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天津申論模擬7申論二、給定資料1.所謂學術腐敗,實質就是利用自己手中的學術權力所進行的一種不當謀利活動。產生學術腐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些學者把自己也當作了“經濟人”,因而具有謀利的傾向。其次,學術研究的權威化導致了學術權力的集中化,這為學術腐敗提供了條件。再次,學術體制的行政化導致了學術評價的外行化,也導致了學術研究目的行政化,人們進行學術研究不是為了取得學術成果,而是為了行政職位升遷,在這種情況下,學術腐敗就有了一種外在動力。第四,學術市場的信息不對稱也是加重學術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有效治理學術腐敗,有不同的措施和對策,但筆者認為,結合中國國情,用“公開化”手段制約學術腐敗應是最有效的。所謂“公開化”,就是陽光化,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的: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制約學術腐敗,就要將有關方面的信息和情況盡可能公開。公開是產生公正的基礎,通過“公開化”,可以發揮各方面的監督作用,對搞學術腐敗的人形成輿論壓力,必然對其產生約束作用。當然,在學術評選等活動中,能否真正將有關過程和信息“公開化”和透明化,也是一個有關各方利益博弈的過程。因為任何一項措施的實行,總會涉及一些人的利益,規則本身就是利益博弈的一種均衡。所以,治理學術腐敗,最終是與理性精神和誠信精神密切相關的。有了理性精神,就能保證規則制定的有效性;而有了誠信精神,就能保證規則執行的有效性。治理學術腐敗,深層次與國民性的改造也是密切相關的。沒有理性和誠信,就只有短期利益和個人利益,就沒有國家利益,最終也就沒有了個人的長遠利益。2.眼下的學術丑劇,播出密度絕對超過任何一個電視連續劇。令人唏噓不已的“史上最牛連環抄襲門”尚未謝幕,井岡山大學學術造假又再次粉墨登場,繼2009年因70篇造假論文被雜志撤稿一夜成名后,又以39篇論文被撤的“實力”而重回舞臺中央。其實傳媒和公眾輿論對學術腐敗的監督批評并不少,也不乏西安交大六位勇揭家丑的老教授那樣的俠義之士仗義執言,奔走呼號,舉報到底;甚至也不缺一些或堅決果斷或堂而皇之的懲處案例。但令人疑惑的是,在眼下的中國,學術腐敗的生命力竟然如此之頑強,堪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每出丑劇的上演,總會有人找到幕后的推手,比如過于功利化的科研評價,比如科研人員的道德淪喪,比如懲戒機制的不夠完善。但是,比這更能刺激學術腐敗的力量源于某種現實的悖論。在一些學術機構,本該視學術腐敗為仇敵的學術委員會,卻成了學術腐敗者的“保護傘”,擁有處置學術腐敗的權力,卻對發生在自家的學術腐敗極盡袒護之能,對清掃門戶的舉報者百般阻撓甚至威脅。如此景象已然遮蔽了一個正常學術圈子的本來面目,其情節、邏輯、結局與官場的腐敗極具相似性。腐敗一舉報一包庇一勸阻(或報復),把這個鏈條的兩頭相連,就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如果沒有強大的外力介入,這個封閉的系統便牢不可破。因為舉報的被勸阻,“腐敗”便肆無忌憚起來。這種來自權力的袒護甚至“鼓勵”,比任何道德評判和指標評價都具有力量。3.現象之一:七拼八湊編教材數十年來不換“芯”據報道,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出版的各種版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已經達到500多種,僅北京圖書館收藏的書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高校教材就有100種之多。其他如:中國革命史、中國近代史、政治經濟學、法學概論、文學原理、大學語文等學科也有相同的情況,一些理科的基礎教材也大多如此。