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
‘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時精煉階段性復習(A)【原卷】
一、單選題
1.中國傳統文化對人類文明貢獻巨大,古代文獻中記載了很多化學研究成
果。下列古代文獻對應化學知識正確的是()
選
古代文獻化學知識
項
《本草經集注》中
記載鑒別硝石
(KN03)和樸硝鑒別硝石和
A(Na2so'的方法:樸硝利用了
“強燒之,紫青煙焰色反應
起……云是真硝石
也。”
《本草綱目拾遺》
中對強水的記載:
“性最烈,能蝕五“強水”是
B
金……其水甚指氫氟酸
強……惟玻璃可
盛。”
《夢溪筆談》中對劑鋼為鐵的
寶劍的記載:“古合金,其硬
C人以劑鋼為刃,柔度比純鐵的
鐵為莖干,不爾則大,熔點比
多”純鐵的高
《詩經?大雅?
綿》:“堇荼如糖類均有甜
飴。”鄭玄箋:味,且都能
D
“其所生菜,雖有發生水解反
性苦者,甘如怡應
也。”
A.AB.BC.CD.D
2.能夠在酸性溶液中水解,其水解產物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是()
A.麥芽糖B.蔗糖C.油脂D.淀粉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電解NaCl溶液、熔融態的氯化鎂可制得相應的金屬單質
B.工業上可用含Cu2S的礦石和氧化劑。2反應冶煉Cu
C.鋁熱反應可用于冶煉高熔點金屬,如K、Ca、Cr、Mn等
D.工業電解熔融態的AI2O3制A1時,加冰晶石的主要作用是提高A1的產量
4.乙烷與氯氣混合,光照一段時間后黃綠色消失,其中一步反應的化學方程
光照
式為:CH3cH3+02—―CH3cH2cl+HC1,該反應屬于()
A.加成反應B.取代反應C.加聚反應D.酯化反應
5.已知:H2(g)+F2(g)=2HF(g)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能址ImolHK?和1molF,(g)
―A/f=-270kj/mol
2molHF(g)
反應過程
A.氟化氫氣體分解生成氫氣和氟氣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B.lmolm與1molF2反應生成2moi液態HF放出的熱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條件下,1mol比與1molF2的能量總和大于2molHF氣體的能量
D.斷裂1molH-H鍵和1molF-F鍵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2moiH-F鍵
放出的能量
6.一種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原理示意圖如下。下列有關該電池的說法正確
的是()
A.反應Cm+HzO'T兩3H2+CO,每消耗1molCH4轉移8mol電子
B.電池工作時,8丁向電極A移動
C.電極A上只有比參與電極反應,反應式為H2+2OH-2e=2H2O
2
D.電極B上發生的電極反應為O2+4e=2O-
7.為探究NaHCO’、Na2cO3與1mol/L鹽酸反應(設兩反應分別是反應I、反
應H)過程中的熱效應,進行實驗并測得如下數據:
混合混合后
序
液體固體前溫最高溫
號
度度
35mL2.5g
①20℃18.5℃
水NaHCO3
35mL3.2g
②20℃24.3℃
水Na2CO3
③35mL2.5g20℃16.2℃
鹽酸NaHCO3
35mL3.2g
④20℃25.1℃
鹽酸Na2CO3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僅通過實驗③即可判斷反應I是吸熱反應
B.僅通過實驗④即可判斷反應II是放熱反應
c.通過實驗可判斷出反應I、n分別是吸熱反應、放熱反應
D.通過實驗可判斷出反應I、II分別是放熱反應、吸熱反應
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懸()
A.化合物中的原子都是通過共價鍵相結合的
B.若化學反應吸收能量時,其斷鍵吸收的能量大于成鍵放出的能量
C.化學反應中,斷開化學鍵要放出能量,形成化學鍵要吸收能量
D.化學鍵是構成物質原子間的強相互作用,表現為原子核間的斥力
9.在2L的密閉容器中,氣體反應物A的物質的量為3moi,經過20s后,它的
物質的量變成了Imo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0s時它的反應速率為0.05mol/(L.s)
B.20s時它的反應速率為0.1mol/(L.s)
