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揚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
2024.06
注意事項:
考生在答題前請認真閱讀本注意事項及各題答題要求!
1.試卷共8頁;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
2.答題前,請將學校、姓名、準考證號等認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請認真核對規定填寫的項目是否準確、條形碼上的信息與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題卡上完成。選擇題用2B鉛筆填涂,主觀題答案必須用0.5毫米書寫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無效。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紅樓夢》的女性意識,主要是指某些女性對自身本體有一個自覺的認識,認識自我的生存意義,對生命有理想、有追求,認識內心有想做的事情,也認識到社會現實環境,思考外在現實能不能容許她自我意識得到發揮,實現她的愿望。現實或許不允許她完成愿望,會形成一種精神壓迫以至于心理挫折,摧殘自我存在的價值,造成負面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女性堅持自我信念,或完成自己的追求,或寧死不屈,赍志以終,這才是自我完成的女性意識。
曹雪芹作為《紅樓夢》的作者,經歷了十年寫作,增刪五次,而且書名也改了好多次。我們仔細想想,有一種焦慮不安在觸動心弦,逼迫他思考,到底用什么樣的書名才合適,才可以展現出他最想呈現的這些人物、這些角色,以及她們經歷的慘淡人生。他提到“金陵十二釵"的時候,后面題詩一絕:“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他講的“其中味"是什么?作者是心靈極其敏感的男子,他在身邊的女性身上,發現了她們真實人生處境的“女性意識”。她們都對自身經歷感受深切,都有自己向往的追求。或許這種感受尚未形成明確的愿望,也不能清楚地作為志向來表達,但深藏在內心輾轉糾纏的思緒卻是真實的。作者也同時發現,這些女子雖然內心有所向往,但真的是身不由己,完全不能左右身處的環境,甚至也不敢站出來控訴,以行動去改變她們的血淚經歷。
曹雪芹以敏感的藝術心靈,發現了女性生存應有的自我主體性,并且通過藝術虛構,體現了這些女性自己無法清楚表達的主體性。在《紅樓夢》中,每一個女性角色都有各自的特殊人格,在小說里因情節鋪展的要求,展現程度不一,但是人人都是獨特的血肉存在,都有自我的生存經歷,都是真實的生命告白與見證。《紅樓夢》特別突出“幾個異樣女子”,為她們的人生際遇抱屈,刻畫了有血有肉有自我主體意識的女性,讓我們體會女性在傳統社會環境的掙扎,顯示文學想象對人性與人生處境有相對超越的感知,反映了藝術的普遍性價值。
在這些女性所經歷的社會環境中,傳統文化的道德壓制鋪天蓋地,但是書中突出了“幾個異樣女子”,她們內心有著自我的道德天平,總是無法與社會規約取得平衡。假如我們只浮泛地使用《紅樓夢》的淺層話語,套用佛家說的“苦海無邊”,那么能不能“回頭是岸”?作者其實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一來是因為書稿沒寫完;二來是書中這些“異樣"的女性角色,差不多都是遭遇比較凄慘的,總讓人掬一把同情之淚,難以在藝術想象的境界中安頓她們受摧殘的靈魂。總之,套上傳統通俗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撈根稻草就是彼岸寶筏,讓人覺得很不順當,不禁猜想曹雪芹的心境也不可能穩當,是否會感到辜負了他筆下的“幾個異樣女子"?
我們讀《紅樓夢》,如何從“滿紙荒唐言”中,體會作者的“一把辛酸淚”,知道他“癡”在何處,理解“其中味"呢?其實,作者的感慨,就大有深意,不能肯定如何讓自己滿意,也不能確定讀者是否能夠理解。他圍繞著“幾個異樣的女子”,構筑了一個規模宏大的故事,后世讀者能夠體會并理解其中深意嗎?這里牽涉讀者接受的藝術參與,以及時空隔絕之后的文化闡釋問題。二十世紀以來,《紅樓夢》成為文學經典,一字一句都有專家學者的深入解讀。現代讀者閱讀此書,不論男女,都知道這是不世出的經典,閱讀體會很自然地就加入了對人類生命意義的關注與反思,不再是消閑性質的隨手翻閱了。現代的人們,只要不是傳統男性主導意識的信徒,都清楚地認識到《紅樓夢》的女性角色有其“女性意識”,思考傳統社會女子遭遇的情景,感受女性內心世界的波瀾,由此而對人類生存產生更深刻的認識。
《紅樓夢》呈現出苦海無邊、幻海無涯,是因為作者受了佛道思想的影響,對人生的幻滅做了總結,感到世事無常,滄海可以桑田,看到人生現實有一定的虛幻性。世事的虛幻性讓人癡迷,帶來痛苦,這是傳統文人作家習以為常的表述,跳出紅塵好像就一切都解脫了。然而,要超越真幻的困擾,直面人生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歡樂、挫折與悲哀,哪里是這么簡單就可以“放下”的?我想,魯迅極其不滿高鶚續作的原因,是覺得賈寶玉最后在雪地里“光著頭,赤著腳,身上披著一領大紅猩猩氈的斗篷”,跪拜父親之后,向紅塵世界告別,未免裝腔作勢,又過于輕易而庸俗了。我們無法知道曹雪芹是否能夠寫出讓自己滿意的結局,不過現在的版本所展現的人生處境,已經是繽紛多彩、光怪陸離,通過一些女性角色的遭遇,也能顯示我們所謂的“女性意識”。
(節選自鄭培凱《重讀〈紅樓夢〉:曹雪芹筆下的女性意識》,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紅樓夢》中自我完成的女性意識,來自于女性在被現實壓制的情況下,對隨之帶來的精神壓迫和心理挫折等負面影響的反抗。
B.曹雪芹發現書中的女子有自己獨特的經歷和追求向往,雖然不能稱之為志向,但是她們深藏在內心輾轉糾纏的思緒卻是真實的。
C.曹雪芹通過不同情節塑造人物,展現“幾個異樣女子"的人生際遇與掙扎,顯示了文學想象對人性與人生處境有相對超越的感知。
D.作者認為,曹雪芹創作時的內心可能是不安穩的,因為他并沒有在書中明確提出女性內心道德與現實規約相平衡的辦法。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曹雪芹多次改書名的原因是他內心焦慮不安,想要找到最合適的名字,以更好地塑造那些具有“女性意識”的“異樣女子"。
B.作者認為,后世的文學闡釋深入,讀者的藝術參與度高,現代讀者在閱讀《紅樓夢》時都能夠對人類生存產生更深刻的認識。
C.作者覺得曹雪芹寫《紅樓夢》時受到了佛道虛無思想的影響,在創作中體現出了他對人生幻滅、世事無常的迷茫和痛苦。
D.雖然魯迅對高鶚續寫情節極其不滿,但在作者看來,現行的全本《紅樓夢》已經能夠體現出本文所謂的“女性意識”。
3.下列選項中的相關情節,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觀點的一項是()
A.王熙鳳協理寧國府B.賈探春興利除宿弊
C.賈迎春嫁給孫紹祖D.林黛玉哭誦《葬花吟》
4.《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又名《金陵十二釵》。有人認為“紅樓夢"作為書名更合適。請根據材料,簡要說明這一判斷理由。
5.下面一段文字節選自《紅樓夢》第一回。請據此并結合材料相關內容,簡要闡釋曹雪芹的“女性意識”。
自又云:“……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哉?……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并使其泯滅也。……雖我未學,下筆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宣紙是一片云
趙焰
汪丹休息了兩天后,終于咬著牙攀登上了那座類似蓮花的山峰。到了山頂之上,汪丹實在是累壞了,仰面朝天躺在大石頭上,帶著一身的酸痛和快意,以一種征服者的姿態暢望著面前高遠、蔚藍的天空。這一片天空跟山下的天空真是不一樣,不僅顏色碧藍如玉,還飄來飛去潔凈、透明、絲絲絮絮的白云,它不像棉花垛,更有著絲綢般的潤滑,甚至如魚群一般靈動。汪丹突然覺得,自己本來就是廣袤天地中的一縷云絲啊,現在,他真想一躍到空中,成為一小縷云絲。
癡癡感慨了一段時間之后,汪丹恢復了活力。這才想起母親的教導,于是打開包裹,取出母親留下來的天青色凈瓶,定下心來,口中念念有詞,希望將眼前的云彩收入瓶中。可是那些云一點也不聽話,有的像草原上調皮倔強的羊群,有的像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白鶴,怎么也不聽自己的指揮。汪丹認真地瞄了一眼凈瓶,只見里面霧騰騰的,只好蓋上蓋子,也不知道里面是否收集到了天空上的白云。
這時候月亮升了起來,頭頂之上,一彎新月如鉤,仿佛一蹦就可以攀上去似的。月光如水,白霜滿地,山頂上一片晶瑩透亮,宛如下了一層薄薄的雪一般。真是美啊!汪丹依依不舍地下山了,一邊走,一邊反復回頭。突然間,汪丹發現石頭的縫隙處,長有一排異常妖嬈的植物,樹葉的形狀有些像楮樹,可是跟楮樹又不盡相同,顏色更綠,枝條更白,靈性更足,它們迎風招展,就像喜笑顏開跟自己打招呼一樣。汪丹怦然心動,連忙踅回,折下一截樹枝撕開皮一看,只見樹皮堅韌潔白,纖維又細又密,分明是造紙的最好原料啊!
