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高級中學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第一高級中學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第一高級中學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第一高級中學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第一高級中學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高級中學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二上期10月月考

語文試卷

本試卷共2張,8頁,24題,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一、現代文閱讀(34分)

(一)現代文閱讀1(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氣候的波動變化對文明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重建古代氣候變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缺乏合適的溫度代用指標,我國古溫度重建結果分辨率較低,且多以定性記錄為主,定量的古溫度重建相對較少。全球歷史溫度變化曲線的重建主要借助冰芯、深海沉積物和樹輪的記錄,而我國是傳統的農耕文明社會,陸地上的沉積記錄才能更好地反映我國歷史氣候變化。隨著技術的革新,微生物分子化石的研究蓬勃發展,微生物分子化石中的一類化合物——brGDGTs(支鏈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酯)——被用于古氣候研究。

brGDGTs是細菌細胞膜的組成部分,其分子結構中有4到6個甲基和0到2個環戊烷。如同人天冷需要加衣、天熱需要減衣一樣,寒冷的氣候條件下細菌傾向于合成更多的甲基,而溫暖的環境下合成的甲基數量則減少。微生物活體死亡后,細胞膜中的brGDGTs等大分子能在地質體中長期保留下來,可以通過brGDGTs結構中的甲基個數推斷當時的溫度。

六盤山北聯池靠近中華文明核心區,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蘭州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選取這里的沉積物樣品,借助brGDGTs,通過定量分析,重建了5000年以來我國北方更高分辨率的暖季(4月至10月)溫度變化過程。結合山西某地沉積物的孢粉重建的降水記錄,聯合團隊獲得了我國北方地區5000年以來完整的氣候演變歷程。

從重建的溫度與降水結果來看,我國北方地區的氣候呈現出不斷變冷、變干的大趨勢。大約前3000年變化緩慢,之后的2000年變化加速。這主要與太陽輻射變化有關,太陽輻射能量在過去5000年間持續下降。另外,過去2000年以來的快速冷干現象還可能與太陽活動、局部火山活動等因素有關。而且這一時期內區域植被中木本植物逐漸減少,導致地表反射率上升,也可能加快了氣候變冷變干的速度。

研究人員將氣候重建的結果與中國歷史朝代相對應,發現不同歷史時期的氣候呈現出冷暖交替的特點。比如,隋朝末年氣候偏于冷干,唐朝初期和中期溫暖濕潤,后期快速轉冷,與之相伴的是干旱化。五代十國時期,北方經歷了70余年寒冷干燥的氣候,北宋氣候開始好轉。

之前有研究發現,古代氣候變化深刻影響了我國古代農耕社會文明的發展,我國歷史上百年尺度的冷暖變化與社會經濟波動之間呈現同期性,總體上表現出“冷抑暖揚"的特點,即暖期氣候是有利的。歷史上經濟發達、社會安定、國力強盛、人口增加的時期往往出現在暖期,相反的情況則發生在冷期。聯合團隊的研究也證實了“冷抑暖揚”這一特點,比如,溫暖濕潤的氣候推動了唐朝初期和中期的農業發展與社會經濟繁榮,寒冷干燥的氣候使唐朝后期農業發展受到極大不利影響,這是造成當時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取材于程雅楠、葛全勝等的相關文章)

材料二

我國古代是農耕文明社會,加之古人應對自然災害能力較差,農業對氣候變化有較強的依賴性,暖期的氣候總體有利于農業發展,從而為社會發展提供更為優越的物質條件,這是歷史上“冷抑暖揚"特點形成的根本原因。氣候變化直接影響糧食生產,從全國糧食畝產量和北方麥作畝產量的相對變化指數看,除了明清,秦漢以后氣候寒冷時期,我國糧食畝產量均有下降。

盡管歷史上暖期的影響總體好于冷期,但我國地域廣闊,不論在暖期還是冷期,氣候都可能有區域性差異,給區域社會經濟帶來有利或不利影響。唐朝和宋朝兩個時期中國平均溫度均偏高,但在地域分布上有很大差異。唐朝初期增溫主要出現在黃河流域、中原腹地,其原因是區域尺度上大氣凈能量的增加以及有利的熱量輸送。而北宋初期,全國普遍增溫是太陽輻射強度的增加造成的,是全球或半球尺度上的暖事件在中國的體現。暖期中的北宋時期,我國華北及北方農牧交錯帶相對濕潤,而江南地區則受到干旱的威脅。

