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新教材高考歷史全程一輪復習版塊二中國近現代史第四單元中華文明的變革與轉型-晚清時期第14講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與抗爭學生用書_第1頁
2025屆新教材高考歷史全程一輪復習版塊二中國近現代史第四單元中華文明的變革與轉型-晚清時期第14講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與抗爭學生用書_第2頁
2025屆新教材高考歷史全程一輪復習版塊二中國近現代史第四單元中華文明的變革與轉型-晚清時期第14講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與抗爭學生用書_第3頁
2025屆新教材高考歷史全程一輪復習版塊二中國近現代史第四單元中華文明的變革與轉型-晚清時期第14講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與抗爭學生用書_第4頁
2025屆新教材高考歷史全程一輪復習版塊二中國近現代史第四單元中華文明的變革與轉型-晚清時期第14講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與抗爭學生用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4講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究與抗爭課程標準1.概述晚清時期中國人民抗拒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2.相識社會各階層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必備學問·自主學習主干梳理助學助記教材拓展一遍過學問點一開眼看世界——地主階級反抗派1.林則徐:在廣州開辦譯館,收集有關西洋各國的消息情報和國際學問,匯譯成《四洲志》等書稿。2.魏源:在《四洲志》基礎上編成《海國圖志》一書,這部書被譽為了解外國學問的“百科全書”。魏源在書中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3.徐繼畬:撰成《瀛寰志略》一書,內容豐富,敘述完備,尤重對歐美各國的考察和介紹,是中國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學問點二太平天國運動——農夫階級1.概況(1)興起:洪秀全等在廣西組織農夫,1851年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2)發展:1853年太平軍定都天京,后北伐、西征,達到軍事鼎盛。(3)失敗:1856年天京事變后,太平天國由盛轉衰。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2.革命綱領(1)《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勻稱,無人不飽暖”的主見,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反映了農夫追求社會財寶平均的志向,但未能實施。(2)《資政新篇》:提出了新的社會經濟政策,試圖回答農夫革命應當向何處去的問題。3.影響(1)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反封建反侵略的農夫運動,它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2)引起了清政府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更,中心權力下移。學問點三洋務運動——地主階級洋務派1.“洋務派”提出洋務新政(1)目的:自強、求富,挽救封建統治。(2)代表人物: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2.活動:創辦了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建成了新式海軍,開辦了培育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3.評價(1)洋務新政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機器生產技術,是中國現代化的嘗試。(2)洋務運動沒有實現“自強”“求富”的目的,失敗是必定的。學問點四戊戌維新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1.公車上書(1)背景:《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回國內,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對聲浪。(2)經過:康有為、梁啟超組織了聯合各省舉人的“公車上書”。(3)意義:拉開了維新運動的序幕。2.百日維新(1)起先: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2)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化等方面除舊布新的舉措。(3)結果:9月21日,慈禧太后將光緒皇帝囚禁,再次臨朝訓政。康有為、梁啟超被迫逃亡海外,“戊戌六君子”被殺。