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 習題 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 習題 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 習題 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 習題 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
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 習題 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10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一、選擇題1.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讓企圖離間中蘇關系的杜魯門大失所望。然而,對杜魯門來說,這還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澤東決定清除美國在華的全部勢力。中國這一舉措()A.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的地位 B.鞏固了新中國的主權地位 C.打破了美國遏制中國的僵局 D.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2.1954年12月,毛澤東在北京會見緬甸總理吳努時說:“我們在華僑中不組織共產黨,已有的支部已經解散。……亞非會議要是邀請了我們,又還讓蔣介石參加,我們就不好去了?!泵珴蓶|對吳努的談話表明新中國()A.在外交上“另起爐灶”的決心 B.遵循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 C.與周邊國家發展友好關系的愿望 D.貫徹萬隆會議的精神3.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美國等國家多次以“反對共產主義威脅”為借口,在全世界,特別在亞太地區煽動反華,指責中國“輸出革命”。對此中國政府做出的有力回應是()A.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C.以大國的身份參加會議 D.加入社會主義陣營4.下表是1949﹣1953年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變化情況,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由于當時實行了哪一外交方針()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國家數109100A.“另起爐灶”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C.“一邊倒” D.“不結盟”5.為了對抗國際奧委會,中國和印尼等國1962年倡議舉辦新興力量運動會,得到部分亞非國家的響應。國際奧委會則宣布封殺新興力量運動會,新運會最后僅舉辦了一屆。這反映了當時中國()A.外交形勢逐漸改觀 B.打開了外交新局面 C.外交依然面臨困境 D.處于完全孤立境地6.1971年,毛澤東主席在接見參加第26屆聯大中國代表團的領導時說:“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我們再不去就脫離群眾了!”材料表明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重要原因是()A.中美關系的緩和 B.中國綜合實力的強大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我國外交政策的調整7.“那些希望從后門接納偉大的中國人民的人失敗了,中國在要求恢復它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時,選擇了從前門進來”,這表明()A.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 B.新中國挫敗了美國制造的“兩個中國”的陰謀 C.大國與小國平等磋商國際事務的局面已經實現 D.一個以互信、互利為宗旨的新型區域組織建立8.在中日兩國的某項文件中有這樣的條目:兩國任何一方都不應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該文件內容()A.客觀上有利于日本戰后經濟的恢復 B.使日本擺脫了美國的政治控制 C.有利于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亞太地區關系的緩和 D.解決了中日間歷史遺留問題9.在四十一屆(1986年)至第四十三屆聯大上,中國代表團多次提出關于核裁軍和常規裁軍的提案并獲順利通過。在第四十四屆聯大期間,中國首次作為共同提案國,與其他國家共同提出“亞非拉和平與裁軍中心”的提案等,并獲得通過。材料體現出我國新時期的外交()A.以反對霸權主義為內容之一 B.以實現裁軍為首要目標 C.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D.借助聯合國開展多邊外交10.《歐亞巨人》中認為:“可以將上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看作是除當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種溫和的選擇,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帶來的一切好處……上合組織現有的和將來的成員的都是這樣來理解該組織的原則的。”材料中“另一種溫和的選擇”主要指()A.互相信任的軍事同盟關系 B.結伴而不結盟的新型國家關系 C.團結協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D.互利合作共贏的經濟伙伴關系1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檢察機關和司法機關要保持應有的獨立性;要忠實于法律和制度,忠實于人民利益,忠實于事實真相;要保證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權。”據此可知,這次會議強調()A.法治建設 B.司法獨立C.人人平等 D.人民民主12.1978年,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講道:“現在的問題是法律很不完備,很多法律還沒有制定出來。往往把領導人說的話當作‘法’,不贊成領導人說的話就叫作‘違法’,領導人說的話改變了,‘法’也就跟著改變?!逼湟庠?)A.樹立領導人的威信 B.強調法治建設的必要性C.提高公民法律意識 D.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二、綜合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4年,根據憲法規定,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民法起草,至1956年12月完成民法草案。立法工作后因政治運動而中斷。1962年,開始第二次民法起草。至1964年7月完成民法草案試擬稿。這次民法典起草,因1964年開始的“四清運動”而中斷。以上只是表面原因,關鍵原因則是不具備其賴以存在的經濟社會條件?!幾粤夯坌恰吨贫穹ǖ涞脑O想》材料二1979年,我國開始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經濟體制改革剛剛開始,條件還不具備。1985年,隨著改革開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來越活躍,客觀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調整各種民事關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方向。隨后,與之相適應的擔保法、合同法等單行法相繼制定。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與國際接軌,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幾粤夯坌恰吨袊穹ǖ渚幾氲膸讉€問題》(1)根據材料一,概括兩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斷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時的“經濟社會條件”。