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標準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標準Technicalstandardfortesto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32019年第163號JGJ/T152-2019,自2020年2月1日起實施。原《混凝土中鋼()公開,并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2019年6月18日4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15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4]189號)的要求,標準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了本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和符號;3基本規定;4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和鋼筋間距檢測;5鋼筋公稱直徑檢測;6鋼筋力學性能檢測;7鋼筋銹蝕性狀檢測;8鋼筋銹蝕性狀監測;9基樁鋼筋籠長度檢測。本次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增加了取樣稱量法檢測鋼筋公稱直徑;2取消了電磁感應法檢測鋼筋公稱直徑;3增加了鋼筋力學性能檢測;4增加了鋼筋銹蝕性狀監測;5增加了磁測井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環東路30號,郵政本標準主編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本標準參編單位: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北京盛世偉業科技有限公司喜得利(中國)有限公司北京萬興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員:張仁瑜徐接武徐教宇陳松崔德密崔士起孫盛佩張新越許卓敏張今陽成勃撤利平龔郁杰張仁俊魏華本標準主要審查人員:黃政宇童壽興冷發光徐國孝黃可明譚學民王紹林蘇軍6 2術語和符號 22.1術語 2.2符號 2 44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和鋼筋間距檢測 54.1一般規定 4.2抽樣規定 54.3儀器性能要求 54.4電磁感應法 4.5雷達法 74.6直接法 4.7檢測數據處理及結果評定 95鋼筋公稱直徑檢測 5.1一般規定 5.2抽樣規定 5.3取樣稱量法 5.4直接法 5.5檢測結果評定 6鋼筋力學性能檢測 6.1一般規定 6.2抽樣規定 7鋼筋銹蝕性狀檢測 7.1一般規定 7 208鋼筋銹蝕性狀監測 22 22 239基樁鋼筋籠長度檢測 25 25 25 附錄A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的校準方法 28附錄B雷達儀校準方法 附錄C混凝土電阻率檢測 本標準用詞說明 34引用標準名錄 8 2 2 2 4 54.1GeneralRequirement 5 54.3PerformanceRequirementsofInstruments 5 6 7 84.7TestDataProcessingandAs 95NominalDiameterTestofReinforcingSteelBar 5.5AssessmentsofTestingResult 6MechanicsPerformanceTestofReinforcingSteelBar 7CorrosionCharacterTestofReinforcingStee 9 7.4JudgmentofTesting 20 22 22 23 25 25 25 25 AppendixACalibrationMethodofReinforced 28AppendixBRadarCalibrationMethod