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爾克斯“塞萬提斯之后最偉大的語言大師”
我有自己的世界觀,我看到了世界,我想把自己觀察到的敘述出來世界和觀察的方法。
—馬爾克斯馬爾克斯語錄“以他人的圖表來表現我們的現實只會使我們越來越不為人所知,越來越不自由,越來越孤獨。”“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我要讓自己童年的經歷有一個文學的歸宿。”“我寫作是要我的朋友愛我更久。”“更讓人高興的是,我終于今后不會再當諾貝爾獎候選人了。”一個不關心政治、不關心社會的作家不是個好作家。在文學創作的征途上,作家永遠是孤軍奮戰的,這跟海上遇難者在驚濤駭浪里掙扎一模一樣,這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事業,誰也無法幫助一個人寫他正在寫的東西。“真實永遠是文學的最佳模式”“他媽的,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的。”一、作者簡介加布里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GarciaMarquez1927~)哥倫比亞作家。生于哥倫比亞一個炎熱多雨的村鎮——馬格達萊納省的阿拉卡塔卡鎮的一個醫生家庭。父母居無定所,生活貧困,以至于未給孩子施行洗禮,連孩子生于哪一年也記不住(一說1928年,但據近年考證,應是1927年)。8歲前,一直生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位受人尊敬的上校,參加過兩次內戰。外祖母是位勤勞的主婦,很會講神話故事。這段充滿幻想和神奇色彩的童年生活,為他后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外祖父外祖母╲╱路易莎埃利希奧╲╱馬爾克斯馬爾克斯的生命流程阿拉卡塔卡渡過童年→1936年巴蘭基里亞→波哥大的錫帕基臘寄宿學校→1946畢業后離開波哥大→1947重返波哥大→1948卡塔赫納→1950糾蘭基雅→1954重返波哥大→1958與梅賽德斯結婚定居在委內瑞拉→1959—1961為古巴通訊社工作1967完成《百年孤獨》的寫作1936年開始上學,1940年轉入首都的教會中學,期間閱讀了大量世界名著。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成為他課余最好的消遣。18歲時,考入首都波哥大國立大學攻讀法律,但他對法律不感興趣。
1947年,馬爾克斯來到首都,入哥倫比亞大學研讀法律,但卻醉心于奧地利作家卡夫卡和美國小說家福克納的小說。1948年,馬爾克斯因政局動蕩中途輟學進入報界,任《觀察家報》記者,先后到過歐洲各國,他在《觀察家報》上發表了十幾篇短篇小說,如《藍寶石般的眼睛》(1950)、《納沃,一個讓天使等待的黑人》(1951)。1954年任該報駐歐洲記者。1955年,他因連載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難而被迫離開哥倫比亞。早在1947年,他已在《觀察家》雜志發表了處女作、短篇小說《第三次辭世》;到1952年,該雜志共刊出他的十個短篇小說,這些作品的主題大多與對死亡的探索有關。1955年,第一部長篇小說《枯枝敗葉》問世,引起拉美文學界重視,頗受好評。1955年,發表短篇小說《伊莎貝拉在馬孔多觀雨的獨白》和中篇小說《枯枝敗葉》,初步顯示了他構思新穎、筆法多變的才華。1959年起為古巴的“拉丁美洲通訊社”工作。1961至1967年,他僑居墨西哥,從事文學、電影和新聞工作。陸續出版的主要作品有《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1961)、《惡時辰》(1962)小說獲得美國埃索石油公司在波哥大舉辦的埃索獎。《格蘭德大娘的葬禮》(1962)。《伊莎貝拉在馬孔多觀雨的獨白》首次出現了神奇的馬孔多鎮和連綿不斷的滂沱大雨,是《百年孤獨》同一地點和類似場景的試筆。中篇小說《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是馬爾克斯的平生得意之作,小說描寫一個退役上校悲慘凄涼的晚景:他一心等待政府的津貼而不得,最后面帶笑容迎接死亡。1967年《百年孤獨》的發表為他贏得世界性的聲譽,并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壇上的地位。由于這部小說的成功,他先后榮獲哥倫比亞文學獎、法國最佳外國作品獎和拉美最高文學獎—委內瑞拉“羅慕洛·加列戈斯”國際文學獎。《百年孤獨》標志著魔幻現實主義的成熟,也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從1967到1975年,他發表了短篇小說《巨翅老人》(1968)、報告文學《一個海上遇難者的故事》(1970)和長篇反寡頭小說《家長的沒落》(1975)的出版在西班牙語文學界再次引起“地震”。1975年為抗議智利軍事政變,他進行了長達五年的“文學罷工”。