暖期氣候溫暖濕潤,會推動社會的繁榮和人口的較快增長。然而眾多的人口也加大了社會對資源的需求,增加了環境的壓力,導致以農業為基礎的社會系統風險增加,這種在暖期尚能承受的壓力,可能會因氣候變冷導致農業生產力下降而凸顯,甚至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

人類社會并未因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而停止前進的腳步,而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不斷開拓創新、積累經驗,從而取得更大的繁榮。為適應暖期干濕變化的地域格局,北宋朝廷在變濕的華北地區積極推廣水稻種植,在變干的南方則積極推廣占城稻和稻麥連種。這一舉措使糧食生產受氣候制約的影響漸趨減少,是中國糧食生產史上的一次革命。

(取材于葛全勝、申敏夏、劉嘉慧等的相關文章)

1.根據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聯合團隊重建古代溫度變化過程使用的是深海沉積記錄。

B.聯合團隊重建古代溫度變化過程使用的是定量分析方法。

C.聯合團隊的研究結果反映的是我國北方5000年來暖季的溫度變化。

D.聯合團隊的研究結果證實了之前研究得出的“冷抑暖揚”的結論。

2.根據材料一,brGDGTs被用于我國古溫度重建,下列能說明其依據的一項是()

A.brGDGTs結構中的甲基個數越多,反映當時的溫度越高。

B.brGDGTs結構中的甲基個數越多,反映當時的溫度越低。

C.brGDGTs結構中的環戊烷個數越多,反映當時的溫度越高。

D.brGDGTs結構中的環戊烷個數越多,反映當時的溫度越低。

3.根據材料一,關于我國北方地區氣候總體變冷、變干的主要原因,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太陽輻射能量持續下降。B.太陽活動、局部火山活動。

C.木本植物減少導致地表反射率上升。D.我國古代北方農耕社會文明的發展。

4.對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內容的比較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指出了“冷抑暖揚"這一特點,材料二分析了該特點形成的根本原因。

B.材料一指出我國不同歷史時期冷暖交替,材料二分析了這一特點的根本原因。

C.材料一顯示唐朝初期溫暖濕潤,材料二說明了增溫的具體區域以及具體原因。

D.材料一顯示北宋氣候開始好轉,材料二說明了北宋初期增溫的范圍及其原因。

5.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概括氣候影響我國古代社會文明發展的規律,并說明影響的復雜性(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放牛記

徐則臣

我現在想不起我何時開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徹底結束了這種生活。我很小就羨慕那些吆喝牛馬的孩子,覺得他們是豪放粗獷的英雄。而我只是個溫順的可憐蟲,總是衣褲整齊,指甲干凈,不剃光頭,站在他們身邊像個走親戚的陌生人。我想和他們一樣,只穿一條小褲衩,光著上身和腳,曬成黑鐵蛋,坐在光溜溜的水牛背上揮舞自制的長鞭,雄赳赳氣昂昂向野地里進發。能夠大喊大叫,可以隨地撒尿,無視課堂和作業,遇到仇人要打的架一個都不落下,輕易就能滾出來一身泥。我想當個野孩子,所以,很早我就慫恿父親買一頭牛。

我家的確需要一頭牛。父親是醫生,農忙時經常搭不上手;祖父祖母年紀大了,體力活兒也幫不上忙;我和姐姐都小,還要念書;十畝田都要母親一個人對付,運糧食時都沒個幫手。父親決定買牛,哪怕只用來拉車。

買牛的那天我記得,你能想象我的激動。在下午,我和父親去兩里外的鄰村牽牛,已經提前談好了價。在鄰村的中心路邊,我頭一次見到鋸木廠,在一間大屋里,電鋸沖開木料的聲音在午后的熱空氣里格外尖利,幾乎能看見那聲音在閃耀著銀光。我停下來看陰影里的鋸木廠,橫七豎八堆滿了木料,新鮮的木頭味道和鋸末一起飛濺出來。

那頭小母牛還小,吃奶的時候還要哼哼唧唧地叫,長得憨厚天真,我很喜歡。主人是個中年男人,說:回去調教半年,就能干活。他給小牛結了一個簡單的轡頭,韁繩遞給我們,我們就把牛牽出了門。

