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廣西中考語文二輪復習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指導(課件)_第1頁
2024年廣西中考語文二輪復習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指導(課件)_第2頁
2024年廣西中考語文二輪復習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指導(課件)_第3頁
2024年廣西中考語文二輪復習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指導(課件)_第4頁
2024年廣西中考語文二輪復習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指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指導閱讀方法文本助讀示例(2023桂林)閱讀下列三則材料,完成1~5題。(10分)【文本內容】文本由三則非連續性的材料組成,分別圍繞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的形成以及桂林人文幾方面展開。【材料特點】這三則材料,從地理與人文兩方面對桂林進行了介紹,能引起學生對家鄉的關注和熱愛,增強認同感。材料緊扣主題,內容層層深入。【材料三】介紹桂林在國際上的影響,使得桂林形象更加突出。第三步:帶題回讀找依據介紹喀斯特地貌,對應1題A選項。第一步:整體感知,明確材料內容用下定義的方法介紹了什么是喀斯特地貌。【材料一】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石灰巖進行溶蝕和沖刷而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以斯洛文尼亞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國亦稱之為巖溶地貌。真題文本文本細讀回讀點撥介紹喀斯特地貌類型,對應1題B選項。用分類別的方法對喀斯特地貌進行分類介紹。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兩大類,地表有石芽與溶溝,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蝕洼地,喀斯特盆地與喀斯特平原,峰叢、峰林與孤峰;地下有溶洞、地下河、暗湖。真題文本文本細讀回讀點撥介紹桂林山水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對應1題C選項。提出問題,引出下文的說明對象。介紹喀斯特地貌在我國的分布情況。喀斯特地貌在中國分布最廣,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區,川、渝、湘、晉、甘、藏等省區部分地區亦有分布。【材料二】桂林山水,素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稱于世。那么,獨具特色的桂林山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真題文本文本細讀回讀點撥在數億年以前,廣西與云貴地區是連成一片的汪洋大海,海底有大量含石灰質的沉積物,經過久遠的時間,最終形成了厚度達3000多米的石灰巖,之后又由于地殼的運動,海底上升成為陸地,因此桂林的山大多以石灰巖為主。石灰巖中含有碳酸鈣,遇水很容易被溶解,而桂林地區的石灰巖又有厚度大、巖性純、空隙發育廣泛的特點,真題文本文本細讀回讀點撥導致這里的巖石具有更好的可溶性和透水性,因此桂林的山只要出現一點點縫隙,無孔不入的水就能溶蝕出一條條通道來,并使山體的裂縫不斷擴大。如果石灰巖的裂縫是直立的,水就沿著裂縫向下溶蝕。最初擴大成漏斗狀的凹坑,然后擴展成碟狀洼地;再繼續擴展,洼地相通了,剩下沒有被溶蝕的巖石,就成為孤峰殘柱。真題文本文本細讀回讀點撥而如果水繼續沿著巖石裂縫不斷溶蝕巖層,又會形成復雜的地下溶洞。有的河流遇到地下洞穴,就會在地面上突然消失,轉為地下暗河。同時,環繞著桂林的漓江水系,其水流也如刻刀般雕蝕著深厚的石灰巖,溶蝕了盆地中一個個山峰的坡角,使其坡面不斷崩塌平行后退,將其塑造成一座座分離的山峰,形成峰林平原。真題文本文本細讀回讀點撥總結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對應1題D選項。總結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山與水的組合,也就形成了以典型喀斯特地貌為特征的桂林山水的優美風景。分布廣、厚度大、質地較純的石灰巖,是桂林形成喀斯特地貌的物質基礎;而豐富的降水和流經的水系,是桂林奇峰異洞的主要雕塑者。它們共同完成了桂林山水的打造工程。真題文本文本細讀回讀點撥這是一則新聞,報道了中俄兩國外長在桂林的會談,介紹了此次選擇桂林作為座談會的寓意,以及俄羅斯外長對桂林的評價。【材料三】“當阿拉斯加天寒地凍,桂林卻鳥語花香。”2021年3月23日,“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在中國微博上這樣對比中俄外長在廣西桂林舉行的會談與此前中美高層對話的不同氛圍。真題文本文本細讀回讀點撥桂林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它不僅是中國的一個聞名遐邇的旅游勝地,更是一張向世界傳遞和平友好的亮麗“名片”。