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FZ∕T 12036-2024 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_第1頁
(正式版)FZ∕T 12036-2024 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_第2頁
(正式版)FZ∕T 12036-2024 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_第3頁
(正式版)FZ∕T 12036-2024 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_第4頁
(正式版)FZ∕T 12036-2024 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59.080.20CCSW12FZ代替FZ/T12036-20122024-07-05發布2026-07-0布版發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布版發出IFZ/T12036—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代替FZ/T12036—2012《精梳棉與羊毛混紡色紡紗線》,與FZ/T12036—2012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文件名稱由《精梳棉與羊毛混紡色紡紗線》更改為《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更改了適用范圍;——更改了單紗斷裂強度、條干不勻變異系數、明顯色結、十萬米紗疵指標(見表1,2012年版的——更改了單線斷裂強度、明顯色結指標(見表2,2012年版的表2——增加了同批內色差考核要求(見5.3.2.3,2012年版的5.3.2.3——刪除了取樣規定,樣品數量及試驗次數按照各試驗方法要求執行(見2012年版的6.2——刪除了紗線成包凈重試驗方法(見2012年版的6.12——刪除了計算值的數字修約規定(見2012年版6.13——更改了檢驗規則(見第7章,2012年版的第7章)。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提出。本文件由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棉紡織品分技術委員會(SAC/TC209/SC10)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華孚時尚股份有限公司、百隆東方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天威羊絨制品有限公司、山東聯潤色紡科技有限公司、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上海市紡織工業技術監督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趙黎新、石志剛、楊燿斌、張永超、宋靜、楊曉慧、段麗慧。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FZ/T12036—2012。FZ/T12036—2024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本文件規定了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的術語和定義、產品分類、標記、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和標志、包裝。本文件適用于環錠紡(傳統環錠紡、賽絡紡、緊密紡及賽絡緊密紡)精梳棉與羊毛(5%≤含量<50%)混紡的色紡紗線。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50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GB/T2543.1紡織品紗線捻度的測定第1部分:直接計數法GB/T2910.4紡織品定量化學分析第4部分:某些蛋白質纖維與某些其他纖維的混合物(次氯酸鹽法)GB/T3292.1紡織品紗線條干不勻試驗方法第1部分:電容法GB/T3916紡織品卷裝紗單根紗線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的測定(CRE法)GB/T3920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GB/T3921—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皂洗色牢度GB/T3922—2013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