汪丹把這種植物命名為青檀,因為它看起來像黃檀樹,可是又不一樣。汪丹把青檀栽在了自己家中的小院子里,待長到三年左右時,汪丹開始收割枝條,在冬天的時候砍下枝條浸在山泉之中。幾個月后,再用鋒利的小刀將青檀皮剝下來,放入浸了石灰的池水中,隨后,又對著不遠處云霧縹緲的黃山,恭恭敬敬、五體投地叩拜,緊接著將凈瓶打開,口中念念有詞,將從黃山采集到的白云導入池中。待青檀皮輕度腐爛,撈出晾在山上,讓其經受風吹雨打日曬。隨后又將那些腐爛的樹皮放入泉水之中,不斷地攪動,看著它們如細小的云彩一樣翻滾。最后,用竹簾將它們撈起,瀝干水分,在墻壁上烘烤——就這樣,經過無數次的反復試驗,終于生產出了薄如蟬翼、美如白云一樣的紙張。因為涇縣所在地為宣城,盡管紙張有很多品種,可是汪丹化繁為簡,稱這種以青檀為原料的紙為宣紙。
當汪丹執著蘸著墨汁的毛筆試紙時,心提到了嗓子眼,差點就蹦了出來。筆尖甫一接觸到冰肌玉骨般的紙張,敏感、細致和悠然,仿佛有神導引,仿佛本能釋放,冥冥之中,會不自覺地運息調心,細品靜穆三昧。于宣紙上,漢字的線條脫離了沉重,不再帶有刀鑿斧刻的深沉,變得舒展而柔韌,成了真正的活物,像水草一樣搖曳多姿。漢字的優美形體,在紙頁上自由地伸展騰挪,筆墨仿佛注入了神秘的因子,有插上翅膀的想象,會變成山巒、河流、樹木。一切都變得清澈或清晰,墨水順著青檀皮的纖維,變成花鳥,變成魚蟲,變成人物……當筆墨描繪大地之時,紙上就是天空;當筆墨凝聚成山巒之時,紙上便是云層;當筆墨演繹樹林之時,紙上又是霧靄;當筆墨轉成堤岸之時,紙上一下子成為河流……至于在紙上寫字的感覺,更是行云流水、風和日麗、繁花盛開。可以是卵石鋪地、自然相連;可以是扶老攜幼、歡歌笑語……在宣紙上隨意書寫之時,與其說是在寫字畫畫,更像是知己對飲、摯友傾談,甚至可以說是進入一種“禪定之場”,不僅感受到萬事萬物的“形”,也感受到萬事萬物的“意”,甚至感受到萬事萬物背后的“象"。毛筆于紙上滑行,還有莊子所言“浮游”的感覺,以筆墨線條為扁舟,以宣紙為湖水,一條悠悠的線條,上達天宇,下至龍潭,一直可以追溯到宇宙洪荒、白云蒼狗,探得龍鱗鳳羽、羚羊掛角,不知蝶為人,還是人為蝶。汪丹終于釋然:所謂的“天人合一”,就是道法自然,把人神萬物一體化地平等看待,不需做過多的拆分,也不能厚此薄彼——這是汪丹從宣紙和筆墨中獲得的領悟。
奇怪的是汪丹本人,在以青檀生產出了宣紙之后,或許是盡得天地之靈氣,連容貌都大變樣,少年時相貌怪異、舉止粗笨,到了而立之年,反而變得眉清目秀、豐神俊朗、倜儻灑脫,既有“萬鐘于我何加焉”的雍容氣韻,也有卓然挺拔的炯炯神采。一個人的氣質,就是他的內心世界,此番汪丹脫胎換骨,明顯是靈魂蕩滌產生的功效。凡與藝術相擁的人,身上自然而然地會攜有一種超脫寧靜的靈性,這應是美的垂青和浸淫吧?汪丹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蒼天有眼,秋毫明察。其實老天什么都能看到,心亦如明鏡。想到這,汪丹不由肅然起敬,轉而感到恐懼——人真是太渺小了,就像這青檀樹一般。唯一讓人感到欣慰的是,渺小也有渺小的價值,也如這青檀樹一樣。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汪丹渴望變成一縷云絲,表現了汪丹對白云的喜愛和對生命獨到的感悟。
B.小說中汪丹制作宣紙的過程耗時較長且程序繁雜,但因態度虔誠,終能一氣呵成。
C.小說中漢字的優美形體與宣紙的潔白細密相得益彰,讓汪丹感受到了書法的真諦。
D.小說結尾處汪丹容貌變化,實則是因為藝術的影響而產生的氣質與心境的變化。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汪丹爬上高山、收集白云等情節,為下文發現青檀樹作鋪墊,也暗示了宣紙的來之不易。
B.小說通過豐富的想象,描寫了汪丹在宣紙上書寫時的畫面,表現出了宣紙和書法背后的文化之美。
C.小說結尾處通過心理描寫,表達了汪丹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凸顯了生命無常、把握當下的主旨。
D.小說在敘事過程中穿插了對白云、月色等自然景物的描寫,既使抒情氛圍濃郁,又讓敘事節奏舒緩。
8.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指出:“中國的書法美是活生生的、流動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現力量的美。"請結合本文對此作簡要分析。
9.小說的標題意蘊豐富,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于秦,而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
(節選自《史記·李斯列傳》)
材料二: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①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龍言愿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之。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褀,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②賢于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齊兵乃出。
(節選自《戰國策·趙策》)
[注]①長安君:趙太后幼子的封號。②燕后:趙太后女,因嫁給燕王,故稱“燕后”。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今三世A以前B至于C趙之為趙D趙王之子孫E侯者F其繼G有在者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客,指相對于“主"的外來人,也指寄居他鄉的人。文中指在秦國做官的其他諸侯國的人。
B.向使,指如果、假使,與《六國論》中“向使三國各愛其地”中的“向使"詞義不相同。
C.賤息,指卑賤的兒子,本文中是對別人謙稱自己的兒子,與“犬子”的意思大致相同。
D.山陵崩,古代諸侯、帝王死亡的委婉說法,表明他們的死不同尋常。文中指趙太后去世。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斯以歷史上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秦國國君任用客卿而富國強兵的史實為例,證明秦王驅逐客卿的做法是錯誤的。
B.觸龍為兒子謀取職位,其目的是為了勸趙太后讓長安君做人質,這一請求不僅沒有遭到拒絕,還引起了太后的同情和共鳴。
C.燕后遠嫁,趙太后握著她的腳后跟哭泣,之后又在每次祭祀的時候為她禱告求福,由此可見趙太后愛女兒是勝過愛兒子的。
D.李斯和觸龍在進言一事上都存在困難:李斯本人屬于被驅逐對象,而觸龍是要在趙太后已明確阻止大臣進諫之后再行勸諫。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2)愿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