那么,這些教材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記者采訪了一位同門師兄,這位師兄碩士畢業五年,已經參與編輯或者主編過5部教材,他向記者透露,一開始還是極其認真,找了大概不下100多本的參考資料,在翻看參考資料的過程中,他發現許多書的章節、甚至內容都是雷同的,于是他也找到了竅門,后來編教材簡直成了套路。他告訴記者,編教材既不要搞研究也不用做調查,更不用鉆故紙堆查資料,甚至相關領域的著作和論文也不要多看,只要找來三四本已有的教科書,框架體系上略微變動,章節順序上稍作調整,材料內容上綜合綜合,文字敘述上處理處理,一本新的教材便誕生了!不過有時候他也不愿意做這種事,便找來幾個學生,給他們定一個大體的框架,讓他們具體操作便是了。不僅基礎課教材如此,專業課也幾乎大同小異。南方某著名大學一位學經濟的學生告訴記者,有一天他們上一門專業選修課,一位70多歲的老師走上講臺,攤開一本發黃的講義,對同學們誠懇地說,這是我1985年寫的講義,這個學科發展很快,我們大家一起邊學習邊探討吧。這位學生說第一次聽課大概有30多人,第二次也就來了10個人,第三次上課5個人都不到了。如前所述,近年來各種版本的教材層出不窮。但為什么教授們還在使用舊教材呢?中山大學的一位教授告訴記者,新教材大都是直接或者間接抄襲舊教材的,有些教材雖然有了一層“學術前沿”和“最新學術動態”的包裝,但實質內容上卻是“換湯不換藥”,所以有的老師寧可使用舊教材,即使使用新教材也是把它當作“靶子”批判的。問題是,新教材雷同,舊教材又跟不上時代學術發展的步伐,最終受損害的是中國大學的學術水平,受貽害的是中國的大學生們。現象之二:近親繁殖學術亂倫北方某著名高校化學專業取得了博士學位授予權,該專業的學術帶頭人都成了博士生導師,在招收博士生的過程中,對外來的報考者一律從嚴,而本校和本系的報考者則寬松許多。據該大學研究生院主管招生的老師介紹,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況且本校和本系的老師讀博士還可以提高本校和本系教師的學歷水平和業務素質。據介紹,該大學化學系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教師都在該專業讀博士,而這種現象在中國其他大學當中也極其普遍。教育部教育科學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員向記者評說這種現象,“這種學術上的近親繁殖,猶如醫學上的近親繁殖一樣,其結果必然帶來中國學術整體水平的下降。不僅如此,碩士導師和自己一起讀博士,或者本科同班同學成了自己的博士生的現象也比比皆是,這種學術亂倫,也帶來了學術水平的畸形發展。”這位研究人員介紹,在發達國家的大學中,這種學術上的近親繁殖是絕對禁止的,同一學校的學生一般不贊成考自己本校的研究生,但中國各個大學招收的研究生絕大多數都是本校的學生。學術的近親繁殖,是中國大學學術發展的致命傷,這使得中國大學的“學術”已成為某個圈子的“學術”,嚴重影響了中國學術的發展,以及學術向生產力的轉化。現象之三:扯虎皮做大旗記者曾經采訪南方某著名高校一位小有名氣的學者,該學者滔滔不絕地談起自己的學術生涯,令記者欽佩不已。該學者說自己曾經得到過某某學術泰斗的真傳,是他的幾大弟子之一,而且曾經與某某學術大師過從甚密,與某某學術名人也是鐵哥們兒。所幸記者對學界也略知一二,與該學者所說的某學術大師和學術名人也有所交往,一次記者與他們提起該學者,他們竟然一臉的茫然。就在不久前記者又采訪了該學者提到的某某學術泰斗,談到他的學生也就是那位南方某高校的學者,這位學界泰斗告訴記者,他根本就沒有這么一個學生。更有甚者,國內某大學教授從日本某三流大學請來一位三流學者到國內做講座,為了抬高自己身價(能夠請來老外來中國講學),竟將其吹噓為日本著名學者,令旁聽講座的國內學者大跌眼鏡;一位日本記者聽到這件事更是唏噓不已,此事被日本媒體披露,造成極為不好的影響。還有一位曾經在英國某大學做過訪問學者的國內某高校學者,自稱是某世界級著名文藝理論家的國內唯一弟子,回來為中國文學大師重排座次,被國內同行恥笑。