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單元過關卷)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課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1頁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單元過關卷)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課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2頁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單元過關卷)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課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3頁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單元過關卷)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課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4頁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單元過關卷)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課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單元過關卷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河口鋒是指河口地區不同性質水體或水團之間形成較明顯的界面。在一定條件下,河口鋒附近鹽度、溫度、密度、渾濁度等水文要素變化明顯。夏季長江口形成明顯的河口鋒。圖示意河口鋒垂直剖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與其他季節比,夏季長江口河口鋒位置偏(

)A.東 B.南 C.西 D.北2.影響長江口河口鋒位置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 B.徑流 C.降水 D.波浪3.長江河口鋒鋒面處易積聚污染物,主要原因是受(

)A.海底地形阻擋 B.河口形狀制約 C.潮汐變化影響 D.海水頂托作用1979~2020年黃河口冰情呈減輕趨勢。除受溫度影響外,黃河口海冰密集度與徑流量呈正相關。下圖示意黃河利津站監測的徑流量數據和衛星監測的海冰密集度數據對比。完成下面小題。4.下圖中a、b、c為等鹽度線且a>b>c。符合黃河入??诘柠}度分布的是(

)A. B. C. D.5.導致黃河口海域海冰密集度在1985年左右急劇下降的原因可能有(

)①黃河入??谀嗌秤俜e增加②黃河流域水循環變弱③黃河入??诤K芏茸兇螈茳S河入海口鹽度增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地處福建省三沙灣的竹江島,四周皆是富饒的灘涂,當地村民以養殖海蠣或灘涂采集海蚌貝類為生。在灘涂上有一條蜿蜒3600多米、時隱時現的“汐路橋”(見下左圖),連接竹江島與陸岸村落?!跋窐颉庇墒瘲l依次鋪成,極少使用橋墩。下右圖顯示12月26日竹江島的潮高變化(潮高即潮水高度,潮高的基準面為平均海平面下241cm)。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島上歷來有兩位專職洗橋人,每天負責清洗濕滑泥濘的橋面,他們需要在12月26日(

)A.待橋“初現”時洗橋,共洗一次 B.待灘涂“初現”時洗橋,共洗一次C.待橋“初現”時洗橋,共洗兩次 D.待灘涂“初現”時洗橋,共洗兩次7.即便有小船,島上部分村民也要“等橋來”時才前往陸岸,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

)A.聚落位置 B.水文限制 C.生產活動 D.生活習慣8.“汐路橋”在特殊地段才以橋墩作為支撐結構,這類特殊地段(

)A.灘涂出露久 B.灘涂高程小 C.潮流沖刷弱 D.潮流速度慢大湖效應是指冷空氣遇到大面積未結冰的水面(通常指湖泊),從中得到水蒸氣和熱能,然后在向風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現象(圖左為某次暴風雪形成過程示意圖)。受大湖效應影響,美國部分地區遭受罕見的暴風雪(圖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9.圖左圖中(

)A.湖泊對④性質基本無影響 B.②強弱受太陽輻射影響很弱C.③降水過程類似冷鋒過境 D.降水多少主要由①氣流強弱決定10.圖右圖中,出現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點可能是(

)A.1月,甲地 B.4月,乙地 C.1月,丁地 D.10月,丙地在北冰洋加拿大海盆冰下有一個溫度較高的暖水團,被稱為北冰洋次表層暖水團。海冰厚度和冰洞水道面積是影響次表層暖水團形成的關鍵因素。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冰洋次表層暖水團現象持續增強。圖Ⅰ示意加拿大海盆位置,圖Ⅱ示意監測點鹽度及溫度狀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北冰洋次表層暖水團出現的深度為海平面以下(

)A.10—20m B.40—60m C.100—200m D.200m以下12.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北冰洋次表層暖水團增強的主要原因有(

)①冰層厚度減小,透過的太陽輻射增多②冰層厚度減小,吸收的大氣輻射增多③冰間水道面積增大,反射率減小④冰間水道面積減小,水體輻射散失減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夏季,冰面以下海水出現密度上小下大的密度躍層,主要是因為上層水體(

)A.溫度下降 B.壓力減小 C.鹽度下降 D.水位升高在全球變暖背景下,部分地區出現了潛在蒸散量(地表在足夠濕潤條件下的蒸發/蒸騰量)下降的現象,稱為“蒸發悖論”。下表示意1960-2010年黃河流域四季平均氣溫和平均潛在蒸散量的數值及變化趨勢(a代表年)。完成下面小題。季節均值變化趨勢氣溫(℃)潛在蒸散量(mm/a)氣溫(℃)潛在蒸散量(mm/a)春季9.00279.470.288-20.584夏季19.539423.2970.191-5.76秋季7.633250.8230.28413.991冬季-5.21696.3120.464-1.19714.1960-2010年黃河流域“蒸發悖論”現象最為明顯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5.1960-2010年黃河流域“蒸發悖論”現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降水減少 B.風力減弱 C.太陽輻射增強 D.植被覆蓋率下降16.1960-2010年黃河流域潛在蒸散量的變化可能導致(