1981年發表了《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殺案》。1982年,哥倫比亞地震,他回到祖國。同時,“由于其長短篇小說《百年孤獨》以結構豐富的想象世界,其中探混著魔幻與現實,反映出一整個大陸的生命矛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諾獎評語瑞典文學院在給加西亞·馬爾克斯的評語中說,作者在《百年孤獨》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那個由他虛構出來的小鎮。從50年代末,他的小說就把我們引進了這個奇特的地方。那里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跡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作者的想像力在馳騁翱翔:荒誕不經的傳說、具體的村鎮生活、比擬與影射、細膩的景物描寫,都像新聞報道一樣準確地再現出來”。得獎后,他又推出長篇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和《迷宮里的將軍》(1989).短篇小說集《我的上校外祖父的故事》(1989)、異國故事十二篇》以及報告文學《米格爾·利了回國歷險記》(1986)等80年代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綁架》(1984)、文學談話錄《番石榴飄香》(1982)等。90年代創作的《八月再見》和《綁架逸聞》(1996)繼續關于愛情與暴力的主題,后者發表時引起評論界激烈的爭論,但卻贏得了讀者的熱烈歡迎。1999年得淋巴癌,此后文學產量遽減,2006年1月宣布封筆。
主要作品
1947年-《第三次辭世》
1955年-《枯枝敗葉(Lahojarasc)》
1958-《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Elcoronenotienequienleescriba)》
1962年-《格蘭德大娘的葬禮(LosfuneralesdelaMamáGrande)》
1962年-《藍寶石般的眼睛(Ojosdeperroazul)》
1962年-《惡時辰(Lamalahora)》
1966-《百年孤獨(Cienañosdesoledad)》
1975年-《家長的沒落(Elotoñodelpatriarca)》
1970年-《落難海員的故事(Relatodeunnáufrago)》
1972-《難以置信的悲慘故事——純真的埃倫蒂拉和殘忍的祖母(LaincreíbleytristehistoriadelacándidaEréndiraydesuabueladesalmada)》
1981年-《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Crónicadeunamuerteanunciada)》
1982年-《番石榴飄香》
1985年-《霍亂時期的愛情(Elamorenlostiemposdelcólera)》
1989年-《迷宮里的將軍(Elgeneralensulaberinto)》
1992年-《奇怪的朝圣者(Docecuentosperegrinos)》
1994年-《關于愛和其它惡魔(Delamoryotrosdemonios)》
1996年-《綁架(Noticiadeunsecuestro)》
2004年-《苦妓追憶錄(memoriademisputastristes)》
主要榮譽
1962年-《惡時辰》獲埃索獎。
1969年-《百年孤獨》獲意大利基安恰諾獎。
1969年-《百年孤獨》獲法國最佳外國作品獎。
197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稱號。
1972年-獲拉丁美洲文學最高獎——加列戈斯文學獎。
1981年-獲法國政府頒榮譽軍團勛章。
