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中正當防衛的認定研究_第1頁
家庭暴力中正當防衛的認定研究_第2頁
家庭暴力中正當防衛的認定研究_第3頁
家庭暴力中正當防衛的認定研究_第4頁
家庭暴力中正當防衛的認定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科論文目錄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家庭暴力中正當防衛的概述 31.1家庭暴力的概念、特征以及危害 31.1.1家庭暴力的概念 31.1.2家庭暴力的特征 31.1.3家庭暴力的危害 41.2傳統正當防衛的理論 52家庭暴力中傳統正當防衛適用上的問題 62.1防衛起因認定界限模糊 62.2防衛時間認定過于呆板 62.3防衛限度認定過于苛刻 72.4“同案異判”的情況 73對我國家庭暴力中正當防衛的思考 93.1明確界定防衛起因 93.2靈活運用防衛時間 93.3寬容看待防衛限度 103.4均衡司法實踐中的量刑 10結論 13參考文獻 14致謝 16本科論文摘要家庭暴力現象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是十分嚴重的,我國從古至今家庭暴力現象就十分的嚴重,因為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例如“男尊女卑”、“家丑不可外揚”等思想。無論時代是如何的變化,家庭暴力這一問題卻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因家庭暴力發生的各種受暴婦女為反抗家庭暴力而引發的犯罪案件還在不斷地增加,但是在中國司法實踐中由于家庭暴力中環境的特殊性和傳統正當防衛適用上的嚴格條件,導致受暴婦女的反暴力行為在司法實踐中很難被認定為正當防衛,并且這類案件在司法實踐中常常會出現同案異判、量刑不均衡的現象。本篇文章是通過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了家庭暴力的特征和危害,以及簡述了傳統正當防衛的概念。第二部分主要是通過案例分析了傳統正當防衛在家庭暴力適用上的問題,主要包括防衛起因、防衛時間、防衛限度上的界定問題以及在司法實踐中出現同案異判的情況。第三部分主要是對傳統正當防衛在家庭暴力適用上的思考,因為家庭暴力行為具有特殊性,如果嚴格適用傳統正當防衛會導致對受暴婦女實質性的不公平,不符合大眾的正義觀,因此本篇文章從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時間條件、限度條件以及在司法實踐中需要統一標準、均衡量刑以及可以借鑒國外“受虐婦女綜合癥”等方面對傳統正當防衛在家庭暴力適用上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關鍵詞:家庭暴力;正當防衛;防衛限度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domestic

violence

is

extremely

serious

both

home

and

abroad.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ideology,

such

as

"the

view

that

men

are

superior

to

women",

"the

thought

that

domestic

shame

should

not

be

made

public"

and

so

on,

the

phenomenon

of

domestic

violence

has

been

awfully

severe

since

ancient

times.

No

matter

what

changes

may

take

place

in

the

ages,

the

problem

of

domestic

violence

hasn't

been

effectively

addressed

so

far.

Moreover,

cases

related

to

domestic

violence

have

been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in

recent

years.

Furthermore,

criminal

cases

incurred

by

women

who

are

abused

due

to

the

domestic

violence

and

then

fight

against

it

are

surging

constantly.

However,

due

to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rigorous

conditions

applicable

to

the

traditional

self-defence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China,

the

behavior

against

violence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be

justified

as

self-defence

for

women

suffering

from

violence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The

paper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angers

of

the

domestic

violence

in

addition

to

a

brief

introduction

for

the

concept

and

components

of

the

traditional

self-defence.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elf-defence

in

domestic

viole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for

cases,

including

definitions

of

the

cause,

time,

limit

of

the

defence

and

the

situation

of

different

decisions

in

the

same

cases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third

part

is

made

up

of

the

thoughts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elf-defence

in

the

domestic

violence.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behavior

of

domestic

violence,

it

is

actually

unfair

for

the

abused

women

to

strictly

abide

by

the

traditional

self-defence,

which

also

deviates

from

the

opinion

pertinent

to

integrity

among

the

public.

