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040
CCSP28
DB36
江西省地方標準
DB36/T1693—2022
公路橋梁支座更換技術規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eplacementofhighwaybridgebearings
2022-11-17發布2023-05-01實施
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36/T1693—2022
目次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與定義.........................................................................1
4基本規定...........................................................................2
5方案設計...........................................................................2
6支座更換設備.......................................................................4
7支座更換施工.......................................................................5
8支座更換質量檢驗與驗收.............................................................6
附錄A(資料性附錄)支座檢查記錄表...................................................8
附錄B(資料性附錄)橋梁頂升方案....................................................10
附錄C(資料性附錄)盆式支座移除工藝................................................11
附錄D(資料性附錄)重力澆筑混凝土工藝..............................................12
附錄E(資料性附錄)施工監測儀器設備................................................13
附錄F(資料性附錄)千斤頂標定校核..................................................14
附錄G(資料性附錄)楔形臨時支撐....................................................15
附錄H(資料性附錄)支座安裝位置偏差檢驗與驗收......................................17
I
DB36/T1693—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運輸廳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江西贛粵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東南大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國強、李諾、吳剛、徐義標、鄒友泉、余小晴、楊美群、劉靜、李慧樂、萬
陽、李莉、馬豐博、張璐、崔彌達。
II
DB36/T1693—2022
公路橋梁支座更換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公路橋梁支座更換的術語與定義、基本規定、支座更換方案設計、支座更換設備、支座
更換施工、支座更換質量檢驗與驗收等技術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公路橋梁常用的板式橡膠支座、盆式橡膠支座的更換。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
件。
GB50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7鋼結構設計規范
GB50164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
