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3.4+古代中國對外關系與外交方針+知識清單 高考統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1頁
專題3.4+古代中國對外關系與外交方針+知識清單 高考統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2頁
專題3.4+古代中國對外關系與外交方針+知識清單 高考統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3頁
專題3.4+古代中國對外關系與外交方針+知識清單 高考統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4頁
專題3.4+古代中國對外關系與外交方針+知識清單 高考統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3.4:古代中國對外關系與外交方針古今絲綢之路?課本鏈接(綱要上第4、8、11、13課;綱要下第2、5、7課;選一第1、11、14課;選二第7、12課;選三第2、9課)⑴漢朝①張騫鑿空西域時間公元前138年(選擇性必修三P49)原因為配合對匈奴的戰爭(中外歷史綱要上P21),聯合大月氏等政權共擊匈奴(選擇性必修三P49)概況◆兩次出使西域(中外歷史綱要上P21)◆被匈奴人俘虜,后到達大月氏(選擇性必修三P49)◆把見聞匯報給漢武帝,使漢朝了解西域的情況(選擇性必修三P49)影響◆絲綢之路發展史上一個標志性事件(選擇性必修三P50)◆陸路經河西走廊向中亞、西亞延伸(選擇性必修一P66)◆大大促進西域與中原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中外歷史綱要上P21)◆開辟中西交通道路(中外歷史綱要上P21)◆中國絲織品沿著這條路傳向中亞、西亞、歐洲和北非(中外歷史綱要上P21)◆大大推進了絲綢之路的暢通和貿易的繁榮(選擇性必修三P49)②97年,甘英奉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達波斯灣一帶。(選擇性必修一P66)③漢朝和羅馬帝國缺乏官方的直接往來,通過絲綢之路,有間接的經貿和文化交流。(中外歷史綱要下P12)④海路從合浦郡徐聞縣出發,最遠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東漢時期,倭國派使臣來朝,光武帝劉秀賜“漢委(倭)奴國王”金印一枚。史料閱讀:倭在韓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居,凡百余國……使驛通于漢者三十許國,國皆稱王,世世傳統……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后漢書·東夷列傳》⑤2世紀,羅馬商人到達洛陽,此后不斷東來,與中國進行貿易。(中外歷史綱要下P12)⑵東晉:法顯從長安出發,經西域到天竺,收集梵文經典。(中外歷史綱要上P45)⑶隋朝:與西域商路通暢,隋煬帝命裴矩駐張掖,掌管通商事務。(選擇性必修一P66)隋唐與外國之間的海路交流活躍。隋朝常駿從南海郡出航到達赤土國,國王也遣其子隨常駿來到中國。⑷唐朝:隋唐時期,政治統一,對外關系空前發展,經濟、文化交流活躍。隋唐時期與西域商路暢通。①從長安出發,向東到朝鮮,向西經絲綢之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及歐洲合非洲。(中外歷史綱要上P46)②絲綢之路在隋唐開辟出一些新支線,新疆、中亞地區的路線尤為復雜。(選擇性必修三P50)③與西域商路通暢,與大食國接觸,造紙術傳到阿拉伯地區。(選擇性必修一P66)④玄奘西行天竺取經,成為公認的佛學大師。(中外歷史綱要上P45)⑤唐朝與大食國的接觸,使包括造紙術在內的中國技術傳到了阿拉伯地區。⑥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每次都有留學生、學問僧隨船而來,人數少者近百人,多者有650余人,將唐朝文化帶到日本。⑦受割據、戰亂等因素影響,加上東西方的海路聯系日益活躍,唐朝中期后絲綢之路在東西交通中重要性漸趨下降。(選擇性必修三P50)⑸宋朝:北方陸路交通阻隔,海路發達。不僅恢復了唐朝由廣州出發經越南到阿拉伯的舊路,又開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鮮半島的航路。泉州成為重要的對外貿易港。(選擇性必修一P67)⑹元朝①通往歐洲的陸路暢通,馬可?波羅經西亞、中亞到中國。(選擇性必修一P67)②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長期相處,不斷通婚,形成回回。(中外歷史綱要上P58)⑺清朝:清朝對外關系開始慢慢轉型,1689年,中俄訂立《尼布楚條約》,這是清朝政府簽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18世紀,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試圖打開中國市場。清朝皇帝堅持認為天朝地大物博,無所不有,不需要與外界貿易,拒絕了英國使團的請求,關上了對英交往的大門。(選擇性必修一P67)2.