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豫北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_第1頁
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豫北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_第2頁
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豫北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_第3頁
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豫北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_第4頁
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豫北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下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

語文考生注意: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就中國古代詩歌史而言,盛唐既是時段分期概念,也是由審美特質、體制藝術、代表作家等共同構成的詩學型范的概念。特別是經過宋元明清論者的闡發,盛唐逐漸凸顯為詩歌史的黃金時代,盛唐之“盛”也具有了詩史價值判斷的含義。作為分期概念的盛唐,由嚴羽《滄浪詩話》較早提出,至明代高基本論定。嚴羽論詩推崇“盛唐”,又說“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可知他心中的盛唐詩主要指開元、天寶時期的詩。此后學者言及盛唐,基本重在開元、天寶,只是對盛唐的上限和下限的看法稍有出入。到高編選《唐詩品匯》時,不僅確立了“四唐說”的詩史觀,并且詳細選定開元至大歷初八十六人為盛唐詩人,更加標舉開元、天寶為“盛唐之盛者”。高對盛唐分期的看法,相對客觀,也在后世產生了較大影響。現當代學者論定盛唐所涵蓋的范圍,基本不出高的結論,而對盛唐分期的歧見也主要針對的是安史之亂后至大歷初的歸屬問題。一方面如郭預衡《中國古代文學史》、余恕誠《唐詩風貌》仍然主張自開元至大歷前劃為盛唐。另一方面,從胡適《白話文學史》、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到林庚《中國文學簡史》、袁行需《中國文學史》,都主要把開元、天寶作為盛唐,并將天寶末至大歷視為盛唐詩向中唐詩的過渡。后一種觀點已經成為當前學界的主流。在唐代歷史上,政治社會之“盛”與詩歌創作之“盛”,這二者的時限有所重合而又不完全吻合。盛唐分期概念的分歧,正體現了后世對文學藝術與社會時代之關系的思考。盛唐詩學型范到底由哪些作家來體現,這是一個關鍵的論題。歷代學者對盛唐詩歌典范的總結,實際也是基于他們對盛唐的代表性作家作品的認識。嚴羽推崇李白、杜甫,同時又稱賞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我們今天一般說到盛唐詩人,首先就離不開這六家,其代表性和經典性是毋庸置疑的。元明以降學者則帶入辨體的細膩視角,為我們勾畫出其時詩體大備、時人各有專擅的盛唐風貌。尤其是高《唐詩品匯》在各類詩體下按“正宗”“大家”“名家”

