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貴陽市六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聯合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1頁
貴州省貴陽市六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聯合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2頁
貴州省貴陽市六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聯合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3頁
貴州省貴陽市六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聯合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4頁
貴州省貴陽市六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聯合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貴陽市六校聯盟2026屆高二年級聯合考試(一)語文本試卷共8頁,時長150分鐘,滿分150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我們再來看戰爭。戰爭的領導者,如果他們是一些沒有戰爭經驗的人,對于一個具體的戰爭的深刻的指導規律,在開始階段是不了解的。他們在開始階段只是身歷了許多作戰的經驗,而且敗仗是打得很多的。然而這些經驗,使他們能夠理解貫串整個戰爭的內部的東西,即那個具體戰爭的規律性,懂得了戰略和戰術,因而能夠有把握地去指導戰爭。此時,如果改換一個無經驗的人去指導,又會要在吃了一些敗仗之后才能理會戰爭的正確的規律。常常聽到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務時說出來的一句話:沒有把握。為什么沒有把握呢?因為他對于這項工作的內容和環境沒有規律性的了解,或者他從來就沒有接觸過這類工作,或者接觸得不多,因而無從談到這類工作的規律性。及至把工作的情況和環境給以詳細分析之后,他就覺得比較地有了把握,愿意去做這項工作。如果這個人在這項工作中經過了一個時期,他有了這項工作的經驗了,而他又是一個肯虛心體察情況的人,不是一個主觀地、片面地、表面地看問題的人,他就能夠自己做出應該怎樣進行工作的結論,他的工作勇氣也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了。只有那些主觀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問題的人,跑到一個地方,不問環境的情況,不看事情的全體(事情的歷史和全部現狀),也不觸到事情的本質,就自以為是地發號施令起來,這樣的人是沒有不跌交子的。由此看來,認識的過程,第一步,是開始接觸外界事情,屬于感覺的階段。第二步,是綜合感覺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屬于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和合于實際,才能根據這樣的材料造出正確的概念和論理來。這里有兩個要點必須著重指明。第一個,在前面已經說過的,這里再重復說一說,就是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的問題。如果以為理性認識可以不從感性認識得來,他就是一個唯心論者。哲學史上有所謂“唯理論”一派,就是只承認理性的實在性,不承認經驗的實在性,以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覺的經驗是靠不住的,這一派的錯誤在于顛倒了事實。理性的東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來源于感性,否則理性的東西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只是主觀自生的靠不住的東西了。從認識過程的秩序說來,感覺經驗是第一的東西,我們強調社會實踐在認識過程中的意義,就在于只有社會實踐才能使人的認識開始發生,開始從客觀外界得到感覺經驗。一個閉目塞聽、同客觀外界根本絕緣的人,是無所謂認識的。認識開始于經驗——這就是認識論的唯物論。(摘自毛澤東《實踐論》)材料二:《實踐論》是1937年7月毛澤東在抗日軍政大學的講演稿。文章是要從認識論上來探索,以此來彌補中國共產黨進行中國革命的理論準備不足問題?!秾嵺`論》是經過了毛澤東長時間理論思考,反復醞釀而形成的。早在1930年5月,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毛澤東就提出,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是對的,決不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是什么“先哲”、天生的圣人,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能夠指導我們的實踐斗爭。1936年,毛澤東又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指出認識戰爭的規律必須經過兩個過程:一是制定戰爭的計劃。“指揮員的正確的判斷來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及對于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倍菆绦袘馉幍挠媱??!罢J識情況的過程,不但存在于軍事計劃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軍事計劃建立之后。當執行某一計劃時,從開始執行起,到戰局終結止,這是又一個認識情況的過程,即實行的過程?!标P于戰爭認識發展的兩個過程,后來演化成《實踐論》中通過實踐這個基礎,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和從理性認識回到實踐的過程。毛澤東還有十六字口訣形象地描述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边@些論述都為《實踐論》寫作提供了充足的理論準備。《實踐論》是為反對黨內的主觀主義,尤其是教條主義而作,同時毛澤東也旗幟鮮明地反對“經驗論”:“如果以為認識可以停頓在低級的感性階段,以為只有感性認識可靠,而理性認識是靠不住的,這便是重復了歷史上的‘經驗論’的錯誤。