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原材料質量檢測手冊_第1頁
紡織業原材料質量檢測手冊_第2頁
紡織業原材料質量檢測手冊_第3頁
紡織業原材料質量檢測手冊_第4頁
紡織業原材料質量檢測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紡織業原材料質量檢測手冊TOC\o"1-2"\h\u18177第一章檢測概述 3289131.1檢測目的與意義 355731.1.1保證產品安全 3316931.1.2提升產品品質 3222361.1.3促進產業升級 3159151.1.4保障企業利益 3325101.2檢測標準與法規 4306401.2.1國家標準 4158131.2.2行業標準 4302001.2.3地方標準 474811.2.4法規要求 410841第二章原材料分類與特性 4253442.1紡織原材料概述 479052.2天然纖維原材料 4266052.2.1棉花 4195012.2.2羊毛 52432.2.3絲綢 579422.2.4麻 5114662.3化學纖維原材料 5132972.3.1聚酯纖維 550792.3.2腈綸 5163902.3.3粘膠纖維 551252.4復合材料 566122.4.1纖維增強復合材料 583712.4.2金屬基復合材料 510783第三章樣品采集與制備 6161123.1采樣原則與方法 629923.2樣品制備流程 6267633.3樣品保存與管理 66807第四章物理功能檢測 7135174.1密度檢測 7303494.2強度檢測 7235084.3伸長率檢測 7228744.4耐磨性檢測 84580第五章化學功能檢測 8269835.1染色功能檢測 8251325.2色牢度檢測 8127725.3水解穩定性檢測 9114755.4熱穩定性檢測 930001第六章微觀結構檢測 9190166.1電子顯微鏡檢測 9295376.1.1概述 997666.1.2檢測原理 9199936.1.3檢測方法 9302546.1.4檢測步驟 10153796.2光學顯微鏡檢測 1056716.2.1概述 1046226.2.2檢測原理 1060526.2.3檢測方法 1051096.2.4檢測步驟 10197036.3X射線衍射檢測 10226556.3.1概述 1043286.3.2檢測原理 1068146.3.3檢測方法 11227506.3.4檢測步驟 11285186.4紅外光譜檢測 11198736.4.1概述 11195596.4.2檢測原理 11181446.4.3檢測方法 11270146.4.4檢測步驟 1110262第七章安全功能檢測 1189127.1有害物質檢測 11208817.1.1檢測目的 11250727.1.2檢測方法 11119347.1.3檢測標準 1251527.2消毒功能檢測 12292267.2.1檢測目的 1263487.2.2檢測方法 12238957.2.3檢測標準 12139007.3阻燃功能檢測 1220117.3.1檢測目的 12197987.3.2檢測方法 1282197.3.3檢測標準 1323307.4抗菌功能檢測 1324037.4.1檢測目的 13310157.4.2檢測方法 13124647.4.3檢測標準 1311142第八章環境功能檢測 13299198.1生物降解功能檢測 13206628.2可回收功能檢測 1395358.3水性處理劑檢測 141018.4環保標志認證 1429151第九章檢測方法與設備 14115509.1檢測方法概述 14171609.1.1物理檢測方法 1416089.1.2化學檢測方法 14229759.1.3儀器檢測方法 14171869.2檢測設備選購與維護 14269639.2.1設備選購 14262759.2.2設備維護 1567099.3檢測數據統計分析 15193109.3.1數據收集 15104109.3.2數據整理 15479.3.3數據分析 15319.4檢測實驗室管理 15231099.4.1實驗室環境 15288129.4.2實驗室人員 15268149.4.3實驗室設備 1549989.4.4實驗室制度 1619398第十章檢測結果評價與應用 162487510.1檢測結果判定 162835110.2檢測報告編寫 16106510.3檢測結果在紡織生產中的應用 162128710.4檢測結果在市場監管中的作用 16第一章檢測概述1.1檢測目的與意義紡織品原材料質量檢測是保證紡織產品質量穩定、滿足市場需求的關鍵環節。