“羽翼”等排列諸家、收錄作品,十分直觀地展示了他心目中盛唐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范圍。與此同時,歷來論者都認可杜甫為盛唐詩人,但又對杜詩超出唐詩主流風格之外的特質頗有體會,于是產生了對于盛唐之“正體”和“變體”的探討。杜甫在盛唐主流風格之外,又具備獨造之變體,這一現象歷來就是古人所關心的問題。就杜甫的“不離盛唐”而言,我們看到盛唐概念的豐富性、包容性;就杜甫的“超出盛唐”而言,我們看到盛唐藝術規范的限度所在。于是,如何在唐詩史上安放杜甫的位置并評價杜甫前后期的創作,也成為探討盛唐概念之時的題中之義。盛唐詩學型范的基本內涵,包含了風骨健舉、氣象渾厚、風神超越、興象玲瓏等美學范疇,也包含了古體、近體發展新變所形成的體制風貌。對盛唐詩歌藝術典范的闡發,可以溯及殷璠《河岳英靈集·序》“開元十五年后,聲律風骨始備矣”這一經典論斷。其后,宋元明清學者一直重視對盛唐詩風特質的揭示,盛唐型范主要是由他們心目中典型的審美范疇、體式風格和作家經典來共同詮釋。這些經典的論斷和表述,既代表了古人對盛唐詩歌藝術型范的理解,也凝結成為他們自身鮮明的詩學理想,他們對盛唐之“盛”的解釋和推崇,實際正是對盛唐的詩史價值的認定。現當代學者探討詩學型范意義上的盛唐,實際上也是在探求思索盛唐詩的特質是什么,以及哪些作家作品最能代表盛唐詩等問題。林庚用“盛唐氣象”概括盛唐詩歌的特質,特別重視作品中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時代性格。李澤厚《美的歷程》、羅宗強《論盛唐文學思想》進一步強調了盛唐詩濃烈明朗的情感、雄渾壯大的氣勢和清新自然的審美。其后學者探討“盛唐氣象”“盛唐之音”的美學內涵,大多立足于這些重要結論。由此學界對于盛唐詩歌特質的理解也更加深入。至于對盛唐主流風格、正變之體的探討,學界同樣興趣濃厚,尤其是近些年來探索越趨深細,葛曉音《杜詩藝術與辨體》從古人評議杜詩的問題焦點出發,深入到詩歌體式的創作原理層面,剖析杜甫詩體盡越陳規、奇思獨造的藝術境界。可見,盛唐詩學研究的推進,正與傳統詩學批評一脈相承,至今仍在繼續開掘古人論及“盛唐”時的基本議題。總之,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盛唐概念,在基本的時間斷限內涵而外,更具有詩學型范的含義。這兩個層面的含義實際又是相互依存影響的。因為將盛唐劃定在哪一段,將哪些作家放入其中,正是關系著如何理解盛唐詩風特質的根本問題。而對盛唐詩歌藝術典型特質的提煉總結,則是隨著后人對廣闊的詩歌史的整體觀察,逐步明確起來的。古代學者主要是在盛唐詩與中晚唐詩、宋詩的對比參照中,越來越清晰地建立起“盛唐”概念的面貌。盛唐的作家作品、審美風格、體制藝術也成為一種標準和規范,代表著詩歌理想的高峰,代表著古代詩歌史的黃金時代。歷代學者在闡發盛唐概念的同時,也是在發展他們當代的詩學思想,這又從側面體現了盛唐在古代詩歌史上的重要地位。(摘編自黃琪《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盛唐概念》)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盛唐既指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也是由審美特質、體制藝術、代表作家等共同構

成的詩學型范的概念。

B.郭預衡、余恕誠主張開元至大歷前劃為盛唐,胡適等人則把開元、天寶作為盛唐,兩種分

期方式體現了后世對文學藝術與社會時代的關系的思考。

C.作為盛唐詩人,杜甫的詩歌具有盛唐主流風格,也具有獨造之變體,這是由盛唐概念的豐富性、包容性、限制性決定的。

D.林庚、李澤厚、羅宗強等人對于盛唐詩特質的結論為后世學者的研究提供了依據,學界對盛唐詩學的研究逐步推進,越來越細致。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嚴羽《滄浪詩話》較早提出盛唐詩主要指開元、天寶時期的詩,明代高將盛唐詩人具體選定為開元至大歷初八十六人,這都有助于后世的研究。

B.歷代學者心中都有自己認可的盛唐詩人,如嚴羽推崇李白、杜甫等六人,而高并不認同,他在《唐詩品匯》分類展示自己的答案:。

C.后世一些學者肯定盛唐的詩史價值,嘗試解釋和推崇盛唐之“盛”,在他們的論斷和表述中,也傳達出他們的詩學理想。

D.盛唐詩歌藝術的典型特征是后人經過提煉總結的,盛唐的審美風格、體制藝術等代表著詩歌理想的高峰,歷代學者研究盛唐也是在學習盛唐。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五段觀點的一項是(3分)

A.王世懋論及杜詩多有“變態”之處,說:“特高于盛唐者,以其有深句、雄句、老句也。而終不失為盛唐者,以其有秀句、麗句也。”

B.胡應麟稱:“盛唐一味秀麗雄渾。杜則精粗、巨細、巧拙、新陳、險易、淺深、濃淡、肥瘦,靡不畢具,參其格調,實與盛唐大別。”

C.許學夷說:“盛唐諸公惟在興趣,故體多渾圓,語多活潑;若子美則以意為主,以獨造為宗,故體多嚴整,語多沉著耳。”

D.王國維說:“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茍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4.材料圍繞“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盛唐概念”這一話題討論了哪些問題?請簡要概括。(4分)

5.韓愈有這樣的詩句:“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請結合文本,分析李白的《將進酒》在哪些方面表現了盛唐氣象。(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種菜記

