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度與物態變化2_第1頁
1溫度與物態變化2_第2頁
1溫度與物態變化2_第3頁
1溫度與物態變化2_第4頁
1溫度與物態變化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溫度與物態變化專項基礎習題演練一.選擇題(共18小題)1.下列自然現象中,屬于熔化現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瑩 C.秋天,薄霧縹緲 D.冬天,瑞雪紛飛【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屬于熔化現象,符合題意;B、夏天,露水晶瑩,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題意;C、秋天,薄霧縹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題意;D、冬天。瑞雪紛飛,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不符合題意;故選:A。2.體育比賽中運動員一旦受傷,醫生會對著受傷部位噴射一種叫氯乙烷的藥液,該藥液會在皮膚表面迅速汽化,使受傷部位表層驟然變冷而暫時失去痛感。這說明氯乙烷具有較低的()A.溫度 B.熔點 C.沸點 D.凝固點【解答】解:根據題意,醫生會對著受傷部位噴射一種叫氯乙烷的藥液,該藥液會在皮膚表面迅速汽化,使受傷部位表面組織驟然變冷,常溫下汽化現象說明乙烷具有較低的沸點。故選:C。3.下列物態變化中屬于汽化現象的是()A.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氣” 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腦丸變小了 C.太陽出來霧散了 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現霜【解答】解:A、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現象,不合題意。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腦丸變小了,樟腦丸由固態直接變成了氣態,是升華現象。不合題意。C、霧是懸浮在空中的小水珠,太陽出來霧散了,由小水珠變成水蒸氣,是汽化現象,符合題意。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現霜,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變成了固態的小冰晶,是凝華現象。不合題意。故選:C。4.小芳吃雪糕時,看到雪糕周圍冒“冷氣”,由此她聯想到了泡方便面時碗里冒“熱氣”的情景。以下是她對“冷氣”和“熱氣”的思考,其中正確的是()A.“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他們都是氣化成的水蒸氣 B.“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氣 C.“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解答】解:看到雪糕周圍冒“冷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時碗里冒“熱氣”是碗里蒸發出的水蒸氣,在上升過程中,遇到溫度較低的空氣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們的本質是相同的,都屬于液化現象。故選:D。5.如圖所示,是桂北貓兒山上雨后形成的美麗霧氣。關于霧的形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霧是從山中冒出來的煙 B.霧是水蒸氣凝華成的小水珠 C.霧是從山中蒸發出來的水蒸氣 D.霧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解答】解:雨后的山上總有很多的水蒸氣,但是水蒸氣和空氣一樣是看不見的。只有當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霧氣才能被我們看見。故選:D。6.洗熱水澡時,衛生間的玻璃鏡面變得模糊不清,洗完后過一段時間,鏡面又變得清晰起來。水在鏡面上發生的兩種物態變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華后升華 D.先升華后凝華【解答】解:洗澡的時候,水大量蒸發,有許多水蒸氣遇到冷的鏡子液化形成小水滴,過了一段時間后,小水滴又蒸發變為水蒸氣,所以又變得清晰起來。故選:B。7.打開冰箱門,常常能看到冷藏室內壁上有水珠,這些水珠主要是由食物中的水分經過下列哪些物態變化形成的()A.升華、凝華 B.汽化、熔化 C.凝華、熔化 D.汽化、液化【解答】解:冷藏室內壁上有水珠主要是由食物中的水,先汽化后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選:D。8.物態變化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現象 B.盛夏,霧的出現是液化現象 C.深秋,霜的出現是凝固現象 D.