14.李斯和觸龍勸諫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
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
陳與義①
岳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堤綿綿。
草木相連南服②內,江湖異態欄干前。
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
欲題文字吊古昔,風壯浪涌心茫然。
[注]①陳與義1124年被貶,在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做監酒稅的小官,“靖康之難"(1126)發生后,流離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詩寫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②南服:南方。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先用“壯觀”二字點明總體印象,再用“樓陰"背日”兩詞點出作者所站方位從樓北向遠處眺望。
B.頷聯由實轉虛,想象岳陽樓南邊湖岸草木蔥蘢,相連不絕,“南服"異態”等詞暗含了作者對時事的感慨。
C.頸聯寫出作者遭遇貶謫、顛沛流離、雙鬢斑白的狀況,與杜甫的“艱難苦恨繁霜鬢"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D.尾聯用“風壯浪涌”照應開頭所寫之景,又用“心茫然"收束全詩,展現出作者欲言又止、郁憤不平的心境。
16.有人評價本詩“學杜而得其骨”,請結合杜甫的《登岳陽樓》作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為子路“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宮賦》中“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現出阿房宮依山勢而設計、結構精巧的特點。
(3)設想你在游覽南京博物館時有感于六朝的興亡更替,可能會想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兩句。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人物談》指出,在劇作中,魯大海與周樸園的沖突,侍萍與周樸園的沖突,都只在第二幕中有所體現,在整個作品中,這兩組沖突是斷斷續續的。①_____________,貫串全劇,構成了全劇劇情變化發展的內在動力。所以劇作是把繁漪與周樸園的沖突作為劇中主要矛盾的。
《人物談》認為這種主要沖突的設立和表現,是非常藝術的。正因為周樸園在威逼繁漪吃藥中,露出了那么猙獰的面目,所以才激起了她后來更大的反抗,而且使她覺得這種生活實在無法忍受,更非死命地拖住周萍不可。她愈是要拖住周萍,又愈使周萍恐懼、厭惡,愈使他要迅速擺脫。而在周樸園一面呢,看到她居然當著兒子的面也露出了反抗的意思,就覺得只有用更大的壓力來對待她,只有用更強的警惕來防范她。而不知道②_____________,都只是促使她更千方百計、甚至不擇手段地拖住周萍。結果反而使他的家庭更失平靜,使他自己更失尊嚴。
這兩個人物,在矛盾沖突中,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愿望來解決矛盾。但是對立雙方各自的每一次動作,都刺激對方產生違背這方愿望的動作,其動作和效果總是不一致,③_____________,而且這種反方向的發展,是必然的、自然的,從而推動沖突變得更為強烈,直至危機的爆發。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為“周萍被她拖住后,感到恐懼、厭惡,想要迅速擺脫她。"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這一切特點都有一定的風格和手法,為匠師們所遵守,為人民所承認,我們可以叫它作中國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語言文字一樣,一個民族總是創造出他們世世代代所喜愛,因而沿用的慣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臘、羅馬體系創造了它們的“五種典范”,成為它們建筑的方式。中國建筑怎樣砍割并組織木材成為架梁,成為斗拱,成為一“間”,成為個別建筑物的框架;怎樣用舉架的公式求得屋頂的曲面和曲線輪廓;怎樣結束瓦頂;怎樣求得臺基、臺階、欄桿的比例;怎樣切削生硬的結構部分,使之同時成為柔和的、曲面的、圖案型的裝飾物;怎樣布置并聯系各種不同的個別建筑,組成庭院:這都是我們建筑上兩三千年沿用并發展下來的慣例法式。雖然每種具體的實物怎樣地千變萬化,它們都遵守著那些法式。構件與構件之間,構件和它們的加工處理裝飾之間,個別建筑物和個別建筑物之間,都有一定的處理方法和相互關系,所以我們說它是一種建筑上的“文法"。
20.下列各句中的冒號,和文中畫橫線處的冒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這句話讓我深受啟發:我們使用通常的加熱方式,也許恰恰破壞了青蒿的活性成分。
B.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后即大罵其新黨。但我知道,這并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
C.我們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這就是“木葉”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動的緣故。
D.而我可以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21.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將修改后的語句寫在橫線上,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增刪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22.作詮釋是對事物的性質、特征和功用等進行解釋的一種說明方法。請根據材料內容用一個判斷單句對“中國建筑的‘文法’"作詮釋,不超過40個字。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競爭無處不在、必不可少。今天,在追求幸福生活、建設美好社會的過程中,公平競爭是創新創造的源泉。但各個領域中的過度競爭,也造成了諸多無價值的內耗。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揚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
2024.06
注意事項:
考生在答題前請認真閱讀本注意事項及各題答題要求!
