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6講偉大的抗日戰爭落實主干知識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點課時作業內容索引落實主干知識一、侵華日軍的罪行1.背景(1)日本①1927年召開的東方會議上確定了“
”的武裝侵略方針。②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使日本陷入極端困難的境地,企圖發動對外戰爭以擺脫經濟危機。(2)中國:中國國民政府全力“圍剿”紅軍,給日本以可乘之機。征服滿蒙2.概況(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中國東北淪陷。(2)“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3)“八一三事變”: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4)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中國失去了
、華中和華南大片領土。華北3.罪行(1)屠殺中國軍民:如
等。(2)公然違反國際公法,實施
和毒氣戰。(3)實行“
”政策,扶植傀儡政權,并在淪陷區進行經濟掠奪和推行
教育。南京大屠殺細菌戰以華制華奴化特別提示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開始了十四年的抗日戰爭。1931~1937年,日本局部侵華;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日軍全面侵華。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1.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立即發表宣言,號召“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2.1935年,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
。3.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
會議上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4.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分裂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建立。一致抗日瓦窯堡5.八一三事變后,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共將其所屬部隊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6.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
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它成為全民族抗戰的旗幟。國共合作概念闡釋黨內合作與黨外合作(1)黨內合作: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方式。所謂黨內合作,是指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國共兩黨的合作在國民黨一黨內部進行。(2)黨外合作:是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方式。所謂黨外合作,是指國共兩黨沒有統一到任何一個政黨內部,而是在兩黨之間進行合作。三、國共合作抗日徐州會戰臺兒莊洛川百團大戰會議疑難問答抗日戰爭中全民族抗戰是指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嗎?全民族抗戰并不單指國共兩黨合作,而是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共同參加的抗戰行為。國共兩黨像兩面旗幟,起引領、帶頭作用。四、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1.中共七大(1)時間:1945年春。(2)內容:制定了當時黨的任務,確立
為黨的指導思想。(3)意義: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礎。毛澤東思想2.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1)1945年8月,美國先后在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2)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擊潰日本精銳部隊關東軍。(3)中國軍隊的反攻:毛澤東發表《
》,正面戰場和敵后軍民舉行反攻。3.勝利標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并于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10月25日,
光復。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臺灣4.勝利意義(1)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勝利。(2)中華民族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民族的恥辱,捍衛了民族尊嚴,并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為世界
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反法西斯歸納總結教材斷點補遺突破核心考點考點一抗日救亡與全民族抗戰1.抗日戰爭的特點(1)民族性:抗日戰爭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包括了全國各階級、各階層、各民族的一場民族戰爭。(2)雙重性:從斗爭性質來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戰爭,又是民族解放戰爭,具有雙重性。(3)兩個戰場并存:國民政府組織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開辟的敵后戰場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貫穿始終。(4)以弱勝強:中國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帝斗爭的完全勝利。(5)持久性:中國的抗戰堅持了十四年,是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較早、結束最晚的戰場。