C.20s內它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5mol/(L.s)
D.20s內它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mol/(L.s)
10.海水開發利用的部分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向苦鹵中通入ci2是為了提取澳
B.粗鹽可采用除雜和重結晶等過程提純
C.工業生產中常選用NaOH作為沉淀劑
D.富集浪一般先用空氣和水蒸氣吹出單質浪,再用so?將其還原吸收
11.碘循環工藝不僅能吸收so?,減少環境污染,同時又能制得氫氣,具體
流程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離器中的物質分離操作為過濾
B.該工藝中HI的量沒有改變,可視作該工藝的催化劑
C.該工藝中馬和HI的相互轉化體現了“碘循環”
D.碘循環工藝的總反應為2so2+4%0+12—%+2H2s+2HI
12.通過傳感器可以監測空氣中甲醛的含量。一種燃料電池型甲醛氣體傳
感器的原理如圖所示,誤
的是()
A.a為電池的正極,發生還原反應
B.b極的電極反應為HCHO+H/Me-=C0z+4H+
C.傳感器工作過程中,電解質溶液中硫酸的濃度減小
D.當電路中轉移2x107mol電子時,傳感器內參加反應的HCHO為3.0mg
13.陶瓷是火與土的結晶,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質與化學
有著密切的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雨過天晴云破處”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來自氧化鐵
B.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經高溫燒結而成
C.陶瓷是應用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學成分是硅酸鹽
D.陶瓷化學性質穩定,具有耐酸堿侵蝕、抗氧化等優點
14.據《天工開物》記載,我國古代以爐甘石(主要成分是znc03)來升煉
倭鉛(即鋅),其原理如圖乙。已知鋅的熔點為420°C、沸點為906℃。
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甲乙,
A.升煉倭鉛過程包含氧化還原反應
B.“鋅火”是鋅蒸氣和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形成的
C.“泥封”的目的是防止得到的鋅被氧化
D.冶煉時鋅變為蒸氣,后在兜室冷凝為固體
15.某化學實驗小組對煤進行干儲并檢驗其中部分產物,其裝置(夾持裝
置已略)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通過煤的干儲得到煤焦油,再分鐳可以獲得芳香煌
B.取少量b裝置水層中的液體于試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藍
C.c裝置可檢驗產生的氣體中一定含有H2s
D.e裝置中產生的現象是固體由黑色變為紅色
二、填空題
16.亞硝酰氯(N0C1)是一種紅褐色液體或黃色氣體,沸點為-5.5℃,遇水和潮
氣分解。
請回答下列問題:
(l).NO與Cb在通常條件下可反應得到NOClo某實驗小組用濃鹽酸與
MnC12反應制Cl2,Cu和稀HNC)3制NO。①制取NO的離子方程式為
o②選用如圖甲所示的部分裝置預制備一瓶干燥、純凈
的氯氣,各玻璃導管接口連接順序為(氣流方向從左至
右)。
(2).文獻中記錄的一種利用濃鹽酸和NaNCh濃溶液反應制取NOC1的原理
及裝置如圖乙所示:
反應原理:NaNO2+2HCl=NOCl+NaCl+H2Oo
制取裝置圖:
①儀器X的名稱為,用它代替分液漏斗優點是0
②裝置C的U形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裝置D的作用是
(3).取少量產品NOC1滴入盛有水的試管中,液面方有白霧且產生無色氣體,
該氣體在試管口變為棕色,NOC1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7.汽車尾氣中含有CO、NO等有害氣體。
(1).汽車尾氣中NO生成過程的能量變化如圖甲所示。1molNz和1molO2
完全反應生成NO會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
")kJ能量。
OO+?放出能量
吸收能量,/皿的2是
9465mol/髏*獷2x632kJ?mor,
'?o?o
OO?
