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_第1頁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_第2頁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_第3頁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_第4頁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大單元結構設計:本單元講述的是明清兩朝的歷史。明清是中國古代最后兩個王朝,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缺乏活力,不斷僵化,封建社會走向衰落,故把這一單元主題設定為帝國余暉。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盛世的前夜,主要探討明王朝的鼎盛、危機、明清易代清王朝的建立。從對外關系、邊疆治理、民族關系探討明王朝的鼎盛;從君主專制的強化、來自日本、西方殖民者外部威脅,來說明明王朝強盛背后隱藏危機。用一定篇幅來講述明清易代,清王朝的建立。第二部分為本課,即饑餓的盛世——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本課主題確定的依據:著名學者,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研究員張宏杰的《饑餓的盛世》,以乾隆皇帝視角切入,深刻描繪清朝中期的歷史,他認為:“康乾盛世的功績是創造了空前的政治穩定,養活了數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中國今天的版圖。”同時他也指出:“乾隆盛世是一個饑餓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僵化的盛世,是基于少數統治者利益最大化而設計出來的盛世。”這個盛世中顯露著危機,這不正是《史綱上》第十四課想要揭示的么?受此啟發我將本課主題設定為饑餓的盛世——清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課標要求:了解明清時期統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認識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認識明清時期封建專制發展和世界形勢變化對中國的影響以及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核心素養:唯物史觀:運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等相關原理引導學生理解清朝前中期的危機背后反映了封建制度逐漸走向沒落。時空觀念:通過對相關史實和清朝中前疆域圖的研讀,使學生認識清朝中前期遼闊的疆域,突出清朝中前期疆域之盛。史料實證:通過閱讀教材課文以及出示相關史料和圖片來證實清朝中前期的鼎盛和面臨的危機。歷史解釋:引導學生對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的原因、影響、實質等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家國情懷:引導學生感受清朝中前期的鼎盛反映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民族交融,國家穩定;引導學生感受清朝中前期危機出現,實質上是封建制度衰落的表現,已經落后于歷史發展潮流,讓學生感受到,國家要想發展強盛就要開放包容、與時俱進。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掌握清朝中前期鼎盛的相關史實,包括邊疆治理和民族關系、社會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等。了解清朝中前期出現統治危機的史實。難點:解釋清朝中前期的鼎盛與危機出現的原因以及影響,理解國家要想強盛就要開放包容、與時俱進。新課導入: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政府派馬嘎爾尼等人以為乾隆皇帝祝壽為名訪問中國,實則希望擴大貿易、增開通商口岸,受到乾隆皇帝的接見……結合大家現有的歷史知識,說一說在你眼中當時英國是什么樣子?學生回答:這個時候英國經濟上正在開展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需要開拓海外市場和掠奪原料產地;政治上責任內閣制確立,君主立憲制得到發展;思想上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解放人們思想,自然科學進步。壹、清朝君臣眼中的英國——朝貢夷國OR日不落帝國?材料一:(英國人)剛一上岸,他們的隊伍便被中國官員不由分說的插上幾面彩旗,上面用中文著幾個大字“英吉利貢使”。無論在旗上還是禮品清單上,中國官員都把“禮物”改成了“貢物”。——節選自百度百科《馬嘎爾尼使團訪華》條設問1:結合材料,說說清朝君臣眼中的英國是什么樣?態度如何?學生回答:清朝君臣認為馬嘎爾尼使團是和其他國家的使臣一樣,都是來中國進貢的普通貢使。處處彰顯天朝姿態設計意圖:通過材料讓學生感知中國君臣眼中的英帝國,得出馬嘎爾尼使團在中國君臣眼中就是普通貢使,進而引出在清朝君臣看來大清王朝就是“天朝”,清朝君臣為何自詡為“天朝”?僅僅是自詡吹噓這么簡單么?進而引出康乾時代的鼎盛。當時的清朝君臣為什么會把強大英帝國看做是普通朝貢夷國?他們的自信從哪里來的?他們有自信的資本么?一、自信原因一:清朝的武功和疆域之盛清王朝疆域圖清王朝疆域圖設問:設問2:結合教材P78-79課文,歸納清王朝前中期奠定遼闊疆域和處理民族關系措施?并分析其中體現了哪些政治智慧?學生回答并展示:康熙朝:1.1683年平定臺灣2.1684年設臺灣府,隸屬福建3.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4.1690—1696年康熙帝三征葛爾丹,平定葛爾丹叛亂5.1713年冊封五世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雍正朝:1.