陳毓李蘭戴上了眼鏡,這是她自己做夢都沒想到的。在她的認知里,眼鏡是那些愛讀書、肚子里裝滿了墨水的人的身體配件,也因此,李蘭把自己的好視力歸結于讀不進書,她甚至曾在某個瞬間為自己的好視力自卑過。連李蘭的媽媽都椰揄過她的好視力:“李蘭這娃,隔山能看見兔子跑。”多年后,當李蘭戴上近視眼鏡的時候,她心里滿是長久的驚訝與不可思議的虛幻感。類似的驚訝與虛幻感,其實還出現在她工作的時候。現在李蘭在農科城的農業智慧園上班,再說具體點,是在那兒種菜。“上班”也是一個新鮮的詞,把農業智慧園里的李蘭和十里路之遙的王上村的李蘭區分開了。可具體到“種菜”這件事,又使兩個李蘭合而為一。王上村的李蘭身上有汗氣,臉蛋上有太陽紅,風里來雨里去,披星戴月,要平地、點種、護苗、除草、施肥,當然,也有收獲。農業智慧園里的李蘭穿白大褂,戴白帽子、白手套和口罩,鞋子也要套在鞋套里。李蘭上班的第一天,既緊張又興奮,出了一臉一身的汗,汗水叫她更緊張,一會兒擔心弄亂了工裝,一會兒又擔心熱騰騰的自己和身外這個清涼的環境不匹配,好在她藏在層層的包裹下,外人輕易看不見。李蘭是從參加培訓的一百多名女工中被挑選到這個崗位上的。據說,和她一起參加培訓的女人們,后來都分散到農業智慧園的各個工位上了,很少遇見,如天各一方。有時候冷不丁遇上,在斷續交談中,李蘭得知對方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也大體相似。拿李蘭現在的工作和從前在王上村的種菜比,好像比不成。比如,同樣是面對種子和土地,現在李蘭是把一粒粒被技術員處理過的種子用小小的鑷子夾起,投放進一個個標有規格的容器中,放種子的位置不能有毫厘之差,放種子的動作經過上崗前千百次的訓練。工作日久,熟能生巧,李蘭現在起鑷子、放種子的動作輕柔,又穩又準。一個個等待李蘭放種子的容器自動來到她的面前,被她點種后再緩緩地傳送到下一個點位,那里是一個個高大的玻璃箱體,不同種子被歸類停當。種子在那里像被某種口令催促,快速發芽、生長,又像訓練過的最好的兵陣,整齊一致。那種整齊也叫李蘭驚訝,驚訝于這些和她有關。她想,幸好從她手中出來的是小小青苗。青苗分葉抽枝,長成一棵棵菜。李蘭偶爾停手看向那邊,隔著巨大的玻璃,她看得清每一棵菜,但它們又像雙胞胎孩子一樣難以區分,菜該碧綠的碧綠,該紅的紅,開花結果,呈現菜的眾生相。一棵辣椒苗上的辣椒串可以收獲一籠。西紅柿一串一串沉甸甸地懸垂,枝蔓甚至伸展到了天花板上。李蘭憑借在王上村種菜的經驗,識得幾樣菜品,比如菠菜、筒蒿、莜麥菜、茄子、辣椒、西紅柿。但此刻眼前的西紅柿,顛覆了李蘭認知中西紅柿只有青和紅的概念,她不知道自己點種的小小容器里,還能結出黃的、白的和帶花紋的、不帶花紋的等各種新奇的西紅柿。它們各有品種名字,可李蘭哪里記得住。她看著陌生的西紅柿,引不起味覺上的共鳴,畢竟那些果實一開始總是和她隔著一層玻璃的距離。直到有一次,李蘭偶然走到一列售賣給來農業智慧園觀光的游客的果品攤前,買了一盒自己種的西紅柿,咀嚼之后,她驚訝地得出結論:挺好吃。想到自己以前在王上村種的西紅柿,那時她也給西紅柿分類,大的、圓的、紅的、品相好的,是要賣的,價格會定高;小的、不那么圓與紅的,就便宜一點賣;樣子不好看的、開裂的,她則帶回家,熬一大鍋西紅柿醬,蘸饅頭、拌面條、裹米飯,有時候一天的飯食里都有西紅柿。此刻剛吃過盒子里工藝品般的西紅柿,李蘭才意識到自己忘了洗西紅柿。不過,它們從種子開始,就沒有飛蝶燒蟲咬,沒有外界的一粒塵埃、一滴泥水,甚至連播種者李蘭侍弄它們的時候都戴手套、口罩、帽子。這樣種出來的西紅柿還需要清洗嗎?李蘭再一次感到迷茫。李蘭看見自己端西紅柿盒子的手,手指纖細、很白。李蘭的臉也變白了,她的臉很少曬到太陽,她工作的地方和那些植物一樣,風吹不著雨淋不了,太陽也曬不到。植物憑借晝夜不熄的燈光的照耀快速長大,李蘭在這樣的地方跟著變白變纖細。李蘭在變白變纖細的同時也變近視了,于是戴上了眼鏡。用發小的話說,戴上了眼鏡的李蘭是文文弱弱的,像是有一肚子墨水的樣子。戴眼鏡的李蘭走到毗鄰農業智慧園的一塊花地邊,這是園區新辟的,將原有的油菜地改種了波斯菊。波斯菊花朵繁密,在團團花簇中,李蘭看清了幾棵旺長的油菜苗,正閃耀著黑亮的屬于油菜的光芒。細雨霏霏,油菜苗得雨露滋潤,散發出帶著微微苦味的清香。李蘭蹲在油菜苗邊,取下眼鏡,低頭深呼吸,仰臉大吐氣。那樣子,像是一個肺被悶久了的人。(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同是種菜,李蘭在農業智慧園種菜被稱為“上班”,稱謂不同表明身份的不同,也表現出