這種理論的錯誤,在于不知道感覺材料固然是客觀外界某些真實性的反映,但它們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東西,這種反映是不完全的,是沒有反映事物本質的。”為了完全地反映整個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質,反映事物的內部規律性,毛澤東指出,必須經過思考,整理改造感覺材料,形成系統的概念和理論。《實踐論》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獨創性貢獻。毛澤東把認識論定位為實踐論,即從認識高度上總結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他在《實踐論》中闡明了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揭示了認識發展的總規律。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有著和西歐資本主義國家以及十月革命前的俄國不同的特點,要充分認識中國國情,掌握中國革命的客觀規律,必須經歷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又由認識到實踐的反復的過程。這就需要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若干基本原理的指導,同時,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也需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進一步的充實和發展?!秾嵺`論》就是這方面的集大成。它在總結中國革命成功和失敗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進行了全面研究和闡述?!秾嵺`論》對馬列主義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必要性作了充分的哲學論證,是中國革命實際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的光輝著作。(摘編自劉毅強《標志思想路線成熟的一個獨創性貢獻》)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沒有戰爭經驗的人,經歷許多戰斗屬于認識過程的第一步,對這些戰斗的材料進行整理和改造屬于認識過程的第二步。B.一個人接受工作任務,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有了這項工作的經驗后,就能夠做出應該怎樣進行工作的結論。C.文中畫線的“這方面”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對革命的指導及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充實和發展。D.材料二中談到的“十六字口訣”為材料一中的“整理和改造”提供了較為明確的操作方法。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二中,《實踐論》只是為了反對黨內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經驗論”而創作的。B.只有在實踐中感知的材料十分豐富并合于實際,才有可能據此造出正確的概念和論理來。C.從材料一可以看出,對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唯心論者和唯物論者的觀點是對立的。D.中國人有句老話“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說明了理性認識基于感性認識,認識離不開實踐。3.下列選項符合材料二中“認識論”認知規律的一項是()A.“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增廣賢文》B.“沒有中心城市的武裝暴動,絕不能有一省與幾省的首先勝利”——1927年11月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C.“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行是知之始》D.有人說:“亞里士多德說過,重的物體落地快,輕的物體落地慢。”4.請簡要梳理材料二的論證思路。5.材料二中提到“《實踐論》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獨創性貢獻”,試分析其“獨創性”主要指什么?表現在哪些方面?!敬鸢浮?.B2.A3.C4.首先,說明《實踐論》創作的歷史背景,探討認識論以彌補中國革命理論準備的不足;其次,通過毛澤東對理論的長期思考及其在具體著作中的論述,說明《實踐論》寫作的理論準備;再次,指出《實踐論》的主要目的是反對黨內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以及歷史上的“經驗論;然后,強調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的獨創性貢獻,將認識論定位為實踐論,揭示出認識發展的一般規律;最后,在此基礎上論證了將《實踐論》在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必要性這方面的獨特價值。5.其獨創性主要指:(1)將馬克思主義哲學應用于中國革命特別的歷史條件,提出符合國情的革命理論。(2)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若干理論指導下,結合中國國情與中國革命實際情況,闡明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系,揭示了認識發展的總規律,從實踐到認識,再有認識到實踐反復過程,將認識論定位為實踐論,將中國革命實踐經驗從認識高度上進行總結。(3)在中國革命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進行了更全面的研究和論證,新的歷史條件下使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進一步充實和發展。【解析】【導語】兩則材料共同探討了認識論特別是《實踐論》在中國革命中的實際應用及其重要性。材料一從理論角度闡述了認識過程中感性和理性認識的關系,強調通過實踐積累感性認識,再上升為理性認識。材料二進一步說明《實踐論》如何彌補理論準備不足,并結合中國革命實踐,總結出獨特的認識論觀點。兩者結合,強調實踐對于認識和革命實踐的辯證關系,突出毛澤東的理論貢獻?!?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B.“就能夠做出應該怎樣進行工作的結論”錯誤。