Nz(g)和0儂反應生成NO(g)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甲
(2).通過NO傳感器可監測汽車尾氣中NO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圖乙所
示:(提示:。2-可在此固體電解質中自由移動)
①NiO電極上發生的是反應(填“氧化”或"還原")。
②外電路中,電子是從電極流出(填"NiO"或"Pt")。
③Pt電極上的電極反應式為0
(3).一種新型催化用于NO和CO的反應:2NO+2c00co2+N2o已知增大
催化劑的表面積可提高該反應速率,為了驗證溫度、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對
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某同學設計了三組實驗,部分條件已經填在下表
中。
實驗編號T/℃NO初始濃co初始濃催化劑的比
度/(mol?L")度/(mol,L-表
,)面積(m2?
g-1)
I2801.2X1035.80X10-382
II2801.2X10-3b124
III350a5.80X10-382
①請將表中數據補充完整:a=0
②能驗證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規律的是實驗(填序
號)。
③實驗I和實驗H中,NO的物質甲的量濃度c(NO)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
圖丙所示,其中表示實驗n的是曲線(填“甲”或“乙”)。
(4).在容積固定的絕熱容器中發生反應2NO+2CO-2CO2+N2,不能說明已
達到平衡狀態的是(序號)
A.容器內混合氣體溫度不再變化
B.容器內的氣體壓強保持不變
C.2V逆(NO)=v正(N2)
D.容器內混合氣體密度保持不變
三、實驗題
18.海水是巨大的資源寶庫,從海水中提取食鹽和濕的過程如下:
(1)為除去粗鹽中的雜質(MgtS0\Ca2+),加入的試劑順序正確的是
(填序號)。
A.NaOH溶液fNa2co.溶液一BaCl,溶液f過濾后加鹽酸
B.BaJ溶液一NaOH溶液fNa2co3溶液f過濾后加鹽酸
C.NaOH溶液-BaCh溶液fNa2cO3溶液f過濾后加鹽酸
D.Na2cO3溶液fNaOH溶液一BaCI2溶液f過濾后加鹽酸
(2)制備鈉單質的方法之一是電解熔融NaCL寫出電解的化學方程
式:
(3)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了解從工業漠中提純浪的方法,查閱了
有關資料:B「2的沸點為59℃,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強腐蝕性。他們參觀生
產過程后,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
①圖中儀器B的名稱是,冷卻水的出口為“"(填“甲”或
“乙”)。
②2c中液體的顏色為.
③D裝置的作用是.
(4)已知某溶液中er、Br-、廠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3:4,現欲使溶液中的
CI、Br、的物質的量之比變成4:3:2,那么需要通入3的物質的量是原溶
液中I的物質的量的_(填序號)。
A.iB.lC.lD.1
2346
19.已知有機化合物A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發展水
平。現以A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線如圖甲所示。
甲
(1)A分子中官能團的名稱是,D分子中官能團的名稱是
,反應①的反應類型是反應。
(2)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是o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是
(3)E是常見的高分子材料,合成E的化學方程式是
(4)某同學用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實驗結束后,
試管甲中上層為透明的、難溶于水的油狀液體。
①實驗開始時,試管甲中的導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o
②上述實驗中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是(填序號)。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層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產率
③實驗室利用B和D制備乙酸乙酯的實驗中,若用1molB和1molD充
分反應,(填“能”或“不能”)生成1mol乙酸乙酯,原因
是o
絕密啟用前
2022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時精煉階段性復習(A)【解析卷】
一、單選題
1.中國傳統文化對人類文明貢獻巨大,古代文獻中記載了很多化學研究成
果。下列古代文獻對應化學知識正確的是()
選
古代文獻化學知識
項
《本草經集注》中
記載鑒別硝石
(KNO3)和樸硝鑒別硝石和
A(Na2so'的方法:樸硝利用了
“強燒之,紫青煙焰色反應
起……云是真硝石
也。”
《本草綱目拾遺》
中對強水的記載:
“性最烈,能蝕五“強水”是
B
金……其水甚指氫氟酸
強……惟玻璃可
盛。”
《夢溪筆談》中對劑鋼為鐵的
寶劍的記載:“古合金,其硬
C人以劑鋼為刃,柔度比純鐵的
鐵為莖干,不爾則大,熔點比
多”純鐵的高
《詩經?大雅?
