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5列強入侵與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含解析人民版_第1頁
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5列強入侵與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含解析人民版_第2頁
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5列強入侵與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含解析人民版_第3頁
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5列強入侵與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含解析人民版_第4頁
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5列強入侵與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含解析人民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課后限時集訓(五)列強入侵與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時間:40分鐘分值:85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題4分,共48分)1.(2024·綿陽三模)鴉片斗爭期間,英軍駐浙江舟山部隊發生瘟疫。林則徐說英軍因“定海陰濕,病死甚多”,主見乘勢攻擊;而另一官員琦善則奏說:“病死者多系兵丁舵手,頭目較少,現已安穩無恙?!睂Υ苏f明合理的是()A.“天朝上國”觀念確定政治決策B.林則徐的報道較為客觀C.政治立場不同影響事實推斷D.英軍刻意掩蓋瘟疫真相C[面對英軍入侵,林則徐主見堅決反抗,琦善主見停戰和談,兩人的政治立場干脆影響對英軍瘟疫的奏報,故選C項;“天朝上國”觀念影響政治決策,“確定”說法過于肯定,解除A項;林則徐與琦善的奏報都有肯定的主觀性,無法推知誰的報道更為客觀,解除B項;林則徐與琦善都是清政府官員,無法推知英軍是否掩蓋瘟疫的真實傷亡狀況,解除D項。]2.(2024·龍巖模擬)清康熙時解除海禁,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設立四處海關,管理對外貿易。海關設置后即制定稅則,不分進出口,往來貿易統一征稅;而《南京條約》規定:英國商人“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這反映了()A.近代中國關稅主權的嬗變B.英國商人試圖打開中國市場C.晚清政府海關管理的松弛D.鴉片斗爭的實質是商業斗爭A[材料中清康熙時中國獨立制定關稅稅則,駕馭關稅自主權,《南京條約》規定中英協定關稅,中國丟失關稅自主權,這反映出近代中國關稅主權的嬗變,故選A項;材料反映出清政府丟失關稅自主權,但沒有體現英國商人的目的,解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列強的侵略導致中國關稅主權的改變,而非自身管理的問題,解除C項;鴉片斗爭的實質是侵略斗爭,解除D項。]3.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清政府嚴詞拒絕英國遣使進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許外國公使進京常駐,但對遣使駐外無意執行。這反映了清政府()A.天朝體系起先崩潰B.主動維護國家主權C.傳統夷夏觀根深蒂固D.諳熟國際外交規則C[無意派遣駐外大使說明清政府沒有以同等觀念對待外國,這反映了清政府仍堅持傳統夷夏觀念,故選C項;“起先”說法欠妥,解除A項;對外派遣大使是國家維護主權的有力舉措,清政府無意于此不能說明其主動維護國家主權,解除B項;“對遣使駐外無意執行”說明清政府對近代國際外交規則并不熟識,解除D項。]4.鴉片斗爭后,當時負責與英國交涉的中國官員經計算,發覺協定后的關稅稅率平均達到百分之五,比以往的自主關稅略高,他們認為這是外交的勝利。這說明()A.《南京條約》危害性有限B.清政府缺乏國家主權意識C.自給自足的經濟發揮優勢D.清政府主動維護關稅主權B[依據題干內容可知,中國官員“協定后的關稅稅率……比以往的自主關稅略高”是外交的勝利,但是他們不知道“協定后的關稅”相比較“自主關稅”而言是對國家主權的破壞,這說明清政府缺乏國家主權意識,故選B項;《南京條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同等條約,其危害是特別大的,解除A項;題干所述現象是清政府的關稅問題,與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無關,解除C項;題干現象表明清政府不重視國家的關稅自主權,而不是主動維護關稅主權,解除D項。]5.(2024·德陽一模)1843年起,英國指派港督管治香港,同時港督兼任在華貿易總監和全權大臣。1859年后,英國解除了港督的兼任職務,港督專司總督一職。英國進行上述調整的主要緣由是()A.香港人民抗英運動高漲B.