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泉五校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聯考歷史科試卷_第1頁
廈泉五校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聯考歷史科試卷_第2頁
廈泉五校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聯考歷史科試卷_第3頁
廈泉五校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聯考歷史科試卷_第4頁
廈泉五校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聯考歷史科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廈泉五校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聯考歷史科試卷(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命題人:審核人:)

試卷分第=1\*ROMANI卷(選擇題)和第=2\*ROMAN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1\*ROMANI卷(選擇題,共6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978年5月,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在鄧小平的支持下,這次討論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這一討論A.重新確立黨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B.成為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思想先導C.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D.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新領導集體2.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農村流傳著一首歌謠:“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先國家,后集體,剩多剩少歸自己。不記工,不算賬,集體社員兩清亮。”歌謠所反映的制度A.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B.調整了城市的產業結構C.推動了工業現代化的實現D.改變了農村土地所有制3.20世紀80年代初,洛陽軸承廠在北京、上海等地設立了經銷處。各經銷處按季度向洛陽軸承廠提供市場動態、行情和用戶對產品的意見,推動軸承銷售數量大大增加。由此可知,當時我國A.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B.對外開放領域逐步擴大C.現代企業制度已經建立D.傳統經濟模式已被突破4.表1工農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重工業產值輕工業產值原計劃增長5.5%4%6%調整后計劃增長3.7%5.6%3%1.2%+8%表1為國家計委對1981年國民經濟計劃作出的調整。這反映了當時我國A.注重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B.國企改革面臨困境C.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打破計劃經濟體制5.閱讀表2據此可知,這些法律的頒布()A.順應了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B.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C.適應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形勢D.使中國更深層次參與國際經濟規則的制定6.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際,農業部發布了一條令人振奮的消息:2010年,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2%。這標志著我國農業生產告別了以人力、畜力作業為主的時代,進入了以機械化作業為主的新時代。引發上述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央明確提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B.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綜合國力增強C.我國農業基礎設施、現代裝備充足D.我國農村勞動者素質逐漸提高7.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先后批準建立了53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制定了“星火計劃”、“863計劃”、“火炬計劃”、“攀登計劃”、重大項目攻關計劃、重點成果推廣計劃等一系列重要計劃,并建立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制度。這主要表明我國A.科技發展新格局逐步推進B.優先發展航天和國防科技C.體制改革向科技領域擴展D.“科教興國”戰略得到貫徹8.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電視劇數量和圖書出版量穩居世界第一,電影票房連創新高。這說明我國A.醫療水平迅速提升B.生態環境不斷改善C.外交成就令人矚目D.文化事業蓬勃發展9.圖1圖1所示內容,可以說明中美A.終結了東西方的冷戰局面B.形成戰略伙伴關系C.政治分歧得到了徹底解決D.外交關系持續改善10.表321世紀以來中國外交大事記(部分)時間事件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上海舉行2013年習近平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2015年中國倡議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2016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在杭州舉行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辦表3表明中國A.成為國際金融中心B.經濟實力居世界第一C.提高高新科技水平D.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11.