2.全民族抗戰的具體表現(1)旗幟: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2)地域:真正的全國戰爭。前線軍民抗日,后方全國救亡。(3)參戰:全國各個階級、階層。工農兵學商各界各族人民,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共同參加。(4)團結:全國各黨派。各黨派均以民族存亡為重,結束分裂對抗,求同存異,在抗日的基礎上團結一致,集中力量爭取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5)合作:全國軍隊。包括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軍隊,主力軍和游擊隊,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統一又獨立的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兩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6)基礎:廣大群眾。他們是抗日戰爭的基礎和力量源泉。3.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關系(1)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反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戰場。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援助了中國人民。尤其是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加速了日本投降的步伐。獲取材料信息要求:從材料中找出抗日戰爭日本失敗的原因。材料對于日本戰敗的真正原因,當事者和歷史學家們意見不一。負責進行戰略轟炸的人斷言,即使沒有原子彈,日本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毀了。尼米茲海軍上將始終認為,美國海軍的絕對優勢使勝利得以實現,而且只要有海軍優勢就足以獲勝。蘇聯的觀點出人意料地得到負責中國境內空中作戰的陳納德將軍的支持。他認為,紅軍參戰是決定因素,即使沒有原子彈也會這樣……看來所有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敗,然后又使失敗突然到來。但是有兩個不變和壓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運:首先是日本經濟上的弱點——它的經濟潛力只及美國的15%……但是美國人——這是第二個決定性因素——出色地動員和發揮了自己的力量。——[法]亨利·米歇爾《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信息:
答案美國原子彈及海軍優勢;蘇聯對日作戰;日本自身的弱點。命題材料源1.抗日戰爭與中華民族凝聚力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們只從兩國軍事力量的對比出發,以為只要給中國有力的“一擊”,只需要幾個月就可以使中國屈服。可是,他們的算盤完全打錯了,結果大大出乎他們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國全民族抗戰的泥淖中無法自拔。——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發現問題材料作者認識到了民族凝聚力深刻影響了抗日戰爭的結局。命題角度抗日戰爭對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影響;抗日戰爭中國獲勝的原因。2.遠東國際法庭法官次序排位之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簽字國家的順序是美、中、英、蘇、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審判日本戰犯的遠東國際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蘇、中、法為序,經過中國法官(梅汝璈)的積極斗爭,最終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書上受降簽字的次序排列。必須認識到,在國際場合爭席位、爭排場,實際上關系到國家的地位和尊嚴。——摘編自梅汝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發現問題法官排列次序之爭反映的是抗擊日本法西斯斗爭中的貢獻大小。命題角度抗日戰爭與中國國際地位;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考點二國共兩黨的合作抗戰1.全國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統治及評價(1)基本史實①防御階段正面戰場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②相持階段雖表現不佳,但堅持抗戰、拒不投降,粉碎日本帝國主義最終滅亡中國的企圖和徹底解決中國戰事的妄想,拖住了侵華日軍,有力支援了太平洋戰場。③1942年中國遠征軍先后兩次入緬作戰,以實際行動走出國門,在更大范圍內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④始終堅持一黨專政與獨裁統治。(2)基本評價①對于當時代表中國唯一合法的中央政府而言,國民政府正面戰場的積極作用是它作為合法政府的應有之義,其抗戰所為是一個合法政府應承擔的責任。②應看到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在抗日的同時,一直沒有放棄“反共”的目標,并且堅持一黨專政。這不僅使得國民政府正面抗戰的積極作用沒有充分發揮,而且在整體上影響了中國抗戰力量,尤其是共產黨抗戰力量的發展。2.比較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區別與聯系史由證來要求:分析下面的史料,論證國共兩黨對抗日戰爭的貢獻。史料下表匯總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所發行的郵票。論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中共在抗日戰爭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毛澤東《論持久戰》向全國人民指明了抗戰勝利的途徑和前景,中共領導人民堅持人民戰爭的抗戰路線;敵后戰場從戰略防御階段配合正面戰場作戰到相持階段后成為抗戰的主戰場;中共始終從中華民族利益出發,倡導和維護統一戰線,最終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在抗戰的防御階段,抗日是比較積極的,挫敗了日寇速戰速決的夢想;1942年派出遠征軍入緬作戰,有力地支援了太平洋戰場。總之,國共兩黨同為抗日戰爭做出了貢獻。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也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直通高考·
