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屆高三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在一個具有高度干擾性和沉重信息負擔的環境中,我們往往會感覺到備受影響而無法集中精神。其實,令我們覺得注意力難以集中的一個可能的原因,與需求和能力之間的差異有關。換句話說,我們所感知到的只是一個“相對的”注意力缺陷。信息應激。為了使我們的心智功能得到開發,我們有沒有必要無條件地接收信息洪流呢?不,沒這個必要。我們必須時常提醒自己,我們在接受信息的尺度方面總是有極限的。當要求超越了我們的能力時會發生什么,邊開車邊打電話所造成的事故就是最實在的警示。另一個告訴我們在擁抱洶涌的信息洪流時應該有所保留的因素,就是它與應激之間的關聯。我們對于應激的了解在近些年得到了深化,無數的研究證明,高水平的應激激素會損害心臟、血管、免疫系統等我們身體幾乎所有的部分,包括大腦。對大腦而言,加劇的應激與工作記憶受損和長時記憶受損都有密切的聯系。科學家證明,應激,尤其是特定的幾種類型,例如創傷后的應激,能夠影響海馬,這是一個對在長時記憶中儲存信息非常重要的腦部結構。但這只是對于長期的、高水平的應激而言,中度或暫時性的應激可能是有益處的,如對喚醒具有最佳效果。應激激素與信息量之間也沒有任何簡單的聯系。在《為什么斑馬不會得潰瘍》一書中,薩波斯基綜述了他與其他人在應激方面,以及與之有關的深層原因的研究。應激水平與情境相關,并受到我們對自身所處狀況的解讀的影響。“可控感”是一個很關鍵的概念。應激,或者說壓力,主要與我們感覺到或認識到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態有關。美國心理學家奇克森特米哈伊提出過關于“心流”的概念,它指的是那種徹底專注并沉浸在所進行的事件之中的感覺。一位藝術家正在繪制一幅畫作,他忘我地投入到創作中,甚至忘記了時間的流逝,這就是一種心流的狀態。當一位外科醫生在進行一項需要他投入全部心力和技巧才能成功的非常困難的手術時,也可以達到心流的境界。奇克森特米哈伊曾經試圖甄別能引起心流的情況,他認為,如果從情境的挑戰性以及當事人的技能的角度出發去分析,那么我們會發現,當任務的要求與當事人的能力恰好匹配時,高水準的挑戰與高超的技能就會引導出心流的狀態。
(奇克森特米哈伊用這張圖來說明各種心智狀態都可以被理解為挑戰和能力的產物)當工作記憶負荷與工作記憶容量精確匹配時,我們在神奇數字7左右徘徊,此時達到的訓練效果也最強。既然我們現在已經了解了它,那我們就應該設法控制環境,根據我們的能力去重塑我們的工作。希望我們可以將手中的羅盤調精準,讓它指引我們到達圖的東北角,在那里感受心流,并將我們的潛能開發出來。(選自托克爾·克林貝里著,周建國、周東譯《信息洪流與心流》)材料二:信息疲勞綜合征不再是少數需要在工作中長時間處理大量信息的人群所患的心理疾病,而是變成了所有人都可能患有的、因每天接收與處理的信息多到超過人類大腦所能承受的正常值而出現的,這個時代特有并帶有一定社會普遍性的疲勞病癥。雖然人類可以不斷借助技術來補充“技能”,但技術對人的補充作用總是有限的。在信息接收方面,技術帶來的能力加持也是如此。人們記憶信息的方式,主要依靠0.25秒至2秒的瞬時記憶與1分鐘以內的短時記憶。這兩種記憶方式的好處是快速感知,但弊端也很明顯,就是記憶容量十分有限,容量較大的短時記憶大約為“7+2”個組塊或“7-2”個組塊。故在持續不斷使用新媒體接收信息的情況下,人類的瞬時記憶與短時記憶工作負荷很大。因此,在生理層面,現代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時常感到超載,疲勞也就成為一種常態。與此同時,信息疲勞綜合征所產生的危害還會造成人們的注意力不集中。正如哈桑從時間的角度對注意力分散的論述所言,鐘表時間、基于機器的書寫和機器主導的工業化將我們帶到了一個全新的生態和時間層面,并使社會越來越復雜,同時還開始耗用我們的大腦所儲備的認知和時間能力。媒介化時代,社會逐漸被接入互聯網等新媒體技術所建構的信息基礎設施,人們的時間緊迫感與壓力感越來越受到媒介時間的左右。其中,一個緊迫的問題就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在心理上時常感到一種來自媒介時間的壓力,甚至讓人產生壓迫感、窒息感。