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初二(上)期末歷史匯編: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章節綜合_第1頁
2024北京初二(上)期末歷史匯編: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章節綜合_第2頁
2024北京初二(上)期末歷史匯編: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章節綜合_第3頁
2024北京初二(上)期末歷史匯編: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章節綜合_第4頁
2024北京初二(上)期末歷史匯編: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章節綜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4北京初二(上)期末歷史匯編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章節綜合一、選擇題1.(2024北京延慶初二上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全國華資紗廠的紗錠,由48.4萬余枚增至128.4萬余枚,增長157.9%;織布機由2016臺增至5825臺,增長188.9%。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A.清政府鼓勵民族工業的發展 B.西方列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C.中國的民族工業獲得了西方列強的支持 D.民族工業得到大量外國資本2.(2024北京石景山初二上期末)以下是中國近代某一歷史人物的大事年表(部分),如果給這個歷史人物冠以稱呼,最恰當的是(

)1853年生于江蘇海門常樂鎮1894年恩科會試中高中狀元1899年籌資創建的大生紗廠投入使用1905年創辦南通博物苑A.中國實業家的楷模 B.民主革命的先行者C.新文化運動的旗手 D.五四運動的先驅3.(2024北京密云初二上期末)下列史實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維新思想的傳播 B.民族工業的起步C.社會生活的變遷 D.近代教育的發展4.(2024北京石景山初二上期末)以下近代文藝作品中帶有鮮明抗日救亡時代色彩的是(

)A.小說《阿Q正傳》 B.歌曲《義勇軍進行曲》C.電影《定軍山》 D.歌劇《白毛女》5.(2024北京昌平初二上期末)以下內容是一位歷史人物的部分經歷,該人物是(

)時間1894年1895年1902年1905年事件考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主張“實業救國”,創辦大生紗廠創辦通州師范學校,是中國第一所師范學校創建南通博物苑,開啟中國文博事業之先河A.蔡元培 B.張謇 C.詹天佑 D.榮氏兄弟6.(2024北京昌平初二上期末)近代中國廢除了跪拜禮,代之以鞠躬、握手禮;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之以“先生”的稱呼。這反映了當時(

)A.社會追求自由平等的新風尚 B.人們生產方式的逐漸改變C.交通運輸和通信事業的發展 D.休閑娛樂方式的日益開放7.(2024北京平谷初二上期末)目睹了辛亥革命的瞿秋白曾用“皇帝倒了,辮子割了”這八個字形容當時社會的變化,這反映出辛亥革命(

)①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

②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③帶來了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

④是維新變法思想的一次實踐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2024北京順義初二上期末)近代著名畫家徐悲鴻創作的《愚公移山》,表達了人民抗戰的決心和毅力,譜寫了抗日救亡的時代最強音。下列作品中與《愚公移山》所反映的時代主題相同的是(

)A.魯迅的《阿Q正傳》 B.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C.老舍的《駱駝祥子》 D.周立波的《暴風驟雨》9.(2024北京西城初二上期末)20世紀三四十年代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名曲,譜寫了時代的最強音。它們反映的時代心聲是(

)A.自強求富 B.人民解放 C.實業救國 D.抗日救亡10.(2024北京西城初二上期末)某博物館里的講解員指著一張圖片介紹說:“他是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面對民族危機,他興辦實業,積極尋求救國的方案?!敝v解員介紹的這位歷史人物是(

)A.張之洞 B.張謇 C.榮宗敬 D.張騫11.(2024北京朝陽初二上期末)1921年2月《申報》刊登了出租汽車廣告(見下圖)和汽車修理廣告。這反映出當時(

)A.外國人在上海等地創辦了外文報刊 B.交通運輸的發展便利了人們的出行C.我國內陸地區的社會生活變化緩慢 D.人們的風俗習慣開始發生深刻變化12.(2024北京朝陽初二上期末)以下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中輕、重工業比例示意圖。由此可見(

)A.中國近代民族工業集中在沿海地區B.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C.列強可以在所有通商口岸開設工廠D.中國近代民族工業中的重工業極為薄弱13.(2024北京房山初二上期末)竹枝詞是一種以吟詠社會風土人情為主的文學體裁。20世紀初電車剛進入北京時,有竹枝詞寫道:“電車初試人都怕,說是將來榮禍多?!焙髞恚腥速潎@:“人坐(電)車中稱穩便,兒童指點陸行舟?!边@說明(

)A.人們對新式交通工具由排斥到認可B.沿海地區更易感受到社會生活變化C.居民對電車破壞自然環境強烈不滿D.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夾縫中求生存14.(2024北京懷柔初二上期末)“他一生孤獨,最大的精神支撐是內心崇高的社會理想,是一個狀元告別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興國之夢?!边@是后人對清末狀元張謇的評價。其“興國之夢”體現在(

)A.提出“實業救國”,創辦民族工業 B.提出“民主共和”,領導辛亥革命C.提出“師夷長技”,掀起洋務運動 D.提出“救亡圖存”,進行戊戌變法15.(2024北京大興初二上期末)《東方雜志》第8期轉載的文章《論實業所以救亡》指出,“實業之興衰,關乎國勢之存亡”,應發展民族經濟以抵御列強的經濟侵略。這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思潮是(

)A.實業救國 B.變法強國 C.民主共和 D.師夷長技16.(2024北京懷柔初二上期末)辛亥革命后,南京臨時政府(民國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勸禁纏足等革除社會陋習的法令;西餐、洋酒、洋煙、洋布在沿海城市成為時尚;公園、咖啡館在大都市風行一時;時裝、燙發比較流行。這些現象反映了(

)A.新式教育的出現 B.文學藝術的發展C.社會生活的變化 D.民族交往的加深17.(2024北京房山初二上期末)右表中文藝作品的共同歷史背景是(

)作者代表作品聶耳《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黃河大合唱》徐悲鴻《愚公移山》打倒列強,除軍閥 B.紅軍不怕遠征難 C.眾志成城抗日寇 D.百萬雄師過大江18.(2024北京懷柔初二上期末)某同學通過云展覽搜集了以下三幅圖片??梢耘袛嗨趯W習的內容是(

)A.近代新聞出版的發展 B.清朝科舉制度的變化C.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 D.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19.(2024北京懷柔初二上期末)某同學通過云展覽搜集了以下三幅圖片。可以判斷他正在學習的內容是(

京師同文館

京師大學堂

清政府停止科舉制的詔書A.近代新聞出版的發展 B.清朝科舉制度的變化C.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 D.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20.(2024北京延慶初二上期末)下表是1932年社會局統計的北平市各類車輛數量(單位:輛)。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

)類別自行車人力車馬車汽車摩托車騾馬大車數量64100429003002200409400A.呈現出新舊并存的特征 B.受到新式教育發展的影響C.體現出自由平等的風尚 D.變化首先出現在沿海地區21.(2024北京平谷初二上期末)下列文學家、藝術家及其成就對應正確的是A.徐悲鴻——《蝦》 B.魯迅——《子夜》C.聶耳——《義勇軍進行曲》 D.冼星?!懂厴I歌》22.(2024北京延慶初二上期末)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他抱著“實業救國”的思想,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家鄉南通創辦大生紗廠,這位“狀元實業家”是A.張謇 B.鄧世昌 C.榮宗敬 D.盧作孚23.(2024北京密云初二上期末)清末狀元張謇面對民族危亡,毅然棄官不做,在家鄉創辦了大生紗廠,此后還建立了輪船公司、面粉廠、油料廠和冶鐵廠等。由此可見,張謇主張A.實業救國 B.廢除科舉 C.民主共和 D.思想啟蒙二、綜合題24.(2024北京密云初二上期末)近代中國的鐵路建設材料一

