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市涪陵中學2025屆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發熱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表明體內的免疫系統正在發揮作用,過早的使用消炎藥,會影響免疫系統的免疫效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發熱的原因可能是細胞活性增強、代謝加快而導致的產熱增加B.病人發熱體溫長時間維持在39℃,說明此時機體的產熱量大于散熱量C.人體調節體溫的能力是有限的,若在高溫環境中停留過久,可能導致體溫升高D.相對于吃消炎藥,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的免疫效果更持久2.下列關于種群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A.性別比例是影響所有種群數量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B.年齡結構為穩定型的種群在一定時間內種群數量不變C.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等于種群數量的增長速率D.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通過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來控制種群數量3.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自然生態系統常常趨向穩態的方向發展B.自我調節能力是生態系統實現穩態的基礎C.生態系統保持穩態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輸入D.生態系統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強4.在神經纖維(圖1)和突觸結構(圖2)的表面連接靈敏電流計,以a、b、c、d為刺激點(a點與左右兩個接點等距)。根據刺激時靈敏電流計的偏轉情況,探究神經纖維上的興奮傳導及突觸處的興奮傳遞,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分別在a、b、c、d處給以足夠強度的刺激,刺激d點時指針只偏轉1次、其余都偏轉2次B.若僅刺激圖1中某個刺激點證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雙向傳導,需要改變刺激點或接點位置C.兩圖均需要調整接點或刺激點位置,才能證明興奮可以在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D.刺激d點靈敏電流計指針只偏轉1次,即可證明突觸傳遞的單向性5.關于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純合子自交或雜交后代均不會出現雜合子B.相對性狀是指一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C.雜合子自交,后代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叫做性狀分離D.進行豌豆雜交實驗時,應去除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6.2021年7月,我國多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英雄的解放軍戰士迅速沖向了抗洪搶險的第一線,在戰士與洪水長時間搏斗的過程中身體發生多種變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長時間饑餓,血漿中血糖濃度下降會促進胰島B細胞合成胰島素B.長時間飲水不足,血漿滲透壓升高會引起下丘腦產生口渴的感覺C.長時間劇烈運動,人體內環境中的CO2含量會明顯高于O2含量D.緊急情況下,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能提高戰士的警覺性使反應靈敏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深圳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越冬候鳥的天堂,紅樹林是重要的海岸帶固碳生態系統,在應對溫室效應問題中起重要作用。(1)紅樹林中的紅樹和其他植物構成生態系統成分中的____________,可吸收大氣中的____________并以有機碳的形式儲存,構成植被碳庫。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根系和水中顆粒沉降進一步將有機碳儲存在土壤當中,構成土壤碳庫。我國沿岸紅樹林生態系統一定程度上“抵消”全球的碳排放,這體現出碳循環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點。(2)紅樹林是優良的碳庫。下列事實中支持該結論的有____________(多選)。A.紅樹植物較其他植物生長繁殖迅速B.紅樹植物發達的根系有利于潮水中植物凋落物的附著C.底棲動物儲藏食物的習性有利于紅樹林凋落物中有機物的埋藏D.高鹽環境能抑制紅樹林中微生物活性,分解者種類和數量較少(3)補種紅樹是紅樹林生態修復中的重要措施。原產于馬來西亞的無瓣海桑具有速生、耐浸淹、抗逆性強等特性,可作為紅樹林的造林先鋒樹種引入。在引種前應進行綜合評估。①鹽度是影響紅樹植物生長分布的重要環境條件,探究不同鹽濃度對無瓣海桑和本土紅樹品種秋茄生物量的影響,結果如圖。實驗中對照組的處理是_____________,結果表明____________更適合種植在高鹽生境中。②為評估比較無瓣海桑林與本土紅樹林的固碳效率??