翻看許多高校學者主編的教材或撰寫的專著,會發現許多書上都列著各種各樣的學術顧問,比如那位與世界著名學術大師交往過密的國內學者的一本專著,就開列了一二十個國外各個著名高校的學術顧問、總顧問、特約顧問等頭銜,而有些學術顧問恐怕連自己都不知道當的是什么顧問。現象之四:泡沫泛起浮夸盛行有人稱,中國的學術為“注水”的學術,雖然有些夸張,但基本上是符合實際情況的。近幾年中國高校學術界形成了有目共睹的“繁榮”,有人總結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者特別是享有高級職稱的學者、名學者以及擁有各種獎項獲得各種稱號的“專家”級學者教授越來越多;二是高校論文、學術專著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中國的大學教授數量,中國的專著、論文數量名列世界前茅,但中國有國際影響的大學教授,或者有國際影響的學術專著和論文卻寥寥無幾,這從每年全世界自然科學的三大檢索上就可以看得出來,究其原因就是中國的學術水準注水太多。從前一些孜孜以求的學者一年也就發表一兩篇論文,一輩子只出那么兩三本專著。現今有些急功近利的青年學者,在學界混了幾年就敢稱“著作等身”,有專著三四十本,論文好幾百篇。更有甚者,有些人連百萬都羞于出口,因為現今學術界有種說法:十萬字原地踏步,百萬字才起步,千萬字水平才算數。據媒體報道,山東省某著名高校一位副校長一年申報的所謂科研成果竟多達1300萬字,也就是說這位副校長一天不問斷,每天能寫三四萬字—如此科研成果,沒有水分才怪!現象之五:內定獎項玩弄學術學術評獎和立項(爭取研究課題立項)中的腐敗也為廣大學者痛恨。尤其是評獎,各種順口溜在人們口中流傳:“評獎就是評委分贓,你給錢,我評你,剩下十之二三,再拿來裝門面。”2004年,某知名大學哲學系三位教授著文痛陳湖北省哲學優秀成果評獎(1994—1998)中的腐敗現象,“在這次評獎過程中,評獎主持人和個別評委利用職權,在哲學社會學組把一場嚴肅的評獎活動變成了一場一手遮天、結黨營私、瓜分利益的丑劇,在湖北省哲學界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從評審結果來看,評委們相互之間的心照不宣、彼此關照、利益均沾、互投關系票已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高級別獎項中票數如此集中在評委和某個身居高位的評委的弟子們身上,即使在目前腐敗成風的學術界也是少見的。”“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的哲學一等獎正如湖北省哲學評獎組長一職一樣,歷來都是×××的專利。在上一屆的評選中,一篇反‘和平演變’的輔導報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黨的事業》獲得哲學一等獎,當時該獲獎者是哲學評獎組的組長。在本屆評獎中,他又獲得一等獎,是一篇向外國人介紹中國情況的講演詞《中國當代哲學回顧與展望》……”曾經轟動學界的《讀書》雜志主辦的長江學者“讀書獎”也被多名高校學者所抵制,原因之一就是參加評獎的人既是候選人又是評委。學者楊某對記者說:“其實這里指出的高校及學界的評獎腐敗不過是冰山之一角,試想現在的學術評獎中,哪一省、哪一部門、哪一類獎項不存在諸如此類‘自評自’,‘裁判員下場踢球’的惡心現象呢?”與評獎腐敗類似的是申報課題,爭立項目。陜西師大教授一丁說:“就像一個女人還沒生小孩就申請營養費一樣,說我生的小孩將來要當國家主席,或者將來智力可賽過楊振寧……然后叫評委打分,根據吹牛程度,發放不同的數額的營養費,聽起來真是荒唐可笑,而我們每年申報選題和經費確實是干著這種荒唐可笑的事。在當前學術道德敗壞的情況下,更不乏一些申報者的選題暴露在評委面前而被竊取的事情。”現象之六:湊數評職稱折騰爭教授職稱評價制度是頗具中國特色的專利。在中國大學里,職稱的高低更標志著一個大學教師的學術水準,同時也與該教師的住房、待遇等密切相關。比如北方某著名大學就有明確的政策出臺,講師的住房二室一廳,副教授的住房是三室一廳,教授的住房則是四室一廳,博導的住房是四室二廳。為了評上職稱,大學教師中不擇手段地托人情、拉關系,甚至花錢雇人寫文章的大有人在。