1876年李鴻章派唐廷樞籌辦開平煤礦,為解決煤炭運輸困難,唐廷樞提議修筑唐山至胥各莊的鐵路,得到李鴻章的大力支持,獲得朝廷允準。1882年唐胥鐵路建成通車,促進了開平煤礦的開發,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洋煤的進口,同時也保證了北洋海軍的燃煤供應。唐胥鐵路通車——摘編自李占才《近代中國鐵路發展特色》(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唐胥鐵路修建的歷史背景。分析其在當時所發揮的作用。材料二

1895年甲午戰敗,給清政府以極大刺激。清政府決定“力行實政”,并將修筑鐵路作為“實政”首策。1905年,清政府決定自主修建京張鐵路,由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他是中國派遣的第一批留學生,留學期間勤奮學習,并以優異成績從美國耶魯大學鐵路專修科畢業。他為了打破外國人的技術壟斷,從勘探、設計到施工都親自參與,大膽創新,克服困難,使工程提前竣工。詹天佑像——摘編自龔云《鐵路史話》(2)依據材料二談談詹天佑身上體現出的精神。材料三

1927—1945年中國鐵路建設情況(部分)①1927—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鐵道部,制定鐵路建設計劃,后因資金缺乏和國共內戰而未能實施。②1932—1936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鐵道法》,制定“國防交通建設計劃”,計劃修筑8000余公里的鐵路網,用于戰時軍隊和軍用物資的調運,加快軍事運輸體系建設,后因戰爭大多未能實施。③1937—1945年華北、華東、華中地區鐵路遭到日軍大肆破壞,但西南、西北大后方相繼修建了湘桂、黔桂、滇緬、川滇等若干條鐵路。(3)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1927—1945年中國鐵路建設的特點并分析原因。25.(2024北京石景山初二上期末)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化探索中的一次重要實踐。材料一(1)有人認為武昌起義是革命形勢比較成熟的結果。結合材料一進行說明。材料二一、大清皇帝統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嚴,不可侵犯。五、用人之權,操之君上,而大臣輔弼之——摘自《欽定憲法大綱》(清政府于1908年頒布)第二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第五條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第十六條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第四十四條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浴吨腥A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頒布)(2)依據材料二,指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相比《欽定憲法大綱》的進步性。結合所學,說出辛亥革命的意義。材料三

辛亥革命影響下的中國社會從1912年—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企業有470多家,新增資本達1.3億元以上——《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集》1912—1922年中國棉紗錠數量(枚)社會改良章程(1912年2月23日)五實行男女平等;……十六、廢跪拜之禮,以鞠躬、拱手代之,以先生代之;十八、廢纏足、穿耳、敷脂粉之習(如鴉片、嗎啡及各種煙酒等)?!幾浴端谓倘始?0世紀20年代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普通教育暫行辦法十四條(1912.1.19頒布)?初等小學校,可以男女同校。?凡各種教科書,務合乎共和民國宗旨,清學部頒行之教科書一律禁用。?小學讀經科一律廢止。?高等小學以上體操科應注重兵式。——摘編自《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1907﹣1915年全國學生人數統計表時間全國學生人數190710135711912293338719154034893(3)依據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發生的變化。26.(2024北京海淀初二上期末)近代經濟和社會生活變化材料一

《馬關條約》簽訂后,張謇指出:“向來洋商不準于內地開機器廠,制造土貨,設立行棧,此小民一線生機,歷年總署及各省疆臣所力爭勿予者。今通商新約一旦盡撤藩籬,喧賓奪主,西洋各國,援例盡霑。……(日人)今更以我剝膚之痛,益彼富強之資;逐漸吞噬,計日可待。1895年,張謇開始籌備在通州(今南通)建立紗廠,在《廠約》中,他明確提出:“通州之設紗廠,為通州民生計,亦即為中國利源計?!薄幾哉麻_沅《開拓者的足跡張騫傳稿》(1)閱讀材料一,概括張騫創辦大生紗廠的背景和目的。材料二

南通市文物保護單?。ú糠郑┟Q簡介①大生紗廠張謇1895年開始籌集資金辦廠,政府將從外國洋行購買的紡織機器作價入股,官商合辦紗廠。1899年大生紗廠投入生產。產品暢銷,獲利豐厚②大有晉墾區格局1901年開始,張謇建立股份制公司,投資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道路交通等,引進美洲優良棉種,建設大生紗廠的原棉生產基地③南通博物苑1905年由張騫創建。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初建時,藏品分天產(即自然)、歷史、美術、教育四部,用以輔助學校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④南通農科大學始建于1906年,是我國最早創辦的農業高等院校之一;設棉作、牧畜、農墾與農業經濟四系;附設肥料、土壤兩化驗室、昆蟲研究所等⑤女紅傳習所舊址1914年張謇創辦,我國早期培養刺繡人才的學校。辦學二十五年,為南通近代刺繡工藝的發展打下了基礎⑥南通大生第三紡織公司舊址1914年就開始動工,可是由于資金不足、世界大戰影響設備進口等原因,1921年才投入生產;由于已經錯過最好的發展機遇,剛開工就不斷虧損(2)在張謇等人的努力下,南通發展為一個近代城市。從以下主題2、3中任選一個,并從上表中選取兩個文物保護單位,分別說明文物保護單位與主題的關系。(仿照示例完成)主題1:農業近代化;主題2:民族工業的興衰;主題3:文化教育發展示例:主題文物保護單位關系說明農業近代化②改良棉花品種,采用近代經營方式發展農業④引進先進農業技術,培養農業技術人材材料三

中國第一家商業照相館,由美國人喬治?韋斯特于1845年在香港開設。早期的照相館廣告,對廣州、上海的照相館來說,“西人傳授”“香港新到”是顧客最看重的。而對于天津、北京的照相館,“上海聘請”技師、“粵東聘請好手”則成為宣傳語句。內地更多的中小城市,則把從天津、北京,甚至省城學習技藝或聘請技師作為自己的廣告噱頭。民國初年,《新編攝影術》序言中說:隨著照相技術改進,“藉以營業者日眾。今則荒村僻野,時有其人,能者不奇,見者不怪……”——摘編自仝冰雪《中國照相館史》(3)閱讀材料三,概括清末民初中國照相館發展的特點。27.(2024北京大興初二上期末)教育與中國近代化材料一

A.近十余年來,考校生徒不無恂濫,而泰西機巧日辟,船政經費日絀,不免因陋就簡……B.夫習造輪船,非為造輪船也,欲盡其制造、駕駛之術耳……C.北洋海軍參加中日甲午黃海海戰的12艘戰艦中,福州船政學堂畢業生和留學生就占有10艦管帶之職。D.主要課程為算數、幾何、代數、直線與球面三角、天文氣象學、航海測算、地理、蒸汽機結構原理、儀表使用和英語。材料二

戊戌變法時期的近代科學教育與晚清政治運動有著密切關系。維新派及一大批接受過系統科學教育的熱血青年留學生,他們熱心變法,積極奔走,通過辦報刊、興學堂、辦學會,積極宣傳近代科學知識。——摘編自郭海洋《戊戌變法與中國近代科學教育的發展》材料三學制名稱頒布時間主要內容壬寅學制(又稱《欽定學堂章程》)1902學習日本學制;兒童自六歲起受蒙學四年,十歲入尋常小學堂修業三年癸卯學制(又稱《奏定學堂章程》1904沿襲日本學制;不準男女同校;以法令的形式確定了班級授課制;將師范教育納入學制系統壬子癸丑學制1912-1913借鑒日本學制;規定男女同校;廢除讀經,增加自然學科的內容;改學堂為學校壬戌學制(又稱“六三三學制”)1922以美國學制為藍本;重視職業教育;兼顧升學和就業兩種準備材料四

