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疆烏魯木齊四中20182019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本題共25道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周禮規定,天子三架編鐘三面擺置,諸侯兩架編鐘兩面擺置,大夫一架編鐘一面擺置。這表明西周時期A.分封制度瓦解B.音樂教育普及C.冶鐵技術發達D.等級制度森嚴【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材料提到,周禮規定,天子三架編鐘三面擺置,諸侯兩架編鐘兩面擺置,大夫一架編鐘一面擺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等級制度森嚴的特點,因此選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西周、春秋時代,貴族和國人都被集體安葬于公共墓地。按禮,一般所有族人都應葬于族墓。宗主有緊急的事情,有時也要去族墓報告祖先。這就是族墓制度。族墓制度適應了A.分封同性諸侯的需要B.宗法制度的社會環境C.世襲王權的需要D.私有制迅速發展的現實【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以宗法血緣關系為紐帶的族墓制度,不是分封同性諸侯的制度,故A項錯誤;族墓制度體現了宗法血緣關系,適應了宗法制度的社會環境,故B項正確;族墓制度與世襲王權無關,故C項錯誤;族墓制度與私有制迅速發展也沒有直接聯系,故D項錯誤。故選B。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關鍵信息“族人都應葬于族墓。宗主有緊急的事情,有時也要去族墓報告祖先。這就是族墓制度”,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從宗法血緣關系的角度分析選項,即可排除無關選項,得出正確答案。3.《嬴政的道》一文中寫道:“始皇帝嬴政比較黏糊,只要走進歷史,不管你是否樂意,也無論你停在哪一段兒,他都將不請自來,躲不掉也避不開?!弊髡哌@樣評價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開始實行郡縣制加強對地方的管理B.確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國家政治框架C.確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開始用軍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祿制【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始皇帝嬴政,不管你是否樂意,也無論你停在哪一段兒,他都將不請自來,躲不掉也避不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因為始皇帝嬴政統一六國,建立的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只是專制集權的一部分,不符合題意;選項D軍功爵制開始推行于戰國時期的秦國,不符合題意;選項C西周時期創立的,不符合題意。故選B。4.2013年11月,復旦大學經過DNA檢測和歷史考證,證實曹操并非漢相曹參后人,也不是名門夏侯氏后裔,相關史料和文件中所描述的曹操身世應只是順應當時的政治習慣而進行的杜撰行為。材料中“順應當時的政治習慣”是指A.國家由統一走向分裂B.分割相權以加強皇權C.出身門第決定了政治前途D.孝廉是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徑【答案】C【解析】曹操身世與國家由統一走向分裂、分割相權以加強皇權、孝廉是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徑無關,排除,A、B、D;由“曹操并非漢相曹參后人,也不是名門夏侯氏后裔”,說明當時社會注重門第出身,出身門第對政治前途影響很大,故C正確。5.羅馬法的最后發展階段出現在與其土生土長之地全然不同的土地上和羅馬帝國最不羅馬化的民族之中?!⒎ɑ顒釉谀抢锞o張地進行著,整個古老的生機和威力一直保持著其全部光彩。下列表述符合此觀點的是A.羅馬法只適用于羅馬公民B.萬民法使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C.帝國的擴張是羅馬法發展的重要原因D.羅馬法迅速向世界傳播【答案】C【解析】“全然不同的土地上和羅馬帝國最不羅馬化的民族之中”說明統治范圍擴大,主要由于羅馬帝國對外擴張結果,故C正確;萬民法適用于外邦人,故A錯誤;查士丁尼法典頒布標志羅馬法最終完成,故B錯誤;D屬于羅馬法影響,排除。6.1840年后,西方列強對中國發動一系列侵略戰爭,也給中國人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下列相關信息,按出現先后排列正確的是①俄、法、德三國“干涉還遼”②細菌戰、毒氣戰③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④劃東交民巷為“使館界”A.③④②①B.