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區八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考試卷_第1頁
海曙區八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考試卷_第2頁
海曙區八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考試卷_第3頁
海曙區八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考試卷_第4頁
海曙區八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曙區八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考試卷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2023學年八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考試卷

一、積累運用(20分)

1.(2023八下·海曙期末)閱讀下面的內容簡介,完成任務。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為中學生(zhuàn)①____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文化經典的著作,共13篇,介紹了《說文解宇》《周易》等經典著作,并概述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全書見解精(pì)②____,通俗流暢。序言里說他寫這部書是希望給中學生做個向導,教授經典閱讀的方法,亦授人以(yú)③____,讓他們面對____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無措。無數年輕人通過這本書,使他們走入那些中華民族凝聚著文化結晶的典籍。

(1)根據拼音寫漢字。

zhuànpìyú;

(2)填入文中橫線處恰當的成語是()

A.浩如煙海B.汗牛充棟

(3)語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加以修改。

【答案】(1)撰;辟;漁

(2)A

(3)無數年輕人通過這本書,走入那些凝聚著中華民族文化結晶的典籍。

【知識點】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詞語的使用(搭配);語序不當;成分殘缺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根據拼音寫字詞。“zhuàn"應為“撰”。“pì"應為“辟”。“yú"應為“漁"。

(2)本題考查成語和熟語。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等非常豐富。汗牛充棟:形容書籍極多。文中橫線處填“浩如煙海”更恰當。

(3)本題考查病句辨析與修改。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①成分殘缺。“通過"和“使”連用,句子缺少主語,可刪去“使"。②語序不當。“凝聚”應修飾“中華民族”,故將“凝聚”調至“中華民族"前。

故答案為:(1)撰;辟;漁;(2)A;(3)無數年輕人通過這本書,走入那些凝聚著中華民族文化結晶的典籍。

【點評】(1)本題考查根據拼音寫漢字。解答這類問題時,關鍵在于平時要做好字詞的積累,答題時聯系前后文認真辨析,規范書寫。

(2)本題考查詞語的辨析與運用。了解各個詞語的意思,根據句子的語境做出判斷。近義詞(成語)的辨析常見的技巧有:堅持“存同析異”的原則,分析相異的語素;根據語境正確的使用詞語;從感彩方面辨析等幾種方法。做題時靈活使用。

(3)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來說,一看語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對不對,三看修辭妥不妥。要想快速而準確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時多閱讀,增強語感外,還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語感審讀法、枝干梳理法、邏輯分析法。

2.(2023八下·海曙期末)根據《第一》的相關知識,完成任務。

“典"字字體演變

“經典”的“典"字,上部是“冊”字,意為編連在一起的竹簡;下部是一雙手,表示用雙手恭恭敬敬地捧著書冊。由此可知“典"字的造字法為(象形/指示/形聲/會意),本義是指____________。

【答案】會意;本義是指重要的書籍或有價值的書籍

【知識點】詞語在語境下的含義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漢字的造字法和詞義。“典”表示用雙手恭恭敬敬地捧著書冊,用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獨體漢字,根據各自的含義所組合成的一個新漢字,由此可知“典"是會意字。“典”的本義是:重要的文獻、書籍。

故答案為:會意;本義是指重要的書籍或有價值的書籍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能力。解答此題,要弄清詞語的意義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詞語的感彩,還要注意具體的語境,如有關聯詞還要掌握關聯詞的固定搭配等。

3.(2023八下·海曙期末)根據《經典常談》的梳理,請你幫助補全詩歌發展脈絡圖的內容。

【答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示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詩文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不能寫錯別字。此題中容易寫錯的字有:窈、逑、廈、躬

故答案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示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

二、現代文閱讀(24分)

(2023八下·海曙期末)閱讀

最好的詩句

劉成章

《詩經》里有一句詩,越數千年而不衰,似今天的幼兒所寫:“羊牛下來"。好簡單好明白的話!在這里,那數千年間不見了滄桑,那秦漢唐宋元明清,是一片虛無了。歷史,好像從孔子的腳下,一步就跳到了今天。語言的演化,有時候就像原地未動。

“羊牛下來”是什么樣子《詩經》在另外一首里,還有具象描寫:“濟濟蹌蹌"。只這四個字,你腦子里馬上就會出現一幅生動的畫面,牛羊眾多,步調一致,美得就像一支儀仗隊。這時候,你不能不想到,翻開我們現代的種種名著,它們在描寫群牛群羊的時候,所用的語言,為什么顯得那么寒砂這反證了我們祖先的語言實在厲害。

《詩經》,不愧是我們民族的詩性開端。

后來寫牛羊最好的詩篇,英過于我們兄弟民族的《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它的意象,它的概括力,世難有二。

在唐朝,詩人李白也在《將進酒》中寫了牛羊,月光劍氣和滿腔豪情回蕩其間:“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盛唐之盛,詩人的放浪無羈,寫得何等狂猬忘情,淋漓盡致!那一邊烹羊宰牛,酒也備下一壇一壇的富足和豪放,到今天也依然撩拔人的味蕾和情懷。羊肉一鍋,牛肉一鍋,美酒一壇接一壇,活畫出盛唐的輝煌氣象。

陜北民歌云:“大羊叫喚羊羔跳,攔羊的哥哥回來了。”僅僅兩句話,就把牧歸的情景,描寫得何其溫馨。我們陜北自古羊多,我自幼常常見羊,羊的形象、羊的叫聲,使我感到美好和幸運。因此我對羊也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大概正是由于這樣,那年出散文集時,我神使鬼差地將集子名定為“羊想云彩"。那集子后來獲得魯迅文學獎。這里的羊,已通了人性,是有思想、會思考問題的。而它又脫俗了,想的不是羊群的事,也不是人間煙火,而是云彩,很有些浪漫氣質。

關于羊,有一個東晉留下來的神奇成語:叱石成羊。它出自一個神話,說的是弟兄倆,弟弟上山去放羊,可是再也沒有回來。四十年后,哥哥終于在一個石洞里找到弟弟。原來弟弟一直在此修煉。哥問,那群羊呢弟弟出門喊一聲:“叱!叱!羊起!”滿山的石頭都應聲而起,成了數萬好羊。

世界上的畜類,再美不過羊了。“羊"字底下加個“大”字,就是“美"字了嘛。我希望讀者對著我書,喊一聲:“叱!叱!羊起!”我的書中的每一個文字、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能搖動雙耳,發出咩咩之聲。

(選自《散文》雜志,有刪改)

注:①出自《詩經·國風·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易其至哉雞棲于場。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何時。至:歸家:雞舍。

4.請根據《經典常談》的相關解說,揣摩女主人面對“羊牛下來”,唱出《君子于役》時的心理活動。

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就用歌唱;一唱三嘆的叫別人回腸蕩氣。

(選自《經典常談·第四》)

5.請分點說明作者將文中提及的《詩經》《敕勒歌》《將進酒》和陜北民歌中寫羊的詩句稱作“最好的詩句"的原因。

6.結合全文,談談你對文末畫線句的理解。

7.劉成章說“我想讓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攏,我的散文就成功了”。參考鏈接材料,請結合本文的特點,說說作者的目標達成的表現。