汗漬色牢度GB/T4743—2009紡織品卷裝紗絞紗法線密度的測定GB/T4841.3染料染色標準深度色卡2/1、1/3、1/6、1/12、1/25GB/T8170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GB18401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FZ/T01050—1997紡織品紗線疵點的分級與檢驗方法電容式FZ/T01086紡織品紗線毛羽測定方法投影計數法FZ/T10008棉及化纖純紡、混紡紗線標志與包裝FZ/T10021—2013色紡紗線檢驗規則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cottonandwoolblendedcolouryarn由一種及以上不同顏色的棉、羊毛混紡而成的有色紗線。2FZ/T12036—20244產品分類、標記4.1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以不同顏色、不同生產工藝、不同混紡比及線密度分類。4.2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的生產工藝和原料代號用英文字母表示:賽絡紡代號為AA,緊密紡代號為JM,賽絡緊密紡代號為AAJM,傳統環錠紡生產工藝代號不作標識;精梳棉為JC,羊毛為W。4.3產品混紡比以公定質量比表示,具體表示為:棉含量/羊毛含量。4.4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標記時,在線密度前標明紗線的顏色(或代號)、生產工藝(或代號)、原料名稱(或代號)及其混紡比。5要求5.1項目5.1.1傳統環錠紡、賽絡紡生產的棉羊毛混紡色紡紗技術要求包括線密度偏差率、線密度變異系數、單紗斷裂強度、單紗斷裂強力變異系數、條干不勻變異系數、明顯色結、十萬米紗疵、纖維含量偏差、色牢度、色差十項指標。5.1.2傳統環錠紡、賽絡紡生產的棉羊毛混紡色紡線技術要求包括線密度偏差率、線密度變異系數、單線斷裂強度、單線斷裂強力變異系數、明顯色結、捻度變異系數、纖維含量偏差、色牢度、色差九項指標。5.1.3緊密紡、賽絡緊密紡生產的棉羊毛混紡色紡紗技術要求包括線密度偏差率、線密度變異系數、單紗斷裂強度、單紗斷裂強力變異系數、條干不勻變異系數、明顯色結、十萬米紗疵、毛羽數、纖維含量偏差、色牢度、色差十一項指標。5.1.4緊密紡、賽絡緊密紡生產的棉羊毛混紡色紡線技術要求包括線密度偏差率、線密度變異系數、單線斷裂強度、單線斷裂強力變異系數、明顯色結、捻度變異系數、毛羽數、纖維含量偏差、色牢度、色差十項指標。5.2分等規定5.2.1同一原料、同一色號、同一工藝連續生產的同一規格的產品作為一個或若干檢驗批。5.2.2產品質量等級分為優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為等外品。5.2.3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質量等級根據產品規格,以考核項目中最低一項進行評等。5.3技術要求5.3.1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技術要求5.3.1.1傳統環錠紡及賽絡紡棉羊毛混紡色紡紗技術要求按表1規定。5.3.1.2傳統環錠紡及賽絡紡棉羊毛混紡色紡線技術要求按表2規定。5.3.1.3緊密紡及賽絡緊密紡棉羊毛混紡色紡紗技術要求按表3規定。5.3.1.4緊密紡及賽絡緊密紡棉羊毛混紡色紡線技術要求按表4規定。3FZ/T12036—2024表1棉羊毛混紡色紡紗技術要求(傳統環錠紡及賽絡紡)等級≤≥≤≤≤/(個/10m)≤優3一5二-優3一5二 優3一5二-優3一5二-優3一5二 表2棉羊毛混紡色紡線技術要求(傳統環錠紡及賽絡紡)等級≤單線斷裂強力變異系數/%≤≤≤優1一3二8-優1一3二8-優1一3二8-4FZ/T12036—2024表2棉羊毛混紡色紡線技術要求(傳統環錠紡及賽絡紡續)等級≤單線斷裂強力變異系數/%≤≤≤優1一3二8-優1一3二8-表3棉羊毛混紡色紡紗技術要求(緊密紡及賽絡緊密紡)等級≤≤m)≤/(個/10m)≤≤值35 35 35 35 35---5FZ/T12036—2024表4棉羊毛混紡色紡線技術要求(緊密紡及賽絡緊密紡)等級≥≤≤≤138---138 138 9.5138 9.0138 6FZ/T12036—20245.3.2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其他技術要求5.3.2.1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纖維含量允許偏差為±2.5%。5.3.2.2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色牢度技術要求按表5規定。