綿》:“堇荼如糖類均有甜
飴。”鄭玄箋:味,且都能
D
“其所生菜,雖有發生水解反
性苦者,甘如怡應
也。”
A.AB.BC.CD.D
1.答案:A
解析:鈉的焰色為黃色,鉀的焰色為紫色,通過“強燒之,紫青煙起……
云是真硝石也”可判斷該鑒別方法利用了焰色反應,A正確;玻璃的主要
成分是二氧化硅,能與氫氟酸反應,由“惟玻璃可盛”可判斷,強水不可能
是氫氟酸,B錯誤;鐵的合金硬度比純鐵的大,熔點比純鐵的低,C錯
誤;糖類不一定都有甜味,例如淀粉屬于多糖,沒有甜味,葡萄糖雖有甜
味,但是不能發生水解,D錯誤。
2.能夠在酸性溶液中水解,其水解產物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是()
A.麥芽糖B.蔗糖C.油脂D.淀粉
2.答案:B
解析:麥芽糖能夠在酸性溶液中水解,其水解產物是葡萄糖,故A錯誤;蔗糖
能夠在酸性溶液中水解,其水解產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二者互為同分異構體,
故B正確;油脂在酸性條件下能夠水解,其水解產物是高級脂肪酸和甘油,二
者不是同分異構體,故C錯誤;淀粉能夠在酸性溶液中水解,其水解最終產物
是葡萄糖,故D錯誤。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電解NaCl溶液、熔融態的氯化鎂可制得相應的金屬單質
B.工業上可用含Cu2S的礦石和氧化劑。2反應冶煉Cu
C.鋁熱反應可用于冶煉高熔點金屬,如K、Ca、Cr、Mn等
D.工業電解熔融態的AI2O3制Al時,加冰晶石的主要作用是提高A1的產量
3.答案:B
解析:電解NaCl溶液得到氫氧化鈉、氫氣和氯氣,電解熔融態的氯化鎂
可制得鎂和氯氣,故A錯誤;工業上可用Cu2s和02反應制取粗銅,發生
的氧化還原反應為CU2S+O2=2CU+SO2,。2作氧化劑,故B正確;鋁熱
反應不能用于冶煉K、Ca等活潑金屬,故C錯誤;工業電解熔融態的
AI2O3制A1時,加冰晶石的主要作用是降低AI2O3的熔化溫度,不能提高
A1的產量,故D錯誤。
4.乙烷與氯氣混合,光照一段時間后黃綠色消失,其中一步反應的化學方程
光照
式為:CH3cH3+Cb――CH3cH2cl+HC1,該反應屬于()
A.加成反應B.取代反應C.加聚反應D.酯化反應
4.答案:B
光照
解析:CH3cH3+02:-CH3cH2C1+HC1是乙烷中的氫原子被氯原子取代
生成一氯乙烷,屬于取代反應,答案選B。
5.已知:H2(g)+F2(g)=2HF(g)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能量1molH2(g)fHlmolF2(g)
~AH=-270kj/mol
2molHF(g)
反應過程
A.氟化氫氣體分解生成氫氣和氟氣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B.lmol叢與1molF2反應生成2moi液態HF放出的熱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條件下,1mol比與1molF2的能量總和大于2molHF氣體的能量
D.斷裂1molH-H鍵和1molF-F鍵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2moiH-F鍵
放出的能量
5.答案:B
解析:由圖像可知,2moiHF(g)的能量小于1molH(g)和ImolF?