教你做非選擇題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該目錄提出一條修改建議,并說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議及理由需觀點正確,符合歷史事實。)審材料材料提供的目錄反映出當時教科書有關抗日戰爭的主要內容,折射出時代對重大歷史事件認知的影響。審設問試題要求:①以現代人的歷史視野,找出教材目錄的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一條修改建議。(找不足不用回答,重在提出建議,觀點要正確);②說明修改的理由,要有史實依據,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答題策略(1)讀材料,找出其不足(或存在的問題)。目錄中沒有凸顯國民政府抗戰,未提及國民政府在抗戰中的貢獻。(2)依據所學知識,提出修改建議。例如,可以從全民族抗戰角度入手,聯系國民政府在抗戰中的貢獻,結合目錄中的不足回答。(3)史論結合,表述成文。選取歷史史實,說明論證所提觀點(建議)。答案示例提示:(“示例”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建議:增加“淞滬會戰”一目。理由:淞滬會戰是全面抗戰初期中、日雙方的重大戰役,中國軍隊頑強抵抗日軍侵略,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抗戰,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都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應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戰全貌。研析考情考向全國卷5年考題統計已考視角1.命題點:中共在抗戰時期的統一戰線政策(2017·課標全國Ⅰ,30)陜甘寧邊區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講到:“政府的各種政策,應當根據各階級的共同利害出發,凡是只對一階級有利,對另一階級有害的便不能作為政策決定的根據……現在則工人、農民、地主、資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權利。”這一精神的貫徹A.推動了土地革命的順利開展B.適應了民族戰爭新形勢的需要C.鞏固了國民革命的社會基礎D.壯大了反抗國民黨政府的力量答案解析√123456解析根據材料信息“陜甘寧邊區政府”和“工人、農民、地主、資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權利”等可知,中共此舉是為了擴大和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故B項正確。這一時期為抗日戰爭時期,A、C兩項所提到的歷史事件與這一時間不符,故均錯誤;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
1234562.命題點:抗戰勝利后的國共力量對比(2017·課標全國Ⅱ,30)抗日戰爭勝利后,山東根據地已有農會、工會、婦女會、青年團、兒童團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群眾組織,成員達404萬人,占根據地總人口的27%;中共黨員占總人口的1%左右,幾乎村村有黨員,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開始轉移B.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已經形成C.統一戰線范圍進一步擴大D.國共力量對比變化趨勢加強答案解析√123456解析材料體現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力量及群眾組織的巨大發展,相較于抗戰初期,反映出國共力量對比變化,故D項正確。材料未體現中共革命工作重心轉移,排除A項;B項與材料信息“抗日戰爭勝利后”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不是統一戰線的發展情況,排除C項。1234563.命題點:火柴商標圖案上的抗戰史印記(2016·課標全國Ⅲ,30)右圖是1932年出產的一款火柴上的圖案。據此可知,當時中國A.民族火柴工業舉步維艱B.新的營銷方式得到采用C.開始興起實業救國思潮D.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答案解析√123456解析由題干時間“1932年”,可知當時中國處于局部抗戰時期,又由圖片中“挽回利權”“振我中華”“十九路軍”等字樣,可知當時中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故選擇D項。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利用國人的愛國熱情推銷國貨在此之前就有,不是新的營銷方式,中國實業救國思潮興起于19世紀末,故B、C項錯誤。1234564.命題點:抗戰時期國民黨的專制獨裁政策(2016·課標全國Ⅰ,30)1943年8月,國民黨頒布《抗戰期間宣傳名詞正誤表》,把“親日派”“長征時代”“爭取民主”“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歸為“謬誤名詞”,禁止刊載。這反映了國民黨A.努力緩和與其他黨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戰時政府的形象C.與中共爭奪抗戰的領導權D.力圖維護一黨專制的局面答案解析√123456解析國民黨禁止刊載的“謬誤名詞”都涉及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抗戰的史實,這些“謬誤名詞”大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地位,嚴重沖擊了國民政府的執政能力,為了維護“一黨專制”,國民黨不得不把這些名詞進行封殺,故選D。指定“謬誤名詞”及其禁止轉載的做法,會激化國民黨與其他黨派的矛盾,排除A;政府把“爭取民主”“國共合作”等歸為“謬誤名詞”,顯然不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排除B;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是合法的中央政府,中共軍隊是在中央政府領導下進行抗戰的,排除C。1234565.命題點:七七事變爆發前的國民政府抗戰策略(2015·課標全國Ⅰ,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先后統籌完成了江寧、鎮江、虎門、馬尾、連云港等要塞區的建設,又大規模構筑了京滬、滬杭、豫北、晉北、