Therefore,

the

paper

proposes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for

problems

emerg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elf-defence

in

the

domestic

violence

from

the

aspects

including

conditions

of

the

cause,

time,

limit

of

the

self-defence,

the

requirement

for

unified

standards

and

balanced

sentencing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and

the

reference

to

the

"battered

woman

syndrome"

of

foreign

countries.Keywords:domesticviolence;self-defence;defence

limit引言家庭暴力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一是因為家庭暴力案件在中國甚至在全世界都具有普遍性以及受暴婦女反抗家庭暴力而引發的犯罪案件在不斷的增加。二是家庭暴力帶來的危害對于受害者來說不僅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更會對受害者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更有甚者形成心理疾病,最后的結果可能就是施暴者將受害者暴力致傷害或死亡,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孩子大多患有恐懼、自卑等心理障礙,父母之間的傷害行為,對于孩子來講都是一種不可磨滅的心理創傷,對其以后的生活有著重大的影響。我國因為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和家庭暴力封閉環境的特殊性,受暴婦女非常不愿意向外人道,往往獨自一人承受下來,但是長時間積累會導致受暴婦女心理上疾病,會使得受暴婦女因害怕遭受家庭暴力而奮起反抗。家庭暴力的特殊性會使得施暴者實行施暴行為不容易為外人所知,使得受暴婦女在遭受家庭暴力時無法及時的得到幫助,受暴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時間久了、次數多了也會導致受暴婦女心理上疾病,最終會導致受暴婦女的絕望而奮起反抗將施暴者致傷或致死。。但在司法實踐中,因為傳統正當防衛制度適用的嚴苛性,法官只能依據法律的規定進行判決,所以大多數受暴婦女的反抗行為是很難被認定為正當防衛的,通常都是以故意犯罪來定罪量刑。但是正當防衛在設立時并未考慮到男女雙方力量上的懸殊、性別的差異,以及家庭暴力所處環境的特殊性,這也會導致傳統的正當防衛在家庭暴力適用上已經是不合理的,但是我國在家庭暴力相關方面沒有司法解釋和補充條文的。在司法實踐當中如果法官嚴格按照傳統正當防衛來判決,實際上是對受暴婦女的一種不公平判決,也是不符合大眾的正義觀,不被大眾所認同,會給社會帶來不好的社會影響。但如果法官遵從大眾的正義觀,對受暴婦女減輕處罰,其判決是很難說清具體的法律依據和理由,是與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則相違背的,可能還會帶來同案異判的情況。所以在當下統一立法標準、均衡量刑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能將家暴婦女的“以暴制暴”的反抗行為納入正當防衛制度體系內,法官才能夠有法可依的判案,法官才能夠為受暴婦女爭取更多的權利,這樣的判決才能夠使受暴婦女得到實質性的公平,最終才能夠符合大眾的正義觀并且得到普遍的認可,得到大眾普遍認可的法律才是一個有效實施的法律,如果一個案件適用法律得出來的判決難以得到大眾的普遍認可,那么說明這條法律是有欠缺考慮的,需要盡快對其進行司法解釋和補償條文的補正。從社會方面來看,通過立法和司法解釋的完善,能夠維護了弱勢女性的合法權益,讓施暴者因畏懼法律從而不敢隨意實施家庭暴力行為,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減少家庭暴力現象的發生,從而維護一個家庭的穩定,而家庭又是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家庭的和諧穩定也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

