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卷05-2023年中考歷史與社會全真模擬卷(浙江寧波專用)_第1頁
黃金卷05-2023年中考歷史與社會全真模擬卷(浙江寧波專用)_第2頁
黃金卷05-2023年中考歷史與社會全真模擬卷(浙江寧波專用)_第3頁
黃金卷05-2023年中考歷史與社會全真模擬卷(浙江寧波專用)_第4頁
黃金卷05-2023年中考歷史與社會全真模擬卷(浙江寧波專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贏在中考·黃金8卷】備戰2023年中考歷史與社會全真模擬卷(浙江寧波專用)黃金卷05(本卷共13小題,滿分40分,考試時間45分鐘)第一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題,每小題1.5分,共15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某中學組織學生對學校附近區域(如圖)開展識別山體部位的實地教學活動。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學生對圖中虛線M處山體部位的識別正確的是(

)A.鞍部 B.山峰 C.山谷 D.山脊2.下列學生對該區域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登甲山峰,東坡比西坡省力B.驗證到甲山峰與③地間的高差約為250米C.觀察到乙河自南向北流D.量得②③兩地的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兩地間的實地距離為20千米【答案】1.D

2.A【解析】1.由圖可知,圖中虛線M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D正確;鞍部為兩個相鄰山頂的中間部分,A排除;等高線閉合中間高四周低為山峰,B排除;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C排除;故選D。2.在沒有指向標的地圖上,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法辨別方向。甲山峰東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西坡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登甲山峰,東坡比西坡省力,A正確;由圖可知,等高線的等高距為100米,甲山峰的海拔在700~800米之間,③地海拔在200~300米之間,高差范圍為400~600米,B錯誤;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觀察到乙河自北向南流,C錯誤;圖中比例尺為圖上一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千米,量得②③兩地的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兩地間的實地距離為2千米,D錯誤;故選A。【點睛】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判斷山地部位的名稱,常對“山脊”和“山谷”容易混淆。等高線向海拔(數值)高的地方凸出,判斷為山谷;等高線向海拔(數值)低的地方凸出,判斷為山脊。這可以簡記為:“凸低為脊,凸高為谷”。少數民族是指多民族國家中除主體民族以外的民族。在我國,除主體民族漢族以外的其余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完成下面小題。3.我國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

)A.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 B.東北、西南和東南地區C.華北、東北和華南地區 D.西南、華南和西北地區【答案】A

【解析】我國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少數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故選:A。4.西周時,今鄭州地區屬于管國、東虢國等;秦朝時,屬于三川郡京縣等;西漢時,受到司隸部和豫州刺史部監督。材料涉及的制度依次是(

)A.分封制、刺史制度、郡縣制 B.禪讓制、分封制、刺史制度C.分封制、郡縣制、刺史制度 D.世襲制、郡縣制、刺史制度【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實行的是分封制、秦朝時期鑒于分封制的弊端轉而實行郡縣制,西漢時期漢武帝鑒于郡國并行的弊端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設刺史巡查各州防止地方豪強作亂,C項正確;秦朝在地方管理上實行郡縣制,郡縣長官皇帝親自任命,郡縣長官向皇帝負責,排除A項;禪讓制是原始社會末期一種選舉有才能的人當部落首領的制度,在夏商周時期已經被世襲制所代替,排除B項;世襲制就是名號、爵位以及財產等按照血統關系的一種世代傳承制度,不屬于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項。故選C項。5.文物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考古發現的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器型多種多樣,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這體現了我國古代(

)A.封建制度確立 B.社會風氣轉變 C.鑄造工藝高超 D.生產方式變化【答案】C【詳解】根據“器型多種多樣”“花紋繁縟富麗”等信息可知我國古代青銅鑄造工藝高超,C項正確;青銅器與封建制度無關,排除A項;青銅器種類多,銘文長,花紋雜都無法提現社會風氣,排除B項;青銅器制造不屬于生產方式變化,排除D項。故選C項。6.1854年,美國水師提督從天京返回后不久,清朝官員會見美國公使,美國公使說:“本公使親自來滬,欲往鎮江等處察看賊匪情形。”材料中的“賊匪情形”指的是(

)A.農民運動反抗英國侵略戰爭 B.太平天國運動在江南的發展C.義和團運動擴展到京津地區 D.洋務運動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的修建【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太平軍攻克南京后改名天京,所以美國公使所說的所謂“賊匪情形”指的是太平天國運動在江南的發展,B項正確;“賊匪”指的是太平天國運動,不是農民反抗英國侵略,排除A項;1854年義和團運動尚未興起,排除C項;洋務運動是清政府的洋務派掀起的,和“賊匪”的描述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7.下圖所示的歷史事件是(