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1982年-獲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2006年-獲第26屆《洛杉磯時報》圖書獎。《落葉紛飛》1955年,馬爾克斯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落葉紛飛》。該書借鑒意識流小說的技巧寫成,作家曾坦言自己受到福克納《在我彌留之際》和英國女作家伍爾芙的《達羅衛夫人》的啟發。小說的背景是出現于作家多部作品中的馬貢多,其原型是距他童年生活的村鎮幾里之遙的一個香蕉園。故事情節圍繞老人(上校)、女人(上校之女)和小孩(上校外孫)三個人物的內心獨自展開,三種聲音交織、疊加,從不同視角表現美國商業勢力侵入馬貢多后,人們孤寂、無奈的心情。《家長的沒落》1975年,馬爾克斯的又一部重要長篇小說《家長的沒落》出版,書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兇狠、殘暴的軍事獨裁者尼卡諾的形象。在創作之前,馬爾克斯曾研究過多種拉美諸國獨裁者的傳記,分析他們的成長道路和一般特征以及外國政治、軍事勢力對拉丁美洲社會的影響,因此,這部小說是對拉美獨裁者和該地區社會生活的深刻概括與生動寫照。主人公尼卡諾靠軍事政變登上權力的頂峰,為維護自己的統治,他對內采用高壓政策,血腥鎮壓一切反對者;對外則奴顏婢膝,出賣國家的主權和財富。為了稍除隱患,尼卡諾玩弄詐死伎倆,再把所有信以為真,歡呼慶祝的群眾斬盡殺絕。除了耍陰謀詭計外,尼卡諾在生活中與白癡無異。馬爾克斯以極為夸張的筆法,寫他作為國家元首的日常工作就是命人把門從一邊卸下安到另一邊,然后再拆下安回原處。無論干任何事情,他都得靠老婆指點。尼卡諾的政權是仰仗外國侵略者刺刀的保護存在的,因此,當瘟疫流行,外國軍隊撤走后,他隨即垮臺,在孤獨中死去。在刻畫尼卡諾殘酷、昏庸一面的同時,作家還將筆觸深入到他的內心世界,表現其精神的空虛和孤獨。尼卡諾盡管握有無上的權力,卻不敢相信任何人。他的統治與人民相對立。這使他的心中始終充滿了恐懼,外強中干成了他最典型的特征。作家指出,獨裁者的孤獨,是人格被權力異化的必然結果。小說還深刻揭露了打著“民主”、“援助”的幌子,插手別國事務的外國侵略者的丑惡嘴臉。他們撤離時將一切掠奪凈盡,甚至將大海割成小塊運走,把草原象卷地毯一樣卷走,只留下一片光禿禿的石頭。小說充滿了荒誕離奇的情節,打破正常的時空關系,用多人稱的獨白形式構成整部作品多層次的敘事結構,在濃郁的魔幻氛圍中顯示出嚴峻的真實。作家曾說,《家長的沒落》是自己最成功的小說。《百年孤獨》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百年孤獨》《百年孤獨》是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作品。自60年代問世后,已被譯成36種以上的文字,在世界各地受到一致稱贊,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小說以馬貢多村鎮為背景,描寫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的命運,從而折射出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丁美洲一個多世紀的歷史進程,從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面探討了拉美地區貧困落后的原因。作家以生動、富于幻想的筆觸,勾畫出這片神奇大陸上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反映了復雜、多變的社會生活,深入揭示了該地區人民的精神特征,小說因而成為一部氣勢恢宏的史詩性作品。
加西亞·馬爾克斯花了18年的時間創作了這部長篇小說,并且在篇名上煞費了一番苦心。“百年”是什么意思?作家說,那是為了表示年代的久長,也就是說,拉丁美洲人民被壓迫、被剝削的苦難歲月是漫長的。“孤獨”又作何解釋?作家沒有正面回答,但讀者可以從作品中尋找到造成拉丁美洲孤獨的原因。
布恩地亞家族的第一代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與妻子烏蘇拉是馬貢多的開創者。他們本是表兄妹。很久以前,霍·阿·布恩地亞的叔叔與烏蘇拉的姑姑結婚,生下一個長豬尾巴的兒子。烏蘇拉怕近親結合重蹈前輩的覆轍,婚后堅決不與丈夫同房,村里人因此譏諷布恩地亞沒有性功能。一次,布恩地亞與鄰居斗雞獲勝,鄰人又以此事相嘲,他一怒之下用矛刺死后者,夫婦倆遠走高飛。經過兩年多的艱苦跋涉,他們和跟隨的幾戶村民最后定居在一片荒涼、多石的河畔。地名“馬貢多”,是布恩地亞從夢中得來的。起初這地方完全與世隔絕,后來隨著發現了與外界聯系的通道,馬貢多逐漸繁盛起來,變成一個熱鬧的村鎮。吉普賽人來后,他們的首領梅爾加德斯成為布恩地亞的朋友,他用科學幻想將布恩地亞引入文明的大門,后來卻又神秘地淹死了自己。布恩地亞的科學實驗沒有結果,又失去了朋友,于是在孤獨中發了瘋,被家人捆在院中的大栗樹下,半個多世紀后才死去。烏蘇拉是這個家族中最長壽的女人,活了一百多歲,目睹全家及馬貢多的歷史滄桑。在她以下六代人中,布恩地亞家族出過軍人、浪蕩子、修女、老姑娘、不成材的教士、夭亡的嬰兒,最后終于徹底敗落。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與自己的姨母阿瑪蘭塔·烏蘇拉生下第七代傳人,一個長尾巴的嬰兒,這孩子次日就被蟻群拖往巢穴吃掉了。