1家庭暴力中正當防衛的概述1.1家庭暴力的概念、特征以及危害1.1.1家庭暴力的概念家庭暴力簡稱家暴,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他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心里、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趙秉志[]趙秉志.刑法總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5:161.1.2家庭暴力的特征第一對象具有特定性,家庭暴力的對象是家庭成員,但是這里的家庭成員應當不僅包括《婚姻法》上所規定的在同一戶籍內永久共同生活的人,還應當包括沒有在同一戶籍內但實際上以夫妻名義長期生活在一起的人。因為不管是實質結婚還是沒有實質結婚但以夫妻名義住一起的,這并不是家庭暴力發生的因素。家庭暴力的對象是具有特定性的,是在家庭成員之間,有別于一般的暴力行為。第二行為具有普遍性[[]李想,李守鋒.家庭暴力問題的成因及對策[]李想,李守鋒.家庭暴力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6(17):33第三行為具有隱蔽性,家庭暴力一般都是發生在一個小家庭環境中,相對于國家和社會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并且國家在立法上也一定的保護了家庭的私密性,減少對家庭內部的窺探和干涉,這也決定了家庭環境的隱蔽性。除此以外,我國深受傳統思想“家丑不可外揚”的影響,受暴婦女在遭到家庭暴力的時候往往認為這是自己家庭的丑事,不能向外說,就獨自一個人承受下來。就算受害者向外人吐露,外人也會認為夫妻之間“床頭吵架床尾和”,不會有多大的問題,而未給予真正的幫助。第四行為具有反復性,家庭暴力往往是長期反復的,施暴者與受暴者多是通過感情的紐帶聯系在一起,所以施暴者在對受暴者進行暴力傷害后,又對受暴者表示悔恨和愧疚,并且還會有試圖彌補過錯的行為,讓很多受暴婦女認為與施暴者的關系還是可以繼續維持下去的,從而很難及時下定決心擺脫現狀,但是施暴者在下一次發怒時還是會對受暴者進行暴力行為,然后又對受暴者表示悔恨和愧疚,暴力行為和悔過行為相互交替、周而復始。第五行為具有多樣性,家庭暴力行為往往不是單一的、固定的,主要包括對身體上的傷害,例如:毆打、捆綁、殘害,對精神上的傷害,例如:恐嚇、謾罵、侮辱、冷暴力,對性方面的傷害,例如:性虐待、性侮辱,最后是在經濟方面,限制沒有收入的受害者的經濟來源。1.1.3家庭暴力的危害第一對家庭的危害[[]喬書蘭.預防與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喬書蘭.預防與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78第二對社會的危害,社會是由一個個小家庭組成的,如果一個家庭不穩定,又怎么會使社會和諧穩定呢。近年來,隨著家庭暴力案件的增長,不僅導致離婚率的上升,還導致犯罪案件的增加。并且還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例如:恐婚。家庭暴力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到社會風氣,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1.2傳統正當防衛的理論刑法規定的正當防衛制度[[]彭衛東.正當防衛論[]彭衛東.正當防衛論[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7:115[]張明楷.刑法格言的展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3:202家庭暴力中傳統正當防衛適用上的問題例如在2018年煙臺楊某案件中[[]王新[]王新.“受虐婦女殺夫案的認定”[J].法學雜志,2015(7):492.1防衛起因認定界限模糊正當防衛的起因是不法侵害者具有“不法侵害”的行為,但不法侵害在法律界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不法侵害是犯罪行為,也有人認為不法侵害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我認為不法侵害包括犯罪行為也應當包括一般的違法行為,因為在家庭暴力案件中,男女雙方力量上是不平等的,施暴者在施暴過程中受暴者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是無法反抗的,只能默默承受,從而錯失正當防衛的最佳時機。