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二《種群》同步訓練學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一、單題(本大題共12小題,共24分)1.下列組合中,依次屬于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一組是()①公園中的全部菊花②一塊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有翅和無翅的成熟棉蚜③一果園中所有的蘋果及其無機環境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動物和綠色植物⑤長江中的全部生物⑥密云水庫中的全部生物及其無機環境.A.③④⑥ B.⑤④③ C.③⑤⑥ D.②⑤⑥2.下列組合中,依次屬于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一組是(
)①淡水湖里所有的魚
②校園里所有的珠頸斑鳩③一果園中所有的蘋果及其無機環境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動物和綠色植物⑤池塘中的全部生物⑥梅溪湖中的全部生物及其無機環境。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②④③3.圖1表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某一時間的食物網,圖2表示圖1中某條食物鏈中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相對含量,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圖2中的甲、乙、丙、丁可能分別對應圖1中的蛇、鼠、鷹、草B.圖1中鷹種群數量的K值是可能發生改變的C.圖1中全部種群構成該草原生態系統的群落D.圖1中的狐和鷹之間存在競爭關系4.細菌在生態系統中可以充當多種成分,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光合細菌細胞中有葉綠體,所以光合細菌屬于生產者B.腐生細菌可以將動植物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C.寄生細菌可以從動植物體內獲取有機物,屬于分解者D.一個生態系統中所有的細菌構成一個種群5.明代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提到“故涸澤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圖之此其地矣”,“種棉二年,翻稻一年,草根潰爛,土氣肥厚,蟲螟不生”,“種黃栗之法:治地成畦,約一尺二寸成行分種,空地之中,仍要種豆”。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欲除蝗應圖涸澤之地”,是降低蝗蟲的環境容納量,控制其數量B.“草根潰爛,土氣肥厚”,腐爛的草根為農作物提供了無機鹽C.“種棉二年,翻稻一年”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主要是改變了生態環境和食物鏈,使害蟲無法生存D.“空地之中,仍要種豆”的主要目的是調整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流向對人類最有益部分6.自然界的生物種群數量大多已達到動態平衡,影響該平衡的因素很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氣候干旱可導致一些種群出現爆發式增長,會影響該平衡B.捕食關系可通過影響種群出生率、死亡率等來影響該平衡C.密度制約因素影響該平衡的過程中不存在反饋調節機制D.有些影響因素可能既是生物因素,同時也是非生物因素7.在黃淮流域,干旱與飛蝗同年發生的概率較大,故河北蝗區常出現“先澇后旱,螞蚱成片”的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會影響蝗蟲的出生率,進而影響蝗蟲的種群數量B.可通過改變蝗蟲發生地的植被、土壤、小氣候等條件來降低蝗蟲種群的K值C.適當引入蝗蟲的天敵利用的是非生物因素對蝗蟲種群數量的影響D.氣候陰冷的高寒草原很難出現蝗災,主要的制約因素是溫度8.影響昆蟲種群數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像食物、空間等因素對種群數量的影響隨種群密度的大小而改變,稱為密度制約因素;而寒冷、干旱等因素對種群數量的影響與種群密度無關,稱為非密度制約因素。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密度制約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可通過負反饋調節實現B.天敵屬于密度制約因素,流行性疾病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C.若昆蟲的種群數量超過K值,密度制約因素作用會增強D.地震、泥石流等地質災難也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9.科研人員將安哥拉兔引入荒島,研究其種群數量的增長方式。安哥拉兔數量在若干年內快速上升,穩定時密度達到5000只左右,最后因爆發傳染病而滅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種群密度是安哥拉兔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B.天敵屬于密度制約因素,傳染病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C.捕食和種間競爭會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種群數量的變化D.安哥拉兔種群密度達到5000只的過程中其種內競爭逐漸加劇10.生態學家認為,一定時間內,當種群數量增加時,會出現臨近個體之間的相互影響,即種群密度制約效應。某地空心蓮子草在適宜的條件下大量繁殖后,數量維持在a附近,后來由于降水量減少,該植物數量明顯下降,最后數量維持在b附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環境條件改變不會導致種群的K值發生改變B.空心蓮子草繁殖量越大,越有利于生態系統維持平衡C.地震、火災等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種群密度無關D.