勞動方式的不同。

B.李蘭和當初一起培訓的人在工作中很少遇到,如天各一方,可以體現現代農業的流水線

特點,員工間因工作產生溝通的機會較少。

C.對西紅柿的分類,李蘭在農業智慧園與王上村的分類不同,體現出現代農業某一種農作

物種類的繁多。

D.吃了智慧園的西紅柿后,李蘭發現自己早年在王上村種植的西紅柿與現在在智慧園種植

的西紅柿完全不同,并對此產生了迷惑。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蘭媽媽說李蘭“隔山能看見兔子跑”,用幽默的語言寫出李蘭當年因沒有認真讀書而

成為農民的事實。

B.文章在描寫智慧園和王上村勞動的李蘭時,將其外貌進行對比,并都用出汗的細節體現

李蘭在兩個地方勞動的艱辛。

C.文本五、六兩段描寫李蘭在智慧園種菜時,使用了比喻的手法,體現了現代農業的精細和

李蘭不能接觸到種植的菜的感傷。

D.文章寫李蘭吃自己在智慧園種植的西紅柿是點睛之筆,李蘭的驚訝體現了現代農業生產

技術的高超。

8.文中的“眼鏡”對李蘭有何意義?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9.文章末段寫李蘭看到改種波斯菊后的田地中有油菜苗以及她的動作、表現等內容,有何具體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賢者之事也,雖貴不茍為,雖聽不自阿,必中理然后動,必當義然后舉。此忠臣之行也,賢主之所說,而不肖主之所不說。非惡其聲也。人主雖不肖,其說忠臣之聲與賢主同,行其實則與賢主有異。異,故其功名禍福亦異。(節選自《呂氏春秋·不茍論》)材料二:秦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欲車通三川,以窺周室。”甘茂對曰:“請之魏,約伐韓。”王令向壽輔行。甘茂至魏,謂向壽:“子歸告王曰:‘魏聽臣矣,然愿王勿攻也。’”向壽歸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問其故。對曰:“宜陽,名為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險,行千里而攻之,難矣。臣聞張儀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為多張儀而賢先王。魏文侯令樂羊將,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羊反而語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樂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羈旅之臣也,里疾、公孫衍二人者,挾韓而議,王必聽之,是王欺魏。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三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聽也,請與子盟。”于是與之盟于息壤。果攻宜陽,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孫衍二人在,爭之王,王將聽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對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復使甘茂攻之,遂拔宜陽。(節選自《戰國策·秦策》)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今臣賢不及A曾子B而王之信臣C又未若D曾子之母也E疑臣者F不適三人G臣恐王為H臣之投杼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指合乎、符合,與《府丁解牛》中“莫不中音”的“中”意思不同。

