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牙齦gingiva:是指覆蓋于牙槽突表面和牙頸部周圍的口腔黏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結締組織。游離齦freegingiva/邊緣齦marginalgingiva:呈領圈狀包繞牙頸部,寬約1mm。正常呈粉紅色,菲薄而緊貼牙面。齦溝gingivalsulcus/gingivalcrevice:游離齦與牙面之間形成的間隙。附著齦attachedgingiva:位于游離齦根方并與之相連續,呈粉紅色、堅韌、不能移動。角化齦keratinizedgingiva:游離齦+附著齦。游離齦溝freegingivalgroove:在牙齦表面游離齦與附著齦以一條微向牙面凹陷的小溝為分界線。點彩stippling:附著齦的表面有橘皮樣的點狀凹陷。膜齦聯合mucogingival:附著齦的根方為牙槽粘膜,二者之間有明顯的界限。齦乳頭gingivalpapilla/牙間乳頭interdentalpapilla:呈錐形充滿于相鄰兩牙接觸區根方的楔狀隙embrasure中。齦谷gingivalcol:每個牙的頰、舌側齦乳頭在鄰面的接觸區下方匯合處略凹下。生物學寬度biologicalwidth,BW:齦溝底與牙槽嵴頂之間的恒定距離。共約2mm。齦牙結合部dento-gingivaljunction:牙齦組織借結合上皮與牙面連接,良好地封閉了軟硬組織交界處。齦牙單位dentogingivalunit:將結合上皮和牙齦纖維視為一個功能單位。附著喪失attachmentloss,AL:結合上皮與牙面的附著關系被破壞,代表了牙周支持組織破壞的程度。牙周膜/牙周韌帶periodontalligament:是圍繞牙根并連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結締組織。牙槽骨alveolarbone/牙槽突alveolarprocess:上下頜骨包圍和支持牙根的部分。牙槽窩alveolarsocket:容納牙根的窩。固有牙槽骨alveolarboneproper:牙槽窩的內壁。牙槽間隔interdentalseptum:兩牙之間的牙槽骨部分。硬骨板laminadura:固有牙槽骨在X線片上呈圍繞牙根連續的致密白線。牙槽嵴頂alveolarbonecrest:牙槽突的最冠方,即鄰近牙頸部處。牙周生態系periodontalecosystem:牙周正常菌群之間以及它們與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牙菌斑生物膜dentalplaquebiofilm:口腔中不能被水沖去或漱掉的細菌性斑塊,是由基質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間或修復體表面的軟而未礦化的細菌性群體。上皮附著epithelialattachment:齦牙結合部的牙齦組織借結合上皮與牙齒表面連接,封閉了軟硬組織的交界處。齦溝液gingivalcrevicularfluid,GCF:系指通過齦溝內上皮和結合上皮從牙齦結締組織滲入到齦溝內的液體。牙石dentalcalculus:沉積在牙面或修復體上的已鈣化的或正在鈣化的菌斑及沉積物,由唾液或齦溝液中的礦物鹽逐漸沉積而成。骨開裂dehiscence:骨剝裸區延伸至牙槽嵴邊緣,即出現V形的骨質缺損。骨開窗fenestrations:有時骨脊頂尚完整,而根面牙槽骨缺損形成一圓形或橢圓形的小裂孔。合創傷traumafromocclusion:不正常的合解除關系或過大的合力,造成咀嚼系統各部位的病理性損害或適應性變化。合力:進食時咀嚼肌群收縮而產生的力。創傷性合traumaticocclusion:造成牙周創傷的合關系。原發性合創傷:primaryocclusaltrauma:異常的合力作用于健康的牙周組織。繼發性合創傷:secondaryocclusaltrauma:合力作用于病變的牙周組織,或雖經治療但支持組織已減少的牙齒。食物嵌塞foodimpaction:在咀嚼過程中,食物被咬合壓力楔入相鄰兩牙的牙間隙內。牙周-牙髓聯合病變combinedperiodontal-endodonticlesions:同一個牙并存著牙周病變和牙髓病變,且互相融合聯通。感染可源于牙髓,也可源于牙周,或二者獨立發生,然而是想通的。