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南陽春期第二次月考高二下學期歷史試卷_第1頁
2024年河南南陽春期第二次月考高二下學期歷史試卷_第2頁
2024年河南南陽春期第二次月考高二下學期歷史試卷_第3頁
2024年河南南陽春期第二次月考高二下學期歷史試卷_第4頁
2024年河南南陽春期第二次月考高二下學期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春期六校第二次聯(lián)考高二年級歷史試題命題學校:南召一中審題學校:唐河一高(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賈湖遺址歷經8次發(fā)掘,出土陶、石、骨、角、牙等各類文物6000余件,其中,出土的40余支骨笛,是迄今世界上出土個數(shù)最多、保存最為完整,且能吹奏五聲至七聲音階的最早的管樂器實物,這一發(fā)現(xiàn)有力推翻了文明社會才有五聲音階的傳統(tǒng)認識。下列關于賈湖遺址的解讀最準確的是A.是舊石器時代的文化代表B.社會貧富分化與不平等現(xiàn)象較為明顯C.該地區(qū)史前音樂達到一定水平D.生產力的進步促進了文化的發(fā)展2.西漢在邊郡范圍內設置部都尉等以分太守的事權,逢重大戰(zhàn)事則臨時命將置帥,事畢即罷。終西漢世,在北方邊疆,并沒有可以統(tǒng)帥數(shù)郡兵力的常設軍事機構。西漢這樣做的主要意圖是A.加強邊疆地區(qū)控制B.削弱王國軍事力量C.分化事權加強集權D.守內虛外鞏固中原3.魏晉南北朝時期,與南方相比,北方在耕作工具與耕作技術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如發(fā)明了畜力牽引的鐵齒耙、使用繩索軟套以及耕耙糖技術。對此,下列解釋最合理的是A.生存壓力倒逼技術革新B.國家對技術革新的支持C.受江南先進技術的啟發(fā)D.小農經濟發(fā)展的需要4.兩稅法將所有賦稅合并減省,最后分兩次征收省去了原本“旬輸月送”的麻煩以及稅吏催征苛索的紛擾,稅收項目得以減少;兩稅法又規(guī)定了集中交納的時間,繳納手續(xù)快速便利,稅收額度清晰可見。這說明兩稅法的實行A.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B.便利了農民交納賦稅C.減輕了農民的賦役負擔D.改變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標準5.中晚唐士人寫的民生詩普遍致力于通過蒙太奇式的場景拼貼展現(xiàn)一個分裂的世界,宋代士人寫的民生詩則著眼于彌合官與民之間,乃至于民間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裂縫,在不改變社會基本架構的基礎上修補建設,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多方兼顧。出現(xiàn)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文學表達具有多元化特點B.士人群體政治地位得到調整C.國家對人身控制比較松弛D.宋代社會主要矛盾緩和高二年級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6.遼中京大定府始建于1007年,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研究表明,遼中京城規(guī)整有序,改變了上京“以東為尊”、隨形就勢的布局,設有外城、內城和宮城三部分,三重城均只在南墻開門,有貫穿南北的中軸線。據(jù)此可知,遼中京城的營建A.改變了游牧行國體制B.因地制宜而形成方正布局C.反映出對中原正統(tǒng)的認同D.體現(xiàn)了遼代文化的二元性7.明中后期,大運河流經的東昌府是山東最重要的棉花產區(qū),所產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攬,沿運河運至江南,而后返銷棉布。這一現(xiàn)象產生的主要因素是A.長途販運貿易的發(fā)展B.稅收制度的調整C.白銀貨幣化的影響D.地區(qū)經濟的差異8.清朝建立后,統(tǒng)治者采取了變更土地產權(即實行更名田:清朝將原明朝藩王勛戚逃亡后被農民或豪強占有,后收歸國家所有的土地無償給予原種之人,即“改入民名”的田地)、招徠流民、獎勵墾荒、興修水利、輕捐薄賦等措施,直至“永不加賦”(1712年)、“攤丁入畝”。這些做法A.加速了農產品商品化B.保護和發(fā)展了小農經濟C.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D.實現(xiàn)了人口增長9.下表所示為1844—1863年廣州和上海的外國船只數(shù)及噸數(shù)變化情況,這反映出年份船只數(shù)噸數(shù)廣州上海廣州上海1844306441420985841849331133142357525471855——43715715118638673400300500964309A.列強對華經濟侵略加深B.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產生C.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D.中國對外貿易逆差擴大10.下圖為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期由“上海吳文藝齋”出品的《各國欽差會同李傅相議和圖》,圖中比、俄、英、法、德、美等國欽差濟濟一堂,畢恭畢敬聯(lián)結在以李鴻章為中心的四周,日本當局將刺殺李的刺客小山抓來,令其雙膝跪于跟前。