空心蓮子草數量維持在a附近的主要原因是存在非密度制約因素11.大約在1800年,綿羊被引入到塔斯馬尼亞島,綿羊種群呈“S”形曲線增長,直到1860年才穩定在170萬頭左右。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綿羊種群數量的變化與天敵等生物有關,而與環境條件變動無關B.綿羊種群在達到環境容納量之前,每單位時間內種群增長的倍數不變C.若綿羊種群密度增大,相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傳播速度減小D.若草的生物量不變而種類發生改變,綿羊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可能發生變化12.下列關于種群數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A.非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往往具有單一性B.食物匱乏會影響動物出生率和死亡率,從而影響種群數量變化C.年齡結構為穩定型的種群,種群數量不再發生波動D.性別比例改變直接導致出生率和死亡率發生改變,進而影響種群數量二、解答題(本大題共7小題,共104分)13.科研團隊對某丘陵地區不同類型的茶園中蜘蛛的相關指數進行了調查,得到下表數據結果(有機茶園不噴灑除草劑,每年采茶1次;無公害茶園每年噴灑除草劑2次,采茶4次;普通茶園每年噴灑除草劑2次,采茶6次)。2005年后,當地百姓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對茶園進行了退茶還林(人工種植紅松和灌木)。退茶還林幾年后調研繪制了松林植被的碳轉移途徑示意圖[單位:噸/(公頃·年)],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項目有機茶園無公害茶園普通茶園個體數1615982601物種數574834豐富度指數7.726.835.22(1)調查某種結網蜘蛛的種群密度適合采用
法,理由是
。(2)三個果園中蜘蛛的相關指標數據不同,主要是由于
和
造成的,這兩種因素影響了蜘蛛的
。(3)生態平衡指的是
,據圖中的數據分析,該松林生態系統是否處于生態平衡的狀態?
。圖示可以體現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
的特點。土壤碳儲量主要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這部分碳儲量如果不及時分解會影響到碳循環及土壤的質量,這部分碳儲量主要依賴于生態系統中的
進行分解。14.生態學家在研究動物種群數量變化時發現,動物種群有一個合適的種群密度,種群密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種群增長,這種現象稱為阿利氏規律。如圖為某動物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隨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曲線I表示
。除圖示因素外,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直接因素還有
。(2)由圖可知,該動物種群的K值為
。當該動物的種群數量小于
時,在自然狀態下該種群會逐漸消亡,因為種群的延續需要有一定的個體數量為基礎。(3)根據阿利氏規律可知,一定程度的集群分布是動物長期生存的必要條件,試闡述集群分布對動物種群生存的生態學意義:
(答出兩點)。請結合阿利氏規律,闡述將某種動物引入其他地區時的注意事項:
(答出兩點)。15.生態學家在研究動物種群數量變化時發現,動物種群有一個合適的種群密度,種群密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種群增長,這種現象稱為阿利氏規律。如圖為某動物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隨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曲線Ⅰ表示
(填“出生率”或“死亡率”),根據阿利氏規律分析,上述判斷的理由是
。除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外,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直接因素還有
。(2)當該動物的種群數量小于
時,在自然狀態下該種群會逐漸消亡,因為種群的延續需要有一定的個體數量為基礎。(3)根據阿利氏規律可知,一定程度的集群分布是動物長期生存的必要條件,集群分布對動物種群生存的生態學意義是
(填序號)。①有利于個體交配和繁殖②有利于降低被捕食的概率以及結群防衛③有利于對食物搜索與利用④有利于種群內不同個體間的協同進化(4)請結合阿利氏規律,闡述將某種動物引入其他地區時的注意事項:
(答出1點即可)。16.生態學家在研究動物種群數量變化時發現,動物種群有一個合適的種群密度,種群密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種群增長,這種現象稱為阿利氏規律。下圖是某動物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隨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曲線Ⅰ表示
,根據阿利氏規律,你判斷的理由是
。除圖示因素外,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直接因素還有
。(2)據圖分析,該種群的K值為
。當該種群數量小于
時,在自然狀態下該種群會逐漸消亡,因為種群的延續需要有一定的個體數量為基礎。(3)根據阿利氏規律可知,一定程度的集群分布是動物長期生存的必要條件,集群分布對動物種群生存的生態學意義是(_____)(多選)。A.有利于個體交配和繁殖B.有利于種群內不同個體間的協同進化C.有利于對食物搜索與利用D.有利于降低被捕食的概率E.有利于抵御不利環境(4)請結合阿利氏規律,闡述將某種動物引入其他地區時的注意事項:
(答出1點即可)。17.“海洋牧場”是指在一定海域內,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態環境,將人工放流的經濟海洋生物聚集起來,像在陸地放牧牛羊一樣,對魚、蝦、貝、藻等海洋資源進行有計劃和有目的的海上放養。下圖為科學家在河北省祥云灣海洋牧場示范區調查得到部分食物網和部分營養級的能量流動圖示(注:碎屑在生態系統中處于第一營養級)。(1)在群落水平進行的研究除了有物種組成,還能研究哪些問題?