根據原文“如果這個人在這項工作中經過了一個時期,他有了這項工作的經驗了,而他又是一個肯虛心體察情況的人,不是一個主觀地、片面地、表面地看問題的人,他就能夠自己做出應該怎樣進行工作的結論,他的工作勇氣也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了”可知,一個人接受工作任務是否能得出正確工作結論,不僅在于有經歷一段時間的經驗積累,還在于是否能虛心體察情況,客觀全面深入分析工作中的問題。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本內容進行判斷、推斷的能力。A.“《實踐論》只是為了反對黨內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經驗論’而創作的”錯誤。原文中還提到“《實踐論》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獨創性貢獻”和“是中國革命實際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的光輝著作”,而不僅僅是為了反對黨內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及“經驗論”而創作。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不聞窗外事”“只讀圣賢書”表明只關注認識,忽視了實踐;B.缺乏與實踐密切結合的具體論述,因此不符合《實踐論》的認識論觀點;C.材料二中強調了認識論中的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和從理性認識回到實踐的過程”,陶行知的這句話體現了這種辯證關系,強調感性認識(行)與理性認識(知)的互相促進,符合材料二中的認知規律;D.代表的是一種未經實踐驗證的理性認識。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首先,材料第一段“《實踐論》是“文章是要從認識論上來探索,以此來彌補中國共產黨進行中國革命的理論準備不足問題”介紹其寫作背景;其次,材料第二段“《實踐論》是經過了毛澤東長時間理論思考,反復醞釀而形成的”“早在1930年5月,在《反對本本主義》中”“1936年,毛澤東又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指出認識戰爭的規律必須經過兩個過程”及“這些論述都為《實踐論》寫作提供了充足的理論準備”可知本段重在論述《實踐論》的理論基礎是扎實的;再次,材料第三段“《實踐論》是為反對黨內的主觀主義,尤其是教條主義而作,同時毛澤東也旗幟鮮明地反對‘經驗論’”可知本段介紹了《實踐論》的主要寫作目的是針對當時黨內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后,材料第四段“《實踐論》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獨創性貢獻”介紹了《實踐論》的貢獻,“從認識高度上總結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揭示了認識發展的規律,結尾段“是中國革命實際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的光輝著作”再次肯定了這一貢獻;最后,材料第五段“它在總結中國革命成功和失敗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進行了全面研究和闡述”及結尾段“《實踐論》對馬列主義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必要性作了充分的哲學論證”論述了《實踐論》的獨特價值,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分析、評價作者的思想感情、觀點態度的能力的能力。(1)材料二指出,“毛澤東把認識論定位為實踐論,即從認識高度上總結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中國革命有著和西歐資本主義國家以及十月革命前的俄國不同的特點,要充分認識中國國情,掌握中國革命的客觀規律”,可見《實踐論》始終都重視中國國情及革命實踐,因此其“獨創性”在于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提出符合國情的革命理論。(2)原文中“毛澤東把認識論定位為實踐論,即從認識高度上總結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要充分認識中國國情,掌握中國革命的客觀規律,必須經歷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又由認識到實踐的反復的過程。這就需要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若干基本原理的指導”,由此可知《實踐論》的獨創性在于毛澤東既從中國革命的實際經驗出發,又注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指導,從而得出認識來源于實踐,而認識又要回歸于實踐,將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上升為認識高度。(3)由“它在總結中國革命成功和失敗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進行了全面研究和闡述”及“《實踐論》對馬列主義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必要性作了充分的哲學論證”可知,《實踐論》通過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對馬克思主義論進行了更為全面的研究與論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豐富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使其進一步充實與發展。(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還養不起一個賊劉震云老汪在開封上過七年學,也算有學問了。老汪瘦,留個分頭,穿上長衫,像個讀書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結巴,并不適合教書。也許他肚子里有東西,但像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頭幾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個月,就被人辭退了。人問:“老汪,你有學問嗎?”老汪紅著臉:“拿紙筆來,我給你做一篇述論?!比耍骸坝?,咋說不出來呢?”老汪嘆息:“我跟你說不清楚,噪人之辭多,吉人之辭寡?!