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高分進階特訓第五單元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訓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高分進階特訓第五單元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訓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高分進階特訓第五單元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訓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高分進階特訓第五單元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訓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高分進階特訓第五單元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訓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分進階特訓(題目較難,有志沖擊“雙一流”高校的學生選做第五單元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第10課1.18世紀,大批法國亞麻布和印度棉布服裝涌入英格蘭。為愛護英國傳統的毛紡織業,樞密院和議會頒布了一系列法令,嚴禁商人進口亞麻布和棉布,并禁止人們穿進口服裝。這一措施(A.推動英國毛紡織業快速發展 B.客觀上吹響工業革命的號角C.促進君主立憲制的漸漸確立 D.導致英國殖民優勢日益丟失【答案】B【解析】英國政府對進口服裝的管制,刺激了本土棉紡織業的發展,客觀上吹響工業革命的號角,故選B項。2.馬克思認為生產與消費相互制約,消費在社會生產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英國學者尼爾·麥肯德里克等人認為,18世紀晚期,英國起先邁向消費社會。據此可知,英國進入消費社會的主要緣由是(A.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的迅猛增長B.社會各階層收入及消費水平提高C.高效便利的交通網絡供應了條件D.殖民擴張與黑奴貿易的資本積累【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英國進入消費社會的主要緣由是工業革命創建了極大的物質財寶,促進生產力的迅猛增長,有力地刺激了消費主義的擴張和消費社會的興起,故A項正確。3.(2024·河南天一大聯考下面是1850—1900年德國各經濟領域就業比重統計表。年份所占比重/%第一產業(農業其次產業(工業第三產業(服務業就業總人數/萬人185055242115801875493021186019003837252550這一統計表說明德國(A.農業經濟走向嚴峻衰退 B.社會經濟轉型日益加速C.國民經濟結構出現失衡 D.勞動力就業率得到提高【答案】B【解析】1850—1900年德國第一產業(農業的就業比重不斷削減,其次產業(工業和第三產業(服務業的就業比重不斷增加,說明隨著其次次工業革命的開展,社會經濟的轉型趨勢日益明顯,故B項正確;由表格不能得出農業經濟嚴峻衰退的結論,解除A項;材料中德國各經濟領域的就業比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而不是國民經濟結構出現失衡,解除C項;材料體現了各經濟領域的就業比重的改變,與就業率無關,解除D項。4.(2024·山東濟寧二模1913年10月,在總統威爾遜的呼吁下,美國國會通過了《安德伍德關稅法》,將關稅稅率由40%降至29%。有人評價該法案“目的是削減愛護,使美國工業與歐洲制造商綻開真正競爭”。美國的關稅改革(A.客觀上推動世界市場的發展B.體現出擴大資本積累的客觀需求C.有利于愛護美國的國內市場D.反映美國對歐洲國家的妥協讓步【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可知,在其次次工業革命期間,美國通過新的關稅法案,有利于美國市場的開放,客觀上推動了世界市場的發展,故A項正確;美國的關稅改革體現出擴大資本輸出的客觀要求,解除B項;美國的關稅改革降低了關稅,激勵開放,并不利于愛護國內市場,解除C項;材料“使美國工業與歐洲制造商綻開競爭”體現了美國要與歐洲綻開競爭,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經濟擴張,并不是對歐洲國家的妥協讓步,解除D項。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部分地區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改變表年份歐洲美國和加拿大非洲175019.2/%0.1/%13.1/%185022.7/%2.3/%8.1/%190024.9/%5.1/%7.4/%——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隨著19世紀馬鈴薯種植的增加,歐洲人養分水平提高,對疾病的反抗力也相應增加。即使農作物歉收,新的鐵路網也保證了外界的供應。與此同時,千百萬歐洲人遠渡重洋移民美洲,帶來了新的政治制度、謀生方法和文化傳統。隨著殖民擴張步伐的加快,蔗糖、茶葉和棉花等農產品的大規模全球交易不再是簇新事,對工業機器至關重要的輪胎的主要原料——橡膠,則來自巴西、馬來西亞和剛果河流域。以運輸、通信和軍事技術武裝起來的歐洲人強迫殖民地供應自然資源、交換工業品,這激起了殖民地的反抗。——摘編自[美]杰里·本特利等《簡明新全球史》(1概括材料一中各地區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發生的改變。并結合材料二及所學學問,指出引起這種改變的緣由。(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近代世界一體化進程對國際經濟、政治的主要影響。【答案】(1改變:歐洲、北美在世界總人口中的比例快速提高;非洲在世界總人口中的比例大大降低。緣由:歐美高產農作物種植增加,人口死亡率降低;新交通工具促進了人口遷移;殖民屠戮和黑奴貿易使非洲人口大量削減。(2影響:極大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勞動分工向深度與廣度發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提高;全球性溝通擴大;東方從屬于西方;亞非拉逐步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民主運動高漲;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沖突加劇。【解析】(1第一小問,依據表格數據分析即可。