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
JT/T4公路橋梁板式橡膠支座
JT/T391公路橋梁盆式支座
JTGF80/1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一冊土建工程
JTG3362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
JTG5120公路橋涵養護規范
JTG5220公路養護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一冊土建工程
JTG/TH21公路橋梁技術狀況評定標準
3術語與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橋梁頂升bridgejacking
支座更換施工時將橋梁上部結構按照設計的頂升方式頂升到預定高度的作業過程。
3.2
支座更換bearingreplacement
拆除需要更換的橋梁病害支座,安裝滿足設計要求的新支座。
3.3
臨時支撐temporarysupport
橋梁頂升到預定的高度后,臨時承載上部結構以完成支座反力轉移的裝置。
3.4
施工操作平臺constructionoperationplatform
施工過程中用于橋梁頂升和支座更換而搭設的施工平臺。
1
DB36/T1693—2022
3.5
施工監控系統constructionmonitoringsystem
在支座更換施工過程中,對千斤頂頂升力及梁體頂升高度、位移、應力/應變等進行實時監測的硬件設
備和軟件系統。
4基本規定
4.1支座更換前,應對支座病害誘因進行分析。
4.2橋梁支座更換過程應遵循安全、經濟、綠色的原則。
4.3橋梁支座更換過程中不應損傷原結構。
4.4橋梁頂升施工之前,應評估梁體頂升對伸縮縫、管線等附屬構件或設施的影響,確保施工過程中附
屬構件的安全。
4.5墩頂頂升空間和支承面不滿足頂升要求時,可另設頂升支架,支架應滿足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要求,
并按GB50017對其進行承載力和穩定性驗算。
4.6對復雜橋梁結構的支座進行更換時,應配備結構安全監控系統,對梁體的頂升高度、應力、位移等
實時監控,確保梁體結構安全和施工安全。
4.7對橫橋向有多個支座的裝配式梁橋,若一排支座中需要更換一個或多個支座時,則應把同一排支座
全部進行更換。
4.8支座更換不宜在不良天氣或夜間條件下進行。
4.9支座更換施工、質量檢查與驗收應符合本文件及國家與行業有關規范、標準的規定。
5方案設計
5.1一般規定
5.1.1方案設計應進行專項設計,內容包括頂升方案設計、支座更換方案設計和施工監控方案設計。
5.1.2方案設計應考慮橋梁結構形式、橋梁墩臺形式、支座類型(包括規格型號和數量等)和周圍環境
等因素。
5.1.3支座更換前應制定施工方案,組織專家論證后方可實施。為避免橋梁頂升對梁體造成損傷,應按
JTG3362的規定對橋梁主要構件進行局部承載力驗算。
5.1.4方案設計應結合橋梁設計與施工文檔、檢測和養護維修記錄等資料進行。
5.1.5橋梁頂升及支座更換過程宜在中斷交通的情況下進行。
5.2頂升前的檢查復核
5.2.1支座更換前應收集橋梁的設計資料、施工資料及歷次檢測報告等,對支座狀況進行復核檢查,必
要時應開展現場的檢測。
5.2.2支座復查內容應包括型號、變形、安裝位置、支座墊石及周圍環境等,新更換支座的承載力不應
低于原支座的承載力。
5.2.3板式橡膠支座的劣化情況復查內容應包括橡膠老化開裂、不均勻壓縮變形、過大的剪切變形和移
位、脫空等。
5.2.4盆式支座的劣化情況復查內容應包括鋼盆缺陷裂紋、鋼構件銹蝕、四氟乙烯滑板磨損滑脫或斷裂、
不銹鋼板安裝缺陷、螺帽缺失等。
5.2.5橋梁支座的檢查應做好記錄,記錄表參見附錄A。
5.2.6橋梁支座的復檢宜用橋檢車等輔助裝置進行,對人力難以觸及的支座,如高墩、高塔橋梁支座,
可采用無人機進行檢測。支座現場檢查宜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進行,若光線不足應進行補光。
2
DB36/T1693—2022
5.3頂升方案設計
5.3.1應根據橋梁上部結構的形式、截面類型和頂升設備等情況,明確頂升位置及頂升步驟。
5.3.2應根據橋梁設計圖紙計算出每個頂升支承點的頂升力,并給出頂升支承點布置圖及頂升要求。頂
升受力點宜位于梁體腹板、肋板、內橫隔梁位置處,合力點應與支座中心點重合。
