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蘇省鎮江市中考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10年江蘇省鎮江市中考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10年江蘇省鎮江市中考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10年江蘇省鎮江市中考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鎮江市2010年初中學業、升學統一考試歷史試題第Ⅰ卷(選擇題,共42分)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本部分共28小題,每小題1.5分,共42分)15.正確區分歷史史實與歷史觀點,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屬于歷史史實的是A.炎帝是中華原始農業的創始人B.孔子主張“有教無類”C.“絲綢之路”有利于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D.科舉制度是扼殺人性的罪惡制度16.下列改革,以促進民族融合為目的的是A.商鞅變法B.伯里克利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日本明治維新17.《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此書內容包括①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②戰國七雄③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④宋金南北對峙A.①②④B.②③C.①②③D.③④18.國共兩黨聯合起來,以“打倒列強、除軍閥”為目標開展了A.新文化運動B.北伐戰爭C.抗日戰爭D.重慶談判19.《救亡之聲—中國抗日戰爭歌曲匯編》一書收錄了3621首抗戰歌曲,是目前收錄抗戰歌曲最全的書。下列作品會被收錄其中的是①魯迅的《狂人日記》 ②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③徐悲鴻的《愚公移山》 ④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A.①④B.①③ C.③④D.②④20.右圖所反映的歷史現象應發生在A.三大改造時期B.大躍進時期C.文革時期D.改革開放時期21.公元初年,歐亞大陸同時存在的兩大帝國是A.漢朝與羅馬帝國B.唐朝與阿拉伯帝國C.古代埃及與古代印度D.秦帝國與古代希臘22.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的重大貢獻不包括A.傳播阿拉伯數字B.創立并傳播伊斯蘭教C.創立佛教并傳播到中國D.將中國的四大發明傳播到歐洲23.“他一生共有2000多項發明,被稱為‘發明大王’。……他是把‘電’的福音傳播到人間的天使”。這里的“他”是A.阿基米德B.牛頓 C.瓦特D.愛迪生24.右圖反映的是A.西歐封建等級制度B.西周分封制度C.雅典民主制度D.秦朝中央集權制度25.美國史學家帕爾默評價美國獨立戰爭時說:“美國革命成為那些希望擺脫殖民地地位的民族所效法的榜樣”。這句話說明美國革命A.推動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B.導致了法國大革命C.影響了玻利瓦爾領導的拉美革命D.引發了英國的憲章運動26.“每一[簽字國]政府各自保證對與各該政府作戰的三國同盟(即德、意、日三國軸心)成員國及其附從者使用其全部資源,不論軍事的或經濟的。”此項保證出自A.《聯合國家宣言》B.《慕尼黑協定》C.《雅爾塔協定》 D.《北大西洋公約》27.二戰后,局部地區的國家之間、民族之間的沖突時有發生。其中,阿以沖突導致了A.太平洋戰爭B.朝鮮戰爭C.中東戰爭D.科索沃戰爭28.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各國人民生活在“地球村”里。下列關于經濟全球化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經濟全球化主要推動力是科技革命B.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C.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提供了公正合理的保障機制D.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國發揮自身優勢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8分)二、簡答題: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簡要回答問題。(本部分共4小題,25分)31.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在《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一書中以“外事之刺激”和“中國的反應”來分析近代前期中國的變化。(6分)“外事之刺激”“中國的反應”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1842年南京條約“清政府雖戰敗而無意改革,對不平等條約反應少。”英法聯軍侵入北京。19世紀60至90年代①“‘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保衛傳統體制,在造船制炮等方面吸收西方科技。”②1898年戊戌變法“企圖君主立憲,創制新法律,編制預算,改革教育。”八國聯軍侵華1911年③“否定兩千年來的政治體系。”④將中國的主權任意宰割。1919年五四運動“知識階級全部革面洗心,改革及于文化與思想。”請回答:(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各序號所表示的歷史事件。(4分)(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歷史事件①和③在政治目的上的根本區別。(2分)32.