1919年春北大中文系課表(部分)課程中國哲學史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國小說史教育學英國文學邏輯學倫理學學分3分3分4分4分3分3分3分類別必修必修必修必修限選限選限選教師胡適梁漱溟魯迅蔣夢麟辜鴻銘章士釗楊昌濟(1)1866年,福州船政學堂創辦。依據材料一,填寫下列內容。①可用于研究學堂開辦目的的是②可用于研究學堂沒落原因的是③可用于研究學堂辦學特點的是④可用于研究學堂辦學成果的是(2)依據材料二,寫出維新派宣傳近代科學知識的途徑。結合所學,寫出戊戌變法的影響。(3)依據材料三,歸納中國近代學制的變化。(4)依據材料四,概括1919年北大的辦學特點。結合所學,寫出北大在近代歷史發展中的貢獻。28.(2024北京懷柔初二上期末)北京城材料一

(明朝)宮禁居中,層層嵌套,鮮明地體現了帝國時代封閉、內斂、等級森嚴、尊卑有序的專制集權特征。1913年,開辟了天安門前的東西大道,允許市民從神武門與景山之間的道路通行,從而打通了宮城南北的兩條交通干線。1914年以前清社稷壇為園址,成立了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開園之日“五色旗交叉于門……男女游園者數以萬計”,使中央公園成為市民休憩、游覽、集會的一處重要場所。材料二

近代北京城市生活的休閑形式既有傳統的戲劇、蓮花落、京韻大鼓、弦子書、相聲、評書等藝術形式,也有西式舞蹈、音樂、話劇、電影等,但是傳統的也不固守傳統、新潮的也不會純粹的孤芳自賞,他們各自在追求著自身的轉變。這就造成了新舊雜陳、相互斗爭,但是也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局面。——摘編自楊賀《民國北京的城市休閑文化》材料三

北平和平解放五里橋談判紀念碑簡介:1949年天津解放后,北平完全處于解放軍的嚴密包圍中。傅作義經過激烈思想斗爭后簽署協議,北平實現和平解放,使這座歷史古城免遭戰火,為新中國首都的建立和建設奠定了基礎。(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近代北京宮城出現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近代北京城市生活的特征。(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與該紀念碑相關的戰役名稱。說出北平和平解放的意義。29.(2024北京平谷初二上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20世紀前后中國翻譯書籍簡表(部分)時間翻譯書籍類型書量和所占比例20世紀以前自然科學437部,占75.3%社會科學80部,占13.9%20世紀初自然科學164部,占19.6%社會科學327部,占60.9%——據張岱年《中國文化概論》整理(1)依據材料一,概括20世紀前后中國翻譯書籍的變化。并結合所學分析產生變化的原因。材料二

1905年張謇首創藝徒學校,以后陸續創辦幾十所不同門類、不同層次的職業技術學校,開設投影繪畫、銀行會計等滿足實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課程。學校內還附設實習工場、小商店、小銀行等,學生們學習有關課程時,可隨時到那里去見習或操作。張謇還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短期實業教育技術培訓。這種職業培訓制度為其他企業仿效,成為了近代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幾詣⑿氯A《近代中國職業教育興起發展原因探析》(2)依據材料二,指出張謇在推動近代職業教育上所做的貢獻。結合所學,說出張謇的救國思想。材料三

1938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在昆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民族存亡之際,他們賡續文化,弦歌不輟……在這里,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832名從軍的英雄?!袊逃龍蟆段髂下摯螅嚎箲鸱榛鹬械牟惠z弦歌》(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說出西南聯合大學成立的背景及積極作用。30.(2024北京順義初二上期末)近代社會變化反映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材料一

圖1

中國棉紡織業布機數

圖2

中國機制面粉業年產量材料二

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初,京漢、京張、津浦、京奉等鐵路相繼建成,以天津為中心的華北鐵路網正式形成。同時期,天津形成了中國第一個城市有軌電車系統。公共交通的發展促進了人口流動,方便了市民生活。乘坐者必須遵守公共交通規則和章程,這也進一步增強了市民的公共意識和文明意識。——摘編自杜希英《交通變革與天津城市近代化》等材料三民國時期新式婚禮照片近代以來,人們吸收西式婚禮隆重、簡便的儀式,創制了文明婚禮。在此基礎上,民國政府又制定了新式婚禮禮制,具體規定了結婚禮節的21項程序。但相較于東南沿海城市,經濟、交通相對落后的江淮地區婚禮中保留了納彩、問名、拜祖先、拜神等舊俗。——摘編自孫曉莉《民國時期江淮地區婚禮習俗變遷的特點及成因》(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為圖1、圖2擬定一個主題。指出柱狀圖所示現象出現的原因。(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說出近代天津興起的主要因素。概括近代天津社會生活的變化。(3)運用材料三中的信息對“中國近代婚禮習俗具有新舊并呈的特征”這一觀點進行說明。(4分,史論結合)31.(2024北京海淀初二上期末)近代經濟和社會生活變化材料一

《馬關條約》簽訂后,張謇指出:“向來洋商不準于內地開機器廠,制造土貨,設立行棧,此小民一線生機,歷年總署及各省疆臣所力爭勿予者。今通商新約一旦盡撤藩籬,喧賓奪主,西洋各國,援例盡露。……(日人)今更以我剝膚之痛,益彼富強之資;逐漸吞噬,計日可待。”1895年,張謇開始籌備在通州(今南通)建立紗廠,在《廠約》中,他明確提出:“通州之設紗廠,為通州民生計,亦即為中國利源計?!薄幾哉麻_沅《開拓者的足跡——張謇傳稿》材料二

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部分)名稱簡介①大生紗廠張謇1895年開始籌集資金辦廠,政府將從外國洋行購買的紡織機器作價入股,官商合辦紗廠。1899年大生紗廠投入生產。產品暢銷,獲利豐厚②大有晉墾區格局1901年開始,張謇建立股份制公司,投資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道路交通等,引進美洲優良棉種,建設大生紗廠的原棉生產基地③南通博物苑1905年由張謇創建。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初建時,藏品分天產(即自然)、歷史、美術、教育四部,用以輔助學校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④南通農科大學始建于1906年,是我國最早創辦的農業高等院校之一;設棉作、牧畜、農墾與農業經濟四系;附設肥料、土壤兩化驗室、昆蟲研究所等⑤女紅傳習所舊址1914年張謇創辦,我國早期培養刺繡人才的學校。辦學二十五年,為南通近代刺繡工藝的發展打下了基礎⑥南通大生第三紡織公司舊址1914年就開始動工,可是由于資金不足、世界大戰影響設備進口等原因,1921年才投入生產;由于已經錯過最好的發展機遇,剛開工就不斷虧損材料三

中國第一家商業照相館,由美國人喬治·韋斯特于1845年在香港開設。早期的照相館廣告,對廣州、上海的照相館來說,“西人傳授”“香港新到”是顧客最看重的。而對于天津、北京的照相館,“上海聘請”技師、“粵東聘請好手”則成為宣傳語句。內地更多的中小城市,則把從天津、北京,甚至省城學習技藝或聘請技師作為自己的廣告噱頭。民國初年,《新編攝影術》序言中說:隨著照相技術改進,“藉以營業者日眾。今則荒村僻野,時有其人,能者不奇,見者不怪……”——摘編自仝冰雪《中國照相館史》(1)閱讀材料一,概括張謇創辦大生紗廠的背景和目的。(2)在張謇等人的努力下,南通發展為一個近代城市。從以下主題2、3中任選一個,并從上表中選取兩個文物保護單位,分別說明文物保護單位與主題的關系。(仿照示例完成)主題1:農業近代化;主題2:民族工業的興衰;主題3:文化教育發展示例:主題文物保護單位關系說明農業近代化②改良棉花品種,采用近代經營方式發展農業④引進先進農業技術,培養農業技術人材(3)閱讀材料三,概括清末民初中國照相館發展的特點。32.(2024北京房山初二上期末)近代中國的鐵路建設材料一