钡还苻o之多寡,學堂上,《論語》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一句,哪有翻來覆去講十天還講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講不清楚,動不動還跟學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們。”四處流落七八年,老汪終于在鎮上落下了腳。老汪的私塾,設在東家老范的牛屋。老汪親題了一塊匾,“種桃書屋”,掛在牛屋的門楣上。老范自家設私塾,允許別家孩子來隨聽,不用交束脩,自帶干糧就行了。十里八鄉,便有許多孩子來隨聽。這些孩子本也沒想聽學,只是借此躲開家中活計,圖個安逸罷了。但老汪是個認真的人,便平添了許多煩惱,往往講著講著就不講了,說:“我講你們也不懂。”講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徒兒們以為遠道來了朋友,孔子高興,而老汪說高興個啥呀,恰恰是圣人傷了心,如果身邊有朋友,心里的話都說完了,遠道來個人,不是添堵嗎?恰恰是身邊沒朋友,才把這個遠道來的人當朋友呢,這個遠道來的人,是不是朋友,還兩說著呢,只不過借著這話兒,拐著彎罵人罷了。徒兒們都說孔子不是東西。老汪一個人傷心地流下了眼淚。老汪教學之余,有個癖好,每月兩次,陰歷十五和三十,中午時分,愛一個人四處亂走。拽開大步,一路走去,見人也不打招呼。有時順著大路,有時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頭汗,冬天也走出一頭汗。大家一開始覺得他是亂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亂走了。十五或三十,偶爾刮大風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會被憋得滿頭青筋。一天中午,東家老范從各村起租子回來,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門。兩人在門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陰歷十五,便攔住老汪問:“老汪,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個啥呢?”老汪:“東家,沒法給你說,說也說不清?!边@年端午節,老范招待老汪吃飯,吃著吃著,又說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著說:“總想一個人。半個月積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崩戏叮骸叭绻腔钪娜?,想誰,找誰一趟不就完了?”老汪搖頭:“找不得,找不得,當年就是因為個找,我差點丟了命?!崩戏缎睦镆惑@,不再問了,只是說:“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凈,別碰著無常?!崩贤魮u頭:“碰到無常也不怕,他要讓我走,我就跟他走了?!崩贤舻睦掀沤秀y瓶,銀瓶不識字,但跟老汪一起張羅私塾,老汪嘴笨,銀瓶嘴卻能說,但她說的不是學堂的事,盡是些東鄰西舍的閑話,嘴像刮風似的,想起什么說什么。人勸老汪:“老汪,你是有學問的人,你老婆那個嘴,你也勸勸?!崩贤粢宦晣@息:“一個人說正經話,說得不對可以勸他;一個人胡言亂語,何勸之有?”銀瓶除了嘴能說,還愛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覺得吃虧。逛一趟集市,買人幾棵蔥,非拿人兩頭蒜;買人二尺布,非搭兩綹線。夏秋兩季,愛到地里拾莊稼,碰到誰家還沒收的莊稼,也順手牽羊捋上兩把。從學堂出南門離東家老范的地畝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莊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過來:“東家,把老汪辭了吧?!崩戏叮骸盀樯叮俊崩霞荆骸盀樗掀?,愛偷莊稼,是個賊?!崩戏稉]揮手:“娘們兒家?!庇终f:“賊就賊吧,我五十頃地,還養不起一個賊?”這話被喂牲口的老宋聽到了,老宋便把這話又學給了老汪。沒想到老汪潸然淚下:“啥叫有朋自遠方來?這就叫有朋自遠方來。”(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老汪肚子里有東西,但他時常講不清道不明,加上自身耐心不足,因此授課效果甚微。B.每月陰歷十五和三十,老汪就喜歡一個人“亂走”,他是通過這種方式消解內心難以明說的愁苦,但卻讓旁人觀之詫異,頗為不解。C.老范處處包容老汪一家,特別是對老汪老婆銀瓶的態度,讓老汪覺得老范就是自己認定的“自遠方來”的朋友。D.管家老季慫恿老范辭掉老汪,不明白老汪一家的難處,雖然能看出他護主心切,可難免有些心胸狹隘。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面對旁人詢問“有無學問”的問題時,老汪“紅著臉”“嘆息”等細節讓讀者看到了一個想努力證明自己,但又不屑表達的人物形象。B.老汪有些學問,可表達欠佳、心遲嘴笨;老婆銀瓶目不識丁,但伶牙俐齒、嘴不把風。這種對比頗具荒誕特色,很值得讀者品味。C.文章以第三人稱敘事,讓讀者全方位了解了老范、老汪、老季、老宋等人物的生活,描寫轉換自如,銜接流暢,很見作者功力。D.文章結尾再次寫到“有朋自遠方來”,與前文巧妙呼應,但意義較之前文卻發生了變化,豐富了人物形象,升華了文章主題。8.老汪兩次提到“有朋自遠方來”,他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請結合文本分析。9.有評論家認為本篇文章表現出了一種“中國式孤獨”,請結合文本分析文中是如何表現“老汪”的孤獨的?!敬鸢浮?.D7.A8.①講解“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從《論語》中讀出的是孤獨不樂,借圣人缺少知音,展現老汪內心的孤獨寂寞。②得知東家寬待銀瓶,老汪說“這就叫有朋自遠方來”,發現老范就是自己的朋友,寫出知己在身邊的感激與欣慰。9.①語言、神態等描寫,塑造了一位嘴笨訥言、境遇落魄的讀書人形象,正面展現其孤獨。②次要人物的烘托,通過他人的不理解,學生的聽不懂,銀瓶的“胡言亂語”等側面展現其缺乏知音。③典型的細節展現其孤獨。通過他一個人四處亂走這一令人不解的行為,展現其精神陷于困境和孤獨?!窘馕觥俊緦дZ】這篇文章通過一個名叫老汪的私塾先生的生活細節,揭示了他在情感和社交上的孤獨。老汪雖有學問,但表達不暢,常常無法與學生和周圍人溝通,內心蘊藏著不可言說的心結。他獨自在陰歷十五和三十出門走路,以此排解長久積蓄的郁悶。與周圍人相比,他的思想世界顯得格格不入,與妻子銀瓶的對比更顯其孤獨。通過老汪的遭遇,文本反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孤獨感和情感困境。