③②①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④②【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俄、法、德‘三國干涉還遼’”出現在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細菌戰、毒氣戰”出現在抗日戰爭中;“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是1843年《南京條約》附件的內容;“劃東交民巷為‘使館界’”是1901年《辛丑條約》的內容;因此正確順序是③①④②,故D正確,排除A、B、C。7.有人認為,《資政新篇》是對《天朝田畝制度》的否定,這主要是基于二者A.面臨政局形勢迥異B.經濟綱領根本對立C.執行效果差異很大D.政治主張基本相反【答案】B【解析】雖然二者頒布時,政局形勢迥異,但這不是《資政新篇》否定《天朝田畝制度》的主要原因,故A項錯誤;《資政新篇》的頒行者長期受西方教會文化影響,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方案,主張發展私有制;而《天朝田畝制度》反映的是農民階級平均土地和消滅私有制的要求,二者在經濟主張上根本對立,故B項正確;由于時局不穩,二者均未得到落實,故C項錯誤;《資政新篇》、《天朝田畝制度》核心內容均體現的是經濟發展的主張,故D項錯誤。8.下列關于義和團運動的表述,正確的是A.從長江流域興起,發展到京津地區B.始終受到清政府的嚴厲鎮壓C.帶有籠統排外的色彩D.曾在山東、直隸等地建立政權【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關于義和團運動的相關知識。“義和團,起山東”,因此A錯;清政府對待義和團的政策來看,先是剿滅后改為“招撫”,默許義和團為合法民團,最后又采取鎮壓政策,所以B項錯;義和團運動從興起到失敗都是分散的斗爭根本談不上建立政權的問題,所以D項錯;義和團運動打出“扶清滅洋”的口號,不能正確區分外來文明和外來侵略,帶有盲目的排外色彩,C正確。故本題選C。9.某研究者查閱到光緒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檔案,殘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間,□□入都,本署即被占據,迨洋兵撤退,檢查署內所存檔案則例等件,全行遺失?!迸c這份檔案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根據材料中“入都”可知“洋兵”侵入北京,再根據“光緒二十七年”可判斷是八國聯軍侵華。故選D。10.“中國人民一切困苦之總原因,在帝國主義者之侵略,及其工具賣國軍閥之暴虐;……而過去數年間之經驗,已證明帝國主義者及賣國軍閥實為和平統一之障礙,為革命勢力之仇敵。故帝國主義者及賣國軍閥之勢力不被推翻,則不但統一政府之建設永無希望。”該宣言發表于A.國民大革命時期B.國共十年對峙時期C.抗日戰爭時期D.解放戰爭時期【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打倒列強,除軍閥,結合所學可以知道,打倒列強,除軍閥是國民大革命的背景,故A項正確。國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排除BCD三項。11.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奪取武漢為中心的全國中心城市起義及紅軍攻打中心城市的計劃,并發出了“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號召。這屬于A.符合國情的革命計劃B.目光短淺的右傾思想C.脫離國情的盲目行動D.摸著石頭過河的謹慎策略【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據材料提到,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奪取武漢為中心的全國中心城市起義及紅軍攻打中心城市的計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當時中共中央的“左”傾錯誤,屬于脫離國情的盲目行動,故C正確。這不屬于符合國情的革命計劃,故A錯誤。這屬于“左”傾錯誤,不是目光短淺的右傾思想,故B錯誤。“左”傾錯誤不屬于摸著石頭過河的謹慎策略,故D排除??键c: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國共的十年對峙·“左”傾錯誤12.作為一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兵,揚州老人王子琪評論當下的抗日電視劇說,劇情都差不多,但當時國軍大部分是沒有鋼盔的,我們的裝備要比日軍低好幾個檔次。電視里的國軍都戴著鋼盔,穿著得體的軍裝,這在當時不大可能。殺一個鬼子,就有一個甚至多個戰友倒下,這才是真實的情況,電視劇里以一敵十的“神人”,太夸張了。他的這番話A.滲透全民抗戰的意識B.肯定抗日神劇的斗爭精神C.呼吁抗日影視劇創作D.再現抗日斗爭的歷史真實【答案】D【解析】【詳解】從材料中可以看出,抗戰老兵的這番話真實再現了抗戰的狀況,故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出全民抗戰,故A項排除;材料“電視劇里以一敵十的“神人”,太夸張了”說明B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出對影視創作的態度,故C項排除。