)A.春季地下水位下降B.夏季降水總量減少C.秋季土壤更易返鹽 D.冬季積雪厚度增大二、綜合題1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洋初級生產力是指藻類等生物生成有機質的能力,主要通過光合作用實現,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是測量海洋初級生產力的主要指標。影響海洋初級生產力的主要因素有營養鹽供給和太陽輻射量。當光照充足時,表層海水的營養鹽會被快速繁殖的浮游植物消耗;遠離陸地的海域,表層海水營養鹽主要靠深層海水補充。圖示意北半球熱帶、溫帶和極地海域浮游植物的生產力對比。(1)指出與極地海域相比,溫帶海域浮游植物生產力的特點。(2)分別推測影響熱帶和極地海域浮游植物生產力的主導因素。熱帶海域初級生產力最低,與海水溫度的垂直分布密切相關,下圖為熱帶海域海水溫度隨深度的變化。(3)溫躍層是指水溫在垂直方向上存在顯著差異的水層。請在圖中正確位置的方框內標注溫躍層,并分析溫躍層導致熱帶海域表層水初級生產力低的原因。1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長江上游流域主要由青藏高原、橫斷山區、云貴高原的部分和四川盆地等地形區構成,干流流經長江三峽后,在湖北省宜昌水文站進入長江中游。下圖示意宜昌水文站測量統計的三峽大壩建壩前后部分時段月均徑流量。(1)從水循環的角度,分析長江宜昌水文站冬、夏季徑流量特征的形成原因。(2)推測三峽水庫平均狀態下水位最高的月份,并說明依據。1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地處熱帶雨林區,有干、濕季之分。亞馬孫河最大流量出現在5~6月,最小流量出現在11~12月。亞馬孫河口有一個世界自然奇觀——涌潮,可與我國的錢塘江大潮相媲美。圖示意亞馬孫河口附近表層海水多年平均鹽度分布。(1)描述亞馬孫河河口附近表層海水鹽度分布特點并簡述其成因。(2)推測亞馬孫河河口31‰等鹽度線的季節移動特點。(3)分析亞馬孫河河口涌潮現象壯觀的原因。參考答案1.A2.B3.D【解析】1.材料提及,夏季長江口形成明顯的河口鋒,長江主要補給方式為大氣降水,夏季受季風氣候影響,河流水量較大,其河口混合水會注入海洋更遠的位置,長江口大致向東流,使得河口鋒也會向東移動,A正確,排除其它選項。故選A。2.河流水量較大時,其河口混合水會注入海洋更遠的位置,當河流水量較小時,河口混合水注入海洋距離較近,而其河口鋒位置因徑流大小發生不斷變化,故其河口鋒受長江徑流影響較大,B正確,C錯誤;夏季有明顯的河口鋒,故其與洋流、波浪關系較小,AD錯誤。故選B。3.從圖中可以看出,河口鋒位置受河水海水交匯影響,此處大量的搬運物質出現沉積,主要是因為徑流受海水頂托作用,流動性減弱,物質沉積,D正確;河口鋒位置并不固定,故其與海底地形、河口形狀關系不大,AB錯誤;河口鋒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故其與潮汐關系較小,排除C。故選D?!军c睛】長江口河口鋒位置季節變化較大,冬季靠近河口,夏季遠離河口。原因:冬季長江處于枯水期,水量小,水位低,河口鋒向河口退縮;夏季長江處于豐水期,水量大,水位高,河口鋒向外海推進。4.C5.D【解析】4.由材料可知,a、b、c為等鹽度線且a>b>c,由所學知識可知,入??邴}度小于外海鹽度,故AB錯誤;入??谟捎谟械南♂屪饔茫}度較低,故等鹽度線向外海凸出,C正確,D錯誤;故選C。5.由材料可知,除受溫度影響外,黃河口海冰密集度與徑流量呈正相關,讀圖可知,1985年左右黃河利津站監測的徑流量明顯下降,入海水量減少,攜帶泥沙量較小,導致黃河入??谀嗌秤俜e減少,①錯誤;入海水量減少,地表徑流減弱,黃河流域水循環變弱,黃河入??诤K芏茸兇?,黃河入??邴}度增大,故使得黃河口海域海冰密集度急劇下降,②③④正確;故選D?!军c睛】世界各大洋表層的海水,受蒸發、降水、結冰、融冰和陸地徑流的影響,鹽度分布不均:兩極附近、赤道區和受陸地徑流影響的海區,鹽度比較??;在南北緯20度的海區,海水的鹽度則比較大。6.C7.C8.B【解析】6.右圖顯示當天為混合潮,有兩次高潮、兩次低潮,并且低潮時間契合日常作息時間。因此,洗橋人要洗兩次。材料顯示“汐路橋”全長3600多米,所以洗橋過程中要依靠潮水,那么就需要在潮水完全退出,即灘涂裸露前洗完,否則無水沖洗橋上淤泥,C正確,ABD錯誤。故選C。7.文字信息中“富饒灘涂”“或以采集海蚌貝類為生”說明部分村民利用灘涂資源趕海謀生,等橋實際是等灘涂,在灘涂上采集蛤蠣、蛭子、跳跳魚。而灘涂出露時無法行船,只能借由橋抵達,所以不是生活習慣,而是生產活動決定其出行方式的選擇,C正確,D錯誤;潮起時同樣可以行船抵達對岸聚落,A錯誤;題干中“有小船”及右圖顯示的潮水位高度,說明潮起時候具備行船條件,但是部分村民依然“等橋來”,可見并非水文條件限制,B錯誤。故選C。8.根據日常經驗,橋墩作為支撐結構能夠將橋面架起使其高于水面。