嚴冬,冰雕變小是熔化現象【解答】解:A、初春,冰雪消融,由固態變成液態,屬于熔化現象,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盛夏,霧的出現,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滴,屬于液化現象,該選項符合題意;C、深秋,霜的出現,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該選項不符合題意;D、嚴冬,冰雕變小,由固態直接變成了氣態,屬于升華現象,該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9.如圖所示的四種物態變化的實例中,屬于液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 B.水燒開時冒出“白汽” C.草葉上形成“白霜” D.用干手器將手烘干【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固態冰變為液態水的熔化現象,故A不符合題意。B、“白汽”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題意。C、“白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變為固態的凝華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D、干將手烘干的過程是液態水變為氣態水蒸氣的汽化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0.最近,《自然》雜志刊登了一項電解氫氧化鐵的“綠色煉鐵”技術,電解之前要加熱固態氫氧化鐵。使其變為液態,這一物態變化是()A.汽化 B.凝固 C.熔化 D.液化【解答】解:加熱氫氧化鐵固體變為液體,這是物質的熔化現象,觀察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11.氟利昂是電冰箱中熱的搬運工,液態氟利昂進入冰箱冷凍室吸走熱量,此時氟利昂發生的物態變化是()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解答】解:液態的氟利昂在冰箱冷凍室內吸收熱量,所以發生的狀態變化是汽化。故選:A。12.下列有關物態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熱熔化 B.夏天用電風扇對著人扇風,人感到涼爽是因為扇風降低了室內的氣溫 C.深秋時常出現“結霜”現象,結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氣”是水汽化的水蒸氣【解答】解: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熱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熔化過程,正確;B、夏天用電風扇對著人扇風,人感到涼爽是因為扇風加快了身體上汗液的蒸發,蒸發要吸熱,從而使人體溫度降低,感到涼爽,錯誤;C、深秋時常出現“結霜”現象,結的“霜”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變成固態凝華形成的。故錯誤;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氣”是由水蒸氣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故錯誤。故選:A。13.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氣溫低于水銀凝固點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銀溫度計 B.秋天的早晨,大霧逐漸散去是液化現象 C.北方的冬天,為了除去路面的冰,護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鹽 D.當路面結冰汽車無法行駛時,司機常在輪胎上纏上防滑鐵鏈【解答】解:A、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制成的,故氣溫低于水銀凝固點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銀溫度計,故A正確;B、秋天的早晨,大霧逐漸散去是液體的小水珠吸熱汽化變為水蒸氣,屬于汽化現象,故B錯誤;C、同種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是相等的,降低冰的熔點也就是降低了水的凝固點,故北方的冬天,為了除去路面的冰,護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鹽,故C正確;D、當路面結冰汽車無法行駛時,司機常在輪胎上纏上防滑鐵鏈,以增大摩擦,防止車打滑,故D正確。故選:B。14.20世紀60年代,為控制瘧疾疫情,屠呦呦嘗試用加熱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騰,從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藥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溫的情況下,藥物被破壞掉了。對此,可采用的方法是()A.用微火加熱使溶液慢慢沸騰 B.用旺火加熱縮短沸騰的時間 C.減小容器內的氣壓 D.增大容器內的氣壓【解答】解:A、如果不降低氣壓,即使用微火加熱,水的溫度仍為100℃,并不能降溫,方法不可行。B、如果不降低氣壓,即使縮短加熱沸騰時間,水的溫度仍為100℃,并不能降溫,方法不可行;C、降低容器內氣壓,水的沸點也會降低,此方法是可行的;D、增加容器內氣壓,水的沸點會升高,此方法是不可行的;故選:C。15.下列關于水沸騰的實驗說法正確的是()A.水沸騰時冒出的“白氣”是水蒸氣 B.