13.如圖是一幅題為《日本的泥腳》(1938年)的漫畫。導致畫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①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②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③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頑強抗戰④共產黨敵后戰場的有力牽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題干中時間“1938年”。①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是在1940年,②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是在1945年,都與時間不符,因此排除ABC三項。由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以看出③④正確,故本題答案選D項??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名師點睛】本題是圖片類歷史選擇題,解讀此類題目目時要最大要從圖片(包括圖片的標題、內容、出處)最大程度獲取有效信息,將所得信息融入課本相關知識,并綜合題干的要求分析判斷選項,從而得出正確答案。14.毛澤東之所以能夠提出“工農武裝割據”學說,為中國革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其主要原因是A.國共產黨在政治上已經成熟B.正確分析了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特點C.當時全國革命形勢繼續發展的結果D.當時有一支強大的紅軍存在以及中共的領導【答案】B【解析】據題干“工農武裝割據……為中國革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毛澤東提出“工農武裝割據”學說在1928年,當時中共尚未完全成熟,故A項錯誤;毛澤東正確分析了中國國情,從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特點,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學說,故B項正確;C項并未突出“國情”這個根本前提,故C項錯誤;紅軍存在以及中共的領導,都不屬于主要原因,故D項錯誤。故選B。15.如表摘引了一部關于某支人民軍隊傳記的目錄。根據所學判斷,表中空白處應該是目錄二“紅軍主力,保衛中央蘇區”六“艱苦奮斗,率先達到陜北”十二“平型關大捷,馳騁敵后”十六二十一“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A.“國共破裂,武裝反抗”B.“強渡長江,將革命進行到底”C.“星星之火,井岡山會師”D.“雄關漫道,戰略轉移的先鋒”【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共破裂,武裝反抗”指的是1927年國共首次合作失敗,中共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而表中“紅軍主力保衛中央蘇區”應該指的是19311934年反對國民黨“圍剿”,故A項錯誤;“強渡長江,將革命進行到底”指的是1949年4月21日解放戰爭時期的渡江戰役,它應該在表格中“平型關大捷,馳騁敵后”的抗戰之后,故B項正確;“星星之火,井岡山會師”指的是1927年夏到1928年春的井岡山斗爭,也在表中“二”之前,故C項錯誤;“雄關漫道,戰略轉移的先鋒”指的是193416.1983年,鄧小平說:“要實行統一,就要有個適當方式,所以我們建議實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與地方談判。雙方達成協議后,可以正式宣布,但萬萬不可讓外國插手,那樣只能意味著中國還未獨立,后患無窮?!边@表明他A.堅持和平統一為唯一方式B.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C.倡導兩黨間進行對等談判D.重申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答案】C【解析】從材料“要實行統一,就要有個適當方式,所以我們建議實行第三次合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鄧小平所說的第三次合作指的是國共第三次合作,即倡導兩黨間進行對等談判,故C正確;材料中鄧小平提出和平方式實現統一,未說明和平統一為唯一方式,故A錯誤;B材料中并沒有關于一國兩制相關內容,故B錯誤;D材料并未反映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故D錯誤。17.梭倫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人。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A.