例如本案中楊某在被丈夫多次毆打中都無法還手,心理只是想讓丈夫快點消氣,這場單方面毆打行為快點結束。在丈夫最后一次實行暴行后,楊某決定對丈夫實施反抗,但也只能在丈夫打完他去睡覺時拿起武器對丈夫反抗,這也說明了家庭暴力中男女雙方力量上是非常懸殊的。但如果不法侵害包括一般違法行為時,就擴大了正當防衛的范圍,從而幫助受害者爭取更多正當防衛機會。2.2防衛時間認定過于呆板傳統正當防衛時間條件要求是“正在進行”,這就要就防衛人必須在不法侵害行為開始后到結束前這個時間范圍內進行防衛,提前或者事后進行防衛都不能認定為正當防衛。但是在家庭暴力中,施暴者大多在體力上、心理上甚至在經濟上都處在一個優勢地位,對于受暴者來說在施暴過程中要選擇反抗,也要考慮一下雙方的力量懸殊,如果盲目反抗也只會帶來更加嚴重的暴力傷害,所以往往只能默默承受。正是正當防衛的時間原因往往將受害者以暴制暴行為排除正當防衛的適用。但是我認為家庭暴力多是一個長期且連續循環的一種暴力行為,我們不能只單獨的看受暴者的反抗是否在施暴者這一次的暴力行為內,而是應當將家庭暴力行為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因為受暴者一直處于恐懼、無助的狀態,并且受暴者也不知道下一次暴力傷害會在何時到來。例如本案中的楊某王是在丈夫實施暴力行為后,丈夫已經去睡覺時,用武器對丈夫進行反抗,我認為此時楊某的反抗并不是因為丈夫這一次的暴力傷害行為,而是對丈夫這將近五六年來暴力傷害行為的反抗,如果按照傳統的正當防衛理論,對于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會造成實質的不公平。2.3防衛限度認定過于苛刻傳統正當防衛的限度要求是“沒有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但是這一規定是沒有具體的解釋什么是必要限度、什么是重大損害,在適用上也有很多的問題[[]趙秉志,原佳麗.對女性“以暴制暴”行為的刑法學思考[]趙秉志,原佳麗.對女性“以暴制暴”行為的刑法學思考[J].人民檢察,2015(13):75[]康天軍.彰顯人身保護令,有效預防家庭暴力[J].人民法院報,2017(8):192.4“同案異判”的情況在司法實踐中,由于我國傳統正當防衛的構成要件是非常嚴苛的,對于家暴者“以暴制暴”的反抗行為[[]陳敏.吶喊:中國女性反家庭暴力報告[M].北京[]陳敏.吶喊:中國女性反家庭暴力報告[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6:102[]邢紅枚.論配偶暴力中受虐婦女殺夫案的量刑[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7(1):43[]陳敏著.涉家庭暴力案件審理技能[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9.2:373對我國家庭暴力中正當防衛的思考3.1明確界定防衛起因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是要求具有不法侵害,在司法實踐當中,大多數法官認為如果受暴者是在施暴者實行暴力行為時反抗,符合正當防衛要件的就可以構成正當防衛,但是受害者在施暴者沒有實行暴力行為時對施暴者進行反抗則構成故意犯罪。但其未從家庭暴力的特殊性考慮,家庭暴力并不是一次性暴力傷害,而是一種長期且持續的傷害過程,我認為家庭暴力本身就是一種持續的不法侵害[[]王俊,王東萌.家庭暴力中女性以暴制暴的犯罪成因[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王俊,王東萌.家庭暴力中女性以暴制暴的犯罪成因[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1):15[]羅凱馨.論“以暴制暴”犯罪中正當防衛之適用[J].法制與社會,2016(19):193.2靈活運用防衛時間因為家庭暴力不同于一般的暴力行為,一般的暴力行為要求“正在進行”是認定為在受暴者在施暴者實施暴力過程中進行反抗和制止不法侵害,而家庭暴力由于其環境的封閉性和施暴行為的長期連續性,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劉丹文.論家庭暴力問題犯罪中的正當防衛[J].蘇州大學學報,2017(1):13第一個方面,受暴者在家庭暴力實施過程中進行反抗。