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呼吸系統疑難病選方用藥技巧(人民軍醫出版社)王付第2節慢性鼻竇炎第二節
鼻竇炎
鼻竇炎(sinusitis)是指鼻及上頜竇、額竇、篩竇、蝶竇一處或多處黏膜及黏膜下層的炎癥浸潤的一種疾病。本病好發于秋冬季,或冬春之交,各個年齡人群均有發病,但以小兒為多見。根據中醫辨證與選方用藥基本辨治準則,本節所論內容不僅能治療鼻竇炎,還能治療慢性鼻炎或鼻咽癌等病證表現而符合鼻竇炎的基本證型者,以此若能合理用方用藥則能明顯改善慢性鼻炎或鼻咽癌等病的癥狀表現,或取得預期治療效果。預防:對季節變化應重視取暖保溫,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起居有節,改善不良生活習慣,避免物理、化學等物質侵入,適當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等。第2節慢性鼻竇炎
一、西醫診斷及治療方法
【病因病理】
1.病因
病毒侵襲,或細菌感染,或物理、化學等因素刺激,環境因素,或外傷等。2.病理
鼻及上頜竇、額竇、篩竇、蝶竇一處或多處先出現血管收縮、黏膜缺血,后血管擴張、水腫、分泌物增多,形成粘性膿性分泌物。(1)急性鼻竇炎①卡他期:竇腔黏膜充血,血管滲透力增強,黏膜水腫,肥厚,竇腔縮小或消失。②化膿期:黏膜水腫,血管擴張,纖毛上皮壞死脫落,與白細胞和細菌混雜,分泌物變為膿性。(2)慢性鼻竇性:纖維組織收縮壓迫,血管阻塞,腺體萎縮,甚至黏膜萎縮。第2節慢性鼻竇炎【病證表現】1.急性鼻竇炎
以鼻癢,鼻塞,流涕,頭痛(下頜竇炎、篩竇炎、蝶竇炎疼痛是晨輕午重,而額竇炎疼痛是晨重午輕),頭昏等為主要表現。2.慢性鼻竇炎
以鼻癢,鼻塞,流涕,嗅覺障礙,頭痛(晝重夜輕),頭昏,失眠,記憶力下降等為主要表現。第2節慢性鼻竇炎【檢查與診斷】
1.急性鼻竇炎檢查
黏膜充血,水腫,增厚,混濁,或可見有液面等;X線檢查,黏膜充血,水腫,增厚,混濁,或可見有液面等。2.慢性鼻竇炎檢查(1)慢性上頜竇炎
X線檢查上頜額模糊,黏膜肥厚,或有液面等。(2)慢性篩竇炎
X線檢查篩竇模糊,黏膜肥厚等。(3)慢性額竇炎
X線檢查額竇模糊,黏膜肥厚等。(4)慢性蝶竇炎
X線檢查蝶竇模糊,黏膜肥厚等。3.根據臨床表現與檢查結果而診斷為鼻竇炎。第2節慢性鼻竇炎【治療方法】
1.對癥治療:可口服阿司匹林,或復方阿司匹林,以緩解鼻塞癥狀。
2.綜合治療:抗病毒治療,或抗感染治療,或抗過敏治療。
3.局部用藥:鼻塞可選用10%麻黃素液滴鼻;或選用0.25~0.5%普魯卡因封閉治療等。4.其他治療:上頜竇穿刺沖洗治療,或手術治療等。第2節慢性鼻竇炎二、中醫辨證與選方用藥
㈠寒凝鼻竅證【病證表現】1.主要癥狀
鼻塞,鼻流濁涕,或嗅覺減退。2.辨證要點
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脈浮或脈無變化。3.可能伴隨的癥狀
頭脹痛,或咳嗽,或頭昏,或頭暈,或頭沉,或噴嚏。【治則與選方】疏散風寒,宣通鼻竅;可選用麻黃湯與蒼耳子散合方。【處方用藥】麻黃9g桂枝6g杏仁12g甘草3g蒼耳子8g辛夷15g白芷30g
薄荷2g第2節慢性鼻竇炎【服用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藥約30分鐘,然后用大火煎藥至沸騰,以小火煎煮30分鐘;薄荷、辛夷后下煎煮20分鐘。溫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鼻塞不通者,加細辛、川芎,以辛散通達鼻竅;若鼻流濁涕者,加半夏、陳皮,以燥濕化痰止涕;若頭痛者,加防風、荊芥、川芎,以辛散溫通止痛;若嗅覺減退者,加蔥白、生姜、冰片,以芳香開竅等。【藥物功效】方中麻黃辛溫散寒,宣肺通竅。桂枝通達經氣,和利血脈。杏仁肅降肺氣,開達鼻竅。蒼耳子、辛夷、白芷,辛溫透達,芳香開竅。薄荷辛涼通竅,兼防辛溫藥傷津。炙甘草益氣和中,既能益肺氣,又能防止辛散藥傷氣。第2節慢性鼻竇炎㈡寒客夾熱證【病證表現】1.主要癥狀