西南地區大規模的推行“改土歸流”2.開始派遣駐藏大臣代表朝廷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乾隆朝:1.1757年徹底擊敗準噶爾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在蒙古族地區設立旗、盟進行統治。2.1762年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3.1793年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以法律形式明確和落實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轄權。政治智慧:恩威并施、因俗而治、尊重少數民族傳統、堅持統一和中央集權原則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自主學習清王朝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相關史實。對歷史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和素養。二、自信原因二:清朝經濟之盛材料二:一直到乾隆辭世之際,中國都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當時中國的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中國在世界制造業中所占份額,是英國八倍、俄國六倍、日本九倍乾隆時代雄厚的國家財政儲備與以往各朝代比是空前的……康熙朝庫存銀最高額是五十八年(1719年)的4900余萬兩……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竟至八千萬兩。乾隆朝農業發展的標志性成績是全國糧食產量的增加……中國歷代口糧總量發展呈總的上升趨勢。其中秦漢為417億斤,唐代為626億斤,宋代為835億斤,明朝為1392億斤。到清乾隆晚期,一躍而達2088億斤,并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設問3:思考材料二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清代乾隆時期,小農經濟下的農業、手工業繼續發展,乾隆時期清朝的經濟總量仍然很高,國力雄厚。設計意圖:通過展示材料,讓學生感受乾隆時期,小農經濟下,封建經濟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能力。設問4:乾隆時期封建經濟持續發展,結合教材P83—84頁課文,思考乾隆時期在農業、手工業、商業領域有哪些新變化?反映的實質什么?學生回答:農業:1.新航路開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農作物品種傳入中國(玉米、甘薯等)2.江南等地區農業多種經營興盛,經濟作物品種繁多,種植廣泛3.江南等地區農民兼營產品處級加工或者相關副業手工業:1.明朝后期南方一些地區絲織、榨油、制瓷等行業出現新經營方式——手工工場2.新的生產關系——資本主義萌芽(雇傭關系)商業(商品經濟繁榮):1.美洲等地的白銀通過海外貿易大量輸入2.長途和大額貿易發展、商業資本聚集3.實力雄厚商人群體出現——商幫(徽商、晉商)4.工商業發達地區、交通要道,興起一批經濟功能為主的商業市鎮,成為地區貿易網路核心。實質:反映了明清時期在農業、手工業、商業領域出現一些新的生產關系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商品經濟繼續發展,農產品的商品化,出現手工工場和資本主義萌芽,國內外商貿的活躍。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自主學習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新變化史實。并對歷史現象進行解釋。三、自信原因三:清朝文治之盛設問5:結合教材P85—86,思考清朝前中期,文化繁榮的表現,并分析其特點。學生回答:文學:清朝中期吳敬梓《儒林外史》(諷刺)、曹雪芹《紅樓夢》(古典現實主義文學高峰)。明清戲曲(傳奇、昆曲、京劇):傳奇:長篇化、清潔更加曲折復雜代表:清朝孔尚任京劇:清道光年間,以徽班為基礎,融合徽、漢二調,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戲的藝術成分,形成京劇。文化整理:乾隆后期,編成我國古代最大叢書——《四庫全書》特點:文學上,章回體,語言通俗,反封建,重教化;戲曲上,重傳承和創新;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史實進行分析并做出合理解釋能力。在清朝君臣眼中,看到的是滿眼的強盛的“天朝”,在馬嘎爾尼使團眼里大清帝國又是什么樣子呢?貳、馬嘎爾尼使團眼中的清朝——盛世OR饑象?經過九個月的行使,英國使團終于抵達了中國海面……材料三:使團成員約翰巴羅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說:“不管是在舟山還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沒有看到任何人民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明……除了村莊周圍,難得有樹,且形狀丑陋。房屋通常是泥墻平房,茅草蓋頂……事實上,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后的景象。”(英國人)到達浙江沿海后,因為不熟悉中國航線,英國人請求當地總兵幫他們找一個領航員。總兵痛快的答應了。……使團成員巴羅說:“他們派出兵丁很快就帶回了一群人。他們是我平生所見神情最悲慘的家伙了,一個個雙膝跪地,接受詢問……他們徒勞地哀告到,離家遠行會壞了他們生意,給妻子兒女和家庭帶來痛苦,總兵不為所動,命令他們一小時后準備妥當。”設問6:馬嘎爾尼使團在中國看到盛世下的什么問題?