圖片顯示出無橋墩處的橋直接鋪設于灘涂之上,并且文字信息描述其由松木樁支撐,無橋墩處與橋墩處皆有支撐結構,所以橋墩主要目的是使橋面更高,增加出露時間,供行人出行,由此推測橋墩處地段地勢較其他處低,潮水位高于灘涂時間長,導致灘涂出露時間短,灘涂高程小,B正確,A錯誤;灘涂地勢低洼區是潮間帶的潮汐通道處,匯水面積大,水流急,潮水沖刷能力強,C、D錯誤。故選B?!军c睛】海水有一種周期性的漲落現象,到了一定時間,海水推波助瀾,迅猛上漲,達到高潮,過后一些時間,上漲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灘,出現低潮。如此循環重復,永不停息,海水的這種運動現象就是潮汐。9.A10.C【解析】9.讀圖可知,④為高空冷氣團,湖泊對近地面空氣具有增溫增濕的調節作用,對高空氣流影響較小,A對;②是湖水的蒸發,太陽輻射強弱影響湖水溫度,進而影響湖水的蒸發,B錯;③在冷暖氣團交匯處,暖氣團主動爬升、冷氣團被迫后退,類似于暖鋒,C錯;①氣流為經過湖泊之前的冷空氣,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②氣流的影響,D錯。故選A。10.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此次暴風雪應發生在氣溫較低的秋冬季節(4月為春季),且受大湖效應越顯著的地點降雪量最大(甲地、乙地在湖泊的上風向,受大湖效應不顯著),AB錯;圖示地區(美國五大湖地區),冬季,來自北冰洋的冷空氣南下,途徑五大湖時增濕,空氣水汽量增加。在湖泊的下風向(丙地、丁地)形成降水,與丙地比,1月氣溫更低,且丁地附近有地形抬升作用,所以出現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點可能是1月,丁地,C對D錯。故選C?!军c睛】降水的條件主要包括充足的水汽、凝結核、強烈的上升氣流導致的氣溫降低三方面。11.B12.A13.C【解析】11.表層暖水團顧名思義為溫度高于周邊海水的水層,是在一定的海水水文條件下形成的。因此,根據圖二信息可以看出,在深度在接近50m-100m之間,水溫高于上下層,故B正確,A、C、D選項不在此區間內,可排除。故選B。12.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氣溫升高,北冰洋冰層相應融化,水文發生相應改變。冰層厚度因融化而減小,透過的太陽輻射增多,水體增溫,表層暖水團增強,①正確;冰層厚度減小,水下吸收的太陽輻射增多,對大氣輻射吸收有限,②錯誤;由于冰層融化,冰間水道面積增大,下墊面反射率減小,③正確;由于冰間水道面積減小,水面擴大,水體輻射散失速度會更快,④錯誤。①③正確,故選A。13.夏季,上層水體溫度容易上升,A錯誤;夏季,冰間水道面積增大,冰融于水后后壓力增加,B錯誤;夏季,溫度升高,冰層融化速度加快,大量淡水進入水面稀釋海水鹽分,導致表層鹽度下降,密度降低容易出現冰面以下海水出現密度上小下大的密度躍層,C正確;冰川融化,水溫升高,并且水位波及全球海洋,僅對北冰洋水位的影響較小,D錯誤。故選C。【點睛】密度躍層是因為海水的密度隨深度增加而突然變大,人們把海水密度在鉛直方向上突然變大的水層叫密度躍層。海水密度在表層與深層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密度小的海水會集聚在密度大的海水上面,上輕下重,使海水成層分布。這上下層之間,自然形成了一個屏障,叫作密度躍層。14.A15.B16.C【解析】14.1960—2010年,黃河流域4個季節都存在普遍的升溫趨勢,潛在蒸散量下降的季節有春季、夏季及冬季,其中春季下降最為明顯,即春季“蒸發悖論”現象最為明顯,故排除B、C、D,選擇A。15.影響潛在蒸散量的因素有太陽輻射、風速、相對濕度等,若風力減弱,蒸發、蒸騰減弱,潛在蒸散量會下降,會出現“蒸發悖論”現象,B正確;潛在蒸散量是地表在足夠濕潤條件下的蒸發/蒸騰量,黃河流域降水減少對其潛在蒸散量影響很小,不會出現“蒸發悖論”現象,A錯誤;若太陽輻射增強,蒸發、蒸騰加劇,潛在蒸散量上升,不會出現“蒸發悖論”現象,C錯誤;若植被覆蓋率下降,地表裸露增多,蒸發加劇,潛在蒸散量上升,不會出現“蒸發悖論”現象,D錯誤。故選B。16.依據表格內容分析可知,春季潛在蒸散量減少,農田灌溉需水量減少,對地表和地下水消耗減少,地下水位較為穩定,A錯誤;夏季潛在蒸散量減少,說明大氣環境變濕,且氣溫上升對流加劇,降水可能增加,B錯誤;秋季潛在蒸散量增大且氣溫升高,土壤更易返鹽,C正確;積雪厚度主要受降雪量、氣溫等影響,黃河流域冬季潛在蒸散量減少,但氣溫升高,因此積雪厚度是否增大無法確定,D錯誤。故選C?!军c睛】蒸散量取決于風力大小、植被覆蓋度、太陽輻射強度及土壤含水量等。17.(1)總體海洋初級生產力相對較強;海洋初級生產力季節變化較穩定。(2)熱帶地區的初級生產力整體較低,主導因素是海水對流運動;極地海區的初級生產力季節變化大,主導因素是光照。(3)