由此可知,圖像史料A.有作者主觀立場的痕跡B.無史學探究的直接價值C.比文字材料的可信度更高D.較客觀的反映了歷史事實11.1919年,哲學家張東蓀在《第三種文明》一文說:“這次大戰(zhàn)把第二種文明(指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破綻一齊暴露了,就是國家主義與資本主義已到末日,不可再維持下去了。”此觀點反映出高二年級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A.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B.中國救亡途徑面臨轉向C.馬克思主義成為主流D.中西方文明沖突加劇12.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fā)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一個大群眾的黨”。1925年中共四大決定在全國范圍內發(fā)展和建立黨的組織,黨的基層組織由黨小組改為黨支部,有3人以上即可組織支部,同時簡化入黨程序,積極吸收工人、貧農和一般革命分子入黨。這一變化表明中國共產黨A.認識到工農聯(lián)盟的重要性B.致力于發(fā)展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C.著手探索農村革命的道路D.適應國民革命運動的發(fā)展13.下表是1931年9月24日和25日,《中央日報》報道內容節(jié)選。這些報道旨在《中央告誡同胞團結御侮國聯(lián)理事會主張公道》“我國在國際方面,漸趨有利”《國聯(lián)決議日本撤軍》日本代表在會上“面色灰白,狀殊疲乏吸雪茄”,國聯(lián)“申請避免擴大形勢,并要求日本即將軍隊撤退至原地”《各國不滿日本暴行》“英報主張國聯(lián)干涉”“美國政府深刻注意”“法國激烈反對”《國聯(lián)勸告撤兵后日內閣急思轉圜》日本“政府現(xiàn)正考慮國聯(lián)來文,預料日內即將答復,聲明日本愿撤兵至區(qū)域”,并稱“國聯(lián)秘書處今日宣布,行政院將再召特別會,討論滿洲事件”A.轉移國內的輿論焦點B.促進民眾的政治認同C.獲得英美法等國家的同情和支持D.提高國民黨在國際上的地位14.全民族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山東膠東抗日根據(jù)地發(fā)行了自主貨幣“北海幣”。該貨幣以農業(yè)物資儲備作為擔保,并根據(jù)農業(yè)周期調整貨幣數(shù)量以保持幣值穩(wěn)定。“北海幣”在膠東地區(qū)流通領域中的信用遠遠超過法幣和汪偽政權的偽幣,成為強勢貨幣。“北海幣”成為強勢貨幣的主要原因是A.貨幣機制基于農村傳統(tǒng)經濟B.中國共產黨的貨幣政策贏得民心C.農村與城市經濟的聯(lián)系較弱D.戰(zhàn)爭環(huán)境制約貨幣自由流通15.1945年9月,著名畫家豐子愷先生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了漫畫《炮彈作花瓶,萬世樂太平》,這反映了當時我國A.抗日戰(zhàn)爭取得完全勝利B.和平成為民心所向C.媒體積極參與反戰(zhàn)運動D.國民黨積極準備內戰(zhàn),前途堪憂高二年級歷史試題第3頁(共6頁)16.下表為1950至1951年黨和政府對農村階級成分劃分方法的調整概況。其調整的根本目的在于文件調整內容《關于劃分農村階級成分的決定》1950年8月凡經常剝削量在相當于雇請一個長工以上,但不到雇請兩個長工者,則應仔細計算其剝削收入是否超過其總收入的25%,超過者為富農,不超過者為中農或富裕中農《關于劃分農村階級成分的補充規(guī)定(草案)》1951年3月凡雇請一個長工,或者有其他剝削而剝削量也相當于對一個長工的剝削量以下者,均不得認為富農,對于這種家庭不必去計算其剝削收入是否超過其總收入的25%,即使超過了也不算富農A.正確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B.恢復經濟、鞏固新生政權C.奠定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的初步基礎D.深入開展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當屈原看到人民在戰(zhàn)亂中遭受到的苦難時,揮淚長慟,“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望長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他在《遠游》中寫道:“涉青云以泛濫游兮,忽臨睨夫舊鄉(xiāng)。仆夫懷余心悲兮,邊馬顧而不行。”——摘編自黃力之《愛國主義:中國精神的歷史演進》材料二下表為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的歷史。時期地域習俗材料出處兩漢荊楚等地以端午為惡日,民眾采蘭沐浴、用桃木板辟邪等宋穎《端午節(jié)研究:傳統(tǒng)、國家與文化表述》南朝南方地區(qū)端午節(jié)被視為良節(jié);南方的嘗新、慶豐收等習俗與北方觀念融合,出現(xiàn)角黍和競渡等娛樂競技活動南朝梁代吳均《續(xù)齊諧記》、宗懍《荊楚歲時記》唐代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千載悠悠,成習俗,天中端午。