另外,在信息社會,人們在享受媒介、信息的豐富狀態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媒介、信息過載帶來的傷害。面對媒介、信息的超載,雖然人們可以以注意力分散的方式緩解過量媒介、信息對大腦、心理接收極限的壓力,但人不是機器,大腦長時間處理過量的信息,即使是以漫不經心的方式,也會感到疲倦。隨著人們媒介使用時間的不斷延長,每天攝入的信息不斷增多,信息疲勞綜合征在無形中改變了人的思維方式。分析能力是區分信息重要與不重要的能力,但現在因過量信息引發的信息疲勞綜合征,讓人們無法判斷什么信息是重要的、什么信息是不重要的,哪些信息是真的、哪些信息是假的等。此外,信息疲勞綜合征還會造成一種普遍失去承擔責任的能力的社會后果。當今的交流過剩、信息過剩所引發的信息疲勞綜合征致使人們失去了具有責任感、約束力的交流,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放任、任意、短效、注意力分散式的交流。(董浩、靖鳴《信息疲勞綜合征的癥候診斷與消解》)1.下列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們感覺到注意力難以集中是因為信息洪流的干擾,這是一種絕對的注意力缺陷,這種缺陷可能與需求和能力之間的差異有關。B.為了開發心智功能,我們必須無條件地接收信息洪流,然而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我們在接受信息的尺度方面總存在極限。C.媒介化時代,人們的時間緊迫感與壓力感受到媒介時間的左右,因為要面對大量超載的媒介信息,所以會產生壓迫感和窒息感。D.信息疲勞綜合征會對人們承擔責任的能力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進而導致交流變得放任、任意等,失去原有的責任感和約束力。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信息應激與心流之間沒有任何關聯,心流是一種完全獨立的心理狀態,所以外界的信息環境和應激情況變化時不會影響心流。B.當工作記憶負荷與工作記憶容量精確匹配時,我們就能達到心流的狀態,此時我們能夠徹底專注并沉浸在所進行的事件之中。C.信息疲勞綜合征是所有人都會患有的、具有一定社會普遍性的心理疾病,并非只是青睞少數需要長時間處理大量數據的人群。D.雖然人類可以借助技術來補充技能,但在信息接收方面,技術帶來的能力加持并不能解決人們在信息洪流中面臨的所有問題。3.下列對“應數”的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高水平的應激激素會損害心臟、血管、免疫系統等方面,其中對大腦的損害尤為嚴重,會導致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受損。B.長期的、高水平的應激對身體是有害的,而中度或暫時性的應激可能對身體有益處。C.應激激素與信息量之間沒有簡單的聯系,可是應激水平卻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情境和我們對自身狀況的解讀等。D.根據圖示可知,當能力固定不變,而挑戰卻逐漸上升時,便容易出現應激/壓力的心智狀態。若想步入“心流”區域,可以提升能力。4.材料一提到“可控感”是一個很關鍵的概念,請結合材料二,分析如何提升個人的“可控感”,以緩解信息疲勞綜合征。(4分)5.請根據材料概括“信息應激”與“信息疲勞綜合征”的主要區別,并簡要分析兩者之間的聯系。(6分)(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革蒙梨花滿,春昏弄長嘯玄武某年驅車尋王維墓。文稱王維為太原祁人,但這里當然只是衣冠冢。黃昏時在一個茂盛的梨樹園找到,有一土冢,前有石碑,碑文粗劣。時值秋深,梨果累累垂地,其大如僧人頭顱,是養尊處優的僧人頭顱,其上坑坑洼洼疙里疙瘩。園中無人。應該很少有人尋來紀念。那時遺憾,一代代人從幼時就誦讀王維詩歌,王維墓卻不被重視,如此荒敗,如此冷落。而全國各地古代文人差不多都是這種狀況。王維在此,只得一個淳樸而毫無詩意的村名,曰王賢。王賢不像村名,倒像個舊時代鄉紳的名字,而且是那種沒什么文化、土地也不多、每天和佃農一起下地干活的土哩吧嘰的勤勞小地主。但“賢”在古漢語背景里也算是大的贊詞。圣賢嘛。一個人因為詩歌才能而被稱為賢,這情況在中國歷史中并不多。再想想也能理解。