1.試卷共8頁;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
2.答題前,請將學校、姓名、準考證號等認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請認真核對規定填寫的項目是否準確、條形碼上的信息與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題卡上完成。選擇題用2B鉛筆填涂,主觀題答案必須用0.5毫米書寫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無效。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紅樓夢》的女性意識,主要是指某些女性對自身本體有一個自覺的認識,認識自我的生存意義,對生命有理想、有追求,認識內心有想做的事情,也認識到社會現實環境,思考外在現實能不能容許她自我意識得到發揮,實現她的愿望。現實或許不允許她完成愿望,會形成一種精神壓迫以至于心理挫折,摧殘自我存在的價值,造成負面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女性堅持自我信念,或完成自己的追求,或寧死不屈,赍志以終,這才是自我完成的女性意識。
曹雪芹作為《紅樓夢》的作者,經歷了十年寫作,增刪五次,而且書名也改了好多次。我們仔細想想,有一種焦慮不安在觸動心弦,逼迫他思考,到底用什么樣的書名才合適,才可以展現出他最想呈現的這些人物、這些角色,以及她們經歷的慘淡人生。他提到“金陵十二釵”的時候,后面題詩一絕:“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他講的“其中味”是什么?作者是心靈極其敏感的男子,他在身邊的女性身上,發現了她們真實人生處境的“女性意識"。她們都對自身經歷感受深切,都有自己向往的追求。或許這種感受尚未形成明確的愿望,也不能清楚地作為志向來表達,但深藏在內心輾轉糾纏的思緒卻是真實的。作者也同時發現,這些女子雖然內心有所向往,但真的是身不由己,完全不能左右身處的環境,甚至也不敢站出來控訴,以行動去改變她們的血淚經歷。
曹雪芹以敏感的藝術心靈,發現了女性生存應有的自我主體性,并且通過藝術虛構,體現了這些女性自己無法清楚表達的主體性。在《紅樓夢》中,每一個女性角色都有各自的特殊人格,在小說里因情節鋪展的要求,展現程度不一,但是人人都是獨特的血肉存在,都有自我的生存經歷,都是真實的生命告白與見證。《紅樓夢》特別突出“幾個異樣女子”,為她們的人生際遇抱屈,刻畫了有血有肉有自我主體意識的女性,讓我們體會女性在傳統社會環境的掙扎,顯示文學想象對人性與人生處境有相對超越的感知,反映了藝術的普遍性價值。
在這些女性所經歷的社會環境中,傳統文化的道德壓制鋪天蓋地,但是書中突出了“幾個異樣女子”,她們內心有著自我的道德天平,總是無法與社會規約取得平衡。假如我們只浮泛地使用《紅樓夢》的淺層話語,套用佛家說的“苦海無邊”,那么能不能“回頭是岸"?作者其實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一來是因為書稿沒寫完;二來是書中這些“異樣”的女性角色,差不多都是遭遇比較凄慘的,總讓人掬一把同情之淚,難以在藝術想象的境界中安頓她們受摧殘的靈魂。總之,套上傳統通俗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撈根稻草就是彼岸寶筏,讓人覺得很不順當,不禁猜想曹雪芹的心境也不可能穩當,是否會感到辜負了他筆下的“幾個異樣女子”?
我們讀《紅樓夢》,如何從“滿紙荒唐言"中,體會作者的“一把辛酸淚”,知道他“癡"在何處,理解“其中味”呢?其實,作者的感慨,就大有深意,不能肯定如何讓自己滿意,也不能確定讀者是否能夠理解。他圍繞著“幾個異樣的女子”,構筑了一個規模宏大的故事,后世讀者能夠體會并理解其中深意嗎?這里牽涉讀者接受的藝術參與,以及時空隔絕之后的文化闡釋問題。二十世紀以來,《紅樓夢》成為文學經典,一字一句都有專家學者的深入解讀。現代讀者閱讀此書,不論男女,都知道這是不世出的經典,閱讀體會很自然地就加入了對人類生命意義的關注與反思,不再是消閑性質的隨手翻閱了。現代的人們,只要不是傳統男性主導意識的信徒,都清楚地認識到《紅樓夢》的女性角色有其“女性意識”,思考傳統社會女子遭遇的情景,感受女性內心世界的波瀾,由此而對人類生存產生更深刻的認識。
《紅樓夢》呈現出苦海無邊、幻海無涯,是因為作者受了佛道思想的影響,對人生的幻滅做了總結,感到世事無常,滄海可以桑田,看到人生現實有一定的虛幻性。世事的虛幻性讓人癡迷,帶來痛苦,這是傳統文人作家習以為常的表述,跳出紅塵好像就一切都解脫了。然而,要超越真幻的困擾,直面人生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歡樂、挫折與悲哀,哪里是這么簡單就可以“放下"的?我想,魯迅極其不滿高鶚續作的原因,是覺得賈寶玉最后在雪地里“光著頭,赤著腳,身上披著一領大紅猩猩氈的斗篷”,跪拜父親之后,向紅塵世界告別,未免裝腔作勢,又過于輕易而庸俗了。我們無法知道曹雪芹是否能夠寫出讓自己滿意的結局,不過現在的版本所展現的人生處境,已經是繽紛多彩、光怪陸離,通過一些女性角色的遭遇,也能顯示我們所謂的“女性意識"。
(節選自鄭培凱《重讀〈紅樓夢〉:曹雪芹筆下的女性意識》,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紅樓夢》中自我完成的女性意識,來自于女性在被現實壓制的情況下,對隨之帶來的精神壓迫和心理挫折等負面影響的反抗。
B.曹雪芹發現書中的女子有自己獨特的經歷和追求向往,雖然不能稱之為志向,但是她們深藏在內心輾轉糾纏的思緒卻是真實的。
C.曹雪芹通過不同情節塑造人物,展現“幾個異樣女子”的人生際遇與掙扎,顯示了文學想象對人性與人生處境有相對超越的感知。
D.作者認為,曹雪芹創作時的內心可能是不安穩的,因為他并沒有在書中明確提出女性內心道德與現實規約相平衡的辦法。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一項是()
A.曹雪芹多次改書名的原因是他內心焦慮不安,想要找到最合適的名字,以更好地塑造那些具有“女性意識"的“異樣女子”。
B.作者認為,后世的文學闡釋深入,讀者的藝術參與度高,現代讀者在閱讀《紅樓夢》時都能夠對人類生存產生更深刻的認識。
C.作者覺得曹雪芹寫《紅樓夢》時受到了佛道虛無思想的影響,在創作中體現出了他對人生幻滅、世事無常的迷茫和痛苦。
D.雖然魯迅對高鶚續寫的情節極其不滿,但在作者看來,現行的全本《紅樓夢》已經能夠體現出本文所謂的“女性意識"。
3.下列選項中的相關情節,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觀點的一項是()
A.王熙鳳協理寧國府B.賈探春興利除宿弊
C.賈迎春嫁給孫紹祖D.林黛玉哭誦《葬花吟》
4.《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又名《金陵十二釵》。有人認為“紅樓夢”作為書名更合適。請根據材料,簡要說明這一判斷的理由。
5.下面一段文字節選自《紅樓夢》第一回。請據此并結合材料相關內容,簡要闡釋曹雪芹的“女性意識"。
自又云:“……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哉?……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并使其泯滅也。……雖我未學,下筆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
【答案】1.B2.B
3.C4.①“紅樓夢"中“紅”有指代女子的意思,“夢"則體現了人生現實的虛幻性,讓人對人類生存產生更深刻的認識。
②“紅樓夢”書名契合作者的創作主旨,既交代了這些女性的生存環境,又暗示了她們人生的慘淡,有“女性意識"的呈現。
③而“石頭記”過于籠統,“金陵十二釵"只提到部分人物,都不如“紅樓夢”合適。
5.①曹雪芹認為女子行止見識超越自己,是褒揚女性的價值,肯定女性的力量和作用;
②曹雪芹認為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要為她們著書,展現她們的實存經歷;