學生回答:盛世下,中國人民物質生活貧困;封建桎梏下人民精神的麻木、恐懼設問7:結合教材P80頁課文,指出盛世下的清王朝還存在哪些危機?學生回答:人口增長使資源危機日益顯露、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農民起義屢屢爆發。設計意圖:通過出示材料,讓學生直觀感受清朝盛世下的問題,培養學生閱讀史料的能力。面臨這些危機,清王朝是如何應對?設問8:結合教材77—78頁課文,說明清朝前中期是如何強化專制統治?學生回答:清朝前中期康熙、雍正、乾隆都獨斷朝廷大政方針,對地方具體事務詳加過問。創立加強專制統治的奏折制度和軍機處。奏折是部分官員向皇帝單獨呈送密封報告。皇帝親手批閱后返回,不經過其他中轉、收發環節,形成奏折制度。奏折制度提高決策效率,強化皇帝對官僚機構的控制,加強君主專制統治。軍機處,是中樞秘書機構。軍機大臣由皇帝指派的朝臣兼職充任,軍機大臣在皇帝的監督下工作,商議軍情,按照皇帝的旨意起草或處理機要文書。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材料四:(清代)關津有過路之稅,鎮集有落地之稅。商人有時“且販自東市,既已納課,貨于西市,又復重征。再加上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覆園叢話·產業》中記載:明清時期,“凡置產業,自當以田地為主,市廛次之,典與鋪又次之”清朝奉行“率天下農民竭力耕耘”、“使人力無遺而地力殆盡”的政策。設問9:在經濟上,面對在農業、手工業、商業領域出現一些新的生產關系的因素,清王朝是如何應對的呢?學生回答:繼續奉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向工商業者征收重稅,打擊工商業;鼓勵從事農業生產。并沒有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鼓勵和保護工商業的發展。設問10:在文化上,清王朝又是如何實施統治?學生回答:清王朝大興文字獄,繼續實行八股取士,鉗制人們的思想。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學和掌握基本史實的能力,強化自主學習。面對初現的危機,清王朝繼續強化專制制度,禁錮人們思想,維護小農經濟,打擊工商業發展。總之,清王朝希望通過日益衰落的封建制度繼續維護封建統治。叁、馬嘎爾尼使團訪華敗興而歸——天朝自大OR文明沖突馬嘎爾尼使團被安排在農歷八月十三日(乾隆八十大壽)去熱河避暑山莊謁見皇帝,參加皇帝的壽辰慶典……材料五:在謁見皇帝前,清朝政府要求英國使臣按照各國貢使覲見皇帝的一貫禮儀,行三跪九叩之禮。英使認為這是一種屈辱而堅決拒絕。最后雙方各讓一步,英使同意單膝跪地,隨眾俯首,清政府也不再勉強他們把頭磕在地上。英國呈獻禮單:天體運行儀和望遠鏡;座鐘一架;天體儀;地球儀;奇巧椅子一對(能隨意轉動);毛瑟槍、連珠槍;銅炮、榴彈炮數門;軍艦模型;以及英國的土特產若干。中國回贈禮單:琺瑯、珍寶、玉器、漆器、花緞、畫冊、鼻煙壺、扇、簽、普洱茶48團,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設問11:根據材料五,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英兩國對待這次外交活動有何不同?反映的實質是什么?學生回答:在禮儀上,清政府堅持朝貢禮儀,維護天朝上國尊嚴;英國認為文明國家外交是平等的,予以拒絕。在禮品選擇上,清政府注重選擇精美手工業品;英國注重選擇能夠反映工業化的先進工業品以及武器。實質:封建專制與民主平等沖突;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沖突材料六:在清政府看來,馬嘎爾尼使團進貢和祝壽完畢,應該打道回府了。馬嘎爾尼則急切要求和等待談判,他們將英王的國書翻譯成中文,通過和珅提交給乾隆皇帝。他向清政府提出了六項要求:1.允許英商到寧波、舟山和天津貿易;2.準許英商像以前俄商一樣,在北京設立商館;3.將舟山附近一處海島讓給英國商人居住和收存貨物;4.在廣州附近劃出一塊地方,任英國人自由來往,不加禁止;5.英國商貨自澳門運往廣州者,享受免稅或減稅;6.確定船只關稅條例,照例上稅,不額外加征。乾隆皇帝在寫給英王的敕諭中說:“昨據爾使臣以爾國貿易事稟請大臣等轉奏,皆系更張定制,不便準行……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斤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得日用有資,并沾余潤。”設問12:依據材料,概括馬嘎爾尼使團提出哪些要求?乾隆皇帝的態度是怎樣的?反映清王朝實行什么政策?學生回答:提出要求:1.增加通商口岸2.在北京設商館3.提供給英商人居住、收存貨物場所4.明確關稅條例乾隆皇帝態度:以“系更張定制”為由全部否定。政策:反映了清王朝繼續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僅留廣州一處為通商口岸,嚴格限制外商在廣州的活動及其與中國商民的往來。這阻礙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材料,使學生感受到馬嘎爾尼來華訪問背后的文明沖突,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盛世下清朝已經逐漸落后于世界。如此橫向對比,站在世界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清王朝的做法很顯然都是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終將被時代所拋棄。正如著名學者張宏杰所說“乾隆不知道,他錯過了世界留給中國的最后一個機會”。鴉片戰爭后至辛亥革命的歷史也正是印證這一點。馬嘎爾尼使團此次訪問中國雖然敗興而歸,但并非全無收獲……材料七:回到歐洲,馬嘎爾尼的話傳遍了世界: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沒有沉沒。它那巨大的軀殼使周圍的鄰國見了害怕。假如來了個無能之輩掌舵,那船上的紀律與安全就全完了。鴉片戰爭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