這種反抗是符合傳統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要求的,則可以當然適用正當防衛制度,這一點沒有太大爭議。第二個方面,施暴者在施暴過程中可能由于打累了或者其他一些原因,暫時停止了施暴,受暴者根據以往家庭暴力的經歷可以判斷出受暴者接下來會繼續實施暴力行為,這種情況下受暴者為了避免下一次的暴力傷害,奮起反抗將施暴者打傷或者打死,我認為這種家庭暴力是持續進行的,受暴者的奮起反抗是可以滿足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的。第三個方面,從緊迫性方面考慮,其不僅包括面對暴力侵害行為時的緊迫,還包括受暴者可以感知到暴力行為的緊迫。因為家庭暴力是一個長期且持續的暴力行為,受暴者可以根據以往的受暴經歷可以提前判斷出自己即將會遭受暴力侵害。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受暴者奮起反抗施暴行為,應當認定為在正當防衛時間限度內。因為力量上的懸殊和心理上的恐懼,很多時候受暴者是不可能在施暴者施暴行為時去反抗,所以我認為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應當予以適當的放寬,對于受暴者才能達到實質性的公平。3.3寬容看待防衛限度我國傳統正當防衛理論上的限度條件是“是否超過必要限度”。在家庭暴力中施暴者在每一次的施暴行為都有可能給施暴者帶來生命上的威脅,因為施暴者的精神狀況是異于常人的。有研究報告曾經分析過,認為家庭暴力中的施暴者施暴的原因分為精神疾病所產生的和心理疾病所產生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在施暴者會因為一個小問題而受到精神刺激從而會產生自己所不能控制的暴力行為,或是在情感上反應不協調,易出現憤怒、焦慮、抑郁等情感癥狀。心理疾病主要是表現對生活和工作中具有強烈的嫉妒心、對于家庭和妻子具有強烈的控制欲以及個人具有扭曲的自尊心等。專家分析到每一種疾病發作都會帶來嚴重的后果,甚至會出現兇殺或自殺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施暴者可能致受暴者重傷甚至是死亡,那么受暴者對其進行反抗導致施暴者重傷或者是死亡,我認為是可以被認定為正當防衛的。3.4均衡司法實踐中的量刑隨著對家庭暴力案件的關注越來越多,近年來家庭暴力中“以暴制暴”的反抗行為,在司法實踐中多是以“重罪輕判”來結案[[][]易榆杰.大陸地區家庭暴力立法狀況回顧[J].法治與社會,2019(6):37第一是要增加關于家庭暴力中正當防衛的司法解釋[[][]李麗平.女性以暴制暴犯罪源于立法缺位[J].法治政府,2018(7):42第二是把被害人過錯當作法定量刑情節[[][]張洪林.反對家庭暴力立法的整合與趨勢[J].法學,2016(2):53第三是借鑒國外“受虐婦女綜合癥”理論[[]丁楠,錢偉.論受虐婦女綜合癥與正當防衛[J].理論觀察,[]丁楠,錢偉.論受虐婦女綜合癥與正當防衛[J].理論觀察,2015(10):23[]李春斌.“受虐婦女綜合癥”理論的司法實踐及法官考量[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6(10):168[]郭超.受虐婦女綜合癥理論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的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7(7):63結論正當防衛制度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賦予防衛人防衛不法侵害的權利,但是正當防衛權利卻在家庭暴力“以暴制暴”案件的適用中受到嚴格的限制,導致受暴婦女的權利難以得到真正的維護,在司法實踐中還出現了同案不同判的現象。本文主要分析了“以暴制暴”案件在傳統正當防衛適用上的問題,以及司法實踐中的出現同案異判的問題。本篇文章也試圖在適用問題上找到合理的解決對策,比如對傳統正當防衛的起因、時間、限度上提出一些新的觀點,可以借鑒國外一些成熟的理論經驗,例如“受虐婦女綜合癥”理論,盡早統一立法標準,增加司法解釋,減少同案異判現象的出現,盡快解決傳統正當防衛適用的難題,使家庭暴力終中的受暴婦女“以暴制暴”的犯罪案件中的法官能夠有法可依的判案,才能夠維護真正的受害者受暴婦女的合法權益,才能使判決做到實質性的公平,最終能夠維護到受暴婦女的合法權益,最終才能夠符合大眾的正義觀并且得到普遍的認可,使得正當防衛制度成為一個能夠有效實施的法律。