變法期間的改革措施,除京師高校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廢止。3.歷史意義:對于推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新思想的傳播,起到了主動作用,在確定程度上沖擊了舊式官僚體制。4.失敗緣由(1)客觀:守舊勢力仍很強大。(2)主觀:維新派缺乏牢靠的社會基礎,沒有嚴密的組織,又把希望寄予于并未完全駕馭實權的皇帝身上。學問點五義和團運動——農夫階級1.緣由: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日益加劇。2.興起: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反洋教斗爭擴散到山東、直隸許多州縣農村。3.失?。涸谥型鈩萘β摵湘倝合拢\動失敗。4.評價(1)進步性:具有劇烈的反帝愛國傾向,呈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犧牲精神,使外國列強相識到,“瓜分一事,實為下策”。(2)局限性:盲目排外,沒有先進階級領導;無法阻擋中國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淵?!炬溄印みx擇性必修1·P38~39】晚清選官制度(1)科舉制度的變更①背景:西學的傳播和洋務運動的開展。②表現:a.1898年,清政府加設經濟特科、選拔經時濟變之才。b.在康有為等人的建議下,廢八股,改試策論,以時務策命題。c.戊戌變法失敗后,全部考試悉照舊制。d.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書院一律改為高校堂,各府、州、縣學改為中小學堂,并多設蒙養學堂。e.1905年,光緒帝確定自1906年起,全部鄉試、會試一律停止。至此,在中國歷史上持續了1000多年的科舉制被廢除。(2)選官制度的改革①新政起先后,規定凡學堂考試合格畢業者,均賜予貢生、舉人、進士等出身,對成果優秀者進行殿試后,“酌加擢用,優予官階”。②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學堂選官制度正式建立。(3)清政府又確立了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每年實行一次歸國留學生考試,結果分最優、優、中三等,分別賜予進士、舉人出身,再安排相應官職。(4)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后,學堂選官和留學畢業生選官始終是清政府官員選拔的主要方式。1.易錯提示——師夷長技以制夷在民族危機之下,林則徐、魏源主見學習西方,但是林則徐、魏源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因此其主要目的是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并不是要從根本上變更社會制度。2.圖解歷史——《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3.學術情境——“中體西用”的內在沖突“中體西用”是在充斥著封建主義舊文化的時代中提出來的,它在僵化的封建文化上打開了缺口,使中國人接觸到了資本主義新文化。但是,西學是新學,中學是舊學,在實施中,舊學和新學、“中體”和“西用”勢必會產生沖突。西學、“西用”會漸漸沖擊中學、“中體”的防線,從而促進人們觀念的不斷更新。思索:有人說,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對此觀點談談你的相識。eq\a\vs4\al([試答])4.學術情境——時人對義和團運動的評價義和團運動發生時,時人的記載大不相同。信奉義和團的劉以桐寫道:(團民)“均自備口糧,毫無滋擾?!蓖砬宕蟪紕傄阌涊d:“拳民出死力為國宣難,入京以來,秋毫無犯。”主剿義和團的勞乃宣寫道:“其黨焚殺劫掠,無微不至?!苯堂穹畤涊d:(義和團)“劫掠焚殺,逾土匪?!彼妓鳎喝绾卫斫馍鲜鍪妨系恼f明?eq\a\vs4\al([試答])5.學習情境——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1905年,袁世凱在奏折中說:“科舉夙為外人詬病,學堂最為新政大端?!以O立學堂者,并非專為儲才,乃以開通民智為主?!彼妓鳎涸绖P奏折中提出了什么新政措施?這一措施有何歷史意義?eq\a\vs4\al([試答])6.學問延長——晚清選官制度的演化洋務運動以來,清政府內已經出現了一些沒有科舉功名的新學官員,但是,數量很少;新政起先后科舉制廢除前,科舉選官和學堂選官、留學畢業生選官并存;科舉制廢除后,學堂選官和留學畢業生選官成為選官的主要方式。7.構圖解史——晚清選官制度的評價關鍵實力·素養提升探究點一自下而上的抗爭——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學術前沿]《天朝田畝制度》并不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總綱領將《天朝田畝制度》說成太平天國革命的綱領,是現代歷史學家們的論斷,并不是洪秀全規定的。洪秀全實施的則是承認封建地主全部制的“照舊交糧納稅”政策,太平天國的革命實踐否定了《天朝田畝制度》中最革命的內容——按人口均田,太平天國的主要革命目標之一推翻清朝,《天朝田畝制度》也只字不提。——崔之清《太平天國革命綱領試析》[思維激活]作者從太平天國的實踐上認定《天朝田畝制度》并不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總綱領。