)A.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 B.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C.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 D.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答案】A【詳解】根據“柳條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反映的是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軍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一小段鐵軌,有預謀地制造了柳條湖事件,卻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進攻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了。九一八事變是中國局部抗戰開始的標志,A項正確;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在圖片中沒有涉及,排除B項;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是全民族抗戰開始的標志,圖片沒有涉及,排除C項;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在圖片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A項。8.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在北京簽訂,這標志著(

)A.祖國大陸獲得統一 B.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C.封建制度徹底被消滅 D.祖國完全獲得統一【答案】A【詳解】據所學可知,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在北京簽訂,這標志著中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A項正確;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改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排除B項;封建制度徹底被消滅是到1952年土改完成,排除C項;臺灣還沒有回到祖國懷抱,不能說祖國完全獲得統一,排除D項。故選A項。9.《東方日報》的社論說:“從這一天起,中國再也沒有一寸領土由外國管治了,在中華民族的自強奮斗史上,這是一件大事,值得歡欣慶祝。”這件大事指的是(

)A.新中國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香港回歸 D.澳門回歸【答案】D【詳解】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中國再也沒有一寸領土由外國管治了”,結合所學知識,新中國成立后,香港、澳門的主權分別歸屬于英國、葡萄牙,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中國收回了最后一個殖民地——澳門的主權,D項正確;新中國成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排除A項;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中國大陸基本實現了統一,排除B項;香港回歸之后,澳門仍受葡萄牙管治,排除C項。故選D項。10.如圖示意圖呈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①處應是(

)A.莫斯科保衛戰 B.斯大林格勒戰役 C.諾曼底登陸 D.德國無條件投降【答案】B【詳解】①處對應的是戰爭轉折,據此分析,1943年初蘇聯紅軍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此戰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B項正確,1942年初蘇軍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打破了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但不是戰爭的轉折點,排除A項;1944年6月美英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敗亡,但不是戰爭的轉折點,排除C項;1945年5月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但不是戰爭的轉折點,排除D項。故選B項。第二部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5分。11.(9分)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2022年5月23日下午,首趟中緬新通道(重慶—云南臨滄—緬甸)國際鐵路班列從重慶果園港魚嘴車站發出,全程2000公里。沿線自然環境復雜,穿過眾多山脈、河流、高原等。材料二:依托中緬新通道,重慶到緬甸的貨物通行時間將縮短20天左右,物流成本也會隨之降低近20%。重慶及周邊地區出口貨物還可以避開馬六甲海峽,經緬甸出海口直接進入印度洋,進而聯通歐洲、非洲、中東及南亞各國,極大優化了我國西部內陸地區出海的國際物流模式及路線。將有力助推重慶發揮“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作用。材料三:下圖為中緬新通道路線圖及緬甸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1)中緬新通道經過我國兩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分別是____和____。(2分)(2)緬甸是中緬新通道的終點站,它位于亞洲的分區為____;該地氣候特點是____;____。(3分)(3)簡述中緬新通建設過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難?(2分)(4)分析中緬新通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2分)【答案】(1)

云(滇)(2分)(2)

東南亞

全年高溫

分旱雨兩季(3分)(3)①新通道的建設經過我國西南地區的橫斷山區以及緬甸北部山區,山高谷深,山河相間,地形條件復雜。②沿線地質條件復雜,雨季時間長,自然災害頻繁。(2分)(4)①縮短了貨物運輸距離和時間,節約運輸成本;②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間的物資運輸提供多樣化選擇;③繞開馬六甲海峽,運輸更為安全,維護了國家的安全和地區的穩定;④促進我國西南地區經濟的發展;⑤推動重慶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建設;(2分)【分析】本題以中緬新通道相關內容為材料,設置四道小題,考查省級行政區簡稱、氣候特點、中緬新通建設過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難、中緬新通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等內容,及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區域認知。【詳解】(1)根據材料一可知,首趟中緬新通道(重慶—云南臨滄—緬甸)國際鐵路班列從重慶果園港魚嘴車站發出,全程2000公里,經云南臨滄,到緬甸。故中緬新通道經過我國兩個省級行政區是重慶和云南,其簡稱分別是渝和云(滇)。(2)根據材料三中緬新通道路線圖結合亞洲分區可知,緬甸位于亞洲的分區為東南亞。該地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3)材料一內容“沿線自然環境復雜,穿過眾多山脈、河流、高原等。”結合材料三中緬新通道路線圖可知,中緬新通建設過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難有:①新通道的路線經過我國西南地區的橫斷山區以及緬甸北部山區,沿線山高谷深,山河相間,地形條件復雜。②沿線地質條件復雜,雨季時間長,自然災害頻繁。(4)根據材料二“依托中緬新通道,重慶到緬甸的貨物通行時間將縮短20天左右,物流成本也會隨之降低近20%。重慶及周邊地區出口貨物還可以避開馬六甲海峽,經緬甸出海口直接進入印度洋,聯通歐洲、非洲、中東及南亞各國,極大優化了我國西部內陸地區出海的國際物流模式及路線。將有力助推重慶發揮“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作用。”可知中緬新通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有:①縮短了重慶到緬甸貨物運輸距離和時間,節約運輸成本;②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間的物資運輸提供多樣化選擇;③繞開馬六甲海峽,運輸更為安全,維護了國家的安全和地區的穩定;④促進我國西南地區經濟的發展;⑤推動重慶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建設。12.(9分)一次次列強的侵略,一個個屈辱的條約,記錄著中國的苦難歲月,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撬開國門】材料一