(答出2點)。(2)圖1中只充當第二營養級的生物是
;蟹類能充當第
營養級。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
%(保留小數點后兩位)。(3)經調查,以祥云灣為代表的海洋生態系統的生物量金字塔為上寬下窄,可能的原因是
。在這種情況下,能量金字塔
(填“能”或“不能”)呈現上寬下窄。(4)祥云灣海洋牧場區在實驗期間沒有輸出水產資源,如果后期需要捕撈,為維持生態平衡,提高系統穩定性,請你給出合理建議
(答出1點)。18.稻田養蟹是我國稻作區重要的生態農業模式,操作簡單易行、經濟效益顯著,符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要求。圖1是稻蟹共生稻田生態系統的部分結構,圖2是能量流經該稻田生態系統第二營養級的示意圖,圖中數值表示能量(單位:10kJ/m2·a)。(1)連續高溫的氣候使稻田中某種雜草種群數量明顯下降,這種調節種群數量的因素屬于
制約因素。該稻田生態系統的
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的,(2)據圖1可知,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形式有
。在“藻類→浮游生物→河蟹”的食物鏈中,浮游生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通過自身的遺體殘骸和
的糞便流向分解者。(3)圖2中,C代表
;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是
%(保留小數點后一位)。(4)與傳統的稻田生態系統相比,該農業模式明顯提高水稻產量,從種間關系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答出兩點即可)。運用稻蟹綜合種養的生態農業模式,體現了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是
。19.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黃河中下游段,橫跨河南省4個省轄市8個縣(市、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黃河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珍稀瀕危野生水禽。其中天鵝是保護區的主要保護物種之一。(1)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于生命系統結構層次中的
層次。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
保護。(2)黃河濕地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是
。應用該生態系統中分布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過程研究,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
價值。(3)在繁殖季節,雄性天鵝求偶時,會在雌鳥的面前不停地走動,同時高聲鳴叫。該過程涉及的信息類型是
,體現的信息傳遞的作用是
。(4)用標記重捕法調查保護區內天鵝的種群數量時,若標記物脫落,則調查結果會比實際值偏
(填“大”或“小”)。三、題組(本大題共1小題,共18分)20.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人們將綿羊引入某海島后,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如圖所示。(1)1840年綿羊種群的增長處于(
)A.開始期 B.加速期 C.轉折期 D.飽和期(2)1860年以后,綿羊數量基本穩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1860年后,某些年份的種群自然增長率可能是負值B.1860年后,種群數量能達到最大值是因為種內斗爭最小C.1860年后,種群的年齡結構表現為增長型與衰退型交替出現D.若初始引入的綿羊數量加倍,則1860年能達到的種群數量也會加倍(3)影響綿羊種群數量的因素有很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傳染病屬于生物因素 B.食物屬于非生物因素
C.當地的年降水量屬于外源性因素 D.羊群的領域行為屬于內源性因素
一、單題(本大題共12小題,共24分)【答案】1.D【解析】1.試題分析: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包括: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種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特點是個體間彼此可以交配,實現基因交流.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空間內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體,它具有一定的結構、一定的種類構成和一定的種間相互關系,并在環境條件相似地段可以重復出現.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內,在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群落與其無機環境之間,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而相互作用的一個統一整體.解:①公園中的全部菊花不是同一個物種,不屬于一個種群;②一塊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有翅和無翅的成熟棉蚜為同一物種,屬于一個種群;③一果園中所有的蘋果及其無機環境不是全部生物,故不屬于生態系統;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動物和綠色植物不是全部生物,故不屬于群落;⑤長江中的全部生物屬于群落;⑥密云水庫中的全部生物及其無機環境屬于生態系統.故選D.考點:種群的特征;群落的結構特征;生態系統的概念.【答案】2.B【解析】2.