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題綜合集訓10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山東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題綜合集訓10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山東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題綜合集訓10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山東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題綜合集訓10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頁
山東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題綜合集訓10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課題綜合集訓(十)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時間:75分鐘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在論述新中國的民主制度時,毛澤東認為,二者應當是依據核子和電子的動力學相互聯系起來。核子雖小,卻特別重。環繞核子的電子很輕,卻是自由的。沒有電子,就沒有進步。據此可知,毛澤東旨在強調()A.要求實現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愿望B.要實現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C.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性D.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C[毛澤東把中國的民主制度比方成核子和電子的關系,“沒有電子,就沒有進步”強調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性,故選C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現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愿望,是解決民族問題而非民主問題的,解除A項;毛澤東對民主政治的論述與兩岸關系無關,解除B項;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是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解除D項。]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提出的,經中心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的國徽圖案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其中齒輪和麥稻穗象征著()A.國家民主政治建設的內涵得到充分體現B.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C.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長期壓迫人民的歷史結束D.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D[新政協是1949年9月召開,齒輪和麥稻穗分別象征著工人階級和農夫階級,體現出新中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故選D項;新政協的召開是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起先,其內涵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解除A項;B、C兩項均與題干時間不符,解除。]3.(2024·皖江名校聯盟聯考)新中國《共同綱領》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綱領(草案)》。1949年8月,中共提出其次次草案初稿,題目為《新民主主義的共同綱領》。第三次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草案,這反映出()A.新中國政黨制度趨于成熟B.中國革命性質已發生改變C.人民政協民主協商的精神D.人民政權建立并得到鞏固C[由材料“第一次……其次次……第三次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草案”可知,《共同綱領》名稱的改變體現出人民政協民主協商的精神,故選C項;材料內容并不能反映新中國政黨制度的成熟,解除A項;新中國成立前中國革命的性質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解除B項;人民政權的建立和鞏固是在新中國成立后,解除D項。]4.1954年,毛澤東在談到憲法時說:“我們這個憲法,是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但還不是完全社會主義的憲法。”這主要是因為該憲法()A.堅持了新民主主義原則B.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原則C.創新了民主集中制原則D.體現了社會轉型的過渡性D[毛澤東認為1954年憲法“還不是完全社會主義的憲法”,事實上是指憲法體現了這一時期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發展特點,故選D項;新民主主義原則是1949年的《共同綱領》體現的,解除A項;B項與材料主旨不符,解除;民主集中制原則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原則,不是1954年憲法的特點,解除C項。]5.1949年9月7日,周恩來說:放棄聯邦制……還有一個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國和蘇聯的民族國情不同。“歷史的發展使我們的民族大家庭須要實行與蘇聯不同的另一種形式。每個國家都有它自己的歷史發展狀況,不能照抄別人的。”據此可知,周恩來()A.認為聯邦制是國家分裂的根源B.主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反比照搬照抄蘇聯模式D.首倡“一國兩制”宏大構想B[由材料可知周恩來認為中國不能實行聯邦制,中國應當實行適合國情的民族政策,即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故選B項;A項在題干中沒有體現,解除;蘇聯模式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材料中周恩來反對的是實行聯邦制,解除C項;周恩來主見的是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非“一國兩制”,解除D項。]