AppendixCConcreteElectricalResistivityTes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35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1.0.1為規范混凝土中鋼筋的檢測方法及檢測結果評價,保證1.0.2本標準適用于混凝土中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間距、公稱1.0.3混凝土中鋼筋檢測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現22.1.3半電池電位法half-cellpotentialstestmethod通過檢測鋼筋表面上某一點的電位,并與銅-硫酸銅參考電2.1.5混凝土電阻率法concreteelectrical2.1.7取樣稱量法samplingandweighingmethod3c;——第i個測點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d——鋼筋直徑;p——鋼筋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偏差;43.0.1混凝土中鋼筋檢測可分為工程質量檢測和結構性能檢測。3.0.2檢測用儀器設備性能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并應在檢定3.0.5根據檢測目的、項目特點和條件,可按表3.0.5選擇檢表3.0.5檢測方法檢測項目電磁感應法電阻率法3.0.6混凝土中鋼筋檢測宜采用無損檢測方法,可結合直接法54.1.1本章所規定檢測方法不適用于含有鐵磁性物質的混凝土4.1.2檢測面選擇應便于儀器操作并應避開金屬預埋件;檢測4.1.3進行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時,檢測部位應無飾面層,4.1.4混凝土保護層檢測位置宜選擇保護層要求較高的部4.1.5檢測所進行的鉆孔、剔鑿等不得損壞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直接量測精度不應低于0.1mm。鋼筋間距的直接量測精度不應低于1mm。4.2.1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工程質量檢測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4.2.2對混凝土結構進行結構性能檢測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及鋼筋間距的抽樣可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50344或《混凝土結構現場檢測技術標準》GB/T507844.3.1用于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的儀器,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10mm~50mm時,保護層厚度檢測的允許偏差應為6±1mm;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于50mm時,保護層厚度檢測4.3.2用于鋼筋間距檢測的儀器,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10mm~50mm時,鋼筋間距的檢測允許偏差應為±2m4.3.3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的校準應按本標準附錄A的規定進行,雷達儀的校準應按本標準附錄B的規定進行。儀器的校準有效期可為1年,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對儀器進行校準:4.4.1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可用于檢測混凝土構件中混凝土2根據檢測目的確定檢測部位,檢測部位應3根據所檢鋼筋的布置狀況,確定垂直于所檢鋼筋軸線方4.4.3檢測前應進行預掃描,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的探頭在解鋼筋埋設深度。重復上述步驟將相鄰的其他鋼筋位置逐一4.4.4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檢測應按下列步驟進行:1應根據預掃描結果設定儀器量程范圍,根據原位實測結7鄰鋼筋影響較小的位置,在預掃描的基礎上鋼筋的準確位置,將探頭放在與鋼筋軸線重合2應對同一根鋼筋同一處檢測2次,讀取的2個保護層厚度值相差不大于1mm時,取二次檢測數據的平均值為保護層厚度值,精確至1mm;相差大于1mm時,該次檢測數據無效,并應查明原因,在該處重新進行2次檢測,仍不符合規定時,應該3當實際保護層厚度值小于儀器最小示值時,應采用在探擾,表面應光滑平整,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不應大于0.1mm。1根據預掃描的結果,設定儀器量程范圍,在預掃描的基2檢測鋼筋間距時,應將檢測范圍內的設計間距相同的連6個。4.4.7當采用直接法驗證時,應選取不少于30%的已測鋼筋,且不應少于7根,當實際檢測數量小于7根時應全部抽取。