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6英國的制度創新含解析岳麓版_第1頁
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6英國的制度創新含解析岳麓版_第2頁
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6英國的制度創新含解析岳麓版_第3頁
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6英國的制度創新含解析岳麓版_第4頁
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6英國的制度創新含解析岳麓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課后限時集訓(六)英國的制度創新(時間:40分鐘分值:85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2024·合肥一模)13世紀初,貴族集團發起了反對英王約翰的武裝起義,并迫使英王簽署《大憲章》。其中規定除傳統封建捐稅外,任何賦稅必需經“全國公意許可”,為取得全國公意許可,需召開大會議。這表明英國()A.國王權力受法律約束B.君主立憲政體逐步確立C.議會成為權力的中心D.社會契約思想起先流行A[國王征收賦稅須得到全國公意許可,說明國王的權力受到《大憲章》的限制,故選A項;光榮革命后英國漸漸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解除B項;《權利法案》的頒布標記著議會成為權力中心,解除C項;社會契約思想流行于啟蒙運動時期,解除D項。]2.有學者認為,英國“光榮革命”并非想象中那么平和,成千上萬民眾發動起的暴力行動和他們對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快速波及英倫三島,這是革命得以成功的保證。這事實上說明“光榮革命”()A.具有比較廣泛的群眾基礎B.使議會成為唯一權力機構C.暴力剝奪了國王的行政權D.標示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A[材料“成千上萬民眾發動起的暴力行動和他們對詹姆士二世的反判浪潮快速波及英倫三島,這是革命得以成功的保證”說明“光榮革命”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故A項正確。]3.170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任職法案》,規定:凡議員得到國王任命或從國王那里領取薪俸后,就自動失去了議員資格。這一規定()A.使英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B.體現了權力分立制衡原則C.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的原則D.基本上確立了責任內閣制B[由材料可知,《任職法案》的規定是為了防止議會中的議員和國王之間的聯合,限制王權,以實現議會機構的獨立,故選B項;1721年責任內閣制確立后,使英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解除A、D兩項;《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的原則,解除C項。]4.威廉·布萊克斯通(1723—1780年)在其《英國法釋義》中說:“國王本身是議會的一部分,故而是其適當享有立法權的理由。憲法給予國王‘推翻’權而非‘確定’權,君主毫無權利胡作非為,而只‘防止’胡作非為。”由此可知()A.作者主見限制王權 B.國王與議會權力均衡C.國王已經“統而不治” D.責任內閣制已經形成B[“國王本身是議會的一部分”,適當享有立法權,擁有推翻權,防止胡作非為,可見國王與議會相互牽制,故選B項;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之后,議會權力至上,國王權力受限,解除A項;題干提及憲法給予國王“推翻”權而非“確定”權,說明國王還有確定的權力,解除C項;責任內閣制涉及的是內閣與議會的關系,內閣對議會負責,題干提及的是國王與議會的關系,解除D項。]5.1762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師布特伯爵為首相,用封官許愿、收買賄賂的方法在議會中形成一個“國王之友”派,利用這個集團去打擊輝格黨,減弱輝格黨的勢力。這說明當時的英國()A.議會對王權的制約尚未形成B.“光榮革命”的任務尚未完成C.議會內部兩黨斗爭非常激烈D.立憲政體有待進一步完善D[喬治三世利用“國王之友”派打擊輝格黨,減弱輝格黨的勢力,表明當時英國立憲政體不完善,有待加強,D項正確;1689年《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對王權的制約,A項錯誤;1688年“光榮革命”任務已經完成,B項錯誤;材料未體現議會內部兩黨斗爭激烈,C項錯誤。]