鼻塞,或頭痛,或嗅覺減退。2.辨證要點
鼻涕黃濁,口淡不渴,舌紅,苔薄,脈浮或脈無變化。3.可能伴隨的癥狀
頭昏,或頭暈,或頭沉,或頭脹痛,或噴嚏,或記憶力減退。【治則與選方】散寒通竅,兼清郁熱;可選用大青龍湯與蒼耳子散合方。【處方用藥】麻黃18g桂枝6g甘草6g杏仁7g生姜9g大棗擘,10枚
石膏48g蒼耳子8g辛夷15g白芷30g薄荷2g第2節慢性鼻竇炎【服用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藥約30分鐘,然后用大火煎藥至沸騰,以小火煎煮30分鐘;薄荷、辛夷后下煎煮20分鐘。溫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鼻塞不通者,加細辛、冰片,以辛散通竅;若黃鼻涕者,加黃芩、膽南星,以清熱燥濕治涕;若頭痛者,加防風、菊花、川芎,以疏散止痛;若夾熱甚者,加知母、銀花、連翹,以清熱解毒等。【藥物功效】方中重用麻黃散寒通竅。石膏量大力專清瀉郁熱。桂枝散寒通竅。杏仁肅降肺氣。生姜宣肺利鼻。蒼耳子、辛夷、白芷,辛溫透達,芳香開竅。薄荷辛涼通竅,兼防辛溫藥傷津。大棗、炙甘草,既能益肺氣,又能防止辛散藥傷氣。第2節慢性鼻竇炎㈢熱壅鼻竅證【病證表現】1.主要癥狀
鼻塞,鼻涕黃濁,或嗅覺減退。2.辨證要點
口渴欲飲水,舌紅,苔薄黃,脈浮或數。3.可能伴隨的癥狀
前額痛,或咳嗽,或咽痛,或頭昏,或頭沉,或噴嚏。【治則與選方】疏散風熱,芳香開竅;可選用麻杏石甘湯與蒼耳子散合方。【處方用藥】麻黃12g
杏仁9g
甘草6g
石膏24g
蒼耳子8g辛夷15g白芷30g
薄荷2g第2節慢性鼻竇炎【服用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藥約30分鐘,然后用大火煎藥至沸騰,以小火煎煮30分鐘;薄荷、辛夷后下煎煮20分鐘。溫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鼻涕黃稠者,加膽南星、黃芩,以清熱燥濕滌痰;若鼻塞者,加冰片、菊花、蔥白,以辛散芳香開竅;若大便干結者,加大黃、芒硝,以瀉熱通便;若小便少者,加茯苓、車前子,以通利小便;若熱甚者,加銀花、連翹、梔子,以清熱瀉火解毒等。【藥物功效】方中麻黃辛散通達,宣發鼻竅。石膏清瀉郁熱,制約麻黃辛散溫通而不助熱。杏仁肅降肺氣,和利鼻竅。蒼耳子、辛夷、白芷,辛溫透達,芳香開竅。薄荷辛涼通竅,兼防辛溫藥傷津。甘草益氣和中,防止辛散藥傷氣。第2節慢性鼻竇炎㈣濕熱擾鼻證【病證表現】1.主要癥狀
鼻塞,鼻涕黃濁,或嗅覺減退。2.辨證要點
肢體困倦,舌質紅,苔黃膩或厚,脈滑或數。3.可能伴隨的癥狀
口膩,或脘腹脹滿,或頭昏,或頭沉,或頭脹痛,或噴嚏,或大便不爽。【治則與選方】清熱祛濕,開竅通鼻;可選用麻杏薏甘湯與梔子柏皮湯合方。【處方用藥】麻黃8g
杏仁9g薏苡仁8g甘草15g
梔子15g黃柏6g第2節慢性鼻竇炎【服用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藥約30分鐘,然后用大火煎藥至沸騰,以小火煎煮30分鐘。溫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鼻塞者,加薄荷、冰片、辛夷,以芳香開竅,清熱通鼻;若大便干結者,加大黃、芒硝,以瀉熱通便;若黃涕甚者,加黃芩、膽南星,以清熱燥濕滌痰;若脘腹脹滿者,加蒼術、枳實,以行氣消脹等。【藥物功效】方中麻黃宣通鼻竅。薏苡仁清利濕濁。杏仁肅降肺氣,化痰通竅。梔子、黃柏,清熱燥濕。甘草益氣和中,兼防辛散苦寒藥傷胃。第2節慢性鼻竇炎㈤寒痰淫鼻證【病證表現】1.主要癥狀
鼻塞,涕粘稠色白,擤之不出,或嗅覺減退。2.辨證要點
口淡不渴,舌質淡,苔白膩或厚,脈沉或遲。3.可能伴隨的癥狀