圖2為1978年以來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示意圖。圖2中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圖2A.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決策D.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設立12.2018年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指出,我國中小企業具備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這一成就A.表明我國現代化建設開啟了新時期B.體現了政治體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C.說明現代企業制度激發了國企活力D.驗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成效13.絲綢的發現是2021年3月以來三星堆考古發掘最大的亮點之一。此次發掘現場專門設計建造了全封閉、恒溫恒濕的發掘方艙,發掘人員全程身穿防護服進艙工作,盡量做到無菌化發掘。多學科實驗室配置了一系列監測、檢測與記錄儀器,對出土器物進行現場觀察、分析、信息提取和保護。三星堆考古說明A.歷史研究必須有考古依據方可采信 B.蠶桑絲織技術最早出現在三星堆C.現代科技手段大量運用于考古研究 D.新冠疫情倒逼考古學的技術進步14.黏土是古代兩河流域的特產,被廣泛應用于修建城市、制作陶罐,還用于書寫文字。約公元前3100公元前3000年的一塊黏土板(圖3)上記載了啤酒和政府機構的誕生。這說明圖3A.自然地理環境影響文明特質B.蘇美爾出現眾多城市國家C.文字是傳承文明的主要形式D.古代文明發展具有相似性15.某中學學生在進行歷史研究性學習時,搜集了以下史料,據此判斷,他研究的主題是古代A.印度文明B.埃及文明C.希臘文明D.印加文明16.腓尼基字母在東方演化為阿拉馬字母,由阿拉馬字母發展出古代西亞、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種字母;向西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成為今天歐洲幾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頭。材料說明腓尼基字母是A.世界字母文字源頭B.瑪雅文字源頭C.非洲象形文字起源D.中國文字起源17.到2世紀時,羅馬帝國境內已經修建了372條大道,各條大道都以羅馬城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建立了規模宏大的古代交通運輸網,另有無數條支線通往帝國各行省。羅馬帝國四通八達的道路網A.推動了封建國家經濟發展B.確保羅馬帝國長治久安C.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D.完善了國家的官僚體系18.中古時期的歐洲,國王把土地封賜給公爵或伯爵,成為其領主;公爵、伯爵作為大封建主,將其中一部分土地分封給男爵或子爵,成為這層關系中的領主;男爵或子爵又可劃出一部分土地分給騎士階層,騎士階層則成為其附庸。這體現該制度A.強化國王絕對權威B.以分封土地為紐帶C.沖擊社會等級秩序D.建立君臣平等關系19.歐洲中世紀史書的體例單調乏味,基本上是簡明的編年史、年代記,絕大多數作者不再是將軍、政治家和獨立人格的民間學者,歷史寫作為僧侶壟斷。這表明A.史家出身影響史書編寫質量B.史書編撰受社會現實的影響C.時代變遷導致史書體例變化D.史書是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20.12世紀初,法國毛紡織中心瑯城的市民通過花費巨資贖買、武裝暴動等方式,從國王路易六世手中得到特許狀,獲得了一定的城市自主管理權。該材料可用于佐證西歐的A.城市自治B.文藝復興C.殖民擴張D.啟蒙運動21.公元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主持匯編的《羅馬民法大全》頻繁呈現“債權”“繼承權”“契約”“借貸”“租賃”等法律術語。這反映了《羅馬民法大全》A.注重協調經濟和社會關系B.強調法律的公平公正C.奠定歐陸法系的基礎D.適應羅馬帝國擴張的需要22.阿拉伯都城巴格達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和絲綢;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和染料: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蜂蜜和毛皮;從非洲東部運來的象牙和金粉。這表明A.阿拉伯帝國的手工業技術領先世界B.人類建立了跨越海陸的全球性聯系C.巴格達成為東西方經濟交流的橋梁D.人口遷徙推動了阿拉伯帝國的繁榮23.從8世紀起,瓷器成為中國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銷到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等地,深受當地人喜愛,西亞、北非、東非等地的工匠大量仿制中國瓷器。這表明A.中國制瓷業歷史悠久,宋朝制瓷工藝達到高峰B.來自對外貿易的稅收成為唐朝國庫的主要來源C.海上絲綢之路由此開通,陸上絲綢之路逐漸衰落D.中國瓷器的大規模輸出影響了亞非制瓷業的發展24.東非沿海地區城邦文化的真正發展與繁榮,是在公元7世紀之后。因為自那以后,印度洋貿易文化圈才真正發展起來,并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地中海貿易文化圈而成為中世紀世界經濟與文化的中心。這一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B.拜占庭帝國的衰亡C.班圖人的民族大遷徙 D.阿拉伯帝國的興起25.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獨立培育出馬鈴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農作物;西亞地區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麥、小麥等農作物;中國最早培育水稻和粟等農作物,這些可以用來說明A.地理環境影響區域物產B.統治者重視興修水利工程C.亞洲文明水平領先世界D.各洲之間的文明交流頻繁26.對尤卡坦半島一個湖泊內沉積物的研究,公元800—1000年是該地區最為干旱的時期,而這恰好對應于瑪雅文明的衰落。另在2003年對委內瑞拉北部的Cariaco盆地沉積物中鈦元素含量變化的分析,發現公元8世紀中葉開始的一場持續150多年的干旱控制了整個加勒比海地區,其發生時間與考古學家發現的瑪雅人主要城市被廢棄的時間相一致。據此可知A.地理環境變化是文明興衰的根本原因B.非洲文明衰落是因為氣候發生了變化C.氣候環境因素可以解釋古代文明衰落D.科技輔助歷史學研究一定會直抵真相27.西歐諸國君權集中的專制制度形成于1516世紀。專制政府支持發現新航路,支持海上發展,用海軍保護本國航運業及海外貿易,有時不惜為此發動戰爭。