其主要目的與意義如下:1.1.1保證產品安全原材料質量檢測能夠有效識別和控制紡織品中有害物質,保證產品安全,防止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危害。1.1.2提升產品品質通過對原材料質量進行檢測,可以篩選出優質的原材料,從而提高紡織產品的整體品質,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紡織品的需求。1.1.3促進產業升級原材料質量檢測有助于推動紡織產業向高質量、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1.1.4保障企業利益通過原材料質量檢測,企業可以避免因質量問題導致的退貨、索賠等風險,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1.2檢測標準與法規紡織品原材料質量檢測標準與法規是保證檢測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依據。以下為我國常見的檢測標準與法規:1.2.1國家標準我國紡織品原材料質量檢測主要遵循的國家標準有:GB/T2912.12012《紡織品定量化學分析第1部分:試驗方法總則》、GB/T2912.22012《紡織品定量化學分析第2部分:試驗方法細節》等。1.2.2行業標準紡織品原材料質量檢測行業標準包括:FZ/T010532015《紡織品原材料質量檢測規范》、FZ/T010572014《紡織品檢測方法通則》等。1.2.3地方標準部分地方標準也對紡織品原材料質量檢測進行了規定,如上海市DB31/T10392015《紡織品原材料質量檢測規范》等。1.2.4法規要求我國相關法規對紡織品原材料質量檢測提出了明確要求,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等。這些法規對檢測機構、檢測方法、檢測報告等方面進行了規定,以保證紡織品原材料質量檢測的公正、準確和有效。第二章原材料分類與特性2.1紡織原材料概述紡織原材料是構成紡織產品的基本物質,其質量直接影響著紡織產品的功能、外觀和使用壽命。紡織原材料種類繁多,根據來源和性質可分為天然纖維、化學纖維和復合材料三大類。紡織原材料的選擇和檢測是保證紡織品質量的關鍵環節。2.2天然纖維原材料天然纖維原材料來源于自然界,主要包括植物纖維和動物纖維。以下為幾種常見的天然纖維原材料:2.2.1棉花棉花是紡織業中使用最廣泛的天然纖維,其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棉花具有良好的吸濕性、透氣性和柔軟性,穿著舒適,但強度相對較低。2.2.2羊毛羊毛來源于羊身上的絨毛,具有較好的保暖性、吸濕性和彈性。羊毛纖維可分為細羊毛、粗羊毛和改良羊毛等,適用于制作各種服裝和家居用品。2.2.3絲綢絲綢是桑蠶絲的主要成分,具有光滑、柔軟、輕盈的特點。絲綢具有良好的吸濕性、透氣性和保暖性,適用于制作高級服裝和家居用品。2.2.4麻麻纖維來源于亞麻、苧麻等植物的莖皮,具有較好的吸濕性、透氣性和抗菌性。麻纖維適用于制作夏季服裝和家居用品,穿著涼爽舒適。2.3化學纖維原材料化學纖維是通過化學方法將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轉化為纖維狀物質。以下為幾種常見的化學纖維原材料:2.3.1聚酯纖維聚酯纖維,又稱滌綸,是以石油為原料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聚酯纖維具有強度高、耐磨、抗皺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服裝、家紡等領域。2.3.2腈綸腈綸是聚丙烯腈纖維的簡稱,具有良好的保暖性、抗起球性和染色性。腈綸適用于制作毛衣、圍巾等保暖用品。2.3.3粘膠纖維粘膠纖維是以天然纖維素為原料,通過化學方法處理而得到的纖維。粘膠纖維具有良好的吸濕性、透氣性和柔軟性,適用于制作內衣、家居用品等。