6.(2024·廣東名校聯盟聯考)1950年9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確定將舊上海由殖民者強行占地建立供其賭博享樂的跑馬廳改建為人民公園、人民大道和人民廣場。這表明人民政府()A.開啟大城市規劃改造的新局面B.構建與新政權一樣的意識形態C.踐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理念D.清除西方殖民主義的歷史痕跡B[“人民公園、人民大道和人民廣場”強調的是人民主權,是為了構建與新政權一樣的意識形態,故選B項;1950年并沒有起先對大城市的規劃改造,解除A項;“踐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理念”是在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后,解除C項;人民政府的做法主要是加強對人民意識的認知,不是為了“清除西方殖民主義的歷史痕跡”,解除D項。]7.史學探討受時代和社會環境的制約與影響。下表所列為1949年至2011年國內史學界發表的關于辛亥革命的專題探討論文數量,它反映了學者們在半個世紀以來探討的不均衡性。表中“乙”指的是()時間論文數量(篇)甲500乙70丙6000丁2000A.1949—1965年 B.1966—1976年C.1977—1991年 D.1992—2011年B[乙時期數量最小,說明受意識形態影響最大,此時應當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故選B項;1949—1965年不是最少,因為1956年提出“雙百”方針,解除A項;1977—1991年論文數量不行能最少,因為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解除C項;1992—2011年論文數量不行能最少,因為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解除D項。]8.(2024·仙桃檢測)1979年,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先后通過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組織法和一部選舉法,這些法律對地方各級人大和政府、法院、檢察院的組織和職能,對全國和地方人大的選舉程序都做了明確的規定,這說明我國()A.政治體制改革已全面綻開B.依法治國的理念已付諸實踐C.基層民主建設進一步綻開D.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B[依據材料可知,我國制定并實施了組織法和選舉法,結合時間“1979年”可知,我國在這一時期將依法治國的理念付諸實踐,B項正確;A、D兩項均不符合史實,解除;1979年我國基層民主建設尚未進一步綻開,解除C項。]9.自1982年憲法頒布以來,歷經四次修改,綜合下表內修改內容可知,這一歷程反映了()時間會議修改內容1988年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1993年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04年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擾,國家敬重和保障人權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鞏固B.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究不斷深化C.新中國法制建設的完成D.社會主義社會主要沖突的改變B[對1982年憲法的修改、完善、健全,說明我國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究不斷深化,故選B項;A項在材料中未體現,解除;表格內容顯示的是對憲法的修改、完善、健全,這并不標記著中國法制建設的完成,解除C項;D項與史實不符,解除。]10.(2024·晉城一模)下表是一位中國法學專家的建言。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該專家主見()1新時代社會沖突發生改變,農夫主動參加公共事務決策的需求要求強化村莊內部管理和監督2建設法治國家要求強化法律權威和推行依法行政,以制約行政對村民治理的不當影響A.制定村民自治法規 B.深化基層民主C.確立依法治國方略 D.提升官員素養B[由材料“農夫主動參加公共事務決策的需求要求強化村莊內部管理和監督”“以制約行政對村民治理的不當影響”可知,該專家主見我國應深化村民自治的基層民主建設,故選B項;材料體現的是法學專家主見深化基層民主而非制定自治法規,解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民主政治建設而非依法治國,解除C項;材料強調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而非提高官員素養,解除D項。]11.(2024·滕州一中模擬)有調查顯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農村村干部的社會特性經驗了一個歷史演化過程:即從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貧下中農)——人民公社時期的工作主動性(勞模、勞動主動分子)——改革開放初期的自身實力強(更多表現為基于個人魅力的宗族權威)——社會關系網絡(社會關系權威)——經濟實力(經濟權威)。這表明()A.權威的產生和村干部的選任由不同歷史階段的社會需求和政策環境確定B.農村的發展狀況與農村村干部的社會特性休戚相關C.我國農村歷史的困難性確定了農村建設的長期性、艱難性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農村民主政治建設日漸成熟A[依據材料可知,我國農村村干部的社會特性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隨著社會的需求和改變不斷地發展改變,故A項正確。]12.下面是內地與香港貿易額與港商投資額比重表。據表格可知()年份19881989199019911992內地與香港貿易額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26.9%30.9%4%36.6%1%港商投資占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30.4%29.0%23.6%24.5%43.8%A.香港的回來推動了改革開放進程B.內地與香港的外貿聯系日益緊密C.“一國兩制”有助于兩地經濟發展D.統一是香港經濟旺盛的重要保障B[香港回來是在1997年,故A項錯誤;內地與香港貿易額與港商投資額比重呈增長趨勢,說明內地與香港的外貿聯系日益緊密,故B項正確;“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政治政策,不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緣由,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香港和內地的貿易往來,不是香港經濟旺盛,故D項錯誤。]