水的沸點隨氣壓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騰的現象只發生在液體的表面 D.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水的溫度會不斷升高【解答】解:A、水沸騰時冒出的“白氣”是小液滴,不符合題意。B、水的沸點隨氣壓的降低而降低,符合題意。C、沸騰是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不符合題意。D、液體沸騰時吸熱,但溫度不變,不符合題意。故選:B。16.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用久了的電燈絲變細是汽化現象 B.秋天的早晨,大霧逐漸散去是汽化現象 C.氣溫低于水銀凝固點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銀溫度計 D.夏天,游泳后剛從水中上岸的人會感到冷,這是水蒸發吸熱的緣故【解答】解:A、用久了的點燈絲會變細是由于鎢絲升華造成的,故A錯誤;B、大霧的生成是液化現象,散去是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是汽化現象,故B正確;C、氣溫低于水銀的凝固點,水銀就會凝固,不能正確測出溫度,故C正確;D、游泳后上岸,身上的水分蒸發吸熱,所以會感到冷,故D正確。故選:A。17.如圖所示為海波的熔化圖象,從圖象中獲得的信息說法正確的是()A.海波的沸點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熱量 C.海波在CD段是氣態 D.6min時海波已全部熔化【解答】解:A、海波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這個不變的溫度是海波的熔點,熔點是48℃,故A錯誤。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熱量,但溫度不變,故B正確;C、海波在AB段是固態;在BC段是固液共存;C點是液態;在CD段是液態。D、海波6min時開始熔化,到12min已全部熔化完畢,故D錯誤。故選:B。18.夏天,小麗將冰水和熱水分別注入常溫下的兩只透明燒杯中,如圖。一會兒發現兩只燒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現小水珠。針對這一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兩杯都在內壁出現了水珠 B.甲杯的內壁出現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現了水珠 C.甲、乙兩杯都在外壁出現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現了水珠,乙杯的內壁出現了水珠【解答】解:(1)將溫度低的冰水注入燒杯,燒杯的溫度就會變得很低,此時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燒杯壁,會在其外表面液化為小水滴;(2)將溫度高的熱水注入燒杯中,熱水會汽化為水蒸氣,溫度高的水蒸氣上升遇到燒杯壁,在其內表面上液化為小水滴;可見,甲是外壁出現小水珠,乙杯是內壁出現小水珠;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二.填空題(共7小題)19.已知液態氫的沸點是﹣253℃,固態氫的熔點是﹣259℃,那么﹣260℃的氫是固態,從此種狀態變為氣態所發生的物態變化是升華。【解答】解:液態氫的沸點是﹣253℃,說明低于這個溫度的氫是液態,高于這個溫度的氫是氣態,﹣253℃是氫的液態和氣態的分界點;固態氫的熔點是﹣259℃,說明低于這個溫度的氫是固態,高于這個溫度的氫是液態,﹣259℃是氫的固態和液態的分界點。﹣260℃<﹣259℃,所以在這個溫度的氫是固態的;物質由固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故答案為:固;升華。20.在打掃教室清潔時,用濕抹布擦黑板,過一會兒黑板就會變干,這是水的汽化現象(填物態變化的名稱).夏天,從冰箱中取出一瓶飲料,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飲料瓶外表面,水蒸氣在液化過程中要放熱(選填“吸熱”或“放熱”)。【解答】解:用濕抹布擦黑板,過一會兒黑板就會變干,水由液態變成氣態,這是水的汽化現象;夏天,從冰箱中取出一瓶飲料,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飲料瓶外表面一塊金屬在冰箱中被冷凍后,取出放一會,表面會變濕,這是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這個過程要放熱。故答案為:汽化;放熱。21.夏天,小亮從冰箱冷凍室中取出一只冰糕,發現包裝紙上附有一些小冰晶,這是水蒸氣凝華而成的;隨后又發現它在冒“白氣”,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而形成的。【解答】解:夏天,小亮從冰箱冷凍室中取出一只冰糕,發現包裝紙上附有一些小冰晶,這是水蒸氣凝華而成的;隨后又發現它在冒“白氣”,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而形成的。故本題答案為:凝華,液化22.民間藝人制作“糖畫”時,先將白糖熔化(填寫物態變化名稱)成糖漿,用勺舀起糖漿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繪制蝴蝶、魚等圖案,等石板上的糖漿放出(“吸收”或“放出”)熱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畫”。