該校社科系有一位想評博導的教師,竟然拿別人在《光明日報》上發的文章,換上自己的大名,復印多份,差一點弄假成真;一位教師所發表的論文大都是與人合作的,而在自己申報的材料中竟然拋棄合作者;有些教師為了評職稱四處掛名(即別人寫了論文,請求人家在發表的時候將自己的名字屬在后面,以此增加自己的論文篇數);有的教師把自己在報紙上發表的豆腐塊似的文章,也拿出來湊數;還有的教師把自己以前發表過的論文稍稍修改一下換一個題目,再拿出來發表,又充當一篇論文;更有的教師評職稱時竟把弟子的文章屬上自己的名字發表。有一個教師把自己的一本專著中的所有章節都拿出來砍成若干篇當做論文一一發表,于是在他的成果表中除了這本書外又多出了若干篇的論文……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研究比較文學的教師,就一個簡單的學術問題分別在幾個學術雜志上發表了5篇論文,這5篇文章的題目分別是《論比較文學消亡論》、《再論比較文學消亡論》、《三論比較文學消亡論》、《比較文學消亡了嗎?》、《駁比較文學消亡論》。各種職稱中,最高的是教授,評上教授也就到頭了。目前中國大學教師的職稱都實行終身制,能上不能下,對一些學者來講當上教授也就走到了“窮途末路”,于是中國高校學術界就出現了“講師辛辛苦苦,副教授不敢馬虎,正教授舒舒服服”的局面。現象之七:剽竊不知羞抄襲家常飯“天下文章一大抄”,抄襲和剽竊幾乎成了中國知識分子和中國高校教師的傳統,更成為中國高校學術界最大的公害,有人戲稱為“學術蝗禍”,其泛濫之廣,已近法不治眾的地步。有學者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大家都沒有羞恥感了。南京大學校長蔣樹聲教授指出,抄襲剽竊不治,學術將完。有人根據媒體披露的高校抄襲和剽竊事件,總結了高校學術抄襲的幾種方法,即“全篇搬用法”、“偷觀點偷思想—隱性剽竊法”、“化名抄襲法”、“署名抄襲法”、“拼裝法”、“名編實抄法”、“搶先發表法”等等。4.63歲的祝國光博士至今還記得,當初在海外頂級醫學期刊上看到有關中藥和西藥對治療心肌梗塞疾病具有同等療效的學術論文時,那種難以言狀的興奮之情。時隔數月,他卻驚訝地發現,那些看起來水平非同尋常的學術論文大都是編造的,而且論文的作者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著名中藥藥理學家李連達,浙江大學藥學院藥理實驗室主任吳理茂和課題組主要成員。大約在2008年10月底,旅居荷蘭的全歐中醫藥協會聯合會副主席祝國光教授在網絡上看到有人揭露浙江大學中醫學院博士后賀海波論文造假的消息,立即上網搜集了與賀海波相關的一系列學術論文,發現這些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的論文,具有明顯的造假痕跡。我們先來看這一組文章的“奧秘”—2008年5月,德國《NSA藥理學》雜志刊登以HaiboHe(賀海波)為第一作者的文章《丹酚酸B和貝爾普力對小鼠慢性心肌梗塞心臟保護作用的比較》,其他作者包括LimaoWu(吳理茂)、LiandaLi(李連達),其中,吳理茂是李連達主持的浙江大學藥學院的藥理實驗室主任。根據文章所揭示的實驗過程,課題組人員對小鼠進行開胸,人為地造成小鼠的心肌梗塞。然后,將這些小鼠分成若干組,分別服用中藥丹酚酸B和西藥貝爾普力數周時間,采集藥理實驗數據和病理切片。實驗結果顯示,丹酚酸B和貝爾普力對治療心肌梗塞的藥理作用是相同的。對于中醫學界而言,這篇文章所揭示的藥學理論令人振奮,特別是在西方國家,它使得飽受非議的中醫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地位。沒想到,這篇文章卻因為另一篇文章的發表而出現了“穿幫”的鏡頭—波蘭《藥理學通報》雜志2008年第60卷刊登題為《丹酚酸B和貝爾普力對小鼠大面積心肌梗塞心臟保護作用的比較》,作者依次為:Hai—BoHe、Li—MaoWu、Lian—DaLi等6人。其實驗過程和目的與上述文章所反映的情況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前者針對的是慢性心肌梗塞,后者針對的是急性心肌梗塞。但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實驗,實驗數據竟然高度一致。