其次小問,依據材料二中“隨著19世紀馬鈴薯種植的增加,歐洲人養分水平提高,對疾病的反抗力也相應增加”“新的鐵路網也保證了外界的供應。與此同時,千百萬歐洲人遠渡重洋移民美洲”“隨著殖民擴張步伐的加快”等信息分析緣由。(2經濟上從世界經濟發展溝通、國際分工、經濟格局進行分析;政治上結合所學學問從國際格局、民族民主運動及資本主義國家間的沖突進行分析。第11課1.(2024·廣東深圳模擬《共產黨宣言》中寫道:“資產階級用來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個武器,現在卻對準資產階級自己了”,“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時它還造就了將運用這武器來反對它自己的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以上論述(A.確定了資本主義的主動作用B.指出工業革命促進了自由主義發展C.宣告了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D.揭示生產力發展必將引發社會變革【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隨著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制度最終因無法適應生產力發展而面臨崩潰,同時無產階級壯大也推動資本主義制度的崩潰,這就揭示了生產力發展必將引發社會變革,故D項符合題意。2.(2024·廣西桂林一模下表為近代歐美工人組織建立的狀況:年份工人組織概況1851英國“機械工人混合工會”英國第一個工會聯合會1860英國“工會委員會”由倫敦各行業的工會聯合組成1863法國“全法工人聯合會”法國第一個全國性的工人組織1863德國“全德工人聯合會”德國無產階級第一個全國性的組織1864各國“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的第一個國際性工人組織據此可知(A.科學理論起先指導工人運動B.無產階級斗爭的聯動性增加C.英國成為國際工人運動中心D.工人階級革命斗志日益高漲【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可知,英、法、德等國工人先后形成了國內全國性組織,1864年又成立了第一個國際性工人組織,說明無產階級斗爭的聯動性增加,故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馬克思主義對工人運動的指導作用,解除A項;工業革命后,國際工人運動中心從法國轉移到德國再到俄國,英國始終不是國際工人運動中心,解除C項;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后,工人運動陷入低潮,解除D項。3.(2024·山西太原一模“雇傭勞動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競爭之上的。資產階級無意中造成而又無力反抗的工業進步,使工人通過結社而達到的革命聯合代替了他們由于競爭而造成的分散狀態。”《共產黨宣言》中這段話(A.說明雇傭勞動是工業化的產物B.確定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進步性C.揭示了無產階級斗爭的新特點D.批判了工人階級的分散落后性【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工人通過結社而達到的革命聯合代替了他們由于競爭而造成的分散狀態”可知,工業發展推動了工人走向革命聯合,故C項正確。4.(2024·河南平頂山一中開學檢測巴黎公社建立之后,公社認為紀念拿破侖一世成功的凱旋柱是一個波拿巴主義和大國沙文主義的象征,于是將其推倒。包括德國在內的工會和社會主義組織實行集會并傳遞了支持巴黎公社的信息。這反映出(A.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應用B.法德工人運動的斗爭目標趨于一樣C.工人運動的國際主義精神D.其次國際對于國際工人運動的指導【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推倒凱旋柱”表明巴黎公社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不主見對外擴張,同時國外的工人組織對巴黎公社表示支持,反映了工人運動具有國際主義精神,故C項正確;巴黎公社不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開展的,解除A項;B項說法確定,解除;其次國際成立于1889年,巴黎公社的建立是在1871年,解除D項。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盧梭同等觀與馬克思同等觀的對比表比較項不同等的緣由同等觀的理論同等觀的實現盧梭法律和私有財產的設定是不同等的第一階段,官職的設置是其次階段,第三階段是合法的權力變成專制的權力抽象的自然力與意志是個人的基礎,現實人沒有任何差別,即人生而同等法律的存在就是為了實現全體人民的最大華蜜,即自由和同等兩大目標。社會契約則是以政治與法律的同等代替了自然的不同等馬克思生產資料私有制與階級對立的存在確定了同等的社會安排是不行能出現的,階級的對立與分化產生了現實中各種不同等的社會現象人的本質屬性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從而提出實現全體社會成員普遍同等的社會志向法律面前人人同等是國家生活的原則,而國家應當代表全部人民的利益。無產階級的同等要求就是殲滅私有制與階級,通過無產階級革命達到全人類的解放,最終實現“各盡所能,按勞安排”的共產主義社會——摘編自王培培《從權利同等到社會同等——盧梭同等觀與馬克思同等觀的比較》(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盧梭同等觀與馬克思同等觀內涵的不同之處,并分析其產生的緣由。(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馬克思同等觀的歷史意義。【答案】(1不同之處:盧梭同等觀強調權利同等,主見建立社會契約保障同等;馬克思同等觀強調社會同等,主見殲滅私有制和階級,實現人類社會同等。緣由:18世紀的法國,封建專制與人民大眾的沖突是社會主要沖突;資本主義發展推動理性主義盛行;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深化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弊端暴露。(2歷史意義:推動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推動無產階級政權的建立;有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為人類留下珍貴的精神財寶。【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