鏈接材料:信天游在內容上,多描繪自然景象、人情、風俗等,是生活的再現;創作手法上,多采用比興手法,敘事與抒情結合,或托物言志或直抒衷腸;句式自由靈動,曲調淳樸,高亢悠長,情深味濃。

【答案】4.女主人公看到牛羊在暮色中歸家,不禁想到遠行服役的丈夫,為他的遠行而感到擔憂,為他的長期離家而思念,對他久未歸來而心懷哀怨。

5.牛羊等意象都來源于生活,具有生活氣息;語言概括力強,《敕勒歌》寥寥幾句就把草原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致;情感都樸素自然,讓人感到親切。

6.這是作者的創作追求,希望自己的每一個文字、標點都是鮮活的,帶領讀者走進廣袤的歷史時空,領略盛世之音的豪情,苦樂悲喜,帶來美好的閱讀體驗。

7.內容上,既有陜北的生活經歷也有基于現實的神話傳說;創作手法上,采用托物起興,借“羊"這一具體可感的事物來抒發對于詩句之美的感受;語言娓娓道來,“越數千年而不衰”、“世難有二"等遣詞用語,閃爍著詩意的美,令人回味綿長。

【知識點】哲理散文(含議論散文);文章結尾及其作用;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2)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

(3)本題考查對語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試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區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辭分析。作答時學生可自選一個角度進行賞析即可。

(4)本題考查文章的寫作手法。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確常見的寫作方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描寫手法、表現手法四個方面。然后根據文章的特點抓住一點或幾點完成做答即可。

4.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推斷能力。根據《經典常談》的相關解說,“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就用歌唱;一唱三嘆的叫別人回腸蕩氣。”當女主人公看到牛羊在暮色中歸家,她不禁想到遠行服役的丈夫。她為他的遠行而感到擔憂,為他的長期離家而思念,對他久未歸來而心懷哀怨。這種深深的情感,日常的言語難以表達,于是她唱出了《君子于役》,用歌唱的方式來傳達她的內心感受。

故答案為:女主人公看到牛羊在暮色中歸家,不禁想到遠行服役的丈夫,為他的遠行而感到擔憂,為他的長期離家而思念,對他久未歸來而心懷哀怨。

5.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概括與分析能力。作者將文中提及的《詩經》《敕勒歌》《將進酒》和陜北民歌中寫羊的詩句稱作“最好的詩句”,原因有以下幾點:①這些詩句中的牛羊等意象都來源于生活,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真實與美好;②這些詩句的語言概括力極強,如《敕勒歌》寥寥幾句就把草原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致,展現了詩人的高超藝術功力;③這些詩句的情感都樸素自然,讓人感到親切,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與感動。

故答案為:牛羊等意象都來源于生活,具有生活氣息;語言概括力強,《敕勒歌》寥寥幾句就把草原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致;情感都樸素自然,讓人感到親切。

6.本題考查對文本中重要語句的理解能力。文末畫線句“都能搖動雙耳,發出咩咩之聲”是作者的創作追求。他希望自己的每一個文字、標點都是鮮活的,能夠帶領讀者走進廣袤的歷史時空,領略盛世之音的豪情、苦樂悲喜,帶來美好的閱讀體驗。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創作的熱愛和追求,也展現了他對文學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見解。

故答案為:這是作者的創作追求,希望自己的每一個文字、標點都是鮮活的,帶領讀者走進廣袤的歷史時空,領略盛世之音的豪情,苦樂悲喜,帶來美好的閱讀體驗。

7.本題考查對文本與鏈接材料的分析與比較能力。劉成章說“我想讓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攏,我的散文就成功了"。參考鏈接材料,結合本文的特點,作者的目標達成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內容上,本文既有陜北的生活經歷也有基于現實的神話傳說,與信天游多描繪自然景象、人情、風俗等生活再現的特點相吻合;創作手法上,本文采用托物起興,借“羊”這一具體可感的事物來抒發對于詩句之美的感受,與信天游多采用比興手法、敘事與抒情結合的特點相呼應;語言上,本文娓娓道來,“越數千年而不衰"世難有二”等遣詞用語,閃爍著詩意的美,令人回味綿長,與信天游句式自由靈動、曲調淳樸、高亢悠長、情深味濃的特點相契合。

故答案為:內容上,既有陜北的生活經歷也有基于現實的神話傳說;創作手法上,采用托物起興,借“羊"這一具體可感的事物來抒發對于詩句之美的感受;語言娓娓道來,“越數千年而不衰”、“世難有二"等遣詞用語,閃爍著詩意的美,令人回味綿長。

(2023八下·海曙期末)閱讀

材料一:

二十歲以后,司馬遷到處游歷,真是足跡遍天下。當時的“大漢帝國”,除了朝鮮、河西(今寧夏一帶)、嶺南幾個新開郡外,他都走到了。他的出游,相傳是父親命他搜求史料去的。他搜得了多少寫的史料,沒有明文,不能知道。可是他卻看到了好些古代的遺跡,聽到了好些古代的軼聞,這些都是活史料,他用來印證并補充他所讀的書。他作《史記》,敘述和描寫往往特別親切有味,便是為此。(選自《經典常談·第九》)

材料二:

地理界眾所周知,我國有一條看不見的“胡煥庸線”,是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于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突變線。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司馬遷就注意到了這一問題,提出“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褲裘、筋角”。龍門在黃土高原,碣石在華北平原東北部,二者之間還有燕山、太行山、太岳山、呂梁山等山脈,因此,“龍門一碣石"并不是一條天然存在的線。司馬遷是依照什么標準將它提出來的呢答案是物產。司馬遷通過對物產的考察,找到了二者的分界。所以,龍門、碣石以北地區的主要物產是馬、牛、羊、旗裘、筋角這些畜牧業產品。他用生動的文字描述了各區的特色物產,做出了一部那個時代的“全國特產購物指南”:巴蜀地區盛產姜、朱砂、石、銅、鐵、竹木;關中秦地種植業發達,出產五谷;河北中山地區手工藝強大,多出“美物";河北燕地既有海濱又有山區,出產魚、鹽以及棗、栗;三楚之地盛產稻米和淡水魚……

按照“胡煥庸線”的命名方式,我們完全可以將“龍門一碣石"線稱為“司馬遷線”。材料三:

如果生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司馬遷的言論一定會被視為“地圖炮":____。如:邊陲的焚地人,多出侍者和仆人;三晉地區的人,喜歡見義勇為,性格剽悍,不愿從事農商;中山地區的人,性格暴躁,喜歡投機取巧,很多人擅長盜墓、造假,不過多出美男美女,在娛樂圈做歌舞藝人的很多;燕地區的人,迅捷兇悍,不愛思考問題;西楚地區的人,民俗剽悍輕捷,人容易發怒,不愛存錢;南楚地區人,擅長演說辯論,但不太守信用……跟網絡鍵盤俠不同的是,他是一個特別重視“大數據”的人,他對各個區域的信息統計了然于胸。