(g)的總能量,故氟化氫氣體分解生成氫氣和氟氣的反應是吸熱反應,A
正確;2moi液態HF的能量小于2moi氣態HF的能量,對于放熱反應,當反
應物相同時,產物的能量越低,反應放出的熱量越多,故放出的熱量大于
270kJ,B錯誤;ImolHz(g)molF2(g)生成2moiHF(g)放熱,故
1molH2(g)和ImolFz(g)所具有的總能量大于2moiHF(g)所具有
的能量,C正確;由于ImolH?(g)和ImolF?(g)生成2moiHF(g)放
熱,而反應熱AH=斷鍵吸收的能量-成鍵放出的能量<0,故斷裂ImolH—
H鍵和1molF—F鍵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2molH—F鍵放出的能量,D正
確。
6.一種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原理示意圖如下。下列有關該電池的說法正確
的是()
電極A電極B
催
化
重
整
「
催化劑
A.反應CH4+H2O^Hz+CO,每消耗1molCH4轉移8mol電子
B.電池工作時,co;-向電極A移動
C.電極A上只有民參與電極反應,反應式為H2+2OH-2e=2H2O
2
D.電極B上發生的電極反應為O2+4e=2O'
6.答案:B
解析:CH4—CO,到+2價,則1molCH4參加反應共轉移6moi電子,A
錯誤;通氧氣的一極為正極,則B為正極,A為負極,原電池中陰離子向
負極移動,所以co:向電極A移動,B正確;A為負極,負極上CO和H2
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電極A反應為H2+CO+2CO;-4e=H2O+3CO2,
C錯誤;B電上氧氣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O2+2CO2+4e-=2co>D錯誤。
7.為探究NaHCCVNa2cO3與1mol/L鹽酸反應(設兩反應分別是反應1、反
應H)過程中的熱效應,進行實驗并測得如下數據:
混合混合后
序
液體固體前溫最高溫
號
度度
35mL2.5g
①20℃18.5℃
水NaHCO3
35mL3.2g
②20℃24.3℃
水Na2cO3
35mL2.5g
③20℃16.2℃
鹽酸NaHCO3
35mL3.2g
④20℃25.1℃
鹽酸Na2CO3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僅通過實驗③即可判斷反應I是吸熱反應
B.僅通過實驗④即可判斷反應II是放熱反應
C.通過實驗可判斷出反應I、II分別是吸熱反應、放熱反應
D.通過實驗可判斷出反應I、II分別是放熱反應、吸熱反應
7.答案:C
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懸()
A.化合物中的原子都是通過共價鍵相結合的
B.若化學反應吸收能量時,其斷鍵吸收的能量大于成鍵放出的能量
C.化學反應中,斷開化學鍵要放出能量,形成化學鍵要吸收能量
D.化學鍵是構成物質原子間的強相互作用,表現為原子核間的斥力
8.答案:B
解析:
9.在2L的密閉容器中,氣體反應物A的物質的量為3moi,經過20s后,它的
物質的量變成了Imo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0s時它的反應速率為0.05mol/(L.s)
B.20s時它的反應速率為0.1mol/(L.s)
C.20s內它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5mol/(L.s)
D.20s內它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mol/(L.s)
9答案:C
10.海水開發利用的部分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阿。叫|
A.向苦鹵中通入C1,是為了提取演
B.粗鹽可采用除雜和重結晶等過程提純
C.工業生產中常選用NaOH作為沉淀劑
D.富集澳一般先用空氣和水蒸氣吹出單質澳,再用so2將其還原吸收
10.答案:C
解析:苦鹵中含有母-,通入J可將Br氧化生成應,A項正確;粗鹽中含有
Ca"、so:等雜質離子,故先除雜得NaCl和KC1的混合溶液,而NaCl的
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故采用重結晶可以得到純凈的NaCl,B項正確;
工業上沉淀海水中的Mg”,采用Ca(OH)2,不用NaOH,因為NaOH的價格較
貴,C項錯誤;Br2易揮發,用熱氣吹出后,用so。吸收,生成凡SO,和HBr,
富集后再用Cl2處理HBr生成Br2,D項正確。
11.碘循環工藝不僅能吸收so?,減少環境污染,同時又能制得氫氣,具體
流程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離器中的物質分離操作為過濾