幾千年來,人們希望子孫發達,無非是升官發財。有幾人會祈禱子孫里出一個詩人并視為家族榮耀,來此祭拜王維呢。創造美,以及美本身,是被世人稱為可以忽略的事。尤其當美與生存發生沖突的時候。這是第一次結識祁縣的梨。是梨果,不是梨花。回程邊開車邊吃梨,梨太大,又結實,一路回到太原,都沒有吃完。這一年還沒有想過,這梨園梨花開放時是何等盛狀。第二次是去年,清明之前高速上行駛,微雨中忽見路兩側鋪天蓋地的梨花。車行數十公里,仍然是梨花,心中若起驚鴻,久久不能止歇。返程又見梨花,是正在敗落的梨花。我在《春山空》一文中留住它們,說自己幸運,這一年同時看到了無邊無際的梨花的綻放和凋落。春山空,自然是來自王維,本篇標題卻是李賀詩句。在中文語境里,梨花往往怯弱,偏女性化,唯有李賀詩句,可見春日黃昏時分漫山遍野梨花盛開如齊聲吶喊般的壯觀,那像是天地之間自古存留的勃然之氣。特意在電子地圖里收藏經過梨花的地點,正是祁縣。第三次,是專程來參加梨花節了。祁縣梨花,號稱十萬畝,其實達到了近十六萬畝。近距離來看又不同,陰郁的天空之下,閃閃發光的白從身邊、從所有方向涌向天際,這種視覺震撼無可比擬。人心里有呼號的欲望,又泛起柔軟的情愫,仿佛有淚意。我想,這是人沉浸自然之中忘我時分的自然情感。它是好的。祁縣的梨,品種以酥梨、玉露香梨、雪花梨、巴梨為主。我自己種過其中兩種,玉露香和巴梨。巴梨好吃。玉露香大概與種植地方有關系,我種的一般。我猜祁縣的玉露香梨,種植場地與栽培管理技術不同,滋味也大不相同。梨是古老物種,起源于中亞,約三千年前。前一千年左右的《荷馬史詩》明確寫到了梨:“你們給了我十棵梨樹,十棵蘋果樹,四十棵無花果樹。同樣地,你說你會給我五十行葡萄樹,結出各種不同的葡萄,當宙斯的季節在他們的頭上裝滿了果實……”中國原始梨一般認為來自西南。《詩》中沒有直接出現梨,六篇出現代指梨的名稱,如杜、甘棠、檖。這些應該是野生狀態的梨樹。杜,即杜梨,我們從現在的杜梨樹也能看到它的樣子。梨屬于最難栽培的大宗果樹,也是歐亞大陸最晚一批馴化的果樹。梨樹的野生祖先自交不親和,自花不結實。同時不能靠扦插或種子繁殖,用種子繁殖會丟失上一代的優良性狀,繁殖需要復雜的嫁接技術。因此,同屬薔薇科的梨和蘋果的馴化,在人類掌握嫁接技術后才得以實現。中國西漢時,東方朔《神異經》中,把梨樹神化:“東方有樹,高百丈,葉長一丈,廣六尺,名曰梨。其子徑三尺,剖之白如素,食之地仙,可入水火。”那時梨樹尚屬珍貴之物。班固《漢書》引司馬遷曰:“淮北滎南河濟之間千樹梨,其人皆與千戶侯等。”擁有一千棵梨樹,可以相當于千戶侯。這是現在種梨樹的農戶所不能想象的事了。也正是從漢朝起,梨樹和關于梨樹的記載多了起來。孔融讓梨的典故盡人皆知,但需要進入當時的語境才能夠明白年少時的孔融是如何知禮儀的。他讓出的,不是我們今天視為普通的水果,而是在當時彌足珍貴的物品。梨樹的壽命,一般二三十年,有的也可達百年至兩百年。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梨樹,是明代梨樹,不超過五百歲。中國最古老的梨樹品種是秋白梨,分布于遼寧中部,我沒有見過。而我多么渴望事物能夠長久,美好的事物能夠永存,人心能夠安穩,尤其不要人為破壞。近年所見,大片果樹被連根挖起的事太多太多了。祝福祁縣十六萬畝梨花的每一只花朵,每一片花瓣。離開時去祁縣的四縣垴看漫山蔓發的山杏花,路過一處,見一路標,瞬間大腦清明。又是王賢村,王維的故鄉。王維在他的時代,不可能見到故鄉這么多的梨花,更不可能想到他的衣冠冢,乃在一片梨園之中。他后來在他的終南別業,會不會種幾棵梨樹呢?會不會和裴秀才一起,當梨花盛開時,在樹下談論詩文、音樂與佛學?(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第一次去王維墓時,看到墓前荒敗冷落,感到遺憾,認為后世的人們很少以詩人為榮。B.作者在《春山空》一文中留住了祁縣梨花的綻放和凋落,認為自己很幸運,能夠看到梨花的不同狀態。C.祁縣的梨品種以酥梨、玉露香梨、雪花梨、巴梨為主,作者猜測玉露香梨的滋味與種植場地和栽培管理技術有關。D.中國的梨最開始來自西南,《詩》中出現的杜、甘棠、檖等名稱代指梨,不過這些梨樹都屬于野生狀態。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頭描寫王維墓的簡陋和梨果的碩大,形成鮮明對比,引出作者對王維墓不被重視的感慨。B.