1876年李鴻章派唐廷樞籌辦開平煤礦,為解決煤炭運輸困難,唐廷樞提議修筑唐山至胥各莊的鐵路,得到李鴻章的大力支持,獲得朝廷允準。1882年唐胥鐵路建成通車,促進了開平煤礦的開發,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洋煤的進口,同時也保證了北洋海軍的燃煤供應。——摘編自李占才《近代中國鐵路發展特色》(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唐胥鐵路修建的歷史背景。說出唐胥鐵路在當時所發揮的作用。材料二

1895年甲午戰敗,給清政府以極大刺激。清政府決定“力行實政”,并將修筑鐵路作為“實政”首策。1905年,清政府決定自主修建京張鐵路,由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他是中國派遣的第一批留學生,留學期間勤奮學習,并以優異成績從美國耶魯大學鐵路專修科畢業。他為了打破外國人的技術壟斷,從勘探、設計到施工都親自參與,大膽創新,克服困難,使工程提前竣工?!幾札徳啤惰F路史話》詹天佑自主設計的“人”字形軌道上下車同行場景(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從個人與社會的角度分析詹天佑主持建成京張鐵路的原因。結合詹天佑的事跡談談他身上體現出的精神。材料三

1912年孫中山主張鋪設鐵路干線連接全國,通過鐵路使各地人員、物資密切交流,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消除各地區、民族間的隔閡與沖突,增強民族意識,促進國家統一。他還組建了鐵路總公司,力圖推進全國性鐵路建設。1913年袁世凱的北洋政府以二次革命為由,撤消了中國鐵路總公司,后來軍閥混戰,大量鐵路遭到破壞,筑路款也被改做軍費?!幾择R陵合《從救國至治國:國家視野下的近代中國鐵路功能演化》(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說出孫中山提出在全國建設鐵路的目的。說出孫中山的鐵路建設計劃未能實現的原因。材料四

1927-1945年中國鐵路建設情況(部分)①1927-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鐵道部,制定鐵路建設計劃,后因資金缺乏和國共內戰而未能實施。②1932-1936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鐵道法》,制定“國防交通建設計劃”,計劃修筑8000余公里的鐵路網,用于戰時軍隊和軍用物資的調運,加快軍事運輸體系建設,后因戰爭大多未能實施。③1937-1945年華北、華東、華中地區鐵路遭到日軍大肆破壞,但西南、西北大后方相繼修建了湘桂、黔桂、滇緬、川滇等若干條鐵路。——整理自楊勇剛《中國近代鐵路史》(4)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概括1927-1945年中國鐵路建設中所遇到的困難。談談你的認識。33.(2024北京西城初二上期末)近代社會生活變化。材料一

1905年京師大學堂召開第一次運動會,校長提出:“蓋學堂教育之宗旨,必以造就人才為指歸。而造就人才之方,必兼德育體育而后為完備?!瓥|西各國知其然也,故無不以體育一事為造就人才之基。日本體育專重擊劍、柔道二門,其國民報國之精神實職于此?!渌旅乐T國,無不由體育法而養成國民氣節……自科舉興而體育廢,儒緩之習遂中于士大夫之心?!?1)依據材料一,分析京師大學堂舉辦運動會的作用。材料二出自《點石齋畫報》(1884年創刊,1898年??┏鲎浴栋倜缊D》畫冊(上海交通圖書館1918年出版)《百美圖》中的女性不像《點石齋畫報》中主要居于室內,而是出現在街道、茶室、公園、溜冰場、電影院等各種公共場合中。這些女性“目光由謙卑垂視而含笑平視,由拘泥、守禮而活潑、自信,姿態松弛……”。婚禮上很多女性選擇了西式婚紗代替中式禮服。追求男女平等,而非依附男性而活的“新女性”越來越多。服飾的革新與身體的自由以及心理的變化正在彼此相互輝映、相互證明中逐漸得到實現。(2)從晚清到民國時期女性身上發生了諸多變化。請依據材料二加以概括。(3)依據上述兩則材料,結合所學,概括影響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因素。34.(2024北京西城初二上期末)思想的力量。材料一

鴉片戰爭前沉溺于“天朝上國”幻象中的中國知識界,對外國歷史、地理所知甚少。中國在鴉片戰爭中慘敗于一向被視為“夷狄”的英國,引起國人強烈震撼,人們逐漸認識到了解世界的重要性。林則徐派人譯外文書報,主持譯編《四洲志》。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撰成《海國圖志》,介紹了西方的歷史地理和科學技術,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1)依據材料一,概括上述有識之士對世界各國認識的變化。結合所學,寫出踐行魏源思想的歷史事件及一位代表人物。材料二

甲午戰敗,嚴復深受刺激,在天津《直報》上發表《原強》《救亡決論》等四篇文章,以進化論和天賦人權說為武器,批判君主專制理論,抨擊科舉制度,主張“用西洋之術”以致富強。他翻譯的《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生存競爭”的生物進化理論,出版后立刻風靡思想文化界。(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將下列內容填寫完整。時代背景嚴復宣傳批判君主專制“用西洋之術”“物競天擇”“生存競爭”資產階級“救亡”探索①(歷史事件):允許官民上書言事;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等②(歷史事件):推翻清朝統治,終結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推動思想解放材料三

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后,針對黨內一些人關于“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從中國革命實際出發,科學闡明了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的中國革命,以軍事發展暴動,是一種特征;深刻論證了紅色政權能夠長期存在并發展的主客觀條件,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從而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3)依據材料三,運用相關史實,從實踐和理論兩個角度中任選一個,概述毛澤東為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所做的貢獻。(4)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結合所學,再舉一位推動歷史前進的中國近代人物及其思想主張。三、論述題35.(2024北京大興初二上期末)歷史課組織了“近代鐵路”的主題學習。【步驟一】確定研究內容。研究內容1.京張鐵路建成的困難。研究內容2.中國近代鐵路發展的特點。【步驟二】查閱相關資料。(1)圍繞“近代鐵路”的主題,從步驟一中任選一個研究內容。(2)圍繞確定的研究內容,從資料包中至少選取三則可供研究的資料。(只寫序號)如果再增加其他研究資料,寫出獲取資料的方式。(3)綜合上述材料,圍繞選定的研究內容撰寫研究成果小論文。(要求:史實正確,多角度表述,邏輯清晰,不少于100字)