這表明A.專制制度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條件B.專制制度與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相悖C.專制制度是西歐向海外擴張的后盾D.專制制度向海外擴張得到教會支持28.錢乘旦在《西方那一塊土》一書中指出,經過差不多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終于從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達最南端,其中的艱難險阻是難以想象的。關于此次航海,說法正確的是A.達·伽馬最早進入了印度洋 B.迪亞士抵達“好望角”C.推動了東西方貿易開始形成 D.從此發現了美洲新大陸29.16世紀中期,葡萄牙人入居中國澳門后,形成以澳門為主要中轉站的海上貿易網絡。葡萄牙商人把中國的生絲、瓷器等貨物經澳門運往印度果阿,再轉運到歐洲各國進行貿易,獲取大量白銀,而這些白銀大部分流入中國。這一海上貿易網絡A.推動葡萄牙社會制度的轉型B.刺激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C.加速傳統印度洋貿易的衰落D.導致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30.表4國籍科學家成就波蘭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意大利伽利略發現木星的四顆衛星,為日心說找到了確鑿的證據英國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向世人證明了支配宇宙間萬物的不是上帝表4說明歐洲A.宗教信仰遭到徹底否定B.自然科學取得重大突破C.技術革命推動經濟發展D.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共40分。31.(8分)家書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載體,反映了普通個體的生命歷程,也折射了色彩斑斕的社會生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序號內容出處①只要能讀四年書,什么地方都行。孩兒想,只要自己能刻苦學,刻苦鉆,學出點兒名堂來就行了。還是要靠主觀努力,我太渴望上學了,每天什么不干,專門讀書多好??!正在部隊當兵的裘山山收到父母建議他參加高考的信。1979年7月,他寫給他爸的回信②這次出國學習的機會,是我盼望已久的,也是經過了艱苦努力和不懈奮斗得來的,我非常珍惜這個機會,我沒有理由不在保證健康的前提下集中更多的精力爭取學習有價值的知識。在山東勝利油田工作的王哲然被公派到美國學習,1979年7月寫給妻子的信③大秋作物已經按照聯產計劃等生產責任制的方式,按壟分給了每個人,超產部分全歸個人,如果減產個人賠償(去年有個戶只超產獎一項就得了250多元)。所以,生產積極性還算高,不論領導在不在場,都能把活干好。1982年8月,河北農民王英武寫給哥哥的信④現在開放探親,等你國華弟學業告一段落,我會搭機直飛北京,探望所有的親人。去年我已從學校退休,身體很好,平時除去運動外就是看書寫字,或指導你弟弟妹妹功課,有時看看故鄉親人寄來的信和照,以慰思鄉之苦。1988年4月,居住在北京的華國強收到了臺灣八叔寫來的一封家書——摘編自張丁《家書中的改革開放記憶》選取一封家書,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它反映的歷史事實,并對這一事實進行合理解釋。32.(8分)文化在不斷交流、借鑒中向前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東侵到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最后吞并埃及,這300多年在地中海東部地區的歷史上被稱之為“希臘化時代”。希臘化時代的文化是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相互交流融匯的結晶。雖然它承襲希臘的傳統,但與古典時期的希臘文化不同。如果說希臘古典文化是一種城邦文化,那么希臘化文化則是一種走向帝國的、多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希臘一體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結合,文化中心也從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亞歷山大?!幾札R濤《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材料二所謂“文化圈”,是指某一個較大的地區以某種特定民族的文化為母體文化,不斷創新發展、衍生。也就是說,這一地區各國的文化雖然各具民族特色,但最初的文化源是相同的。……中華文化圈的形成大體在隋唐時期,包括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和東南亞廣大地區,是東方文化中最大的一個文化圈。這個文化圈的共同特點是:(1)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文化為基礎,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取向和思維方式;(2)努力接受和傳播中國式的佛教文化;(3)以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社會模型為社會運行的基本機制;(4)接受或吸收漢語的文字范式而創造出本國或本地區的語言文字。這種文化共同體的出現,經歷了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大體從公元前3世紀即中國的戰國時期開始涌動,至公元7世紀左右基本形成,對世界文化格局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幾阅祥_大學李喜所《“中華文化圈”的時空解讀》(1)根據材料二,概括“希臘化時代”的文化特點。(2分)中華文化不斷地向外輻射和傳播,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請按照材料二的視角,闡述隋唐時期中華文化對中古東亞地區的影響。(6分)33.(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5世界近現代史事(部分)時間史事1492年哥倫布到達新大陸16世紀初馬、牛被引進到新大陸1555年中國出現最早的玉米種植記錄16世紀80年巴西成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產地16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17世紀初英國殖民北美約1700年歐洲人滲透地區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18世紀初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