實行陶片放逐法,以民主的方式反對民主的敵人B.頒布《十二銅表法》,打破貴族對法律知識的壟斷C.把以血緣為基礎的政治結構改變為以財產為基礎的政治結構D.使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構,所有官職對公民開放【答案】C【解析】梭倫把以血緣為基礎的政治結構改變為以財產為基礎的政治結構,所以才成為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人,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實行陶片放逐法的是克里斯提尼,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的而非雅典的,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使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構的是伯利克里,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C。18.《十二銅表法》規定:“債務人在拘禁期間,得自備伙食,則債權人應每日供給物粉一磅,愿多給者聽便?!鄙鲜鲆幎ˋ.帶有直接民主色彩B.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C.廢除了陶片放逐法D.表明羅馬成為了帝國【答案】B【解析】據材料“債務人在拘禁期間……則債權人應每日供給物粉一磅”,這有利于緩和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的矛盾,故B正確;材料無法體現直接民主色彩,故A錯誤;材料與陶片放逐法無關,故C錯誤;《十二銅表法》處于羅馬共和國時期,故D錯誤。故選B。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材料中債權人每日供給債務人物粉的行為,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緩和關系的角度出發,即可排除無關選項,得出正確答案。19.羅馬法中有句名言,即“沒有告訴人就沒有法官”,這就是由“控訴式訴訟”派生出來的“不告不理”的審判原則。這說明古羅馬A.壓制平民的利益B.注重法律程序C.維護貴族利益D.強調證據作用【答案】B【解析】材料“不告不理”審判原則,就是“民不告,官不究”,反映出古羅馬對法律程序注重,故B項符合題意;A項在材料中沒有反映,故A排除;C項在材料中沒有反映,故C項排除;材料強調的是告與不告,不是證據,故排除D項。20.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論符合史實的是選項史實推論A習慣法是具體文字化的法律條文B《十二銅表法》的頒布使平民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C古雅典的民主政治是雅典人民主D古希臘獨特的地理環境是雅典民主政治產生的根本原因A.AB.BC.CD.D【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十二銅表法》的頒布使得審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保護了平民的利益,故B項正確;成文法是具體文字化的法律條文,故A項錯誤;古雅典的民主政治是雅典公民的民主,故C項錯誤;雅典民主政治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古希臘的商品經濟發達,而獨特的地理環境只是民主政治產生的原因之一,故D項錯誤。21.1878年,德國宰相俾斯麥提交的一項議案遭到帝國議會的否決。不久,按照俾斯麥的要求,聯邦議會解散了帝國議會并重新選舉。新一屆帝國議會投票通過了該議案,經皇帝批準后生效。這反映出德意志帝國A.皇帝只有形式上的權力B.宰相有權力解散議會C.立法權受到行政權限制D.聯邦議會沒有立法權【答案】C【解析】據材料中“新一屆帝國議會投票通過了該議案,經皇帝批準后生效”說明德國皇帝擁有很大的權利,并不是只有形式上的權利,故A項排除;首相并沒有權利解散議會,在德國只有皇帝有權利解散議會,故B項排除;因為德國的皇帝掌握著國家的行政權,皇帝權利大,議會無實權,立法權受到行政權限制,故C項正確;德國的議會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組成,帝國議會通過的法案必須得到皇帝和聯邦議會的批準才能生效,D項說法明顯錯誤,不符合史實,故排除?!久麕燑c睛】解答此題的關鍵信息“新一屆帝國議會投票通過了該議案,經皇帝批準后生效”即可解答。22.空想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區別是A.能否認識階級間的矛盾對立B.能否對未來社會提出天才設想C.能否深刻批判資本主義制度D.能否揭示資本主義社會根本矛盾和發展規律【答案】D【解析】【詳解】空想社會主義只是對未來社會進行理想化設想,不能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和發展規律,而科學社會主義從社會規律角度進行闡釋,D正確;階級矛盾空想社會主義也能認識到,A錯誤;二者都能提出對于未來社會的設想,B錯誤;二者都批判資本主義制度,C錯誤。23.