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組拓展演練(原卷版)-08《土地的誓言》_第1頁
C組拓展演練(原卷版)-08《土地的誓言》_第2頁
C組拓展演練(原卷版)-08《土地的誓言》_第3頁
C組拓展演練(原卷版)-08《土地的誓言》_第4頁
C組拓展演練(原卷版)-08《土地的誓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八課土地的誓言C組1+X拓展閱讀主題故土情結文體散文篇目《奶奶的粽子》《春江水暖說柳鶯》《家山茶香》《槐花飄香》第一部分課內精讀土地是我的母親,我的每一寸皮膚,都有著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變得平靜。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離開她。在故鄉的土地上,我印下無數的腳印。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棵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有我的手印。我吃過我自己種的白菜。故鄉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東風吹起的時候,土壤的香氣便在田野里飄起。河流淺淺地流過,柳條像一陣煙雨似的竄出來,空氣里都有一種歡喜的聲音。原野到處有一種鳴叫,天空清亮透明,勞動的聲音從這頭響到那頭。秋天,銀線似的蛛絲在牛角上掛著,糧車拉糧回來,麻雀吃厭了,這里那里到處飛。禾稻的香氣是強烈的,碾著新谷的場院轆轆地響著,多么美麗,多么豐饒……沒有人能夠忘記她。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夜夜我聽見馬蹄奔馳的聲音,草原的兒子在黎明的天邊呼喚。這時我起來,找尋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鄉。我向那邊注視著,注視著,直到天邊破曉。我永不能忘記,因為我答應過她,我要回到她的身邊,我答應過我一定會回去。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1.怎樣理解“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中“埋葬”這個詞語?2.為什么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后面時卻又改口說“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3.請用簡潔的話概括“在故鄉的土地上……多么豐饒”的內容。4.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第二部分類文拓展【廣西河池市環江縣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奶奶的粽子韓逸萌①“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端午的歌謠是清晨的布谷鳥起的調,脆生,清亮,故鄉從仲夏夜的夢中醒來,惺忪中瞅見階前的青草里,綴滿昨夜露珠的清香。②奶奶細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濕潤,粗糙的手掌摩挲著我絨軟的頭發,我想在清涼的晨風中再賴會兒床,可端午的歌謠已在奶奶的廚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③端午的香先是粽葉的清香,墨綠的葉子有竹葉可愛的形狀和艾草氣味的清爽,奶奶將兩束葉子散亂地鋪在白瓷的盆里,再澆一壺滾燙的水,水汽升起,攜裹著裊裊清香,如同沸水沖茶,將葉里蘊著的香氣點染出來,那香氣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來可以生長。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飽滿,此時都相互倚著,慵懶得沉甸甸,像是飲了一夜的瓊漿,濃睡不消殘酒。奶奶的粽子簡單至極,只放紅棗和糯米,青翠的葉裹紅白的餡,不膩不甜,原始、純粹,卻有著獨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戀。⑤我著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過程,三層粽葉錯落著搭好,輕輕展開、抹平,兩手輕輕一彎,便彎出小小的圓錐形狀,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顆紅棗點在米中,再一撮米蓋在上面。