閱讀下列材料:(6分)材料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材料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采取)包產到戶的形式,把土地包給社員,以家庭為單位分散經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同于中國過去農村的任何一種土地制度,它是以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的公有為前提的。——《歷史教學研究與資源》請回答:(1)據上述材料,指出土地改革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所實行的土地所有制有何不同?(2分)(2)土地改革何時基本完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中共中央哪次重要會議之后開始實施的?(2分)(3)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土地改革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所產生的共同作用。(2分)三、分析說明題:結合材料,綜合運用有關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本部分共3小題,33分)3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紀法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托克維爾認為:“當今世界存在著兩個偉大的民族,……他們就是俄國人和英裔美國人。這兩個民族是在不知不覺中發展起來的,正當世界注意著其他地方的時候,他們卻突然加入第一流民族行列。……兩者出發點不同,道路各異,盡管如此,看來他們都在上帝的意志的驅使下,為今后有朝一日能夠掌握半個世界的命運而奔波”材料二:俄國——蘇聯——俄羅斯聯邦,無論是昨天和今天,甚至明天,都是中國最大的近鄰。……十月革命爆發的消息傳到中國后,革命家李大釗立即滿懷信心地斷言:“試看未來之域中,定是赤旗之天下”,另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毛澤東也大聲宣布:“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馬克思主義”。走蘇聯的路,建立蘇維埃政權,人民當家作主,這一個個理想激勵著幾代中國人為之不惜拋灑熱血。——張建華:《俄國史·自序》請回答:(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列舉兩個民族在19世紀中期“發展起來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歷史作用?(5分)(2)材料一中“為今后有朝一日能夠掌握半個世界的命運”的預言是否有道理?為什么?(2分)(3)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十月革命對世界歷史產生的影響(2分)(4)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從“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馬克思主義”至1921年,在中國發生了哪些改變中國歷史命運的重大事件?中國人民從此“當家作主”是在哪一歷史事件之后?(3分)35.材料一:大約距今5000—3000年間,黃河中下游出現了一個文明程度較高的華夏族,所以稱“華夏”,是因夏朝而得名。……民族融合不斷在進行,至春秋戰國時,已成為較穩定的民族共同體,但政治上尚無鞏固的統一。經秦漢四百年的發展,華夏族成為統一的民族,中國也逐漸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二十世紀初,出現了“中華民族”這個名詞。材料二:大一統是中國歷史的鮮明特點。從秦統一后的2000多年,中國的統一時間,大約占70%,分裂的時間約30%。……元朝和清朝的建立及其對統一的中華民族國家的貢獻說明,中華民族不是由漢族一個民族締造的,而是各個民族共同締造的。——戴逸《中國民族邊疆史研究》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中國逐漸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在哪個時期?材料二所闡明的中國歷史的鮮明特點是什么?(2分)(2)據材料二合所學知識說出元朝和清朝分別由哪個民族建立的?元朝和清朝的建立及其對統一的中華民族國家的貢獻說明了什么?(3分)(3)“中華民族”這個名稱體現了中國各民族整體上的民族認同。今天,各民族認同中華文化對促進民族團結有何意義?(4分)鎮江市2010年初中學業、升學統一考試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42分)題號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答案BCBBDBACDACACD二、簡答題(共25分)31.(1)①洋務運動;②中日甲午戰爭(或馬關條約簽訂);③辛亥革命;④巴黎和會(或凡爾賽和約)。(4分)(2)洋務運動主張維護封建統治;辛亥革命主張推翻封建君主專制統治。(2分)32.(1)土地改革實行的是農民土地所有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是土地公有制。(2分)(2)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2分)(3)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2分)三、分析說明題(共33分)33.(1)俄國:通過廢除農奴制改革,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2分)美國:通過內戰,使國家和民族的統一得到維護,資本主義更加快速地發展。(3分)(2)有道理。(1分)二戰后,形成了以蘇美兩極對峙的世界格局。(1分)(3)影響:十月革命把社會主義的理論變為現實(或俄國成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中開創了社會主義探索道路);為世界上落后國家的發展樹立了榜樣。(2分)(4)事件:“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華人民共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