[史料實證]義和團運動史料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升黃表,焚香煙,請來各等眾神仙……兵法易,勸學拳,要滅鬼子不費難。挑鐵道,拔線桿,旋再毀壞大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羅勢蕭然。一概鬼子全殺盡,大清一統慶升平。——路遙主編《山東義和團調查資料選編》[解讀]史料中的關鍵信息“只因鬼子鬧中原”“請來各等眾神仙”“挑鐵道,拔線桿”及“大清一統慶升平”描述了義和團運動的斗爭特點。[探究]依據史料,分析義和團運動的斗爭特點。從主觀和客觀方面分析義和團運動失敗的緣由。eq\a\vs4\al([試答])[歷史說明]太平天國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雙重作用[家國情懷]義和團抗拒外來侵略的不屈精神(1)在中外沖突加劇的19世紀末,最終引爆了中國人民的義和團運動。他們打擊的對象是外國力力,到1900年發展到頂點,成千上萬的義和團團眾以血肉之軀和八國聯軍進行了英勇搏斗。(2)盡管在中外反動勢力的剿殺下失敗了。但中華民族的不畏強暴、英勇斗爭使帝國主義相識到中華民族的不行戰勝性。探究點二自上而下的救亡——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學術前沿]康有為思想的局限性他(康有為)對現實政治沒有太多相識,也沒有運用過政治權勢……他急于求成,毫不考慮變法對其他人的影響……他意識不到,激進的變法事實上是對整個儒家統治的國家和社會的一場斗爭,最終只會激起來自多方面的劇烈反對……越來越多的漢人感到,他們的前途在于徹底地推翻滿人的王朝……只有來自下層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實現。——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思維激活]材料從康有為相識的局限性探討戊戌變法失敗的緣由。[史料實證]戊戌變法運動的失敗史料一維新黨在各個部門都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工作,直到舉世都為之振動,認為比起這個青年的中國來,就是日本的明治維新也瞠乎其后。——《字林西報》史料二百日之間,維新之詔,聯翩而下,變法神速,幾有一日千里之勢?!S鴻壽《清史紀事本末》史料三變法失敗的根本緣由不在于變法的內容和策略,而在于當時沒有一個使變法勝利的社會環境,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強大的促進改革勝利的政治和經濟力氣?!钕菜堵哉勎煨缱兎ǖ摹氨J亍迸c“激進”》[解讀](1)史料一說明白維新派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反映了維新派發展資本主義的迫切愿望。(2)史料二說明白變法具有急于求成的缺點。(3)史料三說明戊戌變法失敗的緣由是多方面的,這表明變革須要確定的社會環境以及強大的政治、經濟力氣的支持。[探究](1)依據史料一、二,指出時人對變法的“節奏”所持的看法并做出評價。eq\a\vs4\al([試答])(2)史料三中對變法失敗根本緣由的相識是否正確?請結合史實加以說明。eq\a\vs4\al([試答])[歷史說明]康梁維新思想的特點(1)中西融合: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如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借助儒家思想宣揚西方資產階級學說。(2)救亡圖存:體現中國社會面臨崩潰和民族危機深重的現實,蘊含了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的劇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懦弱性、妥協性的特點。(3)由理論到實踐:把維新思想轉變為維新變法運動,最終推動了戊戌變法的實現。[唯物史觀]辯證看待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影響經濟上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的發展供應了物質條件及管理閱歷,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洋務運動興辦的民用企業,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起到了確定的抵制作用,使中國經濟近代化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外交上總理衙門的設立使中國外交起先向近代化轉變軍事上洋務運動創建了新式海軍,起先了中國軍事近代化的歷程教化上洋務運動興辦新式學堂,培育了翻譯、科技、軍事方面的人才,還派遣留學生,促進了近代教化事業的發展思想上洋務運動在確定程度上沖擊了“天朝上國”“夷夏之辨”等思想觀念,推動了晚清思想的近代化命題溯源·聚焦高考真題引領——在體驗中品悟真諦[示例][2024·新高考山東卷,5]在近代中國,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師夷長技以自強”,從“維新”代替“洋務”再到革命取代改良,這一系列變更主要是由于()A.“西學東漸”的深化B.民族危機的加深C.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D.