4.5.1雷達法宜用于結構或構件中鋼筋間距和位置的大面積掃描檢測以及多層鋼筋的掃描檢測;當檢測精度符合本標準4.3.14.5.2鋼筋檢測應按下列步驟進行:1根據檢測構件的鋼筋位置選定合適的天線中心頻率。天線中心頻率的選定應在滿足探測深度的前提下,使用較高分辨率2根據檢測構件中鋼筋的排列方向,雷達儀探頭或天線沿3根據鋼筋的反射回波在波幅及波形上的變化形成圖像,4.5.3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宜采用直接法驗證:3當有設計圖紙時,鋼筋檢測數量與設計不符或鋼筋間距4.5.4當采用直接法驗證時,應選取不少于30%的已測鋼筋且不應少于7根,當實際檢測數量不到7根時應全部抽取。2采用空心鉆頭鉆孔或剔鑿去除鋼筋外層混凝土直至被測鋼筋直徑方向完全暴露,且沿鋼筋長度方向不宜小于2倍鋼筋91在垂直于被測鋼筋長度方向上對混凝土進行連續剔鑿,直至鋼筋直徑方向完全暴露,暴露的連續分布且設計間距相同鋼筋不宜少于6根;當鋼筋數量少于6根時,應全部剔鑿。2采用鋼卷尺逐個量測鋼筋的間距。4.7檢測數據處理及結果評定4.7.1當采用直接法驗證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時,應先按下式計算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修正量:式中:ce——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修正量(mm),精確至0.1mm;c——第i個測點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直接法實測值(mm),精確至0.1mm;c;——第i個測點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器示值(mm),精確至1mm;n——鉆孔、剔鑿驗證實測點數。4.7.2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測點檢測值應按下式計算:式中:cm——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值(mm),精確至1mm;cì、cz——第1、2次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器示值(mm),精確至1mm;ce——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修正量(mm);當沒有進行鉆孔剔鑿驗證時,取0;co——探頭墊塊厚度(mm),精確至0.1mm;無墊塊時取0。4.7.3檢測鋼筋間距時,可根據實際需要采用繪圖方式給出相鄰鋼筋間距,當同一構件檢測鋼筋為連續6個間距時,也可給出被測鋼筋的最大間距、最小間距和平均間距,鋼筋平均間距按下s;——第i個鋼筋間距,精確至1mm。4.7.4工程質量檢測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評定應符合設計及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4.7.5對混凝土結構進行結構性能檢測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間距的結果評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準》GB/T50344或《混凝土結構現場檢測技術標準》GB/T50784的規定。5.1.1鋼筋公稱直徑的檢測可采5.2.1當采用直接法檢測鋼筋公稱直徑時,鋼筋抽樣可按下列1單位工程建筑面積不大于2000m2同牌號同規格的鋼筋應2工程質量檢測時,每個檢測批同牌號同規格的鋼筋各抽檢不應少于1根;3結構性能檢測時,每個檢測批同牌號同規格的鋼筋各抽檢不應少于2根;當圖紙缺失時,選取鋼筋應具有代表性。5.2.2當采用取樣稱量法檢測鋼筋直徑時,抽樣應符合本標準第6.2節的規定。2截取長度不宜小于500mm;3應清除鋼筋表面的混凝土,用12%鹽酸溶液進行酸洗,4應調直鋼筋,并對端部進行打磨平整,測量鋼筋長度,精確至1mm;5鋼筋表面晾干后,應采用天平稱重,精確至1g。w——鋼筋試件重量(g),精確至0.1g;l——鋼筋試件長度(mm),精確至1mm。5.3.3鋼筋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的偏差應按下式計算:式中:p——鋼筋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偏差(%);G?——鋼筋試件實際重量(g),精確至0.1g;l——鋼筋試件長度(mm),精確至1mm。5.3.4鋼筋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5.3.4的68續表5.3.45.4.1本方法宜用于光圓鋼筋和帶肋鋼筋。