逢佳節(jié),粼粼波上,百舟爭渡。萬戶家中纏米粽,三間廟外吟君賦。祭圣賢,忠義蕩乾坤,傷君去《滿江紅·端陽前作》大夫沉楚水,千祀國人哀儲光羲《觀競渡》材料三端午節(jié)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迄今已有2500余年歷史。因其蘊含的獨特民族精神,端午習俗已由傳統(tǒng)的驅毒避邪衍生為豐富多彩的祭祀、游藝、保健等民間活動,且因地域差別而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秭歸縣、黃石市更具典型性,主要有祭祀屈原、插艾蒿、掛菖蒲、喝雄黃酒、吃粽子、龍舟競渡、除五毒等。——摘編自《端午節(jié)》(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屈原思想中蘊含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6分)(2)根據(jù)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以紀念屈原為主題的端午節(jié)習俗演變的特點。(6分)高二年級歷史試題第4頁(共6頁)18.有同學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問題,收集了如下材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明代財政收入表。年份米麥(萬石)布(萬匹)絹(萬匹)寶鈔(萬錠)銀(萬兩)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摘自《明實錄》材料二《醒世姻緣傳》“三言”“二拍”等小說中有關白銀的描述不可勝數(shù),大到如捐官、行賄、購房、買賣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費和社交饋贈,處處可見。銅錢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頻繁。——摘自《醒世姻緣傳》等材料三吾以為非廢金銀不可。廢金銀,其利有七:粟帛之屬,小民力能自致,則家易,一也。鑄錢以通有無,鑄者不息,貨無匱竭,二也。不藏金銀,無甚貧甚富之家,三也。……——黃宗羲《明夷待訪錄》(1)分別闡述每則材料對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的價值。(6分)(2)結合上述材料并根據(jù)所學知識,簡述明代白銀貨幣化的影響。(8分)(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還可補充哪些類型的史料,請至少列出兩種。(2分)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每個游擊隊單獨的活動,在主要集團軍的戰(zhàn)役上并沒有決勝的意義。可是,無數(shù)游擊隊的不斷的動作,卻是非常偉大的力量,像連續(xù)的滴水可以蝕穿石頭,使敵人的交通遲滯、阻塞企圖暴露,軍心動搖,漢奸政權也不穩(wěn)固,兵力不敷分配,給養(yǎng)斷絕,經濟資源被破壞,有生力量被削弱。——摘編自朱德《論抗日游擊戰(zhàn)爭》材料二在抗日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相持階段,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游擊隊在華北、華中(含華東)和華南所抗擊的日軍占這些地區(qū)全部日軍的比例,1938年年底為58.8%,1939年為62%,1940年為58%,1941年為75%,1942年為63%,1943年為58%。至于同期國民黨軍隊在這些地區(qū)所抗擊的偽軍,只在1943年有10%,其他年份里偽軍均為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所抗擊。——摘編自閻治才《敵后戰(zhàn)場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二年級歷史試題第5頁(共6頁)材料三為壯大抗日游擊隊伍的力量,1940年9月,新成立的中共南(海)番(禺)中(山)順(德)中心縣委在順德縣西海鄉(xiāng)涌口村的一間茅屋里召開第一次會議,決定建立一支八路軍、新軍式的抗日武裝。1941年7月中旬,日軍指使?jié)h奸李望雞所率的兩個團向西海外圍推進。西海根據(jù)地林鏘云通過群眾工作,積極聯(lián)絡當?shù)剜l(xiāng)紳,發(fā)展中間勢力,做好充足準備,擊退了李塱雞軍的兩次試探性進攻。這場戰(zhàn)役中廣游二支隊只有三四百人,卻打垮了偽軍一個師的進犯,斃傷偽團長兼“前線總指揮”祁寶林以下共500余人。這就是珠江三角洲敵后抗戰(zhàn)以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斗,被譽為“西海大捷”。——摘編自李金哲《華南抗日縱隊的建立與華南敵后戰(zhàn)場》(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敵后戰(zhàn)場的游擊戰(zhàn)爭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作用。(6分)(2)根據(j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