5.3.3應結合結構驗算和頂升時梁體危險截面的允許最大裂縫寬度,確定各頂升點的頂升高度和頂升高
度差控制值,其中允許最大裂縫寬度應滿足JTG3362的規定。
5.3.4應根據設計圖紙提供的設計荷載,通過公式(1)計算頂升設備所需提供的頂升力
FLDR(1)
式中:
FLD——千斤頂需提供的總頂升力(kN);
R——頂升總荷載標準值,為橋梁上部結構永久荷載作用的標準值(可不計入混凝土收縮和徐變作
用)和可變荷載作用(如可中斷交通可不考慮可變作用)的偶然組合(kN);
λ——安全系數,取值不小于1.5,水平承載時不小于1.25。
5.3.5根據橋梁結構形式可采用以下頂升方式,參見附錄B。
(1)對于簡支梁橋:
——結構簡支且橋面不連續,宜采用單墩局部頂升梁體的方式頂升,參見附錄圖B.2;
——結構簡支但橋面連續,可采用單墩兩側梁體同步頂升或多墩梁體整體頂升,參見附錄圖B.1,若
采取單墩兩側梁體同步頂升時,則應嚴格控制頂升高度,避免連續橋面出現損壞。
(2)對于多跨連續梁或先簡支后連續的結構體系:
——當局部頂升高度滿足更換支座所需的最小頂升高度且不超過5.3.3條規定的頂升高度控制值時,
可采用單墩梁體局部頂升梁體的方式頂升,參見附錄圖B.2;
——當局部頂升高度不滿足單墩支座更換最小頂升高度要求時,則應采用多墩梁體頂升,參見附錄圖
B.1;
——當連續梁跨數及更換支座數量較多時,可采用成比例頂升的方式頂升,參見附錄圖B.3,但最大
頂升高度不得超過經計算所得到的允許頂升高度;
——當一聯橋梁結構中的部分墩梁固結時,可采用單墩梁體局部頂升方式頂升,應通過結構計算確定
并嚴格控制頂升高度。
(3)對于采用連續防撞墻式護欄的橋梁,宜采用多墩梁體整體頂升方案,參見附錄圖B.1,避免防
撞墻式護欄遭到破壞。
(4)除結構簡支且橋面不連續的情形外,均應嚴格控制頂升高度,頂升高度應由5.3.3條確定。
(5)橋梁橫向頂升應采用同步頂升控制系統實施頂升,避免梁體橫向聯結遭到破壞。
5.4支座更換方案設計
5.4.1舊支座移除時應保護好支座的預埋部件。
5.4.2對于板式橡膠支座,若混凝土墊石無損壞,則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直接移除病害支座;對于盆
式支座,當頂升高度受限時,則應恢復原支座上下預埋板的聯結裝置,并采用自下而上的倒拆工藝移除支
座,盆式支座的移除步驟參見附錄C。
5.4.3新支座安裝前應檢查支座上部預埋鋼板是否處于水平狀態,若發生傾斜(平整度大于±0.1mm)應
先進行調整再安裝支座。
5.4.4支座安裝應確保安裝順序的正確性。對于板式橡膠支座,可采用自下而上的安裝順序,先修復或
澆筑墊石混凝土和調平砂漿,厚度不宜低于25mm,再安裝支座;對于盆式支座,當頂升高度受限時,可
采用自上而下的順序安裝新支座,并采用重力澆筑混凝土的方式澆筑破損混凝土墊石和灌漿層,澆筑材料
質量應滿足GB50164和JGJ55的要求,重力澆筑混凝土的方式參見附錄D。
5.4.5若支座墊石存在破損,則應采用符合設計要求的灌漿材料(如環氧砂漿)進行修補,強度不應低
于支座墊石強度。
3
DB36/T1693—2022
5.4.6臨時支撐在安裝時應預留臨時支撐的壓縮變形量和新支座安裝量,使落梁前新支座不受外力。
5.5施工監控方案設計
5.5.1對于復雜橋梁結構的支座更換,應結合橋梁原設計文件,根據結構計算確定監控方案,方案應經
過論證后實施,確保施工過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5.2在梁體頂升(復位)作業時,應實時監控頂升力、頂升高度、頂升速度,同時宜實時監控梁體應
力/應變、裂縫、位移等。
5.5.3應對頂升(復位)階段的梁體相對位移差進行監控,確保相對位移差滿足要求,且梁體不產生過
大的附加應力。
5.5.4應對頂升(復位)階段的梁體關鍵截面應力進行監控,及時發現不同步頂升對梁體造成的危害。
5.5.5橋梁結構內力、梁體位移、關鍵部位應變等監控工作應貫穿于頂升(復位)階段的整個施工過程
中。
5.5.6若橋梁結構存在裂縫等病害,則應對頂升過程中病害的發展變化進行監控。
6支座更換設備
6.1頂升設備
6.1.1設備技術要求
6.1.1.1頂升設備使用前應進行標定,宜選擇帶自鎖功能的千斤頂,防止頂升時突然回落。
6.1.1.2頂升設備應根據頂升高度和頂升空間進行選擇,計算頂升力應控制在千斤頂額定頂升力的80%
以內,頂升位移量應控制在千斤頂頂升位移量的60%以內。
6.1.1.3單墩/橋臺梁體頂升時,應保證在支座頂升過程中同一支座處各千斤頂實施同步頂升,同步精度
應不超過0.5mm。多跨結構同步頂升時,頂升設備應能保障各個支座(各跨)頂升的同步性。
6.1.1.4頂升設備應能保證千斤頂卸載過程可控,使千斤頂同步卸載且受力均衡。
