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四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1頁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四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2頁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四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3頁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四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4頁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四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烏魯木齊市第四中學20172018學年度下學期期中考試高一年級歷史試卷一.單項選擇題;1.范仲淹在一篇賦中寫道“器以象制,水以輪濟,假一轂汲引之利,為萬傾生成之惠”,這描述的工具是圖1中的ABCD圖12.文獻與考古表明,唐朝中后期,“波斯錦”“胡錦”“番錦”通過絲綢之路,不斷輸入中國,內地也生產“胡氏錦”。這表明A.外來文化改變了唐代的社會生活B.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日益深入C.外來的絲織技術超過了唐朝D.唐中后期手工業趨于衰落3.1672年和1692年英國政府先后頒布《航海條例》,到1849年廢除了大部分《航海條例》;1854年,外國的商船被準許從事英國沿海的貿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條例》。這表明英國A.逐漸放松了對世界市場的控制B.海上霸主地位開始動搖C.經濟政策受到經濟實力的影響D.對外貿易政策反復無常4.《費爾蘭?布羅代爾的一堂歷史課》中寫道:“技術是女王,借用這個比喻,我想補充說,若不與女王相匹配,科學還遲遲不肯展露風采。”二者“相匹配”開始于A.工場手工業時期B.第一次工業革命C.第二次工業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5.圖2是19491957年中國經濟主要數據平均增長率示意圖(單位:%)。據此可知,這一時期A.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圖2B.工業化發展取得成就C.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成功D.重工業發展急躁冒進6.安徽鳳陽農民的流行語:“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對此理解最合理的是①包產到戶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②土地經營體制變革給農村注入活力③說明農民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④表達了農民對當時農村改革的擁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一帶一路”(注:“一帶一路”全稱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作為一項重要的中長期國家發展戰略,跟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相比最大不同是A.是歷史上絲綢之路的再現或重建B.揚國威,加強與世界各國的溝通與交流C.是相關的互利共贏“利益共同體”D.套用西方的海洋觀,尋找新的發展機會8.通過古代“絲綢之路”運往世界各地的中國瓷器種類繁多,形式多樣,適合不同階層人們使用;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等高產作物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到中國,在中國各地廣泛種植。材料主要驗證了絲綢之路在()A.社會史觀下人民生活更加豐富B.近代化史觀下中國社會日益進步C.整體史觀下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D.文明史觀下不同文明間激烈碰撞9.列寧認為,我們曾經是而且現在還是一個小農國家,因此我們向共產主義過渡比其他任何條件下困難得多。他強調,只有當國家實現了電氣化,為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打下了現代大工業的技術基礎的時候,我們才能得到最后的勝利。由此列寧A.指出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錯誤性B.主張實行新經濟政策C.明確了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道路D.借鑒了資本主義制度10.19世紀末,山東桓臺縣苗世厚兄弟在濟南濼口經營糧食貿易,很快形成資金逾萬的苗氏集團。苗氏集團得以發展的原因不包括A.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B.自然經濟進一步瓦解C.西方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D.社會上興起了一股實業救國的思潮11.下列有關小農經濟的說法,正確的是()①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唯一模式②以家庭為生活、生產單位③是封建王朝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④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經濟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2.江澤民在香港“2001年《財富》全球論壇”開幕晚宴上宣布:“中國政府將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更加積極地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在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這一時期中國采取的體現了這一指導思想的重大舉措是 A.開發和開放上海浦東 B.加入亞太經合組織C.加人世界貿易組織 D.參加20國集團峰會13.曾國藩立稿、李鴻章會銜上疏清廷“今中國欲仿效其意而精通其法,當此風氣既開,似宜亟選聰穎子弟,攜往外國肄業,實力講求,以仰副我皇上徐圖自強之至意。”洋務派此舉的深遠意義是A.開“西學東漸”之風 B.開近代教育出國留學之先河C.推動“中學西傳” D.維護封建統治14.15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被西方史學家稱為“探索的時代”、“發現的時代”、“擴張的時代”。以下史實不屬于這一時期的是A.黑奴貿易十分盛行B.麥哲倫船隊完成全球航行C.