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驗光書高級技師部分_第1頁
高級驗光書高級技師部分_第2頁
高級驗光書高級技師部分_第3頁
高級驗光書高級技師部分_第4頁
高級驗光書高級技師部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識要求

視野是當眼球向前方注視不動時所見的空間范圍,與中央視力相對而言,它

是周圍視力。距注視點30°以內的范圍稱中心視野(centervisionfield),30°

以外的范圍成為周邊視野(perimetervisionfield)。

學習單元一、視野的解剖和生理

1.視野于視網膜對應

空間定位貫穿于整個視覺系統,在視網膜水平,通常下方視野反映上方視網

膜的信息,鼻側視野反映潁側視網膜的信息。視盤沒有光感受細胞,在視野中形

成生理盲點。

2.視網膜神經纖維的分布特點

視網膜神經纖維可分為盤斑束、弓形神經纖維、鼻側放射狀神經纖維3個部

分。

(1)盤斑束。盤斑束起源于黃斑部,呈直線狀進入視盤顆側。

(2)弓形神經纖維。弓形神經纖維來自黃斑潁側及上下方,分別從潁側水平合

縫上下方呈弧形繞過黃斑,進入視盤上下極。

(3)鼻側放射狀神經纖維。鼻側放射狀神經纖維起源于視網膜鼻上、鼻下象限,

呈放射狀進入視盤鼻側。

二、視野檢查的原理和方法

1.視野檢查的原理

(1)動態視野檢查。用同一刺激強度的視標從視野周邊部不可見區移向中心可見

區,以探測不可見區的分界點,成為動態視野檢查。

(2)靜態視野檢查。視標不動,通過逐漸增加視標刺激強度,測量被檢眼視野中

某點從不可見到可見區臨界光閾值的方法,稱為靜態視野檢查。

(3)閾上值靜點檢查。在某一視野范圍內,在閾上值光標靜態呈現來探查暗點的

方法稱為超閾值靜點檢查法。

2.視野檢查方法

(1)Amsler方格表檢查方法。標準的Amsler方格為黑色背景上均勻描繪的白色

正方格線條,每方格邊長5mm,檢查距離為30cm,每方格相當于1°視野。主要

用于中心大約10°范圍的視野檢查,屬于靜態視野檢查,對檢查黃斑部的疾病極

有價值。

(2)視野計檢查法

1)弧形視野計。弧形視野計為半徑為33cm的半環弧形板。以手持3mm的白色視

標或投射光作為刺激,通過旋轉半環弧形板于不同角度,可測定不同經線的視野,

用于檢查90°以內的視野,稱為周邊視野。

①視野的表述。檢測眼注視固定目標時所能看到的空間范圍成為視野。隨著用于

檢查視野的視標的縮小,其所成的視角變小,視野也縮小。隨著檢測視標的縮小,

逐漸縮小的視野范圍成為視野島(islandofvision)相同視角的視標測出的視

野范圍稱為等視線(isopter)o視標擴大,所測得的視野變大,到一定程度視野

不再增大,形成視島岸(shoreofvisionsiland)。

②單眼視野和雙眼視野。單眼注視中心視標所測得的事業稱為單眼視野,正常單

眼視野呈不對稱狀,顆下方最寬,內側最窄。正常范圍為顆側90°、鼻側60°、

上方55°、下方70°。雙眼注視中心視標所測得的事業稱為雙眼視野。

③影響視野的因素。不同顏色的視野大小不等,白視野大于藍視野,藍視野大于

紅視野,紅視野大于綠視野。影響視野的因素除了視標大小、視標顏色外,還包

括檢查距離、光線、背景、瞼裂、鼻梁、眼眶、瞳孔等。單眼周邊視野正常范圍

見表。

2)平面視野計。平面視野一般為黑色絨布制成的無反光布屏,屏的背面為白布,

并以黑線標記出6個相間5°的同心圓和6條經線。常用2nlm白色視標,檢查距

離為1m。用以動態檢查中心30°范圍以內的視野,稱為中心視野。

在中心視野里有一生理盲點,為視盤在視野屏上的投影。生理盲點呈橢圓形,

垂直徑7.5°±2°,橫徑5.5±2°。它的中心位于注視點顆側15.5°,水平線

下1.5°o

在視野范圍內除生理盲點外,出現在任何暗點都是病理性暗點。完全看不見

視標的暗點稱為絕對暗點,雖能看見但感到較暗或辯色困難的暗點稱為比較性暗

點。

3)Goldmann視野計。Goldmann視野計是一種半球形投射視野計,半球內面

為均勻白色背景,刺激為投射在均勻照明背景上的光標。其光標大小和亮度可調

節,背景照明。檢查距離均能標準化。可用于動態和靜態。中心和周圍視野檢查。

4)自動視野計。自動視野計時利用電子計算機程序控制的靜態或動態視野檢

查儀器,可用于篩查和診斷性視野檢查,目前多采用靜態閾值檢查。其派出了檢

查者主觀誘導對視野結果的影響,提高了檢查結果的可信度。檢查者只需要根據

臨場初步印象,選擇所需程序,并根據被檢查者的應答(為按鈕的方式表示看見

與否),在檢查完畢后打印報告,以圖形、記號及數字紀律被檢查視野中各個位點

的光閾值及其同年齡組正常眼的差別,從而給出視野的總丟失量和局限性視野缺

損的范圍和深度。

自動視野計有很多種,以Humphrey和Octopus這兩種最為常用。

學習單元2低視力助視器的配前檢測

知識要求

一、低視力概述

1.低視力的診斷

(1)低視力的定義。低視力(lowvision)指患者雙眼中較好眼的視覺功能

減退到一定程度,且不能用手術、藥物或常規的屈光矯正方法提高視力,以至于

生活和工作能力喪失或部分喪失者。

(2)低視力診斷標準的討論

1)低視力診斷標準。197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低視力診斷標準為雙眼

較好眼的中心視力在V0.3-叁0.05范圍之內者。

2)低視力的分級。低視力可以分為兩個級別,見表

低視力級別最佳矯正遠視力(雙眼中的好眼)