13.郭溪土在《試論周恩來“和平解放”臺灣的思想》中指出:“20世紀50年頭中期,國內外形勢發生了很多新的改變。……1955年,周恩來在《關于亞非會議的報告》中,第一次正式地、公開地提出和平解放臺灣的主見。”這表明我國政府()A.主動提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確立和平方式統一祖國政策C.正式提出了“一國兩制”方針D.對臺政策敏捷務實主動主動D[“第一次正式地、公開地提出和平解放臺灣的主見”體現了20世紀50年頭對臺政策敏捷務實主動主動,故選D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外交政策,解除A項;確立和平方式統一祖國政策是在20世紀70年頭末,解除B項;我國正式提出“一國兩制”方針是在20世紀80年頭初,解除C項。]14.(2024·揚州模擬)1987年10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有關接待探親臺胞的方法;11月2日,第一批探親臺胞經香港赴大陸。這說明()A.“一國兩制”成共識 B.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C.“九二共識”已達成 D.兩岸“三通”已實現B[依據材料可知,臺灣同胞可以來大陸探親,說明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故B項正確;A項不符合兩岸關系的史實,解除;C項是在1992年達成的,解除;D項是在2008年實現的,解除。]15.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講話中指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情愿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們不承諾放棄運用武力,保留實行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該講話()A.豐富了“一國兩制”內涵B.重申了和平統一的方針C.強調了武力統一的必要性D.消退了臺獨勢力的干擾B[材料“我們情愿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表明重申了和平統一的方針,故選B項;講話沒有豐富“一國兩制”的內涵,解除A項;“不承諾放棄運用武力”不是強調武力統一的必要性,解除C項;講話不能消退臺獨勢力的干擾,解除D項。]16.(2024·湛江調研)下表為1987年臺灣地區電影電視熱門題材狀況統計。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電影公司或電視臺飛騰公司中華電視臺臺灣電視臺影片或欄目《跨過海峽》《返鄉探親》《落葉歸根,海外返鄉行》A.臺灣當局兩岸政策松動B.海峽兩岸軍事對峙局面結束C.大陸實行對外開放政策D.“一國兩制”已成為兩岸共識A[由材料內容可知,當時臺灣地區的這種現象與臺灣當局的政策松動有關(開放大陸探親),A項正確;結束軍事對峙的時間與材料時間不符,B項錯誤;對外開放政策早在1978年之后已做出,C項錯誤;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第17、18題各14分,第19、20題各12分,共52分)17.(2024·唐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國民文化水平還比較低,選舉投票、舉手等多種表決形式還只能是“形式主義”的,長時期內沒有實現城鄉同比例選舉。1979年選舉法規定干脆選舉擴大到縣一級,在投票方法上一律采納無記名投票制;1995年對人大選舉法進行修改,規定全國人大代表選舉中,農村和城市所代表的人口比例數由過去的8∶1修改為4∶1;2010年3月,人大選舉法正式確定了城鄉同比例選舉。——陳曉丹《代議制視角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原則解析》(1)依據材料概括新中國選舉制度的改變。(8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選舉制度改變的緣由。(6分)[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形式主義”“采納無記名投票制”“長時期內沒有實現城鄉同比例選舉”“正式確定了城鄉同比例選舉”“農村和城市所代表的人口比例數由過去的8∶1修改為4∶1”等信息,從群眾意愿、選舉范圍等方面作答。第(2)問,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從政治、經濟等方面回答。[答案](1)改變:由形式主義到真正實施(由舉手到無記名投票,更能反映群眾真實意愿);干脆選舉范圍擴大;城鄉代表的人口比例差別不斷縮小,直至同比例選舉。(8分)(2)緣由:我國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人民當家作主;國民文化水平不斷提高,民辦法識不斷增加;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城鄉差別縮小;民主政治不斷完善。(答出3點6分)18.(2024·蘇州期末)(節選)不斷地增加人民的國家、民族和文化認同感,是國家建設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機關行使憲法規定的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摘編自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材料二香港特殊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直轄于中心人民政府,享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及中心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權力。中心人民政府所屬各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不得干預香港特殊行政區依據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摘編自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殊行政區基本法》材料三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堅持依法治港治澳,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憲制秩序,把堅持“一國”原則和敬重“兩制”差異結合起來。——摘編自2024年10月31日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決議(1)依據材料一、二,概括兩者的相像之處。(6分)(2)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建設的主要成就,并說明“一國”和“兩制”的辯證關系。