6.下表為17、18世紀英國議會集會期和立法效率統計表。據此可知()1624—1641年1660—1685年1689—1713年1714—1760年1760—1800年年均召開天數4243122100天以上100天以上年均通過法令5156777209A.社會轉型的條件漸趨成熟B.國王與議會的沖突日益激化C.議會對內閣制約不斷加強D.國王授權不再具有法律效力A[17、18世紀英國議會年均召開天數和年均通過法令呈上升趨勢,反映的實質是維護民主政治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須要,即由封建社會轉向資本主義社會,同時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英國漸漸邁向工業社會,故選A項;國王與議會沖突激化主要在1640—1688年,解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議會立法狀況,C、D兩項均與材料主旨無關,解除。]7.18世紀晚期到19世紀早期,英國下院出現了“黨鞭”。這一職位的設置是為了加強政黨內部溝通和紀律監督,以適應議會斗爭。但凡重大問題,特殊是兩黨分歧嚴峻時,表決前各黨黨鞭都會通報黨的立場,并要求本黨議員依據黨的指示投票。“黨鞭”在英國的出現()A.加強了內閣的政治影響 B.變更了議會至上的原則C.推動了工業革命的進程 D.消退了兩黨之間的沖突A[由材料可知,“黨鞭”的設置是為了加強政黨內部溝通和紀律監督,依據材料“要求本黨議員依據黨的指示投票”可知,這樣可以約束議會議員各自行事,加強了內閣的政治影響,故選A項;B項與史實不符,解除;“黨鞭”的出現適應了政黨政治的須要,但與推動工業革命的進程無關,故C項錯誤;D項“消退”表述過于確定,解除。]8.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議會改革是英國19世紀民主政治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事務。其中1832年改革擴大了工業資產階級權利,1867年改革使小資產階級和工人上層獲得選舉權,1884年改革給予農業工人選舉權利。由此可知,19世紀英國的三次議會改革()A.漸漸實現了公民的普選權B.基本實現了同等代表制原則C.與經濟基礎的發展相適應D.應當是工人運動斗爭的結果C[19世紀,工業革命推動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力氣壯大,要求通過議會擴大其權利,由此可見,三次議會改革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故選C項;材料提及的是小資產階級和工人上層獲得選舉權,而非全部公民,也未涉及同等代表制度,解除A、B兩項;改革是工業資產階級和工人斗爭的結果,解除D項。]9.1867年,英國憲政學家沃爾特巴奇霍特在《英國憲政》中指出:英國政體的有效隱私在于行政權和立法權之間的緊密結合,一種幾乎完全的融合……它的優點恰在于二者之間的奇異結合。其連接點就是“內閣”。由此可以推斷出該英國學者()A.要求接著限制國王權力 B.確定了內閣權力的擴張C.極力反對議會權力過大 D.希望議會盡力支持內閣B[材料中沃爾特巴奇霍特認為內閣是行政權和立法權的完備連接點,體現出其確定內閣權力的擴張,故選B項;材料強調的是內閣對于國王和議會都有確定的限制,解除A項;C、D兩項在材料中均未體現,解除。]10.19世紀后半期,英國保守黨和自由黨執政期間競相改革。保守黨政府通過了《公共衛生法》等法令,對工人的生活條件、勞動環境等進行規范。自由黨比較關注工人階級的政治權利,推動議會一再通過改革法令擴大選舉權。這些改革反映出()A.兩黨綱領完全一樣B.兩黨都在極力爭取工人選民C.不同階級實現了權利同等D.工業革命消退了階級沖突B[19世紀后半期,隨著工業革命的不斷深化發展,工人階級的數量大大增加,保守黨和自由黨為了在選舉中獲勝,必須要爭取工人階級的支持,故選B項;A項與史實不符,解除;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和工人階級的權利不行能同等,解除C項;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化發展,階級沖突不斷加劇,解除D項。]11.英國的議會在13世紀末形成,經過大約400年的演化,“光榮革命”以后,議會成為權力的中心,由“少數人的統治”代替了一個人統治國家。從1832年到1928年,通過5次議會改革,現代民主制度在英國最終確立。據此可知,英國議會()A.是英國歷史的邏輯結果 B.與專制王權水火不容C.促進英國完成工業革命 D.奠定了現代民主基礎A[材料“13世紀末形成”“‘光榮革命’以后”“從1832年到1928年,通過5次議會改革”說明英國議會發展伴隨歷史進程而發展,故選A項;材料體現了英國議會發展的漸進性,說明英國民主政治確立是以溫柔改革為主,而不是水火不容,解除B項;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是在19世紀40年頭,與材料時間“1928年”不符,解除C項;奠定現代民主基礎的是雅典民主政治,解除D項。]