1級<0.1-0.05

2級V0.3-0.1

3)視力評價標準。診斷低視力的標準值最佳矯正視力的測定值。

4)好眼最佳視力與雙眼最佳視力。診斷低視力的標準為對患者雙眼中視力較

好的視力的測定值,也有主張對患者雙眼同時注視是最佳視力的測定值。

5)其他視功能損害。顧名思義,低視力應該主要指視力低下,后經實踐和總

結,陸續將多種視功能損害均視為低視力的范疇,包括周邊視野縮小或中心視野

暗點。對比敏感度下降,以及色視覺、光視覺、眼球運動或雙眼異常等。例如,

有患者中心視力良好,但視野縮小,也成低視力,多數國家將水平視野W15°定

位低視力,然而至今尚無明確劃一的診斷標準。

6)法定盲。許多國家將雙眼中心遠視力<0.2稱為法定盲,作為享受實惠救

濟的標準,其范圍包括盲眼和部分低視力患者,然而該標準不能作為低視力的診

斷標準。

7)對診斷標準尺度的掌握。從低視力康復的實踐經驗中得知,低視力的診斷

標準可以靈活掌握,部分實力達到0.4~0.5的患者如果因生活和工作上的不便尋

求保健,也應該給予必要的矯治。另一方面視力低于0.05,甚至低到0.02的患

者,在助視器使用得當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獲得可貴的生活視力,總之到能利用

光學助視器獲得有臨床價值的矯正視力的患者都屬于康復的對象。

(3)低視力鑒別診斷

1)低視力于弱視。低視力與弱視同樣指患眼的最佳中心遠視力發生減退,且

不能用手術、藥物或常規的屈光矯正方法加以提高,但兩者在程度上不同,區別

見表

類別最佳矯正遠視力

低視力V0.3-0.05

弱視V0.9

對于學齡前的弱視兒童,視其病因不同可以通過矯治回復正常視力;而對于

低視力患者,則需要考慮更好地利用和發掘其殘余的視覺功能。

2)低視力與盲眼。低視力于盲眼同樣是指患者眼的最佳中心視力減退,且不

能用手術、藥物或常規屈光矯正方法加以矯正,兩者僅程度上不同,區別見表

類別最佳矯正遠視力

盲眼

1級V0.02-光感,或視野半徑<5°

2級<0.05-0.02,或視野半徑<10°

低視力

3級<0.1-0.05

4級<0.3-0.1

低視力與盲眼的區別在于低視力可望通過更好地利用和發揮患者的殘余視力

的功能,患者獲得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閱讀能力。

2.低視力光學矯正的相關問題

(1)低視力光學矯正的預后。只要符合低視力的診斷標準,就有可能獲得一

定程度的視力矯正,并有望使生活質量獲得一定的改善。但是應該了解。不同病

因的低視力患者矯正的結果差異很大,矯正效果與患者的配合關系也大,與患者

的視覺心理狀態關系也很大,矯正后的視力也絕對不可能達到患病前的視力水平。

(2)低視力眼病的發展趨勢、根據低視力的病因分析,多種先天性或獲得性

低視力眼病都有發展傾向,然而不能因為其將來由可能發展,甚至短時間就可能

發展為盲眼,就放棄對低視力的矯正。

(3)患者的低視力眼病的康復。在低視力人群中,白內障、角膜病和沙眼患

者中絕大部分都并非終身低視力患者,可以通過手術的方法使其重見光明。但是

絕大多數視網膜病的低視力患者,是沒有康復的希望的,不能使患者產生幻想和

奢望,從而導致對低視力矯正的期望值過高。

(4)低視力光學助視器的選擇。首先要了解低視力患者的生活習慣、工作性

質和期望的結果,才能分析給與其何種幫助。

對于經常進行戶外活動者,應選擇遠用助視器,若需要閱讀者,可選擇近用

閱讀助視器,若從事閱讀琴譜。養花養魚者或修理汽車等活動,則選擇適于中距

離使用的助視器。

(5)低視力光學助視器的訓練。在確定助視器的種類后,訓練患者盡快熟悉

和充分利用助視器,則是更為重要的工作,因為多數低視力患者有這自己認識周

圍環境的習慣,助視器所提供的事業質量雖然較好,但需要患者去練習使用,患

者常因此感到不便,將助視器置之不用。

(6)正確引導低視力患者的心理。先天性眼病或者慢性眼病的低視力患者通常

情緒較為平靜,樂于配合矯正,特別是長期生活于黑暗世界的經歷,使之具有安

于現狀的心態,故助視器帶來的有限的光明,即可使患者產生由衷的喜悅。

對于急性眼病的低視力患者,其心理因素對助視器矯正的成敗有著極其重要

的影響,經典文獻曾把這種低視力患者的情緒階段與行將辭世的人進行類比。患

者的情緒大致可以分為否認、憤怒、企望、沮喪和接受等幾種,不同的情緒期對

低視力的矯正會帶來不同的影響。在否認和憤怒之間,患者的情緒抑郁,暴躁,

容易傷人或自傷,患者在這一期間會不由自主地將助視器于其失去不久的正常視

力進行對照,很容易使矯正視力歸于失敗。

因此,在急性低視力患者的患病初期,可暫不進行助視器矯正。而在企望期

和沮喪期,患者愿意配合眼部的檢查和驗光檢查,但因信心不足,常不能采用主

管驗光獲得最佳視力。接受期則是驗光和助視器訓練的最佳情緒時期。若能在最

初使之看到意料之外的清晰目標,并不斷的鼓勵和夸獎患者,則光學助視器的矯

正成功率很高。

在引導急性低視力患者的心理狀態時,應該充分使患者了解到社會、單位和

家屬的關心、同情和幫助,使之感到自己并非孤立無援,從而在矯正視力之前先

行矯正患者因眼病而變得脆弱和扭曲的心靈。此外,告訴患者使用助視器后可獲

得一定的矯正視力,對其生活和熟悉的工作會有一定的幫助。

三、低視力的病因分析

1、低視力的患病率和病因

(1)低視力的患病率

1)人群流調。1987年我國對全國殘疾人進行抽樣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

低視力患病率為0.58%,按目前全國13億人口來計算,如今低視力患者約有750

萬人。低視力的主要構成病因為白內障49.83%、屈光不爭/弱視14.89%、沙眼

9.55%、角膜病8.45%、視網膜脈絡膜病變6.16%,先天性遺傳性疾病3.69%。

2)眼科就診者流調。根據中國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1988—1999年的

調查結果可知,我國在醫院眼科門診就診的患者中低視力患者病率為12.67%、眼

外傷9.48%、眼底病7.88%及青光眼4.45%o

(2)低視力的病因。北京同仁眼科醫院低視力門診對1500例患者進行了病因

分析,見表

病因病例

男女合計比例

高度近視19410930320.20

視神經萎縮1284917711.80

先天性小眼球886315110.20

小角膜

視網膜色素變77411187.87

先天性白內障6533986.53

術后無晶體

黃斑變性4522674.67

青光眼4620664.40

天津眼科醫院對1000例兒童進行低視力病因分析,見表

病因比例

男女合計比例

先天性白內障伴其1008016018.00

他先天性眼病

先天性白內障或術807515515.50

后無晶體

先天性球震顫1005515515.50

屈光不正/弱視805013013.00

先天性小眼球小角604010010.00

原發性視神經萎縮6530858.50

視網膜色素變性4025656.50

白化病2535606.00

不同年齡低視力的病因差異很大,現將澳大利亞的統計結果列表如下。

0—2930—5960以上

病因構成病因構成病因構成

眼部結構缺18.5視神經萎縮17.8老年性黃斑損害54.8

先天性白內16.1原發性視網膜色素13.3

障變性青光眼9.8

黃斑部營養13.4糖尿病性視網膜變14.4

障礙性老年性白內障8.7

先天性視神9.9黃斑部營養障礙11.9

經萎縮糖尿病性視網膜病4.2

白化病6.2近視性視網膜病變11.6變

