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3講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板塊運動與地質構
造)
目錄
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2
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3
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4
考點一內力作用與地貌....................................................................4
知識梳理................................................................4
知識點1地殼運動.................................................................4
知識點2巖漿活動................................................................6
知識點3變質作用................................................................6
核心突破.................................................................7
考點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7
題型01地殼運動..................................................................8
題型02巖漿活動..................................................................8
考點二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9
知識梳理.................................................................9
知識點1板塊構造學說.............................................................9
知識點2板塊運動...............................................................10
核心突破............................................................10
考點板塊運動與地貌..............................................................10
題型01板塊運動.................................................................13
考點三地質構造與地貌...................................................................15
知識梳理................................................................15
知識點1褶皺....................................................................15
知識點2斷層...................................................................16
考點1地質構造的判讀與實踐意義.................................................17
考點2地質圖的判讀.............................................................20
題型01地質構造與地貌..........................................................24
題型02地質圖判讀..............................................................24
熱點應用..............................................................................26
01泥火山........................................................................26
02熔巖地貌......................................................................27
w
考點要求考題統計+考點提取
2024吉林卷,18(3)題,6分,簡析烏波盧島西部Q1火山巖高崗形成的原因,巖漿
內力作用活動
類型2024廣西卷,8題,3分,上溪群地層巖石的形成先后經歷了,變質作用
2023全國甲卷,9題,4分,奠定該區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構造運動
2023重慶卷,9題,3分,瓦胡島山體高大的由于,地殼運動
2023全國乙卷,6題,4分,推測目前該山脈仍在升高并向西擴展是由于,板塊擠壓與
厄爾尼諾
地貌
與拉尼娜
2022浙江6月卷,11-12題,4分,圖中海溝的成因是、與海溝相伴而生的宏觀地形有,
板塊擠壓與地貌
2024北京卷,9-10題,6分,判斷地質作用先后及在石灰巖中發掘出完整的三葉蟲化石
可推測,地質剖面圖判讀
地質構造2024廣東卷,19(1)題,8分,分析圖H中甲、乙兩區域地質構造和地層年代特征并據
此判斷哪個區域遭受的地表剝蝕作用更強烈,地質構造判讀
2023天津卷,7-8題,6分,該區域地表出露的花崗巖可能形成于、A到B之間的地貌
類型是,地質圖判讀
命題趨勢:內外力作用考查頻率最高,屬于高頻、高分值。內力作用主要結合具體區域示意圖,考
查板塊運動對地貌的影響、構造運動與地質構造的形成等基本原理與規律的應用。內、外力作用相
結合進行綜合考查的題目會增加,從地理過程的角度進行綜合考查的趨勢明顯。
0
地質構造指地殼中的巖層因的作用發生變形與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巖層形態
在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擠壓力作用下,巖層會發生塑性變形,產生一系列
的波狀彎曲.褶皺是由背斜和向斜組成的.
背斜:背斜巖層向上拱起;背斜;一般情況下背斜成山
褶投
向斜:向斜巖層向下彎曲;向斜;T殳情況下向斜成谷
能量來源:顧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在外力長期作用下,背斜、向斜的蟠形態也會出現倒置現象(逆地
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水平砌:擠壓一,如喜馬拉
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等;張裂一當巖層受到的—、張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巖層就會斷裂并沿斷
,如東非大裂谷、紅海等裂面發生明顯的位移.
地殼
垂直運動:地殼醐方向垂直于喊使斷層地壘:相對于兩側巖塊上升,發育成塊狀山或高地,如華山、廬山、泰山。
巖層發生大規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高低地塹:相對于兩側巖塊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起伏,如華山陡崖、廬山、青藏
內力斷層沿線:常發育成、河流
高原、泰山、臺灣海峽等
作用利用地質構造找水——向斜槽部、斷層處巖層向槽部傾斜,利于地下水向
當巖石圈破裂時,深處巖漿沿破裂帶上
與她槽部匯集,故向斜是良好的構造;巖隙水易沿著斷層出露;巖石破
升,侵入巖石圈或噴出地面,形成巖
貌碎,易被侵蝕為洼地,利于地表水匯集.斷層線附近找泉眼、河流.