小牛屁顛屁顛地跟著我們走,出了村才感覺不對,開始茫然地叫,表情如同迷途的小孩。一路仄著身子走,擰巴著被牽到我家。這一路走得我興奮又糾結,想牽不敢,摸它一下,摸完了趕緊撤,怕它踢。當然后來我知道,再沒有比水牛更溫馴的動物了。

我經歷了把一頭小牛訓練成壯勞力的全過程。換轡頭,套車,駕轅,用聲音和韁繩指揮行止,扎鼻眼,犁地,耙地。幾年以后,我基本上成了老把式,可以一個人鍘草、套車、駕轅,運送滿滿一車的糧食走在窄路上。我知道它回頭看我是什么意思,知道它抬尾巴搖屁股想干什么。當然,這對我來說是副產品,我想說的還是放牛。

在當時,放牛部分地滿足了我的少年英雄夢,讓一個必須規整地生活的少年有了一個旁逸斜出的機會。就算現在,我也不認為整天和一頭牛走在野地里是件苦嘰嘰的事,相反,我以為那是我少年時代最快樂的生活之一。

放牛都在夏天,放了暑假我才有時間。三伏天的午后太陽高懸,螞蟻都被曬蒙了,暈暈乎乎爬出的全是曲線;如果要去遠處找水草豐茂的地方,那我就得早早地從午睡中爬起來,戴上草帽出門。我直犯困,遇到樹蔭就不想再動,尤其經過河邊,看那些戲水的同伴,你真覺得放牛實在是個負擔。讓人煩的還有一個,大雨天。這不是放牛的好時候,但牛出不去你得出去,割草,干不干活你都得讓它每天吃飽;家里自也備了干草,只是大夏天的芳草萋萋,你不讓它吃新鮮的,不人道也不牛道。還是得穿雨衣戴斗笠挎籃子割草去。漫天雨霧,湯湯水水的野地里就你一個人,蹲在草叢里形同消失,像我這種動不動就悲觀的人,常常會覺得自己被這個世界遺棄了,那感覺也不太好。

不過這樣的時候畢竟少,英雄主義的少年時代總體上是樂觀向上的——放牛的確是件好玩的事。野地自由,有種無所事事的、透明的自然與放松。放牛通常是集體行動,幾個放牛娃排成隊伍往村外走,大家都坐在牛背上,屁股底下墊條麻袋。水牛走起來渾身都在動,騎牛更像坐轎子。后面的人打前面的牛屁股,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六七頭牛,都在撅著屁股跑,那隊伍看起來很壯觀。牛一跑,大肚子就撲扇撲扇地抖,活像巨大的金魚腮在鼓鼓癟癟地呼吸。如果你是新手,最好抓住韁繩,夾緊兩腿,能抱住牛脖子更好,否則你隨時可能掉下去。有天黃昏,牧童晚歸,我騎在牛背上慢悠悠往家走,有人對著牛屁股猛的一巴掌,受了驚的牛撅起屁股就跑,我手里還抱著自己做的一根竹笛在專心地找音,連韁繩都沒抓,牛一屁股把我送到了右前方的水溝里,半個腦袋扎進了淤泥。

如果真要找一點和其他放牛娃的不同,可能就是我放牛經常帶本書。很多武俠小說都是在墳地里看的。亂墳崗子里草好,把韁繩纏到牛角上讓它們自己吃去,我們找個形狀合適的墳堆,鋪上麻袋就著墳勢躺下來,翹起二郎腿。想睡覺的睡覺,想唱歌的唱歌,想發呆的發呆;我想看書,從兜里拽出一本武俠小說來。清風徐來,頭頂有松樹遮陰,天上流云飛動,此時看武俠,幾等于塵囂皆忘,那一個白衣飄飄的俠義世界美不勝收——大虛乃是大實,大無中有大有。

放牛給了我一個幾近完美的少年時代,放松,自由,融入野地里,跟自然和大地曾經如此貼近。我在放牛時沒能讓自己成為一個野孩子,或者說沒能成為我希望的那樣的野孩子,不知道這個結果是好還是壞。往事總在回憶時被賦予意義,在放牛這個經歷上,我更愿意就事論事,返回到當年的心境里,看一看當時的悲歡和憂樂。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父親決定買牛,除了確屬生產需要,也想讓兒子跟其他孩子一起放牛,以改變他“像個走親戚的陌生人”那樣不合群的性格。