在“大數據"支撐下,司馬遷的《貨殖列傳》還做出了一件前無古人的事:發布歷史上首個富豪榜。秦漢以來的主旋律是“重農抑商”,商人的社會地位不高。但司馬遷與后來其他史家不同,在正史中專門為這些經濟人物立傳。他在《太史公自序》中道出了寫作動機,說只要不妨礙國家政體,不坑害百姓,通過各種渠道經商致富是值得鼓勵的行為。在國家推行“重農抑商"的大背景下,司馬遷能有這樣的主張,十分可貴——縱觀兩千多年的史書,也只有司馬遷這一例。

(材料來自網絡,有刪改)

8.如果我們跟著司馬遷去旅游,下面最不可能體驗的場景是()

A.在三楚之地捕撈淡水魚。

B.在燕地食栗,在江陵品橘。

C.在中山地區買手工藝品買到了贗品。

D.在龍門、碣石以南地區購買了大量畜牧業產品。

9.請閱讀材料三,根據上下文,概括“地圖炮”的特點,填寫在橫線上。

10.明代卜大有在《史學要義》中強調“博學多識"公心直筆”是史家的修養。請結合三則材料概括說明司馬遷“公心直筆"的表現。

【答案】8.D

9.直言不諱地指出當地人習性特點,特別是缺點。

10.在長期調查的基礎上,指出當地人習性上的特征;不對商人持有偏見,專門為經濟人物立傳;鼓勵商人用正當的渠道經商致富。

【知識點】概括說明內容;定位篩選、分析整合文中信息;非連續性實用類文本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2)(3)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

8.ABC.都有可能體驗。

D.不可能體驗,材料二提到“龍門、碣石以北地區的主要物產是馬、牛、羊、旃裘、筋角這些畜牧業產品”,選項“以南地區"說法與原文不符。

故答案為:D

9.互聯網時代,“地圖炮”引申含義為對某個區域地方群體進行言語攻擊的行為。結合材料一第①段“邊陲的僰地人,多出僮侍者和仆人;三晉地區的人,喜歡見義勇為,性格剽悍,不愿從事農商;中山地區的人,性格暴躁,喜歡投機取巧,很多人擅長盜墓、造假,不過多出美男美女,在娛樂圈做歌舞藝人的很多;燕地區的人,迅捷兇悍,不愛思考問題;西楚地區的人,民俗剽悍輕捷,人容易發怒,不愛存錢;南楚地區人,擅長演說辯論,但不太守信用"可以看出,這里說司馬遷的言論會被視為“地圖炮”,是因為他直言不諱地指出當地人習性特點,特別是缺點。

故答案為:直言不諱地指出當地人習性特點,特別是缺點。

10.結合材料三“邊陲的僰地人,多出僮侍者和仆人;三晉地區的人,喜歡見義勇為,性格剽悍,不愿從事農商;中山地區的人,性格暴躁,喜歡投機取巧,很多人擅長盜墓、造假,不過多出美男美女,在娛樂圈做歌舞藝人的很多;燕地區的人,迅捷兇悍,不愛思考問題;西楚地區的人,民俗剽悍輕捷,人容易發怒,不愛存錢;南楚地區人,擅長演說辯論,但不太守信用"跟網絡鍵盤俠不同的是,他是一個特別重視‘大數據’的人,他對各個區域的信息統計了然于胸”可以看出,司馬遷在長期調查的基礎上,指出當地人習性上的特征。結合材料三“在‘大數據’支撐下,司馬遷的《貨殖列傳》還做出了一件前無古人的事:發布歷史上首個富豪榜。秦漢以來的主旋律是‘重農抑商’,商人的社會地位不高。但司馬遷與后來其他史家不同,在正史中專門為這些經濟人物立傳"可以看出,司馬遷不對商人持有偏見,專門為經濟人物立傳。結合材料三“他在《太史公自序》中道出了寫作動機,說只要不妨礙國家政體,不坑害百姓,通過各種渠道經商致富是值得鼓勵的行為。在國家推行“重農抑商”的大背景下,司馬遷能有這樣的主張,十分可貴——縱觀兩千多年的史書,也只有司馬遷這一例"可以看出,司馬遷鼓勵商人用正當的渠道經商致富。

故答案為:在長期調查的基礎上,指出當地人習性上的特征;不對商人持有偏見,專門為經濟人物立傳;鼓勵商人用正當的渠道經商致富。

三、古詩文閱讀(20分)

(2023八下·海曙期末)閱讀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禮記·禮運》)

故以法治國,舉措①而已矣。法不阿貴,繩不撓②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選自《韓非子·有度》)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③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④,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選自《老子·小國寡民》)

注:①舉措:制定出來,推行下去。②撓:彎曲。③什伯之器: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④輿:車子。

11.根據表格中提供的推斷方法,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文言詞句推斷方法解釋

選賢與能通假字___

盜竊亂賊而不作語境推斷法:是故謀閉而不興

賞善不遺匹夫查閱詞典法:A.丟失;B.遺漏;C.留下;D.拋棄。(序號)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課內遷移法:好之者不如樂之者___

12.請用“/”為乙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兩處)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

13.請根據選文內容和圖片,補全對話。

小海:我認為該圖描畫的是甲文的場景,因為我從畫中感知到了“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這句話,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曙:我覺得這幅圖畫更像對丙文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描繪,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小海:是的,“大同"社會和“小國寡民”有著共同的特征,____________。

小曙:可不同之處也有,你看,在人與人的關系____________。

14.結合原文,概述儒、道、法三家達成各自的理想社會的方式。

【答案】11.①同“舉”,推選;②興起;③B;④以……為重(珍惜)

12.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

13.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卻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或用課本注釋:力氣,厭惡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為了自己的私利);使百姓認為(他們)吃得香甜,服裝漂亮,住的舒適,滿意(他們的)風俗;(兩種社會)都很穩定,沒有戰爭,人民都安居樂業;“大同”社會人與人親密無間,“小國寡民"社會人與人關系冷漠。

14.①儒家“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以禮治的方式建立起社會秩序,最終實現大同社會;②道家主張回歸到最原始的美好中來,物質自足,沒有戰爭劫掠,實現社會安定;③法家“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主張用法律約束人性,實現社會清明。

【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給人的啟示和道理;文言文斷句;常用文言實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考題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所學過的課文,根據上下文做出判斷。

(2)本題考查斷句的能力。給語句斷句時,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來說,主謂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應該有停頓;同時注意題干的要求,需要斷幾處。

(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

(4)本題考查比較閱讀能力,文言文要點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在準確理解詞意、句意、段意的基礎上,梳理各句之間的內在聯系,依據題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參考譯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所以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

【乙】所以用法度治理國家,不過是制定出來、推行下去罷了。法令不偏袒權貴,墨線不遷就彎曲的木材。法令該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爭辯。懲罰罪過不回避大臣,獎賞功勞不漏掉平民。

【丙】國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卻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視死亡,而不向遠方遷徙;雖然有船只車輛,卻不必乘坐;雖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地方去布陣打仗。使人民再回復到遠古結繩記事的自然狀態之中。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適,過得快樂。國與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犬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但人民從生到死,也不互相往來。