根分叉病變furcationinvolvement:牙周炎的病變波及多根牙的根分叉區,在該處出現牙周袋、附著喪失和牙槽骨破壞,可發生于任何類型的牙周炎。牙周膿腫periodontalabscess:位于牙周袋壁或深部牙周結締組織中的局限性化膿性炎癥,一般為急性過程。牙齦退縮gingivalrecession:牙齦緣向釉牙骨質界的根方退縮致使牙根暴露。牙齦切除術gingivectomy:用手術方法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齦組織或后牙某些部位的中等深度牙周袋,重建牙齦的生理外形及正常的齦溝。牙齦成形術gingivoplasty:修整牙齦形態,重建牙齦正常的生理外形。翻瓣術flapsurgery:用手術方法切除部分牙周袋及袋內壁,并翻起牙齦的粘膜骨膜瓣,在直視下刮凈齦下牙石和肉芽組織,必要時可修整牙槽骨,然后將牙齦瓣復位、縫合,達到消除牙周袋,或使牙周袋變淺的目的。引導性組織再生術guidedtissueregeneration,GTR:在牙周手術中利用膜性材料作為屏障,阻擋牙齦上皮在愈合過程中沿根面生長,阻擋牙齦結締組織與根面的接觸,并提供一定的空間,引導具有形成新附著能力的牙周膜細胞優先占領根面,從而在原已暴露于牙周袋內的根面上形成新的牙骨質,并有牙周膜纖維埋入,形成牙周組織的再生,即形成新附著性愈合。臨床健康的牙齦齦溝的組織學深度平均為1.8mm。正常探診深度不超過3mm。附著齦的寬度是指從膜齦聯合至正常齦溝底的距離。正常附著齦的寬度范圍為1-9mm。上頜前牙唇側最寬(3.5-4.5mm),后牙區較窄。頰系帶的附著多位于第一前磨牙區,故該區的附著齦最窄(1.8-1.9mm)。結合上皮是人體唯一附著于無血管、無淋巴、表面不脫落的硬組織上的上皮組織。牙齦的膠原纖維:齦牙纖維;牙骨膜纖維;環行纖維;越隔纖維。牙周膜纖維:牙槽嵴纖維;橫纖維;斜纖維;根尖纖維;根間纖維。牙周膜的寬度一般為0.15-0.38mm,以牙根中部支點附近最窄,牙槽嵴頂及根尖孔附近較寬。X線片上顯示為圍繞牙根的連續的細黑線。釉牙骨質界的三種形式:牙骨質覆蓋牙釉質;牙骨質與釉質端端相接;牙骨質與釉質不相接。牙周病比較明確的危險因素:口腔衛生情況;性別;年齡;種族;社會經濟狀況;吸煙者的病情重;某些全身疾??;某些微生物;過去有牙周炎歷史;某些基因背景。牙周病損具有部位特異性:最易受累的為下頜切牙和上頜磨牙;其次是下頜磨牙、尖牙和上頜切牙,前磨牙;最少受累的為上頜尖牙和下頜前磨牙。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過程:獲得性薄膜形成;細菌黏附和共聚;菌斑生物膜成熟。非附著性齦下菌斑被認為是牙周炎的“進展前沿”。證據充分的牙周病致病菌:伴放線放線桿菌;牙齦卟啉單胞菌;福賽坦氏菌。牙石的形成:獲得性薄膜形成、菌斑成熟、礦物化。牙石中含70%-80%無機鹽|其余為有機成分和水。電鏡下牙石呈層板狀結構。慢性齦炎:游離齦和齦乳頭,前牙區(下前牙區)。青春期齦炎:前牙唇側的牙齦乳頭和齦緣。妊娠期齦炎:齦緣和牙齦乳頭(前牙區)。白血病的牙齦病損:牙齦乳頭、齦緣和附著齦。藥物性牙齦增生:起始于唇頰側或舌腭側齦乳頭,全口牙齦(上、下前牙區)。牙齦纖維瘤病:全口的牙齦緣、齦乳頭和附著齦,甚至達膜齦聯合(上頜磨牙腭側)。牙齦瘤:牙齦乳頭。1. 牙周醫學:是一個新術語,是牙周病學近年正在發展的一個新分支,意旨牙周病與全身健康或疾病的雙向關系,即牙周病可能影響全身健康或疾病,而系統疾病也能影響牙周健康或疾病。2. (oralepithelium)口腔齦上皮:也稱牙齦表面上皮,覆蓋于游離齦的頂端到外表面,以及附著齦的表面,為角化或不全角化的復層鱗狀上皮,其中以不全角化上皮多見。3. (mucoginggivaljunction)膜齦聯合:附著齦的根方為牙槽粘膜,二者之間有明顯的界限,稱~。膜齦聯合的位置在人的一生中基本是恒定的。4. (BiologicalWidth)生物學寬度:正常情況下,從齦溝底到牙槽嵴頂的距離時恒定的,該距離稱為生物學寬度,包括結合上皮和牙槽嵴頂冠方附著于根面的結締組織,寬度為2mm左右。隨著年齡的增大或在病變情況下,上皮附著向根方遷移,牙槽嵴頂亦隨之下降,溝(袋)底與牙槽嵴頂間的生物學寬度保持不變。