B.作為一個曾經的“老把式”,“我”卻認為馭牛的諸般本領都只是“副產品”,只有放牛那種“旁逸斜出”的生活才是“我"最想談論的。

C.大雨天里為牛割草的情形,讓“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悲觀"之人,可見放牛生活對“我”思想意識的養成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D.文中記述“我"在亂墳崗子里看武俠小說,是有意以環境的陰森怪異來映襯看武俠的樂趣,也凸顯出“塵囂皆忘”的讀書境界。

7.關于文中鋸木廠這個段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買牛讓“我"格外激動,因此買牛那天的相關情景在“我”的記憶里依然生動鮮活。

B.兩里外鄰村路邊的鋸木廠,對那時的“我"來說,儼然一個陌生而刺激的新天地。

C.這個段落看似閑筆,實則以先抑后揚的手法來突出下文“我”的“興奮又糾結"。

D.這段文字里彌漫著熱、聲、光影、氣味,營造出記憶中少年舊事那獨特的氣息。

8.文章為何說“放牛給了我一個幾近完美的少年時代”?(4分)

9.文末畫線的句子表明,作者不愿在回憶往事時為放牛“賦予意義"。你認為本文是否做到了這一點?請簡要說明。(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文侯受子夏經藝,客段干木①,過其閭,未嘗不軾也。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文侯由此得譽于諸侯。

(節選自《史記·魏世家》)

材料二:

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后恐,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強要曰:“為我畫計。"留侯曰:“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上曰:“煩公幸卒調護太子。”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___(節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材料三:

論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閭,秦兵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雖全國有益,非所貴也。"夫法度之功者,謂何等也?養三軍之士,明賞罰之命,嚴刑峻法,富國強兵,此法度也。六國之亡,皆滅于秦兵。六國之兵非不銳,士眾之力非不勁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強弱不敵,眾寡不同,雖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變孟賁之意②,孟賁怒之,童子操刃與孟賁戰,童子必不勝,力不如也。孟賁怒,而童子修禮盡敬,孟賁不忍犯也。秦之與魏,孟賁之與童子也。夫力少則修德,兵強則奮威。秦以兵強,威無不勝。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高皇帝議欲廢太子,呂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禮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也。

(節選自王充《論衡·非韓》)

[注]①段干木:戰國初魏國名士。②孟賁:戰國時勇士。

10.選擇斷句正確的一項()。

A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

B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

C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

D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同“宴”,指宴飲,成語有“新婚燕爾”,其中的“燕”字意思與此相同。

B怪,以……為怪,意動用法,與《師說》中“不恥相師"的“恥”用法相同。

C為壽,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鴻門宴》“沛公奉卮酒為壽"的禮儀與此相同。

D式,同“軾”,指扶軾,與《周亞夫軍細柳》“改容式車"的“式”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文侯曾經師從子夏學習儒家經藝,他崇禮敬賢,在諸侯之中享有美譽。每次乘車經過名士段干木居住里巷時,他一定會行禮致意。

B.漢高祖想廢掉太子,改立趙王如意,呂后為此十分恐慌,派人強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認為如請到漢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賢人,將會對太子有利。

C.四位賢人表示太子仁孝愛士,漢高祖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希望他們好好輔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親自招來的,這也是沒有另立太子的一個因素。

D.王充認為,假如有兒童持刀與孟賁相斗,兒童肯定不能取勝;如果兒童對孟賁恭敬有加,孟賁就不忍心傷害,魏國與秦國的情況正與此相類似。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吾求公數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

(2)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

14.王充認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請根據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處。(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后面問題。

次韻錢遜叔泛舟虹橋①

宋·呂本中

半篙春漲綠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齊。

舟比蜉蝣千頃外,□同斥鷃一枝棲②。

野橋柳線斜風軟,曲檻花光夕照低。

卻訝探驪人不至③,清樽畫航倩分題④。

[注]①次韻:依次用所和詩中的韻作詩。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驪:這里指精通寫詩作文。④分題:詩人聚會,分題目而賦詩。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開篇寫春水、草色,圍繞色彩落筆,營造出一種愉悅的情感氛圍。