古代歐亞大陸其他重要商路⑴草原絲綢之路:從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亞西行,經過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歐洲或小亞細亞(匈奴突厥西遷路線)。(選擇性必修三P51)⑵西南絲綢之路:從關中平原到成都平原,沿著橫斷山南下,跨越滄瀾江怒江,進入緬甸印度,通往中亞西亞,加強西南和東南亞和南亞的聯系。(選擇性必修三P51)3.古代海上絲綢之路⑴漢朝①早在西漢就已開通通往印度洋的海路。(選擇性必修三P52)②初步形成東、南兩條航線,東線通向朝鮮半島和日本,南線通向印度洋。(選擇性必修二P69)③海路從合浦郡徐聞縣出發,最遠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選擇性必修一P66)⑵隋朝:海路交流活躍,常駿從南海郡出航到赤土國。(選擇性必修一P66)⑶唐朝①從登州、揚州出發,達到朝鮮、日本。(中外歷史綱要上P46)②海路交流活躍,日本多次向唐朝派遣遣唐使、留學生、學問僧(空海)。(選擇性必修一P66)③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法。(中外歷史綱要上P46)④從廣州出發,經馬來半島、印度,到達波斯灣。(中外歷史綱要上P46)⑤不少經海路來華的西亞商人在廣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中外歷史綱要上P46)⑥海上貿易興盛,商船從東南沿海各港口出發,近達南洋各地,遠達波斯灣,阿拉伯海和紅海沿岸地區;中國出口商品有絲綢、瓷器、紙張和茶葉等;在東南沿海一帶設置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選擇性必修二P37)⑦751年,唐軍與大食發生沖突,唐軍失敗,杜環被俘,后隨軍西行,最遠可能到達北非;762年,他乘船返回廣州,把自己的經歷寫成《經行記》,成為第一個到過非洲并且留下記載的中國人。(中外歷史綱要下P29)⑷宋朝①海路發達,不僅恢復唐朝由廣州出發經越南到阿拉伯的舊路,又開辟由明州到日本朝鮮的航路。(選擇性必修一P67)②大型遠洋航船轉載絲織品、瓷器、紙張和茶葉等,遠銷亞非許多國家和地區,輸入中國的有香料珠寶。(中外歷史綱要上P62)③海上貿易興盛,商船從東南沿海各港口出發,近達南洋各地,遠達波斯灣,阿拉伯海和紅海沿岸地區;在廣州、明州、泉州設置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選擇性必修二P37、P69)④造船工藝和航海技術有了重大進步,能夠制造排水量很大,可承載數百人的巨舟,使用先進的帆索和磁羅盤,海船載重量、抗沉性明顯提高,磁羅盤、實用航海圖和天文定位技術廣泛應用,能夠使海船持續航行。(選擇性必修二P69)(選擇性必修三P52)⑤官方使節和私人商賈出洋航海十分頻繁,同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地區建立廣泛的聯系。(選擇性必修三P52)⑥廣州、明州、泉州成為主要外貿港口和重要交易樞紐。(中外歷史綱要上P62)(選擇性必修三P52)⑸元朝①通往歐洲的海路暢通,馬可?波羅由泉州經海路回到威尼斯。(選擇性必修一P67)②大型遠洋航船轉載絲織品、瓷器、紙張和茶葉等,遠銷亞非許多國家和地區,輸入中國的有香料珠寶。(中外歷史綱要上P62)③海上貿易興盛,商船從東南沿海各港口出發,近達南洋各地,遠達波斯灣,阿拉伯海和紅海沿岸地區;在東南沿海一帶設置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選擇性必修二P37、P69)④造船工藝和航海技術有了重大進步,能夠制造排水量很大,可承載數百人的巨舟,使用先進的帆索和磁羅盤,海船載重量、抗沉性明顯提高,磁羅盤、實用航海圖和天文定位技術廣泛應用,能夠使海船持續航行。(選擇性必修二P69)(選擇性必修三P52)⑤官方使節和私人商賈出洋航海十分頻繁,同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地區建立廣泛的聯系。(選擇性必修三P52)⑥廣州、明州、泉州成為主要外貿港口和重要交易樞紐。(中外歷史綱要上P62)(選擇性必修三P52)⑦元朝的汪大淵曾兩次隨商船出海,最遠可能到過今摩洛哥的丹吉爾港,也到過東非沿海地區,并在自己撰寫的《島夷志略》中留下了相關記載。(中外歷史綱要下P29)⑹明朝①鄭和下西洋目的“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中外歷史綱要上P73)概況鄭和先后7次率領船隊出海,訪問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到達東南亞、印度、波斯灣、阿拉伯半島、紅海和東非沿岸(中外歷史綱要上P73)(選擇性必修二P69)影響◆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且罕見的遠洋航行(中外歷史綱要上P73)(選擇性必修二P69)◆在資金、裝備、技術等方面大大領先于半個多世紀之后的歐洲遠洋航海家的航行(中外歷史綱要上P73)◆達到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交通的巔峰(選擇性必修三P52)◆擴大并加深了中華文化的影響(選擇性必修三P12)◆給明朝帶來較大的財政負擔,因此后來未能持續(中外歷史綱要上P73)②明朝前期,出于對日本經濟封鎖的目的,嚴厲禁止海外貿易;明廷派戚繼光在臺州九戰九捷并與俞大猷在福建、廣州合作重創倭寇后,朝廷放松對私人海外貿易的限制。