(2)根據材料二,歸納改革開放以來編纂民法典的基本歷程。這一歷程反映了怎樣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我國推動形成統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3.10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一、選擇題1.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讓企圖離間中蘇關系的杜魯門大失所望。然而,對杜魯門來說,這還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澤東決定清除美國在華的全部勢力。中國這一舉措()A.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的地位 B.鞏固了新中國的主權地位 C.打破了美國遏制中國的僵局 D.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答案】B2.1954年12月,毛澤東在北京會見緬甸總理吳努時說:“我們在華僑中不組織共產黨,已有的支部已經解散?!瓉喎菚h要是邀請了我們,又還讓蔣介石參加,我們就不好去了。”毛澤東對吳努的談話表明新中國()A.在外交上“另起爐灶”的決心 B.遵循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 C.與周邊國家發展友好關系的愿望 D.貫徹萬隆會議的精神【答案】B3.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美國等國家多次以“反對共產主義威脅”為借口,在全世界,特別在亞太地區煽動反華,指責中國“輸出革命”。對此中國政府做出的有力回應是()A.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C.以大國的身份參加會議 D.加入社會主義陣營【答案】A4.下表是1949﹣1953年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變化情況,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由于當時實行了哪一外交方針()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國家數109100A.“另起爐灶”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C.“一邊倒” D.“不結盟”【答案】A5.為了對抗國際奧委會,中國和印尼等國1962年倡議舉辦新興力量運動會,得到部分亞非國家的響應。國際奧委會則宣布封殺新興力量運動會,新運會最后僅舉辦了一屆。這反映了當時中國()A.外交形勢逐漸改觀 B.打開了外交新局面 C.外交依然面臨困境 D.處于完全孤立境地【答案】C6.1971年,毛澤東主席在接見參加第26屆聯大中國代表團的領導時說:“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我們再不去就脫離群眾了!”材料表明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重要原因是()A.中美關系的緩和 B.中國綜合實力的強大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我國外交政策的調整【答案】C7.“那些希望從后門接納偉大的中國人民的人失敗了,中國在要求恢復它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時,選擇了從前門進來”,這表明()A.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 B.新中國挫敗了美國制造的“兩個中國”的陰謀 C.大國與小國平等磋商國際事務的局面已經實現 D.一個以互信、互利為宗旨的新型區域組織建立【答案】B8.在中日兩國的某項文件中有這樣的條目:兩國任何一方都不應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該文件內容()A.客觀上有利于日本戰后經濟的恢復 B.使日本擺脫了美國的政治控制 C.有利于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亞太地區關系的緩和 D.解決了中日間歷史遺留問題【答案】C9.在四十一屆(1986年)至第四十三屆聯大上,中國代表團多次提出關于核裁軍和常規裁軍的提案并獲順利通過。在第四十四屆聯大期間,中國首次作為共同提案國,與其他國家共同提出“亞非拉和平與裁軍中心”的提案等,并獲得通過。材料體現出我國新時期的外交()A.以反對霸權主義為內容之一 B.以實現裁軍為首要目標 C.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D.借助聯合國開展多邊外交【答案】D10.《歐亞巨人》中認為:“可以將上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看作是除當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種溫和的選擇,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帶來的一切好處……上合組織現有的和將來的成員的都是這樣來理解該組織的原則的?!辈牧现小傲硪环N溫和的選擇”主要指()A.互相信任的軍事同盟關系 B.結伴而不結盟的新型國家關系 C.團結協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D.互利合作共贏的經濟伙伴關系【答案】B1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檢察機關和司法機關要保持應有的獨立性;要忠實于法律和制度,忠實于人民利益,忠實于事實真相;要保證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權?!睋丝芍?這次會議強調()A.法治建設 B.司法獨立C.人人平等 D.人民民主【答案】A12.1978年,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講道:“現在的問題是法律很不完備,很多法律還沒有制定出來。往往把領導人說的話當作‘法’,不贊成領導人說的話就叫作‘違法’,領導人說的話改變了,‘法’也就跟著改變。”其意在()A.樹立領導人的威信 B.強調法治建設的必要性C.提高公民法律意識 D.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答案】B二、綜合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4年,根據憲法規定,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民法起草,至1956年12月完成民法草案。立法工作后因政治運動而中斷。1962年,開始第二次民法起草。至1964年7月完成民法草案試擬稿。這次民法典起草,因1964年開始的“四清運動”而中斷。以上只是表面原因,關鍵原因則是不具備其賴以存在的經濟社會條件?!幾粤夯坌恰吨贫穹ǖ涞脑O想》材料二1979年,我國開始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經濟體制改革剛剛開始,條件還不具備。1985年,隨著改革開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來越活躍,客觀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調整各種民事關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方向。隨后,與之相適應的擔保法、合同法等單行法相繼制定。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與國際接軌,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幾粤夯坌恰吨袊穹ǖ渚幾氲膸讉€問題》(1)根據材料一,概括兩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斷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時的“經濟社會條件”。(2)根據材料二,歸納改革開放以來編纂民法典的基本歷程。這一歷程反映了怎樣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我國推動形成統一民法典的有利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