B.春水新漲,水面遼闊寬廣,在波間漂浮的船只顯得如同蜉蝣一樣細小。

C.斥鷃見于《莊子·逍遙游》,用來與鵬做對比,因此詩中缺字應是“鵬"。

D.詩歌的尾聯寫到了“分題”,以此收束,與題目中的“次韻"形成照應。

16.請賞析頸聯“野橋柳線斜風軟,曲檻花光夕照低”中“軟"低”二字的藝術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寫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閃爍,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的句子:“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運用想象和“魚雁傳書”的典故,含蓄地表達書信不能往來,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將進酒》中表現了詩人對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屢遭失敗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強性格的詩句是“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7小題,21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當你覺得勞累而懶得說話,情緒、胃口不佳且腦子不轉時,往往是身體在提醒你:“電量已經觸底,需要立即充電。"常用的充電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適度運動、調整飲食等多種,其中睡眠最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過度都會加重人的疲憊感,②引發多種疾病,③所以,④通過睡眠如何快速讓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問題的關鍵。

睡眠時長是保證身體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證身體健康,相信喜愛健康科普節目的人,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實際上,我們所需的睡眠時長是A的,有人不睡夠9個小時難以清醒,有人睡上4個小時就能活力滿滿;有人睡了很長時間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個盹兒就能B。因此,能夠保證自己心情舒暢、精神飽滿的睡眠時長,就是最適合自己的睡眠時長。

睡眠不足會導致疲勞無法緩解而殘留下來,長此以往,疲勞會像負債一樣逐漸累積并且利上滾利,掏空你的“家底”,進而引發多種疾病。(甲)也很簡單:在節假日睡到自然醒,記下你的睡眠時長,然后減去工作日的睡眠時長,如果多出2個小時以上,即說明你正處于“睡眠負債"的狀態,需要及時補充調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補充過多的睡眠,又會擾亂人體生物鐘,使你的睡眠質量大打折扣,同時引發新的疲勞。所以對于“睡眠負債”,要采取“分期償還"的方式求得解決。其實,(乙)。如果質量不佳,睡眠時間再長也難以恢復疲勞。而提高睡眠質量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在固定時間起床,以調整身體節律;在睡眠前洗熱水澡,以盡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夠,睡得好,堅持不懈,才能從“感覺身心疲憊”成功轉化成“感覺棒極了"。

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

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6分)

①振奮人心的音樂能產生千軍萬馬的力量。②《黃河大合唱》就是這樣一部莊嚴有力而不失熱情和詩意的不朽之作,它誕生于1939年的延安。③本作品一經問世,便在烽火連天的抗戰歲月里唱遍大江南北。④《黃河大合唱》表現了炎黃子孫保衛黃河的英雄氣概,激勵了無數中華兒女投身抗日救亡運動。⑤在戰爭年代里,《黃河大合唱》譜寫著民族抗戰的壯歌;在和平的今天,《黃河大合唱》協奏著民族復興的樂章。

21、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①句的“千軍萬馬”前可以加上“堪比"。

B.第②句的“不失”可以換為“不失為"。

C.第③句的“本”使用無誤。

D.第④句畫波浪線的兩處可以互換位置。

22.[課內知識]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復眾人之所過復:重復

B.致知在格物格:推究

C.惡得不禁惡而勸愛勸:鼓勵

D.吾為其無用而掊之掊:擊破

(三)語言文字運用(5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鄉隨了俗,經常看起云來。

那天是周六,我和幾個朋友在一家書店閑聊,因為一直留意著窗外的云,聊天時我有些心不在焉。書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墻,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畫一般,還帶有特別隨意任性的毛邊兒。帶著流蘇一樣的大毛邊兒的大塊云和帶著細絲一樣的小毛邊兒的小塊云都主打一個飄逸輕盈。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畫不出來那個勁兒,實在是美翻了。

23.文中畫線處是個長句,請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5分)