參考答案1.B【詳解】根據材料內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全國華資紗廠的紗錠,由48.4萬余枚增至128.4萬余枚,增長157.9%;織布機由2016臺增至5825臺,增長188.9%?!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年),西方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獲得了大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B項正確;1895年后清政府鼓勵民族工業的發展,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中國的民族工業不可能獲得西方列強的支持,排除C項;民族工業不會得到大量外國資本,排除D項。故選B項。2.A【詳解】根據題干“高中狀元”“大生紗廠”“南通博物苑”可知,創辦大生紗廠的是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他放棄高官厚祿,回鄉創辦大生紗廠等企業,帶動很多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A項正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孫中山,排除B項;新文化運動的旗手是陳獨秀,排除C項;五四運動的先驅是李大釗,排除D項。故選A項。3.D【詳解】根據題干“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學生”、“京師大學堂”、“廢除科舉制的詔書”,這體現了晚清時期教育近代化的進程,體現了中國近代新式教育逐步發展起來,D項正確;只有“京師大學堂”是維新變法期間創辦的,其它兩幅圖都與“維新思想”無關,排除A項;題干體現了中國近代新式教育逐步發展起來,題干圖片沒有涉及民族工業的起步、社會生活的變遷的信息,排除BC項。故選D項。4.B【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時期,歌曲家創作了許多抗日救亡歌曲?!读x勇軍進行曲》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強烈憤恨和反抗精神、堅強、共赴國難的英雄氣概,B項正確;《阿Q正傳》是魯迅1921年的作品,塑造了阿Q這個不朽的流浪雇農的典型形象,與抗日救亡無關,排除A項;電影《定軍山》拍攝于1905年,與抗日救亡無關,排除C項;歌劇《白毛女》講述的是地主黃世仁和老佃農楊白勞及獨生女兒喜兒之間的故事,反映的是人民群眾、地主階級之間所存在的矛盾,排除D項。故選B項。5.B【詳解】依據題干“實業救國”“創辦大生紗廠”等可知,與張謇有關。結合所學可知,《馬關條約》簽訂后,帝國主義在中國開礦設廠,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清末狀元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于是他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鄉創辦南通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一戰”期間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張騫的大生紗廠等企業獲得了進一步發展,但好景不長“一戰”結束后,列強卷土重來,企業開始走下坡路,最后被吞并,B項正確;蔡元培曾為北京大學校長,排除A項;詹天佑設計修建京張鐵路,排除C項;榮氏兄弟于20世紀初創立面粉廠,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6.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辛亥革命前后,禮節由“跪拜”變為“鞠躬、握手”;稱呼由“大人、老爺”變為“先生、君、同志”等,這一切說明原來傳統的等級觀念和社會舊習俗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實現了人格平等,反映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新風尚,A項正確;近代生產方式的變化表現為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材料未涉及,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交通、通信事業的發展和休閑娛樂方式的變化,排除CD項。故選A項。7.B【詳解】據材料“皇帝倒了,辮子割了”并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①不符題意;材料“皇帝倒了,辮子割了”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②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②符合題意;據材料“皇帝倒了,辮子割了”并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③帶來了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③符合題意;辛亥革命主張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統治,而不④是維新變法思想的一次實踐,④不符題意。選擇B項。排除A、C、D項。故選B項。8.B【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徐悲鴻的《愚公移山》和田漢作詞、聶耳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都是在抗日救亡運動的洪流中創作的文藝作品,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的決心,表現出勇敢、頑強和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B項正確;《阿Q正傳》是辛亥革命時期,排除A項;《駱駝祥子》是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生活在北京的人力車夫祥子悲慘的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剝削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壓迫,排除C項;《暴風驟雨》反映了解放戰爭時期的作品,排除D項。故選B項。9.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義勇軍進行曲》和《黃河大合唱》創作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其背景是抗日戰爭時期,因此其時代最強音是抗日救亡,D項正確;洋務運動提出自強求富的口號,排除A項;新中國成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100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無數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與題干無關,排除B項;實業救國是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揚的、以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即實業)作為救國救民的主要途徑。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0.B【詳解】根據題干信息“面對民族危機,尋求救國方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于是他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鄉創辦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B項正確;張之洞是洋務派代表人物,洋務運動時期興辦企業,排除A項;榮宗敬在上海創辦的福新面粉廠,排除C項;張騫出使西域,為開辟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排除D項。故選B項。11.B【詳解】根據題干可知,出租汽車廣告的出現說明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現以及交通運輸的發展便利了人們的出行,B項正確;《申報》是中文報紙,且題干強調的是報紙上刊登出租汽車的廣告,排除A項;題干沒有提及內陸地區的社會生活變化情況,而是上海的人們出行方式變化,排除C項;題干僅僅強調的是上海出現的汽車出租的廣告,無法說明人們的風俗習慣開始發生深刻變化,排除D項。故選B項。12.D【詳解】根據示意圖可知,從1869年到1919年,重工業比重僅占8%和13%,說明重工業發展落后,增長緩慢,重工業極為薄弱,D項正確;示意圖是關于輕、重工業比例情況,體現不出我國民族工業的分布情況和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因,排除AB項;題干強調的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情況,與列強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3.A【詳解】根據材料“電車初試人都怕,說是將來榮禍多。”表明人們反對新交通工具,根據材料“人坐(電)車中稱穩便,兒童指點陸行舟?!笨梢钥闯鋈藗冮_始接受,A項正確;北京市并不是沿海地區,排除B項;居民對電車破壞自然環境強烈不滿與“人坐(電)車中稱穩便,兒童指點陸行舟。”不符,排除C項;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夾縫中求生存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4.A【詳解】根據題干關鍵詞“清末狀元張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爭后,狀元實業家張謇主動放棄高官厚祿,毅然回到家鄉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的道路,A項正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國,排除B項;以李鴻章、曾國藩等為代表的洋務派,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掀起洋務運動,排除C項;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進行戊戌變法,提出“救亡圖存”,排除D項。