蒲腥藛T查閱深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內四種不同林型樣地的考案報告,收集不同紅樹林群落基礎數據并計算出多樣性、植被碳密度(可反映紅樹林植物固碳效率)等指標,結果如下表。林型平均樹高(m)豐富度指數(S)每株生物量(kg·株)植株密度(株·hm-2)植被碳密度(t·hm-2)1.白骨壤灌木林2.331.379.001173346.482.桐花樹灌木林2.412.234.652385548.833.秋茄喬木和桐花樹灌木混交林4.402.99.821796077.614.無瓣海桑喬木林6.291.5619.76422536.74結合調查數據,分析林型3植被碳密度最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8.(10分)下面圖甲是反射弧的結構模式圖,圖乙是甲圖中某一結構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圖甲中的f表示的結構稱為___________,d所指方框內表示的結構名稱是___________。當受到刺激時,神經纖維上的膜電位變為___________。(2)當人體針對某一刺激作出應答時,圖乙中經A釋放一種化學物質——神經遞質,神經遞質與B上的___________結合,引起B上的___________變化,引發一次新的神經沖動。因此,興奮在A和B之間傳遞的方向是___________。9.(10分)某實驗小組為研究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突觸之間的傳遞,設置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圖1中電流計a、b的兩電極距離相等,且mc=cn。圖2表示當突觸前膜釋放的興奮性神經遞質乙酰膽堿(Ach)傳到神經末梢以及Ach與Ach受體結合,引起肌肉收縮的情況。回答下列問題:(1)對圖1中的c點給予刺激時,該點的膜電位變化是由_____________引起的,圖中電流計a的指針的偏轉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當興奮傳導到圖2中的①處時,興奮部位膜外側的電位變化是_____________。Ach釋放到突觸間隙后,一般不會持續作用于肌細胞膜,便肌細胞持續興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發現,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比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要快,請利用圖1的條件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驗證上述發現。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預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閱讀以下幾則資料,回答相關問題。資料一:高原鼠兔是小型植食性動物,為青藏高原的特有種和關鍵種。它們成群結隊大肆啃食牧草,不僅給當地畜牧業造成損失,也對高山草原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曾被視為草場退化的元兇。其洞穴本來是用來躲避嚴寒的氣候和逃避肉食動物,卻成為了許多小型鳥類和蜥蜴賴以生存的巢穴。資料二:高原鼠兔占藏狐總食物來源的95%,藏狐能有效控制高原鼠兔的數量。因人類棄養的緣故,大量流浪藏獒流落高原,其體型龐大、性格兇猛、食性廣,經常咬死藏狐。資料三:為減少鼠兔對高原植被和草場造成的破壞,當地人曾在青藏高原的廣大區域投放或噴灑有毒物質。(1)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調查青藏高原某區域藏狐的種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頃的范圍內,第一次捕獲并標記60只;第二次捕獲50只,其中有標記的有15只,則該種群密度約為__________只/公頃。藏狐的警惕性非常強,被捕捉過一次后再次被捕到的概率明顯降低,那么這樣估算出來的種群密度比實際值__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不變”)。(3)住在鼠兔洞穴中的小鳥發現附近有鷹、雕等猛禽時,就會立刻撲扇翅膀并高聲鳴叫,以此為鼠兔示警。小鳥傳遞的信息類型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體現了信息傳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4)根據資料二分析,若藏狐體重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鼠兔_________Kg。(5)資料三提到的控制有害動物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其缺點是污染環境,因此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方法來控制高原鼠兔的數量。11.(15分)植物激素對植物正常生長、發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眾多科學家通過對植物激素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其中以水稻為實驗材料的研究揭示了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影響植物根生長的機制(見下圖)。(1)植物激素是對植物正常生長、發育起到_____作用的化學物質。植物根系的生長主要通過圖中兩種激素的作用,促使根尖細胞_____和_____實現的。(2)為保證水稻插秧后能順利長根,提高成活率,在插秧前可用“移栽靈”進行處理,推測“移栽靈”的有效成分最可能是_____類似物。(3)依圖判斷,細胞分裂素與細胞分裂素氧化酶之間的平衡調控機制屬于_____調節。