B.舉,指行動、發動,與《屈原列傳》中“舉賢以自佐”的“舉”意思不同。

C.再拜,拜兩拜,與《鴻門宴》中“再拜獻大王足下”的“再拜”意思相同。

D.因,于是、就,與《蘇武傳》中“欲因此時降武”的“因”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賢明的人做事,即使地位尊貴也不隨意而為,即使被君主信任也不迎合;忠臣的德行受到賢君賞識,但昏君卻不喜歡。

B.秦武王想窺視周王室的天下,甘茂建議聯魏伐韓,武王派向壽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國;他們一同回來時,武王到息壤迎接。

C.張儀為秦國開疆拓土,但天下人并不贊揚張儀的功績,卻認為秦國先王賢明;樂羊滅掉中山,最終卻不敢認為是自己的功勞。

D.開始有人說曾參殺人,曾參母親不相信,照樣織布;但有三人說時,曾參的母親便驚恐萬狀,扔掉梭子,翻墻逃跑了。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人主雖不肖,其說忠臣之聲與賢主同,行其實則與賢主有異。

(2)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羊反而語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

14.甘茂說服魏國與秦聯合攻打韓國,卻希望秦武王“勿攻也”,原因是什么?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5~16題。贈從弟(其二)

[東漢]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詩標題是“贈從弟”,而全詩的內容都在借景抒情、借物喻理,以此表達自己對從弟的勸勉,含蓄而不俗套。

B.頸聯用字準確、傳神,如以“正”突出了當時慘凄、嚴寒的環境,以“常”寫出松的品質之永久和恒定。

C.詩歌最后兩句用設問句,揭示出松柏之所以不懼嚴寒厲風,是由于其天然的本性,并非刻意而為之,略帶消極。

D.全詩共八句,前兩句刻畫景象,三、四句描寫、抒情,最后兩句含有抒情、議論,前幾句為最后兩句作鋪墊。

16.請賞析這首詩歌前四句的藝術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賈誼《過秦論》中,“,”兩句,寫秦始皇奮力發展前代遺留下的功業,靠武力征服了天下。

(2)杜甫《蜀相》中“,”兩句,表達了對諸葛亮的崇敬和嘆惋之情,也抒發了自己的壯志難酬之意。

(3)“春江”常被用來寄托古人的情思,比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1(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一進臘月門兒,哈爾濱的A就開始張羅年貨了。首選是各種凍菜,還有必不可少的凍梨、凍山楂、凍柿子。還要事先包好餃子、棗饅頭、糖三角等,準備好整個正月夠一家人吃的美食。早年尋常百姓家大多沒有冰箱,就把這些年貨放在戶外的大缸里凍,再在上面埋上雪,這樣拿出來吃總是新鮮的。雖然家家都準備年夜飯,內容上諸多相似,但是又B。除了各種美味佳肴,大年夜,父親一定會給孩子們做拔絲土豆和炸土豆條。脆脆的土豆條炸好后撒上白糖,跟現在快餐店里賣的C,甚至更好吃。除夕,一家人在一起包餃子。除夕的餃子有三種餡,一種是白菜餡的,白菜者,財也,寓意新的一年財源廣進;一種是韭菜餡的,①;另一種是芹菜餡的,②。兒時的除夕,一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守歲。這時候,父親照例講家史和家訓。孩子們要是困了,母親會把凍梨、凍柿子放在涼水里緩上。吃一口,又甜又涼,人頓時精神起來。記得父親常說:“一分精神一分財,十分精神抖起來。”而今,我照例要給我的孩子們講我父母和爺爺奶奶的故事。

18.請在文中A、B、C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19.仿照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在橫線上補寫相應的語句。要求:結構相似,含義相關。(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在當下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會忽視晚上的生活習慣,殊不知,一些不良習慣會讓人逐漸變胖、變丑。很多人習慣晚上睡覺的時候留一盞小夜燈,美國學者發現,夜間經常暴露在燈光下,會使糖尿病風險增加100%,高血壓風險增加74%。研究者建議,a,如果一定要開,可以在低處開一些光源較暗的燈光,避免白色或藍色的光源。現在很多人睡前刷,不知不覺中b,而長期熬夜會損害皮膚中的膠原蛋白。①一項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學者主導的研究發現,②膠原蛋白的合成、分泌和降解,③都依賴于晝夜節律的影響。④破壞晝夜節律膠原蛋白纖維堆積,⑤結構紊亂,⑥彈性和強度大大下降。如果不得不熬夜,一定要記住c。B族維生素能夠營養神經,使人的神經肌肉維持正常功能。而熬夜會引起疲勞,這時身體就需要調動更多的B族維生素來對抗疲勞。補充B族維生素,可以多吃粗糧、豆制品、蘑菇、花生、瘦肉等。

