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0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和經濟政策含解析人民版_第1頁
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0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和經濟政策含解析人民版_第2頁
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0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和經濟政策含解析人民版_第3頁
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0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和經濟政策含解析人民版_第4頁
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0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和經濟政策含解析人民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課后限時集訓(二十)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和經濟政策(時間:40分鐘分值:85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題4分,共48分)1.(2024·瀘州一模)春秋戰國時期“工商食官”制度漸漸被破壞,私營手工業快速發展起來,個體家庭和作坊手工業生產普遍存在。這主要反映了()A.商人社會地位明顯提高 B.政府推行重商政策C.全國統一市場漸漸形成 D.商品經濟逐步發展D[普遍存在的私營手工業和家庭作坊生產的產品主要是為了滿意民間市場的需求,說明當時商品經濟得到肯定程度的發展,故選D項;材料沒有信息可以佐證商人社會地位有所提高,解除A項;材料主旨是商品經濟得到肯定程度的發展,未涉及政府的重商看法,解除B項;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戰亂頻仍,全國并沒有統一,解除C項。]2.(2024·洛陽模擬)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春秋晚期,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吳以后,去往齊國的陶隱居經商,“三致千金”;子貢在曹、魯之間做買賣,“家累千金”,以財力結交諸侯,所到之處,諸侯無不以同等之禮相待。由此可知這一時期()A.商業發展的空間相對寬松B.重農抑商政策受到全面抵制C.商人的社會地位普遍提高D.儒商誠信經營聚集大量財寶A[從材料中春秋晚期,商人財寶增加,并且被諸侯以“同等之禮”相待可知,春秋時期商業發展、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反映了當時商業限制較少,商業發展空間相對寬松,故選A項;材料無法證明當時各國抵制重農抑商政策,解除B項;C項中的“普遍”表述肯定,解除;范蠡不屬于儒商,解除D項。]3.李白詩《少年行》寫道:“落花踏盡游何處,笑人胡姬(胡姬,少數民族或外國人中的女性)酒肆中。”據此可知當時()A.實現了民族同等 B.長安經濟旺盛C.經濟具有開放性 D.餐飲業起先興起C[材料描述的是當時唐朝城市經濟發展,“胡姬”在酒肆中的情景,“胡姬,少數民族或外國人中的女性”說明當時城市中有少數民族或外國人,表明經濟具有開放性,故選C項;材料信息未體現民族是否同等,解除A項;材料中只是提到城市中有“胡姬”,無法推斷經濟是否旺盛,解除B項;材料中無法體現唐朝是餐飲業起先興起的時期,解除D項。]4.(2024·合肥一模)宋代一部分士大夫提倡日用之學、治生之術,主動參加以往被士大夫譏為“墮落”行為的諸如土地兼并、商業貿易、錢財房貸等與民爭利的行為。這一變更反映了()A.市民價值觀念的轉變 B.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C.傳統倫理道德的缺失 D.經世致用思想的盛行B[商品經濟的發展客觀上促進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土地兼并由原先被譏為“墮落”行為到士大夫主動參加的轉變恰好說明這一過程,故選B項;材料反映的是士大夫的行為,士大夫與市民不是同一個概念,解除A項;士大夫與民爭利主要是由于其思想觀念發生變更,并不意味著倫理道德的缺失,解除C項;經世致用思想是明末顧炎武提出來的,與題干時間不符,解除D項。]5.(2024·合肥三模)唐代往往利用絹布等來作為表示物品價值的貨幣,然而到宋代,絹帛等實物丟失貨幣性并退出流通。這一變更說明()A.國內統一市場形成 B.傳統手工業的衰退C.商品經濟日益發展 D.鑄錢技術不斷進步C[題干內容主要論述了從唐到宋之間,絹布作為商品流通媒介身份的變更,即由“作為表示物品價值的貨幣”到“丟失貨幣性并退出流通”,這說明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絹布等實物已經不再適合作為商品流通中的媒介身份,故選C項。]