四、作文

2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語文卷參考答案

1.A2.B3.A4.B6.B7.C10.C11.A12.C15.C21.A22.A

5.規律:百年尺度的氣候冷暖變化與我國古代社會文明的發展呈現同期性,總體上表現出“冷抑暖揚"的特點,即暖期氣候對其發展有利,冷期氣候對其發展不利。

復雜性:①歷史上暖期的影響總體好于冷期,但冷暖期氣候又都存在區域性差異,不論在暖期還是冷期,其都有可能給區域經濟帶來有利或不利影響;②暖期氣候推動社會繁榮、人口較快增長,但也可能因此增加社會系統風險,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

【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使用的是深海沉積記錄”錯,根據材料一第二段中的“而我國是傳統的農耕文明社會,陸地上的沉積記錄才能更好地反映我國歷史氣候變化"和第四段中的“六盤山北聯池……聯合團隊選取這里的沉積物樣品”可知,聯合團隊選取的是陸地上的沉積記錄,而非“深海沉積記錄"。

【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根據文中信息進行推斷,材料一第三段中提到brGDGTs的分子結構中有甲基和環戊烷,但是只提到了甲基與溫度的關系,并沒有提到環戊烷與溫度的關系,據此可排除C、D兩項。

再根據本段中的“寒冷的氣候條件下細菌傾向于合成更多的甲基,而溫暖的環境下合成的甲基數量則減少”可知,brGDGTs結構中的甲基個數越多,說明當時的溫度越低;甲基個數越少,說明當時的溫度越高,排除A。故選B

【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A.根據材料一第五段中的“我國北方地區的氣候呈現出不斷變冷、變干的大趨勢……這主要與太陽輻射變化有關,太陽輻射能量在過去5000年間持續下降"可知,我因北方地區氣候總體變冷、變干的主要原因是“太陽輻射能量持續下降”,所以A項正確。

B.根據材料一第五段中的“過去2000年以來的快速冷干現象還可能與太陽活動、局部火山活動等因素有關,可知此項只是我國北方地區過去2000年以來出現快速冷干現象的原因。

C.根據材料一第五段中的“而且這一時期內區域植被中木本植物逐漸減少……加快了氣候變冷變上的速度"可知,可知此項只是我國北方地區過去2000年以來出現快速冷干現象的原因。

D.“我國古代北方農耕社會文明的發展”受到古代氣候變化的影響,它不是我國北方地區氣候總體變冷,變干的原因,而是結果。故選A。

【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材料二分析的是我國歷史上“冷抑暖揚"特點形成的根本原因。關于“我國不同歷史時期冷暖交替”,文中只提到“我國地域廣闊,不論在暖期還是冷期,氣候都可能有區域性差異”,后面分析了唐朝初期和北宋初期增溫的原因,并沒有分析“我國不同歷史時期冷暖交替”這一特點的根本原因。

8.①放牛生活給了作者一個自由、放松的少年時代,貼近了自然,擁有了一段無憂無慮快樂美好的回憶;②實現了“我"的少年英雄夢。

9.觀點一:做到了。①文章以少年視角來寫,緊貼少年的心理,寫放牛的快樂,也寫放牛的煩惱,都寫得真實而生動;②文章就事論事,只記錄當年的悲歡憂樂,拒絕拔高放牛的意義,也不對當年生活刻意美化。

觀點二:沒做到。文中的放牛生活雖然真切,但仍然經過了回憶的過濾甚至重塑,已經被賦予了意義,其中對“放松”“自由"野孩子”等的強化,讀武俠而感嘆虛實有無等,滲入了當下經驗和現實感受。

13.(1)我找你們好幾年了,你們躲避我,現在你們為什么自愿與我兒子交往呢

(2)(秦國)退兵還師,不進犯魏國邊境的原因,是看重段干木的操守,推崇魏文侯的重禮。

14.①魏國、漢太子均因力弱而面臨險境;②魏文侯、漢太子均通過修德敬賢避開了風險。

15.C16.①“軟"字有柔軟之意,寫出早春時節微風輕撫下,纖細如線的柳條婆娑搖曳的動態之美,形象生動。②“低”字寫夕陽照射下曲檻花光低垂暗淡的狀態,化靜為動,貼切傳神。③這兩個字突出了虹橋景色的寧靜和優美,表現了詩人對這春日美景的喜愛之情和與朋友泛舟交游之樂。(每點2分,意對即可)

17(1)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2)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18.A因人而異;B神采奕奕(精神抖擻)。