3月22日至23日,中俄兩國外長在廣西桂林舉行了愉快的會談后,王毅這樣形容中俄關系:“桂林山水甲天下,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同樣甲天下。”真題文本文本細讀回讀點撥介紹桂林山水與桂林的外交地位,對應2題A選項。在這個世界局勢敏感微妙的特殊時期,“桂林”被中外眾多媒體推到輿論的中心,而“桂林”兩個字向世界傳遞的是中俄兩國“和平”“友好”“團結”“合作”等理念。桂林在世界享有崇高的聲譽。人們說起桂林,腦海中浮現的是秀美的自然山水,以及人與自然融合的畫面。真題文本文本細讀回讀點撥春天的桂林,綠樹繁花,處處生機勃勃,是一個與“美好”聯系在一起的地方。對于俄羅斯駐華大使推薦桂林作為此次中俄外長會談地的作法,王毅認為“是非常明智的,也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因為俄羅斯正是中國的“貴鄰”。在桂林的時間雖短,但拉夫羅夫外長感受到的是桂林城市的美麗,以及中國人民的熱情。真題文本文本細讀回讀點撥俄羅斯外交部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則視頻,記錄了拉夫羅夫訪華的片段。在視頻中,拉夫羅夫站在游船上游覽漓江。他不斷向其他游船上的中國民眾揮手致意,身體語言傳遞出輕松與愉悅,仿佛到老友家做客一般。這次訪華之行,他對桂林印象深刻,評價很高。他說“桂林是中國風景最美的地區之一”,他感謝“親愛的朋友”邀請他訪問桂林。(來源《桂林日報》記者王光星劉倩,有刪改)真題文本文本細讀回讀點撥第二步:認真審讀題干,明確問題(請用“

”圈出各選項的指向性詞語)1.對【材料一】和【材料二】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2分)A.喀斯特地貌以斯洛文尼亞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國稱它為巖溶地貌。B.喀斯特地貌中的地下類型有溶洞、地下河、暗湖。C.桂林山水,素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稱于世。D.桂林山水形成的唯一原因是桂林具有分布廣、厚度大、質地較純的石灰巖。第四步:結合材料內容,驗證答案→明確答題方向+回歸材料(【材料一】1、2段,【材料二】1、6段)+分析選項+對照辨析【解析】根據【材料二】第6段的“分布廣、厚度大、質地較純的石灰巖……而豐富的降水和流經的水系……它們共同完成了桂林山水的打造工程”可知,桂林山水的打造工程是由分布廣、厚度大、質地較純的石灰巖,以及豐富的降水和流經的水系共同完成的。D項中“唯一原因”理解不正確。故答案選D。【答案】(2分)D→確定答題區域為【材料三】+明確文本內容,抓住導語+分析選項+對照辨析2.給【材料三】這則新聞擬一個標題,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A.桂林成為中國向世界傳遞和平友好的“名片”B.世界局勢處于敏感微妙的特殊時期C.俄羅斯是中國的“貴鄰”D.拉夫羅夫外長游覽漓江【解析】【材料三】主要圍繞桂林在世界上占有的重要地位展開,A項可作為標題。B項是對中俄關系所處背景的闡述,不恰當。C項是對俄羅斯駐華大使推薦桂林作為此次中俄外長會談地的做法的原因闡述,不恰當。D項是對拉夫羅夫外長訪華游覽之地進行的闡述,不恰當。故答案選A。【答案】(2分)A→明確要求(判斷說明方法)+結合說明方法特點判斷(緊抓各說明方法的關鍵詞)3.對下列句子使用的說明方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A.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兩大類。(下定義)B.環繞著桂林的漓江水系,其水流也如刻刀般雕蝕著深厚的石灰巖。(作比較)C.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石灰巖進行溶蝕和沖刷而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打比方)D.海底有大量含石灰質的沉積物,經過久遠的時間,最終形成了厚度達3000多米的石灰巖。(列數字)【解析】A項,由“分……和……兩大類”可知,運用了分類別的說明方法,選項判斷有誤。B項,將水流比作刻刀,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選項判斷有誤。C項,是對喀斯特地貌的本質特征進行的說明,運用了下定義的說明方法,選項判斷有誤。D項,由“3000多米”可知,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選項判斷正確。故答案選D。【答案】(2分)D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刪去后,對原意影響最小的一項是()(2分)A.喀斯特地貌在中國分布最廣,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區。B.因此桂林的山大多以石灰巖為主。C.而“桂林”兩個字向世界傳遞的是中俄兩國“和平”“友好”“團結”“合作”等理念。D.他說“桂林是中國風景最美的地區之一”,他感謝“親愛的朋友”邀請他訪問桂林。→逐項刪去加點詞+判斷刪去前后句意是否有變化+逐項排除+判定答案【解析】C項,在“兩國”前提到“中俄”,二者意思相同,刪去后并不影響表述,對原意影響較小。故答案選C。【答案】(2分)C→明確題干要求(宣傳魅力桂林)+逐項分析+判定答案5.為宣傳魅力桂林,旅行社擬寫了幾則宣傳語,其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