【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可難免有些心胸狹隘”錯誤。因為銀瓶的確有愛占便宜的毛病,文中管家老季只是從事實的角度陳說事實,不能體現其心胸狹隘。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分析鑒賞能力。A.“又不屑表達”錯誤。老汪“紅著臉”“嘆息”表現的是他試圖表達卻又表達不出的無奈的困境,而不是不屑表達。故選A。【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句的作用的能力。①老汪對《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汪氏解讀”實則是融入了自己的內心體驗的獨特解讀。老汪自己憋屈孤獨,所以從《論語》中讀出的也是憋屈孤獨,反映的是其個人心境。他通過曲解《論語》來證明“圣人”也有同樣的孤獨感,以此來撫慰自己的孤獨,也就是聊以自慰,凸顯老汪的孤獨。②老汪得知老范不計較銀瓶的偷竊,并說“還養不起一個賊”時,潸然淚下,感嘆“這就叫有朋自遠方來”,老范的包容、理解、尊重,讓老汪孤獨的內心世界照進了一絲光亮,老范的寬容大度讓老汪感動,老汪發現老范就是雖常在身邊卻宛如遠來的“知音”,正是“有朋自遠方來”的體現?!?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塑造人物的手法可以從正面、側面等方面進行分析。①從正面看,“老汪紅著臉”“趴到桌角上哭著說”“老汪潸然淚下”的神態描寫,“老汪嘆息:‘我跟你說不清楚,噪人之辭多,吉人之辭寡’”“東家,沒法給你說,說也說不清”等語言描寫,直接描寫了一位不善言辭、四處流落、境遇艱難的讀書人形象。②從側面看,“人問:‘老汪,你有學問嗎?’”“老汪,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個啥呢?”,他人不理解老汪的學問,不理解他的亂走;“徒兒們都說孔子不是東西。老汪一個人傷心地流下了眼淚”,學生也不懂老師講的內容;老婆銀瓶“嘴卻能說,但她說的不是學堂的事,盡是些東鄰西舍的閑話,嘴像刮風似的,想起什么說什么”,老汪只能嘆息“一個人胡言亂語,何勸之有?”卻無法溝通。借助這些次要人物對待老汪的態度,突出其缺少知音的無奈傷心。③典型細節,文中重點描寫了老汪的“癖好”,“每月兩次”“愛一個人四處亂走”,是為了排遣“半個月積得憋得慌”的孤獨,“碰到無常也不怕”,是為了尋找屬于他的一個不孤獨的精神家園,展現其精神的孤獨。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則民弗敬;蓄祿不厚,則民不信;政令不斷,則民不畏,舉三者授之賢者,非為賢賜也,欲其事之成。故當是時,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故古者堯舉舜于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禹舉益于陰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湯舉伊尹于庖廚之中,授之政,其謀得;文王舉閎夭、泰顛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當是時,雖在于厚祿尊位之臣,莫不敬懼而施;雖在農與工肆之人,莫不競勸而尚意。(節選自《墨子·尚賢》)材料二:凡偏材之人,皆一味之美。故長于辦一官,而短于為一國。何者?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協五味。一國之政,以無味和五味。又國有俗化民有劇易而人材不同故政有得失。是以王化之政宜于統大,以之治小,則迂。辨護之政宜于治煩,以之治易,則無易。策術之政宜于治難,以之治平,則無奇。矯抗之政宜于治侈,以之治弊,則殘。諧和之政宜于治新,以之治舊,則虛。公刻之政宜于糾奸,以之治邊,則失眾。威猛之政宜于討亂,以之治善,則暴。伎倆之政宜于治富,以之治貧,則勞而下困。故量能授官,不可不審也。凡此之能,皆偏材之人也。故或能言而不能行,或能行而不能言。至于國體之人,能言能行,故為眾材之雋也。人君之能,異于此。故臣以自任為能,君以能用人為能。臣以能言為能,君以能聽為能。臣以能行為能,君以能賞罰為能。所能不同,故能君眾材也。(節選自《人物志·材能》)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又國有俗A化B民C有劇D易E而人F材G不同H故政有得失。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辟,文中指去除,與《齊桓晉文之事》中“欲辟土地”的“辟”意思不同。B.陽,文中指服澤之北,與《登泰山記》中“陽谷皆入汶”的“陽”意思相同。C.勞,文中指使……勞累,與“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的“勞”意思不同。D.或,文中指有的人,與《師說》中“或師焉,或不焉”的“或”字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認為,任用人才應該不拘一格,只要有能力,就應該給予爵位、俸祿和權力,這樣他們就能獲得民眾的敬重、信任和畏懼。B.材料二認為,偏材只有一種特長,只能在具體位置上發揮長處,若用他來治理國家則會因能力不足而難以調動百官的積極性。C.材料一列舉堯選拔舜、禹選用益、湯選用伊尹等均能成就大業的例子,是為了證明君主任用人才要出以公心,拋開私怨的觀點。D.材料二認為,君主的能力要求與臣子不同,臣子要能恪盡職守,能言善辯,建功立業;而君主要善于用人、善于兼聽、能賞罰分明。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2)故量能授官,不可不審也。凡此之能,皆偏材之人也。14.同是談“人才”這一話題,兩則材料論述的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敬鸢浮?0.BEH11.B12.C13.(1)因此官員不會永遠尊貴,百姓不會永遠低賤。有能力就推舉他,沒有能力就罷免他。(2)所以應當根據才能授予官職,不可不謹慎行事。凡是具有以上種種才能的人,都是偏才。14.①材料一側重論述君主要依照德行任用人才,并能授之高官、厚祿和權力。②材料二側重論述人才之間有區別,君主要善于分清人才各自不同的優勢并據此任用他們?!窘馕觥俊緦дZ】這篇文章通過引用古代圣王的賢才任用之政和偏材之人的適用問題,探討了用人原則的重要性。材料一強調在選拔人才時,應不拘身份,以德才作為評判標準,展示了以德和才干治理國家的歷史成功案例。材料二則強調區別對待偏材與全才,指出在巨型系統治理下,君主需善于識人用人,而偏材應于特定領域施展才能。兩者共同強調因才施用的重要性?!?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句意:一個國家有習俗和教化的不同,百姓有激烈和平和的不同。而人才的各種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用他們執政就會有得有失?!