熱帶海區太陽輻射強且季節變化小,終年海水表層水溫高,存在強大的恒定溫躍層,海水垂直對流弱,表層營養鹽少,加上過高的水溫和光照,可能抑制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導致初級生產力整體較低?!痉治觥勘绢}以北半球熱帶、溫帶和極地海域浮游植物的生產力對比圖表為材料設置題目,涉及不同海域浮游植物生產力的影響因素,溫躍層的位置判斷等知識,考查學生對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詳解】(1)據圖示可知極地地區的浮游植物生產力主要集中在春末以及夏初這段時間,峰值較大,其他季節浮游植物生產力很小,說明極地的海洋初級生產力季節變化較大;總體看溫帶海洋的總體浮游植物生產力大于極地地區。(2)熱帶海區太陽輻射強且季節變化小,終年海水表層水溫高,存在強大的恒定溫躍層,海水垂直對流弱,表層營養鹽少,導致初級生產力整體較低。其主導因素是海水對流運動;極地海區水溫垂直差異小,利于海水垂直對流混合,表層海水營養鹽較豐富,當夏季光照強時,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初級生產力暴增,形成明顯但較短暫的峰值,出現顯著的初級生產力季節變化,其主導因素是光照。(3)溫躍層是指水溫在垂直方向上存在顯著差異的水層,讀圖可知,中間溫度變化明顯的地區為溫躍層,如下圖所示。熱帶海區太陽輻射強且季節變化小,終年海水表層水溫高,存在強大的恒定溫躍層,海水垂直對流弱,深層海水不易上泛,這使得表層營養鹽來源少,加上熱帶海域過高的水溫和光照,可能抑制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導致初級生產力整體較低。

18.(1)冬季上游流域內水汽輸入少,降水量少;氣溫低,高山冰雪融水少,匯入河流的徑流少。夏季從海洋輸入的水汽多,降水多;氣溫高,高山冰雪融水多,匯入河流的地表徑流多。(2)最高月份:12月。依據:建壩后,宜昌水文站6—11月月均徑流量一直低于建壩前,三峽水庫水量處于蓄水狀態,水位持續升高;1—4月月均徑流量高于建壩前,三峽水庫水量處于放水狀態,水位持續下降。【分析】本題以長江流域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水循環、河流水文特征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地理實踐力和綜合思維素養?!驹斀?/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