奶奶不會讓棗露出米外,于是紅棗的汁液不會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卻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緊緊捏著盛滿餡的粽葉,一根線繩緊緊繞過,纏兩圈,系住,便成了一個精巧的四個角的粽子。我趕緊捧過來,細細地看,滿心滿眼地喜歡。我也試圖包一個,鋪好粽葉,彎成小圓錐,放米和棗,但總是捏不住粽葉,纏不緊線,總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個角的平面。奶奶笑著說:“俺妮兒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閑閑享一輩子福。”端午的陽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輩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⑥粽子在鍋里咕嘟咕嘟地響,是端午的歌謠最貼切的唱腔,香氣從廚房溢出,氤氳在整個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門口張望,奶奶說,妮兒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層葉,煮的時間越長,米越軟糯,越能浸透葉的清香。奶奶把火燒得細長,我在過午的溫熱中睡去……醒來時,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經涼在盤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覺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輕輕拉一下,線繩便解落,展開粽葉,精致的四個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綠,第一口是葉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愛吃紅棗,奶奶用筷子輕輕劃出,只留下那被棗浸得微紅甜香的米。奶奶說小孩兒吃多了肚脹,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輕輕揉著我吃得圓滾滾的肚子……⑦我在端午的歌謠中成長,門前的小樹隔年盈尺,奶奶卻在我的鮮嫩反襯下日漸白頭。我后來吃過八寶粽、蛋黃粽、鮮肉粽,卻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著最純粹的清香;我后來見過長長的竹筒粽、纏著五彩線的迷你粽,卻都不及奶奶那個著錯落搭開的三層粽葉。奶奶的粽子在每個端午,溫柔敲打我回憶的味蕾。⑧端午的歌謠又響起,奶奶的粽子隔著時光和故鄉,與我相思凝望。1.本文的線索是(1)______;情節:包粽子之前→奶奶包粽子→奶奶煮粽子→我吃粽子→(2)______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3.聯系語境,揣摩第⑥段句子中加點字“捧”的表達效果。4.結合上下文,談談你對第⑤段中畫線句子的理解5.在作者心里,故鄉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對于青春年少的你來說,故鄉又是什么呢?請用一段話描述你對故鄉的理解。(至少使用一種修辭,不少于40字)【廣東省汕尾市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春江水暖說柳鶯李忠元①柳鶯是報春的信使,春天才剛剛到來,春江水暖,正是一年乍暖還寒時候,柳枝也才剛剛泛出一點如煙的氤氳,即將抽出嫩綠的新葉,柳鶯就先知先覺,開始無比婉轉地啼叫了。②柳鶯是候鳥,早春和別的候鳥一樣從南方遷徙而來,它是春天里最為常見的一種鳥,不過來得比較早而已。在我的記憶里,別的候鳥停留的時間很短,也就半個月,而柳鶯在家鄉停留的時間最長,大約有一兩個月的光景。③柳鶯身體小巧輕盈,穿梭自如,是個超級運動健將,跳躍速度絕對一流,在柳樹上蹦來跳去,靈動多變,甚為敏捷。柳鶯不但樣貌討人喜歡,而且還有一副婉轉的歌喉,很多時候,它從這一枝條竄到那個枝條,一直唧唧叫著,只有見不到危險了,它才扯起婉轉的歌喉,唱起美妙動聽的歌謠,讓美麗的音符在輕輕搖擺的枝條間游來蕩去,詩意而美好。④柳鶯是與人接觸距離最近的一種候鳥,春天里,它總是在院子里的柳樹、櫻桃樹、菜花間飛來飛去,賣弄歌喉,給平淡無奇的春天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和優美的音符。⑤我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時代,那時的人們對鳥毫無保護意識,吃不飽穿不暖的我們經常拎著鳥夾子,在柳樹林、果樹下和菜園子里周旋,下夾子,遛鳥、打鳥。忙活小半天,就能得到一串串的戰利品,不過收獲最多的往往還是柳鶯。