【解答】解:讓白糖變成糖漿,即由固態變為液態,故是熔化;在石板上蘸上糖漿,等糖漿放出熱量凝固成固態,這樣就做好了糖畫。故答案為:熔化;放出。23.夏天,從冰箱中取出飲料瓶,可觀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這個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就是液化;南極地區年平均氣溫是﹣25℃,降水量很小,但這里的空氣卻很濕潤,這是由于冰發生了升華(填物態變化的名稱),這個過程需要吸熱(選填“吸熱”或“放熱”)。【解答】解:夏天,從冰箱中取出飲料瓶,可觀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小水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這個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液化;南極地區年平均氣溫是﹣25℃,降水量很小,但這里的空氣卻很濕潤,這是由于冰直接變成水蒸氣,發生了升華現象,升華過程需要吸熱。故答案為:液化;升華;吸熱。24.無論是盛夏還是寒冬,在裝有空調的汽車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現在車窗的外側(選填“內側”、“外側”或“內、外側”)。冬天,水珠常常出現在車窗的內側(選填“內側”、“外側”或“內、外側”)【解答】解:在裝有空調的汽車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水是蒸氣遇冷發生液化現象形成的;炎熱的夏天,打開了車內的空調,車外水蒸氣溫度較高,遇到溫度較低的玻璃,會對其放熱液化形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外表面。寒冬,車內水蒸氣溫度較高,遇到溫度較低的玻璃,會對其放熱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現在車窗的內側。故答案為:液化;外側;內側。25.有一種能反映空氣中水蒸氣含量的裝置叫做干濕泡濕度計。如圖,它是由兩個相同的溫度計并列制成的,其中一個溫度計被濕布包起來了。兩個溫度計的讀數不一樣,濕泡溫度計的讀數較低,這是由于濕布中的水在蒸發時要吸熱。在一定的溫度下,兩個溫度計讀數的差別越小,表示空氣的濕度越大。【解答】解:干濕泡溫度計測空氣中水蒸氣含量的大致原理:干泡溫度計放置在空氣中,顯示的是空氣的正常溫度;濕泡溫度計下端包著濕布,濕布上的水分蒸發吸熱,因此濕泡溫度計的示數比干泡溫度計的示數低;在一定溫度下,兩個溫度計讀數的差別越小,表示空氣濕度越大。故答案為:低;蒸發;大。三.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26.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萘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請回答下列問題:(1)將裝有萘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這樣做不但能使物質受熱均勻,而且萘溫度上升速度較慢(填“快”或“慢”),便于及時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2)除圖甲所示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火柴和秒表。(3)萘加熱一段時間后,可看到燒杯中有“白氣”冒出,“白氣”是(選填序號)。A.水蒸氣B.小水珠(4)圖乙是萘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約持續了15min.由圖象可知,萘在第5分鐘是固態,在第20分鐘是固液共存態。【解答】解:(1)將裝有萘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溫度變化比較均勻,并且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2)從圖象知,記錄的數據有溫度和時間,測量溫度需要溫度計,測量時間需要秒表,所以實驗器材還需要秒表。(3)燒杯中有“白氣”冒出,是燒杯中的水蒸氣上升時,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選B。(4)由圖象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時,溫度保持不變,所以這段時間是萘的熔化過程,所以萘熔化經過了25min﹣10min=15min;在第10min之前,萘為固態升溫的過程,萘在第5分鐘是固態;因在第20分鐘,萘處于熔化過程,所以為固液共存狀態;故答案為:(1)慢;(2)秒表;(3)B;(4)15;固;固液共存。四.解答題(共1小題)27.在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中,九年級的同學分別使用A、B兩套裝置(如圖2)來完成實驗。(1)除了圖2中所示的器材,還需要一個重要的測量儀器是秒表。(2)如圖1a、b所示的是觀察水沸騰實驗中出現的兩種情景,其中水沸騰時的情景為a(填“a”或“b”)(3)小明組觀察水沸騰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3所示,他們所測水的沸點是10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