淵》中,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由此可見“禮”的重要性。在蘇軾看來,“禮”有什么作用和功效?請簡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題干要求概括蘇軾認為“禮”有什么作用和功效,因此要找出原文中與“禮”相關的內容。蘇軾先說“夫禮之大意,存乎明天下之分,嚴君臣、篤父子、形孝弟而顯仁義也”,由此可知,“禮”能夠明確天下的名分,嚴格君臣關系,篤厚父子關系,表現孝悌而顯示仁義。然后說“禮以養人為本”“禮者,本也。又加以和平簡易,而天下常以為緩”,由此可知,“禮”可以培養人,是治理國家的根本。[答案]
①“禮”能夠明確天下的名分,嚴格君臣關系,篤厚父子關系,表現孝悌而顯示仁義。②“禮”可以培養人,是治理國家的根本。【參考譯文】講到禮的大旨,在于明確天下的名分,嚴格君臣關系、篤厚父子關系、表現孝悌而顯示仁義。如今不幸,離開圣人(或距離圣人的時代)久遠了,假如有像毫毛一樣細微的不合乎三代禮法的(地方),固然不妨礙它明確天下名分(的作用),所以嚴格君臣關系、篤厚父子關系、表現孝悌而顯示仁義的功效還在。如今讓禮廢棄而不學習,就使君臣關系不嚴,父子關系不厚,孝悌不能表現,仁義不能顯示,反而不足以重視了嗎?過去西漢的典籍,開始于董仲舒,而到了劉向,哀悼禮樂的不興,所以他的話說:“禮以培養人為根本。如果有過錯,這過錯也在培養人。刑罰的過失,或至于死傷人。如今官吏議論法,該記載的就記載,該刪削的就刪削,至于禮樂就不敢這樣做了。這是敢于殺人,而不敢于培養人。”而到了禮,為什么獨有它困難呢?講到法,它是治理國家最末端的(或它不是治理國家的根本)。又加上它的殘酷狠毒、繁雜困難,而天下人常認為是急于要辦的。禮,它是治理國家的根本。又加上它的和平簡易,而天下人常認為可以緩辦。像這樣而(國家)得不到治理,就又跟著指責,說,這是刑法還不到。就因而把刑法當成急事(來辦)。厲害啊,人們的迷惑。平常涵養精氣注重養生,吐故納新,實行起來很容易,它的過失也不會帶來大的禍害,然而都認為這件事困難而不去做。兇悍狠毒的藥石因為經過搏擊可以除去他的疾病就都去做。這是天下的公害。哎,王者得到這一說法而融會貫通,禮樂的興起,也許指日可待了。一、主題感悟與寫作《種樹郭橐駝傳》借問者之口說:“吾問養樹,得養人術。”請結合郭橐駝的養樹之法,寫一寫你對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鎮江公開招聘社區工作者考試高頻題庫帶答案2025年
- 2024年山東東營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真題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北沙洋縣宏圖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廣東珠海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真題答案解析
- 2025年遼寧大唐國際葫蘆島熱力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中英語五:grammar高效課堂教學設計
- 統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期中測試卷(A)(含答案)
- 2025年教師資格考試試卷及答案詳解
- 浙江森馬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營運能力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 -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難點與對策
- 民族學考試試題和參考答案
- 日本工業標準JISH8641中文
- 專題五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課件
- 四川裕寧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產60000噸電池級磷酸鐵項目環評報告
- 盤磨機傳動裝置設計
- 后交叉韌帶損傷的診療
- LY/T 3292-2021自然保護地生態旅游規范
- GB/T 918.1-1989道路車輛分類與代碼機動車
- GB/T 6365-2006表面活性劑游離堿度或游離酸度的測定滴定法
- GB/T 12496.19-2015木質活性炭試驗方法鐵含量的測定
- 核反應堆熱工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