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市2018年高考歷史三月排查編選題(五)及解析_第1頁
廣安市2018年高考歷史三月排查編選題(五)及解析_第2頁
廣安市2018年高考歷史三月排查編選題(五)及解析_第3頁
廣安市2018年高考歷史三月排查編選題(五)及解析_第4頁
廣安市2018年高考歷史三月排查編選題(五)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安市2018年高考歷史三月排查編選題(五)及解析一、選擇題1.唐代元稹《織女詞》中吟道:“東家頭白雙女兒,為解挑紋嫁不得?!痹谥袊糯止I者為了技術的世代傳承,不惜犧牲兒女婚姻幸福,使民間技術的傳承走向封閉。這一現象源于()A.手工業者為防止技術外流而采取的保護措施B.古代傳統手工業沒有產品交易的市場C.手工業工藝水平低下社會生產力發展遲緩D.官營手工業服務對象和技術傳承具有特殊性答案A解析“手工業者為了技術的世代傳承,不惜犧牲兒女婚姻幸福,使民間技術的傳承走向封閉”這是為了防止技術外流采取的保護措施,故A項正確。2.(2018·長沙一中高考模擬二,26)佃農在魏晉時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蔭庇下的農民;在唐朝以后,佃農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種地主土地的農民;宋代以后佃農編入國家的戶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屬,須交納丁稅和負擔徭役。據此可知,古代佃農()A.一直都是賦稅的主要承擔者B.始終未擺脫地主的壓迫剝削C.身份和地位不斷地有所改善D.對地主的依附關系明顯加強答案B解析魏晉時期佃農直接為世家生產,受世家剝削,唐朝以后佃農因租種地主土地需向地主交納地租,因而佃農始終沒有擺脫地主的壓迫剝削,故B項正確。3、下圖中,畫家描繪的是男人們開始剪掉自己長長的辮子,改穿起了中山裝或西裝。婦女身上的封建束縛也逐步解除,纏足和束胸已經逐漸被摒棄,改穿起了以長褲和大衿衫為主的服裝。造成這種變化的最根本原因是()A.西方資本主義侵略的加劇B.西式服裝的傳入和流行C.國內政治形勢的巨大變化D.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答案C解析1840年后西方資本主義侵略不斷加劇,與材料中“開始剪掉自己長長的辮子,改穿起了中山裝”的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現象不符,故A項錯誤;與材料中“最根本原因”不符,故B項錯誤;19世紀六七十年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發展,與材料中“開始剪掉自己長長的辮子,改穿起了中山裝或西裝”的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現象不符,故D項錯誤。4、(2017·南平一模,29)1929年7月,國民政府規定“以后歷書,自不應再附舊歷,致礙國歷之推行”,各地編制的新歷書必須完全采用國歷年月日,不準有任何“陰陽合歷”的痕跡。1930年3月,內政部又決定仍舊保留舊歷元宵、端陽、中秋、重陽等歲時節令。這表明()A.順應潮流需兼顧民眾記憶B.國歷與民俗文化相輔相成C.民國紀年要以公歷為參照D.傳統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答案A解析“各地編制的新歷書必須完全采用國歷年月日,不準有任何‘陰陽合歷’的痕跡”,此舉符合時代的潮流,“1930年3月,內政部又決定仍舊保留舊歷元宵、端陽、中秋、重陽等歲時節令”,此舉符合兼顧民眾記憶,故A項正確。5、(2017·湛江二模,29)1913年第一屆國會選舉中,雖然以年輕士紳、知識分子為基礎的國民黨和進步黨獲得了多數席位,但是實力最強的北洋派系和地方實力派卻幾乎沒人參加選舉。這一現象表明()A.國內政治格局與選舉無關B.民主觀念深入人心C.選民素質制約了選舉結果D.文治傳統影響深遠答案A解析勢力最強的北洋軍閥和地方實力派掌握著中國的政治格局,他們幾乎沒有參加國會選舉,說明國內政治格局與選舉無關,故A項正確;北洋派系和地方實力派并沒有去參加選舉,不能說明民主觀念深入人心,故B項錯誤;選民素質材料沒有涉及到,故C項錯誤;北洋派系和地方實力派靠的是武治而不是文治,故D項錯誤。6、梭倫改革前,城邦公職人員由貴族會議“自行選舉”。改革后,公職人員先由各部落投票預選候選人,然后再在這些候選人中抽簽產生。這一變化有利于()A.打破貴族政治特權B.民眾參與城邦一切政務C.產生高素質領導者D.雅典平民掌握國家權力答案A解析“公職人員先由各部落投票預選候選人,然后再在這些候選人中抽簽產生”,這種方式有利于打破貴族特權對政治的影響,故A項正確;“公職人員先由各部落投票預選候選人”沒有說明全體民眾均可以參加,故B項錯誤;“抽簽”這種方式無法確保選出者的素質,故C項錯誤;“這些候選人”不一定全部是平民,故D項錯誤。7、(2018·昆明一中高考仿真模擬,32)雅典法律規定:作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與外國女子結婚,不管她是出身于雅典盟國的貴族之家,還是長期居住在雅典的富有的外鄉人。這反映了雅典()A.貴族與平民的地位差距大B.民主只適用于小國寡民國情C.嚴格限制公民權利的擴散D.重視保證公民血緣關系純正答案C解析材料中“不管她是出身于雅典盟國的貴族之家,還是長期居住在雅典的富有的外鄉人”表明“外國女子”可能是貴族或平民,故A項錯誤;材料中“作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與外國女子結婚”不等同于民主,故B項錯誤;血緣關系只是一個方面,與材料中“雅典公民”權利不符,故D項錯誤。8、(2017·桂林中學高三5月全程模擬,29)胡適說:“在許多方面,我對那經過長期發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嚴厲的。但是我對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當尊崇的;我對十二世紀‘新儒學’的開山宗師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這表明胡適()A.堅決否定儒家思想B.是新儒學的代表人物C.否定的是專制思想D.是新文學革命的代表答案C解析根據題目中“我對那經過長期發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嚴厲的”得出胡適反對的是為君主專制服務的儒家思想,故否定的是專制思想,故C項正確。