文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梨花盛開的景象比作天地之間的勃然之氣,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梨花的壯觀。C.文中引用《荷馬史詩》和《神異經》《漢書》等文獻,既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又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D.文章結尾處“祝福祁縣……每一片花瓣”,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梨花的喜愛和對美好事物的祝愿,照應開頭。8.文章中多次提到王維,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4分)9.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而我多么渴望事物能夠長久,美好的事物能夠永存,人心能夠安穩,尤其不要人為破壞”這句話的理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東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詩,溢而作詞曲,高處出神入天,平處尚臨鏡笑春,不顧儕輩。或曰:“長短句中詩也。”為此論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詩與樂府同出,豈當分異?若從柳氏家法,正自不分異耳。東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今少年妄謂東坡移詩律作長短句,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雖可笑,亦毋用笑也。(選自王灼《碧雞漫志》)材料二:蘇黃詞評陳后山云:“子瞻以詩為詞,雖工非本色。今代詞手,唯秦七、黃九耳。”予謂后山以子瞻詞如詩似矣,而以山谷①為得體,復不可曉。晁無咎云:“東坡小詞,不諧律呂,蓋橫放杰出,曲子中縛不住者。”其評山谷則曰詞固高妙然不是當行家語乃著腔子唱好詩耳。此言得之。蘇詞非不及于情,晁無咎云:“眉山公之詞短於情,蓋不更此境耳。”陳后山曰“宋玉不識巫山神女而能賦之”,豈待更而后知,是直以公為不及於情也。嗚呼,風韻如東坡,而謂不及於情,可乎。彼高人逸才正當如是,其溢為小詞而閑及於脂粉之間,所謂滑稽玩戲,聊復爾爾者也。如田中行、柳耆卿輩,豈公之雅趣也哉。陳后山謂東坡以詩為詞,大是妄論,而世皆信之。獨茆荊產辨其不然,謂公詞為古今第一。今翰林趙公亦云,此與人意暗同。蓋詩詞只是一理,不容異觀。自世之末作,習為纖艷柔脆,以投流俗之好,高人勝士,亦或以是相勝,而日趨於委靡,遂謂其艷當然,而不知流弊之至此也。文伯起曰:“先生慮其不幸而溺於彼,故援而止之,特立新意,寓以詩人句法。”是亦不然。公雄文大手,樂府乃其游戲,顧豈與流俗爭勝哉。蓋其天資不凡,辭氣邁往,故落筆皆絕塵耳。(選自王若虛《滹南詩話》)【注】①“山谷”是黃庭堅的字號。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其評A山谷則曰B詞固高妙C然D不是當行E家語F乃著G腔子唱好H詩耳。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為此論者”與《過秦論》中“為天下笑者”的“為”用法不相同。B.若,如果,與《師說》“彼與彼年相若也”的“若”意思不同。C.更,經歷,與成語“少不更事”的“更”意思相同。D.其,指蘇軾,與《燭之武退秦師》中“吾其還也”的“其”用法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灼認為蘇軾作詞并非心醉于音律,而是為詞指出了一條向上的路,使寫詞的人開始知道自我振奮。B.陳后山認為蘇軾以詩為詞,雖工整但非詞的本色,而晁無咎則認為蘇軾的詞不諧和律呂。C.有人認為蘇軾的詞短于情,王若虛對此進行了反駁,認為蘇軾的詞風韻不凡,不應認為他不及于情。D.王若虛認為詩、詞是一個道理,不應有不同的看法,對此,茆荊產和翰林趙公的看法與王若虛相同。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溢而作詞曲,高處出神入天,平處尚臨鏡笑春,不顧儕輩。(2)予謂后山以子瞻詞如詩似矣,而以山谷為得體,復不可曉。14.