6.1.1.5若采用同步梁體復位方案,頂升設備應能嚴格控制各支點處千斤頂同步回油,遵循頂升力、位
移雙控的原則,保證梁體回落到頂升前的標高處。
6.1.1.6頂升設備應具有頂升位移、頂升力、頂升速度等多指標數據控制和存儲功能,能夠對監控指標
進行多指標預警控制,并可實時存儲數據。
6.1.2設備安裝要求
6.1.2.1頂升千斤頂安裝位置處的上下接觸面應按頂升設計文件進行調平處理,防止偏載。
6.1.2.2頂升千斤頂安裝位置處的上下接觸面應根據GB50010和JTG3362的規定進行局部承壓驗算,
并配置鋼墊板,以防止在支座更換過程中造成接觸面破壞。
6.1.2.3頂升千斤頂布置在縱向、橫向坡度較大的橋梁時(一般為坡度大于2%),應設置千斤頂橫向限
位裝置。
6.2施工監控設備
6.2.1設備技術要求
6.2.1.1監控設備應包含位移計、應變片等傳感設備,用于實時監控支座更換過程中的梁體位移、關鍵
部位應變等。部分傳感設備可參考附錄E。
6.2.1.2傳感設備量程應滿足實際需求,且在使用前進行標定,其示值誤差不應高于1%。
6.2.1.3位移傳感器分辨率不應低于0.01mm,應變傳感器分辨率不應低于1μ。
6.2.1.4監控設備應具有存儲、回放、實時顯示功能,且數據采集設備的采樣頻率應滿足實際需求。
4
DB36/T1693—2022
6.2.2設備安裝要求
6.2.2.1監控設備的安裝不應對橋梁及其附屬結構的安全性造成影響,且應避開頂升區域,防止施工過
程中因觸碰影響監控的準確性。
6.2.2.2為保障監控數據的準確性,施工及環境造成的傳感器的示值波動不應大于示值的1%。
7支座更換施工
7.1準備工作
7.1.1頂升施工前應搭設支座更換的工作平臺。工作平臺的搭設應便于施工操作人員及監控人員使用,
同時具備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
7.1.2應對墩臺頂部進行清理并做調平處理,確保墩臺頂面平整。
7.1.3頂升施工前應根據公式(1)計算所需的千斤頂數量,并對千斤頂進行標定,參見附錄F。
7.1.4頂升施工前應檢查所有頂升設備,確保設備正常工作。
7.1.5頂升施工前應記錄梁體裂縫狀況,并與頂升后梁體的裂縫狀況做對比。
7.1.6頂升施工前應根據JTG5120、JTG/TH21對梁體、墩臺、基礎和施工環境等進行檢查確認。對存
在的結構缺陷進行加固處理,并進行局部承壓驗算。
7.1.7頂升施工前應將橋梁上部結構存在的部分約束進行釋放,避免頂升施工造成伸縮縫、護欄等部件
的損壞。
7.1.8頂升前應根據測量記錄確定支座墊石頂面標高,并標注原支座的中心線。
7.1.9頂升前應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7.2預頂升
7.2.1預頂升在頂升、監控設備及反力轉移裝置等安裝完成并調試正常后方可進行。
7.2.2預頂升時應分兩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采用頂升荷載控制,頂升荷載按照兩次加載進行:(1)首先加載至頂升力理論計算值的
30%,持荷5-10min,(2)繼續加載至頂升力理論計算值的60%,持荷5-10min;
——第二步采用頂升位移控制,應將梁體頂升至梁底脫離支座頂面1-2mm左右,并觀察5-10min,
同時測定梁體重量及頂升反力;
——若無異常情況,則進入正式頂升階段。
7.3正式頂升
7.3.1梁體正式頂升應分級進行,每級頂升量不應超過1mm。同時頂升過程應采用位移和反力雙重控制,
以頂升位移為主、頂升反力為輔。當任一頂升點的頂升反力超過理論頂升荷載的5%時,應立即停止頂升,
檢查梁體情況,分析不同步原因并進行處理,確保安全后方可繼續頂升。
7.3.2同步頂升速度應適當控制,頂升應緩慢平穩地進行,頂升位移速度不宜超過1mm/5min。
7.3.3頂升高度應嚴格控制,頂升高度應以支座頂部脫開梁體底部且滿足支座更換所需的操作空間為限。
對于板式橡膠支座,頂升高度宜控制在5mm以內;對于盆式支座,頂升高度應根據頂升方案設計值確定。
7.3.4梁體頂升至所需高度后,調整臨時支撐的高程,通過同步頂升系統將反力平穩地轉移至臨時支撐,
完成正式頂升。
7.3.5對于大噸位的支座更換,可選擇高程可調式的臨時支撐,參見附錄G。
7.4支座更換
7.4.1原支座反力轉移至臨時支撐后,應觀測千斤頂活塞高程及臨時支撐受力情況,若無明顯變化方可
取出原支座。
5
DB36/T1693—2022
7.4.2應采取有效措施取出原支座,避免損傷結構表面。
7.4.3支座取出后,應對結構表面進行清理,確保平整,且對支座上下墊板進行除銹處理。對于損壞的
