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課后訓練鞏固提升雙基鞏固學考突破一、選擇題1.秦國能夠完成國家統一的最主要的主觀條件是()A.人民渴望安定統一B.兼并斗爭使統一局面不斷擴大C.秦國地理位置優越D.商鞅變法使秦國實力大大增加答案:D2.依據秦王嬴政遠交近攻的策略,在兼并六國的斗爭中,最終一個被吞滅的諸侯國是()A.韓國 B.趙國C.魏國 D.齊國解析:在全部諸侯國中,與秦國相距最遠的是齊國。答案:D3.秦在完成統一后,在北方大舉修筑長城,主要是為了()A.抵擋匈奴的進攻 B.開發邊疆C.顯示威力 D.拓展疆土解析:秦完成統一后,雖然取得了對匈奴斗爭的成功,但匈奴族依舊是北方的重要威逼。為了防衛匈奴的進攻,秦連接了原有的長城又進行了修筑,形成了萬里長城。答案:A4.秦王嬴政在完成統一后,建立了一整套君主專制中心集權制度。這一制度的核心是()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C.郡縣制度 D.秦律解析:在君主專制中心集權體制下,皇權至高無上,皇帝總攬政治、經濟、軍事等一切大權。因此,皇帝制度是秦政治體制的核心。答案:A5.在秦朝,“三公九卿以及列卿等,幫助皇帝處理日常事務。大事總匯于□□,或最終請皇帝裁決”。“□□”空缺的是()A.丞相 B.太尉C.郡守 D.縣令解析:本題的四個選項中,C、D兩項不屬于中心官員,解除。在秦朝的三公中,丞相是“百官之長”,“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是最高的行政長官。故選A項。答案:A6.縣是秦朝設立的地方行政機構之一,它有三個主要長官:縣令(長)、縣尉和縣丞。其中,縣尉主要負責分管()A.行政 B.軍事C.文書 D.刑法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問遷移實力。秦在中心設置太尉,掌管全國的軍事事務。因此,可以推斷縣尉主要負責一縣的軍事事務。答案:B7.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夫起義爆發的根本緣由是()A.戍邊誤期的農夫面臨被處死的危急B.陳勝等人具有革命的首創精神C.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階級沖突D.秦朝統治階級內部沖突的激化解析:秦朝的暴政導致民不聊生,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沖突快速激化,這是陳勝、吳廣起義發生的根本緣由。答案:C二、非選擇題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由郡、縣、鄉、里組成的郡縣制,是春秋戰國以來漸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政治體制。……秦代郡縣制的推行,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結果,是適應封建專制政體的要求而出現的。它對于結束長期形成的諸侯割據局面,維護國家統一,無疑有著主動的意義。——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秦代郡縣制的推行,是當時社會政治發展的結果。(2)與分封制相比,郡縣制體現了封建專制政體的哪些特征?參考答案:(1)春秋戰國時期,已積累了實行郡縣制的初步閱歷;秦完成統一,具備了在全國推行郡縣制的條件;實行郡縣制是鞏固統一的必定選擇。(2)地方官員干脆聽命于中心,中心集權體制建立;郡縣長官由皇帝干脆任免,封建官僚體制建立。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盡管殘暴,秦始皇仍舊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他為中心集權的帝國統治建立了范例,這種模式在中國始終保存至20世紀早期;他還為中國指明白政治和文化統一的發展方向,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某些個別階段的分裂外,政治和文化上的統一始終保持到了今日。——[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秦始皇建立的“范例”是什么。(2)為保證政治上的統一,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建樹?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依據材料,說明秦始皇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人物”的緣由。參考答案:(1)在全國建立了中心集權制度。(2)全面推行郡縣制。有效地加強了中心對地方的限制,鞏固了政治上的統一,并為古代中國地方行政制度供應了基本模式。(3)創立了影響深遠的政治模式;為中國指明白政治和文化統一的發展方向。選考奠基素養提升一、選擇題1.據史載,韓、趙、魏被滅后,“三晉大夫,皆不使秦”。韓國大貴族官僚出身的張良,“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這種現象反映出()A.秦的兼并斗爭是非正義的斗爭B.秦鞏固統一的任務任重道遠C.舊貴族勢力阻礙了統一D.秦的統一不利于各地的溝通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對史料的理解實力。“三晉大夫,皆不使秦”,說明秦雖然統一了韓、趙、魏,但這些地區的舊貴族依舊有很強的抵觸心情。張良的做法更反映出對秦統一的不滿。因此,秦鞏固統一依舊面臨著嚴峻的形勢。答案:B2.西漢中期的嚴安認為,秦滅六國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戰國,逢明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他指的是秦的統一()A.穩定了社會秩序 B.帶來了清明政治C.促進了生產發展 D.實現了中心集權解析:秦統一使黎民“免于戰國”,為人民的“更生”供應了有利的社會環境。故選A項。答案:A3.歷史學家張傳璽認為:“廢王稱皇帝,是秦始皇大膽的革新之舉……是歷史發展的須要。”皇帝制度的創立主要適應了()A.神化皇權的須要B.顯示皇帝至尊地位的須要C.結束地方割據的須要D.鞏固國家統一局面的須要解析:秦始皇完成統一后,創立了皇帝制度。皇權的至高無上,體現出了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皇帝不是一般意義的最高統治者的稱號,而是“大一統”的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征,皇帝擁有對一切大事的最終裁決權,從根本上說是出于維護大一統局面,鞏固國家統一的須要。