巖漿只有_______時才可以直接影響地表形
敬利用地質構造找礦——向斜槽部探礦、背斜處找油(煤、石油、天然氣均在
態.如柱狀裂隙噴發,形成火山;線狀裂隙
地質歷史時期的沉積巖中形成)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頂部易被侵蝕,背斜
噴發,形成熔巖高原(東非高原).地
螃巖層中的礦石很可能被侵蝕掉);背斜巖層向上拱起,油、氣密度小,分布
巖石受—、壓力等因素的影響,其成內力作用質于背斜頂部,背斜是良好的構造
分、結構發生改變,這一過程稱為變質作鰻構
與地表形利用地質構造確定工程建設工程建設避開斷層:易產生地震、滑坡、滲漏
用.頓作用f發生碘殼深處,不能作用
造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隧道避開向斜:向斜是地下水和雨水匯集
直接塑造地表形態.態(板塊
與區,隧道可能會變為“水道";隧道選在_____:背斜的巖層呈天然拱形,
結構穩定;不破壞巖層的連續性,不易塌陷,安全性強;大壩選在向斜:
相向運動一消亡邊界: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擠壓形成運動與地地
,如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的形成;大陸板向斜槽部受擠壓力
貌
塊與大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海岸山脈、島弧、海溝,如安第斯質構造)
判斷巖層及新老關系:具有層理結構或有生物化石的為—巖;發生巖漿
山脈、太平洋西部島弧和海溝的形成
活動,存在于地表之下的為侵入巖,噴出地表的為噴出巖;變質巖往往緊
相禹運動一生長邊界:板塊張裂形成_____、海洋、海嶺,鄰巖.巖層新老關系:沉積巖下老上新;侵入巖體新,被侵入巖體
如紅海、大西洋等形成和擴張老;噴出巖體新,所切穿的巖層老;變質巖多受巖漿活動的影響,變質巖
新,相鄰的巖漿巖老;如果是海底巖石,則離海嶺越—,其形成年齡越
特殊板塊及地區分布①北冰洋分屬于亞歐板塊及美洲板塊,大
小(B免),離海嶺越—,其形成的年齡越大(早);越古老的地層,含
西洋是美洲板塊與非洲板塊及亞歐板塊張裂而形成.②冰島
有的生物化石越簡單,越彳獺
-------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處------大西洋"S"形海嶺
上------生長邊界。新西蘭南、1仁島--------板塊與判斷地質構造:根據巖層的形態分析圖示是褶皺中向斜還是背斜;結合巖
印度洋板塊交界處------消亡邊界.③澳大利亞、南亞、阿層的斷裂和移動特點判斷出斷層構造(地壘還是地塹);褶皺、斷層的存
拉伯半島、塔斯馬尼亞島位于______板塊;東南亞、小亞細亞在說明經歷了地殼的運動;巖層破碎或缺失部分說明經歷了
蜘
半島、太平洋西部島弧鏈位于亞歐板塊;格陵蘭島、西印度群_____作用,也可能伴隨著上升運動;有沉積巖或者沉積物說明經歷了沉積
圖判
島、火地島屬于美洲板塊;馬達加斯加島屬于非洲板塊.④赤作用且沉積時地勢低洼,也可能伴隨著下降運動;巖層不連續且有明顯位
讀
道穿過六大板塊(太平洋東部有一部分屬于南極洲板塊)?⑤科移為
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脈和落基山脈為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碰
掌握地殼運動過程的判斷方法:若地層呈水平狀態并且從下到上由老到新
撞形成,安第斯山脈為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
連續^列,說明在相應地質年代里,地殼_____,地理環境沒有發生明顯變
化.若地層出現傾斜甚至顛倒,說明地層形成后,因地殼水平運動使巖層
發生褶皺,地層顛倒是地殼運動劇烈(水平擠壓運動),巖層發生強烈褶
皺斷層所致.地層出現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層所代表的
年代,發生了_______,使當地地勢抬高,終止了沉積過程;二是當時開始
有沉積作用,地殼隆起后,原沉積物被剝蝕完畢;三是當時、當地氣候變
化,沒有了.最上面兩巖層之間有明顯的侵蝕面存在(侵入巖存
在),說明下部巖層形成后,該地地殼平穩抬升,地層遭受.