(4)研究者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敲除細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獲得了水稻的突變體。推測該突變體根的平均長度會比野生型_____,因為_____。(5)根據圖示推測:當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的比值較_____(填“高”或“低”)時,可促進植物根系生長。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B【解析】人體體溫調節:(1)體溫調節中樞:下丘腦;(2)機理:產熱=散熱;(3)寒冷環境下:①增加產熱的途徑:骨骼肌戰栗、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②減少散熱的途徑:立毛肌收縮、皮膚血管收縮等;(4)炎熱環境下:主要通過增加散熱來維持體溫相對穩定,增加散熱的途徑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膚血管舒張。【詳解】A、發熱的原因可能是細胞活性增強、代謝加快而導致的產熱增加,A正確;B、若持續高燒在39℃,則此時機體產熱量等于散熱量,若產熱量大于散熱量,體溫升高,B錯誤;C、人體調節體溫的能力是有限的,若在高溫環境中停留過久,超過人體的調節能力,內環境穩態被破壞,可能導致體溫升高,C正確;D、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的免疫效果比吃消炎藥更持久,D正確。故選B。2、D【解析】種群的數量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其中種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直接決定種群密度的大小,性別比例直接影響種群的出生率,依據年齡組成能預測種群密度變化趨勢?!驹斀狻緼、不是所有生物都具有性別比例這一特征,對于雌雄同體的生物來說,沒有性別比例影響種群數量的說法,A錯誤;B、年齡結構為穩定型的種群,其種群數量在一定時間內處于動態平衡之中,而不是固定不變的,B錯誤;C、一段時間內的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等于該時間段種群數量的增長率,而不是增長速率,C錯誤;D、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通過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來控制種群數量,比如對于人類而言,不可能用增加死亡率的手段來控制人口數量,D正確。故選D。3、C【解析】A、生態系統具有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的能力,使得生態系統趨向于穩態,A正確;B、生態系統穩定性是由自我調節來實現的,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的大小與生態系統中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有關,B正確;C、由于能量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則生態系統必需依賴于外界能量輸入,C錯誤;D、生態系統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強,D正確。故選C。4、B【解析】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形式是電信號,速度快;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化學信號,存在時間上的延擱,速度較慢。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分析題圖,圖1是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圖2是興奮在突觸間的傳遞,其中c點所在一側是突觸前膜,d點所在一側是突觸后膜?!驹斀狻緼、刺激a點時興奮同時到達電流計兩極,電流計不偏轉;刺激b、c兩點指針偏轉2次;由于興奮只能從突觸前膜向突觸后膜單向傳遞,刺激d,指針只偏轉一次,A錯誤;B、若僅刺激圖1中某個刺激點證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雙向傳導,需要改變刺激點或接點位置,觀察到指針偏轉兩次,即可證明,B正確;C、圖2的電流計兩極接在突觸兩側,無法證明興奮可以在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C錯誤;D、刺激c點電流計指針偏轉2次,刺激d點電流計指針只偏轉1次,可證明突觸傳遞的單向性,D錯誤。故選B。5、A【解析】1、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如豌豆的高莖與矮莖。2、性狀分離指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和隱性性狀的現象?!驹斀狻緼、純合子自交后代仍然為純合子,純合子雜交,如AA×aa,則后代均為雜合子,A錯誤;B、相對性狀是指一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B正確;C、根據性狀分離的概念可知,雜合子自交,后代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叫做性狀分離,C正確;D、豌豆為兩性花植物,自花傳粉且閉花授粉,因此進行豌豆雜交實驗時,應去除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防止進行自花傳粉,D正確。故選A。