③曹雪芹要讓“閨閣昭傳”,就是承認女性的自我主體性,通過藝術虛構肯定她們對生命的理想和追求。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B.“書中的女子……,雖然不能稱之為志向”錯誤,原文是說“身邊的女性”,“不能清楚地作為志向來表達”。選項曲解了文意。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
B.“都能夠"錯誤,原文是排除了“傳統男性主導意識的信徒”。選項以偏概全。
故選B。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主要探討的是“曹雪芹筆下的女性意識”,即“女性堅持自我信念,或完成自己的追求,或寧死不屈,赍志以終,這才是自我完成的女性意識”。
A.體現了王熙鳳與眾不同的治理才能,符合要求。
B.體現了賈探春的精明和干練,符合要求。
C.體現了賈迎春的懦弱,沒有體現文中所說的“女性意識"。
D.體現了林黛玉的不甘屈服、孤傲不阿,符合要求。
故選C。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
“紅樓夢”中“紅"有指代女子的意思,指林黛玉薛寶釵那些花季少女,紅樓即指這些侯門公府小姐居住的地方。“夢”為戲,也是興亡人生。《紅樓夢》的故事脈絡,融入了湯顯祖的“臨川四夢”,《南柯夢》《邯鄲夢》《牡丹亭(換魂記)》《紫釵記》等,都是一出興亡悲喜。“夢”體現了人生現實的虛幻性,讓人對人類生存產生更深刻的認識。
“紅樓夢"書名契合作者的創作主旨,“紅樓”者,“朱門"也。既能突出作者心心念念一絲悼明之意,也體現出王朝更迭、富貴豪門興衰往復的興亡、警世主旨。“紅樓夢”既交代了這些女性的生存環境,又暗示了她們人生的慘淡,有“女性意識"的呈現。
“石頭記”過于籠統,屬于故事梗概,主要突出的是故事緣起。《石頭記》是空空道人抄錄于石頭之上的故事,可以肯定這是個假托的傳說。“金陵十二釵"只提到部分人物,以女性之視角,彰顯女性為故事主旨,都不如“紅樓夢”合適。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節選文字說“覺其行止見識,皆出于我之上”,而原文也說“現實或許不允許她完成愿望,會形成一種精神壓迫以至于心理挫折,摧殘自我存在的價值……,這才是自我完成的女性意識”,曹雪芹認為女子行止見識超越自己,是在肯定女性的價值,肯定她們的的力量和作用。
節選文字說“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并使其泯滅也”,原文也說“在小說里因情節鋪展的要求,展現程度不一,但是人人都是獨特的血肉存在,都有自我的生存經歷”,曹雪芹認為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要為她們著書,展現她們的人生經歷。
節選文字說“雖我未學,下筆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原文也強調“《紅樓夢》的女性意識,主要是指某些女性對自身本體有一個自覺的認識,認識自我的生存意義,對生命有理想、有追求,認識內心有想做的事情,也認識到社會現實環境,思考外在現實能不能容許她自我意識得到發揮,實現她的愿望”,曹雪芹要讓“閨閣昭傳”,就是承認女性的自我主體性,通過藝術虛構肯定她們對生命的理想和追求,認識內心有想做的事情,也認識到社會現實環境。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宣紙是一片云
趙焰
汪丹休息了兩天后,終于咬著牙攀登上了那座類似蓮花的山峰。到了山頂之上,汪丹實在是累壞了,仰面朝天躺在大石頭上,帶著一身的酸痛和快意,以一種征服者的姿態暢望著面前高遠、蔚藍的天空。這一片天空跟山下的天空真是不一樣,不僅顏色碧藍如玉,還飄來飛去潔凈、透明、絲絲絮絮的白云,它不像棉花垛,更有著絲綢般的潤滑,甚至如魚群一般靈動。汪丹突然覺得,自己本來就是廣袤天地中的一縷云絲啊,現在,他真想一躍到空中,成為一小縷云絲。
癡癡感慨了一段時間之后,汪丹恢復了活力。這才想起母親的教導,于是打開包裹,取出母親留下來的天青色凈瓶,定下心來,口中念念有詞,希望將眼前的云彩收入瓶中。可是那些云一點也不聽話,有的像草原上調皮倔強的羊群,有的像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白鶴,怎么也不聽自己的指揮。汪丹認真地瞄了一眼凈瓶,只見里面霧騰騰的,只好蓋上蓋子,也不知道里面是否收集到了天空上的白云。
這時候月亮升了起來,頭頂之上,一彎新月如鉤,仿佛一蹦就可以攀上去似的。月光如水,白霜滿地,山頂上一片晶瑩透亮,宛如下了一層薄薄的雪一般。真是美啊!汪丹依依不舍地下山了,一邊走,一邊反復回頭。突然間,汪丹發現石頭的縫隙處,長有一排異常妖嬈的植物,樹葉的形狀有些像楮樹,可是跟楮樹又不盡相同,顏色更綠,枝條更白,靈性更足,它們迎風招展,就像喜笑顏開跟自己打招呼一樣。汪丹怦然心動,連忙踅回,折下一截樹枝撕開皮一看,只見樹皮堅韌潔白,纖維又細又密,分明是造紙的最好原料啊!
汪丹把這種植物命名為青檀,因為它看起來像黃檀樹,可是又不一樣。汪丹把青檀栽在了自己家中的小院子里,待長到三年左右時,汪丹開始收割枝條,在冬天的時候砍下枝條浸在山泉之中。幾個月后,再用鋒利的小刀將青檀皮剝下來,放入浸了石灰的池水中,隨后,又對著不遠處云霧縹緲的黃山,恭恭敬敬、五體投地叩拜,緊接著將凈瓶打開,口中念念有詞,將從黃山采集到的白云導入池中。待青檀皮輕度腐爛,撈出晾在山上,讓其經受風吹雨打日曬。隨后又將那些腐爛的樹皮放入泉水之中,不斷地攪動,看著它們如細小的云彩一樣翻滾。最后,用竹簾將它們撈起,瀝干水分,在墻壁上烘烤——就這樣,經過無數次的反復試驗,終于生產出了薄如蟬翼、美如白云一樣的紙張。因為涇縣所在地為宣城,盡管紙張有很多品種,可是汪丹化繁為簡,稱這種以青檀為原料的紙為宣紙。
當汪丹執著蘸著墨汁的毛筆試紙時,心提到了嗓子眼,差點就蹦了出來。筆尖甫一接觸到冰肌玉骨般的紙張,敏感、細致和悠然,仿佛有神導引,仿佛本能釋放,冥冥之中,會不自覺地運息調心,細品靜穆三昧。于宣紙上,漢字的線條脫離了沉重,不再帶有刀鑿斧刻的深沉,變得舒展而柔韌,成了真正的活物,像水草一樣搖曳多姿。漢字的優美形體,在紙頁上自由地伸展騰挪,筆墨仿佛注入了神秘的因子,有插上翅膀的想象,會變成山巒、河流、樹木。一切都變得清澈或清晰,墨水順著青檀皮的纖維,變成花鳥,變成魚蟲,變成人物……當筆墨描繪大地之時,紙上就是天空;當筆墨凝聚成山巒之時,紙上便是云層;當筆墨演繹樹林之時,紙上又是霧靄;當筆墨轉成堤岸之時,紙上一下子成為河流……至于在紙上寫字的感覺,更是行云流水、風和日麗、繁花盛開。可以是卵石鋪地、自然相連;可以是扶老攜幼、歡歌笑語……在宣紙上隨意書寫之時,與其說是在寫字畫畫,更像是知己對飲、摯友傾談,甚至可以說是進入一種“禪定之場”,不僅感受到萬事萬物的“形”,也感受到萬事萬物的“意”,甚至感受到萬事萬物背后的“象"。毛筆于紙上滑行,還有莊子所言“浮游”的感覺,以筆墨線條為扁舟,以宣紙為湖水,一條悠悠的線條,上達天宇,下至龍潭,一直可以追溯到宇宙洪荒、白云蒼狗,探得龍鱗鳳羽、羚羊掛角,不知蝶為人,還是人為蝶。汪丹終于釋然:所謂的“天人合一”,就是道法自然,把人神萬物一體化地平等看待,不需做過多的拆分,也不能厚此薄彼——這是汪丹從宣紙和筆墨中獲得的領悟。
奇怪的是汪丹本人,在以青檀生產出了宣紙之后,或許是盡得天地之靈氣,連容貌都大變樣,少年時相貌怪異、舉止粗笨,到了而立之年,反而變得眉清目秀、豐神俊朗、倜儻灑脫,既有“萬鐘于我何加焉”的雍容氣韻,也有卓然挺拔的炯炯神采。一個人的氣質,就是他的內心世界,此番汪丹脫胎換骨,明顯是靈魂蕩滌產生的功效。凡與藝術相擁的人,身上自然而然地會攜有一種超脫寧靜的靈性,這應是美的垂青和浸淫吧?汪丹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蒼天有眼,秋毫明察。其實老天什么都能看到,心亦如明鏡。想到這,汪丹不由肅然起敬,轉而感到恐懼——人真是太渺小了,就像這青檀樹一般。唯一讓人感到欣慰的是,渺小也有渺小的價值,也如這青檀樹一樣。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汪丹渴望變成一縷云絲,表現了汪丹對白云的喜愛和對生命獨到的感悟。
B.小說中汪丹制作宣紙的過程耗時較長且程序繁雜,但因態度虔誠,終能一氣呵成。