參考文獻[1]趙秉志.刑法總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5:16-19[2]李想,李守鋒.家庭暴力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6(17):33-37[3]喬書蘭.預防與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78-80[4]彭衛東.正當防衛論[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7:115-118[5]張明楷.刑法格言的展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3:20-23[6]王新.“受虐婦女殺夫案的認定”[J].法學雜志,2015(7):49-52[7]趙秉志,原佳麗.對女性“以暴制暴”行為的刑法學思考[J].人民檢察,2015(13):75-77[8]康天軍.彰顯人身保護令,有效預防家庭暴力[J].人民法院報,2017(8):19-21[9]陳敏.吶喊:中國女性反家庭暴力報告[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6:102-105[10]邢紅枚.論配偶暴力中受虐婦女殺夫案的量刑[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7(1):43-47[11]陳敏著.涉家庭暴力案件審理技能[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9.2:35-38[12]王俊,王東萌.家庭暴力中女性以暴制暴的犯罪成因[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1):15-17[13]羅凱馨.論“以暴制暴”犯罪中正當防衛之適用[J].法制與社會,2016(19):18-22[14]劉丹文.論家庭暴力問題犯罪中的正當防衛[J].蘇州大學學報,2017(1):12-15[15]易榆杰.大陸地區家庭暴力立法狀況回顧[J].法治與社會,2019(6):37-40[16]李麗平.女性以暴制暴犯罪源于立法缺位[J].法治政府,2018(7):42-45[17]張洪林.反對家庭暴力立法的整合與趨勢[J].法學,2016(2):53-55[18]丁楠,錢偉.論受虐婦女綜合癥與正當防衛[J].理論觀察,2015(10):21-25[19]李春斌.“受虐婦女綜合癥”理論的司法實踐及法官考量[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6(10):167-170[20]郭超.受虐婦女綜合癥理論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的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7(7):63-67致謝首先我要感謝我的學校沈陽城市學院在大學四年里對我的悉心栽培,讓我這個漂泊在外的學子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以及學到課本中沒有的人生哲理。其次我要感謝法學專業的所有老師,在我學習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予以悉心的教導和幫助,老師們無私奉獻的授予我們知識,讓我們學習到了更多的法律知識,在此特別感謝我們法學專業的系主任趙群老師嚴謹的教學方式,讓我發現自己法學專業知識的不足,通過后來的努力學習,最終通過司法考試。還要特別感謝法學3班的班主任李楠楠老師在學校以及生活中對我給予的幫助和悉心教導,很榮幸成為法學3班的學生,也成為您的學生,您總是無私的幫助我們,讓我們感受到法學3班這個家的溫暖。我要還要特別感謝我的指導老師王敬老師,在這次畢業設計中,在我論文遇到困難和障礙時,主動幫助我度過難關,沒有她對我不厭其煩的指導和幫助,無私的為我進行論文的修改和改進,就沒有我這篇論文的最終完,再一次由衷的感謝王敬老師。我也非常感謝我的同學們,對我在論文上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沒有她們的幫助,我也不能順利的完成論文的寫作,在此由衷的向指導和幫助過我的老師和同學們表示感謝。同時,我也要感謝本論文所引用的高位學者的專著,如果沒有這些學者研究成果的啟發和幫助,我也將無法完成本篇論文的寫作。再一次感謝在我論文寫作的過程中給予我幫助的每一個人,感謝你們。

