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高一地理上冊學業分層測評試題19_第1頁
2017-2018學年高一地理上冊學業分層測評試題19_第2頁
2017-2018學年高一地理上冊學業分層測評試題19_第3頁
2017-2018學年高一地理上冊學業分層測評試題19_第4頁
2017-2018學年高一地理上冊學業分層測評試題19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業分層測評(十四)讀江西南部某地區聚落分布示意圖,回答1~2題。【導學號:36460119】1.示意圖中最容易發展成為城市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下列有關交通運輸與聚落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①交通便利的地方,通常形成較大的居民點②聚落密集區,有利于交通運輸網絡的形成和發展③“沿河設城”的現象只出現在我國南方河網密集地區④北方聚落多沿陸路干道呈帶狀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塊狀分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第1題,河流干支流交匯處,具有三個方向的航運條件,往往容易發展成為城市,如重慶、武漢等。第2題,北方也有沿河設城的,如西安、洛陽等;北方平原聚落多呈塊狀,南方聚落沿河呈帶狀。【答案】1.A2.A讀京杭運河古、今通航圖,完成3~4題。3.“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這是古人對揚州的贊譽與向往。歷史上的揚州曾經是全球十大繁華都市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紐約、巴黎。下列造成揚州地位下降的原因正確的是()A.由于人類的過度開墾使環境惡化B.洪水淹沒了原來的揚州C.環境污染使它發展變慢D.交通運輸線路的發展變化4.下列關于揚州城市發展說法正確的是()A.城市面積有所減小B.現代城市發展沿運河伸展C.城市形態變化緩慢D.歷史上城市形態是多方向發展【解析】第3題,在歷史上,由于靠近京杭大運河,交通便利,揚州發展較快,城市沿運河擴展;隨著清末大運河的淤積,加之海上運輸的發展和京滬鐵路的建成,使揚州發展緩慢。第4題,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間形態基本保持不變。【答案】3.D4.C交通運輸布局的變化會對商業網點分布產生顯著的影響。近年,以沃爾瑪、好又多(誠達)、國美、蘇寧等為代表的大型超市進駐廈門島內,形成新的商業網點格局。讀圖,回答5~6題。5.圖中沃爾瑪、好又多兩大超市布局的最大優勢是()A.商業的信息靈通B.交通的通達性好C.周圍的住家多D.外地的游客多6.這種區位選擇的主要目的是()A.最大范圍吸引消費群體B.為顧客提供最豐富的商品C.有利于提高商品價格D.為豐富廈門旅游增添觀光景點【解析】由圖可以看出沃爾瑪位于火車站附近,好又多位于嘉禾路、湖濱南路、廈禾路、蓮前路干道的“十字”路口。城市交通樞紐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交通的通達度好、人流大,可以最大范圍吸引消費群體。【答案】5.B6.A讀下圖,回答7~8題。【導學號:36460120】7.促進甲處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積 B.公路建設C.農田建設 D.旅游業發展8.與乙處相比,丙處商業網點密度較小的原因是()①地勢起伏大,自然條件差②人口稀少,購買力有限③交通運輸線路稠密,交通運輸方式復雜④商品生產量、消費量大,區際商品流通速度快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第7題,從圖中可以看出,甲處原是個河港,因泥沙淤積,河港變淺最終廢棄,后因公路的修建,得到進一步發展。第8題,從圖中看出,乙處位于平原,丙處位于山區,山區地勢起伏大,交通運輸線路稀少,交通運輸方式單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區際商品流通很難建立和發展,商業網點也很難伸展到那里;再加上山區人口稀少,經濟落后,購買力有限,山區商業網點密度較小。【答案】7.B8.A9.讀下圖,回答問題。【導學號:36460121】(1)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城市早期選址的有利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該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化明顯受________因素的影響。(2)隨著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A市擬在右圖所示地區建大型服裝批發市場、大型超級市場。請分析其選址的條件。