①淡水湖里所有的魚是多個種群的集合,不屬于種群,也不屬于群落;②校園里所有的珠頸斑鳩是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集合,屬于種群;③一果園中所有的蘋果及其無機環境沒有包括全部生物,故不屬于生態系統;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動物和綠色植物沒有包括全部生物,不屬于群落;⑤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屬于群落;⑥梅溪湖中的全部生物及這些生物生存的無機環境構成的整體,屬于生態系統。即②⑤⑥依次屬于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故選B。【答案】3.C【解析】3.A、由于生物富集作用,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越多,圖2可構成的食物鏈為丁→乙→甲→丙,可對應圖1中的草→鼠→蛇→鷹,因此圖2中的甲、乙、丙、丁可能分別對應圖1中的蛇、鼠、鷹、草,A正確;B、K值是指環境容納量,種群數量的K值會隨環境條件改變而變化,因此圖1中鷹種群數量的K值是可變的,B正確;C、群落包括全部的生物,圖1中食物網只包括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缺少分解者,C錯誤;D、狐和鷹都吃兔子和鼠,存在競爭關系,D正確。故選C。【答案】4.B【解析】4.A、光合細菌屬于原核生物,細胞中沒有葉綠體,A錯誤;B、腐生細菌屬于分解者,可以將動植物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B正確;C、寄生細菌屬于消費者,C錯誤;D、一個生態系統中的細菌包含多個物種,不屬于一個種群,D錯誤。故選B。【答案】5.D【解析】5.A、環境容納量指一定空間中環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又稱為K值。氣候、食物、捕食、疾病、寄生等外源性因素都會影響環境容納量。“欲除蝗應圖涸澤之地”指如果要除去蝗災則應該去除涸澤之地,是從根本上除去蝗蟲的生存環境,減小其環境容納量,A正確;B、“草根潰爛,土氣肥厚”,腐爛的草根為農作物提供了二氧化碳和無機鹽,B正確;C、棉稻水旱輪作改變了原有的生態環境和食物鏈,使害蟲無法生存,從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C正確;D、“空地之中,仍要種豆”的主要目的利用與豆科作物互利共生的根瘤將空氣中的氮氣轉變為含氮的養料,提高土壤肥力,D錯誤。故選D。【答案】6.C【解析】6.A、氣候干旱屬于非生物因素,可導致一些種群出現爆發式增長例如蝗蟲,A正確;B、捕食關系屬于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生物因素,可通過影響種群出生率、死亡率等來影響該平衡,B正確;C、密度制約因素影響該平衡的過程中存在反饋調節機制,例如狼和兔子的數量變化情況,C錯誤;D、有些影響因素可能既是生物因素,同時也是非生物因素,D正確。故選C。【答案】7.C【解析】7.A、出生率是種群數量特征之一,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會影響蝗蟲的出生率,進而影響蝗蟲的種群數量,A正確;B、K值是指一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可通過改變蝗蟲發生地的植被、土壤、小氣候等條件來降低蝗蟲種群的K值,B正確;C、適當引入蝗蟲的天敵利用的是生物因素對蝗蟲種群數量的影響,C錯誤;D、氣候陰冷的高寒草原很難出現蝗災,主要是因為溫度低,影響蝗蟲卵的發育,D正確。故選C。【答案】8.B【解析】8.A、密度制約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是通過負反饋調節而實現的,如被捕食者(食物)對捕食者的數量變化的影響就是通過反饋調節實現的,被捕食者(食物)減少,隨后使捕食者減少,反之,捕食者減少增加,A正確;B、天敵和流行性疾病都屬于密度制約因素,B錯誤;C、K值與種群密度有密切關系,若昆蟲的種群數量超過K值,則密度制約因素作用會增強,C正確;D、地震、泥石流等地質災難對種群的影響與密度無關,也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D正確。故選B。【答案】9.B【解析】9.A、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種群密度,A正確;B、天敵屬于密度制約因素,傳染病在密度大的種群中更容易傳播,因而對種群數量的影響就大,屬于密度制約因素,B錯誤;C、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種群數量的變化,捕食和種間競爭會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種群數量的變化,C正確;D、安哥拉兔種群密度達到5000只的過程中,個體間由于有限的空間、食物和其他生活條件而引起的種內競爭逐漸加劇,D正確。故選B。【答案】10.C【解析】10.A、環境條件改變會導致種群的K值發生改變,如破壞環境會減小環境容納量,A錯誤;B、若該植物為入侵物種,則其大量繁殖后會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B錯誤;C、地震、火災等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種群密度無關,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C正確;D、空心蓮子草在大量繁殖一段時間后數量未繼續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密度制約因素,D錯誤。故選C。【答案】11.D【解析】11.A、綿羊種群數量除與環境條件有關外,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會影響種群數量的變化: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種群數量增加,而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種群數量減少,A錯誤;B、綿羊種群呈“S”形曲線增長,種群在達到環境容納量之前,增長率一直下降,故每單位時間內種群增長倍數一直減小,B錯誤;C、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傳播速度會隨著綿羊種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C錯誤;D、若草的生物量不變而種類發生改變,則綿羊的食物來源可能會受影響,故綿羊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可能發生變化,D正確。