視神經萎縮4.1

原發性視網5.9

膜色素病變近視性視網膜病變3.8

晶體后纖維5.4

增生

2.低視力的病史采集

(1)一般資料。詳細詢問病記錄患者的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

度、住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等一般資料。從年齡段可預估患者低視力的病因,

年輕患者多位先天性眼病,中年患者多位視網膜脈絡膜病變或視神經萎縮,老年

患者高發白內障、青光眼和老年性黃斑損害等。根據患者的職業和文化程度可以

判斷其修養和素質,預料其使用助視器成功的可能性。通過住址、電話等可保持

與患者溝通,一邊了解其矯正效果和病情發展情況。

(2)過去史調查。了解并記錄患者低視力發生的年齡,病史,是忽然發生還

是逐漸形成的,是否有外傷史、中毒史、飲酒史、吸毒史。在何處就診,做過哪

些檢查,結果如何,診為何病;做過何種治療,效果如何,是否用過助視器,鼓

勵患者盡量敘述其感受和過去遭遇的細節,應該容許一個低視力患者的主訴時間

超過尋常患者數倍。

(3)全身病調查。在患者其他全身病不能緩解或穩定時,應考慮到全身病對

低視力矯正的影響,如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水平異常時,常發生波動性屈光異常。

在詢及全身病史的時應著重了解患者的四肢關節的技能如何,聽力是否正常,因

為上述技能是低視力喊著在使用助視器后借以改善生活質量的輔助條件。

(4)家族史調查。將患者作為先癥者著手,對其家族史進行全面了解,調查

其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的遺傳因素,繪出家族圖譜,從疾病的遺傳方式可以推斷

其再發生的風險率。針對遺傳規律對患者進行生化分析和染色體分析,從分子生

物學角度認識患者的眼病。

(5)外觀描述。通過患者的外表、舉止、眼球震顫來大致判斷和記錄患者病

情的嚴重程度和矯正希望,比如在陌生環境中行動困難的人,殘余視力在0.06以

下的或視野小于15度的。

(6)照明的要求。大多數低視力患者在強光下視覺較好,但有些眼病,如先

天性虹膜缺如,白化病和極部白內障患者會感到在暗的環境視力較好。

有些低視力患者,如視網膜色素變性、極部白內障患者成在室內,陰天或傍

晚視力較好,甚至有些患者需常呆著太陽帽來改善視力。

有些患者訴說家中用品的顏色必須有較強的發差才能分辨,有些患者訴說在

暗環境中視力下降明顯,并且始終無法獲得對暗環境的適應,以上患者對光線照

度的感受都應詳細記錄,可為患者將來選擇助視方法提供參考。

(7)了解患者的要求。詢及患者的期望,因為不同的低視力眼病導致視覺功

能損害不同,而患者對視力改善的要求側重也不同,比如有人希望能夠近讀,有

人希望釣魚種花,有人希望看電視,有人希望戶外活動,記錄患者對矯正視力的

要求,有助于在選擇助視器的時候盡量避開低視力眼病所帶來的視覺損害,滿足

患者的使用要求。

(8)病情的初步判斷。低視力的病史記錄除將上述各項完整記錄外,尚可在

結語中提示性的作出初步判斷,如視力顯著下降,視野縮小,有中心暗點,注視

中心區域模糊,對比面感度下降、眼球震顫、斜視、暗適應不良、雙眼復視或單

眼復視等,可以作為進一步的視力檢查和眼科專項檢查提供幫助。

第二節雙眼視功能檢測

學習單元1眼球運動

知識要求

一正常眼運動

(1)單眼運動

眼運動的概念。當眼球向各方向運動時,眼球中有一個位置始終不變的點,

成為旋轉中心,或稱回旋點。回旋點位于正式眼角膜前頂點后方約13.5mm,眼

球后極部前方約10.5mm。雙眼向前無限遠,過雙眼會選點作為視線的垂直平面

稱為額平面,或稱listing平面。以會選點為中心發生轉動稱眼運動,是指眼的視

軸與額平面的視角發生變化的過程。

(2)眼運動的形式。在正常的情況下,眼運動的凡是包括外轉,內轉,上轉,

下轉,旋轉和斜轉等不同形式。

1)旋轉運動。眼球旋轉為角膜垂直子午線上端想鼻側或潁側傾斜的運動。角

膜垂直子午線上端向鼻側傾斜運動,稱為內旋。角膜垂直子午線上端向潁側傾斜

運動稱為外旋。在頭部傾斜或眼睛向傾向轉動時發生眼球的旋轉運動。由于角膜

為準正圓形,沒有旋轉定位的參照標記,故眼球的旋轉不能被直觀察和判斷。

2)斜向運動。又稱為眼球斜轉,指眼向右上、右下、左上、和左下注視發生

的眼運動,分為外上轉,外下轉,內上轉和內下轉等。以外上轉為例,由外直肌、

上直肌和下斜肌同時不等量收縮完成,因此,眼球發生上轉,外轉和一定量的外

旋。外下轉,內上轉,內下轉等斜轉運動的情況與外上轉相似。

(3)眼轉動的限度。眼球外轉,又稱外展,以角膜緣達到外毗前0—2mm為

限度,眼球內轉,又稱內收,以瞳孔內緣達到上下淚小點垂直連線為限度,眼球

上轉,以角膜下緣達到內外毗水平連線為限度,眼球下轉,以角膜上緣達到內外

毗水平線連線為限度。

(4)眼運動的眼外肌興奮。以眼外轉為例,眼球外轉,眼球向水平顆側轉動,

主動肌外直肌收縮,對抗肌內直肌舒張。但眼球的外轉運動遠非如此簡單,上、

下直肌同時需求比例興奮,保證眼球勻速外轉,上下斜肌按需求比例興奮,維持

眼球平滑外轉。故眼球運動是所有眼外肌配比動態興奮結果。眼球向其他各個方

向運動也是如此。

2.雙眼運動

眼位,單眼無所謂眼位,眼位是指雙眼相對位置的屬性。

二眼球的運動準則

1.Donder準則

(!)準則。雙眼從第一眼斜向上轉動到第三眼位,不僅發生水平和垂直向的

眼運動,同時會發生一定量的旋轉向眼運動,在正常情況下,這以旋轉向眼運動

導致的影響變化傾斜可以被心理空間的理解性糾正所補償。

(2)驗證。在亮度均勻的灰色背景上畫上間距20cm的黑色正方形各自線

條,圖形中心放處置可以產生后像的十字形光標。囑被測雙眼在距離光標3m、

與光標等高位置注視光標,約10s產生后像。保持頭位不變,向上方,下方,左

側和右側轉動眼位,可見光標后像的形狀不變。

向右上方轉動眼位,發現十字形光標后像的上端向右傾斜,越向右上轉動眼位,

十字形光標后像的上端向左傾斜。向右下方轉動眼位,十字形光標后像的上端向

左傾斜,向左上方轉動眼,十字形光標后像的上端向右傾斜,向左下方轉動眼位,

十字形光標后像的上端向右傾斜。但是無論向右上、右下、左上或左下轉動眼位,

背景的黑色線狀格子仍然是正方形,不發生傾斜變形。

2.Sherrington準貝U

(1)準則。在眼運動的過程中,主動肌發生收縮反映時接受多少神經沖動,對

抗肌必然發生等量的舒張,收到相應的神經抑制。對于雙眼來說,雙眼配偶肌收

縮,與之相抗的一組配偶肌必然等量舒張。

(2)驗證。在測定麻痹性斜視的斜視角時,充分驗證了Hering法則。例如左眼

麻痹性外斜視,在交替遮蓋實驗檢測斜視時,以右眼為注視眼測的第一斜視角,

再以左眼為注視沿側的第二斜視角,結果證實第二斜視角大于第一斜視角。

原因是當以左眼為注視眼時,由于左眼內直肌功能不足,中樞加大神經沖動,

力圖使左眼內直肌發揮內收功能,等量過多的神經沖動傳遞到左眼內直肌的配偶

肌右眼外直肌,使右眼外直肌過度收縮,故第而斜視角大于第一斜視角。

學習單元2AC/A比率的檢測

知識要求

一、AC/A比率的概念

1.調節與集合的同步性

在雙眼注視近目標時,調節與集合在生理功能上有著良好的協調性,在神經

支配上有著類似的途徑,故在調節時可同步又發一定量值的集合,在集合時可同

步又發一定量值的調節。評估兩者同步的質量對于眼位異常,雙眼視異常和屈光

不正的診斷和矯正均有重要的知道意義。每付出1屈光度調節能誘發的同步集合

三棱鏡量值稱為AC/A比率,人群正常值為4A/D±1A/D.