王若虛認為“陳后山謂東坡以詩為詞,大是妄論”,他的理由是什么?請結合材料二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送敏修赴官鉅鹿北宋·華鎮蜩鶯①悠悠祇可憐,搶榆控地已飄然。早聞達識無諸蔽,晚挹清風勝所傳。會面已欣渾似舊,開懷還肯便忘年。淥波碧草芳春日,忍詠江生送別篇。【注】①蜩鸴:蜩,蟬;鸴,一種鳥。《莊子·逍遙游》:“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蜩鶯為了短暫的棲息而奮力飛翔,雖然艱辛可憐,但仍然無法擺脫飄然不定的命運。B.頷聯,詩人希望敏修早點見識通達,不受各種蒙蔽,修養自己的品德,做到如清風般令人敬仰。C.頸聯,寫詩人與敏修再次見面時的欣喜之情,兩人開懷暢飲,忘卻了年齡的差距,展現出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D.尾聯中,“忍詠”二字頗具匠心,詩人忍不住要吟詠江生送別篇,想抑制住自己內心將與友人分離的悲傷。16.詩人是如何抒發情感的?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夏日的夜晚涼爽閑適,明月高掛于高山之尖,此情此景,令坐于庭院賞夜景的你想到了蘇軾《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來形容月亮升起后,在山尖星宇中緩緩移動的景象的詩。(2)語文課上,老師讓同學們列舉一個運用人物典故來表達情感的例子,你立即說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便是借劉裕北伐的典故,表達了自己渴望收復失地的決心。(3)窗外的雨淅淅瀝瀝,正在奮筆疾書的你不禁想到了古詩文中含有“雨”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小3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琵琶行》將敘事、寫景、抒情交融于詩歌與音樂,寫盡了淪落天涯、(①)的悲哀。詩歌一出即風靡宮廷閭巷,以至“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此去經年,傳誦不絕,“一曲琵琶說到今”。詩人踏著濕漉漉的詩行,憂郁地走進了經典。那兩行長長的淚水,垂掛在歷史的臉龐上,再也無法抹去。再驚艷的美色也會老去,再精妙的琴聲也會被風帶走,但若遇見了杰出的詩人,便一起被文字收藏,并得以長存。大詩人也許與歌女一樣柔弱,一樣被命運蹂躪。然而他可以被棄,不會自棄;可以被貶,不會自貶;可以淪落,不會墮落;可以沉淪,不會沉沒。對于這樣的人,不幸不啻是一種財富。何況,(②)的詩人不會寂寞,他永遠不會缺乏真摯的仰慕者和追隨者,以及來自同道的溫暖。文學是廣闊的港灣,可以容納所有的傷害;文學是深厚的沃土,思想和激情會在此蓬勃生長。火中涅槃的鳳凰,因為重生更加雍容,而世界也因此更加精彩。18.請在文中括號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19.仿照畫橫線句“詩人踏著濕漉漉的詩行,憂郁地走進了經典”的句式,以“歌女”為主語,寫一句話,展現其被白居易寫入詩歌的經歷。(4分)20.將畫波浪線部分,即關于“文學”作用的內容壓縮成簡短的整句。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可適當增減刪改字詞,不超過30字。(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故宮古建筑斗拱的主要構件包括坐斗、拱、翹等。這些構件的成形與我國古建筑演變密切相關。故宮古建筑斗拱不僅造型美觀,更包含了豐富的古代力學智慧。故宮古建筑斗拱還能夠抵抗豎向地震。其原因在于,斗拱由木材制成,木材彈性模量很小,很容易產生變形并
①
,猶如彈簧一樣。斗拱在豎向由一層層構件疊加起來,就像一層層彈簧連起來一樣。
②