支座墊板,應予以更換。
7.4.4應檢查支座墊石和相關附屬構件的完整性,若缺損,應進行修復、加固處理。
7.4.5為預防和控制事故或緊急情況,應制定突發事件及特殊情況的應急預案。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立
即啟動應急預案。
7.4.6應成立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用于在緊急情況下啟動應急程序。
7.4.7在頂升(復位)階段若出現監控數據異常,應立即暫停頂升,排查并消除異常情況后再進行施工。
7.4.8施工現場應配備專業工程師,以便在發生頂升故障時檢查并排除故障。
7.5梁體復位
7.5.1支座更換完成并確保無誤后,方可進行梁體復位。
7.5.2梁體復位應在墊石混凝土和灌漿層材料達到強度標準要求后進行。
7.5.3通過同步頂升系統將荷載從臨時支撐轉移至新支座,完成支反力轉移。在保證位移同步的情況下,
對千斤頂進行分級加壓,將梁體同步頂升至預定高度;千斤頂同步頂升過程中,同時解鎖千斤頂自鎖裝置
與臨時支撐,梁體頂升高度最終以能夠解鎖千斤頂自鎖裝置及臨時支撐為準;解鎖完成后,千斤頂分級回
油,梁體復位,使新支座分階段受力,完成支反力體系轉換。
7.6后期觀測與記錄
梁體復位完成后,應在交通正常運營情況下連續觀測至少24h,檢查記錄梁體位移、支座受力情況和
墊石及灌漿層的受壓情況,確保無異常后,方可進行設備的拆除。
7.7設備拆除
設備拆除應做到有序進行,不損壞設備,便于再次使用。
7.8現場清理
支座更換后場地應恢復原貌,保持清潔。
8支座更換質量檢驗與驗收
8.1基本要求
8.1.1更換的支座型號應與支座更換設計一致。
8.1.2新支座的質量及技術指標應符合JT/T4、JT/T391的規定。
8.1.3新支座豎向承壓、轉動變形、剪切變形或滑動功能應正常。對于單向和雙向活動的盆式支座,其
滑移方向應符合原設計圖紙和支座更換設計要求。
8.1.4修復或加固后的支座墊石應滿足JTGF80/1和JTG/FF50等關于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尺寸和平整
度的要求,若不滿足,應鑿除墊石后重新澆筑。新支座墊石的四角高差應符合JTG5220的規定。新支座
不應有脫空、外鼓、開裂等現象存在。
8.1.5支座更換質量驗收資料應齊全,包括支座更換設計文件、支座更換施工方案、施工監控資料、支
座更換監理資料、支座更換施工合同等。
8.2支座更換位置偏差
8.2.1應對所有更換支座的安裝位置偏差進行檢查,偏差檢查表參見附錄H。
8.3外觀鑒定
6
DB36/T1693—2022
8.3.1新支座不應有脫空、外鼓、開裂等現象存在。
8.3.2支座更換完成后應對橋梁外觀質量狀況進行檢查,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不應有新增結構裂紋
出現。
8.3.3支座更換完成后,應拆除臨時支撐、墊石模板等施工垃圾。
7
DB36/T1693—2022
A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支座檢查記錄表
表A.1板式橡膠支座檢查記錄表
橋梁名稱檢查日期
支座位置檢查編號
支座名稱型號
?d
長度
(mm)
支座裂紋剪切角
d
寬度
(mm)
順橋向?h
(mm)(mm)
支座位移轉角
橫橋向h
(mm)(mm)
四氟滑板磨損
支座墊石缺陷(不平整度,
開裂等)
鋼墊板、上承壓板(銹蝕、
彎曲變形)
支座脫空
支座環境病害
記錄人
8
DB36/T1693—2022
表A.2盤式支座檢查記錄表
橋梁名稱檢查日期
支座位置檢查編號
支座名稱型號
?h(mm)
支座轉角
h(mm)
鋼盆及鋼構件銹蝕
四氟乙烯滑板磨損滑脫或斷裂
不銹鋼板安裝缺陷和支座滑移狀態
(mm)
錨固螺栓、螺帽缺失
支座墊石缺陷:不平整度,損壞和開
裂等
支座環境病害
記錄人
9
DB36/T1693—2022
B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橋梁頂升方案
圖B.1橋梁梁體整聯/整橋同步頂升示意圖
圖B.2橋梁梁體縱向逐墩、橫向同步頂升示意圖
圖B.3橋梁梁體縱向成比例、橫向同步頂升示意圖
10
DB36/T1693—2022
C
附錄C
(資料性附錄)
盆式支座移除工藝
圖C.1盤式支座的移除
11
DB36/T1693—2022
D
附錄D
(資料性附錄)
重力澆筑混凝土工藝
圖D.1重力澆筑混凝土的工藝示意圖
12
DB36/T1693—2022
EE
附錄E
(資料性附錄)
施工監測儀器設備
