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中的應用_第1頁
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中的應用_第2頁
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中的應用_第3頁
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中的應用_第4頁
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中的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中的應用該論文來源于網絡,本站轉載的論文均是優質論文,供學習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場與本網站無關,版權和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轉載的情況,請通知我們刪除已轉載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請保留本段說明。【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和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新型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本文闡述了筆者參加《首屆吉林省本科高校智慧課堂教學創新大賽》,對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的一個章節進行混合式教學設計,在教學理念,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等方面體現了教學創新,突出“學生為中心”,“以學為中心”的思想,對比傳統的課堂教學,分析了混合式教學不可替代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以期為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中的應用提供更多的實證經驗。【關鍵詞】混合式教學;大學英語讀寫教學;學生為中心;以學為中心【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010-01一、引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多元化,獲取信息的數量急劇增加,極大的改變了人們學習的途徑和方式。傳統課堂面授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和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水平、創新教學模式,利用翻轉課堂、混合式學習等多種方式用好優質數字資源。《2016年地平線報告》闡明:混合式學習為學習者提供了整合化的學習體驗,并提供靈活的學習支持。出現了兩種新型的混合學習方式:翻轉課堂的學習方式和將慕課與課堂教學和同伴互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不同,混合式教學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為中心”,課堂教學的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教師成為教學的引導者,翻轉課堂學習方式和慕課、微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成為信息時代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趨勢,對于大學英語教學亦是如此。二、混合式教學在國外,混合式教學(BlendedLearning)來源于網絡化學習(E-Learning),經過多年的信息化建設和教學改革,在國外高校中已占有相當比例。MargaretDriscoll從四個層面概括混合式學習的過程,他認為混合式學習過程“是基于Web技術(如虛擬課堂實況、協作學習、流媒體和文本)的結合(混合),以實現某一教學目標;是多種教學方式(如建構主義、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和教學技術(或者非教學技術)的結合,共同實現最理想的教學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學技術(如視頻、CD-ROM、基于Web的培訓和電影)與基于面對面的教師教學培訓方式的結合;是教學技術與具體的工作任務的結合,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或工作效果”。在國內,北師大的何克抗教授是最先將混合式教學(BlendedLearning)這一概念引入到中國的。他認為:“所謂E-Learning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學習(E-Learning)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祝智庭教授認為:“混合學習的重點不在于混合哪些事物,而在于如何混合,其目的在于達到最優的學習效果和經濟效益。”盡管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于混合式學習的定義有所不同,但普遍認為混合式學習是通過各種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將網絡化學習(E-Learning)同傳統課堂面授有機結合起來,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混合學習是將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與網絡化學習(E-Learning)結合起來的新型教學方式,既發揮了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網絡學習的“以學生為中心”,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的特點。教學過程是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師對學習者知識的有效構建并促進學生者知識的生成過程。自混合式學習的概念引入后,國內多所高校和專家學者就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踐和應用展開了較為深入的研究,許多高校在課堂教學中開展了混合式教學的嘗試,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中的應用仍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筆者通過參加《首屆吉林省本科高校智慧課堂教學創新大賽》,對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三、《首屆吉林省本科高校智慧課堂創新大賽》解讀、參賽課程設計2019年5月吉林省教育廳、吉林省總工會發布了《關于舉辦首屆吉林省本科高校智慧課堂教學創新大賽的通知》,欲打造一批吉林“金課”,選樹一批具有扎實專業基礎,勇于在教學上創新并具育人和終身發展能力的本科教學名師。