“兩個不同的實驗,對小鼠用藥的劑量不同,時間不同,獲得的數據卻相同,這是絕對不可能的。”祝國光分析說,“要么是只做了一個實驗,一篇論文原封不動地拷貝了另一篇論文的數據;要么兩個都是假的。至少其中一個是假的。”《NSA藥理學》雜志主編米歇爾(MartinC.Michel)教授和《藥理學通報》雜志主編拉森(WladyslawLason)教授在接受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剽竊和一稿多投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應該嚴肅處理,因此,我們對賀海波等人發表在我刊的剽竊文章,給予撤銷。”經過進一步的調查,祝國光還發現,2008年3月,荷蘭《人種藥理學》雜志發表HaiboHe、LimaoWu、LiandaLi等7人聯合署名的文章《丹酚酸B對于大鼠大面積心肌梗塞的心臟保護作用》,單獨論證丹酚酸B治療心肌梗塞的藥理作用。但這篇論文也是假的,其數據完全是從上述以賀海波為第一作者、發表在《NSA藥理學》和《藥理學通報》上的兩篇論文中克隆的。荷蘭萊頓大學生物學系主任、《人種藥理學》雜志主編RobVerpoorte教授給記者的書面復函說,該篇論文已被撤銷,并且就此與浙江大學進行了交涉。此外,2008年3月,由HaiboHe、LimaoWu、LiandaLi等7人共同署名的發表于英國《本草療法研究》的文章,所用的數據也幾乎原封不動地移植于上述三篇文章中的數據。《本草療法研究》發現這篇論文的造假事實后將其撤銷。主編伊麗莎白教授告訴記者:“作者使用了其他科學家的數據,我們采取的措施是撤銷這篇文章。我們對這起事件非常認真,因為它是科學的欺詐行為。”5.2008年10月11日,湖北某高校研究生賈某搬出了自己的行李。校方正式取消他的研究生學籍,賈某因剽竊他人論文被開除。9月22日,一篇名為《剽竊示眾:歷史文化學院2006級碩士研究生賈××》的帖子在網上剛一發表,就迅速流傳開來。該帖稱,賈某2005年在《理論月刊》和《大慶師范學院》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鴉片貿易在華泛濫的經濟視角思考》《翁通穌“罷退”之原由》,均系原文抄襲自西北大學內部交流年刊《史林新苗》,原標題分別為《1840年前鴉片在中國泛濫之原由新探》《試析翁同穌“罷退”之原由》,作者分別為王某和楊某。9月26日,作者王某發出《就剽竊事件答復賈××》一帖,其中道出賈某赴深圳找過楊某,并附上賈某發給自己的道歉信全文。此帖一出,網上討論迅速白熱化。網友們提供的資料,描繪出賈某一路走紅的軌跡:2002年考入湖北某高校,本科四年,除學校的諸多獎勵外,他還獲得全國青年演講大賽一等獎等30多項榮譽,連年獲得優秀三好學生獎學金,2006年,賈某被保送該校研究生,同時還擔任了本科班的輔導員。三、申論要求第1題、用不超過150字的篇幅概括所給材料反映的主要問題。要求:語言精練,概述全面。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參考答案:由于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脆弱,學術評審機制和職務評聘制度不健全,學術腐敗懲治不力等原因,學術剽竊、弄虛作假、嚴重粗制濫造等得不到有效遏制,并且學術剽竊現象愈演愈烈以致于泛濫成災,這既侵害了部分人的利益,而且也對我國的學術發展有極其嚴重的危害。因此,學術腐敗成為近年來中國學術界最為關注、討論最多的一個共同話題。答案解析:第2題、針對材料列舉的我國學術腐敗的現象,用不超過350字的篇幅提出解決的方案。要求:方案合理、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參考答案:加大宣傳教育,加強研究人員職業道德的自律。改革教育機制,使學術研究真正回歸其學術的本性,以學術評價替代行政評價,以獎勵成果替代我國目前實行的獎勵立項的傳統做法。建立公正的社會學術職稱評定機構,健全學術職稱評價體系,實行職稱評定回避制度。