9、(2017·銀川一中三模,30)1977年,余光中在《蔡元培墓前》一詩中寫道:“想墓中的臂膀在六十年前/殷勤曾搖過一只搖籃/那嬰兒的乳名叫做五四/那嬰孩洪亮的哭聲/鬧醒兩千年沉沉的古國/從鴉片煙的濃霧里醒來?!辈牧现兄饕沂静淘?)A.參加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B.在北京發動了五四愛國運動C.為中國近代教育做出重大貢獻D.把北大變成為思想啟蒙的基地答案D解析參加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并非材料主旨,故A項錯誤;五四愛國運動并非蔡元培發動,故B項錯誤;材料中強調的是蔡元培對中國近代思想解放的作用而不是教育的發展,故C項錯誤;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提出了“兼容并包”的思想,推動了思想解放,故D項正確。10、(2018·泉州高考適應性練習,29)1919年,杜威訪問中國時評論道:“世上似乎沒有一個國家的學生像中國的學生這樣,一致而熱切地追求現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別是關于社會和經濟方面的?!边@一評論反映了()A.五四運動推動青年對中國社會的探索B.杜威夸大了中國學生對知識的渴求C.新文化運動對學生的影響D.穩定的社會有利于自由思想的傳播答案C解析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和科學,否定封建思想,極大地解放了青年的思想,故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現代的新思想,故C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2017·合肥三模,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古代的閱讀史,是一部以“仕”為主體的閱讀史,閱讀內容以儒家經典為主導,甚至還規范了經史子集學習的先后秩序。但是,伴隨著社會科技文化的發展帶來紙質書籍的“貶值”,加之科舉制度的實行,閱讀權力也從絕對壟斷到有限控制。藏書和閱讀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專利,民間藏書數量和讀書的人數逐漸增多,書籍種類和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元。無論是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著書立說,還是自隋朝開科取士以來,歷代讀書人,發奮苦讀,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學而優則仕”無疑是封建時代讀書人的最佳出路?!幾咱t梅《中國古代民眾閱讀的演進》材料二晚清的閱讀革命經過了一個較長的醞釀期。新式媒體、新式出版機構及西學類書刊的增加,為閱讀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夠的技術支撐條件,但并未使潛在的閱讀革命轉化為現實。甲午一役后,為了救亡,士大夫閱讀的主題逐漸由四書五經轉到西學,關注的焦點正由內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學問家由諸子百家轉為盧梭、孟德斯鳩等,士大夫津津樂道的關鍵詞正由仁義、綱常、名教而轉為民權、自由、革命等。一場外力推動型的“閱讀革命”正悄然興起?!幾蚤傂〔ā墩撏砬彘喿x革命的興起及政治功效》(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古代民眾閱讀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晚清“閱讀革命”興起的原因。綜合上述材料,指出晚清士大夫閱讀與古代的主要不同。答案(1)特點:以儒家經典為主導,內容逐漸豐富;以“仕”為主體,人數逐漸增多;以仕進為主要目的,致力于求取功名。原因:社會經濟的發展;科舉制度的推行;儒家思想的影響;造紙術、印刷術的發展。(2)原因:民族危機的加深;新式傳媒的推動;西學的傳播;知識分子的覺醒。不同:晚清以西學為主,古代以儒家經典為主;晚清重在救亡圖存,古代重在謀求功名;晚清推動了社會變革,古代有利于維護封建統治。解析(1)第一小問特點,從閱讀的內容、主體、目的等角度分析;第二小問原因,結合所學從政治、經濟、思想、科技等方面歸納。(2)第一小問原因,從民族危機、西學傳播、媒體作用、知識分子的主動性等方面分析;第二小問不同,結合所學從內容上、目的上、影響上三個角度進行比較。2、(2018·湘西自治州調研)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太學生運動深刻影響了東漢政局?!幾允分傥摹吨袊贰凡牧隙录l生的直接原因為山東問題,既發之后,在未獲滿意解決之前,熱血沸騰的學生自不甘罷休,政府的高壓手段與頑固的態度,愈增加了他們的憤怒。5月5日,為援救被捕學生,繼續要求懲辦賣國官員,拒絕巴黎和約,實行罷課。上海、天津與留學日本的學生,以及南北名流、社會團體,一致支持??偨y徐世昌為之所震懾,將被捕學生釋放,各校復課,學生得到初步的勝利……當日軍蠶食華北諸省時,中國的領導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未能阻止日本對華北的侵略,激發了學生組織公開反抗不準示威游行的禁令。1935年12月9日,數千學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標語,并要求中國領導人停止內戰及團結全國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幾浴督袊肪V》《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卷》(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東漢太學生運動和近代中國兩次學生運動的背景。(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學生運動對當時社會造成的影響,結合中國近代、現代歷史,就學生運動談談你的認識。答案(1)背景:東漢太學生運動:外戚、宦官專權引發政治危機;統治集團內部分有識之士的推動;太學規模擴大。近代中國兩次學生運動:新文化運動帶來的思想解放促成學生對政治的關心;列強侵華給中國帶來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