2.生理性外斜

從AC/A比率的人群中,雙眼對于近目標所產生的實際集合量值略低于雙眼所發

出的集合需求。例如瞳距為6cm,注視距為0.4m,集合需求應為15/\,若AC/A

比率為4/\,注視距為0.4m,則需付出2.50D調節則實際集合量值為1()△,臨床

上將這種實際集合低于集合需求的現象稱為生理性外斜。

學習單元3雙眼視異常分析法

知識要求

1雙眼視圖形分析法

雙眼視圖形的結構。X軸,水平向的X軸表示集合需求,刻度單位為棱鏡度(△),

分為下X軸和上X軸兩根,下X軸刻度為注視距離6m的遠集合需求,上X軸

刻度為注視距離為40cm的近集合需求。

知識要求

2.雙眼視圖形的繪制和分析

(1)繪制方法

1)調節幅度線。在左Y軸刻度上定位調節幅度的測定值,畫一條水平線,

為調節幅度線。

2)集合幅度線。在下X軸刻度上定位集合幅度的測定值,畫一垂直線,為

集合幅度線。使與調節幅度線相交。

3)斜視線。在下X軸刻度上定位遠隱斜視測值,以右Y軸的0刻度水平虛

線與上X軸0刻度垂直虛線的交點為0位,在水平虛線上以上X軸刻度來定位近

隱斜視測值。定位點以X為標記,遠、近斜視定位點的連線為斜視線。延長斜視

線至調節幅度線。

4)模糊線。在下X軸刻度上分別定位遠距離BI模糊點測值和BO模糊點測

值;在水平虛線上以上X軸刻度分別定位近距離BI模糊點測值和BO模糊點測

值,定位點以O為標記。連接遠、近BI模糊點,可得BI模糊線,連接遠、近

BO模糊點,可得BO模糊線。延長兩條模糊線至調節幅度線。

5)破裂線。在下X軸刻度上分別定位遠距離BI破裂點測值和BO破裂點測

值;在水平虛線上以上X軸刻度分別定位近距離BI破裂點測值和BO破裂點測

值,定位以口為標記。連接遠、近BI破裂點測值,可得BI破裂線,連接遠、近

BO破裂點,可得BO破裂線。延長兩條破裂線至調節幅度線。

6)恢復線。在下X軸刻度上分別定位遠距離BI恢復點測值和BO恢復點測

值;在水平線上以上X軸刻度分別定位近距離BI恢復點測值和BO恢復點測值,

定位點以△為標記。連接遠、近BI恢復點,可得BI恢復線,連接遠、近BO恢

復點,可得BO恢復線。為使圖簡潔,通常僅標定恢復點,不描記恢復線。

7)相對調節。在垂直虛線上以右Y軸刻度分別定為正相對調節(PRA)、負

相對調節(NRA)。定位點以。為標記。

(2)圖形分析

1)測定值。將下述測定值繪入雙眼視圖形。

①隱斜視:遠距離:內隱斜2,近距離3。

②調節幅度:7.00D,集合幅度:64。

③聚散力測試:遠距離BI:x/U/5,B0:16/22/12,近距離BI:12/17/8,

BO:9/16/5o

④相對調節測試:正相對調節:-3.00,負相對調節+2.00。

2)相對集合。BI模糊線至需求線的范圍為不同調節水平下的負相對集合

(NRC),B0模糊線至需求線的范圍為不同調節水平下的正相對集合(PRC)。

3)融合性集合。BI模糊線至斜視線的范圍為不同調節水平下的負融像性集

合(NFC),B0模糊線至斜視線的范圍為不同調節水平下的正融像性集合(PFC)o

若測試值無誤,隱斜線與BI模糊線、B0模糊線應大致平行。

4)雙眼單視清晰區。BI模糊線、B0模糊線、調節幅度線和下X軸所圍成的

平行四邊行為雙眼視清晰區(ZoneofClearSingleBinocularVision,ZCSBV),

理論上雙眼視覺系統能滿足這一區域里的任何調節需求與集合需求,而維持清晰

的雙眼單視。

5)AC/Ao計算斜視的斜率的倒數即為AC/A,可知斜視線與下X軸夾角越小,

AC/A越大。

3.非斜視聚散力功能異常的斜視線分析

(1)集合不足。遠距離眼位正常或輕度外隱斜,近距離高度外隱性斜視,AC/A

比率低常。

(2)集合過度。遠距離眼位正常或輕度內隱斜,近距離高度內隱性斜視,AC/A

比率高常。

(3)散開不足。遠距離隱性內斜視,遠距離眼位正常,AC/A比率低常。

(4)散開過度。遠距離高度隱性外斜,或間歇性遠距離隱性外斜,近距離眼

位正常,AC/A比率高常。

(5)單純性隱性外斜。遠距離和近距離均表現為隱性外斜,AC/A比率正常。

(6)單純性隱性內斜。遠距離和近距離均表現為隱性內斜,AC/A比率正常。

二、雙眼視異常的矯治準則

1Sheard準則

(1)準則。要求相對集合至少應為隱斜視值的兩倍。正相對集合至少應為外

隱斜視最值的兩倍,負相對集合至少應為內隱斜視最值的兩倍。