畢業設計項目選題與定位1.畢業設計項目選題的類型與原則畢業設計項目應該是對完整的大學專業學習的系統總結,是一項系統的設計課題。所以畢業設計項目的選題非常重要。選題要能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專業設計能力和水平,但是更要強調選題的創新性與實戰性,因為畢業設計是大學生以自己的設計作業向社會企業匯報的最終成果,同時也是從一名大學生向職業設計師角色轉變的關鍵過程,對教與學雙方都是一次挑戰。畢業設計項目具有現實的針對性,為設計實踐和就業競爭服務。畢業設計項目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有多種類型,如實戰課題、概念課題、模擬課題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結合發展方向進行選擇。其難易程度以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經努力可以完成為宜。為此,畢業設計項目選題可以制定以下原則:(1)選題必須符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使學生得到全面綜合訓練。(2)選題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要以社會與企業的實際設計項目為主,有利于增加學生的實際設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3)選題應該體現創新精神和原創設計,符合地方經濟產業的需求,如體現區域特色產業的設計需求,為地方企業經濟服務,體現設計的可行性、適用性,體現對設計成果的生產和轉換,體現國際與國內設計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與趨勢等。有利于畢業設計項目的可實現性,爭取社會企業在設計經費和設計制造方面的支持。(4)選題應有利于大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全面反映學生的知識、素質和能力,鼓勵跨專業、跨學科地進行系統的設計項目(不同子課題)的合作,培養團隊工作與合作精神。(5)選題分配原則上應該一人一題,獨立完成,若多人同做一個系統課題,每位同學均要完成一個獨立的子課題,設計內容應各有側重,以保證每位學生都得到全面的訓練,達到畢業設計的教學目標。2.畢業設計項目的設計定位(1)設計定位的意義在完成畢業設計調研報告和確定畢業設計選題后,根據調研的結果對設計項目的方向進行定位,對大量的信息與資料進行科學地分析和深入地研究,畢業設計調研的主題范圍相對較大,如何確定設計的主題定位與設計元素的提煉是非常重要的。-個成功的設計一定要尋找到設計創新的突破口,發現出獨特的設計元素,而這種創新突破與設計元素實際。上就是通過市場的調研分析結果而得出的。(2)設計定位的方法畢業設計項目的定位方法,指導教師應該根據每一位畢業生的個性與愛好、知識結構與專業水平、未來就業崗位與企業設計需求去幫助學生進行設計定位。應該從新產品的開發與設計的工作程序與流程進行設計項目的規劃,首先就是對新產品設計進行定位,確立設計目標。由于社會企業對設計開發要求不同,不同專業的設計方向與生產經營模式也不同,因此會有不同的設計定位和方法,但是新產品開發設計項目-般可分為三種情況:原創性產品設計、改良性產品設計和工程項目配套設計。①原創性的創新設計。原創性的產品開發設計是一種針對人的潛在需求,是一種針對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創造性產品開發設計。時代在進步,人的生活方式在變化,對設計的需求也在變化,所以,創新設計無極限,永遠都會有新的產品設計創造出來。原創性的產品開發是現代設計師的重要課題,也是設計師創造能力的最高體現,展現著設計師的創造天才,閃爍著人類文明的智慧之光。作為現代設計師,-定要樹立創新意識,頭腦中時刻抱著發現問題的敏銳感和吸收新知識的強烈欲望,對新生活和新事物進行不斷地思考和探索,保持創造的沖動。②創造新生活的設計開發。開創新生活,不斷提高生活質量、轉換生活形態,要靠具有全新創意的新產品來促進生活結構、習慣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原始社會的席地而坐,-塊原始石頭打磨后就可以做凳子,經過歷史的演變,成為扶手椅、靠背椅、躺椅、軟體沙發,再進一步成為符合人體工學的可升降、轉動、電動、搖擺,可任意改變坐姿的現代椅,人類在椅子的形態上不斷地開發設計出更舒適,更符合人性的"坐具".同時,家具進一步成為人類恢復失落情緒的舒適的避難所,已不僅僅是給人們提供一件坐或躺的工具。傳統觀念上的鍋、灶、刀鏟以及昏暗的廚房在現代社會演變為整體設計、標準制造、家電配套、智能控制的現代化開放式廚房家具。過去大專院校學生宿舍的雙層簡易鐵床,在信息時代演變成集學習、上網、生活-體化的學生公寓工作站家具。基于新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