5. (gingivalsulcus)齦溝:游離齦與牙面之間形成的間隙6. (Dentogingivaljunction)齦牙結合,是指牙齦上皮中的結合上皮與牙頸部近釉牙骨質界處形成的一種獨特結構,稱為“上皮附著”。上皮附著既在結合上皮與牙面的連接,同時也存在上皮細胞與結締組織的連接。齦牙結合的上皮分兩部分,一是溝內上皮,其是牙齦溝的襯里上皮,是口腔牙齦上皮的延續;二是結合上皮,來自縮余釉上皮與牙齒接觸。上皮附著是通過基板和半橋粒相連。7. (epithelialattachment)上皮附著:齦牙結合部的牙齦組織借結合上皮與牙齒表面連接,稱為上皮附著8. (Attachmentloss)附著喪失:是牙周支持組織破壞的結果,是區別牙齦炎和牙周炎的一個重要標志。其程度可通過結合上皮冠方至釉牙骨質界的距離來描述。牙周袋形成,探針深度超過3mm,而且袋底位于釉牙骨質界根方;即表示已發生附著喪失。9. (Attachmentlevel)附著水平:是牙周袋探查時探針深度減去釉牙骨質界至齦緣的距離,即釉質牙骨質界到袋底的距離,表示附著喪失的程度,是反映牙周組織破壞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10. (dengtalcalculus)牙石:是沉積在牙面或者修復體上的已經鈣化的或正在鈣化的菌斑及沉積物,由唾液或齦溝夜中的礦物質鹽逐漸沉積而成。11. (Plaque)菌斑:在牙齒表面或口腔其他軟組織上的微生物群。它是由大量細菌、細胞間物質、少量白細胞、脫落上皮細胞和食物殘屑等組成。不能用漱口或用水沖洗的方法把它去除。因此,現在把牙斑看成是細菌附著在牙石上的一種復雜的生態結構,其與齲病和牙周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系。12. (biofilm)生物膜:是適于微生物生存的實體,是微生物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生態形式,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各處,也存在人體和動物的口腔、皮膚等部位,一般在膜表面或界面存在較多13. (horizontalresorption)水平型吸收:是最常見的吸收方式,牙槽間隔、唇頰側或舌側的脊頂邊緣呈水平吸收,而使牙槽嵴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14. 垂直型吸收、角形吸收:指牙槽骨發生垂直方向或斜形的吸收,與牙根面之間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損,牙槽嵴降低不多,而牙根周圍骨吸收較多15. 骨上袋:使牙周支持組織發生呈破壞后所形成的真性牙周袋,袋底位于釉牙骨質界的根方,牙槽骨脊的冠方,牙槽骨一般呈水平型吸收。16. 骨下袋:此種真性牙周袋袋底位于牙槽脊頂的根方,袋壁軟組織位于牙根面和牙槽骨之間。17. 骨開窗:指上下前牙頰側骨板薄,有時甚至缺失,當這種骨剝裸區延伸至牙槽嵴邊緣時,出現V形的骨質缺損,稱之為。。18. 齦袋/假性牙周袋:當牙齦炎時,齦溝加深是由于牙齦的腫脹或增生使齦緣位置向牙冠方向移動,而結合上皮的位置并沒有向根方移動,此形成的叫齦袋19. 真性牙周袋:患牙周炎時,結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其冠方部分與牙面分離形成的牙周袋20. (Combinedperiodontal-endodonticlesions)牙周-牙髓聯合病變同一個牙并存著牙周病變和牙髓病變,且互相融合連通。感染可源于牙髓,也可源于牙周,或者二者獨立發生,然而是相通的。21. (retrogradepulpitis)逆行性牙髓炎:牙周組織的破壞如牙周膜、牙槽骨嚴重吸收時的炎癥,可以引起牙根尖的感染,通過根管引起牙髓組織發炎。22. (periodontitis)牙周炎:指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組織的感染性疾病,導致牙齒支持組織的破壞,牙周袋形成和炎癥、進行性的附著喪失和牙槽骨吸收。23. (aggressiveperiodontitis)侵襲性牙周炎:是一組在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均與慢性牙周炎有明顯區別的,發生于全身健康者,具有家族聚集性,疾病進展迅速的牙周炎。