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近代以來中國官員的選拔與管理課件高二歷史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第7課近代以來中國官員的選拔與管理課件高二歷史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第7課近代以來中國官員的選拔與管理課件高二歷史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第7課近代以來中國官員的選拔與管理課件高二歷史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
第7課近代以來中國官員的選拔與管理課件高二歷史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7課近代以來官員的選拔與管理探究一: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遷維新變法1898加設經濟特科廢八股,改策論,以實務策命題清末新政1904年確立學堂選官制度和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1905年廢除科舉制1901年規定各省書院一律改為大學堂,各府、州、縣學改為小學堂制度變革內容影響官制變革裁減冗署冗官,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陸續設農工商部、巡警部、學部等部門,瓦解了傳統的六部建制。官制向近代轉變,但未能從根本上改變清政府的腐朽。1901—1911清末新政:官制變革清末新政時更新選官制度,規定凡學堂考試合格畢業者,均給予貢生、舉人、進士等出身,對成績優秀者進行殿試后,“酌加擢用,優予官階”。1904年初,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學堂選官制度正式設立。1908年奏行《游學畢業生廷試錄用章程》。1909年,規定對留日歸來的學生加試日文,以資甄別。1908年,清政府頒布《游學畢業生廷試錄用章程》,規定凡在外國高等以上各學堂之畢業生,經學部考驗合格,奉旨賞給進士、舉人出身后,方可參加廷試,廷試后再授以官職。該規定()A.是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的開始 B.有利于改善政府官員結構C.是緩解統治危機行之有效的措施 D.打擊了留學生的參政熱情B探究二、民國時期的選官制度任務一:(1)了解南京臨時政府時期的選官制度背景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倡導“五權分立”國民大會(政權)選舉復決政府(治權)考試院監察院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罷免創制變革①以考試制度為主,在“五權憲法”框架內設立考試院,主管人才的選拔和任用②建立文官的培養、任用、監察等方面的運行機制。影響①進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國文官制度的基礎;②對日后民國文官制度的建設產生了重要影響;③局限:當時未能真正實施。任務一:(2)了解北洋政府時期的選官制度背景北洋軍閥統治,北洋軍閥統治,實質上軍事獨裁。1913年初,北洋政府頒布了《文官考試法草案》等法案,標志著文官考試制度的建立。變革考試甄別報考條件民國男子年滿21歲者,得應文官考試,即女子不得參加文官考試。負責機構文官考試由政事堂銓敘局負責。考試類型文官高等考試、普通考試,司法官考試,知事試驗,留學生甄拔考試。甄別對象已經在文官職位上工作的人甄別方式通過檢驗畢業文憑、調查經歷、檢查工作成績、考察學識與工作經驗等決定其能否留任任務一:(2)了解北洋政府時期的選官制度背景1913年初,北洋政府頒布了《文官考試法草案》等法案,。變革考試甄別報考條件民國男子年滿21歲者,得應文官考試,即女子不得參加文官考試。負責機構文官考試由政事堂銓敘局負責。考試類型文官高等考試、普通考試,司法官考試,知事試驗,留學生甄拔考試。甄別對象已經在文官職位上工作的人甄別方式通過檢驗畢業文憑、調查經歷、檢查工作成績、考察學識與工作經驗等決定其能否留任北洋軍閥統治,北洋軍閥統治,實質上軍事獨裁。影響標志著文官考試制度的建立。①②甄別是舊人事制度向現代文官制度轉變的一個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連續性與穩定性。③局限:受北洋政府性質的制約和影響。任務一:(3)了解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選官制度背景蔣介石名義上統一全國,以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為基礎;繼承、吸收了中國傳統考試監察和西方文官制度;落實孫中山文官考試思想。①人事制度:重新設計頒布,“官吏”稱謂逐漸被“公務員”代替。②公務員制度:1929年,國民政府制定《公務員任用條例》,1933年頒布的《公務員任用法》,標志著公務員制度建立。變革③報考資格:男女皆可。④負責機構:考試院。⑤甄別制度:對一般在職人員,也采用甄別審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資格影響①法律、制度規定嚴密,考試內容趨于現代化。②具有更強的開放性和平等性。③局限:實施過程漏洞百出,任用親信、拉幫結派現象始終無法禁絕。1928年10月,國民黨中常會通過《訓政綱領》,規定將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項治權“付托國民政府總攬而執行之”,分設平行的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五院,國民政府總持全局。這說明A.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得以實現 B.選官制是國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C.國民黨一黨專政的政權正式建立 D.西方近代政權模式在中國發生異化B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和公務員制度學習活動三:任務一:通過時間軸梳理新中國干部制度的發展及其意義干部的含義“干部”一詞是外來語。1949年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根據地和解放區,“干部”指在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軍隊及革命團體中擔負一定領導責任的人員,以及在共產黨領導的蘇維埃政府、邊區政府、工農民主政府中擔任一定公職的人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干部”一詞的含義變化不大:主要指中國共產黨組織、國家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國營企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和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一、干部制度演變的過程民主革命時期:干部統一管理建國初:沿用之前的干部制度發展:干部分類管理改革開放后:初步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干部管理制度(完善)十八大后:規范化、制度化、廉政建設干部制度完善發展的意義黨管干部原則意義①提升了干部的素質和能力②為干部的晉升和降職提供有效的依據③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提高公務員素質④發展了社會主義民主……2006年發展完善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得到全方位的推進和改善,考試錄用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1993年初步形成公務員制度開始推行,隨后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建立2005年正式形成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任務二:通過時間軸梳理新中國公務員制度的發展及其意義①公務員政治、文化素質的不斷提升,為國家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增添活力。②有利于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用人機制,克服以往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③適應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推行公務員制度的意義現代中國的公務員制度與西方文官制度的區別?(1)不搞“政治中立”。中國公務員必須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決捍衛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2)公務員堅持黨的領導

強調堅持黨的組織領導,貫徹黨的組織路線,保持黨對政府重要領導人選的推薦權。(3)不搞“兩官分途”。

我國公務員制度沒有“政務官”和“事務官”的劃分。(4)堅持服務于人民的宗旨。

做人民公仆,為人民辦事,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角度西方文官制度中國公務員制度選用標準注重通才或專才,把業務知識和能力作為主要條件我國明確提出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兩官分途西方實行“兩官分途”,有“政務官”與“事務官”之分公務員沒有“政務官”與“事務官”的劃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搞多黨輪流執政,各級各類公務員根據需要可以相互轉任指導原則標榜“政治中立”,要求文官不得參加黨派活動,不得帶有政治傾向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決捍衛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管理體制強調“與黨派脫鉤”,公務員職務晉升不受政黨干預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黨對干部工作的領導服務對象是一個單獨的利益集團,受雇于政府,一切服從政府需要,為資產階級服務我國公務員不是獨立的利益集團,公務員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備用參考內容我國《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中明確規定“國家公務員制度貫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這說明我國公務員制度A.強調德才兼備和擇優錄取 B.堅持黨對人事工作的領導C.禁止公務員參加黨派活動 D.捍衛和執行黨的基本路線D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干部制度進入改革和進一步完善階段,在干部選拔、任用、考核、獎懲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下列屬于這一時期的改革成果的是①創建干部制度②干部管理民主化③干部管理法制化④實行公務員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C1953年4月,中共中央發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論教育的指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