㈤3
考點突破w
考點一內力作用與地貌
知識點1地殼運動
地質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態、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作用。按能量來源,
可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類型能量來源表現形式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兩者關系
內力作用地球內部的熱能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
質作用同時進行,以
內力作用為主
外力作用太陽輻射、重力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使地表趨向平緩
能固結成巖
內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內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
內力作用主要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
地殼運動:指巖石圈因受內力作用而發生的變位或變形,也稱構造運動。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
方式。
__________,擁國二二福皺曲面]如: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等
冰平運動4
地殼運動:指巖石圈因受內力作用而發生的變位或變形,也稱構造運動。
擠壓~褶皺山脈i如:喜馬揄t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等
,:水平運動:
基本張裂一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紅海等
形式
抬升
}高岳超灰海蔽汪如:華山陡崖、廬山、泰山、
沉降臺灣海峽等
一一
?it^1—
對地
表
基本概念運動運動
的
影實例相互關系
形式方向形態
響
大
巨
組
成地
褶
的喜馬拉雅
巖
殼的水平
山
皺山、阿爾卑
平
層
沿擠壓①它們相伴發
脈
地擠壓斯山等
行
水平于生;
面
球
運動表
綿
長匚h張裂②在不同時期
向
的
方東非大裂
斷
水平的和不同區域,
運
動谷、大西
裂
張裂帶兩者常有主次
洋、紅海等
之分;
組
地
成
地殼地勢③就全球而
巖
殼
的廬山、華山
高
抬升的言,地殼運動
垂
層
沿
起
低以水平運動為
地
直
垂直于
或
伏臺灣海峽、主,垂直運動
面
球
運動表
陸
地殼海渭河平原、為輔。
向
的
方
下降變汾河谷地
遷
運
動
地面上任何一點
地殼運動與地震到直£直線距離
地面破壞程度相似的各
點相連起來的曲線.
震中距
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
表下巖層斷裂、錯動引起震動.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離
震源釋放的能量波地球內部巖層破裂引起震動的地方
地震:地表下巖層的斷裂、錯動引起震動,造成地殼的斷裂和錯動,引起海陸變遷和地勢起伏,如汶川地震
后形成的滑坡、堰塞湖等。了解震源、震源深度、震中距、烈度等概念。世界大部分地震為構造地震,小
部分為火山地震、人類活動誘發地震。
知識點2巖漿活動
巖漿活動:當巖石圈破裂時,深處巖漿沿破裂帶上升,侵入巖石圈或噴出地面。
巖漿也只有噴出地表時才可以直接影響地表形態,如火山口湖、火山島、火山錐等。
火山口
火山由火山口、巖漿通道和火山錐組成。
巖漿一旦從地殼薄弱的地段沖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火山根據狀態分:①活火山:至今仍然活躍;②休眠火山:很久沒有噴發了;③死火山:完全不會再噴發
了。
從地形上看:線狀噴出形成寬廣的巖熔高原;點狀噴出往往形成錐狀火山;火山口容易積水形成湖泊。
知識點3變質作用
變質作用:巖石受溫度、壓力等因素的影響,其成分、結構發生改變,這一過程稱為變質作用。
變質作用一般發生在地殼深處,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態。
核心突破
考點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I)有些內力作用進行得很快,如火山噴發和地震,可以瞬間改變地表形態。如基拉韋厄火山時常噴發,
涌出的大量巖漿使島嶼面積不斷擴大。
(2)有些內力作用進行得很緩慢,不易被人們所察覺,但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會使地表形態發生顯
著的變化,如喜馬拉雅山脈。如青藏高原每年大約上升一厘米左右,高原抬升,使之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世
界屋脊”。
內力作用的
特點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形式
(水平運動)大陸漂移、斷裂帶或巨大的褶皺山
塑造地表形態的
地殼運動脈
主要方式
(垂直運動)地勢的起伏變化和海陸變遷奠定了地表
形態的基本
噴出地表的巖漿格局,使地
火山錐;阻塞河道,形成湖泊(黑龍江五大連池);
巖漿活動才直接參與塑造地表表變得高低
火山口地區易形成火口湖
形態不平
不能直接塑造
變質作用需地殼運動抬升至地表
地表形態
|真題引領
(2023?重慶卷)美國夏威夷地區瓦胡島(21°30,N,157°50飛)大范圍連續性降水少,但受島嶼內高
大山地影響,夏季陣性降水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瓦胡島山體高大是由于()
A.生物風化較弱B.降水侵蝕強烈C.海水侵蝕較弱D.內力作用劇烈
(2023?全國甲卷)下圖為某區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圖,該區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蝕,谷地持續接受沉積。
山坡多生長森林,谷地中草甸廣泛發育,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積物
\沉
巖
礫
砂
;二
林
%-森
。0%
-
力
甸
>).▼草
.?
