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教學設計(教案)第4課 日本明治維新_第1頁
2024年秋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教學設計(教案)第4課 日本明治維新_第2頁
2024年秋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教學設計(教案)第4課 日本明治維新_第3頁
2024年秋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教學設計(教案)第4課 日本明治維新_第4頁
2024年秋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教學設計(教案)第4課 日本明治維新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日本明治維新【教學目標】1.了解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經濟狀況及西方列強的入侵;理解倒幕運動的作用;記住明治維新的內容及其影響。2.認識明治維新是19世紀中期日本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各類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改革必須建立在政權鞏固的基礎之上,推翻幕府統治是明治維新的必然前提。改革是歷史發展的趨勢,也是推動歷史進步的重要因素。(可適當聯系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3.學習明治維新我們可以體會到孫中山先生“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深刻含義;認識到歷史發展的多樣性;認識到改革對于促進歷史發展所具有的特殊價值,體會鄧小平“改革也能解放生產力”的科學價值。本部分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通過適當引導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學重點】理解明治維新的措施影響。【教學難點】理解明治維新的背景。【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日本和我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也是一個善于向外國學習的民族,回憶:1.日本社會學習外國先進制度并實現其第一次轉折是?(大化改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過渡、學習隋唐)。2.1192年,日本進入了什么時期?(幕府統治時期)。幕府封建統治日本長達600多年,終于在1868年被推翻了。這一歷史事件發生在日本天皇睦仁改年號為明治的這一年,所以叫“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上第二次轉折,由封建社會過渡到了資本主義社會。那么,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社會的政治經濟狀況是怎樣的呢?(一)德川幕府的統治危機1.看下圖:幕府為何成為了眾矢之的?(提示學生結合楷體字從當時的各個階級階層:農民、資產階級、大名、武士等的處境和與幕府的矛盾上思考)。2.結合小組回答,老師概述:除了內憂,還有外患。長期以來,統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鎖國的政策。政府曾經明確指示,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請示,可以隨意擊沉一切有登陸日本企圖的外國船艦。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打開亞洲許多國家的大門。中國首當其沖地遭到資本主義的侵略,想一想,1840年,中國發生了什么大事?(同學回答:鴉片戰爭)不久,西方列強也來敲日本的大門。1853年,美國海軍艦隊闖入日本浦賀港,第二年,它第一個強迫幕府簽訂了不平等的《日美親善條約》。在這以后,俄、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依仗著軍艦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西方列強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為首的封建統治階級的矛盾,苦難深重的日本人民對幕府的統治更加不滿。內因和外因結合,造成了幕府統治危機的總爆發,幕府的統治成為眾矢之的。3.測試。(1)19世紀中期,日本仍是閉關鎖國、落后的封建國家。當時掌握實權的是:()A.天皇B.大名C.武士D.德川幕府(2)日本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步形成后成為主要商業中心的地方,除大阪之外還有:()A.下田B.兵庫C.長州D.京都(3)19世紀中期,首先敲開日本大門的是哪一個歐美國家?()A.美B.英C.俄D.法(4)你能否用幾句話從兩方面概括一下日本幕府統治危機?(從內因與外因回答)(二)倒幕運動教師提問:倒幕運動產生的原因?學生回答。師生總結:幕府的專制統治與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喚起日本的有識之士為振興國家、維護民族獨立而奮起抗爭。嚴重的民族危機激起日本許多有識之士的極大憤慨,各階層民眾痛恨引狼入室的幕府,倒幕運動因此排山倒海而來。結合教材回答下面的問題:1、19世紀50年代末,下級武士發動了“_______”的運動,隨著形勢發展,該運動發展為______。______年,在內戰中打敗幕府軍,統治日本260多年的被推翻。2、通過第一段楷體字資料及以下閱讀材料,設身處地的感同身受,假如你生活在當時的日本,你會怎么樣?(可同桌或小組內討論交流,不定固定答案)閱讀材料:那時候,日本西南部的長州、薩摩、上佐、肥前四藩中的下級武士,迅速擴大實力,成為日本資產階級和新型地主倒幕派的主要政治代表。1867年,倒幕派加緊在宮廷活動,聯絡一些權貴,爭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待,獲得討幕密詔。陷于孤立境地的德川慶喜見勢不妙,立即采取以守為攻的策略,辭去將軍職務,“奉還大政”于天皇。妄圖以此來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時機,卷土重來。1868年初;德川慶喜潛出京都,伺機反撲。于是,一場公開的內戰爆發了。在京都附近的鳥羽、伏見-帶,倒幕軍與幕府軍相遇,展開戰斗。幕府軍雖然擁有一萬五千人的兵力優勢,但將領腐敗,士氣低落。倒幕軍不過五千人,但大部分是農民,他們對幕府深惡痛絕,因而士氣旺盛,作戰勇猛。第二天,幕府軍即開始敗退。第五天,幕府軍已被打得焦頭爛額,再無反攻之力。將軍見大勢已去,便逃回江戶。第七天,幕府軍徹底清退。鳥羽、伏見戰役的勝利奠定了推翻幕府的基礎。倒幕軍乘勝追擊,五月,大軍進逼江戶,德川慶喜被迫投降。這樣,日本最后-一個封建幕府政權被推翻了。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從京都遷到東京,并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政治經濟諸方面的改革。(三)明治初年的改革:教師講解:明治政府成立后,立即實行一系列資產階級改革。積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廢除封建領主土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改革軍警制度,創辦軍火工業,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和警察制度;“廢藩置縣”,設立府、道、都、縣,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加強中央集權;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發展現代教育,提高國民知識水平,培養現代化人才。這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措施,史稱“明治維新”。學生回答以下問題:1、記憶并寫出明治維新相關信息:時間:性質:內容:將課本上的5條內容概括為三條:(1)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取消大名對各藩的統治權,全國設三府七十二縣,加強了國家的統一。(2)經濟方面廢除土地買賣禁令,承認土地私有權和買賣自由,實為保護新興地主階級利益。還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積極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3)社會方面,頒布“學制令”,努力發展教育等。二、小結這節課要掌握一個主題及其三個方面:一個主題就是明治維新。三個方面是;明治維新的國內外原因;打倒舊政權、建立新政權;明治維新及對日本社會構成的影響。本課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只有改革開放與時俱進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抓住機遇,才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振興的希望所在。三、綜合提升在比較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時,有人認為:“中國變了,但變的是皮毛,不變的是體制。跟著,日本也變了,但先變的是體制,然后是皮毛。”回答:(1)材料中的“皮毛”是指什么?(2)概述明治維新政治體制改革的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