皣笔侵髡Z,“有”是謂語,“俗化”是賓語,故在B處斷開。“民有劇易”和“國有俗化”句式對稱,故在BE處斷開?!叭瞬摹笔侵髡Z,“不同”是謂語,“故”是句首虛詞,故在H處斷開。故選BEH。【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去除/開辟。句意:拋開私怨。/想要開辟疆土。B.錯誤,意思不同。服澤之北/山南面。句意:所以古代堯在服澤之北選拔舜。/山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汶水。C.正確,使……勞累/功勞。句意:就會使百姓勞累而陷入困境。/然而藺相如只不過僅靠一張嘴就立下功勞,他的官爵職位反而在我之上。D.正確,都是“有的人”的意思。句意:所以有的人能說不能做。/有的人從師學習,有的人不從師學習。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是為了證明君主任用人才要出以公心,拋開私怨的觀點”錯誤,是為了證明君主為政要列德而尚賢,授之以政的觀點。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常”,永遠;“舉”,推舉;“下”,罷免。(2)“量”,根據;“審”,謹慎行事;“皆偏材之人也”,判斷句,“也”為標志?!?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觀點進行比較分析的能力。①材料一主要強調“列德而尚賢”,即按照品德和才能任用人才。即使是農民和工匠,只要有才能就應被舉薦。給予他們高的爵位、豐厚的俸祿,任用他們處理事務,賦予他們決斷政令的權力。并以堯舉舜、禹舉益、湯舉伊尹、文王舉閎夭和泰顛等事例來說明古代圣王都是這樣任用賢才的。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地位尊貴的大臣還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且努力,因為“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強調了君主要依照德行任用人才,并給予高官、厚祿和權力,讓他們成就事業。②材料二著重論述人才的不同類型以及君主應根據人才的不同優勢進行任用。首先指出偏材之人各有“一味之美”,即擅長某一方面,如“長于辦一官,而短于為一國”。接著具體闡述不同類型的政治適合不同的情況,同時說明不同類型的人才適合不同的政治需求,如“伎倆之政宜于治富,以之治貧,則勞而下困”。最后強調君主的才能與臣子不同,“臣以自任為能,君以能用人為能。臣以能言為能,君以能聽為能。臣以能行為能,君以能賞罰為能”,即君主應善于分辨各種人才的優勢并加以任用,從而駕馭眾多人才。參考譯文:材料一:所以古代圣王處理政事,依照德行給予位次,崇尚賢人。即使是農民或工匠這類人,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封他很高的爵位,給他很豐厚的俸祿,任用他來做事情,給他決斷的權力。說:如果爵位不高,那么人民就不敬重他;如果俸祿不豐厚,那么人民就不會信任他;如果在理事時沒有決斷權,那么人民就不會畏懼他。把這三種東西授予賢人,并不是要賞賜賢人,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所以在那個時候,依德行來排列位次,按官職來處理政事,按照勞績來決定賞賜,衡量功勛分給俸祿。因此官員不會永遠尊貴,百姓不會永遠低賤。有能力就推舉他,沒有能力就罷免他。出以公心,去除私怨,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古代堯在服澤(地名)的北邊選拔舜,把政權交給他,天下安定;禹在陰方(地名)之中選用益,把政權交給他,九州平定;湯選用在廚房工作的伊尹,把政權交給他,謀略成功;文王推舉從事漁獵工作的閎夭、泰顛,把政權交給他們,西方的各個部落臣服。所以,在這個時候,即使處在厚祿尊位的臣子也沒有不帶著敬畏之心來做事;即使是農民和工匠這類人,也沒有不兢兢業業努力做事而富有善心的。材料二:大凡偏才的人,全都是只有一種特長。所以偏才在一個具體職位上能夠發揮其長處,而放在治理國家的重任上則會顯出其短處。為什么這樣說呢!偏才在一個具體職位上,會和其他的人合力獲得治國的成就。而治理國家,則要求用具有普遍意義的方法調動百官的能動性。再有,一個國家有習俗和教化的不同,百姓有激烈和平和的不同。而人才的各種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用他們執政就會有得有失。所以采用王道教化的方式來執政的人適合統理國家大政,用他們治理小事,就是不合時宜,不切實際。采用區別與保護的方式來執政的人適合治理紛亂的局面,讓他們治理安定局面,則會失去安定。采用權術謀略的方式來執政的人適合治理危難局面,讓他們治理常態局面,則不會出現奇跡。采用矯枉抗厲的方式執政的人適合治理奢侈的民風,讓他們治理疲憊的百姓,則會使百姓受到摧殘。采用和諧和和緩的方式執政的人適合治理新創立的局面,讓他們治理舊局面,則會不見實效。采用公正嚴苛的方式執政的人適合治理糾正奸佞狡詐,讓他們治理邊境地區,就會造成百姓逃亡。實行威懾剛猛政治的人適合討伐叛亂,讓他們治理善良的百姓,就會對百姓殘暴不仁。利用權變、構思巧妙的方法執政的人適合治理富足的地區,讓他們治理貧瘠的地區,就會使百姓勞累而陷入困境。所以應當根據才能給授予官職,不可不謹慎行事。凡是具有以上種種才能的人,都是偏才,所以有的人能說不能做,有的人能做不能說。至于兼備多種才能的國家棟梁之才,能說能做,所以是眾多人才中的杰出人物。君主的才能與人臣的才能不同。所以為臣者以恪盡職守的才能為能力,君主以善于用人為能力。為臣者以能言善辯為能力,為君者以聽取不同的意見(兼聽)為能力。為臣者以實際建功立業為能力。為君者以能賞罰公正為能力,君主的能力與眾臣不同,所以能駕馭各種人才。(二)詩詞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碩鼠①《詩經·魏風》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②女③,莫我肯顧。逝④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⑤得我所!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⑥。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⑦!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⑧。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注】①大老鼠,這里用來比喻貪得無厭的統治剝削者。②貫:侍奉、養活。③女:通“汝”,你。④逝:通“誓”,發誓。⑤爰(yuán):乃,就。⑥德:感激。⑦直:通“值”,報酬。⑧勞:慰勞。