對于環氧涂層鋼筋1應剔除混凝土保護層,露出鋼筋,并將鋼筋表面的殘留2應用游標卡尺測量鋼筋直徑,測量精確到0.1mm;3同一部位應重復測量3次,將3次測量結果的算術平均5.5檢測結果評定5.5.1采用直接法檢測時,光圓鋼筋直徑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的規定;帶肋鋼筋內徑允許偏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的規定,并應根據內徑推定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5.5.2鋼筋直徑檢測結果評定宜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50344和《混凝土結構現場檢測技術標檢測項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和《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6.1.3截取鋼筋前后,應對截取鋼筋的構件采取防護和修復1應選擇受力較小的構件進行隨機抽樣,并應在抽樣構件2每個梁、柱構件上截取1根鋼筋,墻、板構件每個受力方向截取1根鋼筋;1當有鋼筋材料進場記錄時,根據鋼筋材料進場記錄確定檢測批;當鋼筋材料進場記錄缺失時,應符合本標準第6.2.3條第1款的規定。2在一個檢測批內,僅對有疑問的鋼筋進行取樣,相同牌號和規格的鋼筋截取鋼筋試件不應少于2根。6.2.3結構性能評價時,鋼筋的抽樣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單位工程建筑面積不大于3000m2的鋼筋應作為一個檢2在一個檢測批中,隨機抽取同一種牌號和規格的鋼筋,截取鋼筋試件數量不應少于2根。6.3.1鋼筋力學性能試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金屬材料拉伸試驗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GB/T228.1的規定。6.3.2周蝕鋼筋應按本標準第5.3節取樣稱量法確定其損傷后6.3.3工程質量檢測時,鋼筋合格判定標準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和《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等的規定執行。6.3.4結構性能評價時,各批受檢鋼筋力學性能評定值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現場檢測技術標準》GB/T50784有關6.3.5對損傷鋼筋的力學性能評定,應取最低檢測值作為該類6.3.6鋼筋牌號可根據檢測結果以及其他輔助試驗,并根據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和《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等進行推定。7.1.1本章規定的半電池電位法用于評估混凝土結構及構件中鋼筋的銹蝕性狀,不適用于帶涂層的鋼筋以及7.1.3當需要對混凝土中鋼筋進行耐久性評估時,可檢測混凝7.2.1鋼筋銹蝕性狀檢測應采用半電池電位法鋼筋銹蝕檢測儀要求應符合本標準第4.3節的規定。1半電池電位法鋼筋銹蝕檢測儀應由銅-硫酸銅半電池(圖2飽和硫酸銅溶液應采用分析純硫酸銅試劑晶體溶解于蒸餾水中制備。應使透明剛性管的底部積有少3半電池的電連接墊應預先浸濕,多孔塞和混凝土構件表4電壓計應具有采集、顯示和存儲數據的功能,滿量程不宜小于1000mV。在滿量程范圍內的測試允許誤差應為±3%。5用于連接電壓計與混凝土中鋼筋的導線宜為銅導線,其總長度不宜超過150m、截面面積宜大于0.75mm2,在使用長度內因電阻干擾所產生的測試回路電壓降不應大于0.1mV。圖7.2.1銅-硫酸銅半電池剖面圖6硫酸銅溶液配置達到6個月時宜給予更換,更換后宜采用甘汞電極進行校準。在室溫(22±1)℃時,銅-硫酸銅電極與甘汞電極之間的電位差應為(68±10)mV。7.2.2半電池電位法鋼筋銹蝕檢測儀使用后,應及時清洗剛性7.3.1在混凝土結構及構件上可布置若干測區,測區面積不宜大于5m×5m,并按確定的位置進行編號。每個測區應采用行、列布置測點,依據被測結構及構件的尺寸,宜用100mm×100mm~500mm×500mm劃分網格,網格的節點應為電位測點。每個結構或構件的半電池電位法測點數不應少于30個。7.3.2當測區混凝土有絕緣涂層介質隔離時,應清除絕緣涂層介質。測點處混凝土表面應平整、清潔。不平整、清潔的應采用1采用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檢測鋼筋的分布情況,并應2導線一端應接于電壓儀的負輸入端,另一端應接于混凝3連接處的鋼筋表面應除銹或清除污物,以保證導線與鋼4測區內的鋼筋必須與連接點的鋼筋形成電通路。