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組成……公社一舉把所有的公職、軍事、行政、政治的職位變成真正工人的職務,使它們不再歸一個受過訓練的特殊階層所私有。這說明巴黎公社政權A.具有無產階級專政色彩B.旨在建立工農聯合政府C.解決了人類不平等問題D.受到了馬克思直接指導【答案】A【解析】材料中介紹的是巴黎公社的基本情況,可以看出巴黎公社的政治職務都由工人階級來擔任,所以具有無產階級政權的意味,故A選項正確;巴黎公社是工人階級政權,不是工農聯盟的政權,B錯誤;巴黎公社并沒有解決人類不平等問題,故C項錯誤;巴黎公社并沒有受到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只是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學說,D錯誤。24.“我認為自己良心和責任是團結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勝利。我同意國家杜馬的請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爾大公繼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羅斯國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機構確立的原則,就此宣誓絕不違背。”1917年,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詔書說明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國社會轉型B.俄國革命類似于英國的“光榮革命C.沙皇專制體制未發生絲毫本質變化D.沙皇試圖通過妥協方式維護君主制【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俄國二月革命后雖然掌權者發生了變化,但俄國社會性質依然是資本主義社會,故A項錯誤;英國的“光榮革命”是通過一次沒有流血的宮廷政變趕跑了當時的國王,而俄國二月革命則是工人、士兵通過武裝起義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故B項錯誤;由材料“希望他遵守立法機構確立的原則”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之后,俄國沙皇專制體制將變為君主立憲政體,故C項錯誤;由題干內容分析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是想以自己的退位,換取沙皇制度的維持,故D項正確。25.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①推翻沙皇專制統治②俄國出現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③布爾什維克黨提出了武裝起義的方針④以列寧為首的工農蘇維埃政府成立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①③②④【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專制統治,之后出現了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③是1917年7月七月事件之后,④是1917年11月,故①②③④;所以答案選A項,BCD項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題4道小題,第26題10分,第27題11分.第28題15分,第29題14分共50分)26.文書檔案——國書——咨文材料一秦漢時期對文書傳發、保管的各個環節都有嚴密的法令規定。官署都有專門吏員收發登錄文書,并按法令規定對文書建立副本存檔、待查,像“蘭臺令第卅三”就是收發簿上的編號。秦之“書府”、漢之“石渠閣”都是重要的檔案館。這些檔案傳承著歷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經驗,《論衡別通》記載“蕭何(西漢丞相)入秦,收拾文書。漢所以能制九州者,文書之力也?!惫帕_馬時期,羅馬法規定只有具有法人地位的個人和機構才有權力建立檔案館。當時由專門的司書和檔案員負責整理保管,對檔案分類登記、編訂冊號、張號和目錄。很多檔案被收錄進入城市法典之中,官員經常利用檔案審理案件,或者利用國家收支帳目檔案處理財政問題。檔案工作者被譽為“城市的衛士”。——摘編自吳宗國《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及《中國大百科全書》等(1)閱讀材料一,概括秦漢與古羅馬在文書檔案管理上的相同點。材料二《北京條約》簽訂之后,咸豐帝仍拒絕英法公使向其進遞國書(國家間往來或共同議定的文書;在近代也指一國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時,由國家元首署名的遞交給所駐國元首的文書),其諭旨曰:“此次夷務步步不得手,至令夷酋面見朕弟已屬不成事體,若復任其肆行無忌,我大清尚有人耶?”1901年,《辛丑條約》的附件十九中規定:外國使臣遞交國書時,清帝須派高于王公規格的轎子往來使館迎送,同時派軍隊保護;清帝款宴各國使臣應在皇宮大殿內舉行。