1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釋義。①句意: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與:同“舉”,選舉。②句意: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興:興起。③句意:獎賞功勞不漏掉平民。遺:遺漏。④句意:使老百姓重視自己的生命,也不會背井離鄉,遷徙遠方。重:使·……重視。

故答案為:①同“舉”,推選;②興起;③B;④以……為重(珍惜)

1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句意:法律該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抗爭。“法之所加”表示“法令施加的地方”,意思完整,其后斷開;“智者弗能辭”意思是“聰明的人不能逃避”,“勇者弗敢爭”意思是“勇敢的人不敢爭辯”,二者句式對稱,中間斷開。

故答案為: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

13.本題考查句子翻譯以及對內容的理解。①重點詞:惡,厭惡;為己,謀私利。②重點詞:其,代詞,他的。“甘”“美"安”“樂"都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③由“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可知,從兩文所描繪的場景看,社會都很平定,沒有戰爭,人民都各安其業。甲文所展現的社會,追求進步,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乙文相對閉塞,人與人之間,不相往來。④由“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可知,從兩文所描繪的場景看,社會都很平定,沒有戰爭,人民都各安其業。甲文所展現的社會,追求進步,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乙文相對閉塞,人與人之間,不相往來。

故答案為: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卻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或用課本注釋:力氣,厭惡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為了自己的私利);使百姓認為(他們)吃得香甜,服裝漂亮,住的舒適,滿意(他們的)風俗;(兩種社會)都很穩定,沒有戰爭,人民都安居樂業;“大同”社會人與人親密無間,“小國寡民"社會人與人關系冷漠。

14.本題考查比較性閱讀能力。【甲】段中“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意思是:因此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不僅僅撫育自己的子女。這種觀點,體現了一種博愛思想,這種思想,也是當今時代應該提倡的。【乙】段中分析了亡國的原因,主要闡明了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的治國理念。【丙】段中的“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意思是:鄰近的國家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的聲音互相聽得見,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來。這種觀點是希望過一種封閉安靜的生活,但是在今天國際化交往與融合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實現的。

故答案為:①儒家“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以禮治的方式建立起社會秩序,最終實現大同社會;②道家主張回歸到最原始的美好中來,物質自足,沒有戰爭劫掠,實現社會安定;③法家“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主張用法律約束人性,實現社會清明。

(2023八下·海曙期末)閱讀

東陽溪中贈答詩二首

謝靈運

其一可憐誰家婦,緣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間,迢迢不可得。其二可憐誰家郎緣流乘素舸。但問情若為,月就云中墮。

15.這兩首情歌贈答的詩是謝靈運摹仿民歌的作品,詩歌運用的意象如、___等皆明麗凈潔。

16.《經典常談·第十二》說謝靈運是一個發現“自然”的詩人。結合兩詩,談談你對“自然"一詞的理解。

【答案】15.江水;素足、明月、素舸

16.指詩歌對自然山水的生動描繪,如“緣流”“素舸"等,寫出了山水秀美清麗;指詩歌中感人情愫的自然流露,女子天真自然,毫不做作;男子大膽傾吐心意,不涉輕薄。

【知識點】體味古詩詞曲的遣詞;體味古詩詞曲的意象;寄情山水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詩歌意象。解答此題,要結合意象在現實生活中的特點,聯系作者詩歌的情感,進行作答。

(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系創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5.本題考查理解詩歌的意象。結合詩句“緣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間"緣流乘素舸”等可得意象。

故答案為:江水;素足、明月、素舸

16.本題考查理解詩歌的特點。在《東陽溪中贈答詩二首》中,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直接刻畫,展現了山水之美。如“可憐誰家婦,緣流洗素足"一句,不僅描繪了溪水邊女子洗腳的日常場景,更通過“緣流”二字,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畫面生動呈現。這里的“自然"指的是未經人工雕琢、純粹天然的山水景觀,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融。謝靈運用詩意的語言,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清澈見底、流水潺潺的東陽溪畔,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與寧靜。在《東陽溪中贈答詩二首》的第二首中,“可憐誰家郎?緣流乘素舸”一句,以問句形式引出對年輕男子的關注,而“但問情若為,月就云中墮"則通過天上的月亮似乎因人間情感而墮落的夸張想象,表達了男女之間純真而熱烈的情感。這里的“自然”指的是人性中真摯、直接、不加掩飾的情感表達。謝靈運通過詩歌,讓讀者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純粹與自然,以及這種情感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微妙聯系。在《東陽溪中贈答詩二首》中,無論是山水景物的描繪,還是人物情感的抒發,都顯得那么自然流暢,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理所當然、不加雕飾。這種自然與情感的交融,不僅展現了謝靈運對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也體現了他對人性本質的深刻洞察。他通過詩歌,傳達了一種超越世俗、回歸自然的人生態度和審美追求。所以說謝靈運詩歌中的“自然"既指山水自然之美,也指人本性的自然流露,更是指自然與情感之間的和諧交融。

故答案為:指詩歌對自然山水的生動描繪,如“緣流”“素舸"等,寫出了山水秀美清麗;指詩歌中感人情愫的自然流露,女子天真自然,毫不做作;男子大膽傾吐心意,不涉輕薄。

四、名著閱讀(6分)

17.(2023八下·海曙期末)經典作品不可勝數,學會選擇也會事半功倍。請根據不同的閱讀需求,分別推薦《經典常談》中相關閱讀篇目。

《經典常談》目錄:《說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書》第三;《詩經》第四;“三禮”第五;“春秋三傳"第六;“四書”第七;《戰國策》第八;《史記》第九;諸子第十;辭賦第十一;詩第十二;文第十三。

閱讀需求最佳推薦篇目

小海學習《三章》后,想了解《孟子》一書。

小曙對莊子與惠子在梁之上的論辯產生興趣,想要進一步鉆研。

小真讀完《馬說》后,想了解“古文運動"的發展過程及代表人物。

小美對虞夏商周四代的歷史感興趣。《尚書》第三

【答案】“四書”第七;諸子第十;文第十三

【知識點】作品的基本內容;《經典常談》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名著常識的把握。根據“想了解《孟子》一書”,因為《孟子》屬于“四書”,可以判斷出:這是“四書"第七。根據“對莊子與惠子在濠梁之上的論辯產生興趣”,因為“莊子"屬于諸子百家,可以判斷出:這是諸子第十。根據“想了解‘古文運動’的發展過程及代表人物”,可以判斷出:這是文第十三。

故答案為:“四書"第七;諸子第十;文第十三

【點評】本題考查名著的閱讀。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并且及時做好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

18.(2023八下·海曙期末)經典作品,就是人生航海之旅的擺渡者。請在下面兩個任務中任選其一,結合相關情節作答。

A.縱觀孫少平的人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帶給他怎樣的影響

B.《名人傳》中的米開朗琪羅充滿了弱點,作者為什么還稱其為英雄

【答案】A示例:孫少平走出雙水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經歷種種磨難、生離死別,正是由于在書中獲得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孫少平才得以微笑地面對種種苦難。B示例:米開朗琪羅優柔寡斷,使得他一生都在受人擺布,然而即使面對各種困苦,他始終堅守著自我實現的理想,成為毫不畏懼的英雄,留給后世不朽的杰作。