6.(2024·武漢模擬)有學者探討指出,漢代駱駝文物寥寥無幾,且形象特別稚拙或粗糙;唐代則出現大量駱駝文物,駱駝兩側掛有袋囊長頸瓶、氈毯等,特別寫實。駱駝形象的變更表明()A.漢代駱駝尚未進入中原 B.唐代絲路貿易日趨旺盛C.三彩制作技藝日趨成熟 D.漢唐經濟格局變更明顯B[“唐代則出現大量駱駝文物,駱駝兩側掛有袋囊長頸瓶、氈毯等,特別寫實”說明唐代駱駝的運用廣泛,結合所學學問可得出主要是西部的絲路貿易發展的結果,故選B項;“漢代駱駝文物寥寥無幾”說明漢代絲綢之路已經開通,中原流行的并不多,解除A項;“唐代則出現大量駱駝文物,駱駝兩側掛有袋囊長頸瓶、氈毯等,特別寫實”沒有說明其制作工藝是唐三彩技術,不能干脆得出結論,解除C項;漢唐時期,經濟重心始終在北方,經濟格局沒有明顯變更,解除D項。]7.(2024·佛山二模)晚明時期,江南地區很多農夫一大早就把自己紡的棉紗和織的布拿到市場上去賣,買回原棉或者棉紗,然后回到家里再紡紗或織布,次日,他們再去市場上這樣交易一圈。這一現象()A.反映了農產品的商品化 B.推動了朝貢貿易旺盛C.不利于新生產方式發展 D.加速小農經濟的瓦解C[依據材料“晚明時期,江南地區很多農夫一大早就把自己紡的棉紗和織的布拿到市場上去賣,買回原棉或者棉紗,然后回到家里再紡紗或織布,次日,他們再去市場上這樣交易一圈”可知,晚明時期江南地區很多農夫起先參加商品交換,但他們并沒有擴大生產,而是日復一日的買棉織布,故選C項;材料說的是農夫紡的棉紗和織的布進行買賣,并不是農產品,解除A項;朝貢貿易指中原王朝與其他藩屬國之間的貿易,而材料只提到農夫,解除B項;小農經濟瓦解發生在近代,解除D項。]8.(2024·淮北二模)下面為《明實錄》中“通商”“抑末”出現頻次統計表。這反映出明朝()通商抑末洪武年間11宣德至景泰年間13嘉靖年間72隆慶至天啟年間60A.商業政策發生傾斜 B.重農抑商政策終結C.對外貿易受到重視 D.商品經濟不斷發展A[依據表格內容可知,在明朝時期,“通商”出現的頻率漸漸增加,而“抑末”卻漸漸降低,這反映出明朝對商業的政策出現了變更,即由“限制商業發展”轉變為“漸漸放松對商業的限制”,即商業政策發生了傾斜,故選A項;“抑商”出現的頻率漸漸削減,并不能說明統治者的重農抑商政策終結,并且該政策在明朝并沒有終結,解除B項;“通商”出現頻率增加,并不能代表明朝政府重視對外貿易,解除C項;“通商”“抑末”體現的是明朝政府對商業和農業的看法問題,并不代表商品經濟的發展,解除D項。]9.(2024·哈爾濱聯考)《明太祖實錄》記載:“沿海軍民官司縱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于重法。”該政策的實施()A.抑制了商品經濟發展 B.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C.禁止了官民對外貿易 D.阻礙朝貢貿易的發展A[材料記載的是“海禁”政策的內容,規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貿易,限制了中國的對外貿易,阻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故選A項;“海禁”政策抑制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解除B項;依據材料“沿海軍民官司縱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于重法”可知,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與外國互市,對外貿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進行,并沒有完全禁止,解除C項;因為“海禁”政策禁止國人未經官方允許私自出海貿易,海外國家要來中國貿易,則需以“朝貢”的形式來完成,D項表述錯誤,解除。]10.(2024·惠州三模)公元1666年,康熙帝令各省將須征稅的貨物種類及稅率刊刻在木榜上,豎于各關口,并在商賈往來的孔道上“遍行曉諭”。康熙帝此舉有利于()A.提高商賈地位 B.推動中外貿易C.保障市場公允 D.復原社會經濟D[康熙帝此舉旨在規范長途貿易稅收,這有利于促進長途貿易的發展,復原社會經濟,故選D項;清朝依舊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康熙帝此舉旨在加強對長途貿易的管理,與提高商賈地位無關,解除A項;依據材料“令各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國內貿易,并非中外貿易,解除B項;市場公允與否是通過與市場交易有關的行為或規定體現的,康熙帝此舉只是規范長途貿易稅收,與市場交易無關,不能保障市場公允,解除C項。]11.明末清初,學者余起霞說:“吾鄉習尚日異月新,余幼時見親朋宴集,所用不過宋碗,其品或四或六,其味亦只魚蝦雞豕……自后,宋碗變為宮碗,宮碗又變為冰盤,冰盤又變為五簋十景九云鑼。其中所陳,窮極水陸。一席所費,可作貧家終歲需矣。”這反映了明清時期()A.民間手工業部門生產日益發達B.商品經濟發展引發奢侈風尚盛行C.奢侈性消費導致社會走向貧困D.社會習俗逾越禮制現象日趨普遍B[“其中所陳,窮極水陸。一席所費,可作貧家終歲需矣”體現了奢侈的消費,故選B項;“宋碗變為宮碗,宮碗又變為冰盤”無法體現其產品是屬于民營的還是官營的,解除A項;“一席所費,可作貧家終歲需矣”強調貧富分化,但社會的發展程度無法推斷,解除C項;“宋碗變為宮碗,宮碗又變為冰盤,冰盤又變為五簋十景九云鑼”這些東西除了說明價值高外,不能體現社會習俗逾越禮制現象日益普遍,解除D項。]