列強侵華格局發生改變C.中英形成短暫和好局面D.英國擴大對華侵略須要D[依據材料“1843年起”“港督兼任在華貿易總監和全權大臣”“1859年后,英國解除了港督的兼任職務”可知,港督不再擔當在華貿易總監,結合其次次鴉片斗爭可知,這是為了擴大在華利益,故選D項;依據材料“解除了港督的兼任職務”可知,港督的調整主要與對華貿易有關,解除A項;中日甲午斗爭前,侵華國家主要以英國為主,解除B項;依據材料“1859年后”可知,當時處在其次次鴉片斗爭期間,解除C項。]6.(2024·運城二模)1894年黃海大戰開戰之初,雙方的力氣對比如下名稱火炮/門魚雷放射管/架總排水量/噸總兵力/人平均航速/節北洋水師19555632100212610.2日本聯合艦隊26856840840391614.5這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A.日本綜合國力的強大 B.清朝政治制度的腐敗C.中日經濟水平的差異 D.雙方軍事實力的對比D[材料表格展示了中日海軍力氣對比,肯定程度上反映了雙方軍事實力的對比,故選D項;材料僅反映了日本海軍的軍事力氣,沒有反映日本的綜合國力,解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中國的海軍力氣,并未體現清朝政治制度是否腐敗,解除B項;表格僅體現了黃海大戰前中日雙方海軍實力的對比,無法體現中日經濟水平的差異,解除C項。]7.(2024·深圳二模)1894年11月,日本駐美國公使栗野慎一郎在美國《北美評論》上發表文章聲稱:“這場斗爭在肯定程度上是現代文明勢力與世界上最強大和最固執的保守主義惰性力之間的斗爭?!崩跻吧饕焕傻难孕斜砻?,當時日本()A.深受《獨立宣言》的影響B.獲得了西方列強廣泛支持C.重視駕馭國際輿論話語權D.致力于推翻中國封建制度C[由材料“‘這場斗爭在肯定程度上是現代文明勢力與世界上最強大和最固執的保守主義惰性力之間的斗爭’”可知,日本主動構建自身文明形象和清政府的野蠻形象,把自己標榜為文明和進步的國家,把清政府描述為腐朽落后的國家,迎合西方的文明思維,注意駕馭國際輿論的話語權,故選C項;《獨立宣言》發表于1776年,與材料時間不符,解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日本駐美國公使發表的文章,并未提及西方列強的看法,解除B項;日本發動斗爭的目的在于搶奪資源,侵略中國,解除D項。]8.(2024·莆田質檢)《辛丑條約》簽訂后,各地督撫接連致電軍機處,商討中心能否對地方籌款額予以折扣,減輕地方負擔。清廷先是承諾督撫所提建議,隨后又否定地方提議的減免方案。地方未能實現減免訴求。這反映出()A.地方勢力依舊受中心掌控B.中心集權受到嚴峻挑戰C.清末新政未取得明顯效果D.財政危機困擾地方政府A[依據材料“清廷先是承諾督撫所提建議,隨后又否定地方提議的減免方案。地方未能實現減免訴求”可知,督撫仍舊受制于中心,故選A項;依據材料“地方未能實現減免訴求”可知,中心權力大于地方,解除B項;清末新政此時還未起先,解除C項;“財政危機困擾地方政府”沒有將材料內容完全反映出來,解除D項。]9.下表為晚清駐外公使學問結構統計表,據此可知晚清()A.新式人才成為官吏主要來源B.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C.擺脫了天朝上國的思想觀念D.外交官群體走向近代化D[由表格中出身新式學堂的駐外公使人數增長較多可知,外交官群體走向近代化,故選D項;從表格中只能看出新式人才成為外交官群體的主要來源,但無法看出其他官吏的來源,解除A項;半殖民地化程度與外國的侵略有關,材料并未提及相關信息,解除B項;“天朝上國的思想觀念”與材料無關,且晚清時期并未完全擺脫這一觀念,解除C項。]10.(2024·永州二模)據統計,甲午斗爭期間,日本共派出從軍記者114名,還有15名畫師、攝影師連篇累牘地報道斗爭的進展狀況、戰斗經過、雙方死傷人數、俘獲戰利品、俘虜處置及戰地情形等,斗爭爆發后僅一個月,有17名西方記者獲得了隨日軍采訪的許可。而清政府則拒絕外國記者隨軍采訪,拒絕外國武官隨軍觀戰。這一差異突出反映了()A.日本發動斗爭蓄謀已久B.中日近代化程度差距巨大C.日本借機宣揚軍國主義D.輿論宣揚左右了斗爭進程B[材料中日本對待戰地報道主動開放,而中國則很保守,說明兩國對新聞通訊的看法差異巨大,而新聞通訊是西方近代化的產物,反映了兩國近代化程度差距巨大,故選B項;“發動斗爭蓄謀已久”是通過一系列的斗爭打算體現的,與材料信息不符,解除A項;材料并未提及日本記者宣揚的內容,無法看出其借機宣揚軍國主義,解除C項;斗爭進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輿論宣揚并不能左右斗爭進程,解除D項。]11.(2024·陽泉一模)慈禧太后曾降旨:“已革端郡王載漪,倡率諸王貝勒輕信拳匪,妄言主戰,致肇釁端,罪實難辭。降調輔國公載瀾,伴同載勛妄出違約告示,咎亦應得,著革去爵職?!边@可以用來說明()A.漢人督撫起先駕馭清政府實權B.立憲派愿望落空轉入革命陣營C.清朝中心集權統治受到沖擊D.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D[依據材料“已革端郡王載漪……降調輔國公載瀾,伴同載勛妄出違約告示,咎亦應得,著革去爵職”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清政府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與反帝斗爭的官員,這說明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故選D項;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漢人督撫起先駕馭清政府實權,與材料中“拳匪”不符,解除A項;“皇族內閣”組建后立憲派愿望落空轉入革命陣營,解除B項;中心集權涉及的是中心與地方的關系,與材料主旨“懲辦反帝官員”不符,解除C項。]