【知識點】作品的人物形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名著情節及對內容的理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孫少平深受鼓舞。他從保爾·柯察金身上汲取了力量,堅定了面對生活苦難的勇氣和決心。書中主人公不屈服于命運的精神激勵著孫少平走出農村,勇敢地去闖蕩世界,即使在艱苦的環境中做攬工漢,他也不放棄對理想生活的追求。盡管米開朗琪羅充滿弱點,如優柔寡斷、膽小怯懦等,但他是英雄。他在藝術創作上有著非凡天賦和執著追求,為后世留下了眾多偉大作品。而且,面對權貴的壓迫和生活的折磨,他始終堅守自己的藝術信念,展現出堅韌的精神,這種精神使他成為當之無愧的英雄。

故答案為:A示例:孫少平走出雙水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經歷種種磨難、生離死別,正是由于在書中獲得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孫少平才得以微笑地面對種種苦難。

B示例:米開朗琪羅優柔寡斷,使得他一生都在受人擺布,然而即使面對各種困苦,他始終堅守著自我實現的理想,成為毫不畏懼的英雄,留給后世不朽的杰作。

【點評】本題考查名著的閱讀。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并且及時做好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

五、寫作(47分)

19.(2023八下·海曙期末)按要求完成小作文。

“世界讀書日”來臨,小組同學圍繞這次經典閱讀活動制作了海報(左圖)。請你說明這份海報的構圖要素及創作內涵,120字左右。

【答案】海報整體造型呈現為一本線裝古籍,翻開的書頁中印有“4.23世界讀書日"字樣,并配有一盞燈,封面左上角印有“讀經典書做書香人”等字。該海報設計與世界讀書日和班級的經典閱讀主題相符,書頁翻開意味著要閱讀,只有去閱讀經典才能內蘊書香,照亮人生。

【知識點】微寫作(片斷寫作)

【解析】【分析】分析海報可知,海報的整體設計采用了線裝古籍的形態,這是一種傳統書籍的裝幀方式,象征著經典與文化的傳承。這一設計要素體現了海報與經典閱讀活動的緊密聯系。翻開的書頁中印有‘4.23世界讀書日’字樣表明海報明確標注了活動的日期和主題,即4月23日的世界讀書日。這一設計要素使得海報的主題和活動日期一目了然,便于觀眾快速了解海報的核心內容。翻開的書頁配有一盞燈,封面左上角印有‘讀經典書做書香人’等字描述了海報中的其他視覺元素。燈的形象常常象征著智慧、啟迪和照亮前路,與閱讀帶來的精神啟迪相呼應。而“讀經典書做書香人"的字樣則直接傳達了活動的核心理念,即通過閱讀經典書籍來提升個人素養和氣質。海報設計與活動主題非常契合,能夠展現閱讀經典所蘊含的深層意義,即閱讀經典能夠豐富人的內心世界,為人生帶來智慧和啟迪。這份海報通過精心設計的構圖要素和富有深意的創作內涵,成功地傳達了世界讀書日和班級經典閱讀活動的主題和精神。據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為:海報整體造型呈現為一本線裝古籍,翻開的書頁中印有“4.23世界讀書日”字樣,并配有一盞燈,封面左上角印有“讀經典書做書香人"等字。該海報設計與世界讀書日和班級的經典閱讀主題相符,書頁翻開意味著要閱讀,只有去閱讀經典才能內蘊書香,照亮人生。

【點評】本題考查微寫作。片段作文就是在練習寫一篇完整的記敘文之前,就人、事、物的某個斷面或局部進行的單項寫作訓練。片段作文的寫作要做到幾點要求:①要把內容寫具體;②敘事要做到條理清楚;③圍繞中心展開段落。

20.(2023八下·海曙期末)個性化表達。

以“和書的故事”為題,寫一篇文章,補全題目,不少于500字。

寫作助手:1豐富細節,增加情節的波折,使故事更吸引人;2賦予人物一些突出的特點,圍繞特點展開情節;3努力讓故事引發讀者對生活、生命的深入思考。

【答案】例文:

我和書的故事

在我的成長歷程中,書一直是我最親密的伙伴。我和書之間的故事,就像一部部精彩的電影,充滿了曲折和驚喜。

小時候,我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對書毫無興趣。直到有一天,我在家中無聊地翻箱倒柜,偶然間發現了一本被遺忘在角落的《安徒生童話》。那精美的封面和五彩的插畫瞬間吸引了我,我好奇地翻開書頁,仿佛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從那以后,我開始對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放學后,我都會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捧起那本童話書,沉浸在一個個神奇的故事中。然而,好景不長,媽媽發現我因為看書而忽略了作業,一怒之下,她把我的書藏了起來。

我心急如焚,像一只熱鍋上的螞蟻,在家里四處尋找。終于,在一個隱秘的柜子里,我找到了被媽媽“囚禁"的書。但此時,書已經變得有些破舊,我心疼不已。為了能繼續看書,我開始偷偷地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筒看,雖然眼睛常常感到酸澀,但我卻樂在其中。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不再滿足于童話故事,開始涉獵各種文學名著。有一次,我在書店看到了一本心儀已久的《簡·愛》,可是價格昂貴,我囊中羞澀。于是,我決定節省零花錢,每天少吃一點零食,少買一些玩具,經過一個月的努力,終于攢夠了錢,把書買回了家。

那本書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簡·愛那不卑不亢、追求平等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從那以后,我更加堅信,書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如今,書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當我感到迷茫或困惑時,我都會從書中尋找答案;每當我感到疲憊或沮喪時,我都會從書中獲得力量。

我和書的故事還在繼續,我相信,它將永遠是我生命中最美麗的篇章,引領我不斷探索未知,思考人生的真諦。

【知識點】半命題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的中心話題是圍繞“和書的故事”進行寫作,關鍵在于如何通過故事展現與書的特殊情感和經歷。

【題干分析】①材料意義:寫作助手1強調通過豐富細節和情節波折來增強故事的吸引力,這意味著在敘述過程中要注重描繪具體的場景、人物的心理變化等,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寫作助手2指出賦予人物突出特點并圍繞特點展開情節,這有助于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使故事更具個性和特色。寫作助手3要求故事能引發讀者對生活、生命的深入思考,這就需要在故事中融入一定的哲理和深度。關鍵詞含義:“書"是知識的載體,是文化的傳承;“故事”則是與書相關的一系列經歷和情感體驗。寫作思路:開頭可以設置懸念,比如“我從未想過,一本書會徹底改變我的人生軌跡。"引起讀者的好奇心。中間詳細敘述與書的故事,比如先講述對書的厭惡,然后因為某個特殊事件轉變態度,愛上讀書,在這個過程中遇到挫折,如找不到想看的書、被他人嘲笑讀書無用等,但仍然堅持。重點在于展現情節的波折和自己的內心變化。結尾總結與書相伴的收獲和感悟,如“書,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心靈的導師,它讓我懂得了生活的真諦。”引發讀者思考。寫作誤區:可能會出現情節平淡,沒有波折;人物特點不突出,形象模糊;或者結尾缺乏深度,只是簡單敘述經歷,沒有升華主題。