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詩首句即以命令的方式警告“碩鼠”,語氣輕蔑嚴峻,表達了強烈的憤慨仇恨之情。B.三章首句以“無食我黍”“無食我麥”“無食我苗”,層層推進,可見碩鼠無所不食,貪婪至極。C.詩歌將“我”與“女”三年間所作所為進行對照,揭示了二者之間的對立矛盾關系。D.本詩采用重疊遞進式的詠唱,一步步將情感推向高潮,使詩歌的主題得到充分的表現。16.“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闭埲芜x兩個角度結合詩歌內容進行簡要分析?!敬鸢浮?5.C16.①詩人描繪“樂土”等理想生活,用比興手法激發了讀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聯想,同時也反映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達到了“興”的功能。②詩句展現了百姓長期供養卻得不到任何回報,揭露了當時社會的剝削和不平等現象,反映出詩人對現實的不滿與批判。③詩中表達的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對剝削的控訴,是當時底層百姓的共同心聲,喚起讀者共鳴,促進百姓的思想和情感團結。④詩歌通過“碩鼠”象征貪婪統治者,表現百姓對剝削的怨恨;“三歲貫女,莫我肯顧”等描寫則加深了怨恨的情感。(任選兩點作答即可)【解析】【導語】《碩鼠》是一首表現對剝削者強烈不滿與渴望生活改變的《詩經》作品。通過象征性地將貪婪無度的統治者比作“碩鼠”,詩人用命令式的語言表達了對其無情剝削的深深憤慨。詩歌結構遞進、層層揭示“我”對“女”長期付出的無奈與失望。一方面,通過“無食我黍”“無食我麥”“無食我苗”的連環比喻,形象展現壓迫無所不在;另一方面,詩中“適彼樂土”“適彼樂國”等反復出現,表達了詩人對美好公平社會的向往。詩歌情感飽滿,充滿抗爭與求索之意?!?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三年間的所作所為”錯誤。這里的“三歲”是概數,是多年的意思。故選C?!?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觀點態度的能力??鬃诱J為《詩經》具有“興”“觀”“群”“怨”四種功能。解答此題,首先要理解“興觀群怨”的含義,其次再結合詩歌內容進行分析。①“興”指詩歌的具體藝術形象可以感發情感,引起聯想、想象活動,在感情的涌動中獲得審美享受?!对娊洝ごT鼠》中每一章最后都提到“樂土”“樂國”“樂郊”這些詞匯,用“樂”字描繪出百姓理想中的美好生活。詩人借助這些想象的生活場景,啟發讀者對美好生活的聯想和向往。這些“樂”字既表達了百姓的向往,也通過“適彼樂土”與現實生活形成對比,表現了百姓對統治者剝削的反感和對理想生活的憧憬。詩人通過描寫“樂土”的對比手法,勾畫了與現實形成鮮明反差的生活場景。通過這些詞匯,詩歌啟發讀者去思考:何為真正的“樂土”?為何百姓希望離開現實而奔向理想?這樣一來,詩歌不僅描述了百姓的愿望,還引發人們對社會制度、生活環境的聯想與思考,達到了“興”的效果。②“觀”是說通過詩歌可以了解社會政治與道德風尚,以及作者的思想傾向與感情狀態。《碩鼠》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揭露和批判,使讀者得以了解當時的社會政治與道德風尚。詩中反復提到“碩鼠碩鼠,無食我黍!”表達了剝削者無情掠奪百姓勞動成果的現實,反映了當時社會不公正的現狀;而“三歲貫女,莫我肯顧”則揭示出統治階級的冷漠無情,表明他們對百姓的勞苦不屑一顧。通過這些描寫,詩歌不僅使讀者了解社會中存在的剝削現象,也傳達出詩人對這種不合理現象的痛恨,反映了他的思想傾向與情感狀態。③“群”是指詩歌可以使社會人群交流思想感情,統一認識,促進社會的和諧與團結?!洞T鼠》通過表達對剝削者的不滿與對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現了當時許多普通百姓的共同心聲。詩句“逝將去女,適彼樂土”體現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表達出他們對壓迫剝削的不滿,想要逃離壓迫環境,追求“樂土”的愿望。這種愿望并非個人的孤立愿望,而是社會底層百姓普遍的情感,表達了許多被壓迫者渴望自由與和平的生活。通過這種共同的情感訴求,詩歌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使讀者產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認同,促進當時社會百姓在情感和思想上的團結。④“怨”是強調詩歌可以表達對社會不合理現象的不滿與批判?!对娊洝ごT鼠》的作者用碩鼠來比喻對剝削者的痛恨,淋漓盡致地把內心的不滿發泄出來。三章都以“碩鼠碩鼠”開頭,用“比”的手法,直呼奴隸主剝削階級為貪婪可憎的肥老鼠,并以命令的語氣發出警告“無食我黍(麥、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竊食,借來比擬貪婪的剝削者十分恰當,也表現人民對其憤恨之情;詩中的“我”“三歲貫女”,而“女”卻“莫我肯顧”,“我”多年養活“女”,“女”卻不肯給“我”照顧,不給予恩惠,甚至連一點安慰也沒有,從中揭示了“女”與“我”關系的對立。表達人民對剝削階級的不滿,諷喻時政、官吏的貪污和腐敗。(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名篇名句默寫。(1)在《大學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強調無論是君王還是平民都應該把加強個人品德修養當作為人處世的根本。(2)在語文課上,老師鼓勵學生不僅要關注自己的進步,還要自我反省。他引用了《〈論語〉十二章》中的一句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善用修辭來描寫事物是中國古詩詞的一大特點,與白居易《琵琶行》中“門前冷落鞍馬稀”的“鞍馬”運用同一修辭手法的詩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竣?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②.壹是皆以修身為本③.見賢思齊焉④.見不賢而內自省也⑤.潯陽地僻無音樂⑥.終歲不聞絲竹聲(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有:“庶”“壹”“潯陽”“牘”“唯”“檣櫓”。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在年輕人中,(甲)。只要你聽說過“北漂”“滬漂”,那么“景漂”的意思也不難理解,唯一需要確定的是,“景”是哪個地名的縮寫,答案是“景德鎮”。有媒體考證,早在10年前,就有不少年輕人,把景德鎮作為實現夢想之地。一項廣被援引的統計數據是,從2023年往前數的10年里景德鎮人口是凈流入,這在大多呈人口凈流出的中部四線城市中顯得“A”。