頭痛,或肢體困重,或頭昏,或頭沉,或記憶力減退,或噴嚏。【治則與選方】散寒開竅,滌痰通鼻;可選用四逆湯與蒼耳子散合方。【處方用藥】甘草6g干姜5g附子生用,5g蒼耳子8g辛夷15g白芷30g
薄荷2g[若無生附子,可用生川烏代替]第2節慢性鼻竇炎【服用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藥約30分鐘,然后用大火煎藥至沸騰,以小火煎煮30分鐘;薄荷、辛夷后下煎煮20分鐘。溫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寒甚者,加麻黃、桂枝、細辛,以溫通開竅;若記憶力減退者,加遠志、石菖蒲、酸棗仁,以開竅定志;若鼻涕粘稠量多者,加半夏、膽南星、陳皮,以燥濕滌痰;若頭痛者,加川芎、白芷,以活血行氣,溫通止痛等。【藥物功效】方中附子溫壯陽氣。干姜溫暖脾胃,生化氣血。蒼耳子、辛夷、白芷,辛溫透達,芳香開竅。薄荷辛涼通竅,兼防辛溫藥燥化。甘草補益中氣,與溫熱藥相用,益氣溫陽。第2節慢性鼻竇炎第一章消化疾病第三節
從虛證治
一、氣陰兩虛證二、脾胃陰虛證三、脾虛夾濕證四、中虛濕熱證五、脾胃虛寒證六、陽虛寒凝證七、脾腎虛寒證八、肝陰虛證㈥氣虛不固證【病證表現】1.主要癥狀
鼻塞,鼻涕清稀色白,或嗅覺減退。2.辨證要點
氣短乏力,神疲倦怠,舌淡,苔薄白,脈弱。3.可能伴隨的癥狀
自汗,惡風,或口淡,或頭昏,或頭暈,或記憶力減退,或噴嚏,或大便溏泄。【治則與選方】補益肺氣,溫通鼻竅;可選用桂枝加黃芪湯與蒼耳了散合方。【處方用藥】桂枝9g
芍藥9g
甘草6g
生姜9g
大棗12枚
黃芪6g
蒼耳子8g
辛夷15g白芷30g
薄荷2g第2節慢性鼻竇炎第一章消化疾病第三節
從虛證治
一、氣陰兩虛證二、脾胃陰虛證三、脾虛夾濕證四、中虛濕熱證五、脾胃虛寒證六、陽虛寒凝證七、脾腎虛寒證八、肝陰虛證【服用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藥約30分鐘,然后用大火煎藥至沸騰,以小火煎煮30分鐘;薄荷、辛夷后下煎煮20分鐘。溫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鼻塞甚者,加蘇葉、冰片、細辛,以芳香開竅通鼻;若大便溏泄者,加山藥、蓮子,以益氣止瀉;若涕清量多者,加半夏、薏苡仁,以燥濕利濕;若頭痛者,加川芎、白芍,以活血理血,緩急止痛等。【藥物功效】方中桂枝辛溫散寒,通達鼻竅。白芍收斂營陰,緩急止涕。生姜助桂枝散寒通竅。黃芪益氣固表。蒼耳子、辛夷、白芷,辛溫透達,芳香開竅。薄荷辛涼通竅,兼防辛溫藥燥化。甘草補益脾胃,生化氣血,固護鼻竅。第2節慢性鼻竇炎㈦陰虛鼻燥證【病證表現】1.主要癥狀
鼻塞,鼻癢,或嗅覺減退。2.辨證要點
鼻腔干澀,舌紅少苔,舌面少津,脈細或數。3.可能伴隨的癥狀
口渴欲飲水,或盜汗,或大便干結,或頭昏,或頭暈,或記憶力減退。【治則與選方】滋補肺陰,開竅通鼻;可選用桂枝湯與大補陰丸合方。【處方用藥】桂枝9g
芍藥9g
甘草6g
生姜9g
大棗12枚熟地黃16g
龜版16g黃柏12g
知母12g第2節慢性鼻竇炎【服用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藥約30分鐘,并納入豬脊髓于藥中,然后用大火煎藥至沸騰,以小火煎煮30分鐘,取藥液納入蜂蜜少許。溫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鼻塞者,加冰片、麥冬、細辛,以滋陰開竅通鼻;若大便干結者,加肉蓯蓉、當歸,以滋潤通便;若鼻癢者,加桑葉、菊花、玉竹,以疏風潤燥止癢;若盜汗者,加牡蠣、五味,以斂陰止汗等。【藥物功效】方中桂枝辛溫散寒,通達鼻竅。白芍收斂營陰,緩急止涕。生姜助桂枝散寒通竅。龜版滋補陰精,偏于滋陰。熟地黃大補陰血,偏于補血。知母清熱養陰。黃柏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