故選D。【答案】12.B【解析】12.A、非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往往是綜合性的,A錯誤;B、食物匱乏,動物種群會出現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的現象,種群數量會發生變化,B正確;C、年齡結構為穩定型的種群,種群數量可以保持相對穩定,但仍會發生波動,C錯誤;D、性別比例改變直接導致出生率發生改變,進而影響種群數量,D錯誤;故選B。二、解答題(本大題共7小題,共104分)13.【答案】(1)樣方法結網蜘蛛的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2)是否噴灑除草劑采茶頻率(順序可換)食物和棲息環境(3)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處于相對穩定的一種狀態否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分解者13.【解析】(1)由于結網蜘蛛的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所以調查蜘蛛的種群密度適合采用樣方法。(2)根據題干信息可知,三種果園的主要不同之處是是否噴灑除草劑和采茶頻率,這是造成三種果園中蜘蛛相關指標不同的主要原因,這兩個方面的因素最終影響了蜘蛛的食物和棲息環境。(3)生態平衡指的是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處于相對穩定的一種狀態。處于平衡的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與輸出均衡,從圖中可以看出,大氣中的碳進入生物群落的量是35.9噸/(公頃·年),而回到大氣中的量=12.1+0.6+0.03=12.73噸/(公頃·年),二者不相等,所以該生態系統不處于生態平衡狀態。圖中肉食性動物獲得的碳量為0.03+0.006+0.084=0.12噸/(公頃·年),據此推出植食性動物獲得的碳量為0.03+0.12+0.6+1.65=2.40噸/(公頃·年),進一步推算出植被碳儲量=35.9-12.1-10.6-2.4=10.8噸/(公頃·年),可以體現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逐級遞減的特點,圖中可以看出能量從植被流向植食性動物再流向肉食性動物,體現出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流動的特點。土壤中的碳儲量因為是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所以需要通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將其分解。14.【答案】(1)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2)8020(3)有利于個體交配和繁殖;有利于降低被捕食的機率以及結群防衛;有利于對食物搜索與利用;有利于抵御不利環境應保證動物種群具有一定的種群密度;應保證動物與該地區環境相適應14.【解析】(1)分析圖中曲線知,曲線I隨著種群數量增加死亡率是逐漸增加的,且種群數量小于20或大于80時曲線I都在曲線II之上,題干信息知種群密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種群增長,則圖中曲線Ⅰ表示死亡率,圖中曲線II表示出生率。種群的數量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影響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直接因素。(2)一定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成為環境容納量,又稱K值,當種群數量為80時,此時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分析曲線可知,K值為80;由圖可知當該動物的種群數量小于20時,由于種群數量太小,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在自然狀態下該種群會逐漸消亡,因為種群的延續需要有一定的個體數量為基礎。(3)根據阿利氏規律可知,一定程度的集群分布是動物長期生存的必要條件,集群分布有利于個體交配和繁殖、有利于降低被捕食的機率以及結群防衛、有利于對食物搜索與利用、有利于抵御不利環境。而種群密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種群增長,所以將某種動物引入其他地區時應保證動物種群具有一定的種群密度;保證動物與該地區環境相適應。15.【答案】(1)死亡率種群密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種群增長,說明種群數量會下降,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2)20(3)①②③(4)應保證動物種群具有一定的種群密度(數量);應保證動物與該地區環境相適應15.【解析】(1)據圖可知,種群數量小于20或大于80時曲線Ⅰ都在曲線Ⅱ之上,題干信息知種群密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種群增長,則圖中曲線Ⅰ表示死亡率,圖中曲線Ⅱ表示出生率。種群的數量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直接因素。(2)由圖可知當該動物的種群數量小于20時,由于種群數量太小,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在自然狀態下該種群會逐漸消亡,因為種群的延續需要有一定的個體數量為基礎。(3)根據阿利氏規律可知,一定程度的集群分布是動物長期生存的必要條件,集群分布有利于個體交配和繁殖①、有利于降低被捕食的概率以及結群防衛②、有利于對食物搜索與利用③、有利于抵御不利環境。