2導線一端應連接到銅-硫酸銅半電池接線插座上,另一端7.3.5測區混凝土應預先充分浸濕。可在飲用水中加入2%液1在同一測點,用同一只銅-硫酸銅半電池重復2次測得該點的電位差值,其值應小于10mV;2在同一測點,用兩只不同的銅-硫酸銅半電池重復2次測得該點的電位差值,其值應小于20mV。2應按測區編號,將銅-硫酸銅半電池依次放在各電位測點上,檢測并記錄各測點的電位值;3檢測時,應及時清除電連接墊表面的吸附物,銅-硫酸銅半電池多孔塞與混凝土表面應形成電通路;4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檢測時,應保證銅-硫酸銅半電池剛性管中的飽和硫酸銅溶液同時與多孔塞和銅棒保持完全接觸;5檢測時應避免外界各種因素產生的電流影響。7.3.8當檢測環境溫度在(22±5)℃之外時,應按下列公式對測點的電位值進行溫度修正:式中:V——溫度修正后電位值(mV),精確至1mV;VR——溫度修正前電位值(mV),精確至1mV;T——檢測環境溫度(℃),精確至1℃;k——系數(mV/℃)。7.4檢測結果評判7.4.1半電池電位檢測結果可采用電位等值線圖(圖7.4.1)表示被測結構及構件中鋼筋的銹蝕性狀。宜按合適比例在結構及構件圖上標出各測點的半電池電位值,可通過數值相等的各點或內插等值的各點繪出電位等值線。電位等值線的最大間隔宜為100mV。7.4.2當采用半電池電位值評估鋼筋銹蝕狀態時,應根據表7.4.2進行鋼筋銹蝕性狀判斷。圖7.4.1電位等值線示意表7.4.2半電池電位值評價鋼筋銹蝕性狀的判據電位水平(mV)8.1.1鋼筋銹蝕性狀監測應預先在混凝土結構中埋設銹蝕傳感8.1.2鋼筋銹蝕性狀監測過程中宜采用本標準第7章中的方法8.2.1鋼筋銹蝕性狀監測系統應由中央控制器、總線接口、集8.2.2中央控制器采樣頻率不宜小于1000Hz。8.2.3銹蝕傳感器(圖8.2.3)應由一個陰極和若干個陽極組圖8.2.3銹蝕傳感器示意成。陽極宜采用與鋼筋相同的材料制作,陰極宜為由鈦金屬網與8.2.4參比電極的正常工作溫度宜為-10℃~40℃;在室溫(23±2)℃時,參比電極在飽和Ca(OH)?溶液中與甘汞電極比對,電位差不宜低于170mV,且不宜高于220mV。8.3.1預埋式銹蝕傳感器安裝(圖8.3.1)應按下列規定進行:1—主筋;2—綁扎帶;3—箍筋;4—參比電極;5—基座1銹蝕傳感器陽極安裝至需要監測的位置。銹蝕傳感器應精確至1mm。3將參比電極固定在銹蝕傳感器附近的鋼筋網上,參比電1采用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探測鋼筋的位置和保護層厚2根據保護層厚度的大小和需要監測的部位確定銹蝕傳感3陰極應安裝于銹蝕傳感器的中心位置,并將陰極與混凝8.3.3銹蝕傳感器的陰極在安裝過程中,應保證其不受粉塵、采用串聯的方式將各集線節點接入總線接口,將總線接口并入中8.3.5應啟動監測系統中央控制器,檢查銹蝕傳感器、總線接8.3.6應啟動監測系統監測軟件,并根據監測計劃啟動監測9基樁鋼筋籠長度檢測9.1.1基樁鋼筋籠長度可采用磁測井法檢測,檢測深度不宜超9.1.2檢測前除應收集本標準3.0.4條所規定的資料,還應收9.2.1磁測井儀應包括主機、深度編碼器、磁阻傳感器、計數9.2.2深度編碼器應具備自動記錄功能,其深度分辨率應小9.2.3磁阻傳感器測量范圍應為-99999nT~+99999nT,分辨率宜小于50nT,精度不應低于150nT。9.2.4磁阻傳感器工作環境溫度宜為0℃~40℃,耐水壓力應大于1.5MPa。9.2.5成孔鉆孔機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9.3.1檢測應按規定的步驟進行(圖9.3.1)。1樁側成孔檢測時,測試孔與受檢樁外側邊緣間距不宜大于1.0m,并應盡量遠離非受檢樁;圖9.3.1檢測步驟示意3測試孔內徑應大于傳感器外徑,測試孔孔底標高應低于被檢測鋼筋籠底設計標高3.0m;4當孔中有鐵磁性物體存在時,應進行清理,若無法清除6檢查測試孔和測試管的通暢情況,并應進行孔口和管口保護,防止雜物進入測試孔和測試管,確保傳感器在全程范圍內9.3.3當樁外單孔測試結果有異議時,可采用樁兩側對稱成孔9.3.4磁場垂直分量強度的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采樣間距不宜大于250mm;2傳感器移動速率不宜大于250mm/s;3每孔檢測不應少于2次,曲線應具有良好的重復性;5磁場垂直分量-深度(Z-h)關系曲線應能反映鋼筋籠分9.4.1應根據實測磁場垂直分量(Z)曲線下端平穩段的Z值來確定磁場垂直分量背景值Z?,(圖9.4.1)。9.4.2磁場垂直分量梯度值應按下式計算:式中:dx/dh——磁場垂直分量梯度(nT/m);Z?、Z?——上下測點的實測磁場垂直分量強度值(nT);△h——上下測點的測點距(m)。