大賽的主題是“創智慧課堂,筑吉林金課”。大賽對參賽課堂的要求是:線下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強調混合課堂的重要性,參賽課堂設計要求體現“以學為中心”的理念,具備“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金課”特征,同時注重課堂的“生成性”特征。根據大賽通知,本次智慧課堂創新大賽強調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將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以混合式教學模式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的創新。筆者作為選手之一參加了本次大賽,就大學英語讀寫教程一個章節的內容進行了混合式教學的設計,對混合式教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參賽課程設計:參賽課程選取新視野大學英語4(第二版)第三單元課文《LongingforaNewWelfareSystem》,教學過程設計體現了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部分:課前自主學習,課堂教學,課后任務布置。1.課前自主學習環節:課前自主學習環節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社會福利制度”相關文化背景知識。教師通過手機APP為學生上傳學習內容,包括視頻和文本文件,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下載并自主學習。教學中采用“學習通”手機APP學習軟件,教師與學生在課前下載軟件,教師將課前自主學習內容和教學資料上傳至學習通,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2.課堂教學環節:課堂教學環節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部分:culturalexploration(文化探索),readingcomprehension(閱讀理解),criticalthinking(批判性思維),assignments(課后任務)。在課堂的互動環節,學生通過輸入課程密碼進入本課堂的學習,教師通過該軟件實現課堂提問,搶答,提交問卷等課堂互動方式了解學生學習情況。a.culturalexploration。這一部分旨在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中的“社會福利制度”,能夠比較中美兩國社會福利制度的異同并描述世界各地的福利制度。共設置三個問題:(1)Whatissocialwelfare?(2)CompareChineseandAmericansocialwelfaresystem?(3)Talkaboutwelfaresystemintheworld.學生根據課前的線上學習和課文閱讀,能夠就以上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b.readingcomprehension。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分為回答課文問題和重點詞匯練習兩部分。c.criticalthinking。這一部分旨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掌握了“社會福利制度”相關知識和熟悉課文內容基礎上,通過role-play和discussion活動就所給主題進行討論。3.assignments。課后任務的布置共有兩項內容,根據課文內容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在線上批改網布置作文,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作業號碼進入該作業,在線完成并提交。本課程設計體現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創新理念和思路,有如下教學創新點:1.在教學理念方面,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課程講授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前為學生布置線上學習任務,知識學習的過程轉移到課外,而課堂教學則圍繞“學生為中心”設置一系列教學活動,通過師生互動為學生答疑解惑,靈活運用知識,實現知識的內化。2.教學策略方法的創新。運用探究式,研討式教學方法,實現合作學習。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設置的問題具啟發性,探究性,能夠激發學生深入探討。小組討論,辯論等方式能夠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增強課堂的互動性,激發學生思考。在“Criticalthinking”環節應用情景教學,設置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角色扮演”,將學生置于特定的語言情境中,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3.教學資源方面的創新。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使用手機APP和網絡教學平臺輔助大學英語教學。課前通過手機APP為學生上傳學習資源,課堂上使用“學習通”軟件,課后在句酷批改網平臺為學生布置線上作業,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四、參賽課程教學效果課后反思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仍以教師講授法為主,教師是課堂的中心,學生被動接受,課堂互動性較差,學生學習效果不好,課堂流于形式。尤其對于大學英語大班授課的情況,無法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很難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在將智慧課堂教學創新的思想和理念引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后,發揮傳統課堂的優勢,將線下教學手段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相結合,合理使用學習通,微信學習群,批改網線上學習系統等,有效激發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能夠有目的的學習,有準備的學習;學生的思辨能力,創新思維不斷增強;課堂互動充分,教學效果良好,體現了教學的生成性。五、結語本次《首屆吉林省本科高校智慧課堂教學創新大賽》是響應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舉措,有利于更多的教師在信息時代下深入了解和思考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效果。