24. (ANUG)或Vincent齦炎,即急性壞死性潰瘍性齦炎:是指發生于齦緣和齦乳頭的非特異性急性壞死性炎癥,主要致病菌為梭形桿菌和螺旋體,故又稱“梭桿菌螺旋體齦炎“。25. (Necrotizingulcerativeperiodontitis)壞死性潰瘍性牙周炎:NUG患者如不及時治療或在某些免疫缺陷者,病損可侵及深部牙周組織引起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和牙齒松動。26. 妊娠期齦炎:指婦女在妊娠期間,由于女性激素水平升高,原有的牙齦慢性炎癥加重,使牙齦腫脹或形成齦瘤樣的改變,分娩后病損可自行減輕或消退。27. 牙周塞治劑:牙周手術后,用于覆蓋術區表面,保護創面,起到壓迫止血、止痛和固定齦瓣作用的敷料28. 牙周探診:是牙周病,特別是牙周炎的診斷中最重要的檢查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有無牙周袋或附著喪失,并探測其深度和附著水平29. (gingivalindex,GI)牙齦指數:將牙周探針放到牙齦邊緣齦溝開口處,并沿齦緣輕輕滑動,牙齦組織只被輕微觸動。0正常1水腫不出血2出血3自發性出血30. 菌斑指數:0=無菌斑;1=牙頸部點狀;2=窄帶狀《1mm;3=1mm<菌斑<1/3;;4=1/3~2/3;5=2/3以上。31. 簡化口腔衛生指數,包括軟垢指數和牙石指數,0123分別是無、1/3以下、2/3以下、2/3以上。32. BI出血指數:用鈍頭牙周探針輕探入齦溝或袋內,取出探針后30秒,觀察有無出血及出血程度,012345牙齦健康無炎癥顏色有炎癥改變,探診不出血點狀出血沿牙齦擴散滿并溢出齦溝自動出血33. (SPT)牙周支持治療:即牙周治療結束后進入的維護階段。是基于對患者個體以往的病情、各種牙周病危險因素、臨床狀況的評估、口腔衛生以及菌斑的控制水平,因人而異地做出相應的決定。34. 牙周潔治術:是治療牙周病的重要療法。它可以去除菌斑、牙石等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牙石是菌斑鈣化后形成的,初期沉淀物較松,漸漸增厚變硬。牙石一旦形成必須及時潔治。牙周潔治分齦上潔治術和齦下潔治術。35. 齦上潔治術:是指使用齦上潔治器械除去牙石和菌斑,并磨光牙面,防止菌斑和牙石再次沉積。36. 齦下潔治術:是用比較精細的齦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內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是在牙周袋內操作的。使用匙形或鋤形刮治器,入袋時匙形器工作端與根面平行,交角為0度。進入袋后,匙形器凹面轉向牙合方與根面成45度,以探查根面牙石。轉動器械,與根面相交成80度時作短刮連刮潔治動作,動作之間必須重疊。37. (Gingivectomy)牙齦切除術:手術方法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齦組織或后牙某些部位的中等深度牙周袋重建牙齦的生理外形及正常的齦溝。38. (Rootresection)截根術:若多根牙僅有一個根病變較重,有深牙周袋和骨吸收,另一個或兩個病變較輕,且患牙尚不太松動,則可在翻瓣術中將該根截除,使分叉區充分暴露,余留的牙根得以徹底清潔,該處的深牙周袋也消除。對于上頜磨牙頰根的病變效果甚佳。39. (Rootseparation)分根術:將下頜磨牙連冠帶根從正中沿頰舌方向截開,形成兩個獨立的類似單根牙的牙體。40. (Flapsurgery)翻瓣術:用手術方法切除部分牙周袋及袋內壁,并翻起牙齦的粘膜骨膜瓣,在直視下刮凈齦下牙石和肉芽組織,必要時可修整牙槽骨,然后將牙齦瓣復位、縫合,達到消除牙周袋或使牙周袋變淺的目的。41. (Guidedtissueregeneration,GBR)引導骨再生術:指在牙周手術中用模性材料,阻擋其他組織與牙表面接觸,為牙周膜生長提供空間,使暴露的根面上形成牙骨質,并有牙周膜埋入,形成牙周組織再生。42. 合創傷:不正常的合接觸關系或過大的合力,造成咀嚼系統各部位的病理性損害或適應性變化稱為。。43. (Rhagade)皸裂:黏膜表面的線狀裂口,由炎性浸潤使組織失去彈性變脆而成。