荷蘭成為貿易強國D.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15.與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不同之處是()A.建立起制度性協調機制B.歐美與其他地區差距懸殊C.發達國家居于主導地位D.實現了自由貿易16.在我國最早出現的民族工業是()A.洋務企業B.民族資本主義企業C.外商企業D.官僚資本主義企業17.下圖為1950—1984年蘇聯和中國的糧食產量示意圖。導致后來蘇聯與中國糧食產量差距擴大的根本原因是A.蘇聯處于寒溫帶,中國處于亞熱帶B.蘇聯農業集體化效率低下,中國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C.中國與蘇聯的農業勞動者素質不同D.中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高于蘇聯18.下表是1970年西歐與美國經濟對比表,對此表所反映的內容解讀正確的是出口貿易西歐美國黃金外匯儲備(億美元)885426鋼產量(億噸)270.3117.0汽車產量(萬輛)936.4824.4水泥產量(萬噸)11120.36405.6A.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導致美國經濟水平下降B.西歐經濟發展處于高速發展時期C.歐洲的聯合促進了經濟的恢復與發展D.美國失去了經濟霸主地位19.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實現了長達10年的持續增長,美國一家雜志稱這一現象為“新經濟的勝利”。在技術方面主導美國新經濟增長模式的是()A.原子能技術B.生物技術C.化工技術D.信息技術20.表1反映了西方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下表解讀正確的是時間GDP年增長失業率物價指數年增長率19681972年4.3%3.2%4.8%19731975年2.4%5.3%9.4%表1A.西方國家經濟出現“滯脹”現象B.數字的變化與“新經濟”有關C.導致社會福利開支不斷增加D.此后各國普遍加強對經濟的干預21.英國一家雜志評論說:“多年以來,我們都被一個精心的陰謀所操縱,目的是建立一個涵蓋全歐的社會主義共和國。將有一個傀儡議會、一支聯盟軍隊、一種貨幣。聯盟總統取代我們的立憲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黃星的藍色抹布。”對這段文字理解最恰當的是()A英國的資本主義對抗蘇聯的共產主義B大英的自由民主對抗納粹的擴張主義C英國文化優越感擔心美國的霸權優勢D大英的孤立心態抗拒歐洲的聯合統一22.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工業革命后發生的世界市場使“一種與機器生產中心相適應的新的國際分工產生了。它使地球的部分成為主要從事農業的生產地區,以服務于另部分主要從事工業的生產地區。”作者主要在說明工業舉命A.促進了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形成B.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逐步成熟C.形成了東方原料、西方產品的基本格局D.促進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進步擴大23.1960年,美國的羅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淀,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下列各項中,對特里芬的話理解最準確的是()A.力爭回歸原來的金本位制B.主張實行浮動匯率制度C.貿易逆差和貿易順差是一對孿生兄弟D.布雷頓森林體系有其內在的不穩定性和崩潰的必然性24.1975年,法國、德國、美國、曰本、英國和意大利成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一一六國集團。1976年,加拿大加入后,G6變為G7。1998年俄羅斯加入,G7演變為G8。1999年,G7邀請澳大利亞、中國、南非、巴西等十一個新興工業國家及歐盟加入,G20成立。從G6到G20說明()A.新興工業國家已居優勢B.國際組織的聯系越來越緊密C.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變化D.20國集團成為全球權力中心25.當今的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經濟“蛋糕”是做大了。但是在分配經濟“蛋糕”時,“大蛋糕分給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面包屑”。對此,正確的態度和做法應該是()A.反全球化,堅持走獨立發展道路B.反對全球化只使發達國家受益C.反對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分化加劇D反對發達國家主導全球化,應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二.非選擇題:2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目前,世界貿易總額約占世界年GDP總額的1/4左右。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增長率大大高于世界經濟增長。20世紀90年代,世界貿易額平均每年增長6℅;2000年增長速度達到12.5℅。請回答:材料一中圖片是哪個國際組織的總部?其前身是什么?(2分)(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中國際組織是怎樣建立的?它的建立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什么趨勢?(4分)(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國際組織的建立有何意義?(4分)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國房地產市場上的次級按揭貸款的危機(簡稱次貸危機)引發了美國和全球范圍的一次信用危機。危機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損失是約80年前那次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僅10月前7個交易日,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指數累計跌幅均超過21%,全美股票市值蒸發2.5萬億美元,堪比上一次大恐慌的狀況。“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像上一次大恐慌一樣,發端于世界金融體系中心美國的金融危機很快向其他國家蔓延,變成了全球金融危機。