直分量梯度曲線(圖9.4.1)進行綜合判定,并應符合下列1根據磁場垂直分量-深度(Zh)曲線確定時,應取磁場垂直分量-深度(Zh)曲線深部由小于背景場的極小值轉變成大于背景場值的拐點(斜率最大處)所對應的深度位置;2根據磁場垂直分量梯度-深度(dz/dh-h)曲線確定時,應取磁場垂直分量梯度-深度(dz/dh-h)曲線最深的明顯極值點所對應的深度位置。A.1校準試件的制作A.1.1制作校準試件的材料不得對儀器產生電磁干擾,可采用在混凝土齡期達到28d以后使用。A.1.2制作校準試件時,宜將鋼筋預埋在校準試件中,鋼筋埋置時兩端應露出試件,長度宜大于50mm。試件表面應平整,鋼筋軸線應平行于試件表面,從試件4個側面量測其鋼筋的埋置深度應不相同,并且同一鋼筋兩外露端軸線至距離差不應大于0.5mm。A.1.3校準試件的尺寸、鋼筋公稱直徑和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可進行設置。鋼筋間距校準試件的制作可按本標準附錄B第B.1.2A.2.1應對鋼筋間距和混凝土保護層厚度2個檢測項目進行A.2.2校準項目的指標應符合本標準第4.3.1條和第4.3.2條A.3.1應在試件各測試表面標記出鋼筋的實際軸線位置,用游平均值,精確至0.1mm。A.3.2應采用游標卡尺量測鋼筋直徑,精確至0.1mm,并通過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和《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等查出其對應的公稱直徑。A.3.3校準時,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探頭應在試件上進行掃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所測定的鋼筋軸線與實際鋼筋軸線之間的最大偏差。記錄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指示的保護層厚度檢A.3.4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檢測值和實際量測值的偏差均符合本標準附錄A第A.2節的規定時,應判定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值的偏差符合本標準附錄B第B.2節的規定時,可判定其相A.3.5經過校準合格或部分合格的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應B.1.1應選擇當地常用的原材料及強度等級制作混凝土板,并宜采用同盤混凝土拌合物同時制作校正混凝土介電常數的素混凝B.1.2混凝土板應采用單層鋼筋網,宜采用直徑為8mm~12mm的圓鋼制作,其間距宜為100mm~150mm,混凝土保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鋼筋網至少應有8個間距。鋼筋兩端應外露,其兩端保護層厚度差不應大于0.5mm,兩端的間距差不應大于B.1.3制作混凝土試件的原材料均不得含有鐵磁性原材料,試件澆筑后7d內應澆水并覆蓋養護,7d后采用自然養護,試件齡期應達到28d且在自然風干后使用。B.2.1應對鋼筋間距和混凝土保護層厚度2個項目進行校準。B.2.2校準項目的指標應符合本標準第4.3.1條和第4.3.2條B.3.2應先用校正介電常數的試塊對雷達儀進行校正。B.3.3在外露鋼筋的兩端,應采用鋼卷尺量測各段鋼筋間距的長度,精確至1mm,取平均值,并作為鋼筋的實際平均間距,精確至1mm;同時應用游標卡尺量測鋼筋兩外露端實際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值,取其平均值,精確至0.1mm。B.3.4應根據雷達儀在試件上的掃描結果,標記出雷達儀所指B.3.5當雷達儀檢測值和實際量測值的差值符合本標準附錄第B.2節的規定時,應判定雷達儀合格。當部分項目指標以及一定量程范圍內的檢測值和實際量測值的差值符合本標準第B.2節的規定時,可判定其相應部分合格,但應限定雷達儀的使用范B.3.6經過校準合格或部分合格的雷達儀,應注明所采用的校C.0.1混凝土電阻率法檢測應采用混凝土電阻率測試儀、標準塊和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等設備。鋼筋探測儀的技術要求除應符合本標準第4.3節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混凝土電阻率測試儀應包括主機、四電極探頭、導電溶2混凝土電阻率測試儀量程宜為0kΩ·cm~2000kΩ·cm,顯示分辨率應為0.1kQ·cm,準確度應為±1kΩ·cm;3混凝土電阻率測試儀使用前宜用標準塊進行校準。在校C.0.2在混凝土構件上可布置若干測區,測區面積不宜大于5m×5m,并按確定的位置編號。