(2)棱鏡參考值。若測試結果不能滿足Sheard準則,可考慮采用緩解棱鏡加

以矯治,棱鏡參考值計算公式如下:

P=2H-Cr/3

(5—5)

式中P一棱鏡參考值;

H一隱斜視量值(取絕對值);

C—相對集合(取絕對值)。

計算結果P為0或負值,證實不需要緩解棱鏡。P為正值,則需要緩解棱鏡,

內隱斜取底向外,外隱斜取底向內。

(3)附加球鏡。棱鏡參考值P的計算結果為正值,可考慮緩解棱鏡,若AC/A

測定值正常或偏高,也可考慮采用附加球鏡,通過修改調節來影響調節性集合,

達到改變集合儲備的目的。附加球鏡的計算公式如下:

S=P/A

(5—6)

式中S一附加球鏡;

P一棱鏡參考值(底向外取正值,底向內取負值),A為AC/A。

【例5—4】設:遠外隱斜12,聚散力測定結果:遠B0:15/27/11,AC/A為

6/Do

求:刻錄機參考值和附加球鏡。

解:P=2H-Cr/3=24-l5/3=3()

S=P/A=-3/6=-0.50(D)

【例5—5】設:遠內隱斜9,聚散力測定結果:遠BLx/12/7,AC/A為4/D。

求:棱鏡參考值和附加球鏡。

解:P=2H-Cr/3=18-12/3=2()

S=P/A=2/4=0.50(D)

(4)圖形分析

1)外隱斜。在需求線的左側作一線,最值等于1/2B0模糊線,若斜視線位

于該線于需求線之間,不需要棱鏡矯正;若斜視線位于該線左側,則需要棱鏡矯

正。若斜視線與該線相交叉,則須根據注視距離分析是否需要棱鏡矯正,注視距

離近則需要矯正。

2)內隱斜。在需求線的右側作一線,最值等于1/2BI模糊線,若斜視線位

于該線與需求線之間,不需要棱鏡矯正;若斜視線位于該線右側,則需要棱鏡矯

正。若斜視線與該線相交叉,則須根據注視距離分析是否需要棱鏡矯正,注視距

離近則需要棱鏡矯正。

(5)功能訓練

可采用訓練棱鏡和Vectograms立體圖等方法進行訓練,目標是使相對集合

達到兩倍隱斜視量值以上。如外隱斜視量值為8,正相對集合至少為16;內隱斜

視量值為12,負相對集合至少應為24。

2.1:1準則

(1)準則。要求BI恢復線至少應等于內隱斜視檢測量值。

(2)棱鏡參考值。若測試結果不能滿足1:1準則,則可考慮采用底向外的緩

解棱鏡加以矯治,棱鏡參考值計算公式如下:

Po=Hs-Rl/2

式中Po一底向外的棱鏡參考值;

Hs—內隱斜檢測量值;

RI—BI恢復值。

計算結果P。為0或負值,證實不需要緩解棱鏡。P。為正值,則需要底向外

的緩解棱鏡,也可以考慮采用附加球鏡,達到改變集合儲備的目的。

【例5—6】設:遠內隱斜10,聚散力測定結果:遠:BI:x/21/6,AC/A為

4/Do

求:棱鏡參考值和附加球鏡。

解:Po=Hs-Rl/2=10-6/2=2()

S=P/A=2/4=0.50(D)

(3)圖形分析。在需求線的右側作一線,最值等于BI恢復線,若斜視線位

于該線與需求線之間,不需要棱鏡矯正,若斜視線位于該線右側,則需要棱鏡矯

正。若斜視線與該線相交叉,則須根據注視距離分析是否需要棱鏡矯正,注視距

離近則需要棱鏡矯正。

3.Percival準則

(1)準則。將相對集合范圍中三分之一區域,以及調節刺激0~3.00D的區域

確定為舒適區域,若雙眼6m和33m注視點均位于舒適區域,則符合Percival準

則。Percival準則不考慮隱斜視的因素。

(2)棱鏡參考值。若測試值結果不能滿足Percival準則,可考慮采用緩解棱

鏡加以矯治,棱鏡參考值計算公式如下:

P=G-2L/3

(5—8)

式中P一棱鏡參考值;

G一正、負相對集合中較大值;

L一正、負相對集合中較小值。

計算結果P為0或負值,證實不需要緩解棱鏡。P為正值,則需要緩解棱鏡。

正相對集合較大取底向外,負相對集合較大取底向內。也可以考慮采用附加球鏡,

以達到改變集合儲備的目的。

【例5—7】設:聚散力測定結果:遠BL乂/9/7,80:24/27/11,人以人為4/口。

求:棱鏡參考值和附加球鏡。

解:P=G-2L/3=24-18/3=2()

S=P/A=2/4=0.50(D)

【例5一8】設:聚散力測定結果:遠BI:x/30/13,B0:12/14/7,AC/A為4/D。

求:棱鏡參考值和附加球鏡。

解:P=G-2L/3=30-24/3=2()

S=P/A=-2/4=-0.50(D)