故選A項。15.A【詳解】由材料“《論實業所以救亡》”“實業之興衰,關乎國勢之存亡”并結合所學可知,這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思潮是實業救國。甲午戰爭后,外國人在華設廠,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很多人走上了實業救國的道路,A項正確;變法強國與題干無關,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興辦實業,沒有涉及民主共和,排除C項;題干反映的是實業救國沒有涉及師夷長技,排除D項。故選A項。16.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辛亥革命之后社會陋習有所改變,生活方式受到了西方的影響,可見,這些變化屬于是社會生活領域,C項正確;材料中未涉及教育變化,排除A項;文學藝術的發展,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項;民族交往的加深,在材料中無法找到依據,排除D項。故選C項。17.C【詳解】結合所學可知,《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愚公移山》都是以抗日戰爭為背景創作的音樂、美術作品。C項正確;打倒列強,除軍閥反映的是北伐戰爭,紅軍不怕遠征難反映的是紅軍長征、百萬雄師過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戰役,都與題干作品無關,排除ABD項。故選C項。18.C【詳解】根據材料“京師同文館、京師大學堂、清政府宣布停止科舉的詔書”可知,京師同文館是近代新式教育的開端;京師大學堂是百日維新期間創辦的近代第一所國辦大學堂;清政府宣布停止科舉考試,這是近代教育的一個進步,據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近代新聞出版的發展,排除A項;B項包括不全面,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排除D項。故選C項。19.C【詳解】根據材料“京師同文館、京師大學堂、清政府宣布停止科舉的詔書”可知,京師同文館是近代新式教育的開端;京師大學堂是百日維新期間創辦的近代第一所國辦大學堂;清政府宣布停止科舉考試,這是近代教育的一個進步,據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近代新聞出版的發展,排除A項;B項包括不全面,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排除D項。故選C項。20.A【詳解】根據材料“1932年社會局統計的北平市各類車輛數量”結合所學可知這里有新式的交通工具如汽車、摩托車、自行車;也有人力車、馬車和騾馬大車等傳統的交通工具,從而說明1932年的北京城的交通工具提出出新舊并存的特征,A項正確;新式交通工具的產生可以受到新式教育發展的影響,但是傳統交通工具占比更大,B項說法不全面,排除;自由平等是對社會發展的評價,交通工具不能體現,排除C項;材料是北平交通工具數量,D項在材料不能體現,排除。故選A項。21.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五四運動開始,中華文化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弘揚科學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謳歌光明、鞭撻黑暗,成為進步文學藝術家的神圣使命,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有文學巨匠魯迅、聶耳等,人們音樂家聶耳的作品是《義勇軍進行曲》,C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徐悲鴻的代表作是《愚公移山》,而不是《蝦》,A項不符合題意;魯迅的代表作有《阿Q正傳》等,而不是《子夜》,B項不符合題意;馮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而不是《畢業歌》,D項不符合題意。22.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爭后,外國人紛紛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狀元實業家張謇主動放棄高官厚祿,毅然回到家鄉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選項A符合題意;鄧世昌是在甲午戰爭中的黃海戰役中壯烈殉國,B排除;福新面粉公司成立于1912年12月19日,由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創立于上海,C排除;盧作孚被譽為“中國船王”,D排除。故選A。23.A【詳解】根據題干“清末狀元張謇……在家鄉創辦了大生紗廠,此后還建立了輪船公司、面粉廠、油料廠和冶鐵廠等”可知張謇主張實業救國,A符合題意;題干反映張謇主張實業救國,與“廢除科舉”無關,B不符合題意;題干反映張謇主張實業救國,與“民主共和”無關,C不符合題意;題干反映張謇主張實業救國,與“思想啟蒙”無關,D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題意,故選A。24.(1)背景:洋務運動。作用:促進了開平煤礦的開發和洋務運動的發展;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保證了北洋海軍的燃煤供應,促進了中國近代海軍的建設。(答出一點即可)。(2)精神:愛國精神、勤奮刻苦、勇于創新的精神等。(3)特點:由政府主持規劃;服務于戰爭和軍事需要;大多未能實施;鐵路集中于西南、西北大后方。(答出一點即可)原因: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并于1928年名義上統一了全國;國共十年內戰;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通過大后方鐵路建設支援前線。(答出一點即可。與特點相對應)【詳解】(1)背景:根據材料一“1876年李鴻章派唐廷樞籌辦開平煤礦,為解決煤炭運輸困難,唐廷樞提議修筑唐山至胥各莊的鐵路,得到李鴻章的大力支持,獲得朝廷允準。”和所學知識可知,開平煤礦是洋務運動期間創辦的民用工業,說明唐胥鐵路的修建與洋務運動有關。作用:根據材料一可知,“促進了開平煤礦的開發,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洋煤的進口,同時也保證了北洋海軍的燃煤供應?!笨芍?,唐胥鐵路建成通車的作用是促進了開平煤礦的開發和洋務運動的發展;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保證了北洋海軍的燃煤供應,促進了中國近代海軍的建設。(2)精神:根據材料二“從勘探、設計到施工都親自參與,大膽創新,克服困難,使工程提前竣工。”得出,體現了詹天佑愛國精神、勤奮刻苦、勇于創新的精神等。(3)特點:根據材料三“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鐵道部,制定鐵路建設計劃,”“南京國民政府頒布《鐵道法》,制定‘國防交通建設計劃’,計劃修筑8000余公里的鐵路網,”得出由政府主持規劃的特點;根據材料“用于戰時軍隊和軍用物資的調運,加快軍事運輸體系建設,”得出服務于戰爭和軍事需要的特點;根據材料“后因資金缺乏和國共內戰而未能實施”“后因戰爭大多未能實施”得出,大多未能實施的特點;根據材料“相繼修建了湘桂、黔桂、滇緬、川滇等若干條鐵路”得出,鐵路集中于西南、西北大后方的特點。原因:結合所學可知,1927—1945年中國鐵路建設由政府主持規劃的原因是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并于1928年名義上統一了全國;1927—1945年中國鐵路建設服務于戰爭和軍事需要的原因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1927—1945年中國鐵路建設大多未能實施的原因是資金缺乏、國共十年內戰、抗日戰爭爆發;1927—1945年中國鐵路建設集中于西南、西北大后方的原因是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通過大后方鐵路建設支援前線。25.(1)說明:《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資產階級革命派積極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組織發動一系列的武裝起義。(2)進步性:《欽定憲法大綱》維護封建皇帝的權威;《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突出了主權在民。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大門。(3)變化:民族工業得到快速發展;社會習俗更趨文明開化;女子社會地位提高;教育觀念和內容發生變化;學生人數大量增加。【詳解】(1)說明:根據材料一“《辛丑條約》簽訂場景”及所學知識,《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革命情緒高漲;根據材料一“鄒容、陳天華及其代表作”及所學知識,資產階級革命派積極宣傳民主革命思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根據材料“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分布和革命黨人領導的武裝起義”及所學知識,革命派創建了革命團體及政黨;組織發動一系列的武裝起義,積累了經驗。所以說明如下《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資產階級革命派積極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組織發動一系列的武裝起義。(2)進步性:根據材料二“大清皇帝統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可得出,《欽定憲法大綱》維護封建皇帝的權威;《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突出了主權在民。