C.小說中漢字的優美形體與宣紙的潔白細密相得益彰,讓汪丹感受到了書法的真諦。
D.小說結尾處汪丹容貌的變化,實則是因為藝術的影響而產生的氣質與心境的變化。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汪丹爬上高山、收集白云等情節,為下文發現青檀樹作鋪墊,也暗示了宣紙的來之不易。
B.小說通過豐富的想象,描寫了汪丹在宣紙上書寫時的畫面,表現出了宣紙和書法背后的文化之美。
C.小說結尾處通過心理描寫,表達了汪丹對于生命價值的理解,凸顯了生命無常、把握當下的主旨。
D.小說在敘事過程中穿插了對白云、月色等自然景物的描寫,既使抒情氛圍濃郁,又讓敘事節奏舒緩。
8.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指出:“中國的書法美是活生生的、流動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現力量的美。"請結合本文對此作簡要分析。
9.小說的標題意蘊豐富,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6.B7.C
8.①本文中“漢字的優美形體,在紙頁上自由地伸展騰挪”“成了真正的活物"等,體現了中國的書法鮮活流動的自由美;
②本文中由書法展開的想象,以及對“形”“意"象”“浮游"天人合一”等思想的感悟,體現了中國書法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現力量的美。
9.①標題運用比喻的手法,把宣紙比作一片云,點明宣紙的質地如云朵般輕盈美好;
②使用宣紙書寫的時候具有云一樣的靈動和自由;
③體現了作者獨到的生命感悟:無論是造紙還是人生,都要汲取天地之靈氣,感悟如云一般舒展自由的生命真諦。
【解析】
【分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B.“但因態度虔誠,終能一氣呵成"錯,由文本“就這樣,經過無數次的反復試驗,終于生產出了薄如蟬翼、美如白云一樣的紙張”可知,汪丹制作的宣紙是反復試驗才成功的,并不是“一氣呵成"。
故選B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藝術特色的能力。
C.“凸顯了生命無常、把握當下的主旨”錯,由文本“凡與藝術相擁的人,身上自然而然地會攜有一種超脫寧靜的靈性,這應是美的垂青和浸淫吧?"想到這,汪丹不由肅然起敬,轉而感到恐懼——人真是太渺小了,就像這青檀樹一般。唯一讓人感到欣慰的是,渺小也有渺小的價值,也如這青檀樹一樣”可知,汪丹從自身的變化,加深了對生命的理解“人真是太渺小了”,但“渺小也有渺小的價值”,需要自己去追求,展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故選C。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能力。
由文本“漢字的線條脫離了沉重,不再帶有刀鑿斧刻的深沉,變得舒展而柔韌,成了真正的活物,像水草一樣搖曳多姿"可知,中國的書法落到紙上好像成了真正的活物,搖曳多姿;由文本“漢字的優美形體,在紙頁上自由地伸展騰挪,筆墨仿佛注入了神秘的因子,有插上翅膀的想象”可知,漢字優美形體可以在紙頁上伸展騰挪,具有流動之美。由此看出,體現出中國書法鮮活流動的自由美。
由文本“一切都變得清澈或清晰,墨水順著青檀皮的纖維,變成花鳥,變成魚蟲,變成人物……不僅感受到萬事萬物的‘形’,也感受到萬事萬物的“意”,甚至感受到萬事萬物背后的‘象’”可知,在書寫時作者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一切都好像有了生命;由文本“所謂的‘天人合一’,就是道法自然,把人神萬物一體化地平等看待,不需做過多的拆分,也不能厚此薄彼——這是汪丹從宣紙和筆墨中獲得的領悟"可知,汪丹在領悟了宣紙的生命暗示之后,得到了生命的啟迪,這就是中國書法呈現出來的力量美。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意蘊的能力。
①表層含義:由“終于生產出了薄如蟬翼、美如白云一樣的紙張”可知把宣紙比作一片云,點明宣紙的質地如云朵般輕盈。
②比喻含義:“一片云"具有比喻義。由“毛筆于紙上滑行,還有莊子所言‘浮游’的感覺”可知,在宣紙上寫字,如同在云中滑行,多了一些自由和靈動美。
③主旨含義:由“所謂的‘天人合一’,就是道法自然,把人神萬物一體化地平等看待,不需做過多的拆分,也不能厚此薄彼——這是汪丹從宣紙和筆墨中獲得的領悟"可知,把萬物平等看待,不厚此薄彼,做到天人合一,汲取天地之靈氣,展現如云一樣的自由,追求生命的真諦。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于秦,而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
(節選自《史記·李斯列傳》)
材料二: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①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龍言愿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之。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褀,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②賢于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齊兵乃出。
(節選自《戰國策·趙策》)
[注]①長安君:趙太后幼子的封號。②燕后:趙太后女,因嫁給燕王,故稱“燕后”。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今三世A以前B至于C趙之為趙D趙王之子孫E侯者F其繼G有在者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客,指相對于“主"的外來人,也指寄居他鄉的人。文中指在秦國做官的其他諸侯國的人。
B.向使,指如果、假使,與《六國論》中“向使三國各愛其地”中的“向使"詞義不相同。
C.賤息,指卑賤的兒子,本文中是對別人謙稱自己的兒子,與“犬子”的意思大致相同。
D.山陵崩,古代諸侯、帝王死亡的委婉說法,表明他們的死不同尋常。文中指趙太后去世。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斯以歷史上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秦國國君任用客卿而富國強兵的史實為例,證明秦王驅逐客卿的做法是錯誤的。
B.觸龍為兒子謀取職位,其目的是為了勸趙太后讓長安君做人質,這一請求不僅沒有遭到拒絕,還引起了太后的同情和共鳴。
C.燕后遠嫁,趙太后握著她的腳后跟哭泣,之后又在每次祭祀的時候為她禱告求福,由此可見趙太后愛女兒是勝過愛兒子的。
D.李斯和觸龍在進言一事上都存在困難:李斯本人屬于被驅逐對象,而觸龍要在趙太后已明確阻止大臣進諫之后再行勸諫。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2)愿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
14.李斯和觸龍勸諫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答案】10.BDF11.B12.C
13.(1)諸侯親附歸服,打敗了楚國、魏國的軍隊,攻占土地千里,國家至今安定強盛。
(2)(我)希望能讓他補進黑衣衛士的隊伍,來保衛王宮,我冒著死罪稟告太后(或“使太后知道")。
14.剖析利弊,切中對方心理;引用史實,說服力強;勸諫對象能虛心納諫。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從現在向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國君主的子孫封侯的,他們的后代還有能繼承爵位的嗎?