2.4復合材料復合材料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性質的材料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優異功能的新材料。以下為幾種常見的復合材料:2.4.1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是將纖維材料與樹脂等基體材料復合而成,具有較高的強度、剛度和耐熱性。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建筑等領域。2.4.2金屬基復合材料金屬基復合材料是將金屬纖維或顆粒與金屬基體材料復合而成,具有優異的導熱性、導電性和耐磨性。金屬基復合材料適用于制作高功能電子產品、汽車零部件等。第三章樣品采集與制備3.1采樣原則與方法在紡織業原材料質量檢測過程中,樣品的采集是的一步。采樣應遵循以下原則:(1)代表性原則:保證樣品能夠充分反映原材料整體質量狀況。(2)隨機性原則:避免人為干擾,保證樣品的隨機性。(3)充分性原則:采集的樣品數量應滿足檢測需求。采樣方法如下:(1)現場采樣:在原材料存放地點,按照隨機性原則,采用五點取樣法或蛇形取樣法進行采樣。(2)批量采樣:對于大批量原材料,可按批次進行采樣,每個批次采集一定數量的樣品。(3)分層采樣:對于不同層次的原材料,應分別進行采樣,以全面了解原材料質量狀況。3.2樣品制備流程樣品制備流程如下:(1)樣品接收:對采集的樣品進行登記,包括樣品名稱、采樣時間、采樣地點等信息。(2)樣品預處理:對樣品進行清潔、干燥等預處理,以滿足檢測要求。(3)樣品分割:將預處理后的樣品分割成若干份,分別用于不同的檢測項目。(4)樣品封裝:將分割好的樣品放入專用容器中,進行封裝。(5)樣品標識:在樣品容器上貼上標簽,注明樣品名稱、采樣時間、采樣地點等信息。(6)樣品傳遞:將制備好的樣品傳遞給檢測部門進行檢測。3.3樣品保存與管理樣品保存與管理要求如下:(1)樣品保存:將制備好的樣品存放在干燥、通風的環境中,避免受潮、受污染。(2)樣品管理:建立樣品檔案,詳細記錄樣品的采集、制備、保存等信息。(3)樣品追溯:保證樣品在整個檢測過程中具有可追溯性。(4)樣品處理:檢測完成后,對剩余樣品進行妥善處理,如銷毀、退還等。(5)樣品保密:對涉及商業秘密的樣品信息進行保密處理,保證信息安全。第四章物理功能檢測4.1密度檢測密度是評價紡織原材料質量的重要物理指標之一。密度檢測的主要目的是確定紡織材料的緊密程度和單位體積內的質量。在進行密度檢測時,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排水法:將一定體積的紡織材料浸入水中,測量排水體積和材料質量,計算密度。(2)阿基米德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通過測量材料在液體中的浮力來確定密度。(3)射線法:利用射線穿過紡織材料時的衰減程度來計算密度。4.2強度檢測強度是衡量紡織原材料承受外力作用的能力的重要指標。強度檢測主要包括拉伸強度、撕裂強度、頂破強度等。(1)拉伸強度:將紡織材料制成一定規格的試樣,用拉伸試驗機進行拉伸,測量材料在斷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力。(2)撕裂強度:將紡織材料制成一定規格的試樣,用撕裂試驗機進行撕裂,測量材料在撕裂過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力。(3)頂破強度:將紡織材料制成一定規格的試樣,用頂破試驗機進行頂破,測量材料在頂破過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力。4.3伸長率檢測伸長率是衡量紡織原材料在受到拉伸作用時長度變化程度的指標。伸長率檢測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拉伸法:將紡織材料制成一定規格的試樣,用拉伸試驗機進行拉伸,測量材料在拉伸過程中的長度變化。(2)投影法:利用光學投影儀,測量紡織材料在拉伸過程中的長度變化。4.4耐磨性檢測耐磨性是評價紡織原材料在使用過程中抵抗磨損的能力。