答案:D4.秦朝在中心設置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們互不相屬,相互牽制。秦朝的這種做法旨在()A.提高行政效率B.確保皇帝的決斷權C.避開決策失誤D.加強對地方的限制解析:依據秦制,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各有明確的分工。秦統治者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們相互牽制,以達到最終由皇帝總攬大權的目的。答案:B5.秦統一后,有人提出:“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靜之術也。”該觀點實質上是主見()A.復原分封制度 B.重建宗法秩序C.全面推行郡縣制 D.以嚴刑峻法立國解析:秦統一后,朝廷內部出現了實行分封制還是郡縣制的爭辯。材料中的觀點是不封皇子與功臣,而以國稅重賞,即賜予經濟照看,認為這樣易于限制他們。故選C項。答案:C6.秦朝,“郡設3個主要長官:郡守,掌行政和軍事;郡尉,輔從郡守……監御史,掌監察”。干脆管轄監御史的應是中心的()A.皇帝 B.丞相C.御史大夫 D.太尉解析:在秦朝設置的中心機構中,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監御史是地方上的監察官員,由御史大夫進行管理。答案:C7.在秦朝,“令長皆掌治其民,顯善勸義,禁奸罰惡,理訟平賊,恤民時務,秋冬集課,上計于所屬郡”。由此可見()A.秦朝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度B.秦統一后出現了較為穩定的政治局面C.在秦朝郡是縣的上級行政部門D.秦朝時廣闊人民的賦役負擔非常沉重解析:本題供應的史料表明,秦朝的縣令、縣長每年都要向郡報告所治理區域的基本狀況。這表明,郡是縣的上級行政管理部門。答案:C8.秦朝建立了中心集權體制,這一體制()A.實現了中心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有機結合B.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C.激化了社會沖突并導致秦朝短命而亡D.保障了封建政治的清明和高效運作答案:B9.秦統一時,面臨著“田疇異畝,車途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局面。這種局面()A.不利于維護和鞏固大一統B.有利于加強中心對地方的限制C.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多元性D.反映了全面推行郡縣制的影響解析:秦統一后,各地的土地制度、車軌、律令,還有語言文字、習俗各有特色,這種局面不利于維護和鞏固統一。面對這種局面,統治者實行了車同軌、書同文等措施來鞏固統一。答案:A10.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令黔首自實田”,田地全部者“自動陳報全部土地實數,按定制繳納賦稅”。這事實上()A.削奪了地方賦稅的征收權B.以法律形式確認了土地私有制度C.進一步瓦解了舊的井田制D.用行政手段解決了土地兼并問題解析:戰國時期,雖然各國經過變法確認了土地私有權,但經過戰亂,土地全部權又發生了很多變更。秦統一后,讓田地全部者自報實際擁有的田畝數,作為國家征收賦稅的依據,這事實上再次以法律的形式對土地私有制度進行了確認。答案:B11.經考古測量,秦始皇陵園內墻長1355米、寬580米,外圍墻長2165米、寬940米,墻基厚8米。墳丘底下是地宮。墳丘西側有銅車馬坑,北部有寢殿、便殿和麗山食官建筑。如此浩大的建筑彰顯了()A.秦始皇統一中國的豐功偉績B.中心集權制度的強大威力C.秦朝時社會經濟的高度發達D.新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活力解析:秦朝短命而亡,卻留下了舉世矚目的工程。強大的中心集權國家,為其工程的修建供應了牢靠的保障。答案:B二、非選擇題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心集權制度萌芽于春秋后期的各大諸侯國中,戰國時期有較大的發展。秦始皇殲滅六國,統一中國,建立秦朝,以原秦國的制度為基礎,自中心到地方,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中心集權制度,行之于全國。這套制度的突出特點是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史稱“廢封建,置郡縣”。秦始皇的這一變革,是中國古代史上的重大政治變革,具有革命性質。這套新的政治制度基本上符合當時社會經濟的狀況及其發展的要求,亦為此后歷代王朝所沿用。——張傳璽《中國古代國家的歷史特征》(1)依據材料,分析秦朝建立中心集權制度有哪些有利條件。(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說明為什么建立郡縣制“具有革命性質”。(3)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談談你對“這套新的政治制度基本上符合當時社會經濟的狀況及其發展的要求”的理解。參考答案:(1)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實踐;秦國原有制度的基礎;秦完成了國家的統一。(2)徹底變更了地方上的行政制度,實現了由世卿世祿的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變,加強了中心對地方的限制。(3)中心集權制度適應了小農經濟發展的須要,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統一和實現政治的穩定,為封建經濟的發展供應了保障。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之富強,得東方游仕之力為多,如商鞅、張儀等皆東方人也,彼輩皆不抱狹義的觀念。若使東方貴族機體不推翻,當國者盡如平原、韓非之徒,平民學者不出頭,游仕不發跡,一般民眾皆受狹義的貴族政體之支配,則秦人力氣便不夠并吞東方。即以始皇一朝相臣言之,相國呂不韋、昌平君諸人,好像全非秦之貴族。秦政府實一“東西混合”的政府,亦是一貴族與平民合組的政府。秦借東方人力得天下,自不能專以秦貴族統治,故始皇雖為天子,子弟下儕齊民為匹夫,更不“封建”,雖系始皇卓識,亦當時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