6、D【解析】1、在血糖平衡的調節過程中,胰島素具有促進細胞攝取、利用、儲存和轉化葡萄糖的作用,是人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進血糖的來路,即促進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提高血糖濃度,而具有拮抗作用;腎上腺素在血糖平衡的調節過程中,與胰高血糖素具有協同作用,而共同作用使血糖升高。2、人體的水平衡調節過程:當人體失水過多、飲水不足或吃的食物過咸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受到刺激→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減少。同時大腦皮層產生渴覺(主動飲水)?!驹斀狻緼、長時間饑餓,血漿中血糖濃度下降會抑制胰島B細胞合成胰島素,會促進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錯誤;B、產生口渴的感覺部位在大腦皮層,B錯誤;C、人體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長時間劇烈運動,人體內環境中的產生的CO2含量等于吸收的氧氣的量,因此人體內環境中的CO2含量不會明顯高于O2含量,C錯誤;D、緊急情況下,戰士體液中腎上腺素增加能促進細胞代謝過程、應對緊急情況,D正確。故選D。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1)①.生產者②.CO2③.全球性(2)ABCD(3)①.使用清水培養無瓣海桑和秋茄②.秋茄③.秋茄喬木和桐花樹灌木混交林群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喬木層和灌木層植物有效利用生長空間,提高對陽光等環境資源的利用率;植株密度較高,物種豐富度高,植被碳密度最高。【解析】1、植物是生態系統成分中的生產者,可通過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CO2轉化為有機碳的形式儲存。2、分析題圖,在低于340mM的鹽度范圍內,無瓣海桑的生物量高于秋茄,而在340--680mM的鹽度范圍內,秋茄的生物量高于無瓣海桑。3、引種要謹慎,需要考慮引種植物是否能適應本土環境,是否導致本地原有物種的生存受到威脅等因素?!拘?詳解】植物是生態系統成分中的生產者,可吸收大氣中的CO2并以有機碳的形式儲存。紅樹林生態系統一定程度上“抵消”全球的碳排放,這體現出碳循環具有全球性的特點。【小問2詳解】A、紅樹植物較其他植物生長繁殖迅速,可在短時間內形成更大的種群,紅樹林通過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更快,A符合題意;B、紅樹植物發達的根系有利于潮水中植物凋落物的附著,分解者在紅樹植物根部將植物凋落物分解產生CO2,進一步促進紅樹林的光合作用,B符合題意;C、底棲動物儲藏食物的習性有利于紅樹林凋落物中有機物的埋藏,可加速紅樹凋落物的降解,促進碳循環,C符合題意;D、高鹽環境能抑制紅樹林中微生物活性,分解者種類和數量較少,紅樹林較少出現生長不良、病蟲害等現象,D符合題意。故選ABCD。【小問3詳解】①本實驗的自變量是不同鹽濃度、植物種類,因變量是植物生物量,分別使用清水培養長勢優良的無瓣海桑和秋茄作為對照組。由圖示結果可看成,在低于340mM的鹽度范圍內,無瓣海桑的生物量高于秋茄,而在340--680mM的鹽度范圍內,秋茄的生物量高于無瓣海桑,所以秋茄比無瓣海桑更適合種植在高鹽生境中。②秋茄喬木和桐花樹灌木混交林群落為喬木和灌木混交林,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喬木層和灌木層植物有效利用生長空間,提高對陽光等環境資源的利用率;植株密度較高,光合面積較大,物種豐富度高,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較高,所以植被碳密度最高。【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充分利用題目信息結合所學的生態學知識,綜合考慮,準確答題。8、(1).反射(2).效應器(3).突觸(4).外負內正(5).特異性受體(6).膜電位(7).A→B【解析】圖甲是反射弧的結構模式圖,其中b上有神經節,為傳入神經,則a是感受器,c是神經中樞,e是傳出神經,f是效應器,d是突觸。圖乙是甲圖中d突觸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A突觸小體,B是突觸后膜。由于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或抑制,因此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只能是單向的?!驹斀狻浚?)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圖甲中的f表示的結構是效應器。d方框所指的結構是突觸。靜息狀態時,K+外流,神經纖維膜電位為外正內負,當受到刺激時,神經纖維膜外的Na+內流,使得神經纖維上的膜電位變為內正外負。(2)當神經末梢有神經沖動傳來時,突出前膜內的突觸小泡受到刺激,就會釋放一種神經遞質,神經遞質經過擴散通過突觸間隙,然后與B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引發突觸后膜電位變化,即引發一次新的神經沖動。由于神經遞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并作用于突觸后膜,因此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即興奮由A傳向B?!军c睛】本題結合圖示,考查反射弧和突觸的結構及反射的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9、(1)①.Na+內流②.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2)①.由正電位變為負電位②.Ach發揮作用后會迅速被降解或回收進細胞(3)①.