耐磨性檢測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摩擦法:將紡織材料制成一定規格的試樣,與摩擦輪進行摩擦,測量材料在摩擦過程中的磨損程度。(2)落球法:將一定質量的鋼球從一定高度落下,沖擊紡織材料,測量材料在沖擊過程中的磨損程度。(3)磨粒法:將紡織材料制成一定規格的試樣,與磨粒進行磨擦,測量材料在磨擦過程中的磨損程度。第五章化學功能檢測5.1染色功能檢測染色功能檢測是評價紡織原材料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染色功能主要包括上色率、色差、色牢度等方面。在檢測過程中,需按照以下步驟進行:(1)選取代表性樣品,進行預處理,如清洗、干燥等。(2)采用標準染色方法,對樣品進行染色,觀察上色情況。(3)對染色后的樣品進行色差檢測,評價其色差等級。(4)對染色后的樣品進行色牢度檢測,評價其在不同環境下的色牢度。5.2色牢度檢測色牢度是指紡織原材料在加工、使用過程中,顏色保持穩定的能力。色牢度檢測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1)摩擦色牢度檢測:將染色后的樣品與標準摩擦布進行摩擦,觀察顏色脫落情況。(2)水洗色牢度檢測:將染色后的樣品進行水洗,觀察顏色變化情況。(3)汗漬色牢度檢測:將染色后的樣品與汗漬布進行接觸,觀察顏色變化情況。(4)光照色牢度檢測:將染色后的樣品放置在標準光源下,觀察顏色變化情況。5.3水解穩定性檢測水解穩定性是指紡織原材料在潮濕環境中,抵抗水解的能力。水解穩定性檢測方法如下:(1)選取代表性樣品,進行預處理,如清洗、干燥等。(2)將預處理后的樣品放入一定溫度和濕度環境下,進行水解試驗。(3)水解一定時間后,取出樣品,進行功能測試,如強度、伸長率等。(4)對比水解前后的功能數據,評價水解穩定性。5.4熱穩定性檢測熱穩定性是指紡織原材料在高溫環境下,抵抗熱降解的能力。熱穩定性檢測方法如下:(1)選取代表性樣品,進行預處理,如清洗、干燥等。(2)將預處理后的樣品放入高溫爐中,加熱至一定溫度。(3)保持高溫一段時間后,取出樣品,進行功能測試,如強度、伸長率等。(4)對比加熱前后的功能數據,評價熱穩定性。第六章微觀結構檢測6.1電子顯微鏡檢測6.1.1概述電子顯微鏡檢測是一種利用電子束與樣品相互作用,獲取樣品微觀結構信息的技術。在紡織業原材料質量檢測中,電子顯微鏡檢測能夠提供高分辨率的圖像,從而準確分析原材料的微觀形態、組織結構和成分。6.1.2檢測原理電子顯微鏡檢測基于電子束與樣品相互作用產生的透射電子、反射電子、次級電子等信號,通過檢測這些信號來獲取樣品的微觀結構信息。6.1.3檢測方法(1)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主要用于觀察樣品的內部結構,具有較高的分辨率。(2)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主要用于觀察樣品的表面形貌,具有較高的立體感。(3)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TEMSEM):結合TEM和SEM的優點,可同時觀察樣品的內部結構和表面形貌。6.1.4檢測步驟(1)樣品制備:將待測樣品切成薄片,進行離子減薄或冷凍斷裂等處理。(2)樣品觀測:將制備好的樣品放入電子顯微鏡中,調整儀器參數,進行觀察和拍攝。6.2光學顯微鏡檢測6.2.1概述光學顯微鏡檢測是利用可見光作為照明源,通過透鏡系統放大樣品圖像的一種檢測方法。在紡織業原材料質量檢測中,光學顯微鏡檢測能夠觀察原材料的纖維結構、組織形態等特征。6.2.2檢測原理光學顯微鏡檢測基于光的波動性和透鏡的放大作用,通過調整光源、透鏡等參數,實現樣品圖像的放大和觀察。6.2.3檢測方法(1)普通光學顯微鏡:適用于觀察透明或半透明樣品的微觀結構。(2)熒光顯微鏡:利用熒光染色劑標記樣品,觀察特定結構或成分。6.2.4檢測步驟(1)樣品制備:將待測樣品切片或制片,進行染色處理。(2)樣品觀測:將制備好的樣品放入光學顯微鏡中,調整儀器參數,進行觀察和拍攝。6.3X射線衍射檢測6.3.1概述X射線衍射檢測是利用X射線與樣品相互作用,分析樣品晶體結構的一種方法。