1902年,光緒皇帝按規定程序接受了各國使節遞交的國書。(2)閱讀材料二,分析清王朝外交出現了哪些變化。材料三美國總統發表國情咨文的傳統可追溯到1790年。那一年華盛頓按憲法要求發表了當時被稱作“年度咨文“的報告。憲法第二條第三節規定,總統“應不時向國會報告國情,并將他認為必要和適宜的議案提交國會審議”。華盛頓及其繼任約翰亞當斯是按照獨立前在英國國王統治時期的方式,通過盛大隆重的禮儀親自發表國情咨文演說。但是,第三任總統杰斐遜感到這種過份的排場與新生的民主共和國極不相稱。他譏諷地稱這種做法為“御座上的演說”,并以呈送書面咨文的形式取代親自演說。——《美國總統發表國情咨文的歷史由來》(3)閱讀材料三,簡要說明國情咨文制度的發展如何體現了民主精神。【答案】(1)文書檔案管理有法律的保障,由專門的機構和人員進行管理,并設立詳細的操作流程,文書檔案管理服務于治國理政。(2)從以天朝上國自居到屈辱外交;對近代外交準則從排斥到接納。(3)總統和國會保持制衡的關系,遵從憲法,廢除具有君主專制色彩的儀式?!窘馕觥吭囶}解析:(1)依據“秦漢時期對文書傳發、保管的各個環節都有嚴密的法令規定”和“古羅馬時期,羅馬法規定只有具有法人地位的個人和機構才有權力建立檔案館”得出文書檔案管理有法律的保障;由“官署都有專門吏員收發登錄文書”和“當時由專門的司書和檔案員負責整理保管”得出由專門的機構和人員進行管理;由“按法令規定對文書建立副本存檔、待查,像“蘭臺令第卅三”就是收發簿上的編號”和“對檔案分類登記、編訂冊號、張號和目錄”得出并設立詳細的操作流程;由“這些檔案傳承著歷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經驗”和“官員經常利用檔案審理案件,或者利用國家收支帳目檔案處理財政問題”得出文書檔案管理服務于治國理政。依據“咸豐帝仍拒絕英法公使向其進遞國書”、“此次夷務步步不得手”得出以天朝上國自居;依據“清帝須派高于王公規格的轎子往來使館迎送,同時派軍隊保護”得出屈辱外交;依據“至令夷酋面見朕弟已屬不成事體,若復任其肆行無忌,我大清尚有人耶?”得出對近代外交準則持排斥態度;依據“光緒皇帝按規定程序接受了各國使節遞交的國書”得出對近代外交準則開始接納。(3)依據“應不時向國會報告國情,并將他認為必要和適宜的議案提交國會審議”體現的是制衡;他譏諷地稱這種做法為“御座上的演說”,并以呈送書面咨文的形式取代親自演說體現的是廢除具有君主專制色彩的儀式。27.近代英法美代議制度的確立與發展是世界政治民主化進程中的大事,其民主歷程和分權制衡的特點值得各國借鑒,但政體選擇還是要與各國國情相結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光榮革命后,英國逐漸完善了其政治體制的權力制衡關系?!跤X非《近代英國史》(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說明近代英國政治體制中議會與內閣的權力制衡關系;此外,英國政體還存在哪些權力制衡關系?材料二法國政治民主化大事記①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②1791年,《1791年憲法》頒布,規定法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③1792年,巴黎人民武裝起義后,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④1794年,“熱月政變”后法國革命的高潮過去。⑤1799年,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1804年,《法蘭西民法典》正式頒布。新憲法正式宣布法國改制為帝國,即法蘭西第一帝國。⑥1815年,路易十八復辟。⑦1830年,法國人民進行“七月革命”,金融資產階級掌權。⑧1848年,法國發生“二月革命”,資產階級共和派掌權,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⑨1848年,路易波拿巴當選總統。1852年12月,波拿巴加冕,共和國改制為帝國,即法蘭西第二帝國。⑩1870年普法戰爭。9月,巴黎革命,成立資產階級“國防政府”。根據法國1875年憲法,規定1870年第三共和國即已誕生。從此,法國走上政治民主道路,但其中仍有曲折?!獎⒆诰w《世界近代史》(2)根據材料二的法國大事年表,說明法國政體變化過程中體現的特點。結合識,概述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內容。材料三1933年5月,羅斯福簽署了國會通過的《農業調整法》,1936年1月,最高法院裁決該法案違憲。1938年,聯邦政府又頒布了新的《農業調整法》。1937年2月,羅斯福提出進行司法改革,他建議最高法院法官由原來的9名增加到15名,使最高法院由保守派控制轉變為“新政派”控制。他的建議遭到法院和國會一些議員的強烈反對而未獲得通過?!獜埥ㄈA《世界現代史》(3)材料三中最高法院判決國會通過的法律違憲和反對總統提名法官體現了美國司法具有什么特點?羅斯福提出增加最高法院法官的意圖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答案】(1)關系:①議會與內閣:議會掌握立法權,議會可以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垮臺;內閣通過議會多數黨,制約議會(內閣首相有行政權,有權解散議會,重新選舉)。