阿瑪蘭塔·烏蘇拉血崩而死,奧雷良諾·布恩地亞走在馬貢多的街道上,鎮上的人們已經忘記了他那一度顯赫的家族。一陣颶風襲來,馬貢多從地球上永遠消逝了。故事情節《百年孤獨》人物表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 族長,思想怪誕,進步、行為夸張,最先進、最痛苦、 最孤獨,馬貢多過去與未來、落后與先進的集中體 現。以墨爾基阿德斯為代表的吉普塞人 外來文明的攜帶者,文化的象征,是改革者也是破 壞者。烏蘇拉(妻子) 固有文明的堅守者,勤勞、務實、善良,相對于丈 夫的 怪誕夸張,表現的出奇的理智與堅定。三大類人物小說部分故事情節磁鐵的故事望遠鏡和放大鏡的故事天文計算與地球理論煉金實驗的故事回顧馬貢多的開拓與繁榮探險故事偉大發明“冰”的故事小說故事中的荒誕情節:墨爾基阿德斯的疑難雜癥七個星球的七種金屬,倍金術,煉金筆記,煉金圖水域中的女人的傳說植物瞬間封閉小路奧雷良諾的出生,湯鍋摔碎六條胳臂的演員,光頭、鼻子上有銅環的巨人
作者在《拉丁美洲的孤獨》那篇演說中剖析了拉丁美洲孤獨的原因之后所說的:“面對壓迫、掠奪和歧視,我們的回答是生活下去。任何洪水、猛獸、瘟疫、饑饉、動亂,甚至數百年的戰爭,都不能削弱生命戰勝死亡的優勢。”小說的最后一句“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注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恰好說明了作者的主導思想:孤獨的拉丁美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新的、團結的、朝氣蓬勃的拉丁美洲必將出現。從1830年至上世紀初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本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并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活集中表現出來。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盡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于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后均以失敗而告終。這種孤獨不僅彌漫在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鎮,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寫出這一點,是希望拉美民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所以,《百年孤獨》中浸淫著的孤獨感,其主要內涵應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現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像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強的自信。
書中大部分內容是寫實的,而且是新聞式的寫實,但是,在真實故事的描寫中又夾雜著一些夢幻與怪誕的情節。照常理,現實與幻想是不可能融合的,可是在本文中,你并不能將它們完全分開,有人評價說:“馬爾克斯將現實變成了夢幻,創造了一個時空交錯、富含深意的藝術世界。”“變現實為幻想而不失真”正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基本特征。二、《百年孤獨》簡析
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他與烏蘇拉新婚時,由于害怕像姨母與叔父結婚那樣生出長尾巴的孩子來,于是烏蘇拉每夜都會穿上特制的緊身衣,拒絕與丈夫同房。后來丈夫因此而遭鄰居阿吉拉爾的恥笑,殺死了阿吉拉爾。從此,死者的鬼魂經常出現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涼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寧。于是他們只好離開村子,外出謀安身之所。他們跋涉了兩年多,由此受到夢的啟示,他們來到一片灘地上,定居下來。后來又有許多人遷移至此,這地方被命名為馬孔多。布恩迪亞家族在馬孔多的百年興廢史由此開始。