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世界的聚落》課件-2024-2025學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_第1頁
【初中地理】《世界的聚落》課件-2024-2025學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_第2頁
【初中地理】《世界的聚落》課件-2024-2025學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_第3頁
【初中地理】《世界的聚落》課件-2024-2025學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_第4頁
【初中地理】《世界的聚落》課件-2024-2025學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節

世界的聚落課程標準:1、通過閱讀圖像、觀看視頻或實地考察等,描述城鎮與鄉村的景觀特征及其變化。聚落環境是人類有意識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鄉村和城鎮,他們具有不同的景觀特征。洛杉磯辨別下圖屬于哪種聚落?桂林龍勝辨別下圖屬于哪種聚落?南寧青秀區辨別下圖屬于哪種聚落?意大利阿爾卑斯山下辨別下圖屬于哪種聚落?書本71頁,對比以下兩種聚落,有什么差異?(從規模、建筑密度、生產方式敘述)城鎮鄉村①規模大①規模?、诮ㄖ芏却?,土地利用率高②建筑密度?、鄯寝r業生產:工業、服務業③農業生產:農、林、牧、漁城鎮生產方式:工業:對自然資源開采和對各種原材料加工的社會物質生產部門服務業:利用設備、工具、場所、信息或技能為社會提供服務的業務鄉村生產方式林漁農牧林先有鄉村聚落還是先有城市聚落呢?鄉村演變為城鎮的經歷了哪些變化?書本70頁活動:鄉村演變為城市的幾個階段①村莊怎樣演變為城鎮的?在它發展過程中它的規模和建筑有哪些變化?②城鎮是怎樣擴展成城市的?在發展過程中它的景觀有哪些變化?③隨著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鄉村人口變成城市人口,生活方式會發生哪些變化?④在河流支流與干流匯合處,或在河流入海處,往往形成比較大的城市。你能解釋這種現象嗎?中心、交通便利位置易形成大城市。了解身邊的城鎮變化:①縣、區→城市1952年8月,龍州專區改稱崇左專區,崇善縣和左縣合并置崇左縣,以崇善、左縣2縣字首為縣名,“崇左”由此而得名。1971年南寧專區更名為南寧地區。2002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南寧地區和崇左縣,設立地級崇左市,原崇左縣改稱江州區。2003年8月6日,地級崇左市正式掛牌成立。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云南曾存在一個叫做東川市的市轄縣。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川市逐漸發展壯大,于1998年12月成功撤市改區,成為了昆明市的一個區。這一變革使得東川市的車牌號也發生了變化。

在東川市改區后,其車牌號也由云B變為了云A。這一變化意味著,原本屬于東川市的車牌號云B被停用,而統一使用昆明市的車牌號云A。這一變化是由于行政區劃調整后,為了方便管理和統一標識而做出的決策。了解身邊的城鎮變化:②城市→縣、區P69活動

你居住在鄉村還是城鎮?舉例說明鄉村、城鎮給生活帶來的美好之處。

鄉村田園風光使生活更有趣!

城鎮現代設施讓生活更美好!鄉村優點:環境優美,空氣清新,食品安全,居住空間大等。城市優點:教育、醫療、交通發達,基礎設施完善。缺點:交通不便,資源較差。缺點:擁擠,資源緊張,污染嚴重。空氣污染垃圾亂丟交通擁堵71頁活動2,想一想,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還會遇到哪些問題?試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合理化建議。合理規劃城市空間;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治理亂占綠地行為;加強交通管理;推廣清潔能源;對比以下兩幅聚落形態,形狀有何不同?原因是??團塊狀條帶狀平原地區的聚落規模大,人口多,房屋密集多呈團塊狀哥倫比亞北京在一些平原地區,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發展成條帶狀;在一些山地地區,為了便于居住,沿地勢較低的河谷發展成條帶狀;

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早期的聚落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道路分布。在聚落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由于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不同地區聚落的空間形態和組織結構會有很大的差別。在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內,有一座修建在山頂上的縣城。整個縣城由一條長約6000米的主干道貫穿,最窄處不足30米,最寬處也僅300米,像一條長龍橫臥在海拔1700米的山頂之上,這就是被稱為“天空之城”的綠春縣城。(書本68頁)1.想一想,綠春縣城建在山頂上可能有哪些優勢?

2.議一議,綠春縣城怎樣利用地形地貌彰顯其景觀特色?在其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問題?①光照充足②沒有洪澇災害③為耕地留出相對低平的發展空間。山頂縣城與周圍梯田相交織,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獨特景觀。缺水、建設困難等問題。除了分布形態、位置有獨屬于該地的風格外,世界各地的民居也有著不同的建筑風格。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關聯,體現了當地的文化習俗和環境特點。(書本71頁)哈薩克斯坦牧區氈房柬埔寨洞里薩湖漁船的船屋因地制宜探究民居特色與自然、社會經濟生活的關系。地坑院(書本72頁朗讀):見樹不見存,進村不見房,入戶不見門,聞聲不見人。當地降水少,屋頂較平,可以建在地下,不會積水。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探究民居特色與自然、社會經濟生活的關系。(72頁活動1)干欄式民居(俗稱“高腳屋”)是東南亞的傳統民居形式,多采用木材、竹子等材料修北非的傳統民居窗戶較小,房屋多采用石材和泥土等材料修建,墻體較厚。①高腳--當地降水豐富,潮濕②用木材、竹子建造--當地森林多,就地取材①窗戶小--防風沙②采用石材和泥土等材料修建--就地取材③墻體較厚--保溫觀察這兩幅圖的屋頂,有何區別?為什么?探究民居特色與自然、社會經濟生活的關系。(73頁活動2)22、根據下列資料,解釋兩種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原因寒冷地區的民居墻體厚實,屋內建有壁爐或火炕,窗戶比較小,有的窗戶還裝上雙層玻璃。在冬天積雪較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