1839年6月的這場禁煙運動“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可以使我們終于乘戰勝之余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這種機會也許不會再來,是不能輕易放過的。”——摘編自《安德魯·翰德森致拉本特函》(1)中國被迫接受的“條件”寫在哪一年的哪一條約中?這些條件對中國社會的最主要影響是什么?(2分)【恥辱烙印】材料二一場紳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奪去你的美麗,也在我的臉上,烙下恥辱的印記。我,沒有到過圓明園。但,我感到灼傷的痛楚,我聽見你在低泣。——張晉松《我沒有到過圓明園》(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這一事件發生在哪一戰爭中?在這場戰爭前后攫取好處最多的是哪個國家?(2分)【危機加深】材料三

清國之敗,非君相一己之罪,蓋其墨守常經,不變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試,考試必由文藝,文藝乃為顯榮之階梯,豈足濟實效乎?……前三十載,我日本之國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閣下之所深悉也。當此之時,我國去舊治,因時制宜,更張新政,為國可存立之一大要圖。……——摘自《大日本海軍總司令宮伊東佑亨致大清國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書》(3)材料三涉及的是哪一次戰爭?結合所學,歸納此條約對中國社會的危害。(2分)【時代強音】材料四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激烈爭奪和瓜分中國,造成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這種危機感促成了人們的覺醒,救亡圖存成了當時最緊迫的要求。——摘自《山東大學精品課程》材料五

1901年初,經過反復談判,列強向清政府提出正式“議和”條件。慈禧太后對列強沒有把她作為“禍首”來承辦,感激涕零,保證今后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4)結合材料四及所學知識,歸納列強“瓜分中國”的主要表形式有哪些?當時中國人民“最緊迫的要求”是什么?寫出和材料五相關的條約名稱及其對中國社會的最嚴重危害。(2分)【吾輩深思】(5)對上述材料的學習帶給你什么啟示?(1分)【答案】(1)1842年、《南京條約》;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分)(2)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或火燒圓明園);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沙俄)。(2分)(3)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分)(4)搶奪利權;劃分勢力范圍;強租租借地(答出兩點即可);救亡圖存;《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2分)(5)落后就要挨打;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答出其中一點即可)(1分)【詳解】(1)根據“1839年6月”可知這次戰爭是鴉片戰爭,因此中國被迫接受的“條件”寫在1842年鴉片戰爭戰敗后簽訂的《南京條約》中;這些條件使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根據“我,沒有到過圓明園。但,我感到灼傷的痛楚,我聽見你在低泣”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一事件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從中國攫取好處最多的是俄國,它割占了中國大片土地。(3)綜合材料內容和所學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戰爭;這場戰爭戰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從而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4)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列強“瓜分中國”的主要形式有搶奪利權;劃分勢力范圍;強租租借地;所以當時中國人“最緊迫的要求”是救亡圖存;材料五反映的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場戰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從而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5)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沒有固定答案。綜合材料內容并結合所學進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13.(7分)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00年風雨坎坷,黨領導人民開辟了一個文明古國走向復興、惠及人類的嶄新道路,彰顯了一個政黨堅不可摧的宗旨信念和始終不渝的責任使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開天辟地譜新篇】材料一

它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從此有了代表整個中華民族利益的新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自從有了它,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星星之火可燎原】材料二

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找到了一條正確革命道路,進行了28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共十九大報告【寶劍鋒從磨礪出】材料三

長征出發前,由于黨內“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面對亂云飛渡,驚濤駭浪,我們黨表現出無所畏懼的偉大實踐精神,表現出浴火重生的偉大創造精神,在血與火中趟出了一條走向新生,走向勝利的革命道路。——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節選)材料四

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戰績表戰斗次數12.5萬余次消滅日軍人數52.7萬多人消滅偽軍人數118.7萬多人(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開天辟地的大事”是什么?如何理解“自從有了它,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們黨帶領人民找到的“正確革命道路”是什么路?它有何特點?(2分)(3)材料三中我們黨從“失敗”到“走向新生、走向勝利”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什么?該轉折點確立了以誰為核心的領導地位?(2分)(4)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勝利中起了什么作用?(1分)【答案】(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新”指的是有了新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有了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有了新的奮斗目標——實現共產主義。(2分)(2)農村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