(3)圖形分析。將雙眼單視清晰區(即BI模糊線至BO模糊線之間的區域)

平均分為三份,作出分界線,需求線全過程通過中間三分之一舒適區域為符合

Percival準則。

(4)功能訓練。可采用棱鏡或Vectograms立體圖等方法進行訓練,目標是

使正負相對集合中較小值達到相對集合范圍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果散力測定結果:

遠BI:x/30/13,B0:12/14/7,正相對集合應達到15。

2.雙眼視圖形的繪制和分析

(1)繪制方法

1)調節幅度線。在左Y軸刻度上定位調節幅度的測定值,畫一條水平線,

為調節幅度線。

2)集合幅度線。在下X軸刻度上定位集合幅度的測定值,畫一垂直線,為

集合幅度線。使與調節幅度線相交。

3)斜視線。在下X軸刻度上定位遠隱斜視測值,以右Y軸的0刻度水平虛

線與上X軸0刻度垂直虛線的交點為0位,在水平虛線上以上X軸刻度來定位近

隱斜視測值。定位點以X為標記,遠、近斜視定位點的連線為斜視線。延長斜視

線至調節幅度線。

4)模糊線。在下X軸刻度上分別定位遠距離BI模糊點測值和BO模糊點測

值;在水平虛線上以上X軸刻度分別定位近距離BI模糊點測值和BO模糊點測

值,定位點以0為標記。連接遠、近BI模糊點,可得BI模糊線,連接遠、近

BO模糊點,可得BO模糊線。延長兩條模糊線至調節幅度線。

5)破裂線。在下X軸刻度上分別定位遠距離BI破裂點測值和BO破裂點測

值;在水平虛線上以上X軸刻度分別定位近距離BI破裂點測值和BO破裂點測

值,定位以口為標記。連接遠、近BI破裂點測值,可得BI破裂線,連接遠、近

BO破裂點,可得BO破裂線。延長兩條破裂線至調節幅度線。

6)恢復線。在下X軸刻度上分別定位遠距離BI恢復點測值和BO恢復點測

值;在水平線上以上X軸刻度分別定位近距離BI恢復點測值和BO恢復點測值,

定位點以△為標記。連接遠、近BI恢復點,可得BI恢復線,連接遠、近BO恢

復點,可得BO恢復線。為使圖簡潔,通常僅標定恢復點,不描記恢復線。

7)相對調節。在垂直虛線上以右Y軸刻度分別定為正相對調節(PRA)、負

相對調節(NRA)。定位點以0為標記。

(2)圖形分析

1)測定值。將下述測定值繪入雙眼視圖形。

①隱斜視:遠距離:內隱斜2,近距離3。

②調節幅度:7.00D,集合幅度:64。

③聚散力測試:遠距離BI:x/11/5,B0:16/22/12,近距離BI:12/17/8,

BO:9/16/50

④相對調節測試:正相對調節:-3.00,負相對調節+2.00。

2)相對集合。BI模糊線至需求線的范圍為不同調節水平下的負相對集合

(NRC),B0模糊線至需求線的范圍為不同調節水平下的正相對集合(PRC)。

3)融合性集合。BI模糊線至斜視線的范圍為不同調節水平下的負融像性集

合(NFC),B0模糊線至斜視線的范圍為不同調節水平下的正融像性集合(PFC)o

若測試值無誤,隱斜線與BI模糊線、B0模糊線應大致平行。

4)雙眼單視清晰區。BI模糊線、B0模糊線、調節幅度線和下X軸所圍成的

平行四邊行為雙眼視清晰區(ZoneofClearSingleBinocularVision,ZCSBV),

理論上雙眼視覺系統能滿足這一區域里的任何調節需求與集合需求,而維持清晰

的雙眼單視。

5)AC/Ao計算斜視的斜率的倒數即為AC/A,可知斜視線與下X軸夾角越小,

AC/A越大。

3.非斜視聚散力功能異常的斜視線分析

(1)集合不足。遠距離眼位正常或輕度外隱斜,近距離高度外隱性斜視,AC/A

比率低常。

(2)集合過度。遠距離眼位正常或輕度內隱斜,近距離高度內隱性斜視,AC/A

比率高常。

(3)散開不足。遠距離隱性內斜視,遠距離眼位正常,AC/A比率低常。

(4)散開過度。遠距離高度隱性外斜,或間歇性遠距離隱性外斜,近距離眼位

正常,AC/A比率高常。

(5)單純性隱性外斜。遠距離和近距離均表現為隱性外斜,AC/A比率正常。

(6)單純性隱性內斜。遠距離和近距離均表現為隱性內斜,AC/A比率正常。

二、雙眼視異常的矯治準則

1.Sheard準則

(1)準則。要求相對集合至少應為隱斜視值的兩倍。正相對集合至少應為外

隱斜視最值的兩倍,負相對集合至少應為內隱斜視最值的兩倍。

(2)棱鏡參考值。若測試結果不能滿足Sheard準則,可考慮采用緩解棱鏡加

以矯治,棱鏡參考值計算公式如下:

P=2H-Cr/3

(5一5)

式中P一棱鏡參考值;

H一隱斜視量值(取絕對值);

C一相對集合(取絕對值)。

計算結果P為0或負值,證實不需要緩解棱鏡。P為正值,則需要緩解棱鏡,

內隱斜取底向外,外隱斜取底向內。

(3)附加球鏡。棱鏡參考值P的計算結果為正值,可考慮緩解棱鏡,若AC/A

測定值正常或偏高,也可考慮采用附加球鏡,通過修改調節來影響調節性集合,

達到改變集合儲備的目的。附加球鏡的計算公式如下:

S=P/A

(516)

式中S—附加球鏡;

P—棱鏡參考值(底向外取正值,底向內取負值),A為AC/A。

【例5—4】設:遠外隱斜12,聚散力測定結果:遠B0:15/27/11,AC/A為

6/Do

求:刻錄機參考值和附加球鏡。

解:P=2H-Cr/3=24-l5/3=3()

S=P/A=-3/6=-0.50(D)

【例5—5】設:遠內隱斜9,聚散力測定結果:遠BI:x/12/7,AC/A為4/D。

求:棱鏡參考值和附加球鏡。

解:P=2H-Cr/3=18-12/3=2()

S=P/A=2/4=0.50(D)