12.明朝中后期,民間對白銀的需求增加。西班牙屬美洲白銀大約自16世紀70年頭起先大規模輸入中國。由此推斷,白銀數量的增加()A.有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B.反映了歐洲手工業生產停滯不前C.證明明朝商人沿著新航路發展貿易D.是明朝主動對外開放政策的結果A[明代中后期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民間對白銀的需求增大;新航路開拓后大量白銀流入中國,白銀貨幣化滿意了市場對白銀的需求,推動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故選A項;歐洲手工業發展停滯不前與歐洲近代商品經濟發展的史實不符,解除B項;明代政府朝貢貿易,沿著新航路發展貿易與史實不符,解除C項;明代奉行海禁政策,主動對外開放不符合史實,解除D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除了大量棉紡業和絲織業市鎮外,明代江南還有一些專業市鎮,經營不同的手工業,如鹽業、榨油業、筆業、竹木山貨業等。這些市鎮并非行政運轉的結果,而是商業及手工業集聚自然形成的。三教九流的人物聚集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很有生氣的社會。在濃重的商品氣中,卻還不能忘了,士大夫們往往會因為市鎮的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和信息靈通,選擇接近的市鎮居住。士大夫們在江南營造了不少園林,不但呈現財力和成就,也呈現他們的文化品位。——卜憲群《中國通史》材料二16世紀,一個旅行者在小鎮過夜的概率是在大都市過夜的概率的5倍。在貴族盡可能地使名下地產增值,君主也想要推動城市發展的背景下,新的市鎮強壯成長起來。1580年之后的一百年內,瑞典瓦薩王朝頒布了30張新的市鎮特許狀,以激勵對新土地的拓殖。與此同時,英國的都鐸王朝和斯圖亞特王朝在愛爾蘭也在興建特許市鎮——以引領英國的殖民事業。不是每個小鎮都可以存活下來,蘇格蘭和挪威的自治市和特許市鎮有四分之三變成了“鬼城”。——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鵝歐洲史1517-1949》(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明朝江南市鎮的特點。(8分)(2)依據材料二,分析同時期歐洲市鎮發展的特點。(8分)(3)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明朝旺盛的市鎮工商業為什么沒能推動社會轉型。(9分)[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一“明代江南還有一些專業市鎮”可得出出現了行業分工的專業市鎮;依據材料一“這些市鎮并非行政運轉的結果,而是商業及手工業集聚自然形成的”可得出工商業自然聚集形成;依據材料一“三教九流的人物聚集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很有生氣的社會”可得出出現了富有生氣的市民生活;依據材料一“在濃重的商品氣中,卻還不能忘了,士大夫們往往會因為市鎮的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和信息靈通,選擇接近的市鎮居住。士大夫們在江南營造了不少園林,不但呈現財力和成就,也呈現他們的文化品位”可得出商業氣息與文化氣息結合。第(2)問,依據材料二“一個旅行者在小鎮過夜的概率是在大都市過夜的概率的5倍”可得出小鎮分布特別密集;依據材料二“在貴族盡可能地使名下地產增值,君主也想要推動城市發展的背景下,新的市鎮強壯成長起來”可得出由君主或貴族推動其發展;依據材料二“1580年之后的一百年內,瑞典瓦薩王朝頒布了30張新的市鎮特許狀,以激勵對新土地的拓殖”可得出為殖民擴張服務;依據材料二“不是每個小鎮都可以存活下來,蘇格蘭和挪威的自治市和特許市鎮有四分之三變成了‘鬼城’”可得出大部分無法生存。第(3)問,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即可。[答案](1)出現了行業分工的專業市鎮;工商業自然聚集形成;出現了富有生氣的市民生活;商業氣息與文化氣息結合。(2)分布特別密集;由君主或貴族推動其發展;為殖民擴張服務;大部分無法生存。(3)明清之際的海禁和閉關鎖國使得中國未能主導世界市場;重農抑商政策的推行使得中國商人習慣于購買土地,而不是發展出困難的金融體系來管理資本;發達的小農經濟與固執的專制制度相呼應,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國古代貨幣演化概況表時間概況商周以貝殼作為主要貨幣運用,出現青銅材質貨幣春秋戰國楚國地區運用蟻鼻錢、黃河流域多用布幣、齊燕地區運用刀幣和三晉兩周地區運用環錢、秦國地區運用圓形方孔錢秦黃金為上幣,銅錢為半兩錢,重如其文。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漢主要有三種:半兩、三銖、五銖唐主要運用開元通寶,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