所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相比《欽定憲法大綱》的進步性是《欽定憲法大綱》維護封建皇帝的權威;《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突出了主權在民。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大門。(3)變化:根據材料三“從1912年-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企業有470多家,新增資本達1.3億元以上,超過了過去的半個多世紀”可得出,民族工業得到快速發展;根據材料三“實行男女平等;十六、廢跪拜之禮,以鞠躬、拱手代之;十七、廢大人、老爺之稱,以先生代之”可得出,社會習俗更趨文明開化;根據材料“20世紀20年代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可得出,女子社會地位提高;根據材料“普通教育暫行辦法十四條”可得出,教育觀念和內容發生變化;根據材料“1907-1915年全國學生人數統計表”可得出,學生人數大量增加等。所以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發生的變化有民族工業得到快速發展;社會習俗更趨文明開化;女子社會地位提高;教育觀念和內容發生變化;學生人數大量增加。26.(1)背景:《馬關條約》規定: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始工廠;外國人紛紛在華開設工廠、開采礦山,取得巨額利潤;中國自然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人民生活更加困苦。目的:實業救國;抵制列強經濟侵略,保護中國資源和利益;改善南通人民生活。(回答出三點即可)(2)答案示例1:主題文物保護單位關系說明民族工業的興衰①張謇在政府支持下辦廠,獲利頗豐,帶動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中國民族工業初步發展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以大生紗廠為代表的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再度受挫答案示例2:主題文物保護單位關系說明文化教育發展③開創中國人興辦公共博物館的先例;有利于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和人們文化素養的提升⑤有利于刺繡工藝的繼承和發展(3)照相館日益普及;照相館由外國傳入;從沿海地區發展到內陸地區;從大中城市發展到鄉鎮。(回答出兩點即可)【詳解】(1)背景:根據材料一“《馬關條約》簽訂后”“今通商新約一旦盡撤藩籬,喧賓奪主,西洋各國,援例盡霑”“(日人)今更以我剝膚之痛,益彼富強之資;逐漸吞噬,計日可待”可知,張騫創辦大生紗廠的背景是《馬關條約》規定: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始工廠;外國人紛紛在華開設工廠、開采礦山,取得巨額利潤;中國自然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人民生活更加困苦。目的:根據材料“通州之設紗廠,為通州民生計,亦即為中國利源計?!笨芍獙崢I救國;抵制列強經濟侵略,保護中國資源和利益;改善南通人民生活。(2)說明:根據所學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相關知識,選擇主題2:民族工業的興衰;選?、佗蓿虎倥c主題的關系是張謇在政府支持下辦廠,獲利頗豐,帶動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中國民族工業初步發展;⑥與主題的關系是這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再度受挫;選擇主題3:文化教育發展;選?、邰?,③與主題的關系是開創中國人興辦公共博物館的先例;有利于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和人們文化素養的提升;⑤與主題的關系是女紅傳習所是我國早期培養刺繡人才的學校,有利于刺繡工藝的繼承和發展。(3)特點:根據材料“廣州、上?!薄疤旖颉⒈本薄皟鹊馗嗟闹行〕鞘小笨芍?,照相館日益普及;根據材料“中國第一家商業照相館,由美國人喬治?韋斯特于1845年在香港開設”可知照相館由外國傳入;根據材料“內地更多的中小城市,則把從天津、北京,甚至省城學習技藝或聘請技師作為自己的廣告噱頭”可知,照相館日益普及從沿海地區發展到內陸地區;根據材料“藉以營業者日眾。今則荒村僻野,時有其人,能者不奇,見者不怪……”可知從大中城市發展到鄉鎮。27.(1)BADC(2)途徑:辦報刊、興學堂、辦學會影響: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3)變化:由學習日本學制到學習美國學制;重視男女教育平等,準許男女同校;重視職業教育;改學堂為學校等。(4)特點:課程內容多樣;必修與選修結合;學分制;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等。貢獻:培養了一批杰出人才;推動了近代教育的發展;促進了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大本營等?!驹斀狻浚?)填寫:①:根據材料可知,“夫習造輪船,非為造輪船也,欲盡其制造、駕駛之術耳”說明開辦福州船政學堂不是為了造船,而是培養造船和駕駛人才,故填B。②:根據材料“近十余年來,考校生徒不無恂濫,而泰西機巧日辟,船政經費日絀,不免因陋就簡”可知,導致學堂沒落的原因是“泰西機巧日辟,船政經費日絀”,故填A。③:根據材料“主要課程為算數、幾何、代數、直線與球面三角、天文氣象學、航海測算、地理、蒸汽機結構原理、儀表使用和英語。”可知,在課程設置上,學堂辦學的特點是課程設置豐富,故填D。④:根據材料“北洋海軍參加中日甲午黃海海戰的12艘戰艦中,福州船政學堂畢業生和留學生就占有10艦管帶之職?!笨芍?,學堂辦學成果豐碩,培養了一批軍事人才,故填C。(2)途徑:根據材料“通過辦報刊、興學堂、辦學會,積極宣傳近代科學知識”可知,維新派宣傳近代科學知識的途徑是辦報刊、興學堂、辦學會。影響:根據所學可知,戊戌變法雖以失敗告終,但維新派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3)變化:根據材料三可知,1902年的壬寅學制學習的是日本學制,1922的壬戌學制以美國學制為藍本,說明中國學制由學習日本學制到學習美國學制;從“不準男女同校”到“規定男女同校”說明新學制重視男女教育平等,準許男女同校;“改學堂為學?!薄爸匾暵殬I教育;兼顧升學和就業兩種準備”說明新學制重視職業教育,改學堂為學校等。(4)特點:根據材料四可知,課程內容說明北大課程內容多樣;課程類別說明北大課程設置必修與選修結合;學分說明北大實行學分制;北大教師的身份體現了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等。貢獻:根據所學可知,作為最高學府,北大培養了一批杰出人才;作為新式學校的北大推動了近代教育的發展;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促進了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新文化運動中,北大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大本營等。28.(1)變化:原有專制集權特征的布局被打破;皇家禁苑成為城市公共空間。原因:社會政局的更替(清朝滅亡、辛亥革命或中華民國的建立);外來文化的沖擊等。(2)特征:休閑形式多樣化,新舊雜陳、相互斗爭、相互融合、共同發展。(3)名稱:平津戰役。意義:解放了華北地區;使馳名世界的文化古都北半免于戰火;為新中國首都的建立和建設奠定了基礎。【詳解】(1)變化:根據“(明朝)宮禁居中,層層嵌套,鮮明地體現了帝國時代封閉、內斂、等級森嚴、尊卑有序的專制集權特征。1913年,開辟了天安門前的東西大道,允許市民從神武門與景山之間的道路通行,從而打通了宮城南北的兩條交通干線?!钡贸鲈袑V萍瘷嗵卣鞯牟季直淮蚱?;根據“使中央公園成為市民休憩、游覽、集會的一處重要場所?!钡贸龌始医烦蔀槌鞘泄部臻g。原因:根據材料的時間,可得出與辛亥革命有關,即社會政局的更替;根據所學可得出還有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2)特征:根據“近代北京城市生活的休閑形式既有傳統的戲劇、蓮花落、京韻大鼓、弦子書、相聲、評書等藝術形式,也有西式舞蹈、音樂、話劇、電影等……”“這就造成了新舊雜陳、相互斗爭,但是也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局面?!辈⒔Y合所學,可從休閑形式多樣化,新舊雜陳、相互斗爭、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等角度概括。(3)名稱:根據“1949年天津解放后,北平完全處于解放軍的嚴密包圍中?!笨傻贸鍪瞧浇驊鹨?;意義:根據“傅作義經過激烈思想斗爭后簽署協議,北平實現和平解放,使這座歷史古城免遭戰火,為新中國首都的建立和建設奠定了基礎。”并結合所學,可從解放了華北地區;使馳名世界的文化古都北半免于戰火;為新中國首都的建立和建設奠定了基礎等角度概括。29.(1)變化:20世紀以前,中國翻譯書籍以自然科學為主,20世紀初,中國翻譯書籍以社會科學為主。原因:由于洋務運動的失??;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民族危機加深;維新變法運動的推動。(2)貢獻:創辦許多職業技術學校,開設滿足實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課程,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短期實業教育技術培訓等。救國思想:實業救國。(3)背景:全民族抗戰時期積極作用:培養了優秀科學技術人才,為抗戰輸送良好的兵源,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驹斀狻浚?)變化:據材料“20世紀以前翻譯書籍自然科學占比75.3%,社會科學占比13.9%”可知,20世紀以前,中國翻譯書籍以自然科學為主;據材料“20世紀初翻譯書籍類型,自然科學占比19.6%;社會科學占比60.9%”可知,20世紀初,中國翻譯書籍以社會科學為主。原因:據所學可從由于洋務運動的失??;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民族危機加深;維新變法運動的推動等方面回答。