在紡織業原材料質量檢測中,X射線衍射檢測能夠確定原材料的晶相組成、晶粒大小等參數。6.3.2檢測原理X射線衍射檢測基于X射線與晶體相互作用時,產生特定角度的衍射現象。通過分析衍射譜線,可以獲取樣品的晶體結構信息。6.3.3檢測方法(1)粉末衍射法:適用于分析多晶樣品的晶相組成。(2)單晶衍射法:適用于分析單晶樣品的晶體結構。6.3.4檢測步驟(1)樣品制備:將待測樣品進行粉末研磨或單晶切割。(2)樣品觀測:將制備好的樣品放入X射線衍射儀中,調整儀器參數,進行衍射譜線分析。6.4紅外光譜檢測6.4.1概述紅外光譜檢測是利用紅外光與樣品相互作用,分析樣品化學成分和結構的一種方法。在紡織業原材料質量檢測中,紅外光譜檢測能夠快速、準確地分析原材料的化學組成。6.4.2檢測原理紅外光譜檢測基于紅外光與樣品分子振動、轉動等相互作用,產生特定的吸收或發射譜線。通過分析譜線,可以獲取樣品的化學成分和結構信息。6.4.3檢測方法(1)透射法:適用于透明或半透明樣品的紅外光譜檢測。(2)反射法:適用于不透明樣品的紅外光譜檢測。6.4.4檢測步驟(1)樣品制備:將待測樣品進行適當處理,如研磨、制片等。(2)樣品觀測:將制備好的樣品放入紅外光譜儀中,調整儀器參數,進行光譜分析。第七章安全功能檢測7.1有害物質檢測7.1.1檢測目的有害物質檢測的主要目的是保證紡織原材料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不含有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危害的物質。通過檢測,可以有效控制紡織品中有害物質的含量,保障消費者的使用安全。7.1.2檢測方法有害物質檢測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化學分析:通過提取樣品中的有害物質,運用化學分析方法對其進行定量分析。(2)儀器分析:利用色譜、質譜等儀器對樣品中的有害物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3)生物檢測:采用生物檢測技術,如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等,對樣品中的有害物質進行檢測。7.1.3檢測標準我國參照國際標準,制定了相應的有害物質檢測標準,如GB/T188852009《紡織品有害物質限量》等。7.2消毒功能檢測7.2.1檢測目的消毒功能檢測是為了保證紡織原材料在生產、加工和儲存過程中,能夠有效抵抗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保障紡織品的使用安全。7.2.2檢測方法消毒功能檢測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微生物培養法:將樣品與特定微生物接觸,觀察微生物的生長情況,以評估樣品的消毒功能。(2)量子點標記法:利用量子點標記微生物,通過檢測量子點的熒光強度變化,評估樣品的消毒功能。7.2.3檢測標準我國參照國際標準,制定了相應的消毒功能檢測標準,如GB/T209442007《紡織品消毒功能的評價方法》等。7.3阻燃功能檢測7.3.1檢測目的阻燃功能檢測是為了保證紡織原材料在火災發生時,能夠有效減緩火勢蔓延,降低火災風險,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7.3.2檢測方法阻燃功能檢測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垂直燃燒法:將樣品垂直放置,點燃火焰,觀察樣品的燃燒情況。(2)水平燃燒法:將樣品水平放置,點燃火焰,觀察樣品的燃燒情況。(3)氧指數法:通過測量樣品燃燒所需的氧氣濃度,評估其阻燃功能。7.3.3檢測標準我國參照國際標準,制定了相應的阻燃功能檢測標準,如GB/T134892008《紡織品阻燃功能的測定》等。7.4抗菌功能檢測7.4.1檢測目的抗菌功能檢測是為了保證紡織原材料在生產、加工和儲存過程中,能夠有效抵抗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保障紡織品的使用安全。