綏東等側重于城市和交通線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國民政府A.力圖防范各地興起的反蔣運動B.對日持久防御作戰的戰略意圖C.全力“圍剿”紅軍的企圖D.試圖削弱各地軍閥的實力答案解析√123456解析材料體現了國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戰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線布置防御工事,結合背景,實質上反映出國民政府對日持久作戰的戰略意圖。故選B項。1234566.命題點:日軍的經濟侵華罪行(2015·課標全國Ⅱ,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設立“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發行“聯銀券”,流通于平、津、魯、豫等地;同時還發行了大量不具備貨幣性質的“軍用票”,流通于市場。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徑的目的是A.擾亂國統區金融秩序 B.轉嫁戰爭負擔C.封鎖抗日根據地經濟 D.強化物資管制答案解析√123456123456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結合日本侵華分析。抗戰時期,日本控制淪陷區的金融,通過發行“聯銀券”“軍用票”等掠奪財富,以戰養戰,其目的是轉嫁經濟負擔,故B項符合題意;日本侵略者的這些行徑擾亂的是淪陷區的金融秩序,故A項錯誤;封鎖抗日根據地主要是依靠物資管制制度,故C項不符合題意;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日本在金融領域的舉措,與物資管制關系不大,故排除D項。待考視角123中國兩次反日侵略戰爭對照表A.經濟實力 B.民族意識
C.政府領導 D.國際援助1.命題點:甲午中日戰爭與抗日戰爭不同結果的比較(2017·龍巖二模,30)中國兩次反侵略戰爭的時長、意志和結果出現巨大反差,其根本因素是答案解析√解析甲午戰爭中國的經濟實力優于日本,但卻獲得失敗的結果,抗日戰爭中國實力落后于日本卻獲得成功,故經濟實力不是導致兩次反侵略戰爭出現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故A項錯誤;甲午中日戰爭時中國國民的民族意識淡薄,而抗日戰爭時出現全民族抗戰,故主要是民族意識的不同,故B項正確;兩次戰爭中都有政府堅持抵抗,故政府領導不是導致兩次反侵略戰爭出現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故C項錯誤;抗日戰爭時中國雖獲得國際援助,但不是中國抗戰勝利的主要原因,故D項錯誤。123答案解析123A.國民黨在抗戰初期積極抵抗
B.東北軍為抗戰做出重大貢獻C.日本在東北的“三光”政策
D.中共抗戰初期頑強抵抗日軍√解析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聯軍前身)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故A項錯誤;東北軍的前身是軍閥部隊,后來服從了國民政府的領導,“九一八”事變后,東北軍沒有進行抵抗就撤出了東北,故B項錯誤;日本是在華北推行“三光”政策,故C項錯誤;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聯軍前身)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根據表格數據可以得出中共抗戰初期頑強抵抗日軍,故D項正確。1233.命題點:國民政府的“游擊戰”戰略(2017·河南五校聯考)1938年11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制定了“游擊戰重于正規戰,變敵后方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敵后方”的戰略。國民黨此舉意在A.粉碎日軍以戰養戰的企圖B.塑造政府積極抗戰的形象C.與中共爭奪抗戰的領導權D.汲取中共游擊戰術的經驗答案解析√123解析本題考查國民黨的抗戰戰略。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抗戰進入相持階段,為支持長期戰爭,日本采取以華制華、以戰養戰的策略,此時國民黨提出變敵后方為其前方,目的就是要粉碎敵人的這一企圖,故A項正確;材料所述措施重在抗戰實際需要,而非塑造政府形象,故B項錯誤;材料中國民政府的戰略與爭奪抗戰領導權無關,故C項錯誤;汲取中共游擊戰術的經驗不是目的,故D項錯誤。123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2018·洛陽聯考)1937年5月,毛澤東在蘇區黨的代表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土地是屬于日本人,還是屬于中國人,這是首先待解決的問題。既是在保衛中國的大前提之下來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那末,由暴力沒收方法轉變到新的適當方法,就是完全必要的。”由此可知,該時期土地政策變革的主要意圖是A.停止土地革命 B.維護農民利益C.團結抵御外侮
D.實行減租減息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根據材料時間“1937年5月”,可知當時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土地政策的變革旨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應對日本的侵略,故C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2.某學者評價1937年淞滬會戰時說:“中國統帥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滬,既削弱了華北的抗日戰斗力,又未保住京滬杭地區,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長江門戶洞開,對武漢和華中腹地威脅極大。”這一觀點A.贊揚了國民政府的積極抗戰B.低估了淞滬會戰的戰略意義C.主張集中力量進行淞滬會戰D.主張以犧牲華北來確保華中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材料說明該學者對淞滬會戰戰略部署持否定態度,并不是贊揚國民政府的積極抗戰,故A項錯誤;材料對于淞滬會戰結局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他沒有看到淞滬會戰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為持久抗戰奠定基礎,低估了淞滬會戰的戰略意義,故B項正確;“未保住京滬杭地區”說明淞滬會戰已經失敗,故C項錯誤;“既削弱了華北的抗日戰斗力”說明該學者不主張犧牲華北,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3.