每個測區應采用行、列布置測點,依據被測結構及構件的尺寸,宜用300mm×300mm~600mm×600mm劃分網格,網格的節點應為混凝土C.0.3當測區混凝土有絕緣涂層介質隔離時,應清除絕緣涂層C.0.4混凝土電阻率檢測應按下列步驟進行:4應按測區編號,將四電極探頭依次放在各測點上,檢測5檢測時,四電極探頭應遠離鋼筋,并保證四電極探頭海C.0.5混凝土電阻率測試儀使用后,應及時擦干四電極探頭上的金屬部件,清洗四電極探頭海綿塞,并擠干海綿內水分本標準用詞說明1為便于在執行本標準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引用標準名錄4《金屬材料拉伸試驗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GB/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標準《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標準》JGJ/T152-2019,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9年6月18日以第163號公告批準、發布。本標準是在《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規程》JGJ/T152-2008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上一版主編單位是中國建筑科學研院、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歐美大地儀器設備中國有限公司、北京盛世偉業科技有限公司、喜利得(中國)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是:張仁瑜、陳松、崔德密、崔士起、葉健、何春凱、陳調查研究,總結了《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規程》JGJ/T152-2008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出現的問題,同時參考了國外先進條文規定的目的、依據以及執行中需注意的有關事項進行了說 41 424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和鋼筋間距檢測 4.1一般規定 4.3儀器性能要求 434.4電磁感應法 444.5雷達法 5鋼筋公稱直徑檢測 5.2抽樣規定 465.3取樣稱量法 465.5檢測結果評定 466鋼筋力學性能檢測 6.1一般規定 6.2抽樣規定 6.3檢測結果評定 477鋼筋銹蝕性狀檢測 7.1一般規定 7.2儀器性能要求及維護 7.3半電池電位法 497.4檢測結果評判 498鋼筋銹蝕性狀監測 8.1一般規定 8.2儀器性能要求 508.3鋼筋銹蝕動態監測技術 509基樁鋼筋籠長度檢測 附錄A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的校準方法 附錄C混凝土電阻率檢測 組成。鋼筋在混凝土結構中主要承受拉力并賦予結構以延性,補償混凝土抗拉能力低下、容易開裂和脆斷的要承受壓力并保護內部的鋼筋不致發生銹蝕。因此,混凝土中的鋼筋直接關系到建筑物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凝土中鋼筋的檢測技術及檢測結果的評價方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雷達儀和半電池電位法鋼筋銹蝕檢測儀、3.0.1混凝土中鋼筋檢測用于評估結構的3.0.3鋼筋混凝土保護層進行剔鑿或鋼筋截取削弱了構件截面安全時,應采取適當的結構加固措施,檢測完成后應對破損部位3.0.6無損檢測方法對結構的損傷較少,現場操作便攜高效,4.1.1鐵磁性原材料主要指帶有鐵磁性的粗細骨料、摻合料或4.1.3在對既有建筑進行檢測時,構件通常具有飾面層,在進4.1.4保護層要求較高的部位是指受力較大部位、施工中容易4.1.5保護層厚度可采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鋼筋間距可采用4.3.1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附錄E“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中,對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檢測誤差規定不應大于1mm,考慮到通常混凝土保護層厚度設計值以及國家標準《混凝驗收規范》GB50204-2015所允許的實際施工誤差,因此提出在10mm~50mm范圍內其檢測的允許誤差為1mm,多數儀器在4.3.3校準是為了保證儀器的正常工作狀態和檢測精度。