(8分)[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一“行使憲法規定的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材料二“直轄于中心人民政府,享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及中心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權力”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學問回答。第(2)問第一小問,結合所學學問回答即可。其次小問,結合“一國”和“兩制”的含義說明。[答案](1)相像之處:都是地方行政區域;都是在中心政府統一領導下,都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6分)(2)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4分)辯證關系:“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2分)“兩制”從屬和派生于“一國”,并統一于“一國”之內。(2分)19.(2024·山東高三專題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產生的新詞統計(部分)時間新詞分類詞匯舉例所占比重新詞總數1949年至1965年政治類人代會、人民政府、人民公社、大躍進等36%3265條經濟類公私合營、糧票、統購統銷、包工制等22%文教廣播站、夜校、工讀生、掃盲、百花齊放等17%科技核電站、半導體、原子彈、人造雨、日光燈等5%其他志愿兵、喀秋莎、布拉吉等20%1966年至1976年政治類革委會、紅衛兵、紅小兵、黑五類、走資派等71%812條經濟類暴發戶、大寨縣、小三線等5%文教樣板戲、工農兵高校生、五七干校、赤腳醫生等9%科技陳氏定理、返回式衛星等4%其他鐵人式、亞乒聯、洲際導彈、邊防、蘇修等11%1977年至1990年政治類黨建、換屆、特區、村委會、一國兩制等15%4226條經濟類搞活、創匯、熱銷、外企、個體戶、開發區等26%文教電視小品、自費生、主持人、笑星、職改等23%科技超導體、超導熱、存儲器、對撞機等16%其他奪冠、武警、白領、打的、托福等20%——摘編自郭旭卿《時代變遷對漢語的影響》語言詞匯的改變是社會變遷的反映。依據材料和所學學問,從“新生詞匯與社會發展變遷”的某一個角度對材料進行解讀闡述。(要求:自擬題目,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楚)(12分)[解析]第一步,確定角度。由材料可知,角度共有政治類、經濟類、文教、科技、其他五種,我們先自選一種擬定標題。如政治類,我們可以將標題擬定為從新生詞匯的改變看新中國政治建設歷程。其次步,確定觀點。如政治類,對比1949年至1965年、1966年至1976年、1977年至1990年三個時間段的新詞,我們可以明顯地得出結論,從人民當家作主的確立到民主法治的破壞再到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復原發展,新中國的政治建設經驗了曲折過程。第三步,結合所學學問,列舉與觀點相關的史實。第四步,思索所列舉史實與觀點的聯系或者影響。[答案]示例:角度:從新生詞匯的改變看新中國政治建設歷程。從材料三個階段政治性新詞的改變可以看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民當家作主到“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到破壞再到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復原發展,新中國的政治建設經驗了曲折過程。(2分)闡述:①1949年至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人民當家作主,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頒布了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從法律和制度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人代會”“人民政府”等新詞是這一時期政治狀況的體現。(2分)②1966年至1976年,“左”傾錯誤思想的泛濫最終導致“文化大革命”爆發,社會民主法制遭到嚴峻破壞。“革委會”“紅衛兵”“走資派”等新詞是民主法制遭到破壞的體現。(2分)③1977年至1990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社會民主法制漸漸復原和發展。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1982年修改了憲法,充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另外,在“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指導下,勝利解決了香港問題。“黨建”“換屆”“一國兩制”等新詞是這一時代特征的體現。(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2008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簡表時間法律1949—1954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心人民政府組織法》。由中心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或者批準的法律共23件,包括政務院及所屬各機構組織通則、土地改革法、懲治反革命條例、選舉法等1954—1958年1954年,通過了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此后,通過的法律共60件,包括全國人大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地方組織法、法院組織法、檢察院組織法、兵役法、治安管理懲罰條例等1959—1978年1966年起,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停止工作。除1975、1978年,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分別通過了新中國其次、三部憲法外,全國人大共通過法律6件,包括商標管理條例等1979—1992年除3件憲法修改和1982年憲法外,共通過法律126件,包括選舉法、地方組織法、法院組織法、檢察院組織法、刑法、刑事訴訟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1993—2003年除憲法修改2件外,共通過法律153件,包括立法法、行政復議法、公司法、證券法、商業銀行法、保險法、拍賣法、票據法等2003—2008年除憲法修改1件外,共通過法律72件,包括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