,彈簧的柔性越大。發生豎向地震時(實際上地震波在水平、豎向同時產生),盡管豎向的地震力很大,但是斗拱整體像彈簧一樣反復做壓縮→復原運動,可以不斷地削弱地震力,有著“以柔克剛”的特性。21.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出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22.根據上文簡要介紹故宮古建筑斗拱的特點和作用,要求必須使用一種修辭手法。不超過60個字。(6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現代文閱讀Ⅰ提到“信息洪流”。信息洪流為我們提供了快速獲取信息的新途徑。然而,這種信息的快速流動總能轉化為深度的理解和創新嗎?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語文參考答案1.D【解析】A項,我們所感知到的只是一個“相對的”注意力缺陷;B項,我們沒必要無條件地接收信息洪流;C項,強加因果。2.D【解析】A項,心流與應激有關,當任務的要求與當事人的能力恰好匹配時,高水準的挑戰與高超的技能就會引導出心流的狀態;B項,當工作記憶負荷與工作記憶容量精確匹配時,達到的訓練效果最強,但不一定就能達到心流的狀態;C項,信息疲勞綜合征是所有人都可能患有的時代特有并帶有一定社會普遍性的疲勞病癥,并不是“所有人都會”。3.A【解析】原文“高水平的應激激素會損害心臟、血管、免疫系統等我們身體幾乎所有的部分,包括大腦”只是說包括大腦,并未說明大腦最為嚴重。選項表述無中生有。4.①合理安排時間,制定清晰的工作和學習計劃,避免被海量信息無序地沖擊;②利用技術手段,幫助自己更有效地處理信息,減少不必要的干擾;③保持適度的休息和放松,避免長時間連續處理信息導致的疲勞;④培養積極的心態,認識到自己有能力掌控信息接收和處理的過程,增強自信心、判斷力和應對能力。(評分參考:每點1分,結合信息疲勞綜合征出現的原因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即可)5.區別:①“信息應激”側重于個體對超出能力的信息環境的壓力反應。(2分)②“信息疲勞綜合征”更強調長期信息過載對身體和心理的綜合影響。(2分)聯系:長期的信息應激可能導致信息疲勞綜合征的發生并加劇癥狀,因為持續的應激狀態會損害大腦功能,降低信息處理效率,進而增加疲勞感。(2分)(評分參考:每點2分。第一問結合“信息應激”與“信息疲勞綜合征”的相關概念特點總結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問需要結合兩則材料分析兩者之間的關聯)6.D【解析】原文說的是“一般認為來自西南”“這些應該是野生狀態的梨樹”,并不是肯定的說法。7.D【解析】“含蓄”錯誤,應是直接抒發了作者的祝福之情。8.①開頭引出作者對王維墓的探訪,以及對王維詩歌和才華的贊美,表達了對王維的敬仰之情。②前后呼應,使結構更緊湊,突出“形散而神聚”的特點。③通過王維在當時的地位和人們對他的態度,與現在王維墓的荒敗冷落形成對比,引發讀者對文化傳承的重視和思考。④王維的詩歌中常常描繪自然美景,與文章中對梨花的描寫相呼應,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感染力,吸引讀者閱讀。⑤作者在茂盛的梨樹園找到王維墓,又借用王維詩篇中的“春山空”作文留住了梨花的綻放和凋落,表達了對美好事物能夠長久、永存的渴望和期盼。(評分參考:每點2分,可從情感、內容、結構、讀者、主題等方面作答,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4分)9.①“事物能夠長久”“美好的事物能夠永存”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文化等美好事物能夠延續和保存的期望,他希望像梨樹、梨花這樣美好的事物能夠不受破壞,長久地展現它們的美麗和價值。②“人心能夠安穩”則體現了作者對人們內心平靜和安寧的渴望,希望人們能夠珍惜美好,不被外界的紛擾和欲望所左右。③“尤其不要人為破壞”強調了作者對人為破壞行為的譴責,他看到了大片果樹被連根挖起等現象,認為人們應該尊重自然、保護美好,而不是隨意破壞。④這句話反映了作者對自然、文化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呼吁人們要有保護美好事物的意識和行動,讓世界更加美好和和諧。