(2018·南寧聯考)右圖是美國《時代》周刊1938年1月3日的封面,封面人物是蔣介石和其夫人宋美齡。與人物相配的文字內容意為:(為了抗日)付出任何犧牲都是值得的。這表明A.國民政府努力爭取國際勢力的支持B.中國抗戰取得階段性勝利C.美國輿論正面關注中國政府的抗戰D.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抗擊日本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本題從全球史觀角度考查中國抗戰的重要性。材料并未體現國民政府爭取外部勢力支持,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時間“1938年1月”,可知此時尚處于抗戰防御階段,故B項錯誤;美國《時代》周刊刊登蔣介石夫婦,“(為了抗日)付出任何犧牲都是值得的”,表明美媒正面評價國民政府的抗日,故C項正確;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形成于1942年,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4.據史料記載: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武裝對敵作戰12.5萬次,消滅日、偽軍171.2萬人,其中日軍52.7萬人;國民黨軍隊共擊斃、擊傷日軍80多萬人,平均每年抗擊了40%的侵華日軍。從材料中不能得出的結論是A.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的抗戰
B.國共兩黨的共同抗戰是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C.國民黨軍隊一直消極抗日D.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是抗戰的中流砥柱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抗戰初期,國民黨軍隊積極抗戰,從材料中“國民黨軍隊擊斃、擊傷日軍80多萬人,平均每年抗擊了40%的侵華日軍”可知,C項說法錯誤。A、B、D三項在材料中均有體現。12345678910111213145.(2017·遵義二模)1938年7月,日軍制定了《從內部指導中國政權的大綱》,其中對“文化教育”規定:“尊重漢民族固有的文化,特別尊重日華共通的文化。”后來,又秘密頒布《對支宣傳策略綱要》,把“宣傳教育”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日本重視對華“教育”的目的是A.提高中國人民教育水平B.學習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C.試圖通過“教育”控制中國D.掩蓋發起戰爭的滔天罪行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本題考查全面抗戰期間日本在中國淪陷區進行奴化教育的目的。日本對華開展奴化教育,無益于中國教育水平的提高,故A、B項錯誤;日本重視通過奴化教育達到控制中國的目的,故C項正確;日本確有通過奴化教育掩蓋侵略戰爭罪行的意圖,但僅是直接目的,深層次的目的就是控制中國,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6.(2018·河北百校聯盟聯考)1936年,在陜西“剿共”前線的東北軍與西北軍首先與工農紅軍達成抗日停戰協定,同年秋,在山西的閻錫山也與工農紅軍建立了特殊關系。這反映了A.國民黨政府政策發生重大變化B.團結抗戰局面形成C.抗日力量逐漸得到發展D.國共開始局部合作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本題考查國共第二次合作。1936年西安事變前,國民黨政府依舊奉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故A項錯誤;1936年,西安事變前,國共尚處于對峙時期,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東北軍與西北軍首先與工農紅軍達成抗日停戰協定”“閻錫山也與工農紅軍建立了特殊關系”,說明國民黨內部出現了分化,贊成抗戰的力量不斷壯大,故C項正確;“停戰協定”“特殊關系”表明中共與國民黨一些地方勢力秘密達成某種共識、默契,不能表明國共局部合作的信息,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7.(2017·內江五模,29)1938年10月到1944年春,中國戰場上出現過汪精衛投降、皖南事變、百團大戰、張自忠犧牲的棗宜會戰,以下解讀合理的是A.日本放棄了滅亡中國計劃,改變侵華方針B.體現了與日本侵華方針間的密切聯系C.國共關系已破裂D.中共是抗戰的中流砥柱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1938年10月到1944年春,抗日戰爭處于相持階段,日本改變了侵華方針,主要集中兵力打擊敵后戰場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對國民黨采取政治誘降為主,所以中國戰場上才會出現這些狀況,故B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8.(2017·全國卷高考臨考沖刺押題卷六,29)1942年2月,美國給中國巨額貸款5億美元,超過了1937年到1941年7月貸款總數的兩倍,而且未規定利率、償還期、擔保及借款用途。美國大力加強對中國援助的主要原因是A.建立戰后中美關系,維護美國的遠東利益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美是同盟關系C.中國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巨大貢獻D.美國企圖通過經濟援助,分割中國領土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材料反映了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后,美國大力加強對中國的援助,主要原因是中國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巨大貢獻,中國戰場牽制了大部分日本的兵力,有力支持了美國的太平洋戰場,建立戰后中美關系,維護美國的遠東利益并不是主要原因,故A項錯誤;同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美是同盟關系也不是主要原因,故B項錯誤;中國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巨大貢獻符合題意,故C項正確;美國企圖通過經濟援助,分割中國領土不符合史實,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1942年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使世界政治力量對比發生巨變,故A項錯誤;1940年毛澤東特別撰文指出新三民主義的關鍵是三大政策,說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面臨破裂的風險,故B項錯誤;D項不符合史實,故D項錯誤。9.(2017·昆明二模,30)1940年初,毛澤東撰文指出:“我們高舉新三民主義的旗幟,其關鍵在于有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內涵。”這一表述反映當時A.世界政治力量對比發生巨變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穩定發展C.國內抗戰形勢發生較大變化