一、歷史的再現馬貢多小鎮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愚昧、落后、與世隔絕的小鎮第二階段:卷入戰爭第三階段:殖民地、香蕉園家族簡史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是個富于創造精神的人,他從吉卜賽人那里看到磁鐵,便想用它來,開采金子。看到放大鏡可以聚焦太陽光便試圖因此研制一種威力無比的武器。他通過卜吉賽人送給他的航海用的觀像儀和六分儀,便通過實驗認識到”地球是圓的,像橙子”。他不滿于自己所在的貧窮而落后的村落生活,因為馬孔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辟一條道路,把馬孔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可他帶一幫人披荊斬棘干了兩個多星期,卻以失敗告終。后來他又研究煉金術,整日沉迷不休。由于他的精神世界與馬孔多狹隘的現實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獨的天井中,以致于精神失常,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后才在那棵樹上死去。烏蘇拉成為家里的頂梁柱,她活了115至120歲。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二代有兩男一女。老大何塞·阿卡迪奧是在來馬孔多的路上出生的。他在那里長大,和一個叫皮拉·苔列娜的女人私通,有了孩子。他十分害怕,后來與家里的養女蕾蓓卡結婚。但他一直對人們懷著戒心,渴望浪跡天涯。后來,他果然隨吉卜賽人出走,回來后變得放蕩不羈,最后奇怪地被人暗殺了。老二奧雷良諾生于馬孔多,在娘肚里就會哭,睜著眼睛出世,從小就賦有預見事物的本領,長大后愛上鎮長千金雷梅苔絲。在此之前;他與哥哥的情人生有一子名叫奧雷良諾·何塞。妻子暴病而亡后,他參加了內戰,當上上校。他一生遭遇過十四次暗殺,七十三次埋伏和一次槍決,均幸免于難。與17個外地女子姘居,生下17個男孩。這些男孩以后不約而同回馬孔多尋根,卻在一星期內全被打死。奧雷良諾年老歸家,和父親一樣對煉金術癡迷不已,每日煉金子作小金魚,一直到死。他們的妹妹阿馬蘭塔愛上了意大利技師,后又與侄子亂倫,愛情的不如意使她終日把自己關在房中縫制殮衣,孤獨萬狀。第三代人只有兩個堂兄弟,阿卡迪奧和奧雷良諾·何塞。前者不知生母為誰,竟狂熱地愛上生母,幾乎釀成大錯。后者成為馬孔多的軍隊長官,貪贓枉法,最后被保守派軍隊槍斃。生前他與一女人未婚便生一女兩男。其堂弟熱戀姑媽阿馬蘭塔,但無法與她成婚,故而參加軍隊,去找妓女尋求安慰,最終也死于亂軍之中。第四代即是阿卡迪奧與人私通生下的一女兩男。女兒俏姑娘雷梅苦絲楚楚動人,她身上散發著引人不安的氣味,曾因此置幾個男人于死地。她總愿意裸體,把時間耗費在反復洗澡上面,而她一樣在孤獨的沙漠上徘徊,后來在晾床單時,被一陣風刮上天不見了,永遠消失在空中。她的孿生子弟弟——阿卡迪奧第二,在美國人辦的香蕉公司里當監工,鼓動工人罷工。后來,3000多工人全被鎮壓遭難,只他一人幸免。他目擊政府用火車把工人們的尸體運往海邊丟棄,四處訴說這場大屠殺,反被認為神智不清。他無比恐懼失望,最后把自己關在房子里潛心研究吉卜賽人留下的羊皮手稿。另一個奧雷良諾第二終日縱情酒色,棄妻子于不顧,在情婦家中廝混。奇怪的是,這使他家中的牲畜迅速地繁殖,給他帶來了財富。他與妻子生有二女一男,后在病痛中死去。因此,人們一直沒認清他們兄弟倆兒誰是誰。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五代是奧雷良諾第二的一男二女,長子何塞·阿卡迪奧小時便被送往羅馬神學院去學習。母親希望他日后能當主教,但他對此毫無興趣,只是為了那假想中的遺產,才欺騙母親。母親死后,他回家靠變賣家業為生。后為保住烏蘇拉藏在地窖里的7000多個金幣,被歹徒殺死。女兒梅·香梅苔絲與香蕉公司學徒相好,母親禁止他們見面,他們只好暗中在浴室相會,母親發現后以偷雞賊為名打死了他。梅萬念俱灰,懷著身孕被送往修道院。小女兒阿馬蘭塔·烏蘇娜早年在布魯塞爾上學,在那里成婚后歸來,見到馬孔多一片凋敝,決心重整家園。她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她的到來,使馬孔多出現了一個最特別的人。她的情緒比這家族的人都好,也就是說,她想把一切陳規陋習打入十八層地獄。因此,她訂出長遠計劃,準備定居下來,拯救這個災難深重的村鎮。布恩迪亞家族的第六代是梅送回的私生子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他出生后一直在孤獨中長大。他唯一的嗜好是躲在吉卜賽人梅爾加德斯的房間里研究各種神秘的書籍和手稿。他甚至能與死去多年的老吉卜賽人對話,并受到指示學習梵文。他一直對周圍的世界既不關心也不過問,但對中世紀的學問卻了如指掌。自從姨母阿瑪蘭塔·烏蘇娜回鄉之后,他不知不覺地對她產生了難以克制的戀情,兩人發生了亂倫關系,但他們認為,盡管他們受到孤獨與愛情的折磨,但他們畢竟是人世間唯一最幸福的人。