表5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色牢度技術要求優等品一等品二等品耐皂洗色牢度/級≥變色43沾色33≥43沾色33耐摩擦色牢度a/級≥43-4333(深色2-3)2-3(深色2)5.3.2.3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對標樣色差不低于4級,同一批內色差不低于4-5級。5.3.2.4產品應符合GB18401的要求。6試驗方法6.1線密度偏差率、線密度變異系數試驗線密度偏差率按式(1)計算,其中100m紗線的實測干燥質量按GB/T4743—2009中程序2烘干后折算,100m紗線的標準干燥質量按附錄A中式(A.4)計算;線密度變異系數按GB/T4743-2009中程序1調濕平衡后,按式(2)計算;計算結果按GB/T8170修約至小數點后一位。×100%………………式中:D——線密度偏差率;mnd——100m紗線的實測干燥質量,單位為克(gmd——100m紗線的標準干燥質量,單位為克(g)。×100%………式中:CV——線密度變異系數;mci——每個試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m-c——試樣的平均質量,單位為克(gn——試樣的總個數。FZ/T12036—20246.2單紗(線)斷裂強度及單紗(線)斷裂強力變異系數試驗按GB/T3916執行。6.3條干不勻變異系數、千米棉結(+200%)試驗按GB/T3292.1執行。6.4明顯色結試驗按FZ/T10021—2013中附錄A規定執行。6.5十萬米紗疵試驗按FZ/T01050—1997規定執行,十萬米紗疵結果用A3、B3、C3、D2及以上九級疵點之和表示。6.6捻度試驗按GB/T2543.1規定執行。捻度變異系數按式(3)計算,計算結果按GB/T8170修約至小數點后一位。式中:CV——捻度變異系數;tci——每個試樣的捻度,單位為捻/m;c——試樣的平均捻度,單位為捻/m;n——試樣的總個數。6.7毛羽指數H值或2mm毛羽數試驗毛羽指數H值試驗方法按照附錄B規定執行,2mm毛羽數試驗方法按FZ/T01086規定執行。發生爭議時,以2mm毛羽數為準。6.8纖維含量試驗按GB/T2910.4規定執行,纖維含量以公定質量百分率表示。6.9色牢度試驗6.9.1耐皂洗色牢度試驗按GB/T3921—2008規定執行,采用單纖維貼襯,試驗條件為A(1)。6.9.2耐汗漬色牢度試驗按GB/T3922—2013規定執行,采用單纖維貼襯。6.9.3耐摩擦色牢度試驗按GB/T3920執行。6.10色差評定按GB/T250評定。8FZ/T12036—20247檢驗規則按FZ/T10021規定執行。8標志、包裝按FZ/T10008規定執行。9其他用戶對本產品有特殊要求者,供需雙方可另訂協議。FZ/T12036—2024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百米質量的計算A.1棉羊毛混紡色紡紗線的公定回潮率可按干重混紡比例計算,也可按公定質量混紡比例計算,按式(A.1)和式(A.2),計算結果按GB/T8170修約至小數點后一位。其中棉公定回潮率為8.5%,羊毛公定回潮率為16.0%。a)以干重混紡比例計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W=WC×AC+Ww×Awb)以公定質量混紡比例計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式中:W——混紡紗的公定回潮率;WC、Ww——棉、羊毛公定回潮率;AC、Aw——棉、羊毛干燥質量混紡百分比例;BC、Bw——棉、羊毛公定質量混紡百分比例。A.2100m紗線在公定回潮率時的標準質量按式(A.3)計算,計算結果按GB/T8170修約至小數點后三位。………………(A.3)式中:mg——100m紗線在公定回潮率時的標準質量,單位為克(g);Tt——紗線公稱線密度,單位為特克斯(tex)。A.3100m紗線的標準干燥質量按式(A.4)計算,計算結按GB/T8170果修約至小數點后三位。式中:md——100m紗線標準干燥質量,單位為克(g)。FZ/T12036—2024毛羽指數H值試驗方法B.1原理光電式毛羽檢測原理是連續運動的紗線在通過檢測區時,突出紗體的毛羽對檢測區域中的持續單色平行光進行散射,散射光被透鏡系統積聚并被光電傳感器檢測到,檢測器輸出的電信號經過電路運算處理即可提供表示紗線毛羽特征的各種結果。B.2儀器B.2.1紗架:使各種卷裝的紗線能在一定張力下退繞,并使紗線不產生意外伸長或損傷。B.2.2檢測器:光電式測量槽和能使紗線以一定速度經過測量槽的羅拉牽引裝置等。B.2.3控制器:對測試過程進行控制、完成對紗線毛羽電信號的處理。并得出供顯示或打印的各種試驗結果(毛羽H值、sH值、毛羽波譜圖、毛羽不勻率曲線圖等)。B.3取樣數量及測試次數B.3.1取樣數量:10個卷裝。B.3.2測試次數:每個卷裝各測1次。B.3.3可根據需要規定取樣數量和測試次數。推薦取樣長度(250~2000)m,常規測試400m,產品驗收仲裁試驗1000m。B.4大氣條件B.4.1試樣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