筆者通過本次大學英語讀寫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進一步認識了混合式教學的內涵和意義。線上與線下課堂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提升了教學的效果,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在具體的大班授課上能否取得預想的教學效果;在課前學生自主學習環節和課堂及課后,如何通過形成性評價機制了解和把握學生學習的進度和狀態;在教師制作微課或其他課前教學資料時,如何在技術層面和知識層面更好的設計制作課前學習材料等。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新的時代下教學改革的產物,其在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中的應用有待進一步的完善,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去支撐,不斷發揮線上線下的教學的優勢,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參考文獻[1]DRISXOLL,M.Adaptivee-learning[J].EducationalPsychologist,2002(2):105-108.[2]Garrison,D.R.&N.D.Vaughan.BlendedLearninginHigherEducation:PrincipleandGuidelines[M].SanFrancisco:Jossey——Bass,2008.[3]Johnson,R.T.&D.W.Johnson,Learningtogetherandalone:Cooperative,competitive,andindividualisticlearning(4thed.)[M].1994.[4]何克抗.從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3):5-10.[5]田世生,傅鋼善.BlendedLearning初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4(7):7-11.[6]楊延龍.大數據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創新與信息化變革[J].外語電化教學,2017(4).[7]朱梅華.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研究——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J].外國語文研究,2016(8):86-94.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一般規劃課題《“微課+翻轉課堂”大學英語精讀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課題批準號GH180375)階段性成果之一。以黨建引領加強思政教育融入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踐該論文來源于網絡,本站轉載的論文均是優質論文,供學習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場與本網站無關,版權和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轉載的情況,請通知我們刪除已轉載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請保留本段說明。【摘要】黨建引領,讓黨建在改革中生輝,課改在黨建引領下發光,醫療器械與制藥設備系以黨建引領加強思政教育融入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踐,本文中介紹了具體課改方案,不僅讓學生起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作用,還能提高學生思想品質。【關鍵詞】黨建引領;思政教育;體育課程【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008-01十九大報告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標是“立德樹人”,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全國教育大會上習總書記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工作要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這根本問題深謀遠慮和高瞻遠矚[1]。一、以黨促建的重要性醫療器械與制藥設備系始終堅持以黨建促進改革,把黨建挺在前頭,力求以黨促建,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讓黨建在改革中生輝,課改在黨建引領下發光。在思政課程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開展的“講團結,憶黨史,強黨性”的黨日活動不僅僅提升了黨組織的核心凝聚力、組織力,還通過活動促進了課程思政的改革,本文闡述了醫療器械與制藥設備系以黨建引領加強思政教育融入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踐,旨在為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育提供寶貴經驗。二、思政教育融入體育課程的過程演練本次活動召集了醫療器械與制藥設備系黨支部共計23名黨員,為了充分發揮黨支部對群眾的宣傳和引導作用,納入7名群眾,共計30人分成三組分別是:榜樣組,發展組,時間組。先進行小游戲導入(熱身運動)——小蜜蜂嗡嗡。分隊,講解團隊文化,各隊代表講解自己隊旗的含義,與思政內容相結合。最后請思政教師講解活動的意義。1.活動第一項:榜樣的力量。選出3人,帶上袖標,進行比賽,每人跑到跳繩區域跳繩13次(第一次黨代會13人的含義),然后跑到抽題區隨機從展板上抽一個問題,返回起點全隊共同進行回答,確定答案正確后,裁判給予小紅旗一只。當裁判喊出正確后,第二名隊員方可出發再去抽題(每隊進行三輪)。集齊三面紅旗后,用時少者獲勝。2.活動第二項:發展的力量。活動1帶袖標的運動員不能繼續參與此項目。裁判口令響后,運動員通過繩梯,通過指壓板,到展板處抽出答案,然后立刻從展板處尋找相對應的問題,一次答題機會(此環節不允許用手機查詢答案,其它環節無限制),無論正確或者錯誤,答完題后要返回起點與另外一名隊員接力。擊掌后第二名隊員出發(現場回答正確,裁判立刻發袖標和小旗,如果回答不正確,不發小旗和袖標,跑回起點派另外隊員參加答題,正確后發小旗和袖標,不予許抽題,立即返回接力下一名隊員過來抽題),直到回答對三道題獲得三面小旗為止,用時少者獲勝。3.活動第三項:理論的力量。活動1和活動2帶袖標的人員參加(寓意著隊伍不斷的在壯大),并且再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