44. (Macule)斑:皮膚粘膜上較局限的顏色異常的損害,不高出黏膜,不變厚,無硬結改變;小于2cm.45. (patch)斑塊:斑密集融合成的大片損害,大于2cm46. (papule)丘疹:黏膜上的小的實體性的突起,針頭大小,直徑小于1cm。47. (plaque)斑塊:多數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的片狀損害,大于1cm。48. (atrophy)萎縮:組織細胞體積變小、數量不減少而發生的損害。49. (Nodule)結節:皮下一團塊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突起于口腔粘膜的實體病損。50. (Vesicle)皰:黏膜內儲存液體形成皰,直徑小于1cm,表面為半球形。大于1cm時為bulla大皰51. (pustule)膿皰:一種皰型病損,其內由膿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皰液。52. (Ulcer)潰瘍:黏膜上皮的完整性發生持續性缺損或破壞,可累及粘膜上皮下層。53. (Erosion)糜爛:皮膚、粘膜處的淺表性壞死性缺損,為上皮的部分損傷,不損及基底細胞層。54. (Pseudomembrane)假膜:為灰白色或黃白色膜,由炎性滲出的纖維素、壞死脫落的上皮細胞和炎性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55. (Crust)痂:為纖維素性及炎性滲出物與上皮表層粘連凝固而成。56. 放射性口炎:即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是放射線電離輻射引起的急慢性口腔粘膜損傷57. 慢性放射性口炎:放射治療2年后出現的粘膜損害稱為“慢性損傷”。其特征是因唾液腺廣范萎縮引起的繼發性損害。58. 淋菌性口炎:主要發生在有口交史的患者。表現為口腔粘膜充血,發紅,可有糜爛和淺潰瘍,并附有黃白色假膜,假膜易于擦去,呈現出血性創面。59. 變態反應性接觸性口炎:是超敏體質者的口腔局部與藥物接觸后,發生變態反應而引發的一種口腔黏膜炎癥性疾病。60. 藥物變態反應性口炎:是藥物通過口服,注射等不同途徑進入機體后,是超敏體質者發生變態反應而引起的粘膜及皮膚的變態反應性疾病。61. 超敏體質者:對抗原產生異常免疫應答的個體即為超敏體質者62. 變態反應:又稱超敏反應,是機體受到抗原或半抗原刺激后,出現的異常適應性免疫應答,常表現為免疫反應性增強,多在機體受到同一種抗原物質再次刺激后發生。63. 口腔白斑?。菏侵缚谇火つど系陌咨邏K或斑片,不能以臨床和組織病理學的方法診斷為其他任何疾病者。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歸入癌前病變,并定義為“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上以白色為主的損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義的損害特征;一部分口腔白斑可轉化為癌。64. Riga-Fefe潰瘍:專指發生于兒童舌腹的潰瘍。因過短的舌系帶和過銳的新萌中切牙長期摩擦引起,舌系帶處充血、腫脹、潰瘍。久不治療則轉變為肉芽腫性潰瘍,捫診有堅韌感,影響舌活動。65. Ramsay-Hunt綜合征:帶狀皰疹病毒侵入膝狀神經節和面神經時,表現為面癱、耳痛及外耳道皰疹。66. Lyellsyndrome萊氏綜合征:即重型藥物變態反應,急性發病,全身性廣泛的紅斑性水皰及大皰,可融合破潰形成糜爛面,尼氏征陽性,并且波及全身體竅粘膜及內臟眼鼻生殖器肛門等均可出現大皰糜爛出血,常因嚴重全身性系統性疾病而死亡。67. Nikolsky’ssign尼氏征:用手指推壓外表正常的皮膚或黏膜,即可迅速形成水皰;推趕水皰使其能在皮膚上移動,口腔內用舌舔及粘膜,可使外觀正常的粘膜表層脫落或撕去。68. Behcet’sdisease白賽綜合征:一種以細小血管炎為病理基礎的慢性進行性、復發性、系統損害性疾病,與患者自身免疫異常有關,典型表現為口腔潰瘍以及眼、生殖器、皮膚病損,即口-眼-生殖器三聯征。69. (papillon-lefevre)掌跖角化綜合癥其特點是手掌和腳掌部位的皮膚過度角化、皸裂和脫屑,牙周組織嚴重破壞。70. 