D.黨派政權之爭大于民族利益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0.(2017·自貢二模,29)美國著名報刊《紐約時報》1936年涉及中國的報道為17篇,1937年為46篇,1938年為122篇,1939年為539篇,1940年為531篇。這狀況表明A.對日宣戰提升了中國國際影響力B.西方主流媒體涉華報道數量增多C.中國戰時國際戰略地位不斷強化D.美國政府加強了對華支持的力度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1941年,中國正式對日宣戰,故A項錯誤;材料僅涉及美國著名報刊《紐約時報》,并不能代表西方主流媒體,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故B項錯誤;材料僅涉及美國對中國的報道數量變化,并不能由此表明美國政府加強了對華支持的力度,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1.(2017·日照一模,29)1937~1945年,蔣介石在日記中對共產黨時而稱“共黨”,時而稱“共匪”,飄忽不定。這表明他A.交替實行聯共反共政策B.對中共政策缺乏連貫性C.沒有放棄反共防共立場D.蓄意破壞抗日統一戰線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蔣介石對中共態度的不斷變化,并不等于這是一種交替的聯共、反共政策,故A項錯誤;在長期的抗日戰爭中,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頑固派對中共采取的始終是一種既團結又打壓的兩手政策,故B項錯誤;時而的“共匪”稱呼就表明蔣介石集團始終沒有完全放棄反共防共立場,故C項正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自建立起就貫穿抗戰的始終,而且并不能簡單通過蔣介石對中共稱呼的變化就推斷這是一種蓄意破壞抗日統一戰線的行為,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2.(2018·河南高考診斷A卷,30)下面是1937年6月15日,蔣介石向周恩來提出的幾項條件。它反映出國民政府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A.竭力維護全民族抗戰局面
B.與中共爭奪抗戰領導權C.力圖削弱中共的政治實力
D.聯合中共力量共同抗日√解析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全面侵華開始,故A項錯誤;材料中蔣提出國共合作實則由國民黨領導,而非與中共爭奪抗戰領導權,故B項錯誤;材料體現蔣期望通過建立國共合作的組織方式來增強抵御外侵而非削弱中共的政治實力,故C項錯誤;材料中蔣期望通過建立國民革命同盟會團結共產黨以對抗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故D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二、非選擇題13.(2017·安徽師大附中檢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這是一種中國病——其根本原因是“統治階層的頹廢”,在中國古老政治肌體上引起的綜合并發癥: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文化的混沌、失衡、無措、衰朽——我稱之為“政治植物人綜合征”。病癥如“眼”科:視野短淺,目光狹窄。“心”“腦”科:思維陳舊,茍且偷安。“精神”科:沒有核心價值觀,萎靡不振,畏敵如虎。肢體部分如官僚病:自私自利,腐敗無度。文人病:文弱無恥,空談漫議。軍人病:貪污浪費,惜死顧身。其他還有如富貴病——貪圖安逸享樂的生活。社會病——全民腐敗墮落等。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
1931年,日本關東軍密謀九一八事變。對此早有覺察的張學良卻電令其部下“此時與日本開戰,我方必敗,敗則日本將要求割地賠款,東北萬劫不復,宜力避沖突,以公理相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景區旅游服務質量提升工程考核試卷
- 寶石的稀有性與收藏價值分析考核試卷
- 生活初一上冊語文作文
- 筆的使用與維護培訓考核試卷
- 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試卷(含答案)
- 紡織原料行業人才培養計劃考核試卷
- 未來的數字化戲劇與表演藝術創新方向考核試卷
- 漁業機械化捕撈作業效率與漁獲物處理考試考核試卷
- 纖維板生產設備維護與管理考核試卷
- 青浦高三語文二模作文
- 第二章第二節氯氣及其化合物-氯氣制備及性質微型化實驗改進設計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
- 電梯的應急預案培訓
- 高中語文部編版教材單元寫作任務(必修上下冊+選擇性必修上中下冊)
- 2025年國際教育資源共享合同范本
- GB/T 45166-2024無損檢測紅外熱成像檢測總則
- 脫硝催化劑環境影響評估-洞察分析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語三年級下冊課件 Unit4第1課時Startup
- 2025年異位妊娠診斷與治療策略研究綜述
- 2025年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鄉村振興戰略儲備人才引進18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級下冊數學第七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 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12J12無障礙設施圖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