【立意提取】

1.爺爺和書的堅守:講述爺爺對書的熱愛和堅守,傳承文化的故事,引發對傳統文化傳承的思考。

2.我和書的冒險之旅:描述在尋找一本珍貴書籍過程中的曲折經歷,體現對知識的執著追求。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半命題作文,該題目很考驗學生的語言提煉表達能力,學生在補充題目時可選取一些新穎簡潔的詞匯。在寫作時,可選擇自己擅長的體裁入手,降低寫作時的難度,選材時避免選一些老生常談的材料,盡可能新穎且貼近實際,如若引用舊材料也應注意從其他角度切入,做到舊材新用。

1/1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2023學年八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考試卷

一、積累運用(20分)

1.(2023八下·海曙期末)閱讀下面的內容簡介,完成任務。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為中學生(zhuàn)①____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文化經典的著作,共13篇,介紹了《說文解宇》《周易》等經典著作,并概述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全書見解精(pì)②____,通俗流暢。序言里說他寫這部書是希望給中學生做個向導,教授經典閱讀的方法,亦授人以(yú)③____,讓他們面對____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無措。無數年輕人通過這本書,使他們走入那些中華民族凝聚著文化結晶的典籍。

(1)根據拼音寫漢字。

zhuànpìyú;

(2)填入文中橫線處恰當的成語是()

A.浩如煙海B.汗牛充棟

(3)語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加以修改。

2.(2023八下·海曙期末)根據《第一》的相關知識,完成任務。

“典"字字體演變

“經典”的“典"字,上部是“冊”字,意為編連在一起的竹簡;下部是一雙手,表示用雙手恭恭敬敬地捧著書冊。由此可知“典"字的造字法為(象形/指示/形聲/會意),本義是指____________。

3.(2023八下·海曙期末)根據《經典常談》的梳理,請你幫助補全詩歌發展脈絡圖的內容。

二、現代文閱讀(24分)

(2023八下·海曙期末)閱讀

最好的詩句

劉成章

《詩經》里有一句詩,越數千年而不衰,似今天的幼兒所寫:“羊牛下來”。好簡單好明白的話!在這里,那數千年間不見了滄桑,那秦漢唐宋元明清,是一片虛無了。歷史,好像從孔子的腳下,一步就跳到了今天。語言的演化,有時候就像原地未動。

“羊牛下來"是什么樣子《詩經》在另外一首里,還有具象描寫:“濟濟蹌蹌”。只這四個字,你腦子里馬上就會出現一幅生動的畫面,牛羊眾多,步調一致,美得就像一支儀仗隊。這時候,你不能不想到,翻開我們現代的種種名著,它們在描寫群牛群羊的時候,所用的語言,為什么顯得那么寒砂這反證了我們祖先的語言實在厲害。

《詩經》,不愧是我們民族的詩性開端。

后來寫牛羊最好的詩篇,英過于我們兄弟民族的《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它的意象,它的概括力,世難有二。

在唐朝,詩人李白也在《將進酒》中寫了牛羊,月光劍氣和滿腔豪情回蕩其間:“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盛唐之盛,詩人的放浪無羈,寫得何等狂猬忘情,淋漓盡致!那一邊烹羊宰牛,酒也備下一壇一壇的富足和豪放,到今天也依然撩拔人的味蕾和情懷。羊肉一鍋,牛肉一鍋,美酒一壇接一壇,活畫出盛唐的輝煌氣象。

陜北民歌云:“大羊叫喚羊羔跳,攔羊的哥哥回來了。"僅僅兩句話,就把牧歸的情景,描寫得何其溫馨。我們陜北自古羊多,我自幼常常見羊,羊的形象、羊的叫聲,使我感到美好和幸運。因此我對羊也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大概正是由于這樣,那年出散文集時,我神使鬼差地將集子名定為“羊想云彩”。那集子后來獲得魯迅文學獎。這里的羊,已通了人性,是有思想、會思考問題的。而它又脫俗了,想的不是羊群的事,也不是人間煙火,而是云彩,很有些浪漫氣質。

關于羊,有一個東晉留下來的神奇成語:叱石成羊。它出自一個神話,說的是弟兄倆,弟弟上山去放羊,可是再也沒有回來。四十年后,哥哥終于在一個石洞里找到弟弟。原來弟弟一直在此修煉。哥問,那群羊呢弟弟出門喊一聲:“叱!叱!羊起!"滿山的石頭都應聲而起,成了數萬好羊。

世界上的畜類,再美不過羊了。“羊”字底下加個“大"字,就是“美”字了嘛。我希望讀者對著我書,喊一聲:“叱!叱!羊起!"我的書中的每一個文字、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能搖動雙耳,發出咩咩之聲。

(選自《散文》雜志,有刪改)

注:①出自《詩經·國風·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易其至哉雞棲于場。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何時。至:歸家:雞舍。

4.請根據《經典常談》的相關解說,揣摩女主人面對“羊牛下來”,唱出《君子于役》時的心理活動。

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就用歌唱;一唱三嘆的叫別人回腸蕩氣。

(選自《經典常談·第四》)

5.請分點說明作者將文中提及的《詩經》《敕勒歌》《將進酒》和陜北民歌中寫羊的詩句稱作“最好的詩句”的原因。

6.結合全文,談談你對文末畫線句的理解。

7.劉成章說“我想讓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攏,我的散文就成功了"。參考鏈接材料,請結合本文的特點,說說作者的目標達成的表現。

鏈接材料:信天游在內容上,多描繪自然景象、人情、風俗等,是生活的再現;創作手法上,多采用比興手法,敘事與抒情結合,或托物言志或直抒衷腸;句式自由靈動,曲調淳樸,高亢悠長,情深味濃。

(2023八下·海曙期末)閱讀

材料一:

二十歲以后,司馬遷到處游歷,真是足跡遍天下。當時的“大漢帝國”,除了朝鮮、河西(今寧夏一帶)、嶺南幾個新開郡外,他都走到了。他的出游,相傳是父親命他搜求史料去的。他搜得了多少寫的史料,沒有明文,不能知道。可是他卻看到了好些古代的遺跡,聽到了好些古代的軼聞,這些都是活史料,他用來印證并補充他所讀的書。他作《史記》,敘述和描寫往往特別親切有味,便是為此。(選自《經典常談·第九》)

材料二:

地理界眾所周知,我國有一條看不見的“胡煥庸線”,是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于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突變線。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司馬遷就注意到了這一問題,提出“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褲裘、筋角”。龍門在黃土高原,碣石在華北平原東北部,二者之間還有燕山、太行山、太岳山、呂梁山等山脈,因此,“龍門一碣石"并不是一條天然存在的線。司馬遷是依照什么標準將它提出來的呢答案是物產。司馬遷通過對物產的考察,找到了二者的分界。所以,龍門、碣石以北地區的主要物產是馬、牛、羊、旗裘、筋角這些畜牧業產品。他用生動的文字描述了各區的特色物產,做出了一部那個時代的“全國特產購物指南”:巴蜀地區盛產姜、朱砂、石、銅、鐵、竹木;關中秦地種植業發達,出產五谷;河北中山地區手工藝強大,多出“美物";河北燕地既有海濱又有山區,出產魚、鹽以及棗、栗;三楚之地盛產稻米和淡水魚……