思想解放的推動[剖析領悟][正確答案][演練1][2024·八省聯考廣東卷,9]1866年,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時談到,假如僅從當前須要來看,自造輪船還不如雇買,但要“求其精、求其備,而盡其所長歸之中土,相衍于無窮,非許以重資不行”。左宗棠意在()A.重資購買外國輪船以歸中國B.興辦民用企業彌補資金不足C.提高本土技術謀求長遠發展D.發展遠洋運輸打破外國壟斷[演練2][2024·全國乙卷,28]1898年,某書商慨嘆廢八股將使自己損失慘重,后來發覺“經學書猶有人買”,其損失并不如以前估計之大,而該書商對新學書籍的投資不久又面臨虧損。這可以反映出該時期()A.儒學地位顛覆B.列強侵略加劇C.政局變更快速D.西學深化民心[演練3][2024·新高考湖北卷,6]晚清創辦的福建船政學堂,其課程內容既有西方科學學問,也包括中國舊學。對此,船政大臣沈葆楨在奏折中說:“今日之事,以中國之心思通外國之技巧可也,以外國之習氣變中國之性情不行也?!边@體現的思想是()A.君主立憲B.中體西用C.民主共和D.實業救國創新應用——在訓練中提升實力1.[2024·山東濱州一模]甲午戰后,江南制造總局分設了江南船塢等十多所企業,天津機器局也設立了諸多分廠,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萍鄉煤礦則合并為商辦“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這反映了洋務企業()A.并未受到斗爭的影響B.堅持以重工業為主導C.開拓了新的發展空間D.優化了中國工業布局2.[2024·山東濰坊期末]維新運動是康有為、梁啟超等傳統功名不高的讀書人發動的,阻力重重。但在短短一兩年內,維新運動便能達高潮,甚至一時出現“咸與維新”,一些高官也屢屢“贊助”以顯自己的“開明”的局面。這表明當時()A.救亡圖存成為時代主題B.君主立憲成為社會共識C.民主科學思想廣泛傳播D.廣闊社會民眾充分覺醒3.[2024·山東濰坊期末]1903年出版的《蒙學初級修身教科書》中的文章有這樣一段敘述:“牛耕于田,不勤,牧童鞭之。牛曰:吾苦甚。牧童曰:智不若人,即為人役。豈徒牛然,人亦如是?!边@類文章大量出現于當時的小學教材,其目的是()A.號召民眾推翻清政府B.抗拒外來侵略,追求民主自由C.呼吁西方列強愛護弱國D.宣揚優勝劣汰,進行思想啟蒙4.[2024·山東濟南德潤中學期末]1900年,天津義和團運動進入了高潮。當時“(天津)官勿論大小,民勿論男婦,也許信之者十之八,不信者十之二”。人們便此“喜相告曰:掃平洋人,扶持中國,在此一舉,今而后,海內肅清,升平有日”。由此可知,義和團運動()A.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B.具有反帝愛國主義性質C.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D.得到全國民眾的廣泛支持第14講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究與抗爭必備學問·自主學習3.提示:相識:洋務運動的目的是挽救清政府的統治危機。雖然洋務派引進了西方的先進技術,但因為沒有變更清王朝腐朽的政治制度,從而未能使中國富強起來,所以說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4.提示:歷史說明具有確定主觀性。5.提示:措施:廢除科舉制,推廣學校教化。意義:選拔有用人才,普及教化,開啟民智。關鍵實力·素養提升探究點一提示:特點: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反帝具有堅決性;具有深厚的迷信色調;具有盲目排外色調;對清政府缺乏相識(扶清與愛國沒有明確區分,界限模糊)。失敗緣由:主觀上,義和團運動具有落后性,缺乏先進力氣的領導和先進思想的指導;客觀上,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探究點二提示:(1)看法:節奏過快。評價:一方面維新派挽救民族危機、發展資本主義的迫切愿望是值得確定的;另一方面維新派急于求成,為改革失敗埋下隱患。(2)正確。說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境、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力氣懦弱,最終導致了戊戌變法的失敗。命題溯源·聚焦高考真題引領——在體驗中品悟真諦[示例]答案:B[演練1]解析:左宗棠認為僅從當前須要來看,自造輪船不如雇買。但要真正獲得技術必需采納重金,由此可知從長遠來看左宗棠還是認為要提高本土技術以謀求長遠發展,故選C項;左宗棠認為從長遠來看購買外國輪船并不劃算,解除A項;左宗棠主見發展軍事技術,并不是發展民用企業和發展遠洋運輸,解除B、D兩項。答案:C[演練2]解析:1898年是戊戌變法之時,此時維新派宣揚維新思想,主見廢除傳統的科舉考試,所以書商慨嘆廢除八股將使自己損失慘重;但戊戌變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失敗,維新思想受到打擊,所以書商對新學書籍的投資又面臨虧損。因此這種變更可以反映出當時政局的快速變更,故選C項;清末儒學的地位尚未被顛覆,解除A項;依據該書商的經驗并不足以說明列強的侵略加劇,解除B項;清末西學尚未深化人心,D項說法過于夸張,解除。答案:C[演練3]解析:據材料“中國之心思通外國之技巧可也,以外國之習氣變中國之性情不行也”可知,沈葆楨注意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學習西學,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