——《半月談·美國金融危機殃及全球世界經濟在十字路口彷徨》(2008年10月)材料二:近兩個月來,世界經濟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為抵御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會議確定,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人民日報》(2008年11月材料三:在羅斯福新政問題上,就不乏這樣的“修正主義者”……他們認為,大蕭條原本只是經濟周期中的一個波谷,美國很多經濟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經濟蕭條——都可以通過市場的調節能力自我修復,大蕭條之所以十多年陰魂不散,恰恰是因為政府在幫倒忙。——劉瑜《羅斯福新政的另一面》(1)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分析“約80年前那次大蕭條”是指哪一次經濟危機。(2分)兩次危機發生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4分)為什么兩次危機都出現“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現象?(2分)(2)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中國政府與羅斯福新政應對危機有些做法相似,二者在本質上有何共性?(2分)(3)結合材料二、三,談一談你對應對經濟危機的認識。(2分)28.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一股強大的潮流,對世界和中國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31年英國頒布《緊急進口稅條例》,對進口貨物征稅50%。后來又規定:……帝國內部各邦的貨物彼此實行優惠稅率,形成區域集團貿易圈。法國在提高關稅的同時,率先在對外貿易中實行大規模進口配額制度。1930年,美國通過了歷史上最高的關稅法——《霍利——斯摩特關稅法》。美國政府為提高國內商品價格、增強對外貿易的競爭力,美元實際貶值達到41%。——根據金衛星《19291933年大蕭條與倫教世界經濟會議》整理材料二有專家指出:“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經濟全球化剛剛起步之時……上個世紀90年代初經濟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時……本世紀初經濟全球化加速擴張之時,中國……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潮流。在近30年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中國踩著歷史的節奏,每一步都沒有落空。”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空前加強。不少國家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已超過30%,個別國家達到了50%~60%。在這種環境下,經濟波動和危機的國際傳染便成為經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聯合國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富國與窮國人均收入的比例,1960年是30:1,1990年增加到60:1,目前已擴大到74:l。全球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占有全球生產總值的86%。……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多屬于夕陽產業,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配置生產要素資源的同時,把夕陽產業帶進了發展中國家,給發展中國家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專家們擔心,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權力正從政治家手中轉向大公司(尤其是跨國公司)的董事會會議室。(1)據材料一,分析面對經濟危機,各國在國際貿易領域采取了哪些應對的措施?(4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為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潮流而采取的措施(補充材料第一段省略號的內容)(6分)(3)在應對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必須警惕哪些問題?(4分)29.新中國各個階段,農業發展曲折前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一條農業生產合作社(本章程所說的農業生產合作社都是指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是勞動農民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和幫助下,在自愿和互利的基礎上組織起來的社會主義的集體經濟組織。第二條農業生產合作社按照社會主義的原則,把社員私有的主要生產資料轉為合作社集體所有,組織集體勞動,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范章程》(1956年6月)材料二民工隊來買菜的人說,村里的紅薯已經吃光了,劉引芝的父親死了。腫病——勞動過度,營養不良。縫紉室的哥嫂同時死亡,也是腫病。1959年旱災,1960年春夏,該還有多少人死亡呢?(1959年勞動隊真是天堂。徐從周的孩子在這里吃了晚早二頓稀飯,歡喜得不得了。徐從周是在避難所里。我對他說,現若他仍在農村,目擊心傷,如何過去?(1959年——顧準《商城日記》節選材料三18個“帶頭人”按下紅手印的1978年,他們的人均年收入僅僅22元,第二年躍升為400元,一舉脫貧,從此與溫飽相伴。從那以后,小崗村人均收入的增長相對緩慢,1993年約為1100元。……性格開朗的關友江對記者說起了順口溜:“一年超越溫飽線,二十年沒過富裕坎。”——《今日小崗村:一年超越溫飽線,廿年沒過富裕坎》(1經濟參考報)(1)據材料一,概括高級農業合作社的特點,并分析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積極意義。(4分)(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國怎樣的經濟狀況?造成該狀況的原因有哪些?(5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1978年后,農民迅速實現溫飽的主要途徑。為加快農村“富裕”,還有哪些措施可行?(5分)

高一歷史期中標準答案單項選擇題:15DBCCB610BCABC1115BCBDA1620ABADA2125DCDCD二.非選擇題:26.(1)材料一中圖片是世界貿易組織的總部,其前身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2分(2)世界貿易組織是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解決爭端時缺乏法律性的強制措施的情況下,為了適應世界經濟發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