后來阿瑪蘭塔·烏蘇娜生下了一個健壯的男孩,“他是百年里誕生的布恩迪亞當中惟一由于愛情而受胎的嬰兒。”然而,他身上竟長著一條豬尾巴。阿瑪蘭塔·烏蘇娜產后大出血而亡。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就是這延續百年的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被一群螞蟻圍攻并被吃掉。就在這時,奧雷良諾·布恩迪亞終于破譯出了梅爾加德斯的手稿。手稿卷首的題辭是:“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后一個人將被螞蟻吃掉。”原來,這手稿記載的正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在他譯完最后一章的瞬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兒馬孔多鎮從地球上刮走,從此這個鎮不復存在了。二、現實的反思1.民族的自戀型2.文化的多重影響土著文化、印第安文化、西班牙文化、歐美現代文化3.文明的沉重代價“這列無辜的黃色火車將給馬貢多帶來多少捉摸不定的困惑和確鑿無疑的事實,多少恭維、奉承和倒霉、不幸,多少變化、災難和多少懷念啊”三、希望的探尋“與其說馬貢多是世界上的某個地方,還不如說是某種精神狀態”
—馬爾克斯《番石榴飄香》“命中注定一百年處于孤獨的世家終將獲得并將永遠享有出現在世界上的第二次機會”三、創作藝術特征加西亞·馬爾克斯遵循“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經過巧妙的構思和想象,把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于神話、傳說的幻想結合起來,形成色彩斑斕、風格獨特的圖畫,使讀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獲得一種似曾相識又覺陌生的感受,從而激起尋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創作真諦的愿望。魔幻現實主義必須以現實力基礎,但這并不妨礙它采取極端夸張的手法。馬爾克斯的創作原則變現實為幻想而不失其真。馬爾克斯一直反對把他的小說稱為魔幻現實主義,他反復強調他的小說是真實的,是現實的表現關鍵詞時間魔幻主義:現實的魔幻化+魔幻的現實化循環往復(情節+時間)預言+神話
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奧雷連諾上校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過去——未來——虛擬的現在當時,馬孔多是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莊,一座座土房都蓋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著遍布石頭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頭光滑、潔白,活象史前的巨蛋。這塊天地還是新開辟的,許多東西都叫不出名字,不得不用手指指點點。開辟鴻蒙的特征,事物都有待命名,所以是一種創世神話。每年三月,衣衫襤樓的吉卜賽人都要在村邊搭起帳篷,在笛鼓的喧囂聲中,向馬孔多的居民介紹科學家的最新發明。他們首先帶來的是磁鐵。一個身軀高大的吉卜賽人,自稱梅爾加德斯,滿臉絡腮胡子,手指瘦得象鳥的爪子,向觀眾出色地表演了他所謂的馬其頓煉金術士創造的世界第八奇跡。他手里拿著兩大塊磁鐵,從一座農舍走到另一座農舍,大家都驚異地看見,鐵鍋、鐵盆、鐵鉗、鐵爐都從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釘子和螺絲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掙脫出來,甚至那些早就丟失的東西也從找過多次的地方兀然出現,亂七八糟地跟在梅爾加德斯的魔鐵后面。小說的第一章沒有從整個故事的最早時間——也就是家族的起源寫起,而是以吉普賽人帶來磁鐵和冰塊的情節作為開頭,它的象征意義在于——吉普賽人、冰塊、磁鐵都標志著一種外來的異質文明對馬孔多小鎮的侵入。其中隱含了一種現代性的向度,表明了馬孔多從“創世紀”的時候就與現代文明發生了盤根錯節的關系。最明顯的例子是布恩迪亞家族人名和性格的一再重復。布恩迪亞和烏蘇拉這第一代創始人生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就是第二代。大兒子叫阿卡迪奧,二兒子就是小說中第一句提到的奧雷連諾上校。