(中外歷史綱要上P73)③葡萄牙人獲得了在濠鏡澳(澳門)的租住權;荷蘭和西班牙分別占據了臺灣島的南部和北部,后西班牙被荷蘭擊敗而退出臺灣。(中外歷史綱要上P74)④白銀通過海外貿易大量流入,一個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逐漸形成。(中外歷史綱要上P84)(中外歷史綱要下P41)⑤致力于維護朝貢體制和朝貢貿易體系,朝廷對朝貢國家、路線、港口、船只數目、貢品種類均有嚴格的規定。(選擇性必修一P67)(選擇性必修二P37)⑺清朝①白銀通過海外貿易大量流入,一個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逐漸形成。(中外歷史綱要上P84)(中外歷史綱要下P41)②致力于維護朝貢體制和朝貢貿易體系,朝廷對朝貢國家、路線、港口、船只數目、貢品種類均有嚴格的規定。(選擇性必修一P67)(選擇性必修二P37)③清政府拒絕了英國馬戛爾尼使團擴大對華貿易的請求,關上了對英交往的大門。(選擇性必修一P67)④清政府在廣州設置公行,統攬對外貿易事務。(選擇性必修二P37)⑤1757年,由“四口通商”到“一口通商”,對外貿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外商在廣州的活動及其與中國商民的交往都受到嚴格約束,民間船只出海貿易,更在嚴禁之列,這種閉關自守的政策,無法適應新的外部環境,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外歷史綱要上P81)(選擇性必修二P37)4.古代絲綢之路的含義、交流和影響⑴含義:絲綢之路是經由中國西北和中亞連通歐亞大陸的商路。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和制造絲綢的國家,絲綢很早就被輾轉販運到歐亞大陸其他地區,成為廣受歡迎的珍貴商品。后人在這條商路上發現了大量絲綢遺存,因此將它命名為“絲綢之路”。駱駝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選擇性必修三P49)⑵交流對外傳播①絲綢(選擇性必修三P49)②瓷器(西亞、北非工匠仿制,繼絲綢之后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選擇性必修三P53)(中外歷史綱要上P60)③茶葉、紙張(選擇性必修二P37)④養蠶及繅絲技術、漆器及其制造技術、鐵器及冶鐵技術等生產技術(選擇性必修三P52)⑤孔子思想及儒學經典、史學、地理學、科技、文學、中醫藥知識(選擇性必修三P12、P53)⑥漢字(選擇性必修三P10)⑦社會制度(中央集權制、土地制度、賦稅制度、教育體制)(選擇性必修三P11)⑧律令、歷法、建筑、繪畫、音樂、飲食、服飾、節日、習俗(選擇性必修三P11)⑨四大發明(選擇性必修三P52)對內引進①汗血馬及其飼草苜蓿(漢朝的鎏金銅馬藝術造型源自漢朝御廄中飼養的大宛“汗血馬”)(選擇性必修三P53)②葡萄(選擇性必修三P53)③“胡”字物種胡桃、胡瓜、胡蔥、胡椒、胡蘿卜(選擇性必修三P53)④中亞和西亞的服飾、飲食、雜技、魔術、音樂、舞蹈(選擇性必修三P53)⑤棉花(選擇性必修三P53)⑥香料、珠寶、金銀器皿、玻璃(玻璃是古代埃及人最早制造的,從東羅馬帝國傳入中國,遼寧北票十六國墓葬出土了玻璃水注)(選擇性必修三P53)⑦佛教、祆教、摩尼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選擇性必修三P53)⑧佛教石窟藝術(選擇性必修三P53)⑨歐洲天文、地理、數學新知識(選擇性必修三P9)⑶影響①絲綢之路是古代貫通亞、歐、北非的重要貿易通道。(選擇性必修二P37)②絲綢之路是溝通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主要橋梁。(選擇性必修三P49)③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選擇性必修三P49)④中國通過陸、海兩條對外貿易渠道,引進了國外的優良馬匹、植物新品種、香料、藥材和琉璃。(選擇性必修二P37)⑤中國絲綢一度成為西方人財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國的瓷器、茶葉流行于亞、非、歐三洲,豐富了當地人們的生活(文藝復興時期喬凡尼?貝利尼名畫《群神宴》中的瓷碗都是中國的青花瓷)。(選擇性必修二P37)5.現代絲綢之路——“一帶一路”⑴提出:中國于2013年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而提出。(中外歷史綱要下P141)⑵含義: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外歷史綱要下P141)⑶核心理念:共商、共建、共享。這是各方推動“一帶一路”的重要共識,被寫入聯合國決議和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宣言等重要國際文件。(中外歷史綱要上P181)⑷目的①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雙邊、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關系,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