在媒體的講述中,每個“景漂”的故事都有屬于各自的酸甜苦辣,如果非要歸納為一個共同的關鍵詞,(乙)。在漂流到景德鎮之前,他們處于不同的人生階段和生活軌道,拿出的考卷成績不一,但在一些或大或小、或隱或現的人生十字路口,他們把人生的骰子拋向這里。有人想要成就一番創作事業,有人想呼吸自由的空氣,有人只是單純想“復得返自然”。但B,都是為了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把生活調整到忠于自己內心的頻道上。景德鎮,(丙)。跟一線城市比,舒適自在的生活環境、門檻極低但足夠友好的創業環境、完整而成熟的陶瓷產業鏈……這樣的條件組合可謂誘惑力十足。再加之,近年來景德鎮在打造消費型城市上的努力,鎂光燈下的“景漂”顯得更加迷人。①對于不少人來說,這里是一個完美的夢想孵化器。②成為“景漂”,不僅契合了當下不少年輕人更松弛、更自省的人生態度,③成本而且似乎尚可承受,就算失敗,也沒有什么了不起。④擺脫過去的成功學敘事,找尋并成為另一種生活,在這里真的成為可能。⑤從這個角度說,“漂”不過是表象,⑥“景漂”更像是他們對自己這種生活狀態的自嘲或者自娛自樂。18.文中第五段用“夢想孵化器”比喻夢想安放之地,使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請以“云”為本體寫一個句子。要求:語意完整,使用暗喻;暗喻貼切,表達流暢。19.請在文中畫橫線A、B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0.文中第五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1.請在文中括號內甲、乙、丙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2.請用一個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概括文本第四段內容,不超過60字?!敬鸢浮?8.示例:天空中的云朵是天際的白色羽絨,被風輕輕撥動,漂浮于藍色的海洋之上。19.A.格格不入

B.無一例外20.③句修改為:而且成本似乎尚可承受,就算失敗,也沒有什么了不起。④句修改為:擺脫過去的成功學敘事,找尋并成就另一種生活,在這里真的成為可能。21.甲:“景漂”正成為一種新時髦

乙:那就是重啟人生丙:為“景漂”提供了適宜的環境22.示例一:“景漂”顯得更加迷人是因為景德鎮生活環境舒適,創業環境友好,陶瓷產業鏈成熟以及政府建設城市的努力。示例二:因為景德鎮生活環境舒適,創業環境友好,陶瓷產業鏈成熟以及政府建設城市的努力,所以“景漂”顯得更加迷人。【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首先根據示例明確暗喻這一修辭,由“這里是一個完美的夢想孵化器”可知,暗喻由本體、喻體以及比喻詞構成,而暗喻的比喻詞包括“是”“成了”“變成”等。然后根據要求以“云”為本體寫一個句子,使用暗喻??蓪ⅰ霸啤北扔鳛椤鞍咨鸾q”,比喻詞為“是”,這樣巧妙地運用暗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云朵輕盈飄逸的特征。【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根據“從2023年往前數的10年里景德鎮人口是凈流入”,而中部四線城市大多數呈人口凈流出,所以景德鎮顯得很不協調,可填“格格不入”。“格格不入”,形容彼此思想不協調,想法不相容。B.前文列舉了很多人來到景德鎮的目的,目的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但是所有人又都是為了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把生活調整到忠于自己內心的頻道上,可填“無一例外”?!盁o一例外”,沒有一個在常例之外?!?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③“成本而且似乎尚可承受”語序不當,前后文的主語都是“成為‘景漂’”,所以應將“成本”放在關聯詞“而且”的后面。④“成為另一種生活”搭配不當,可將“成為”改為“成就”?!?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甲:根據“那么‘景漂’的意思也不難理解”,可見本處是圍繞“景漂”來說的。再根據“早在10年前,就有不少年輕人,把景德鎮作為實現夢想之地”,說明在年輕人中,很多人去景德鎮實現夢想,所以可填:‘景漂’正成為一種新時髦。乙:根據“都是為了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把生活調整到忠于自己內心的頻道上”可知,大量的“景漂”來到景德鎮,是為了重新掌控人生,開始一段新的生活,所以可填:那就是重啟人生。丙:后文將景德鎮和一線城市進行比較,得出景德鎮具有的優勢。正是這些適宜的環境,吸引了大量的“景漂”,并為他們提供了適宜他們的環境,所以可填:為‘景漂’提供了適宜的環境?!?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壓縮語段以及選用句式的能力。文本第四段首先說到景德鎮為“景漂”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如舒適自在的生活環境、門檻極低但足夠友好的創業環境、完整而成熟的陶瓷產業鏈以及政府建設城市的努力;然后說到鎂光燈下的“景漂”顯得更加迷人。所以第四段在邏輯上構成了因果關系。原因為:舒適自在的生活環境、門檻極低但足夠友好的創業環境、完整而成熟的陶瓷產業鏈以及政府建設城市的努力;結果為“景漂”顯得更加迷人。在表述的時候,可以加入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因為……所以……”;或者用表示因果關系的判斷句“……是因為……”。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材料一:2018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正式施行。該法第一條規定:“為了加強對英雄烈士的保護,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傳承和弘揚英雄烈士精神、愛國主義精神……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辈牧隙?021年7月15日,某網紅博主在新疆和田地區康西瓦烈士陵園內,到英雄陳祥榕烈士墓前,滿臉嬉笑,腳踩墓碑底座,用手比作“手槍”狀對著墓碑擺拍,并將上述照片在微信朋友圈(5000余名微信好友)公開發布。材料三:2023年5月13日,某脫口秀演員在兩場脫口秀演出中,講一段嚴重侮辱人民解放軍和革命英雄的笑話,引發廣泛熱議。無數英雄以其堅定的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