接下來的第三代第四代一直到最后一代——第七代中有五個取名阿卡迪奧,有三個重要人物叫奧雷連諾,這三個重要人物之后還得加上最后一代的奧雷連諾,另外還有奧雷連諾上校和十七位婦女生的七個私生子,都叫奧雷連諾奧雷連諾上校和十七位婦女有交往不是因為他是花花公子,而是十七位婦女都出于改良品種的考慮要生下奧雷連諾上校的兒子)但是有一條規律可循,就是所有的奧雷連諾們都遵循一種行為方式,都是一樣的性格,而阿卡迪奧們則遵循另一種,兩類人絕不會混淆。阿卡迪奧——有著可怕的動物性精力的人,是沉溺酒色的縱欲主義者。奧雷連諾——穩重、沉著、有理性,是謙謙君子,頭腦清醒,善于思考。這兩種個性在第一代領導人身上同時并存,在創始人的子孫身上分裂對立,表現為本能/理智,沖動/深思熟慮,性欲/文明兩種個性。為什么《百年孤獨》如此刻意地重復人物的名字和性格,以至于有類型化傾向?在淡化所有有關人物的性格的同時,突出家族、集體的氣質。林語堂《京華煙云》:個人一代代的消逝,但家族永遠流傳。《教父》:為了家族利益可以犧牲任何個體的幸福甚至生命。魔幻現實主義在《百年孤獨》中的表現:1.陌生化2.很多細節很現實,令人感到驚奇和魔幻的是它的講述方式。現實的魔幻化三月的一個下午,菲南達想在花園里折疊她的粗布麻衣床單,請家里的女人們幫忙。她們剛開始折,阿瑪蘭塔就發現俏姑娘雷梅苔絲臉色白得透明。“你不舒服嗎?”阿瑪蘭塔問她。俏姑娘雷梅苔絲抓著床單的另一端,無可奈何地微微一笑。“不,恰恰相反,”她說,“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好過。”她剛講完,菲南達覺得有一陣發光的微風把床單從她手中吹起,并把它完全展開。阿瑪蘭塔感到襯裙的花邊也在神秘地飄動,她想抓住床單不知掉下去,就在這時,俏姑娘雷梅苔絲開始向上飛升。烏蘇拉的眼睛幾乎全瞎了,此時卻只有她還能鎮靜地辨別出這陣無可挽回的閃著光的微風是什么東西。她松開手,讓床單隨光而去,只見俏姑娘雷梅苔絲在朝她揮手告別。床單令人眩目地撲扇著和她一起飛升,同她一起漸漸離開了不滿金龜子和大麗花的天空,穿過了剛過下午四點鐘的空間,同她一起永遠地消失在太空之中,連人們記憶所及的、飛得最高的鳥兒也趕不上。一、“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如《百年孤獨》中寫外部文明對馬貢多的侵入,是現實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賽人拖著兩塊磁鐵“……挨家串戶地走著……鐵鍋、鐵盆、鐵鉗、小鐵爐紛紛從原地落下,木板因鐵釘和螺釘沒命地掙脫出來而嘎嘎作響……跟在那兩塊魔鐵的后面亂滾”;又如寫政府把大批罷工者殺害后,將尸體裝上火車運到海里,那輛火車竟有200節車廂,前、中、后共有3個車頭牽引!作家似乎在不斷地變換著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甚至顯微鏡,讓讀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虛實交錯的畫面,從而豐富了想象力,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1.《百年孤獨》展示的是一個神話世界,它同時擁有一個“象征性”結構
2.魔幻與現實緊密結合
(1)魔幻中的現實
(2)現實中的魔幻
“黃色”的象征意義《百年孤獨》在很多地方寫了黃色,這也是有象征意義的。香蕉公司黃色的火車
工人們吞下的黃色藥丸
墨爾基阿德斯的假牙上長出的“開有黃花的水生小植物”小黃花
黃色的蝴蝶
梅梅用的像黃色的芥末的避孕藥小孩的黃頭發、金制小魚、古代金幣甚至成熟時呈黃色的香蕉
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考察要點試題及答案
- 良好溝通在項目管理考試中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CH401-peptide-生命科學試劑-MCE
- 環境微生物監測的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職業認證路徑解析試題及答案
- 理財師考試熱情調整與投入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師考試實踐試題及答案
- 注冊會計師考試各科復習側重點試題及答案
- 不動產投資的風險管控試題及答案
- 探討項目管理中有效時間管理的意義試題及答案
- 機動車登記翻譯(適用于出國資料)
- 感染性休克指導課件
- 監控系統維護合同正式版
- 行政管理工作流程優化方案
- 外研社小學一年級下冊英語期中試卷
- 鼓式制動器畢業設計
- 神華準能“一步酸溶法”粉煤灰生產氧化鋁焙燒爐的選型研究
- 學生成績管理系統數據流圖
- 醫院內部醫療廢物收集運送流程圖
- 血氣分析簡易三步法
- 清遠清城區中小學明細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