有時,趕得湊巧,我們還能逮到活著的柳鶯,就欣喜地養在大哥編制的籠子里,一邊為它扒蟲子吃,一邊打口哨逗它婉轉地啼叫。⑥小時候,我們不但打鳥,還喜歡養鳥,大哥心靈手巧,編制鳥籠子是他的拿手好戲,A他只需一些秸稈,選擇幾根不軟不硬的鐵條,穿穿折折,一副精致的鳥籠子就在他的手里變魔術似的做成了。⑦鳥籠做成功了,剩下來就是逮鳥。我們在大哥的帶領下,涌入菜園,沖向池塘邊的柳樹叢,耐心地待鳥入“甕”。⑧逮鳥并不容易,用鳥夾子,很容易給柳鶯帶來致命傷,不用鳥夾子,徒手逮鳥,卻需要一種絕佳的機緣,并不是誰都可以那么幸運的。柳鶯不知疲倦地跳來蹦去,它太貪玩,所以才易于落入人類的“魔掌”,這只是我的一點浪漫揣測。別人卻不這樣認為,他們總誤認為柳鶯眼神不濟,容易落入人類的圈套,所以家鄉人給柳鶯起了個很古怪的名字,叫“瞎柳葉子”,這個叫法很有調侃或蔑視性,我一直不太喜歡。⑨記憶里,大哥不但善于制作鳥籠,還有徒手逮鳥的功夫,但僅限于柳鶯。春天一來,春江水暖,萬物復蘇,柳鶯就開始在柳樹枝頭婉轉地啼叫了。這時候的大哥悄悄地潛入院子里的樹下,躡手躡腳,腳步聲低得像一只嬌弱的小貓。他在樹下潛伏下來,柳鶯看不到威脅,便飛臨柳樹枝頭,唧唧地叫起來,偶爾還賣弄一下自己婉轉的歌喉。B大哥靜靜地窩在樹下,瞧準空當兒,只一伸手,柳鶯便在他的手上撲棱棱掙扎了。⑩一副精致的鳥籠了無生趣,一旦有柳鶯入籠,聽著它婉轉的啼叫,鳥籠便增加了靈動和生氣。?我們把柳鶯掛在屋檐或果樹上,給它找蟲子、喂糧食,忙得不亦樂乎。柳鶯呢,與我們朝夕相處,為我們唱歌解悶,給我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驅散了漫漫人生路途中的郁悶和不快。?柳鶯似乎并不害怕人類,隨著口哨聲一響,它也跟著唱和,由一聲兩聲轉變成“大聯唱”,讓我們聽了,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聽覺盛宴,很享受,很溫馨。柳鶯雖說司空見慣,但種類很多,我曾見過冠羽柳鶯、灰腳柳鶯、極北柳鶯、黃眉柳鶯、黃腰柳鶯等等,很多不一樣的柳鶯,讓我大開了眼界。?關于柳鶯的很多記憶都停在了童年的歲月里。如今,我闊別家鄉,始終在外闖蕩,見識了稀奇古怪的大千世界,柳鶯卻見得不多,每逢春天來到,面對春江水暖,柳影依依,我都會回想起童年里的一切,呼之即來。?每逢春天,我都會忙中偷閑,抽空回到老家看一看,溜溜房前那棵老柳樹上歡蹦亂跳的柳鶯,聽一聽它們無比婉轉的歌喉,童年里的一切美好便不請自來……1.本文圍繞“鳥”,回憶了以下往事:_________和_________。2.從文中A、B劃線句子中任選一處,圍繞二三個關鍵詞語,賞析刻畫人物的表達效果。我選擇_____句賞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結合全文,說說“我”一直都很親近柳鶯的依據。4.結合文章內容,你如何評價當年作者捕鳥養鳥這一行為?【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家山茶香徐迅①故鄉潛山盛產茶葉。鄉村人家,屋前屋后,都有幾株茶樹。當然也有成片的茶山。一到春天,那茶山上綠葉蔥蔥。驚蟄、春分、清明、谷雨……春風里,鄉親們的心也隨著春天的節氣律動。到了日子,女人們就背著竹簍、挎著竹籃上山摘茶了。她們腳步輕盈,動作嫻熟,雙手在茶樹上輕點、旋提……早上,茶葉還沾著露珠,有股子清新氣。天空堆著濃厚的白云,起伏的茶樹如層層綠浪,往遠處鋪展開去,簇擁著青色群山,空中有斷續而悠遠的鳥鳴。②父親在世時,我家屋后也栽有幾株茶樹。到了采茶季節,父親得空就會把茶葉摘回家,又將鐵鍋洗得干干凈凈,然后把茶葉放在里面焙炒。茶葉很少,也沒有做形,父親說是粗茶。粗茶淡飯,正好留著自家用。好茶,從來就是用來招待客人的。③后來我知道,故鄉的茶古時就很有名。這里的“古時”,指唐宋時期。唐宋兩朝,故鄉名為舒州,因為有天柱山,所以故鄉的茶葉就叫“舒州天柱茶”。唐時陸羽在《茶經》里說:“淮南以光州上,義陽郡、舒州次,壽州下,蘄州、黃州又下。”宋人也將舒州的茶與陽羨、顧渚、蒙頂茶并列,直接稱為天柱茶。那時說天柱茶,他們用的是“雖不”峻拔遒勁,“亦甚”甘香芳美的句式。說茶葉“峻拔遒勁”,不是嗜茶的人,怕是一時無法體會的。④種茶,采茶,當然就會制茶。制茶在故鄉是很講究的。先是殺青。殺青也叫炒青。就是把在山上摘回來的茶葉放在鐵鍋里“殺勁”。現在是機械化做茶了,但制茶的古法依然還在。除了殺青,還有揉捻、烘干、攤涼、理條、提毫、做形、焙干等等。工藝一道接著一道,說來容易,做起來還是有差別的。比如,現在用電炒茶與用栗炭火烘干就不一樣。故鄉的茶葉,現在我所知道的就有:天柱劍毫、天柱弦月、天柱云霧、天柱香尖,每一種茶葉制作起來,工藝都不盡相同。我沒親手做過茶,所以對其中工藝了解有限。但是看別人做茶時,翻、攤、揉、捻、搓……眼疾手快,動作有如舞蹈,直看得人眼花繚亂,還是很享受的。⑤山上有茶,山下有塘。晴好天氣,就摘茶的摘茶,釣魚的釣魚,喝茶的喝茶。捏一撮新茶入杯,用沸水沖下,茶葉在杯中翻動,一芽一葉,亭亭玉立。輕盈靈動,如雀舌嘰喳;舒腰展翅,如龍騰虎躍。