20.請在文中畫橫線a、b、c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

21.請根據材料內容,概括兩條有關夜間不良生活習慣的結論。(3分)

22.文中第三段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場烈火令人難忘,如戲弄諸侯的幽州臺烽火,焚書坑儒的始皇之火,阿房宮三月不滅的霸王之火,燒赤壁燃連營的江南烈火……現實生活中,也可能有一場“火”讓你刻骨銘心。請你寫一篇文章,講述與“火”有關的故事,或者談談你對“火”的認識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下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語文·答案(1~3題,6~7題,11~12題,15題,每小題3分)1.答案:C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原文內容的能力。思路點撥:C項,“這是由盛唐概念的豐富性、包容性、限制性決定的”錯,強加因果,原文是“就杜甫的‘不離盛唐’而言,我們看到盛唐概念的豐富性、包容性;就杜甫的‘超出盛唐’而言,我們看到盛唐藝術規范的限度所在”。2.答案:B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篩選并辨析原文信息的能力。思路點撥:B項,“而高并不認同”錯,原文是“尤其是高棵《唐詩品匯》在各類詩體下按‘正宗’‘大家’‘名家’‘羽翼’等排列諸家、收錄作品,十分直觀地展示了他心目中盛唐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范圍”,高有自己的判斷,并不代表不認同嚴羽推崇的六人。3.答案:D命題透析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與論據的能力。思路點撥:第五段的觀點是杜甫的詩既有盛唐主流風格,又具備獨造之變體。A、B、C都論述了杜甫詩歌的獨特之處,都可以作為論據支撐第五段的觀點;D項強調杜甫的文學才華和人格高度,因而不適合作為論據。4.命題透析本題考查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答案:①盛唐時段分期的界定。②盛唐詩學型范到底由哪些作家來體現。③盛唐詩學型范的基本內涵。④盛唐詩的特質。(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給分)5.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結合學過的詩歌及文本進行探究的能力。答案:①李白的《將進酒》中洋溢著蓬勃的思想感情,體現出詩人強烈的豪縱狂放的個性,具有盛唐的時代性格。②李白的《將進酒》中,詩人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體現了盛唐詩歌濃烈明朗的情感表達。③李白的《將進酒》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闊景象開篇,展現了盛唐詩歌雄渾壯大的氣勢。(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給分)6.答案:D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容的能力。思路點撥:“完全不同,并對此產生了迷惑”錯誤。“完全不同”表述絕對;李蘭的迷惑主要是針對種植方式、食品安全及人類的身體健康狀況。7.答案:D命題透析本題考查品味語言表達藝術、表現手法的能力。思路點撥:A.“寫出李蘭當年因沒有認真讀書而成為農民的事實”錯誤。母親的話寫出了李蘭的視力好。B.“并都用出汗的細節體現李蘭在兩個地方勞動的艱辛”錯誤。李蘭在智慧園勞動時“出汗”是因為緊張、興奮。C.“李蘭不能接觸到種植的菜的感傷”錯誤。原文有“像訓練過的最好的兵陣”“像雙胞胎孩子一樣難以區分”等,前者體現現代農業的精細,后者體現規模化和一致性等,沒有體現李蘭的感傷之情。8.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重點詞語的能力。答案:①“眼鏡”代表了李蘭“農業工人”的身份,體現了李蘭從事工作的精細程度之高。戴眼鏡的李蘭是經過農業知識的培訓,在農業智慧園工作的工人;李蘭做的是現代化農業中放種子的工作,需要準確、精細,戴上眼鏡是為了工作。②“眼鏡”讓李蘭在心理上經歷了成長和變化。戴上眼鏡的李蘭,在某種程度上被賦予了“有知識”或“有文化”的標簽,眼鏡使得李蘭在心理上完成了從傳統農民到現代農業工作者的身份轉變。(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給分)9.命題透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情節、理解作品內涵的能力。