“以前”具體指的時間是“三世”,中間不能斷開;“至于”的具體時間指的是“趙之為趙”,中間不能斷開,“至于”之前斷開,所以B處斷句;
“趙王之子孫"作主語,主語前斷句,所以D處斷句;
“其繼”作主語,主語前斷句,所以F處斷句。
故選BDF。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和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
B.錯誤。詞義相同。都是“如果、假使"的意思。句意:假使這四位君主拒絕客卿而不接受他們。/假使當初韓、魏、楚三國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
C.正確。
D.正確。
故選B。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C.“趙太后愛女兒是勝過愛兒子”錯誤,于文無據。原文“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是觸龍勸說趙太后的說辭,并不是趙太后愛女兒勝過愛兒子,根據文中內容可知,趙太后女兒兒子都疼愛。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親服”,親附歸服;“獲”,打敗;“舉”,攻占;“治”,安定。
(2)“愿”,希望;“沒死”,冒著死罪;“聞”,稟告,使……知道。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剖析利弊,切中對方心理:李斯剖析利弊,“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切中秦王心理;龍勸剖析利弊“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切中趙太后心理。
引用史實:李斯以歷史上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秦國國君任用客卿而富國強兵的史實為例,證明秦王驅逐客卿的做法是錯誤的;觸龍以趙國君主的子孫封侯的和其他諸侯的子孫封侯的后代沒有能保住爵位的史實為例,證明地位高而沒有功勛,說服力強。
勸諫對象能虛心納諫:根據“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可知,秦王就廢除了逐客令,采用了他的計謀。根據“諾。恣君之所使之”可知,趙太后同意讓長安君做人質。
參考譯文:
材料一:
聽說官員們議論要驅逐客卿,我私下認為這是錯誤的。從前秦穆公招攬賢才,從西戎求得由余,從東邊楚國的苑地得到百里奚,從宋國迎來了蹇叔,從晉國招來了丕豹、公孫支。這五個人都不是生在秦國,可是秦穆公重用他們,吞并了二十多個國家,于是稱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風易俗,人民因此殷實興盛,國家因此富足強大,百姓們愿意為國家效力,諸侯也誠心歸順,擊敗了楚國、魏國的軍隊,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政治安定,國家強盛。秦惠王采用張儀的計策,攻取了三川地區,向西又吞并了巴、蜀,向北占領了上郡,向南攻占了漢中,囊括九夷,控制鄢、郢,在東面占據了險要的成皋,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并進一步瓦解了六國的合縱聯盟,使他們面向西方,奉事秦國,功業一直延續到今天。秦昭王得范雎,廢黜穰侯,驅逐華陽君,使公室強大,杜絕了私門權貴的勢力,像蠶吃桑葉一般,逐漸吞并諸侯的土地,終于使秦國奠定了統一天下大業的基礎。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了別國客卿的力量。由此看來,客卿有哪一點對不起秦國呢?假使這四位君主拒絕客卿而不接受他們,疏遠士人而不重用,這就使秦國既無富足之實,又無強大之名。
……
秦王就廢除了逐客令,恢復了李斯的官職,終于采用了他的計謀。
(節選自《史記·李斯列傳》)
材料二:
趙太后剛剛執政,秦國就加緊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說:“一定要用長安君來做人質,軍隊才能出發。"趙太后不同意,大臣們竭力勸說。太后明確地對身邊的大臣說:“有誰再說讓長安君去做人質的,我一定向他臉上吐唾沫!”
左師觸龍說他希望進見太后,太后氣沖沖地等著他。左師公說:“我的兒子舒祺,年齡最小,沒有才能,而我又老了,私下疼愛他,希望能讓他補進黑衣衛士的隊伍,來保衛王宮,我冒著死罪稟告太后。"太后說:“可以。年齡多大了?”觸龍說:“十五歲了。雖然年紀還小,希望趁我沒有死的時候把他托付給您。"太后說:“男人也疼愛他的小兒子嗎?”觸龍說:“比婦人更疼愛。"太后笑著說:“婦人疼愛小兒子特別厲害。”觸龍回答說:“老臣私下認為您疼愛燕后超過疼愛長安君。"太后說:“您錯了,不如疼愛長安君那樣厲害。”左師公說:“父母疼愛子女,就要為他們考慮長遠。您送燕后出嫁的時候,握著她的腳后跟為她哭泣,傷心她嫁到遠方。她走了以后,您不是不想念她,每當祭祀時一定為她求福、祝告,說:‘千萬不要讓她回來。’難道這不是為她作長遠打算,希望她有子孫世代做燕王嗎?"太后說:“是的。”
左師公說:“從現在向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國君主的子孫封侯的,他們的后代還有能繼承爵位的嗎?"趙太后說:“沒有。”左師公說:“不僅是趙國,其他諸侯的子孫封侯的,他們的后代還有能保住爵位的嗎?"趙太后說:“我沒有聽說過。”左師公說:“他們當中禍患來得早的降臨到自己身上,禍患來得晚的就降臨到子孫身上。難道國君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這是因為他們地位高而沒有功勛,俸祿豐厚而沒有勞績,占有的珍寶太多了啊。現在您使長安君的地位尊貴,把肥沃的土地封給他,給他很多珍寶,而不趁現在讓他為國立功。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長安君憑什么在趙國立足呢?我覺得您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了,因此我認為您疼愛他比不上疼愛燕后。"太后說:“好。任憑您安排他吧。”于是就替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子,送他到齊國去做人質,齊國的軍隊就出發了。
(節選自《戰國策·趙策》)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
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
陳與義①
岳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堤綿綿。
草木相連南服②內,江湖異態欄干前。
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
欲題文字吊古昔,風壯浪涌心茫然。
[注]①陳與義1124年被貶,在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做監酒稅的小官,“靖康之難"(1126)發生后,流離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詩寫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②南服:南方。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先用“壯觀”二字點明總體印象,再用“樓陰"背日”兩詞點出作者所站方位是從樓北向遠處眺望。
B.頷聯由實轉虛,想象岳陽樓南邊湖岸草木蔥蘢,相連不絕,“南服"異態”等詞暗含了作者對時事的感慨。