(4)圖形分析

1)外隱斜。在需求線的左側作一線,最值等于1/2B0模糊線,若斜視線位

于該線于需求線之間,不需要棱鏡矯正;若斜視線位于該線左側,則需要棱鏡矯

正。若斜視線與該線相交叉,則須根據注視距離分析是否需要棱鏡矯正,注視距

離近貝!I需要矯正。

-2)內隱斜。在需求線的右側作一線,最值等于1/2BI模糊線,若斜視線位

于該線與需求線之間,不需要棱鏡矯正;若斜視線位于該線右側,則需要棱鏡矯

正。若斜視線與該線相交叉,則須根據注視距離分析是否需要棱鏡矯正,注視距

離近則需要棱鏡矯正。

(5)功能訓練

可采用訓練棱鏡和Vectograms立體圖等方法進行訓練,目標是使相對集合

達到兩倍隱斜視量值以上。如外隱斜視量值為8,正相對集合至少為16;內隱斜

視量值為12,負相對集合至少應為24。

2.1:1準則

(1)準則。要求BI恢復線至少應等于內隱斜視檢測量值。

(2)棱鏡參考值。若測試結果不能滿足1:1準則,則可考慮采用底向外的緩

解棱鏡加以矯治,棱鏡參考值計算公式如下:

Po=Hs-Rl/2

式中P。一底向外的棱鏡參考值;

Hs—內隱斜檢測量值;

RI—BI恢復值。

計算結果P。為0或負值,證實不需要緩解棱鏡。P。為正值,則需要底向外

的緩解棱鏡,也可以考慮采用附加球鏡,達到改變集合儲備的目的。

【例5-6】設:遠內隱斜10,聚散力測定結果:遠:BI:x/21/6,AC/A為4/D。

求:棱鏡參考值和附加球鏡。

解:Po=Hs-Rl/2=10-6/2=20

S=P/A=2/4=0.50(D)

(3)圖形分析。在需求線的右側作一線,最值等于BI恢復線,若斜視線位于

該線與需求線之間,不需要棱鏡矯正,若斜視線位于該線右側,則需要棱鏡矯正。

若斜視線與該線相交叉,則須根據注視距離分析是否需要棱鏡矯正,注視距離近

則需要棱鏡矯正。

3.Percival準則

(1)準則。將相對集合范圍中三分之一區域,以及調節刺激0~3.00D的區域

確定為舒適區域,若雙眼6m和33m注視點均位于舒適區域,則符合Percival準

則。Percival準則不考慮隱斜視的因素。

(2)棱鏡參考值。若測試值結果不能滿足Percival準則,可考慮采用緩解棱

鏡加以矯治,棱鏡參考值計算公式如下:

P=G-2L/3

(5—8)

式中P一棱鏡參考值;

G一正、負相對集合中較大值;

L一正、負相對集合中較小值。

計算結果P為0或負值,證實不需要緩解棱鏡。P為正值,則需要緩解棱鏡。

正相對集合較大取底向外,負相對集合較大取底向內。也可以考慮采用附加球鏡,

以達到改變集合儲備的目的。

【例5—7】設:聚散力測定結果:遠BI:乂/9/7田0:24/27/11,八(7人為4/。。

求:棱鏡參考值和附加球鏡。

解:P=G-2L/3=24-18/3=2()

S=P/A=2/4=0.50(D)

【例5一8】設:聚散力測定結果:遠BI:x/30/13,B0:12/14/7,AC/A為4/D。

求:棱鏡參考值和附加球鏡。

解:P=G-2L/3=3O-24/3=2()

S=P/A=-2/4=-0.50(D)

(3)圖形分析。將雙眼單視清晰區(即BI模糊線至BO模糊線之間的區域)平

均分為三份,作出分界線,需求線全過程通過中間三分之一舒適區域為符合

Percival準則。

(4)功能訓練。可采用棱鏡或Vectograms立體圖等方法進行訓練,目標是

使正負相對集合中較小值達到相對集合范圍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果散力測定結果:

遠BI:x/30/13,B0:12/14/7,正相對集合應達到15。

學習單元4注視異常的檢測

知識要求

一、注視差異

1.注視差異的概念

(1)Panum空間和Panum融像區。在正常雙眼視覺的相關章節中已經詳述:

位于雙眼單視以外的微距物點,在雙眼視網膜上非對應區所分別形成的像點也能

被雙眼所融合。或者說雙眼單視圓上物點在一只眼的視網膜上成像,另一只眼可

取微量偏斜的眼位,利用視網膜對應點以外的微徑區域的任一點與對側眼形成雙

眼融合。雙眼單視圓以外的微距單視空間稱為Panum空間,視網膜對應點以外的

微徑融像區稱為Panum融像區。

(2)注視差異的成因。由于有著Panum融像區的存在,雙眼在注視同一個目

標時,可以取微量集合不足,稱為外向注視差異;取微量集合過度,稱為內向注

視差異。

若將雙眼結點與黃斑中心凹的連線作為生理視軸,雙眼的聚散誤差可導致雙

眼生理視軸并不對準注視目標,而是實際視線的交點對準注視目標,實際視線與

生理視軸之間就會產生視差夾角,雙眼生理視軸與實際視線之間的視差夾角的和

值就稱為雙眼注視差異(fixationdisparity)..