干燥綜合癥:是一種以淚液、唾液分泌減少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71. Steven-Johnson斯約綜合癥即重型多形性紅斑,多竅糜爛性外胚層綜合癥?;颊弑憩F為口鼻腔糜爛,表面出現灰白色假膜;皮損為虹膜樣紅斑,并迅速擴大,相互融合;眼結膜充血可發生角膜炎結膜炎等全身粘膜受累表現,如陰道炎陰道潰瘍等腸炎肺炎食管炎72. Melkersson-Rosenthalsyndrome梅羅綜合征:指以裂紋舌、復發性周圍面癱、復發性口面部腫脹三聯征為臨床特征的一種疾病,肉芽腫性唇炎是其表現之一。73. Paterson-Kellysyndrome普文綜合征:有稱缺鐵性吞咽困難,以缺鐵性貧血、吞咽困難和舌炎為主要表現,好發于中年白種女性。74. Burningmouthsyndrome灼口綜合征:是以舌部為主要發病部位,以燒灼樣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綜合征,又稱舌痛癥。75. 雪口,即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是口腔念珠菌病的一種表現形式,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的人,但以新生兒最多見,發生率為4%,又稱新生兒鵝口瘡或雪口病。新生兒鵝口瘡多在生后2~8日內發生,好發部位為頰、舌、軟腭及唇,損害區粘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軟小斑點,如帽針頭大??;不久即相互融合為白色或藍白色絲絨狀斑片,并可繼續擴大蔓延,嚴重者扁桃體、咽部、牙齦。狀如鋪雪。76. 尼氏征:指在診斷天皰瘡時的一種臨床檢查手段,尼氏征陽性指皰膜薄,屬皮內皰,并有受壓而擴展的現象,易破,其破損邊緣表皮易于撕揭,此乃尋常型天皰瘡的一種臨床特征;反之,為尼氏征陰性77. 揭皮試驗:若將殘留的皰壁揭去或提取時,常連同鄰近外觀正常的黏膜一并無痛性地揭起,并遺留下擴大的鮮紅創面;這種現象被稱為揭皮試驗陽性,這也是皰性損害周圍存在棘層松解的提示。78. 天皰瘡細胞:又名棘層松解細胞,為可見典型的棘層松解的解體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普及型彩色攝像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屆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聯考高三上學期開學考-物理試題(含答案)
- 2025年中國新量子亞健康檢測儀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數字鏈路復接器數據監測報告
- 小兒假膜性腸炎護理
- 2025-2030年中國三級綜合醫院行業發展前景調研及投資規劃報告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中生物三:2免疫調節導學案(第課時)
- 新疆科信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莎車縣2025屆初三第一次摸底考試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新鄉市紅旗區2025年數學三下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發展與衰落-瑪雅、阿茲特克與印加
- 靜脈溶栓的出血護理
- 4、瀝青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 家庭教育講座活動流程
- 大學《思想道德與法治》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在線閱讀
- 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投標方案
- 省級課題結題報告范本
- 什么叫干槽癥課件
- 電纜敷設勞務分包合同(通用)
- 造價咨詢公司規章制度及管理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