(2)貢獻:據材料“1905年張謇首創藝徒學校,以后陸續創辦幾十所不同門類、不同層次的職業技術學校,開設投影繪畫、銀行會計等滿足實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課程”可知,張謇創辦許多職業技術學校,開設滿足實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課程;據材料“張謇還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短期實業教育技術培訓”可知,張謇還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短期實業教育技術培訓等。救國思想:結合所學可知,張謇的救國思想是實業救國。(3)背景:據材料“1938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在昆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民族存亡之際,他們賡續文化,弦歌不輟”并結合所學可知,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全民族抗戰時期。積極作用:據材料“在這里,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832名從軍的英雄”并結合所學可知,西南聯合大學培養了優秀科學技術人才,為抗戰輸送良好的兵源,弘揚愛國主義精神。30.(1)主題: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2)主要因素:以天津為中心的華北鐵路網正式形成,天津形成了中國第一個城市有軌電車系統。變化:公共交通的發展促進了人口流動,方便了市民生活。乘坐者必須遵守公共交通規則和章程。這也進一步增強了市民的公共意識和文明意識。(3)說明:民國政府制定了新式婚禮禮制,具體規定了結婚禮節的21項程序。江淮地區婚禮中保留了納彩、問名、拜祖先、拜神等舊俗,這說明“中國近代婚禮習俗具有新舊并呈的特征”?!驹斀狻浚?)主題: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可知,可以為圖1、圖2擬定主題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柱狀圖所示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2)因素:依據材料“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初,京漢、京張、津浦、京奉等鐵路相繼建成,以天津為中心的華北鐵路網正式形成。同時期,天津形成了中國第一個城市有軌電車系統。公共交通的發展促進了人口流動,方便了市民生活。乘坐者必須遵守公共交通規則和章程。這也進一步增強了市民的公共意識和文明意識”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代天津興起的主要因素有以天津為中心的華北鐵路網正式形成,天津形成了中國第一個城市有軌電車系統。變化:根據材料二可知,近代天津社會生活的變化有公共交通的發展促進了人口流動,方便了市民生活。乘坐者必須遵守公共交通規則和章程。這也進一步增強了市民的公共意識和文明意識。(3)說明:據材料三“民國政府又制定了新式婚禮禮制,具體規定了結婚禮節的21項程序。但相較于東南沿海城市,經濟、交通相對落后的江淮地區婚禮中保留了納彩、問名、拜祖先、拜神等舊俗”可知,民國政府制定了新式婚禮禮制,具體規定了結婚禮節的21項程序。江淮地區婚禮中保留了納彩、問名、拜祖先、拜神等舊俗,這說明“中國近代婚禮習俗具有新舊并呈的特征”。31.(1)背景:《馬關條約》簽訂后,外國資本主義加強對中國侵略。目的:實業救國。(2)說明:選擇主題2:民族工業的興衰;選?、佗?;①與主題的關系是創辦大生紗廠,促進民族工業發展;⑥與主題的關系是這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再度受挫;選擇主題3:文化教育發展;選?、堍?,④與主題的關系是南通農科大學是我國最早創辦的農業高等院校之;⑤與主題的關系是女紅傳習所是我國早期培養刺繡人才的學校,為南通近代刺繡工藝的發展打下了基礎。(3)特點:遍布全國各地,不論城市還是鄉村等?!驹斀狻浚?)背景:根據所學知識,由材料一“《馬關條約》簽訂后,張睿指出:向來洋商不準于內地開機器廠,制造土貨,設立行棧,此小民一線生機,歷年總署及各省疆臣所力爭勿予者。今通商新約一旦盡撤藩籬,喧賓奪主,西洋各國,援例盡霜。……(日人)今更以我剝膚之痛,益彼富強之資;逐漸吞噬,計日可待。’1895年,張謇開始籌備在通州(今南通)建立紗廠,在《廠約》中,他明確提出:'通州之設紗廠為通州民生計,亦即為中國利源計’”可知,張騫創辦大生紗廠的背景是《馬關條約》簽訂后,外國資本主義加強對中國侵略。目的:根據所學知識,張騫創辦大生紗廠的目的是實業救國。(2)說明:根據所學知識,選擇主題2:民族工業的興衰;選?、佗蓿虎倥c主題的關系是創辦大生紗廠,促進民族工業發展;⑥與主題的關系是這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再度受挫;選擇主題3:文化教育發展;選?、堍荩芘c主題的關系是南通農科大學是我國最早創辦的農業高等院校之;⑤與主題的關系是女紅傳習所是我國早期培養刺繡人才的學校,為南通近代刺繡工藝的發展打下了基礎。(3)特點:根據所學知識,由材料三“中國第一家商業照相館由美國人喬治·韋斯特于1845年在香港開設。早期的照相館廣告,對廣州、上海的照相館來說,'西人傳授’'香港新到’是顧客最看重的。而對于天津、北京的照相館,'上海聘請’技師、粵東聘請好手’則成為宣傳語句。內地更多的中小城市,則把從天津、北京,甚至省城學習技藝或聘請技師作為自己的廣告噱頭。民國初年,《新編攝影術》序言中說:隨著照相技術改進,藉以營業者日眾。今則荒村僻野,時有其人,能者不奇,見者不怪……’”可知,清末民初中國照相館發展的特點是遍布全國各地,不論城市還是鄉村等。32.(1)背景:為了解決開平煤礦煤炭運輸困難。作用:促進了開平煤礦的開發;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洋煤的進口;保證了北洋海軍的燃煤供應。(2)原因:個人角度:人才優勢;親力親為,大膽創新,克服困難。社會角度:清政府十分重視京張鐵路的修建。精神:腳踏實地、大膽創新、不怕困難的精神。(3)目的: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國家統一。原因:袁世凱撤消了中國鐵路總公司;軍閥混戰導致大量鐵路遭到破壞;筑路款被改做軍費造成資金匱乏。(4)困難:資金缺乏和戰爭破壞。認識:認識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更加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詳解】(1)背景:根據材料一“為解決煤炭運輸困難,唐廷樞提議修筑唐山至胥各莊的鐵路,得到李鴻章的大力支持,獲得朝廷允準。”可知,說明唐胥鐵路修建的歷史背景是為了解決開平煤礦煤炭運輸困難。作用:根據材料一“促進了開平煤礦的開發,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洋煤的進口,同時也保證了北洋海軍的燃煤供應。”可知,唐胥鐵路建成通車的作用是促進了開平煤礦的開發,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洋煤的進口,保證了北洋海軍的燃煤供應。(2)原因:根據材料二“他是中國派遣的第一批留學生,留學期間勤奮學習,并以優異成績從美國耶魯大學鐵路專修科畢業?!笨芍?,從個人角度來說,詹天佑主持建成京張鐵路的原因是詹天佑是鐵路專修科畢業生,即人才優勢。根據材料二“他為了打破外國人的技術壟斷,從勘探、設計到施工都親自參與,大膽創新,克服困難,使工程提前竣工。”可知,建成京張鐵路的原因是詹天佑為修建京張鐵路親力親為,他親自參與,大膽創新,克服困難。根據材料二“1895年甲午戰敗,給清政府以極大刺激。清政府決定‘力行實政’,并將修筑鐵路作為‘實政’首策。”可知,從社會角度來說,甲午戰敗,給清政府以極大刺激,清政府決定將修筑鐵路作為“實政”首策,說明清政府十分重視京張鐵路的修建。精神:根據材料二“從勘探、設計到施工都親自參與,大膽創新,克服困難,使工程提前竣工?!?,體現了詹天佑腳踏實地、大膽創新、不怕困難的精神。(3)目的:根據材料三“通過鐵路使各地人員、物資密切交流,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消除各地區、民族間的隔閡與沖突,增強民族意識,促進國家統一?!笨芍?,在全國建設鐵路的目的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國家統一。原因:根據材料二“1913年袁世凱的北洋政府以二次革命為由,撤消了中國鐵路總公司,后來軍閥混戰,大量鐵路遭到破壞,筑路款也被改做軍費?!笨芍?,鐵路建設計劃未能實現的原因包括袁世凱撤消了中國鐵路總公司;軍閥混戰導致大量鐵路遭到破壞;筑路款被改做軍費造成資金匱乏。(4)困難:根據材料四“后因資金缺乏和國共內戰而未能實施”“后因戰爭大多未能實施”“華北、華東、華中地區鐵路遭到日軍大肆破壞”可知,該表格體現了1927-1945年中國鐵路建設遇到的困難是資金缺乏和戰爭破壞。認識:根據材料四信息,由于資金缺乏和戰爭破壞,中國鐵路建設一度停滯,但面對內憂外患的環境,中國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難,在1937-1945年間,西南和西北大后方相繼修建了若干條鐵路,反映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民族精神的支撐。我們應該更加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33.(1)有助于培養新式人才;有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有助于凝聚民族精神、培育國民氣節等。(2)變化:女性的活動空間從居于室內延伸到公共場合(或女性活動范圍更為廣闊);女性個性的解放(或女性從拘泥守禮到自信開放);女性對外來事物持開放與包容的態度(或女性可以開汽車、拉小提琴、穿西式服裝等);女性服飾變得更為現代;女性從依附于男性到追求男女平等。(寫出任意2點即可)(3)西方文化的傳入;政治變革的推動;近代工商業的發展;文化運動促進思想的解放;歷史人物的推動;人民群眾的智慧等。(寫出任意2點即可)【詳解】(1)作用:根據材料“蓋學堂教育之宗旨,必以造就人才為指歸?!笨梢詺w納為有助于培養新式人才;根據材料“而造就人才之方,必兼德育體育而后為完備?!笨梢詺w納為有利于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