按照“胡煥庸線”的命名方式,我們完全可以將“龍門一碣石"線稱為“司馬遷線”。材料三:

如果生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司馬遷的言論一定會被視為“地圖炮":____。如:邊陲的焚地人,多出侍者和仆人;三晉地區的人,喜歡見義勇為,性格剽悍,不愿從事農商;中山地區的人,性格暴躁,喜歡投機取巧,很多人擅長盜墓、造假,不過多出美男美女,在娛樂圈做歌舞藝人的很多;燕地區的人,迅捷兇悍,不愛思考問題;西楚地區的人,民俗剽悍輕捷,人容易發怒,不愛存錢;南楚地區人,擅長演說辯論,但不太守信用……跟網絡鍵盤俠不同的是,他是一個特別重視“大數據”的人,他對各個區域的信息統計了然于胸。

在“大數據"支撐下,司馬遷的《貨殖列傳》還做出了一件前無古人的事:發布歷史上首個富豪榜。秦漢以來的主旋律是“重農抑商”,商人的社會地位不高。但司馬遷與后來其他史家不同,在正史中專門為這些經濟人物立傳。他在《太史公自序》中道出了寫作動機,說只要不妨礙國家政體,不坑害百姓,通過各種渠道經商致富是值得鼓勵的行為。在國家推行“重農抑商"的大背景下,司馬遷能有這樣的主張,十分可貴——縱觀兩千多年的史書,也只有司馬遷這一例。

(材料來自網絡,有刪改)

8.如果我們跟著司馬遷去旅游,下面最不可能體驗的場景是()

A.在三楚之地捕撈淡水魚。

B.在燕地食栗,在江陵品橘。

C.在中山地區買手工藝品買到了贗品。

D.在龍門、碣石以南地區購買了大量畜牧業產品。

9.請閱讀材料三,根據上下文,概括“地圖炮”的特點,填寫在橫線上。

10.明代卜大有在《史學要義》中強調“博學多識"公心直筆”是史家的修養。請結合三則材料概括說明司馬遷“公心直筆"的表現。

三、古詩文閱讀(20分)

(2023八下·海曙期末)閱讀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禮記·禮運》)

故以法治國,舉措①而已矣。法不阿貴,繩不撓②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選自《韓非子·有度》)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③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④,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選自《老子·小國寡民》)

注:①舉措:制定出來,推行下去。②撓:彎曲。③什伯之器: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④輿:車子。

11.根據表格中提供的推斷方法,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文言詞句推斷方法解釋

選賢與能通假字___

盜竊亂賊而不作語境推斷法:是故謀閉而不興

賞善不遺匹夫查閱詞典法:A.丟失;B.遺漏;C.留下;D.拋棄。(序號)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課內遷移法:好之者不如樂之者___

12.請用“/”為乙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兩處)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

13.請根據選文內容和圖片,補全對話。

小海:我認為該圖描畫的是甲文的場景,因為我從畫中感知到了“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這句話,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曙:我覺得這幅圖畫更像對丙文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描繪,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小海:是的,“大同"社會和“小國寡民”有著共同的特征,____________。

小曙:可不同之處也有,你看,在人與人的關系____________。

14.結合原文,概述儒、道、法三家達成各自的理想社會的方式。

(2023八下·海曙期末)閱讀

東陽溪中贈答詩二首

謝靈運

其一可憐誰家婦,緣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間,迢迢不可得。其二可憐誰家郎緣流乘素舸。但問情若為,月就云中墮。

15.這兩首情歌贈答的詩是謝靈運摹仿民歌的作品,詩歌運用的意象如、___等皆明麗凈潔。

16.《經典常談·第十二》說謝靈運是一個發現“自然"的詩人。結合兩詩,談談你對“自然”一詞的理解。

四、名著閱讀(6分)

17.(2023八下·海曙期末)經典作品不可勝數,學會選擇也會事半功倍。請根據不同的閱讀需求,分別推薦《經典常談》中相關閱讀篇目。

《經典常談》目錄:《說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書》第三;《詩經》第四;“三禮"第五;“春秋三傳”第六;“四書"第七;《戰國策》第八;《史記》第九;諸子第十;辭賦第十一;詩第十二;文第十三。

閱讀需求最佳推薦篇目

小海學習《三章》后,想了解《孟子》一書。

小曙對莊子與惠子在梁之上的論辯產生興趣,想要進一步鉆研。

小真讀完《馬說》后,想了解“古文運動”的發展過程及代表人物。

小美對虞夏商周四代的歷史感興趣。《尚書》第三

18.(2023八下·海曙期末)經典作品,就是人生航海之旅的擺渡者。請在下面兩個任務中任選其一,結合相關情節作答。

A.縱觀孫少平的人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帶給他怎樣的影響

B.《名人傳》中的米開朗琪羅充滿了弱點,作者為什么還稱其為英雄

五、寫作(47分)

19.(2023八下·海曙期末)按要求完成小作文。

“世界讀書日"來臨,小組同學圍繞這次經典閱讀活動制作了海報(左圖)。請你說明這份海報的構圖要素及創作內涵,120字左右。

20.(2023八下·海曙期末)個性化表達。

以“和書的故事”為題,寫一篇文章,補全題目,不少于500字。

寫作助手:1豐富細節,增加情節的波折,使故事更吸引人;2賦予人物一些突出的特點,圍繞特點展開情節;3努力讓故事引發讀者對生活、生命的深入思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撰;辟;漁

(2)A

(3)無數年輕人通過這本書,走入那些凝聚著中華民族文化結晶的典籍。

【知識點】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詞語的使用(搭配);語序不當;成分殘缺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根據拼音寫字詞。“zhuàn"應為“撰”。“pì"應為“辟”。“yú"應為“漁"。

(2)本題考查成語和熟語。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等非常豐富。汗牛充棟:形容書籍極多。文中橫線處填“浩如煙海”更恰當。

(3)本題考查病句辨析與修改。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①成分殘缺。“通過"和“使”連用,句子缺少主語,可刪去“使"。②語序不當。“凝聚”應修飾“中華民族”,故將“凝聚”調至“中華民族"前。

故答案為:(1)撰;辟;漁;(2)A;(3)無數年輕人通過這本書,走入那些凝聚著中華民族文化結晶的典籍。

【點評】(1)本題考查根據拼音寫漢字。解答這類問題時,關鍵在于平時要做好字詞的積累,答題時聯系前后文認真辨析,規范書寫。

(2)本題考查詞語的辨析與運用。了解各個詞語的意思,根據句子的語境做出判斷。近義詞(成語)的辨析常見的技巧有:堅持“存同析異”的原則,分析相異的語素;根據語境正確的使用詞語;從感彩方面辨析等幾種方法。做題時靈活使用。