刺激c點,觀察電流計a,b第二次偏轉時的先后順序②.電流計a指針發生偏轉的時間早于電流計b指針發生偏轉的時間【解析】圖1中:興奮在相鄰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方向是從左向右;圖2中:①為軸突,②為突觸小泡,③為突觸小體,④為突觸間隙,⑤為突觸后膜?!拘?詳解】對圖1中的c點給予刺激時,鈉離子會內流,產生內正外負的動作電位。電流計a的兩極先后興奮,故會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拘?詳解】當興奮傳導到圖2中的①處時,興奮部位膜外側的電位會由正變為負。Ach發揮作用后會迅速被降解或回收進細胞,故其不會持續作用于肌細胞膜。【小問3詳解】由于mc=cn,故要證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比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要快,可以刺激c點,觀察電流計a,b第二次偏轉時的先后順序;預期的結果是電流計a指針發生偏轉的時間早于電流計b指針發生偏轉的時間?!军c睛】本題的難點在于實驗設計,需要考生明確實驗目的,再結合題目信息進行合理的設計。10、(1).組成成分和食物鏈、食物網(2).200(3).偏大(4).行為信息和物理信息(5).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6).4.75(7).化學防治(8).生物防治【解析】1、利用標志重捕法估算種群密度:種群數量=第一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數÷重捕中標記個體數。2、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兩方面。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四部分生物通過食物關系建立起來的聯系叫做食物鏈。捕食鏈不包括分解者。3、生態系統中信息的種類:(1)物理信息:信息的載體為生態系統中的光、聲、溫度、濕度、磁力等物理因素,且通過物理過程傳遞。(2)化學信息:信息的載體為化學物質。如植物的生物堿、有機酸等(3)行為信息:信息的載體為動物的特殊行為。4、生態系統的信息的作用:(1)對于個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2)對于種群: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3)對于生態系統:信息傳遞還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詳解】(1)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組成成分和食物鏈和食物網,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2)若調查青藏高原某區域藏狐的種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頃的范圍內,第一次捕獲并標記60只;第二次捕獲50只,其中有標記的有15只,利用標志重捕法計算種群數量公式為:第一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數÷重捕中標記個體數,故該種鼠的總數=60×50÷15=200(只),則該種群密度約為200只/公頃。藏狐的警惕性非常強,被捕捉過一次后再次被捕到的概率明顯降低,估算中會導致重捕中標記個體數偏小,那么這樣估算出來的種群密度比實際值偏大。(3)小鳥撲扇翅膀并高聲鳴叫,向鼠兔示警,該過程中小鳥傳遞的信息類型有行為信息(撲扇翅膀)和物理信息(鳴叫聲),體現了信息傳遞的作用是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4)根據資料二分析,若藏狐體重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食物1Kg÷20%=5Kg,高原鼠兔占藏狐總食物來源的95%,所以至少需要消耗鼠兔5K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湖北老河口市漢睿源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藍凌研究院】2025企業大腦AI賦能低空經濟白皮書
- 網絡客服培訓心得報告(17篇)
- 大學輔導員月工作計劃(3篇)
- 2025年高中數學必修第二冊課時作業37
- 大學生的道德自我評價(5篇)
- Unit 10 Lending a helping hand 第6課時 Oral communication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仁愛科普版(2024)七年級下冊
- 房屋中介業務員年初工作總結(4篇)
- 三分鐘演講稿安全(6篇)
- 小學信息技術第三冊 畫風車(一)選修教學設計 蘇科版
- 2025年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健身指導”賽項考試題庫(含答案)
- TCECS24-2020鋼結構防火涂料應用技術規程
- 2025-2030中國滑石粉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2025春教科版(2024)小學一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
- 智障個別化教育計劃案例(3篇)
- 西山煤電集團白家莊礦煤層開采初步設計
- 高速公路內業資料規范化管理實施細則課件
- 最新金屬軟管設計制造新工藝新技術及性能測試實用手冊
- 心理咨詢記錄--個案5
- 節煤型高溫沸騰爐的結構設計與應用
- 三維激光掃描在影視業中的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