12.19世紀中期起,英國議會下院中各大政黨都設立黨監,其職責是督促本黨議員在議會聽從黨的紀律,與本黨的立場保持一樣,并對違反者予以黨內懲處。這一舉措意在()A.維護議會內部的團結 B.提高議會決策的效率C.增加政黨政治競爭力 D.貫徹內閣集體負責制C[依據材料“與本黨的立場保持一樣,并對違反者予以黨內懲處”可知,當時各政黨設立黨監有利于保證本黨議員在議會活動中立場一樣,這是政黨競爭的斗爭須要,也有利于維護政黨內部的團結,提高政黨內部決策的效率,故選C項,解除A、B兩項;內閣集體負責制涉及的是內閣與議會的關系,與材料主旨無關,解除D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統治集團從克倫威爾的革命中吸取了一個教訓,他們認為之所以發生革命,是因為統治集團內部分裂了,一部分支持國王,一部分反對國王,雙方互不相讓,才引發了斗爭,這樣就出現妥協,一方面打倒專制的王權,一方面保留了王位。這以后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政治制度。——錢乘旦著《西方那一塊土》材料二1714年,新任英國國王喬治一世不懂英語,內閣會議由一名指定大臣來主持。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任首席財政大臣,他被認為是英國歷史上的第一任首相。英國的責任內閣制在1832年議會改革之后得到進一步發展。1841年,羅伯特·皮爾獲得大選成功,迫使維多利亞女王命其組閣。首相和內閣需從下院多數黨中選擇,并依靠其多數優勢以保證執政黨政策和法令的順當實行。兩黨制形成后,執政黨可以利用其議會多數的優勢變更和操縱議會工作議程。1887—1897年,政府議案占下院工作時間由83%增加到84.5%。1905年,經國王愛德華七世批準,內閣長官正式被授予“首相”稱號,在法律上明確了首相與其他閣員的主次關系。——摘自閻照祥《英國責任內閣制的確立和職能強化》(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英國“全新的政治制度”最終確立起來的方式及這種制度對英國政治運作的影響。(10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英國責任內閣制發展呈現出的特點和歷史意義。(15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一方面打倒專制的王權,一方面保留了王位”并結合所學學問回答;其次小問,由材料一“打倒專制的王權”“這樣就出現妥協”等信息回答。第(2)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二“1714年,新任英國國王喬治一世不懂英語”“1905年,經國王愛德華七世批準”等信息回答;其次小問,依據材料二“新任英國國王喬治一世不懂英語,內閣會議由一名指定大臣來主持”“首相和內閣需從下院多數黨中選擇,并依靠其多數優勢以保證執政黨政策和法令的順當實行”并結合所學學問回答。[答案](1)方式:光榮革命及《權利法案》的頒布。影響:資產階級通過議會對國家實行集體統治,有利于防止專制統治;資產階級不同集團的權益之爭,通過議會得以和平方式實現,有利于避開暴力沖突。(2)特點:內閣制度不斷發展完善;內閣權力不斷加強;首相地位不斷攀升。意義:有利于防止專制獨裁,推動了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有利于緩和社會沖突,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對歐美等國的民主政治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14.權力監督與制約是政治領域的重要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英國政治制度史大事記(部分)1215年《大憲章》限制王權,保障貴族特權,愛護部分騎士與市民的利益1265年孟福爾議會召開。英國議會產生的標記1628年《權利請愿書》1689年《權利法案》1701年《王位繼承法》1721年沃波爾主持內閣會議,開創了多數黨領袖組閣的先例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推翻權1832年通過《議會改革法案》19世紀50年頭責任內閣制趨于完備19世紀中葉兩黨制度形成其次次議會改革19世紀晚期內閣權力膨脹,人稱議會“第三院”第三次議會改革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權力進一步減弱1948年議會通過《人民代表法案》,確立“一人一票”制度依據材料,就近代英國政治體制的權力制衡關系,或者就英國民主政治的發展提煉一個觀點并綻開論述。(12分)[答案]示例: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