(3)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來說,一看語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對不對,三看修辭妥不妥。要想快速而準確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時多閱讀,增強語感外,還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語感審讀法、枝干梳理法、邏輯分析法。

2.【答案】會意;本義是指重要的書籍或有價值的書籍

【知識點】詞語在語境下的含義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漢字的造字法和詞義。“典"表示用雙手恭恭敬敬地捧著書冊,用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獨體漢字,根據各自的含義所組合成的一個新漢字,由此可知“典”是會意字。“典"的本義是:重要的文獻、書籍。

故答案為:會意;本義是指重要的書籍或有價值的書籍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能力。解答此題,要弄清詞語的意義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詞語的感彩,還要注意具體的語境,如有關聯詞還要掌握關聯詞的固定搭配等。

3.【答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示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詩文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不能寫錯別字。此題中容易寫錯的字有:窈、逑、廈、躬

故答案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示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

【答案】4.女主人公看到牛羊在暮色中歸家,不禁想到遠行服役的丈夫,為他的遠行而感到擔憂,為他的長期離家而思念,對他久未歸來而心懷哀怨。

5.牛羊等意象都來源于生活,具有生活氣息;語言概括力強,《敕勒歌》寥寥幾句就把草原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致;情感都樸素自然,讓人感到親切。

6.這是作者的創作追求,希望自己的每一個文字、標點都是鮮活的,帶領讀者走進廣袤的歷史時空,領略盛世之音的豪情,苦樂悲喜,帶來美好的閱讀體驗。

7.內容上,既有陜北的生活經歷也有基于現實的神話傳說;創作手法上,采用托物起興,借“羊”這一具體可感的事物來抒發對于詩句之美的感受;語言娓娓道來,“越數千年而不衰"、“世難有二”等遣詞用語,閃爍著詩意的美,令人回味綿長。

【知識點】哲理散文(含議論散文);文章結尾及其作用;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2)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

(3)本題考查對語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試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區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辭分析。作答時學生可自選一個角度進行賞析即可。

(4)本題考查文章的寫作手法。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確常見的寫作方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描寫手法、表現手法四個方面。然后根據文章的特點抓住一點或幾點完成做答即可。

4.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推斷能力。根據《經典常談》的相關解說,“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就用歌唱;一唱三嘆的叫別人回腸蕩氣。"當女主人公看到牛羊在暮色中歸家,她不禁想到遠行服役的丈夫。她為他的遠行而感到擔憂,為他的長期離家而思念,對他久未歸來而心懷哀怨。這種深深的情感,日常的言語難以表達,于是她唱出了《君子于役》,用歌唱的方式來傳達她的內心感受。

故答案為:女主人公看到牛羊在暮色中歸家,不禁想到遠行服役的丈夫,為他的遠行而感到擔憂,為他的長期離家而思念,對他久未歸來而心懷哀怨。

5.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概括與分析能力。作者將文中提及的《詩經》《敕勒歌》《將進酒》和陜北民歌中寫羊的詩句稱作“最好的詩句”,原因有以下幾點:①這些詩句中的牛羊等意象都來源于生活,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真實與美好;②這些詩句的語言概括力極強,如《敕勒歌》寥寥幾句就把草原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致,展現了詩人的高超藝術功力;③這些詩句的情感都樸素自然,讓人感到親切,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與感動。

故答案為:牛羊等意象都來源于生活,具有生活氣息;語言概括力強,《敕勒歌》寥寥幾句就把草原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致;情感都樸素自然,讓人感到親切。

6.本題考查對文本中重要語句的理解能力。文末畫線句“都能搖動雙耳,發出咩咩之聲"是作者的創作追求。他希望自己的每一個文字、標點都是鮮活的,能夠帶領讀者走進廣袤的歷史時空,領略盛世之音的豪情、苦樂悲喜,帶來美好的閱讀體驗。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創作的熱愛和追求,也展現了他對文學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見解。

故答案為:這是作者的創作追求,希望自己的每一個文字、標點都是鮮活的,帶領讀者走進廣袤的歷史時空,領略盛世之音的豪情,苦樂悲喜,帶來美好的閱讀體驗。

7.本題考查對文本與鏈接材料的分析與比較能力。劉成章說“我想讓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攏,我的散文就成功了”。參考鏈接材料,結合本文的特點,作者的目標達成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內容上,本文既有陜北的生活經歷也有基于現實的神話傳說,與信天游多描繪自然景象、人情、風俗等生活再現的特點相吻合;創作手法上,本文采用托物起興,借“羊"這一具體可感的事物來抒發對于詩句之美的感受,與信天游多采用比興手法、敘事與抒情結合的特點相呼應;語言上,本文娓娓道來,“越數千年而不衰”“世難有二"等遣詞用語,閃爍著詩意的美,令人回味綿長,與信天游句式自由靈動、曲調淳樸、高亢悠長、情深味濃的特點相契合。

故答案為:內容上,既有陜北的生活經歷也有基于現實的神話傳說;創作手法上,采用托物起興,借“羊”這一具體可感的事物來抒發對于詩句之美的感受;語言娓娓道來,“越數千年而不衰"、“世難有二”等遣詞用語,閃爍著詩意的美,令人回味綿長。

【答案】8.D

9.直言不諱地指出當地人習性特點,特別是缺點。

10.在長期調查的基礎上,指出當地人習性上的特征;不對商人持有偏見,專門為經濟人物立傳;鼓勵商人用正當的渠道經商致富。

【知識點】概括說明內容;定位篩選、分析整合文中信息;非連續性實用類文本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2)(3)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

8.ABC.都有可能體驗。

D.不可能體驗,材料二提到“龍門、碣石以北地區的主要物產是馬、牛、羊、旃裘、筋角這些畜牧業產品”,選項“以南地區”說法與原文不符。

故答案為:D

9.互聯網時代,“地圖炮"引申含義為對某個區域地方群體進行言語攻擊的行為。結合材料一第①段“邊陲的僰地人,多出僮侍者和仆人;三晉地區的人,喜歡見義勇為,性格剽悍,不愿從事農商;中山地區的人,性格暴躁,喜歡投機取巧,很多人擅長盜墓、造假,不過多出美男美女,在娛樂圈做歌舞藝人的很多;燕地區的人,迅捷兇悍,不愛思考問題;西楚地區的人,民俗剽悍輕捷,人容易發怒,不愛存錢;南楚地區人,擅長演說辯論,但不太守信用”可以看出,這里說司馬遷的言論會被視為“地圖炮”,是因為他直言不諱地指出當地人習性特點,特別是缺點。

故答案為:直言不諱地指出當地人習性特點,特別是缺點。

10.結合材料三“邊陲的僰地人,多出僮侍者和仆人;三晉地區的人,喜歡見義勇為,性格剽悍,不愿從事農商;中山地區的人,性格暴躁,喜歡投機取巧,很多人擅長盜墓、造假,不過多出美男美女,在娛樂圈做歌舞藝人的很多;燕地區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