協同進化發生在不同物種之間或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故選①②③。(4)種群密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種群增長,所以將某種動物引入其他地區時應保證動物種群具有一定的種群密度;保證動物與該地區環境相適應。16.【答案】(1)死亡率種群密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種群增長,說明種群數量會下降,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2)8020(3)ACDE(4)應保證動物種群具有一定的種群密度;應保證動物與該地區環境相適應16.【解析】(1)分析圖中曲線可知,曲線Ⅰ隨著種群數量增加而逐漸增加,且種群數量小于20或大于80時曲線Ⅰ都在曲線Ⅱ之上,說明種群密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種群增長,則圖中曲線Ⅰ表示死亡率,圖中曲線Ⅱ表示出生率。種群的數量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直接因素。(2)一定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境容納量,又稱K值,當種群數量為80時,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因此該種群K值為80;由圖可知當該動物的種群數量小于20時,由于種群數量太小,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在自然狀態下該種群會逐漸消亡,因為種群的延續需要有一定的個體數量為基礎。(3)根據阿利氏規律可知,一定程度的集群分布是動物長期生存的必要條件,集群分布有利于個體交配和繁殖、有利于降低被捕食的概率以及結群防衛、有利于對食物搜索與利用、有利于抵御不利環境。而協同進化發生在不同物種之間或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故選ACDE。(4)種群密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種群增長,所以將某種動物引入其他地區時,應保證動物種群具有一定的種群密度;保證動物與該地區環境相適應。17.【答案】(1)群落結構、群落演替、種間關系等(2)浮游動物二、三、四、五7.27(3)浮游植物個體小,壽命短不能(4)合理捕撈,剩余數量維持在K/217.【解析】(1)在群落水平,可以研究物種組成、豐富度、生態位、種間關系、群落結構等內容。(2)圖1中:浮游動物只捕食浮游植物,只充當第二營養級。第二營養級的的同化量為3858+142.9=4000.9,第三營養級的同化量為290.9,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290.9/4000.9×100%=7.27%(3)由于浮游植物個體較小、壽命較短,故以祥云灣為代表的海洋生態系統的生物量金字塔為上寬下窄。但由于能量傳遞使逐級遞減的,故能量金字塔不可能呈現上寬下窄。(4)為了維持生態平衡,在后期捕撈時,應該進行合理捕撈,捕撈后剩余數量維持在K/2,方便其快速恢復數量。18.【答案】(1)非密度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2)太陽能和餌料有機物中的化學能河蟹的糞便(3)初級消費者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的能量17.6%(4)雜草密度降低,減少了與水稻的種間競爭,水稻因而得到更多的陽光、二氧化碳和無機鹽用于生長;河蟹捕食稻田昆蟲,減少昆蟲對水稻的取食和危害,增加了水稻產量。可以幫助人們將生物在時間、空間上進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18.【解析】(1)連續高溫的氣候對稻田中某種雜草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無關,這種調節種群數量的因素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棒糖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樺木沙發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松木嬰兒床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機械式油桶車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木藝燈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月餅包裝袋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智能小區報警系統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002
- 2025至2030年中國普通硅酸鹽水泥42.5R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明框幕墻型材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002
- 桌游如何訓練決策
- 【課件】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方法課件高二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3
- 光伏過戶轉讓協議書
- 劉禹錫浪淘沙九首賞析
- 宇電溫控器ai 500 501用戶手冊s 6中文說明書
- 免疫學檢驗技術-抗原抗體反應
- 客戶關系管理-程廣見介紹
- 《一本書讀懂采購》讀書筆記思維導圖
- 海南省養老托育設施項目分析
- 山東省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 國內首次生產工藝安全可靠性論證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 設備管理評價標準
- 固結試驗-e-lgp曲線圖表41-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