7.4.2檢測方法抗菌功能檢測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瓊脂擴散法:將樣品與特定微生物接觸,觀察微生物的生長情況,以評估樣品的抗菌功能。(2)最小抑制濃度法:通過檢測微生物生長所需的最低樣品濃度,評估其抗菌功能。7.4.3檢測標準我國參照國際標準,制定了相應的抗菌功能檢測標準,如GB/T209442007《紡織品抗菌功能的評價方法》等。第八章環境功能檢測8.1生物降解功能檢測生物降解功能檢測是評估紡織業原材料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否被微生物分解的過程。檢測方法主要包括標準測試方法如氧分解法、二氧化碳法等。檢測過程中需對樣品進行預處理、培養、測定生物降解率等步驟,以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8.2可回收功能檢測可回收功能檢測是衡量紡織業原材料在廢棄物處理過程中,能否被有效回收和再利用的重要指標。檢測方法包括物理檢測、化學檢測和生物檢測等。檢測過程中需關注原材料的可分離性、可破碎性、可回收率等參數,以評估其回收利用的可行性。8.3水性處理劑檢測水性處理劑檢測是對紡織業原材料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水性處理劑進行質量評估的過程。檢測項目包括pH值、粘度、固含量、穩定性等。檢測方法可參照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如滴定法、電導率法、光譜分析法等。檢測結果將直接影響紡織品的環保功能。8.4環保標志認證環保標志認證是對紡織業原材料及其產品在環保功能方面的一種權威認可。認證過程需遵循相關法規和標準,對原材料的來源、生產過程、環保功能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獲得環保標志認證的產品,意味著其在環保功能上達到了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有助于提高產品競爭力。第九章檢測方法與設備9.1檢測方法概述在紡織業原材料質量檢測過程中,檢測方法的選擇和實施是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的關鍵。本節主要介紹紡織業原材料質量檢測的常用方法及其特點。9.1.1物理檢測方法物理檢測方法主要包括外觀檢測、尺寸檢測、密度檢測、強度檢測等。這些方法通過測量原材料的基本物理參數,評價其質量。9.1.2化學檢測方法化學檢測方法主要分析原材料中的化學成分,如水分、灰分、油脂、染料等。這些方法有助于了解原材料的生產工藝和功能。9.1.3儀器檢測方法儀器檢測方法利用現代分析儀器,如光譜儀、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等,對原材料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這些方法具有高靈敏度、高準確度、快速等特點。9.2檢測設備選購與維護為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選購合適的檢測設備。以下為檢測設備選購與維護的要點:9.2.1設備選購選購檢測設備時,應考慮以下因素:(1)設備功能:保證設備能夠滿足檢測需求,具備高精度、高穩定性等特點。(2)設備品牌:選擇知名品牌的設備,以保證設備質量和售后服務。(3)設備價格: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設備成本。9.2.2設備維護設備維護是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和延長使用壽命的關鍵。以下為設備維護的要點:(1)定期檢查:對設備進行定期檢查,發覺并及時解決問題。(2)清潔保養:保持設備清潔,定期進行保養,避免設備故障。(3)更換配件:及時更換損壞的配件,保證設備正常運行。9.3檢測數據統計分析檢測數據統計分析是評價原材料質量的重要環節。以下為檢測數據統計分析的要點: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