2.奠定該區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A.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C.構造運動D.風沙作用
題型01地殼運動
丹霞地貌是在紅色沉積地層的基礎上侵蝕形成的地貌。陜北丹霞地貌具有顯著的地域特色,如多發育
在風成紅色地層、有黃土覆蓋等,其形成過程及景觀如下表、下圖所示。完成下面小題。
地質年
早白堊紀晚白堊紀古近紀新近紀第四紀
代
地質事堆積形成紅色地
發育丹霞地貌及多級河流階地先黃土層覆蓋,后丹霞地貌出露
件層
1.陜北紅色地層的巖石類型主要是()
A.砂巖B.頁巖C.石灰巖D.花崗巖
2.早白堊紀一新近紀,陜北構造運動的大背景是()
A.先持續性抬升,后坳陷B.先坳陷,后間歇性抬升
C.先間歇性抬升,后坳陷D.先坳陷,后持續性抬升
題型02巖漿活動
“魔鬼塔”聳立在美國西部懷俄明州的平原上。研究表明,5000萬年前,懷俄明州還位于海平面下,
巖漿活動形成火山頸,后經過一系列內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如今的模樣。圖1為“魔鬼塔”的形成示意圖,
圖2為“魔鬼塔”實景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圖2
3.關于“魔鬼塔”的形成過程,描述正確的是()
A.海底沉積一地殼抬升巖漿侵入——外力侵蝕
B.海底沉積——巖漿侵入——外力侵蝕——地殼抬升
C.巖漿侵入一海底沉積一地殼抬升一外力侵蝕
D.海底沉積一巖漿侵入一地殼抬升——外力侵蝕
4.“魔鬼塔”塔身及頂部少有植被生長,而塔基及周邊地區草木繁茂的原因是()
A.塔身及頂部裂隙多,土壤發育好B.塔身及頂部侵蝕強,土壤發育好
C.塔基及周邊土層厚,水分條件好D.塔基及周邊巖層厚,水分條件好
能量來源: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
水平運動:擠壓一褶皺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等;張裂一
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紅海等
地殼運動
垂直運動:地殼運動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巖層發生大規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
高低起伏海陸變遷,如華山陡崖、廬山、青藏高原、泰山、臺灣海峽等
■當巖石圈破裂時,深處巖漿沿破裂帶上升,侵入巖石圈或噴出地面。
巖漿;舌動H巖漿也只有噴出地表時才可以直接影響地表形態。如柱狀裂隙噴發,形成
火山;線狀裂隙噴發形成熔巖高原(東非高原)。
考點二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
知識點1板塊構造學說
(1)大陸漂移假說
魏格納根據大西洋兩岸的大陸形狀、地質構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認為二三億年以前,地球上只有
一整塊聯合古陸,它的周圍是一片廣闊的海洋。后來,在地球自轉所產生的離心力和天體引潮力的作用下,
這一塊聯合古陸開始分離。由較輕的硅鋁層組成的陸塊,像冰塊浮在水面上一樣,在較重的硅鎂層上漂移,
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海陸分布。
理論證據:南美大陸和非洲大陸輪廓拼合;南美大陸和非洲大陸生物相似性;南美洲和非洲古老地層
生物的相似性。
(2)海底擴張學說
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們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海底巖石年齡,發現海底巖石的年齡很輕,一般不超過2
億年。而且巖石離海嶺(又叫大洋中脊)愈近,年齡愈輕,離海嶺愈遠,年齡愈老,并在海嶺兩側呈對稱
分布。
60年代初,一些科學家提出了海底擴張學說:認為海嶺是新的大洋地殼誕生處。地幔物質從海嶺頂部
的巨大開裂處涌出,到達頂部冷卻凝結,形成新的大洋地殼。以后繼續上升的巖漿,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
地殼,以每年幾厘米的速度推向兩邊,使海底不斷更新和擴張。當擴張著的大洋地殼遇到大陸地殼時,便
俯沖到大陸地殼之下的地幔中,逐漸熔化而消亡。
板塊的驅動力是地幔物質對流。地幔物質從地殼開裂處涌出,形成新的洋殼,把原洋殼推向兩邊,使
海底不斷更新和擴張。擴張洋殼遇陸殼時,俯沖至陸殼之下,逐漸熔化消亡。
(3)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職單招面試培訓
- 服務與教學培訓
- 全國上海科教版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活動三《設計家庭網絡》教學設計
-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景陽岡教學設計及反思
- 地震救援高級培訓課件
- 材料安全復習測試卷
- 《營養含量》(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
- 【八下HK數學】安徽省桐城市黃崗初級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數學試題
-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鄉鎮聯考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數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大氣環境生態信息傳播重點基礎知識點
- 養老床位建設服務方案(技術方案)
- 《學打結做毽子》教學課件
- 語文-湖南省長郡二十校聯盟2025屆新高考教學教研聯盟高三第一次聯考(長郡二十校一聯)試題和答案
- 個人用電協議合同范例
- 建筑工程再生能源規劃
- 《自動化控制系統培訓課件》
- 基于專利視角下人工智能在合成生物學中的應用
- 多元函數概述
- 廚師用電安全培訓
- 2025贍養老人個稅扣除分攤協議書模板
- 《陸上風電場工程變形測量技術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