12.蔣廷黻先生說:“我們近代應付西洋的方法不外采納西洋槍炮及雇用西洋的軍人。西人近代應付我們不外學我們疏通衙門的秘訣,且雇用漢人替他們跑衙門?!敝形鞣降倪@些做法()A.有利于推動中國近代化 B.淡化了近代中國的屈辱C.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差異 D.阻礙了西方的侵略步伐C[材料中中國“采納西洋槍炮及雇用西洋的軍人”和西方“雇用漢人替他們跑衙門”體現了當時中國人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而西方人雇傭漢人解決中國人特有的人情關系問題,故選C項;材料未涉及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解除A項;近代中國的屈辱主要體現在西方人在中國的特權對我國各類主權的侵害,B項在材料中未體現,解除;材料體現的是西方人在侵略中國過程中手段敏捷,而非受到阻礙,解除D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傳教士們進入中國后,經常游歷四方,到處傳教,因而對中國有了比較切實的相識。他們依據自己的見聞和經驗寫下的札記、日記、書信等,在歐洲人眼前綻開了一個更加真實的中國,大大開闊了歐洲了解東部的視野。利瑪竇留下的關于中國的札記,內容包括了當時明朝中國的各方面狀況,以及耶穌會自沙勿略以來在華傳教的過程。1614年,比利時籍耶穌會金尼閣將這部札記帶回歐洲,并將它由意大利文譯成拉丁文,于1615年在德國奧斯堡出版。——摘編自任繼愈《古代中西文化溝通史話》材料二1900年,基督教在華北廣泛地受到攻擊,然后攻擊者被一次多國的外國入侵所鎮壓,在這一轉折期以后,傳教運動發覺自己進入了一個具有良機的新時代。通過1860年中法《天津條約》中的一個花招取得的“在全部的省租地和購地”的權利,可以越來越頻繁地加以利用,以便在限制其他外國人的遠離條約港口的地方建立布道站。如下表(1919年新教各教派的相對力氣;顯示主要教派的力氣而不考慮它們來自何國):項目團體傳教士人數站圣餐者醫院圣公會4635791911439浸禮會9588684436731公理睬4345342581632路德會185901163220923監理睬8946837400463長老會121080967919992中國內地布道會129602465054117其他6314923152060329合計13066361037345853326——摘編自費正清《劍橋中華民國史》(上卷)(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明清時期外國傳教士來華的主要經驗及其影響。(12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20世紀初列強在華傳教的主要特點,并就此進行簡要評價。(13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經驗”,依據材料一歸納即可;其次小問“影響”,依據所學學問,從中西溝通、中國地位、列強侵略等角度總結即可。第(2)問第一小問“特點”,依據材料二中表格信息回答即可;其次小問“評價”,從主動性和消極性兩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經驗:周游中國四方;實地考察中國各地文化;到各地傳教;撰寫游歷札記。影響:給中國帶來了西方文明;推動中華文化在歐洲的傳播;提升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在肯定程度上便利了歐洲列強侵華。(2)特點:教派眾多;涉及多個領域;歐洲國家在華傳教占主導;傳教與侵略相結合。評價:傳教士在客觀上扮演了西方文明的使者,有利于中國近代化;列強大規模侵華及不同等條約的簽訂,是教派增多的主要因素;外國傳教士在傳教中進行文化滲透,遭到中國民眾的劇烈抵制。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英部分條約簡表條約1842年《南京條約》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主要內容(1)中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港口(2)割讓香港島(3)中國賠償2100萬銀元(4)壓低中國關稅,規定進口稅率為5%(1)英國公使得進駐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設領事館(2)增開南京、臺南、漢口、九江等九個通商口岸(3)英國人可往內地游歷、經商(4)英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往來(5)賠償英國白銀400萬兩(1)英國可派員至云南調查(2)英國可經甘肅、青海、四川等地進入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