(評分參考: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得6分,意思相近即可,但是必須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分析,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10.BCF【解析】“曰”為說話的標志,其后B處斷開;“然”表示轉折,用于句首,其前C處斷開;“家語”作“然不是當行”的賓語中心語,結構完整,其后F處斷開。(評分參考:每涂對一處給1分,共3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11.D【解析】《燭之武退秦師》中“吾其還也”的“其”表祈使語氣,可譯為“還是”。12.D【解析】“茆荊產和翰林趙公的看法與王若虛相同”錯誤,翰林趙公和茆荊產都認為蘇軾的詞為古今第一,但他們與王若虛認同的不是同一件事。13.(1)才華橫溢而創作詞曲,水平高的出神入化,水平一般的也如對著鏡子笑迎春天,不考慮同輩的看法(不顧忌同輩的感受)。(評分參考:“溢”,才華橫溢;“尚”,尚且、還、也;“儕輩”,同輩。關鍵點各1分,句意1分)(2)我認為陳后山認為子瞻的詞像詩(這種說法)是對的(確實非常相似了),但認為黃庭堅的詞得體,就又不可理解了。(評分參考:“予”,我;第一個“以”,認為;“曉”,明白,理解。關鍵點各1分,句意1分)14.①詩詞之間具有相通性;②蘇軾超越了詞壇流俗之風;③蘇軾詞作水平的高超和獨特魅力。(評分參考: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但不可直接搬抄原文)【參考譯文】材料一:東坡先生用寫文章的余力來作詩,才華橫溢而創作詞曲,水平高的出神入化,水平一般的也如對著鏡子笑迎春天,不顧忌同輩的感受。有人說:“長短句是詩的一種。”持這種論調的人,乃是遭受了柳永野狐涎的毒害。詩和樂府同源,難道應當區分差異?如果依照柳永的家法,確實是不區分差異的。東坡先生并非心醉于音律的人,偶爾創作歌曲,指出向上的一條路,讓天下人的耳目為之一新,寫詞的人開始知道自我振奮。現在的年輕人狂妄地說東坡把詩的格律運用到長短句中,十有八九不是學柳永就是學曹元寵,雖然可笑,也不用去嘲笑他們。材料二:蘇軾和黃庭堅詞作的評論者陳后山說:“子瞻用詩來寫詞,雖然工整但不是詞的本色。當今的作詞高手,只有秦觀、黃庭堅罷了。”我認為陳后山認為子瞻的詞像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2冬奧知識課件
- 2023年銷售部工作總結與明年計劃匯報
- 創意設計概述
- 中班冬季班本課程
- 兒童拇指骨折護理常規
- 誠信教育主題
-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一課一練-3.1圓柱人教新版含答案
-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4.3比例的應用練習卷含答案
- 茂名市信宜市2025年數學三下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四川鄰水實驗學校2025屆高三下學期四月調研測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2025-2030中國便利店行業發展前景及發展策略與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 2025上海勞動合同樣本專業版(合同版本)
- 2025年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中考一調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江蘇省蘇錫常鎮高考數學調研試卷(一)(含答案)
- (二模)烏魯木齊地區2025年高三年級第二次質量檢測語文試卷(含官方答案)
- 2018工程定額單價表
- 城區建筑垃圾處理資源再利用設備采購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第11課《山地回憶》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建筑工程材料采購管理職責
- 【道法】歷久彌新的思想理念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培訓課件】DOE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