禁止各級行政領導,高校、研究所領導在行政任期內參與各種與學術有關的活動;在評定職稱、崗位時實行代表作制度,廢除對量的要求;改變目前在管理統計上對量的過分重視和對學術研究完成時間的強調。加強媒體監督,對那些較為惡劣的學術腐敗行為,如對公然造假者及時在媒體上進行曝光。加強行政監管,對學術腐敗行為及時給予嚴厲的行政處分,對構成侵權等違法行為的依法進行處理。答案解析:第3題、結合給定資料,分析學術腐敗的危害。要求:條理清晰,500字左右。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參考答案:第一,對學生的貽害不淺。學生不但是學術腐敗的主體,同時也是學術腐敗的受害者。高校中,學生論文的抄襲行為甚囂塵上。學生抄襲他人的學術成果、重復他人已有的觀點、學術論文撰寫的不規范等,或者即使論文沒有抄襲的痕跡,仍然是沒有絲毫價值的廢紙一堆。如果指導學生論文的導師對學術研究持嚴謹的態度,沒有任何價值的所謂論文是不可能通過導師而過畢業關的。第二,對學術研究自身的戕害。學術腐敗最初可能僅僅是個體的暗中腐敗,但逐步演變就會成為一群“志同道合者”心照不宣的相互幫扶和提攜,到最后就是社會從上到下公開的腐敗。在前兩個階段,腐敗還不能大行其道,我們還能夠依靠反腐敗機制來控制;如果達到了最后階段,腐敗已經通行于社會,社會將無藥可救。學術腐敗如果登峰造極,其淘汰的將不是學術的敗類,而是學術的精英。“學術腐敗”不僅破壞學術研究的規則,腐蝕學術隊伍,阻礙學術大師的產生,而且還會遏制一個民族思維能力和思想水平的提高。第三,對科學和社會發展進步的危害。學術腐敗違反社會公正原則,破壞了社會機制中蘊藏的人們相互競爭的游戲規則。在我國加入WTO的大形勢下,社會發展為每個人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國際間的人才競爭更加激烈,我們如果不建立激勵創新精神的人才選拔機制,不高揚社會的公正原則,必然會導致社會人才選拔機制失去凝聚力,科研人才大量流失。而科學研究和文化教育等學術事業關系著國家的命運,人才流失所導致的直接影響是社會科研水平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廈門工學院《有限元法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汝州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原理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國藥科大學《矩陣論5》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濮陽科技職業學院《世界文化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海棠職業學院《交互設計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財經大學《醫學影像設備與技術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旅游職業學院《建筑與城市影像》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財稅職業學院《民舞-中國民族民間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國際貿易實務講義出口合同的履行
- 建筑民工勞務合同
- 標準 12千伏氣體絕緣環網柜技術符合性評估實施細則
-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說課稿
- 2023年3月PETS2真題卷及答案
- GB/T 30220-2013游樂設施安全使用管理
- GB/T 28461-2012碳纖維預浸料
- 遇見友誼-如何學會與朋友相處主題班會課件
- 中外文化交流史課件
- 深圳醫保知識參考題庫(有答案)
- 手術室區域劃分
- 《高等數學》全冊教案教學設計
- 薪酬管理第6版第3章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