②選民與議會的制衡③兩黨之間的制衡(2)特點:共和制與君主立憲制交替實行,共和道路反復曲折。內容:實行共和政體;議會擁有立法權,由參眾兩院組成;總統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出,掌握行政權。(3)特點:美國司法具有獨立性(或三權分立,相互制衡)。意圖:擴大總統的行政權,解決經濟危機?!窘馕觥吭囶}解析:(1)兩者的制約,學生可以結合首相與議會關系的知識來回答。選民與議會的制衡,兩黨之間的制衡是具體表現。(2)本問可結合所學知識來回答其內容。而特點,可從革命的過程得出其特征。(3)總統的做法被法院否決,這說明了法院對其制約,這與三權分立相關。羅斯福做法的目的,可結合“由保守派控制轉變為“新政派”控制”來回答。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到戰國末土地買賣的頻繁,促進了新興地主的形成和發展。當然,當時地主土地來源并不僅限于購買,更多的還是來自于封建國家的賞賜?!毟谎杆俜只剐屡d的地主階級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時也獲得了政治上的統治權。春秋戰國時期,領主的封邑大都被國君收去,封邑中的農奴,有的轉化為地主的佃農,其余的則成為國君的佃農,這類農民在當時數量是較多的。《孟子》中載,小農一般都有“五畝之宅”“百畝之田”“養八口之家”。地主經濟在戰國時已有了很大發展,但領主經濟仍未絕跡,《呂氏春秋》說:“今以眾地者,公作則遲……分地則速。”“公作”是指農奴共耕公田。由于領主經濟已成為一種落后的生產關系,領主也感到農奴“公作”不如把田地分散給農民去耕作有利。——摘編自翦伯贊《中國史綱要》材料二“以保守的對策來對付進取的政策,這種中西之間的態勢就是鴉片戰爭后一系列變化的基礎和原因。……中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處的被動局面,不是開始于鴉片戰爭,而是從鄭和航海(1405——1433年)以來已見端倪了?!薄愋衤础督袊鐣男玛惔x》材料三十八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經歷了五年(即1789——1794年)?!@次革命如暴風,如驟雨,迅猛異常,摧枯拉朽。革命開始以后,經過了深入和高潮階段,到雅各賓派專政時期,完成了摧毀和根除封建制度、掃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羈絆的任務,使這次革命成為一次比較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在革命的三個階段里,人民群眾都積極參與,而且一再從危急中把革命挽救過來,進一步推動它向前發展……從大資產階級取得政權,經吉倫特派當政,到雅各賓派專政,革命沿著上升路線,發展到了資產階級革命的頂點,達到了歷史目的?!岳罴兾渲骶帯逗喢魇澜缤ㄊ贰凡牧纤?814年是延續了25年的大動蕩結束的一年。從反對宮廷政變和階級特權來說,法國革命是政治革命;但這場革命又是軍事性的,因為歐洲對它進行了軍事干涉。對革命的反動是推翻帝制;它導致了歐洲反法同盟,又給法國引來了代議制度;這是反動的第一階段。后來,這種反動產生了反對各國人民的神圣同盟和違反憲章的一黨政府。這種倒退運動也必定有它的發展和結束?!f制度有大量法律和政治習慣在1789年突然消失,在幾年后重又出現,恰如某些河流沉沒地下,又在不太遠的地方重新冒頭,使人們在新的河岸看到同一水流。——摘編自(法)米涅著《法國革命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所發生的變化并簡析其影響。結合材料二,鄭和航海后至鴉片戰爭前,世界潮流在政治、經濟方面呈現怎樣的大勢?中西方“保守的對策”和“進取的政策”分別指什么?(2)材料三和材料四對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界定為什么不同?【答案】(1)變化:新興地主正在形成和發展,貧富分化加速;傳統的分封制和井田制崩潰,農奴成為佃農;領主經濟向地主經濟過渡。影響:新興地主階級掌握了統治權,加速了封建國家的形成;土地兼并之風出現;促進了小農經濟的形成和地主經濟的發展。大勢:政治上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或答民主化);經濟上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或答世界市場;工業革命;工業化)保守對策:閉關鎖國(海禁政策)進取政策:殖民擴張(或答拓展世界市場)(2)原因:材料五從革命史觀的角度(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和對封建制度的破壞程度)把法國革命分為三個時期,雅各賓派專政是法國大革命的高潮,故將法國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794年熱月政變發生、雅各賓派專政終止的節點上;材料六從法國近代化的角度,以建立資產階級正常統治秩序為考量,故將法國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81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統治結束的節點上?!窘馕觥俊驹斀狻康冢?)