儀器4.4.2本條規定了檢測前所必須進行的準備工作。4.4.3用儀器在構件上預先掃描檢測,了解其大致的位置,以4.4.4對于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其基本原理是根據鋼筋對鋼筋公稱直徑和距離是相互關聯的,對于同樣強度的感應信號,當2次檢測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示值的誤差超過1mm時,表者探頭的2次掃描方向不一致,或者儀器偏離調零時的狀態,應檢查出現偏離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當無法排查偏離4.4.5本條第2款規定了檢測鋼筋間距時,一般情況下,需要檢測7根鋼筋的位置,得到6個間距。因此可以進行快速、大面積的掃描檢測。因為雷達法需要利用雷達波(電磁波的一種)在混凝土中的傳播速度來推算其傳播距4.5.3本條第5款規定了飾面層材料與混凝土介電常數應相差5.2.1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規定同牌號同規格的鋼筋進場檢驗按60t劃分一個批次,建筑工程每平方米用鋼量大約為30kg,本標準規定建筑面積2000m2建筑用鋼量大約為60t,考慮到實際建筑的配筋為多種規5.3.1采用取樣稱量法檢測鋼筋公稱直徑,調直鋼筋時不得延5.3.4鋼筋實際重量與理論重量的允許偏差,考慮酸洗造成重5.5.2常用的月牙肋鋼筋內徑公稱尺寸允許偏差如表1所示。68允許偏差(士)允許偏差(士)6.1.3在構件上截取鋼筋對其承載力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6.2.1針對房屋建筑的構件鋼筋取樣進行了規定,梁、柱包含6.2.2鋼筋是工業產品,同規格批次產品性能較為一致,且截6.2.4不同受損程度的鋼筋應分開進行檢測,便于確定受損程度和范圍。鋼筋損傷可分為火災和腐蝕兩類。火災損傷宜根據鋼筋所遭受的過火溫度的不同進一步分類。腐蝕包括銹蝕和其他化6.3.2鋼筋腐蝕后,截面面積會出現一定的損失,在確定其力7.1.1半電池電位法是一種電化學方法。考慮到在一般的建筑物中,混凝土結構及構件中鋼筋腐蝕通常是由于自然電化學腐蝕引起的,因此采用測量電化學參數來進行判斷。在本標準中,規定了一種半電池,即銅-硫酸銅半電池;同時將混凝土與混凝土中的鋼筋看作是另一個半電池。測量時,將銅-硫酸銅半電池與鋼筋混凝土相連接檢測鋼筋的電位,根據研究鋼筋的銹蝕性狀。所以這種方法適用于已硬化電池電位的檢測,它不受混凝土的構件尺寸和鋼筋保7.1.2半電池電位、混凝土電阻率所判定鋼筋銹蝕性狀的方法均為間接方法,包含了大量的工程實體檢測經驗積累,因而,現7.1.3混凝土的碳化導致混凝土電阻率變化,通過混凝土電阻7.2.1使用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是要在檢測前找到鋼筋的位置,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本條規定了半電凝土構件表面形成電通路,從而在混凝土表7.3.1為了便于操作,建議測區面積不宜大于5m×5m。一般碰到尺寸較大的結構及構件時,測區面積控制在5m×5m,測點間距可取大值,如500mm×500mm;而構件尺寸相對較小時,如梁、柱等,測區面積相應較小,測點間距可取小值,如7.3.2當混凝土表面有絕緣涂層介質隔離時,為了能讓2個半與測點處混凝土有良好接觸,測點處混凝土表面應平整、清潔。如果表面有水泥浮漿或其他雜物時,應用砂輪或鋼絲刷打磨,將7.3.3選定好被測構件后,用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掃描鋼筋的分布情況,在合適的位置鑿出2處鋼筋。用萬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文物安全的宣傳
- 施工員2025年度工作方案報告
- 酒管管理培訓課件
- 2025年臨床護理下半年工作方案
- 新員工培訓及考核方案
- 市場數據分析與未來工作計劃
- 幼兒園老師培訓方案2025年
- 《核電電氣儀表安裝與調試》全套教學課件
- 配電箱線路知識培訓課件
- 半月板損傷圍手術期護理
- 醫學核磁共振成像儀器的使用和操作
- 時間偏好與跨期決策的關系
- XX分公司海外財務管理制度
- 小學教科研課題:《小學科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研究》課題實驗階段總結報告
- 常用的航運和租船英文縮寫
- 盾構始發接收施工技術培訓課件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類文閱讀理解題(含解析)
- 動物細胞培養
- 人防工程常見問題及處理教學課件
- 商務餐桌禮儀課件
-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