B.該工藝中HI的量沒有改變,可視作該工藝的催化劑
C.該工藝中卜和HI的相互轉化體現了“碘循環”
D.碘循環工藝的總反應為2SO2+4H2O+I2=H2+2H,SO4+2HI
11.答案:c
解析:分離器中的物質都可溶,所以不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故A錯誤;
由題干知該工藝中碘先作氧化劑氧化二氧化硫生成H2s和HL而后HI分
解生成碘,HI是中間產物,并非催化劑,故B錯誤;反應器中,碘和二
氧化硫反應生成HzSQ和HL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1()C+
SO2+12+2H2O°~°-so^~+2r+4H,在膜反應器中發生反應:
2Hl脩蜜/堡I2+H2,反應器中消耗的碘的量等于膜反應器中生成的碘的
量,該工藝中I?和HI的相互轉化體現了“碘循環”,故C正確;在反應
20~100℃
器中發生反應:SO2+I2+2H2O2HI+H2so…在膜反應器中的反應為
2Hl峰蜜窈接I2+H2,將兩個方程式相加得總反應為
S02+2H2O=H2SO4+H2,故D錯誤。
12.通過傳感器可以監測空氣中甲醛的含量。一種燃料電池型甲醛氣體傳
感器的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為電池的正極,發生還原反應
B上極的電極反應為HCHO+HzCMe=8?+4由
C.傳感器工作過程中,電解質溶液中硫酸的濃度減小
D.當電路中轉移2x10-mol電子時,傳感器內參加反應的HCHO為3.0mg
12.答案:D
解析:氧氣得電子,a為正極,發生還原反應,A正確;b極是負極,發
生失去電子的氧化反應,故電極反應為此四+也04-=82+414+,B正確;
傳感器工作過程中,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水,電解質溶液中硫酸的濃度
變小,C正確;負極發生反應:1450+凡04-=82+4由,當電路中轉移
2xl()7mol電子時,反應的甲醛的物質的量=0.5x107mol,質量為1.5mg,D
錯誤。
13.陶瓷是火與土的結晶,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質與化學
有著密切的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雨過天晴云破處”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來自氧化鐵
B.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經高溫燒結而成
C.陶瓷是應用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學成分是硅酸鹽
D.陶瓷化學性質穩定,具有耐酸堿侵蝕、抗氧化等優點
13.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陶瓷的組成、制備和性質。氧化鐵是紅棕色的,瓷器的青
色不是來自氧化鐵,A錯誤;秦兵馬俑是陶制品,陶器是由黏土經高溫燒
結而成的,B正確;陶瓷是應用較早的人造材料,其主要化學成分是硅酸
鹽,C正確;陶瓷化學性質穩定,能夠耐酸堿侵蝕、抗氧化,D正確。
14.據《天工開物》記載,我國古代以爐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來升煉
倭鉛(即鋅),其原理如圖乙。已知鋅的熔點為420℃、沸點為906
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甲乙,
A.升煉倭鉛過程包含氧化還原反應
B.“鋅火”是鋅蒸氣和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形成的
C.“泥封”的目的是防止得到的鋅被氧化
D.冶煉時鋅變為蒸氣,后在兜室冷凝為固體
14.答案:D
高溫高溫
COT+ZnO>CO+C
解析:"升煉倭鉛"的反應:ZnCO3222CO、
ZnO+CO—Zn(g)+CO2,有電子轉移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根據以上分
析知CO2+CE皿28、ZnO+CO.皿Zn(g)+CC)2為氧化還原反應,A正確;
“鋅火”是未反應完的CO和Zn蒸氣從兜室逸出燃燒形成的,B正確;
Zn易被空氣氧化,為防止Zn被氧化而用“泥封”的方法隔絕空氣,C正
確;反應區溫度達到1100?1300℃時,Zn變為蒸氣與雜質分離,在兜室
冷凝為液體流出(冷凝區溫度高于Zn的熔點),D錯誤。
15.某化學實驗小組對煤進行干儲并檢驗其中部分產物,其裝置(夾持裝
置已略)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通過煤的干儲得到煤焦油,再分儲可以獲得芳香燃