C.頸聯寫出作者遭遇貶謫、顛沛流離、雙鬢斑白的狀況,與杜甫的“艱難苦恨繁霜鬢"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D.尾聯用“風壯浪涌”照應開頭所寫之景,又用“心茫然"收束全詩,展現出作者欲言又止、郁憤不平的心境。
16.有人評價本詩“學杜而得其骨”,請結合杜甫的《登岳陽樓》作簡要分析。
【答案】15.B16.①杜甫的《登岳陽樓》從描繪岳陽樓的恢宏氣象入手,寫出了自己老病孤獨的處境,并表達了對國家安危、時局動蕩的擔憂;
②本詩也是從描繪岳陽樓前所見之景入手,進而表達自身遷謫之恨、國家興衰之感,以及內心郁憤不平的心境;
③兩者都將個人命運與國家興衰緊密結合,表達愛國之情,體現出沉郁頓挫的詩風。所以說“學杜而得其骨"。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頷聯由實轉虛”錯誤。想象岳陽樓南邊湖岸草木蔥蘢,相連不絕,是虛寫,“江湖異態欄干前"是眼前景,是實寫,所以應該是“由虛轉實”。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杜甫的《登岳陽樓》前兩聯寫登岳陽樓所見,用凝練的語言,將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和宏偉壯麗的形象真實地描畫出來,勾勒出一幅氣象萬千的畫面。頸聯表現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尾聯抒寫出詩人眼睜睜看著國家離散而又無可奈何,空有一腔熱忱卻報國無門的凄傷,表達了對國家安危、時局動蕩的擔憂;
②本詩的前四句,詩人著力描寫岳陽樓周圍的景觀特征。再次登臨,詩人選擇最佳觀察角度,站在樓北眺望,長江堤壩連綿不絕。草木連綿不絕延伸到偏遠的南方,可惜眼前的山河已換了主人。面對此景,詩人憑欄良久,自身遷謫之恨、國家興衰之感,不覺一齊涌上心頭。萬千感慨、諸種情懷,凝成擲地有聲的一聯詩句:“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
③“臣子一謫今五年”,五年之中,發生太多的變化。國無寧日,人無寧日。靖康之難,宋室南遷,詩人顛沛流離,到處流浪。“乾坤萬事集雙鬢”,詩人頭發已愁白了,真是天下之事、遷臣之恨都反映在雙鬢之上。杜甫的《登岳陽樓》中,長安與岳陽樓相距千里,但在詩人心中卻沒有這個距離。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長安。孤舟雖小卻裝著整個天下。衰老多病的軀體中,仍然跳動著一顆憂國憂民的志誠之心。兩者都將個人命運與國家興衰緊密結合,表達愛國之情,體現出沉郁頓挫的詩風。所以說“學杜而得其骨”。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為子路“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宮賦》中“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現出阿房宮依山勢而設計、結構精巧的特點。
(3)設想你在游覽南京博物館時有感于六朝的興亡更替,可能會想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兩句。
【答案】①.為國以禮②.其言不讓③.各抱地勢④.鉤心斗角⑤.六朝舊事隨流水⑥.但寒煙衰草凝綠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有:“抱"勢”“鉤"衰”“凝"等。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人物談》指出,在劇作中,魯大海與周樸園的沖突,侍萍與周樸園的沖突,都只在第二幕中有所體現,在整個作品中,這兩組沖突是斷斷續續的。①_____________,貫串全劇,構成了全劇劇情變化發展的內在動力。所以劇作是把繁漪與周樸園的沖突作為劇中主要矛盾的。
《人物談》認為這種主要沖突的設立和表現,是非常藝術的。正因為周樸園在威逼繁漪吃藥中,露出了那么猙獰的面目,所以才激起了她后來更大的反抗,而且使她覺得這種生活實在無法忍受,更非死命地拖住周萍不可。她愈是要拖住周萍,又愈使周萍恐懼、厭惡,愈使他要迅速擺脫。而在周樸園一面呢,看到她居然當著兒子的面也露出了反抗的意思,就覺得只有用更大的壓力來對待她,只有用更強的警惕來防范她。而不知道②_____________,都只是促使她更千方百計、甚至不擇手段地拖住周萍。結果反而使他的家庭更失平靜,使他自己更失尊嚴。
這兩個人物,在矛盾沖突中,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愿望來解決矛盾。但是對立雙方各自的每一次動作,都刺激對方產生違背這方愿望的動作,其動作和效果總是不一致,③_____________,而且這種反方向的發展,是必然的、自然的,從而推動沖突變得更為強烈,直至危機的爆發。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為“周萍被她拖住后,感到恐懼、厭惡,想要迅速擺脫她。”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答案】18.①唯有繁漪與周樸園的沖突②壓力、警惕的每一次加強③甚至適得其反(甚至相反/有時往相反的方向發展)
19.①原句突出的是繁漪的表現,而改句突出的是周萍的感受,與文本想要突出繁漪與周樸園的矛盾不一致;
②原句中三個“愈”,運用反復的手法,強調繁漪反抗的后果;
③原句句式整齊,節奏鮮明,音調和諧,語勢強烈,邏輯性強。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根據下文“所以劇作是把繁漪與周樸園的沖突作為劇中主要矛盾的”可知,繁漪與周樸園的沖突作為劇中主要矛盾,可見“貫串全劇,構成了全劇劇情變化發展的內在動力"的應該是他們之間的矛盾,所以此處應該填寫“唯有繁漪與周樸園的沖突”。
第二空,根據上文“就覺得只有用更大的壓力來對待她,只有用更強的警惕來防范她"可知,周樸園想用更大的壓力和更強的警惕來防范繁漪,再根據下句“都只是促使她更千方百計、甚至不擇手段地拖住周萍”可知,周樸園的這種做法是促使繁漪拖住周萍的原因,原因是周樸園用更大的壓力和更強的警惕來防范繁漪,所以此處應該填寫“壓力、警惕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 (新課標)必修4 生活與哲學2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教學設計及反思
- 班主任工作心得范文(20篇)
- 2025醫院消防安全個人工作總結(4篇)
- 2025年讀書的心得體會范文(18篇)
- 小學美術贛美版二年級下冊第2課 造型多樣的生活用品教學設計及反思
- 2025-2026年自有房地產經營活動的創新與發展
- 《職場應聘技巧》課件
- 2025酒吧光棍節活動策劃方案(19篇)
- 《氣象萬千:氣候變化與影響》課件
- 富蘊長廊施工方案
- 第六單元實驗活動3創新實驗: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一體化實驗說課-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上冊
- 工地會議室使用管理制度
- 3000道兩位數進位退位加減法題1
- 2024年東南亞智能聯網電視(Connected TV)市場深度研究及預測報告
- 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主治復習
- 2022年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 2025深圳市中考英語 語法填空 專項復習課件
- 《鐵路職業道德》課件-2.1鐵路職業道德的內涵及規范
- 機器學習課件周志華Chap08集成學習
- 新生兒亞低溫治療護理
- 中醫病歷書寫基本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