答案:①突出人物內心。李蘭取下眼鏡、深呼吸、大吐氣的動作表現,揭示了她內心的復雜情感,刻畫了李蘭對傳統農業的懷念和留戀、對現代農業生產的迷茫。②深化主題。李蘭在波斯菊田中欣賞油菜苗,體現了農業生產中傳統與現代、自然與科技的碰撞與融合,表達了對現代農業的反思。③引發思考。以李蘭在波斯菊田中欣賞油菜苗等內容結束全文,給讀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間,引發讀者對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之間關系的思考。(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給分)10.命題透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答案:BEG(每處1分,多涂不給分)11.答案:A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的文言詞語的能力。思路點撥:A項兩句中的“中”字含義相同,都是“合乎、符合”的意思。12.答案:B命題透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思路點撥:B項“他們一同回來時,武王到息壤迎接”理解錯誤,原文為“向壽歸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秦武王去息壤迎接的是甘茂。13.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答案:(1)君主即使不賢,他們喜歡忠臣這一名聲跟賢君是相同的,實際行動卻跟賢君有區別。(關鍵詞“不肖”“說”的翻譯各1分,大意2分)(2)進攻中山,三年就攻克了中山,樂羊返回魏國議論戰功(評功論賞)時,魏文侯拿出一箱群臣講謗樂羊的意見書給他看。(關鍵詞“拔”“謗”的翻譯各1分,大意2分)14.命題透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答案:①甘茂認為攻打宜陽困難重重;②甘茂擔心秦武王受人蠱惑,于是以退為進。(第一點1分,第二點2分,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給分)[參考譯文]材料一:賢明的人做事情,即使地位尊貴也不隨意而行,即使被君主聽信也不阿諛奉承,一定要符合事理才行動,符合道義才去做。這是忠臣的德行,是賢明的君主所賞識的,是不賢的君主所不喜歡的。(不賢的君主)不是厭惡忠臣這一名聲。君主即使不賢,他們喜歡忠臣這一名聲跟賢君是相同的,實際行動卻跟賢君有區別。有區別,所以他們的功名禍福也就不同。材料二:秦武王對甘茂說:“我想用兵連接三川,以便窺視周王室。”甘茂說:“我請求去魏國,與他們相約共同攻打韓國。”于是,武王派親信向壽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國。甘茂來到魏國,對向壽說:“您回去告訴武王說:‘魏王已同意我的約定,但希望大王不要進攻韓國。’”向壽回到秦國,把這話告訴了武王,武王便到息壤這個地方迎接甘茂。甘茂到了息壤,武王問他原因。甘茂回答說:“宜陽,名義是縣,實際上相當于一個郡。現在大王的軍隊要經過重重險阻,跋涉千里去攻打宜陽,實在太難了啊!我聽說,張儀西并巴、蜀,北取河西,南占上庸,天下人并不因此就贊揚張儀的功績,卻稱頌先王的賢明。魏文侯派樂羊為將,進攻中山,三年就攻克了中山,樂羊返回魏國議論戰功(評功論賞)時,魏文侯拿出一箱群臣誹謗樂羊的意見書給他看。樂羊趕緊拜兩次:‘這不是我的功勞,是主君的功勞啊!’現在臣只不過是寄居在秦國的人,而秦國權臣里疾、公孫衍兩人,挾持韓國,非議我,大王必會聽從他們,如果這樣,大王就欺騙了盟國魏國。從前曾參在費地,費地有個與曾參同姓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照樣織布。過了一會兒,又有人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仍然織布。又過了一會兒,又有人來告訴她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便驚恐萬狀,扔掉梭子,翻過垣墻,逃跑了。像曾參這樣賢德,他母親那樣信任他,但因三人的懷疑,他的母親就不能信任他。現在我不如曾參賢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參的母親相信曾參,懷疑我的將不止三人,臣擔心大王會因為我而扔掉梭子啊!”秦武王說:“我不聽信別人的議論,讓我們訂立盟約吧!”于是武王和甘茂在息壤訂立盟約。后來果然攻打宜陽,五個月還不能攻下。于是里疾和公孫衍二人在武王面前進讒言,武王將要聽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