①擬建大型服裝批發市場選址的有利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擬建大型超級市場選址的有利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市計劃在周圍地區建一旅游度假區。請簡述你的理由。【解析】第(1)題,城市早期選址和河流有關,河流有供水和航運等功能,由此可知該城市的形態受交通的影響明顯。第(2)題,大型服裝批發市場需要廣闊的場地以及便利的交通,宜布局在郊區;大型超級市場需要大量消費群體以及便利的交通。第(3)題,A市布局旅游度假區,可考慮附近的資源——大面積的沙灘。【答案】(1)水運便利生產、生活取水方便交通(2)①靠近鐵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區,地租便宜②接近市中心,市場廣闊靠近公路,交通便利(3)A市臨近海洋,附近有大面積沙灘,環境優美。讀下圖某城區聚落空間形態變化示意圖,完成10~11題。10.該城區聚落的變化過程中()①城市用地規模擴大②郊區城鎮數量增多③城市人口數量增加④城市人口比重增加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1.圖示聚落空間形態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鐵路交通的布局變化 B.公路交通的發展變化C.城市結構的布局變化 D.對外貿易的發展變化【解析】第10題,對比兩幅圖可知,擴展后的城區城市用地規模擴大,由此出現的現象有城市人口數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第11題,對比兩幅圖可知,鐵路線路發生了變化,公路交通變化不明顯。【答案】10.C11.A讀我國西南地區某特大城市的空間形態圖,完成12~13題。12.圖中某服務網點很有可能是()A.金融機構 B.家具賣場C.星級賓館 D.高層寫字樓13.影響圖中服務網點分布的主要因素是()①歷史因素②行政因素③交通因素④市場因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此城市為特大城市,某服務網點基本沿城市主干道(交通因素)分布且數量較多,交通便利又比較靠近居民區(市場因素),最可能是家具賣場。金融機構、星級賓館、高層寫字樓應靠近市中心附近且數量不會太多。【答案】12.B13.D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導學號:36460123】材料一從城市發展總體趨勢出發,大連中心城區初步設計規劃了多條軌道交通線路。據火車網2013年5月16日報道,大連地鐵1、2號線和規劃中的4號線有望在南關嶺交會。下圖為“大連地鐵線路規劃圖(部分)”。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前,住在大連南關嶺的人世代為農。這里礦產豐富,他們除種地外,還開采礦石;因為南關嶺特殊的地理位置,距離港口、沈大高速公路和開發區很近,不少本地人辦起了企業。80年代后,隨著大連市城市化進程加快,該區在1983年城鎮戶口占有率已達到97%,戶籍人口約10萬,工業企業眾多。(1)南關嶺地區20世紀80年代后產業結構由以農業為主轉變為以工業為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說明南關嶺的土地在地鐵通車前后租金水平的變化。(3)分析南關嶺的土地在地鐵通車前后利用方式的變化。(4)分析大連地鐵建設對城市化、城市空間形態和商業布局的影響。【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交通運輸方式變化對城市的影響。由材料可知,南關嶺地鐵通車后,其交通通達度大為提高,使得各類土地租金水平大幅度提高。在通車前以工業用地為主,而通車后,土地利用方式發生了極大變化,將以住宅用地為主。地鐵建設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使商業網點在南關嶺大幅增加。【答案】(1)特殊的地理位置,距離港口、沈大高速公路和大連開發區近。(2)南關嶺地鐵通車后,其各類土地利用租金水平均將有大幅提高。(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類用地的付租能力決定土地的用途。南關嶺地鐵通車前,其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分為工業用地和住宅用地,以工業用地為主;通車后,南關嶺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分為住宅用地、工業用地和商業用地,以住宅用地為主。(4)隨著交通的發展,大連地區的社會經濟將加快發展,人口和城區規模擴大,城市化水平提高;隨著城市周邊各區的發展,城市空間形態由集中轉變為分散;商業網點向周邊各區擴散,也促進市內商業發展。(言之有理即可)沁園春·雪<毛澤東>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