表E.1施工監測儀器設備參考表
序號機械或設備名稱監控指標數據采集儀單位作用
1位移計位移靜態數據采集儀只測試并監控頂升值
2加速度計加速度振動數據采集器個
3應變片關鍵截面應變靜態數據采集儀個頂升過程中橋梁安全
4聲發射設備損傷聲發射數據采集器臺監控
5電子刻度放大鏡裂縫/個
6通訊設備//臺通訊聯絡
圖E.1位移傳感器
圖E.2應變片
圖E.3聲發射探頭
13
DB36/T1693—2022
F
附錄F
(資料性附錄)
千斤頂標定校核
表F.1千斤頂標定驗收記錄表
校驗單位記錄編號千斤頂型號
千斤頂本體高度最大頂升高度外徑額定油壓活塞直徑自重
(mm)(mm)(mm)(MPa)(mm)(kg)
千斤頂編號行程(mm)校驗行程(mm)壓力值(kN)持荷時間(min)是否漏油備注
試驗人員:記錄人員:
標定時間:年月日
14
DB36/T1693—2022
G
附錄G
(資料性附錄)
楔形臨時支撐
G.1楔形臨時支撐構造
楔形臨時支撐采用機械加工方式進行加工制造,其主要構造分為:固定楔塊、滑動楔塊、U型底座、
調整螺桿、限位螺桿、端頭固定錨塊、對接螺栓等組成。在楔形臨時支撐的固定楔塊上端設有調平鋼板;
在楔形臨時支撐的U型底座下端設有安裝座板。楔形臨時支撐可單獨使用,也通過對接螺栓連接后,形成
組合體共同受力。根據設計要求,楔形臨時支撐固定楔塊與調平鋼板之間可安裝特種聚四氟乙烯滑動層,
以形成多向滑動支座的功能。其構造如圖G.1所示。
圖G.1臨時支撐構造示意圖
G.2工作原理
通過螺桿張拉動楔塊從而實現高度的調節,同時在正壓力作用下楔形臨時支撐存有水平分力,其水平
分力由楔面間的靜摩擦力承擔,水平分力小于靜摩擦力。其中中間兩個螺桿用于驅動“動楔塊”的左右移動,
并在車輛行駛動載荷影響到斜面自鎖可靠性時承擔部分向左的軸向力;在車輛行駛動載荷影響到斜面自鎖
可靠性時,由外側兩個螺桿承擔部分的軸向力,起到保險作用。
G.3操作工藝
G.3.1升高操作。梁體頂升過程中,隨著千斤頂頂升,同時逆時針調整臨時支座中間兩螺桿,使動楔塊
向內移動實現固定楔塊的上升。
G.3.2鎖死操作。梁體頂升到位后,擰緊中間兩螺桿,然后將兩側螺桿及配套安裝擰緊,使其起到保險
作用,防止車輛振動作用影響楔面的自鎖
15
DB36/T1693—2022
G.3.3退楔操作。在支座更換完成,墊石混凝土達到規定強度后,對千斤頂進行注油加壓至規定反力,
拆除臨時支座兩側螺桿,然后順時針調整中間兩螺桿,使動楔塊外移,實現固定楔塊下降,完成退楔操作。
16
DB36/T1693—2022
H
附錄H
(資料性附錄)
支座安裝位置偏差檢驗與驗收
表H.1支座安裝位置偏差檢驗與驗收表
橋梁名稱跨度跨數
結構類型支座類型規格型號
支座更換位置
更換施工單位項目經理
(軸線、樁號)
允許偏差施工單位自
序號驗收項目監理(建設)單位驗收意見
(mm)查評定結果
1支座中心橫橋向偏位±2
2支座中心順橋向偏位±10
符合設計規定;設計未
3支座高程
規定時,±5
承壓力≤500kN:±1
4支座四角高差
承壓力>500kN:±2
檢查驗收
監理工程師
結論結論
(建設單位項目專業技術負責人)
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年月日
年月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DB36/T1693—2022
目次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保修期合同樣本
- 眾籌ktv合同樣本
- 個人店鋪售賣合同樣本
- 海底兩萬里教學設計
- 乙方違約合同標準文本
- 2025中文版股權轉讓合同范本
- 供貨合同標準文本教程
- 企業員工終止合同樣本
- 綠化服務承諾與質量保證措施方案
- 危急值報告制度最終版
- 2024年抖音游戲推廣合作服務合同范本3篇
- 招聘團隊管理
- 【課件】用坐標描述簡單幾何圖形+課件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
- 電商運營崗位聘用合同樣本
-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中考數學一模試卷
- 租賃鉆桿合同范例
- 消毒管理辦法
- 湖北省黃岡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含答案)
- CNG加氣站應急演練方案
- 反向開票政策解讀課件
- 2024年商業經濟行業技能考試-黃金交易從業水平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