2.注視差異的檢測

(1)檢測方法。綜合驗光儀的注視差異檢測采用5m遠距離十字注視差異視標,

該視標有一中心注視環,為雙眼都能看到的目標,稱為雙眼融像鎖(binocular

fusionlock)o外周有4條呈十字形對稱正交的短線,右眼戴135°內偏置振濾

鏡,可見上方、右側短線和中心注視環;左眼戴45°內偏置振濾鏡可見下方、左

側短線和中心注視環。檢測時,雙眼都能看到中心注視環,雙眼所見的中心注視

環影像發生充分融合,若雙眼存在著注視差異,并未采用黃斑中心凹進行注視,

而是取微量集合不足或集合過度,則作為參照目標的周邊短線的位置就會發生相

對變化。

(2)結果分析

1)被測者訴十字形各方位線條對稱正交,證實被測者沒有雙眼注視差異。

2)若上方的短線向右偏移,下方的短線向左偏移,診為內向注視差異。

3)若上方的短線向左偏移,下方的短線向右偏移,診為外向注視差異。

4)若右側的短線向下偏移,左側的短線向上偏移,診為右上注視差異。

5)若左側的短線向下偏移,右側的短線向上偏移,診為左上注視差異。

二、相聯性隱斜視

1.相聯性隱斜視的概念

(1)相聯性隱斜視的成因。常規隱性斜視的檢測視標為徹底的雙眼分視視標,

故測所得的眼位偏斜結果稱為分離性隱斜視。注視差異的檢測視標具有雙眼融像

鎖,因此,檢測是在雙眼融像的條件下進行的,檢測的結果表征了在融像的狀態

下雙眼因注視差異導致的眼位偏斜。因為有融像的存在,故稱為相聯性隱斜視

(associatedphoria)。

(2)相聯性隱斜視與分離性隱斜視比較

1)定性定量比較。正常情況下相聯性隱斜視與分離性隱斜視的偏斜性質相同,

且量值高度相關。即在融像的情況下,雙眼仍有向著偏斜位移動的傾向,既要滿

足雙眼對于共同注視視標的融像,又要兼顧雙眼最大限度的向偏斜位移動,則只

有以Panum融像區的邊緣相互對應融像。但由于Panum融像區的范圍畢竟很小,

故相聯性隱斜視應小于分離性隱斜視。

2)悖理性注視差異。偶然可測的相聯性隱斜視與分離性隱斜視的偏斜方向相

反,多發生于雙眼視功能訓練的患者,棱鏡的干預改變了正負融像性集合的幅度。

例如,對于分離性外隱斜進行底向外的三棱鏡功能訓練,可測出內向注視差異。

2.相聯性隱斜視的檢測方法

(1)注視差異與相聯性隱斜視的相關性。相聯性隱斜視是由雙眼融像狀態下

的注視差異所形成的,理應與注視差異正相關,然而單位注視差異能夠誘發相聯

性隱斜視的量值存在著個體差異。故在定性測定注視差異的同時還應該定量測定

相聯性隱斜視。

(2)相聯性隱斜視定量。在作注視差異檢測的時將旋轉式棱鏡放置于左眼,

將0位對準垂直向。若視標的下方短線向右偏位,診為外向注視差異,將旋轉棱

鏡向內轉動,直至下方短線與上方短線垂直向對齊。若視標的下方短線向左偏位,

診為內向注視差異,則將旋轉棱鏡向外轉動,直至下方短線與上方短線垂直向對

齊。轉動后旋轉棱鏡游標所指向的棱鏡度即為相聯性隱斜視的測定值。上訴測定

方法與分離性隱斜視測定方法基本相同。

3.注視差異曲線

(1)注視差異的檢測數據

1)定量視標。雙眼偏振分視后,右眼見到上方垂直向短線和中心融像鎖注視

環;左眼可見到系列間隔相等的垂直向短線和中心融像鎖注視環,下方的短線視

標的間隔單位為分弧度,每格1,(約為1.45mm)。

2)數據收集。將旋轉式棱鏡放置于左眼,0位對準垂直向。將底向游標指向

0位、3BI、3B0、6BI、6B0、9BI、9B0,分別測定并記錄上方短線所對下方短線

的格值,為不同棱鏡度所誘發的雙眼注視差異。

(2)注視差異的曲線圖形

1)注視差異圖形。橫坐標為棱鏡值,單位為棱鏡度;縱坐標為注視差異值,

單位為分弧度。將上訴檢測數據在坐標系中標定,用曲線相連,稱為注視差異曲

線(forced

Vergencefixationdisparitycurve,FCD),則曲線圖形表征了相聯性隱斜視

與相應的注視差異的函數關系。

2)關鍵值

①Y軸截距。為靜態注視差異值,截點位于0位上方為內注視差異,截點位

于0位下方為外注視差異。

②X軸截距。注視差異為0時的棱鏡值,即相聯性隱斜視量值。

③斜率。X軸從3BI至3B0,Y軸發生的變化值,計算公式為y'/x。斜率的

大小與雙眼視異常癥狀正相關,斜率坡度越大癥狀越明顯。

④水平點。曲線中段相對平坦,即斜率近似為。的位置。該位置為被測眼發

揮雙眼視功能的最佳點,以該點所指向的x軸棱鏡度為雙眼視異常緩解棱鏡的參

考值。

(3)注視差異曲線圖形的分型和臨床應用

1)I型曲線。曲線呈S形,增大BI、B0棱鏡值趨向于融像極限,注視差異

有顯著增大的趨勢,檢出組成比約占60%。多無癥狀,若有視疲勞癥狀,可能為

斜率>=0.4所致。采用棱鏡反轉拍進行集合靈活度功能訓練可有效使斜率平坦,

緩解癥狀。

2)II型曲線。曲線延伸至B0區域,隨著棱鏡的增加,注視差異無變化,檢

出組成比約占25虬多為調節痙攣或內隱斜所致,采用底向內的棱鏡和正附加球

鏡進行功能訓練可緩解癥狀。尋找曲線水平點,為底向外緩解棱鏡的參考處方。

3)HI型曲線。曲線延伸至BI區域,隨著棱鏡的增加,注視差異平坦變化,

檢出組成比約占10%o多為外隱斜所致,可試用底向外的棱鏡進行功能訓練,然

而效果不夠顯著。尋找曲線水平點,為底向內緩解棱鏡的參考處方。

4)IV型曲線。曲線呈S形,增大BI、B0棱鏡值,注視差異平坦無變化,

檢出組成比約占5隊多為感覺性融像障礙所致,無有效的矯治方法。

第1節驗光

學習單元1低視力的屈光檢測

知識要求

一、低視力的視力檢測

視力為視覺功能定量評估的基本方法之一,中心視力是指視網膜黃斑中心凹

對兩注視目標間距的分辨閾值。低視力患者的視力可分為裸眼視力、矯正視力、

康復視力三種。裸眼視力為不借助任何矯正工具所測得的最佳視力。矯正視力為

借助光學透鏡引出的最佳視力。康復視力為借助光學助視器引出的最佳視力,包

括遠視力、近(中)距離視力兩種。

1.遠視力與近(中)距離視力

(1)視標的設計原理。視力表的視標可以設計成字母、環形、三橫等長E字

形或圖形等。以三橫等長E字形視標為例,視標邊寬可采用如下公式計算:

W=dXtana

式中W—視標邊寬;

d—測試距離;

a一邊寬對眼所張的視角。

從公式W=dXtana可知,視標的邊寬或整體高度與檢測距離呈正相關,即距

離越遠視標越大。

(2)遠視力表和近視力表視標比較。遠視力視標和近視力表視標雖然大小尺

寸不同,但在遠視力和近視力的標準檢查距離對被測眼所張的視角完全相同,故

低視力患者的遠視力與近視力在理論上應該相等。然而低視力患者的遠視力與近

視力在實際檢測時的確存在著一定差異,發生于下述狀況。

1)遠視力優于近視力。見于遠視為徹底矯正、角膜中央部混濁、晶狀體中央

部混濁或中心視野暗點等癥。

2)近視力優于遠視力。見于近視力為徹底矯正、不規則性散光、角膜周邊部

混濁、晶狀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