端起茶杯,陽光下茶綠水暖,杯盞生煙……喝到嘴里,一縷清香流轉于唇齒之間。⑥故鄉在長江邊,那一帶茶葉的名字,甚是好聽——毛毛月、岳西翠蘭、太湖天華、桐城小花、舒城小蘭花、宿松黃芽……這些名字,樸素又雅致,就如春天里一片片帶露的葉芽。⑦凝結天地清氣,又得春露滋養,故鄉的茶葉自然是香氣滿溢。茶是有真香的,蘭香、清香、純香……有茶農認真研究過各種茶香,引經據典地說:“雨前神具曰真香,火候均停曰蘭香,不清不熟曰清香,表里如一曰純香。”這算是把茶香說得層次分明了。因此故鄉也有人認為,茶香是可以“養”的。我父親以前種茶葉,就喜歡在茶樹邊栽上幾株蘭草花、梔子花,讓茶葉從出生到成芽,都彌漫在濃濃的花香里。其實這是多余,其實故鄉的茶是自帶香氣的。⑧月是故鄉明,茶是故鄉香。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以作者對家山茶飽含的情感為行文線索,思路非常清晰。B.作者從故鄉“盛產茶葉”起筆,主要敘寫了采茶、制茶的過程。C.第②段憶及父親與“茶”之事,可看出父親樸實的生活態度。D.第⑦段寫到父親在茶樹邊栽花是多余的,說明父親缺乏科學知識。2.作者的“故鄉潛山盛產茶葉”,這里的茶有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3.結合語境,按要求賞析。(1)天空堆著濃厚的白云,起伏的茶樹如層層綠浪,往遠處鋪展開去,簇擁著青色群山,空中有斷續而悠遠的鳥鳴。(賞析加點的詞)(2)輕盈靈動,如雀舌嘰喳;舒腰展翅,如龍騰虎躍。(賞析句子)4.作者在第③段引用唐時陸羽在《茶經》的記載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5.作者為什么認為“故鄉的茶是自帶香氣的”“茶是故鄉香”?請簡要分析。【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槐花飄香①小區墻角的槐花開了,滿樹潔白的花朵,映著湛藍的天。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緒帶回滿村飄著槐花香的故鄉。②故鄉,是中原大地一個極平常的村莊,幾十戶人家,房前屋后長滿樹木,柳、楊、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滿樹、夏天濃蔭蔽日的槐樹。每年農歷三月,是槐樹平凡生活中最燦爛的時光,一串串槐花掛滿枝頭,整個小村的天際變得晶瑩透亮,空氣中彌漫著甜甜的、淡淡的清香。③槐花香,香在枝頭。從村小放學回家的兒童一路追逐嬉鬧,槐花香越來越濃,就知道村子越來越近,離家已經不遠。進得村來,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腳步,用鼻子使勁嗅了嗅,說了句;“真香!”后面就只聽見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聲。“香不香?”帶頭的孩子高聲問。“香!”一群人齊聲吶喊起來,伴隨的是一陣開心的喊聲和笑聲,驚得一群麻雀撲棱著翅膀飛過頭頂。④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們手里悠閑地甩著書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轉著一個風車。進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風車”,扛出來的是一個特別的工具:一根長長的竹竿,頂端綁一把鋒利的鐮刀。人人手持這個工具,開始仰起頭,揀那些開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鐮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樣從樹上掉落。大孩子從樹上采,小孩子從枝上捋,有人早經不住這又甜又香的花兒誘惑,團起槐花就往嘴里寒,那一絲絲清香就從舌尖甜到心底……⑤邊吃邊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給母親,眼看著母親拌上面粉,放在大鍋里開始蒸。做作業的大孩子、看小人書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會兒歪過頭看著忙碌的母親,一會兒跑到廚房問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鍋,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著碗站在灶臺前。⑥開飯前,母親用飯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樹下的地上。旁邊一只大碗,盛著半碗蒜汁作調料,上面漂一層香噴噴的芝麻油。父親還是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