小問的第一問,根據材料“到戰國末土地買賣的頻繁,促進了新興地主的形成和發展……貧富迅速分化使新興的地主階級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可知新興地主正在形成和發展,貧富分化加速;“春秋戰國時期,領主的封邑大都被國君收去,封邑中的農奴,有的轉化為地主的佃農,其余的則成為國君的佃農”可知,隨著鐵犁牛耕的使用,生產力的發展,傳統的分封制和井田制崩潰,農奴成為佃農,“領主也感到農奴‘公作’不如把田地分散給農民去耕作有利”可知,這時期領主經濟向地主經濟過渡。第二問,根據材料“貧富迅速分化使新興的地主階級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時也獲得了政治上的統治權”可知新興地主階級掌握了統治權,加速了封建國家的形成;“到戰國末土地買賣的頻繁,促進了新興地主的形成和發展”可知,土地兼并之風出現,同時促進了小農經濟的形成和地主經濟的發展等角度結合材料內容分析回答。第三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鄭和航海后至鴉片戰爭前西歐等政治方面紛紛出現資產階級革命,推翻本國封建專制建立資產階級代議制,經濟方面發展資本主義,英國在鴉片戰爭前基本完成工業革命等角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第四問,根據材料“以保守的對策來對付進取的政策”可知,這里“保守的對策”指的是中國明清時期實行的海禁政策或閉關鎖國政策,為維護封建統治而推行的限制中外貿易的政策;“進取的政策”指的是外國對外擴張的政策,西方國家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市場,對外進行殖民擴張的政策。第(2)小問,根據材料“在革命的三個階段里,人民群眾都積極參與……發展到了資產階級革命的頂點,達到了歷史目的”可知材料三從革命史觀的角度,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和對封建制度的破壞程度的角度把法國革命分為三個時期,“從大資產階級取得政權,經吉倫特派當政,到雅各賓派專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雅各賓派專政是法國大革命的高潮,故將法國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794年熱月政變發生、雅各賓派專政終止的節點上;“1814年是延續了25年的大動蕩結束的一年……對革命的反動是推翻帝制”可知材料四從法國近代化的角度,以推翻帝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為考慮,故將法國大革命的下限定在181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統治結束的節點上等結合材料分析回答。29.二戰后,世界國際關系經歷了由美蘇冷戰對峙向多極化發展的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冷戰期間,美蘇盡管急劇和激烈對抗,但在多次對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機、朝鮮戰爭、古巴導彈危機中,雙方均未發生人們所擔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熱戰。古巴導彈危機之后,美蘇將爭奪焦點轉向第三世界,采取的方式也未曾再達到如上述三次危機中那樣的激烈和正面直接交鋒。從而,使世界在40多年中艱難地維持了持久和平?!獙O豐怡《冷戰時期美蘇關系的啟示——大國交往中的審慎原則》材料二1919年以來,中國外交呈現出10年一小變、30年一大變的周期性變化。每隔30年左右為一個大周期,迄今已經歷了三個周期,這三個周期的起點分別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個周期,中國的外交政策都會出現戰略性調整。中國外交的這種周期性變化是中國與國際上其他力量實力對比的變化以及國內形勢與國際局勢聯動的必然結果。——摘編自劉勝湘《中國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代理商產品銷售合同
- 婚慶服務承攬合同
- 房地產自由經紀人分銷合同
- 外匯擔保合同合同協議
- 建筑施工合同與施工總承包合同
- Java程序設計基礎 課件 第12章 JavaFX圖形用戶界面程序設計
- 購房合同范本備案章子
- 鋼板租賃合同范本wps
- 掛扣協議合同范本
- 外墻工程供貨合同范本
- 人力資源管理軟件采購協議
- 2025年南京市事業單位招聘708人歷年管理單位筆試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2030年國家甲級資質:中國生物質能源融資商業計劃書
- 電動汽車充電樁項目投資商業計劃書范本
- 西安市新建住宅供配電設施建設技術導則.修訂完整版
- 中國技能大賽-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水處理技術”項目技術工作文件
- DBJT45T 040-2022 內河航道整治綠色施工技術指南
- 學校運動會目的
- 講解員禮儀培訓
- 臺風知識簡介(共29張課件)
- 倉庫照明燈具更換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