19.①句修改為:睡眠不足和睡眠過度都會加重人的疲憊感;④句修改為:如何通過睡眠快速讓自己精力充沛。

20.甲:而要判斷自己是否“睡眠負債";乙:睡眠質量比睡眠時長更為重要

21AA.正確。第①句將“振奮人心的音樂”的力量與“千軍萬馬"的力量等同,而“堪比”的意思是“能夠比得上”,也含有“等同”的意味,故“千軍萬馬"前可以加上“堪比”。

B.錯誤。第②句中“不失"的意思是“不喪失、不缺乏”,與“熱情和得意"搭配,作定語修飾“不朽之作”搭配,因此“不失"不能換為“不失為”。

C.錯誤。第③句中,“本"是指示代詞,指自己方面的,聯系上下文可知,此處用于指代《黃河大合唱》這部上文已經提到過的作品,應用指示代詞“該”或“此"。

D.錯誤。第④句中,“表現了炎黃子孫保衛黃河的英雄氣概”是就《黃河大合唱》本身內容而言的,“激勵了無數中華兒女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是就《黃河大合唱》的影響和意義而言的,兩者之間是遞進關系,不可互換位置。

22、A、復:彌補、補救

23.示例一:大塊云有大毛邊兒,流蘇一樣。小塊云有小毛邊兒,細絲一樣。它們都主打一個飄逸輕盈。

示例二:大塊云帶著流蘇一樣的大毛邊兒,小塊云帶著細絲一樣的小毛邊兒,它們都主打一個飄逸輕盈。(5分)

解析:長句變短句,作答本題,首先要分析句子結構,找到長句的主干句。分析可知,畫線處的主干句是“大塊云和小塊云都主打一個飄逸輕盈”。然后將句子的修飾成分提取出來,變為兩個分句,即“大塊云帶著流蘇一樣的大毛邊兒"小塊云帶著細絲一樣的小毛邊兒”。還可對這兩個分句進行進一步細分,改為“大塊云有大毛邊兒,流蘇一樣"小塊云有小毛邊兒,細絲一樣”等。據此進行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參考譯文:

材料一:文侯師從子夏學經書,以客禮對待段干木,經過他的鄉里,沒有一次不憑軾敬禮的。秦國曾想進攻魏國。有人說:“魏君對賢人特別敬重,魏國人都稱贊他的仁德,上下和諧同心,不能謀取。"文侯因此得到諸侯的贊譽。(節選自《史記·魏世家》)

材料二:

皇上想廢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兒子趙王如意。呂后很害怕,就派建成侯呂澤脅迫留侯,竭力要挾說:“一定得給我出個主意。”留侯說:“回想皇上不能招致而來的,天下有四個人。現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璧帛,讓太子寫一封信,言辭謙恭,駕著(用四匹馬拉的)安車,趁機派能言善辯之士懇切地聘請,他們應當會來。皇上知道這四個人賢能,那么這對太子是一大幫助。"漢十二年,皇上隨著擊敗黥布的軍隊回來,病勢更加沉重,愈發想更換太子。等到宴飲的時候,設置酒宴,太子在旁侍奉。那四人跟著太子,他們的年齡都已八十多歲,須眉潔白,衣冠非常奇特。皇上感到奇怪,問道:“他們是干什么的?”四個人上前對答,各自說出姓名。皇上于是大驚說:“我訪求先生們好幾年了,先生們都逃避我,現在先生們為何自愿跟隨我兒交游呢?"四人都說:“陛下輕慢士人,喜歡罵人,我們講求道義,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跑躲藏起來。我們私下聞知太子為人仁義孝順,謙恭有禮,喜愛士人,天下人沒有誰不伸長脖子想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們就來了。”皇上說:“煩勞諸位始終如一(善始善終)地好好調教保護太子吧。"四個人敬酒祝福已畢,小步快走離去。皇上起身離去,一直到酒宴結束,皇上最終沒有更換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這四個人發生了效力。

(節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材料三:

議論者中有人說:“魏文侯從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經過,手扶車軾表示敬意,秦軍因此不去攻打魏國,并不是法制的功效。雖然在保全國家方面有好處,也不值得重視。”那么,法制的功能,指的是什么呢?養活三軍士兵,明確賞罰法令,嚴厲刑法,富國強兵,這就是法制。六國滅亡,都滅亡在秦國的軍隊。六國的軍隊并非不精銳,士兵的力量也并非不強,然而甚至于被打敗滅亡,這是因為強弱不相當,多少不一樣,即使明確了法制,那又有什么益處呢?假使小孩違背了大力士孟賁的心意,孟賁發怒,小孩持刀跟孟賁對打,小孩肯定不能取勝,因為力量遠遠不如孟賁。要是孟賁發怒,而小孩講究禮節,對他非常恭敬,孟賁才會不忍加害。秦國與魏國,就像孟賁與小孩一樣。力量弱小就該修養德行,軍隊強大就該發揚威力。秦國憑借軍隊強大,威力無窮戰無不勝。撤回軍隊,不去侵犯魏國領土,是因為秦軍尊重段干木操行賢良,推崇魏文侯的禮義。漢高皇帝主張想廢掉太子劉盈,呂后很擔憂,張子房(張良)教太子用謙恭的態度去迎請四皓,并豐厚地禮遇他們。太子的地位安穩了太子敬重厚待四皓,來消除了高皇帝廢掉太子的想法,就像魏文侯到里巷對段干木表示敬意,退掉了強大的秦軍一樣。

1問題永遠在路上

聽轟轟鐵軌,從遠方的黑暗拉來進步的黎明;看銀光翼尾,從眼前的封閉飛向云邊的啟蒙;撫熒熒屏幕,從零星散落到萬物交互。科技發展之種種,為人類奉獻了多少智慧之果。而時代未來之樹的生命輪回是否能長青,關鍵就在于:我們的“問題”,因為科技的賦能,是會變多,還是會變少。

科技的魔力,助力我們化解了萬千問題,這是不爭的事實。

互聯網可以讓“不知天上宮闕”的詩人感受到那宇宙的浩瀚無邊;讓“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愛人看到夢里無數次含淚翹首的對方;讓“古來征戰幾人回”的勇士們的眼前浮現起楊柳依依的故鄉。古人之問,已被今人之智解答,那一個個困于心而衡于慮的難題被科技的利劍斬斷。科技改變生活,智慧染色時代,科技幫我們解決了海量的問題。

但是,科技的發展本身也給我們制造了一大堆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科技是人類的鴉片"。科技雖然可以帶來便利和舒適,但也讓我們很受傷。親密關系被一根根天線隔離,智能學習機正在“剝奪”著多少少年學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如果使用不當,越是高精尖的科技,越能爆發出摧毀人性的魔力;無所不能的AI機器人搶走了多少普通勞動者的飯碗,精通AI技術的名校高材生成為緬北電信詐騙集團的得力幫手,精良武器正在加沙精準地屠殺著弱者的生命——-如果置倫理道德于不顧,越是高精尖的科技,越能搖身變成魔鬼,反噬我們人類的安寧、和平與幸福。由此觀之,再發達的科技,倘若用之不當,反而會成為新問題滋生的溫床,在給我們的問題做加法。

此外,我們作為人的“個人"問題,人工智能怕是愛莫能助,這類問題更不可能因為高新科技的加持而變少。劉禹錫面對官場的傾軋和內心的困惑,退居陋室,三省深思,方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答案;漫天黃沙里,樊錦詩面對惡劣的環境與外界的勸阻,聆聽內心,才有“我躺下是敦煌,醒來還是敦煌"的答案,個人之功,彪炳千古;科研無人區,付巧妹遇無人開拓領域問題,身處質疑之中,下定決心,矢志不移,才得以譜就人類遺傳學史新篇章……由此可見,每一個人高度個性化的問題,只有自己才能發現和解決,連似乎萬能的AI也幫不上忙,而這類問題永遠不會變少。

人作為問題思考和社會實踐的主體,我們創造了科技,但我們永遠不會滿足于現有的創造,向問題進軍的步伐永不會停止。互聯網的推廣,AI技術的運用,乃至一切高新科技的使用,怎么會使我們的問題變少呢?

2機械兩語,難解人生多問

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中認為電視媒介的誕生與發展會導致“童年的消逝”,縮短兒童和成人之間的“成長鴻溝"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的普及,更是加速了人們對事物的理解以及答案的獲取,“成長的鴻溝”被進一步淡化。那么人們的問題是否會日益消弭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