B.取少量b裝置水層中的液體于試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藍
C.c裝置可檢驗產生的氣體中一定含有H2s
D.e裝置中產生的現象是固體由黑色變為紅色
15.答案:C
二、填空題
16.亞硝酰氯(NOC1)是一種紅褐色液體或黃色氣體,沸點為-5.5C,遇水和潮
氣分解。
請回答下列問題:
(1).NO與Cb在通常條件下可反應得到NOCU某實驗小組用濃鹽酸與
MnCh反應制Ch,Cu和稀HNO3制NO。①制取NO的離子方程式為
O②選用如圖甲所示的部分裝置預制備一瓶干燥、純凈
的氯氣,各玻璃導管接口連接順序為(氣流方向從左至
右)。
(2).文獻中記錄的一種利用濃鹽酸和NaNO?濃溶液反應制取NOC1的原理
及裝置如圖乙所示:
反應原理:NaNO2+2HCl=NOCl+NaCl+H2Oo
制取裝置圖:
雙
頸
燒
瓶
①儀器X的名稱為,用它代替分液漏斗優點是
②裝置C的U形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裝置D的作用是
(3)?取少量產品NOC1滴入盛有水的試管中,液面方有白霧且產生無色氣體,
該氣體在試管口變為棕色,NOC1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
16.答案:(1).①3Cu+8H++2NO3=3CU+2NOt+4H2O;
②bfefffifhfdfc-ifhfg;
(2).①恒壓分液漏斗;便于濃鹽酸順利滴入雙頸燒瓶中
②有紅褐色液體生成;防止水蒸氣進入U形管中,同時除去尾氣中的酸性氣
體
3.3NOC1+2H2O=HNO3+3HC1+2NOt
解析:(1).①Cu和稀HNO3反應生成硝酸銅、一氧化氮和水,反應的離
2+
子方程式為3Cu+8H++2NO-=3CU+2NOt+4H2Oo
②濃鹽酸與MnCh共熱反應制得Cb,制得的Cb中混有揮發出的氯化氫氣
體,將氣體通過盛有飽和食鹽水的洗氣瓶除去極易溶于水的氯化氫氣體,
再將氣體通過盛有五氧化二磷的干燥管,干燥氯氣,因氯氣密度比空氣
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氯氣,因氯氣有毒,應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氯
氣,防止污染空氣,氣體收集裝置和尾氣處理裝置之間應連接一個盛有
P2O5的干燥管,防止水蒸氣進入收集裝置中,則制備一瓶干燥、純凈的氯
氣,各玻璃導管接口連接順序為b—eff-*i-*hfd~*hfg。
(2).①儀器X的名稱為恒壓分液漏斗,與分液漏斗相比,恒壓分液漏斗
能起到平衡氣壓的作用,便于濃鹽酸順利滴入雙頸燒瓶中;
②由題意可知,亞硝酰氯沸點為-5.5℃,裝置C中冰鹽水的作用是冷凝亞
硝酰氯,則U形管中可收集到紅褐色亞硝酰氯液體;因亞硝酰氯遇水和潮
氣分解,則裝置D中堿石灰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氣進入U形管中,導致收集
的亞硝酰氯分解,同時吸收尾氣中的酸性氣體。
(3).由題意結合化合價升降判斷,亞硝酰氯液體與水反應生成硝酸、氯
化氫和一氧化氮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NOC1+2H2O=HNO3+3HC1
+2NOto
17.汽車尾氣中含有CO、NO等有害氣體。
(1).汽車尾氣中NO生成過程的能量變化如圖甲所示。1molNz和1molO2
完全反應生成NO會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
")kJ能量。
OO+?放出能量
吸收能量,/肉出2員?
946小夕髏驚。2x632kJmo『
'?O?0
OOG
明⑥和03反應生成NO@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甲
(2).通過NO傳感器可監測汽車尾氣中NO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圖乙所
示:(提示:。2-可在此固體電解質中自由移動)
①NiO電極上發生的是反應(填“氧化”或"還原")。
②外電路中,電子是從電極流出(填"NiO"或"Pt")。
③Pt電極上的電極反應式為0
(3).一種新型催化用于NO和CO的反應:2NO+2co=CCh+N2?已知增大
催化劑的表面積可提高該反應速率,為了驗證溫度、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對
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某同學設計了三組實驗,部分條件已經填在下表
中。
實驗編號T/℃NO初始濃co初始濃催化劑的比
度/(mol?L-1)度/(mol,L-表
i)面積(m2?
g“)
I2801.2X10-35.80X10-382
II2801.2X10-3b124
III350a5.80X10-382
①請將表中數據補充完整:a=o
②能驗證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規律的是實驗(填序
號)。
③實驗I和實驗H中,NO的物質甲的量濃度c(NO)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
圖丙所示,其中表示實驗n的是曲線(填“甲”或“乙”)。
(4).在容積固定的絕熱容器中發生反應2NO+2CO02co2+N2,不能說明已
達到平衡狀態的是(序號)
A.容器內混合氣體溫度不再變化
B.容器內的氣體壓強保持不變
C.2v逆(NO)=vE(N2)
D.容器內混合氣體密度保持不變
17.答案:(1).吸收;180;
(2).①氧化;2NiO;③O2+4e-=2(A;
(3).①1.2XIO,;②i和山;③乙;
(4).CD
解析:(1).由圖甲可知,1molNz和1molCh完全反應生成NO時,反應
物中化學鍵斷裂吸收的總能量為946kJ+498kJ=1444kJ,形成生成物中化
學鍵放出的總能量為2X632kJ=l264kJ,則反應時需要吸收180kJ能量。
(2).①原電池中,NiO電極為負極,電極上NO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生成
NO2O②外電路中,電子由負極(NiO電極)流出,經導線流入正極(Pt
電極)。③原電池中,Pt電極為正極,。2在正極上發生還原反應生成O”,
電極反應式為Ch+4e-=2O2'o
(3).①由表格數據可知,實驗1、II溫度相同,催化劑的比表面積不
同,實驗目的是驗證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則溫度和反應
物的初始濃度要相同;實驗1、in催化劑的比表面積相同、溫度不同,實
驗目的是驗證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則反應物的初始濃度要相同,a應
該為1.2義10-3。②由表格數據可知,實驗I、III催化劑的比表面積相同,溫
度不同,實驗目的是驗證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③因實驗I、III催化劑
的比表面積不同,溫度、反應物的初始濃度相同,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對平
衡移動無影響,但實驗n的反應速率快,先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故實驗n
對應的為曲線乙。
(4).A項,因反應在絕熱容器中進行,容器內混合氣體溫度會變化,當
溫度不再變化時,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B項,該反應是一個氣體體
積減小的反應,當容器內的氣體壓強保持不變,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
等,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C項,平衡時,V逆(NO)=2v正(N2),2V逆
(NO)=丫正(N2)時正、逆反應速率不相等,反應沒有達到平衡狀態;D
項,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氣體質量不變,容器的容積不變,則
容器內混合氣體密度一直保持不變,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不能說明反應已
達到平衡狀態。
三、實驗題
18.海水是巨大的資源寶庫,從海水中提取食鹽和濕的過程如下:
(1)為除去粗鹽中的雜質(Mg*SO\Ca[+),加入的試劑順序正確的是
(填序號)。
A.NaOH溶液fNa2co3溶液fBaCl2溶液f過濾后力口鹽酸
B.BaCh溶液一NaOH溶液fNa2co3溶液f過濾后加鹽酸
C.NaOH溶液fBaCl,溶液fNa2co3溶液f過濾后加鹽酸
D.Na2co3溶液fNaOH溶液fBaJ溶液f過濾后力口鹽酸
(2)制備鈉單質的方法之一是電解熔融NaCL寫出電解的化學方程
式:.
(3)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了解從工業澳中提純澳的方法,查閱了
有關資料:Br?的沸點為59C,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強腐蝕性。他們參觀生
產過程后,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
①圖中儀器B的名稱是,冷卻水的出口為“"(填“甲”或
“乙”)。
②2c中液體的顏色為.
③D裝置的作用是.
(4)已知某溶液中c「、Br、I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3:4,現欲使溶液中的
ChBr、的物質的量之比變成4:3:2,那么需要通入C、的物質的量是原溶
液中I的物質的量的—(填序號)。
A.lB.lC.-D.i
2346
18.答案:(1)BC(2)2NaCl(熔融)疊2Na+Cj
(3)①直形冷凝管甲②深棕紅色或紅棕色③吸收尾氣(4)C
解析:(1)應先加入BaJ溶液除去SO:,再加入Na2co3溶液除去Ca?+和
Ba2+,二者加入順序不能顛倒,如果加反了,過量的Ba?+將不能被除去。
而加入Na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成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 數學試題【含答案】
- 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城區片區學校2025年小升初易錯點數學檢測卷含解析
-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2025年數學五下期末預測試題含答案
- 西北師范大學《安裝工程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稅務高等專科學校《敦煌歷史與文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沈陽市實驗北重點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中考適應性考試(二)英語試題含答案
-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神經與精神病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六盤水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級統計分析方法(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食品安全檢驗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設備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糞群移植的護理
- 手術室質控培訓課件
- 企業文化與員工認同培訓課件
- 古寺廟重建可行性報告
- 老年護理的專科發展課件
- 13《貓》 第二課時 課件
- 人工智能對經濟的影響
- 棒壘球課教學大綱
- 醫學CVVH原理和護理
-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血液循環共23張
- 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管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